今天端午節就不聊肉粽了:)
來聊聊兒科中很常看到的兒童過動症吧‼️
相信大家對於過動症不是很瞭解🙋沒關係我之前也是🤪
一起來長知識唄✨
🔺過動症可能是天生或是後天的,常常始於幼兒期,是兒童期常見的神經行為疾病,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
🧠額葉中的神經傳導物(多巴胺、兒茶酚胺)異常過低造成的執行功能障礙
🧠最近的研究指出在早晨6:00收集過動兒唾液中的可體松(corstiol),發現濃度是低的~要知道生理節律中早晨身體會分泌可體松去應付我們要面對的事情(這可以去看我生理節律的舊文✨),過低的情況會造成疲倦精神不集中‼️
🔺過去在門診發現有這樣情況的兒童不是少數~通常都會合併一些症狀,最常見的就是妥瑞症(身體、眼睛不自覺抖動、發出怪聲音都有)!再來是還會帶有肥胖的發生!
可以發現的是這樣的兒童通常都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甚至是喜歡吃甜食或是含有咖啡因的食物飲料,但也因為這樣的情況在學校也很容易遭受異樣眼光甚至是霸凌的發生🥲
🔺過敏及發炎
在這些過動症的兒童可以發現常常也會有鼻子過敏及皮膚過敏的狀況,且身體的發炎指數也是高亢的狀況,腦內營養因子(BDNF)濃度是過低的情況,這都會引起一系列代謝及情緒的問題🥲
🔺一般治療最常見的就是由藥物利他能、專思達👩🏻⚕️其實由營養的角度是可以去穩定甚至去改善這些症狀喔✨
👉排除危險因子
👉融入所缺的營養素
🔺家長照顧者極力的配合是會有改善的🙋這邊偷偷分享一下我之前的個案🤣雖然他的接受度不是很高,但是還是有所改善✨營養師要跟他聊天還要兼顧他的小小心靈真的是蠻累的哈哈
🔺現在越來越多文獻指出可以以魚油去改善過動症兒童的症狀✨其實也是去降低發炎並且改善大腦中的失衡現象,最重要的還是營養素足夠這件事情哦🥰
👩🏻⚕️大家有問題都可以跟我聊聊哦,因為我是推廣好好吃飯的營養師🤪
👩🏻⚕️追蹤 @health_dietitian 長芝士
👩🏻⚕️收藏分享💞
#營養師 #兒童 #過動症 #ADHD #飲食 #健康飲食 #注意力不集中 #憂鬱 #兒童營養 #媽媽寶貝 #家長教育 #妥瑞症 #好好吃飯 #幼兒教育 #身心靈健康 #魚油 @ 好好吃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CHAMP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按下訂閱、開啟鈴鐺喔 按讚FB粉絲專頁:https://goo.gl/N3jAEh 追蹤 Instagram:1005champion 追蹤 TIK TOK:1005champion 在高鐵上遇到這樣子的事情, 其實每一個人也都還在學習, 這一集我算沒有平常的三八, 但我也希望大家可...
