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Hailiah已經4歲,有時睇返4年前我寫過嘅孕記都有另一番感受🥰好懷念佢喺我肚嘅感覺。記得第一次計劃懷孕,我同老公都有做婚前檢查,喺報告得知原來我有隱性地中海貧血,好彩老公係無嘅,所以醫生建議我要喺懷孕前多補充葉酸,喺計劃第一胎時我就開始食愛樂維®️,已經係四五年嘅忠實用家啦,所以今次計劃第二胎之前,我都繼續食返愛樂維®️。
揀選愛樂維®️,除了係因為佢係全球銷量第一,也因為身邊很多媽媽朋友都推介,好多媽媽都話食愛樂維,唔會出現好似其他supplement的便秘情況,更重要的是愛樂維的「孕哺三步曲」概念,將備孕至懷孕初期、懷孕中後期、產後哺乳期三大孕程,為這三個階段的媽媽及BB度身定制,提供專屬營養
配方,而且我揀定了愛樂維,就可以一直由備孕食到哺乳期,期間不用再煩惱尋找新的supplement啦!
在備孕第二胎時,我就開始食愛樂維®️原來我們食了葉酸落肚不代表可以轉化吸收到,事實上亞洲有1/3女性是不能夠完全轉化葉酸,的確做咗媽媽咩都會擔心,特別懷孕嘅時候,加上我有隱性地中海貧血,都擔心萬一食了不適合的supplement,吸收不到營養,會俾唔到足夠的營養俾BB去健康成長。
所以我啲媽媽谷朋友都推薦愛樂維俾我,因為佢哋話愛樂維好特別有Metafolin親和葉酸,100%被人體吸收,就不怕會唔夠營養啦,所以我由備孕就開始食,直到孕期頭3個月。
唔係好多女性都會重視備孕,尤其是呢段期間的營養補充。我本來都不在意備孕,但是生第一胎Hailiah的經歷令我深深體會到,有好的備孕,對之後整個懷孕過程和BB成長發展都好重要,只有好處冇壞處,所以今次第二胎,係備孕期間就早早開始食愛樂維。
喺我懷孕第二胎,由第四個月開始的時候,我都唔係太記得要食啲咩食物去補身體,但又怕BB唔夠營養,然後就上網睇吓健康院建議不同孕期嘅營養需求,但係因為長期要湊住Hailiah加上懷孕身體唔係好舒服,變咗食量少咗,所以我就轉食愛樂維®️Stage 2「 DHA配方」,多元維他命、具臨床實證的DHA等重要營養
因為知道懷孕4個月後,係BB腦部發育嘅高峰期,所以補充啱嘅DHA係好重要。
成日同啲朋友傾計都會傾吓懷孕要補充啲咩,例如係食魚油定藻油 DHA好呢?大家都有唔同見解,不過其實有臨床實證嘅高吸收DHA先係好。愛樂維®️Stage 2 DHA配方,100%符合國際標準,「MEG3 DHA高吸膠囊技術」確保媽媽吸收高質量魚油,大大提升媽媽的血液中的DHA含量,真正吸收到DHA輸送畀BB, 促進BB腦部及視力發展!
我都已經習慣咗每日食一粒愛樂維®️ ,因為對於擔心難以均衡飲食嘅我,1粒愛樂維®️ Stage 2「DHA配方」就可以補齊媽媽孕期所需嘅多種維他命同礦物質,食咗會安心好多,保障BB能夠有足夠嘅營養去健康成長。
如果有睇過我blog,大家都知道我第一胎係再度泌乳媽媽,第一胎難忘嘅母乳經驗話我聽,生完BB餵母乳都要keep住食supplement,因為當時餵母乳唔夠營養,搞到甩好多頭髮。其實每個媽媽都想將最好俾BB,無奈生完bb已流失好多營養,加上仲需要更多營養餵母乳 ,二寶仲有幾個月出世,而愛樂維®️「母乳及產後媽媽配方」就可以幫我哋呢啲母乳媽媽補充足夠營養,例如DHA同葉黃素,維他命D等多種關鍵營養,臨床實證顯著提升母乳中的DHA成分高達42.9%,餵奶時候BB就可以透過母乳吸收到DHA同葉黃素的嘅營養,令BB嘅視力同腦部發展得更加健康。
不知不覺Hailiah 4歲大,好快做家姐啦☺️我哋都好期待二寶嘅來臨,我哋只望兩個寶貝健健康康咁成長。
而家買愛樂維®仲有好多好抵嘅優惠,喺HKTVmall拜耳官方網店(https://bit.ly/3s4Xf1K)買愛樂維®產品有8折優惠,買滿$500送$50優惠碼下次用,買滿$888免費送Häagen-Dazs™️ 星‧明月-雪糕月餅券乙張(原價$358)。優惠倒數最後數日,快手去買啦。
喺萬寧、屈臣氏或華潤堂嘅門市買愛樂維®都有優惠,買滿$380,送$100現金劵,優惠期去到8月5號咋。
愛樂維®️系列喺萬寧和屈臣氏門市及網店、HKTVmall、華潤堂、MAMA730網店及指定藥房都有得賣!