妥瑞症後天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花花本身並非醫療相關人員,僅以同為患者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昨晚花花收到了一封網友的來信,內文主要詢問我現在是否還有在服藥,並且想了解思覺失調是否有遺傳的可能,因為網友與他的家人都有同樣的疾病。
=======
就我目前所吸收到的資訊來看,精神疾病有沒有直接遺傳的可能還不能夠肯定,可以知道的是家族中若有人出現精神疾病,其他家人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且越近親罹患的機率就越高。
但,並非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就一定會生下有精神疾病的子女,有研究指出,有精神疾病的父母生下的同卵雙胞胎,其中一人有發病另一名則沒有,因此精神疾病不能夠完全用基因來解釋。
我在十八、九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思覺失調與憂鬱症(後來演變成躁鬱症),直到我二十八歲的這十年間,陸陸續續都有為了治療疾病而尋求醫療的協助,從精神科到腦神經內科皆有我的就診記錄。
不論是哪一位醫師給我的說明與解方都大同小異,大概都是血清素濃度太低、多巴胺無法正常分泌因此我會容易感覺情緒低落,前額葉的功能異常因此會出現幻聽、幻覺等思覺失調的症狀。
:「醫師,這個藥我得吃多久病才會好?」
:「這些藥是用來控制妳的症狀的,什麼時候能停藥得看妳的反應;但也有很多患者停藥之後症狀又惡化,所以通常都還是建議一直吃下去避免復發。」
跟許多人一樣,我也曾經以為精神疾病就如同感冒,只要投藥把病毒殺光後就會痊癒並且產生抗體;結果精神疾病就跟唇皰疹一樣難纏,平常看似沒事了,但某天醒來時就發現嘴角又出現潰瘍。
"殺不死妳,但也不會放過妳。"
=======
看過自傳的讀者們都知道,使我對生存感到絕望的並非我的精神疾病,而是我一整個荒謬的人生;我多次嘗試自殺並不是想結束疾病帶給我的困擾,而是想停止我這場名為人生的鬧劇。
在多次嘗試自殺最終卻都失敗之下,我才正式接觸了改變我生命風格的 #個體心理學 (又稱 #阿德勒心理學) ,廣為人知的代表作品就是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
當然,並不是看完書後我的病就好了這麼戲劇化,看書是一回事,吸收內容並且實踐又是另一回事了。實踐個體心理學的過程並不輕鬆,也很難堅持下去,不過這不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改天有機會再講。
針對來信網友的問題“思覺失調會不會遺傳”以及"停藥後會不會復發",我以停藥並且實踐三年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回答。
一、精神疾病是後天造成的。
二、停藥後確實還是會復發。
=======
由於我本身是生父母不詳出生後被領養的小孩,因此我無法得知我的親生父母是否有精神疾病,不過我本身有生育兩名孩子,在他們身上也確實都有精神疾病的影子,他們兩個同時也都被確診ADHD。
在長子還很年幼的時候,我就能夠感覺到他是個多愁善感的孩子,我曾經很自責自己將精神疾病遺傳給他,直到我開始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明白,長子是被我一手帶大的(直到離婚之前),因此在他身上會看見我的影子非常正常。
"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這種家庭中變成模範和榜樣的作用,孩子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而然就把這些卑劣的行徑,比如竊盜,當成一種謀生手段。"(談犯罪性格是否與生俱來)《走出孤獨——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非常重視兒童的教育,阿德勒認為個體大約在四五歲大的時候,他的性格就已經成型,而往後的人生也會遵循他的性格走出對應的人生型態。
在缺乏適當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但性格往“不安”、“多疑”等方向發展,長大後將會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發展出精神疾病。而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正是影響孩子性格發展的重要關鍵,若照顧者本身很情緒化,孩子也很難發展出正面樂觀的性格。
=======
與其說我把精神疾病的基因遺傳給我的孩子們,更合理的說法是,我把精神病患的生活型態,教給了我的孩子們,使他們習得這樣的生存模式,並且發展出會被社會認定為 #精神病患 的性格。
因此,即便罹患精神疾病,只要能夠提供給孩子穩定、安心且正向的成長環境,患者的孩子也可能終生都不會出現精神疾病。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才會被診斷為精神病患,既然如此又怎麼能夠在教養孩子上,做到完全不情緒化呢?
當然不可能完全不情緒化,正是因為有不同的情緒變化才能稱為人,不然跟機器又有什麼不同呢?
不論父母有無精神疾病,許多家庭的教養只會停留在情緒失控打罵孩子就結束;孩子犯錯是一回事,但父母打罵孩子也同樣不該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只會習得避免在父母面前犯錯,同時也會變得無法認同自己。
在還沒有獨力生存的能力之前,孩子必須仰賴照顧者才能夠得以活下去,因此照顧者對自己的評價會變成一種影響一生的自我認同。
經常被父母嘲笑、批評、否定或忽略的孩子,長大就容易變成缺乏自信、沒有主見以及疑心病重的大人,嚴重者就會演變成精神疾病,不論家族是否有出現過病史都一樣。
在教養孩子上難免會有沮喪無力、憤怒痛心的情況,與孩子間的爭執也在所難免,但只要在每一次的失控後,誠心地為自己的情緒失控向孩子道歉,並且跟對方說明自己為什麼會為此抓狂,孩子會明白是人都會有犯錯與失控的時候。
重點在於是否能夠從中獲得讓彼此變得更好的經驗。
=======
接下來,說說關於停藥後又復發的問題吧。
精神疾病是後天所造成的,在個體心理學中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精神疾病是個體自己所選擇的生存模式」,也就是說我會患病是我自己所選的,既冷血又荒謬是吧?改天再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接受這個理論的。
雖然是自己選擇患病,但患病之後對生理上造成的傷害也是真實且不可逆的;醫療研究證實缺乏適當生長環境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展會遠低於同齡的孩子,甚至會出現萎縮的情形。
大多數的生物都是在發育得差不多了才會出生,黑猩猩出生後不久就有活動能力,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抓住母猩猩,以及尋找奶頭自主進食;人類大概是所有生物當中最脆弱的一種,出生後不僅沒有任何生存能力,連大腦都只有成人的三成不到。
五歲大的孩子性格已經成型,這個理論並非阿德勒瞎掰出來的;剛出生的寶寶大腦雖然小,但是發展卻非常的快速,也因此出生後頭幾年的環境對大腦發展的影響才會如此大。
缺乏適當環境成長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無法得以健康的發展,甚至會停止發展造成一些永久性的傷害,這也是為什麼精神病患停藥後又會容易再復發的原因。
如果可以選擇,相信大家都會想要有個健康的腦袋,不過我相信在現今的世界上,不論哪個國家的人,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健康」的。
這些年來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我已經不會再執著於自己到底有沒有康復的一天這樣的念頭;正常或健康與否,都是人自己訂出來的標準,但這個標準的依據又是從何而來?
=======
與其稱之為「精神疾病」,我偏向於認為這是「個人特質」。認為是疾病就會想要去治療、去消滅;但若是個人特質,那就是怎麼去接受與面對的問題了。
停藥後的我,經常還是會出現情緒低落,或是躁症期間過度亢奮,去年剛接回兒子們後,暴漲的壓力也讓我的幻聽又多次重新出現;我明白服藥並不是為了治療這個病,而是像麻醉藥一樣,讓這個症狀暫時變得不活躍,但那不表示症狀已經不存在了。
學習個體心理學後也讓我明白,情緒的變化是我難以靠自己控制的,因為我的大腦負責控制情緒的部分,早在成長期間就已經受到不可逆的傷害;但大腦控制行為的部分顯然還算健康,因為我不會出現身體不聽大腦使喚的情形。
我指的並不是什麼情緒失控而打人這種不聽使喚,而是像妥瑞氏症那樣,因為大腦不正常放電而出現無法控制的肢體行為;情緒失控而出現的行為,實際上仍舊還是自己能控制的。
因此我能夠做到情緒歸情緒;行為歸行為。
當下的情緒低落是真的,也確實讓我很難受,但那並不會影響我去做該做的事情;如果我因為情緒低落而無法做任何事,在個體心理學的說法會是:
「為了不做某某事而不斷放大自己情緒低落的問題。」
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或許處理事情的效率與品質都會比較差,但我們也只是生存在一大群同物種間,在不傷害他人同時也不傷害自己為前提,讓自己過得好好的這樣就夠了,何必一定要達到完美才肯做?
所以,我的精神疾病從來就沒有真的康復過,我只是找到了和平共處的方式罷了。
⚠️補充說明:開始鑽研個體心理學時我還在服藥期間,當時我是在醫師的許可下漸進式停藥,身心狀況嚴重者切勿擅自停藥。
妥瑞症後天 在 張通銘醫師 兒童神經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女兒嫁到北海道的辛苦談😱‼️
這位日本媳婦2020新冠疫情前帶兒子到彰基就醫(妥瑞ADHD)因此跟我( 張通銘醫師 兒童神經科)結識
希藉由三寶媽咪的角度,了解更多中日文化差異下的育兒觀。
➡️大家好,在群組已潛水🤿一段時間,我嫁到北海道已經快十年,有三個兒女(8.6.3歲)
起初住進婆家,過著天天早上五點前起床打掃全家跪著濕擦地板,洗衣晾衣折衣(一天三次以上),料理三餐洗碗(一天鍋碗瓢盆100個以上),每天提幾十桶牛奶餵小牛🐂(孕期也不例外),因提重出血醫生建議在家休息後,天天受婆婆的冷暴力(摔筷子,甩櫥櫃門,打招呼無視等等)。
或許因為孕期的壓力加上環境,老大跟老二出生後並沒有想像中好帶,住婆家的日子,經歷過
1.兒子吃煙🚬(公公說他咬一咬覺得苦就會吐出來了,沒事)
2.無數次餵女兒喝奶後出房門發現兒子拿幾隻菜刀在桌上亂敲(婆婆習慣把刀子全部放在料理台上晾)
3.老大吃糖尿病的藥而住院吊點滴(只因公婆吃藥時兒子問那是什麼好吃嗎?婆婆神回:好吃😋)
4.兒子嬰兒時期脖子剛硬,我煮飯時婆婆把孩子來回往空中甩玩,後來聽到”碰“一大聲,孩子大哭,而婆婆用大笑來掩蓋哭聲。
⋯等等,為了孩子的環境,三年前在婆家隔壁蓋了現在的家🏡,才開始有了比較像人的生活🙈
在育兒路上,一直是偽單親般地陪著孩子們成長(老公早出晚歸幾乎不在家,在家也是三機在手📱💻🖥),一路跌跌撞撞,一步一步走過來,這幾年我成功扭轉婆媳關係,也在最近讓有疑似ADHD的老公開始稍微有隊友的自覺,孩子們也比之前穩定一些,雖然育兒困擾不曾停過,但就像打怪一樣,媽媽也跟著成長。💪
年初有幸藉由張醫師介紹進入研究正向教養社團,阿德勒的書還在慢慢摸索中,藉由這段日子群組內媽媽們的分享,受益良多!
有時間再跟大家分享日本的趣事及育兒文化差異!
張醫師要用力鼓勵💥勇敢的三寶媽咪,加油👍
#正向教養 #ADHD #妥瑞症 #日本媳婦
妥瑞症後天 在 CHAMP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記得按下訂閱、開啟鈴鐺喔
按讚FB粉絲專頁:https://goo.gl/N3jAEh
追蹤 Instagram:1005champion
追蹤 TIK TOK:1005champion
在高鐵上遇到這樣子的事情,
其實每一個人也都還在學習,
這一集我算沒有平常的三八,
但我也希望大家可以輕鬆地,
同時也嚴肅地面對這項問題,面對任何事情,
其實最多在於自己本身,
很謝謝大家觀看這支影片,
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關心身旁有些先天性疾病或後天的患者,
也可以有多一點同理心的去對待、面對每位朋友甚至是陌生人!
謝謝大家,對於妥瑞症雖這次是淺談,
但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關注這項訊息!
曾柏穎的募資計畫在以下網址,歡迎大家點進去瀏覽。
「再辛苦,捍衛絕不停止」
為特殊需求族群在公共衛生的研究領域創造新契機
請點這→ https://reurl.cc/pDdpQ
妥瑞症後天 在 【妥瑞氏症家長... - 林寶華中醫診所> 腦病中醫Lin Pao-hua ... 的推薦與評價
妥瑞 氏症家長應注意安立復有無藥增病增不能戒停】 一、醫案之一: 安立復(Abilify)使妥瑞氏症病人更嚴重的案例增加了。 安立復是治療精神疾病用藥,兩年前我國健保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