由拜耳醫療保健有限公司全力支持
婚前健康檢查推薦 在 台灣女孩上海太太在加拿大的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說準備懷孕前的那些事】
先謝謝大家上一篇的祝福,實在很溫暖,我都收到囉!!!♥️♥️
先前曾經想,可以陸續把自己懷孕的過程記下來,當作紀錄,也可以有些過來人經驗可以讓之後碰上的讀者參考。
那就先說說我備孕的小經驗吧!畢竟當時結婚就已經打定主意來加拿大一年以後再懷孕,這時年紀會剛好來到屆滿高齡產婦的34歲,所以婚前就已經在台灣做過婚前健康檢查,確定身體狀況和婦科都很正常。
結婚第一年,因為不想懷孕,和婦產科醫生討論後,我每個月都有服用醫生開給我的口服避孕藥,身體也沒什麼副作用,醫生要我服滿一年停藥讓身體休息,或是準備懷孕前三個月停藥,讓黃體素慢慢恢復正常。
由於我先前脖子受傷,定期都有在做物理治療和專業的按摩,當時我和物理治療師和按摩師聊到隔年有懷孕計畫時,兩個人都不約而同推薦我可以找他們的同事Rudy針灸,提早調理身體。
由於我的保險有給付針灸,本來也就有調養身體的計畫,一來希望比較好受孕,二來希望懷孕後害喜不要太嚴重,加上當年物理治療師也是給對方調理後,結婚多年終於有孕,我就開開心心的預約了。
針灸師剛好是從小移民加拿大的台灣人,家裡是中醫世家,後來還去廣州學中醫,還娶了個美嬌娘回來,每次給他看診我都聊的非常開心。他說我婦科很正常,唯一就是體質偏寒,要我不能吃冰,還要多吃點羊肉等熱的食物來調理,非常討厭吃羊肉的太太還因此吃了好幾個月的羊肉,偶爾還會按他建議泡腳一下(但真的很偶爾🤣)。
大概給對方針灸了五次以後,恰好我換了工作,離開downtown,也就無法再回診了。
但太太依舊不吃冰,狂吃羊肉,再按照高中姐妹教我按照排卵期做功課的方法,才努力第二個月就有寶寶了,想想也實在很幸運,也很謝謝一路以來幫助過我的人。
當然,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相不相信中醫也是見人見智,或許我可以很快順利懷孕也和自己日常作息和經期都很正常規律,也都會固定運動有關。但就是個單純的個人經驗分享,給以後也想備孕的捧由們參考囉!
婚前健康檢查推薦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親摸寧星期二給自己一個閱讀的機會
這是一本,阿啾邊看邊毛骨悚然的書。
也是一本,阿啾寫序寫的很有壓力的書。
#關係中的金錢課題_就跟面對隱疾一樣難以啟齒
我有一位親戚由於信用破產的關係,鋌而走險向地下錢莊借錢,為了還錢,希望我能借錢給他還債。然而我也沒錢,但我信用良好,所以我向銀行申請信用貸款,借給對方應急,最後親戚也沒還錢,因此我必須背債兩年。
背債,真的好辛苦。
為了寫這篇推薦序,我打了一堆字,卻又不斷地按下Delete鍵。我曾經把各種負債的經驗寫成一篇文章,分享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專頁上,是一篇很好的警世文,但家人看到後,卻打電話來數落我,責備我為何家醜要外揚。因為有這樣的經驗,讓我寫這篇推薦序寫得心慌慌。
明明就只是寫篇推薦序而已,為什麼會那麼難以啟齒呢?
每一年的年初,我再怎麼立定目標,執行各種存錢法則,卻怎麼也無法預知接下來的日子,會出現各種情感的枷鎖,讓我主動掏錢出來。到了年末時,我才發現自己的存款卻沒有增加。
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但我不知道怎麼說。
面對金錢關係就跟面對隱疾一樣難以啟齒,但不面對反而會造成身體更嚴重的傷害。
這本書我每翻一個章節,就會喊「對!我就是在那樣的情境裡自動掏出錢了!」不然就是「不可以!你不可以寫得那麼像我!」
我實在不好意思形容這本書很像是「隱疾解除大全」,但有個人願意出一本書跟你聊聊金錢與情感關係中難以啟齒的盲點,以及如何建立與家人的財務界線,其實是很健康的事情。尤其當身邊若有個可以相處一輩子的伴侶,那麼先使用這本書與對方一同認真看待,並規劃「金錢藍圖」,再點頭說「我願意」,也不遲。
外場跟講座接連被取消的日子,多出來的時間遇上了很多本書,其中這本,我真心拜託大家可以讀一讀,尤其是,被各種情感關係牽絆住金錢的朋友們,一定要看。
書籍連結點這裡: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9952
書名:與家人的財務界線
作者: 李雅雯(十方)
出版社:采實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采實文化《與家人的財務界線》
三年前,我在上海遇見台幹S,她告訴我,三十二歲結婚前,她爸爸突然簽下一筆房貸,頭期款、貸款都要她出錢,房子登記她的名字,但弟弟、妹妹和弟弟未過門的女朋友都住在裡面。
S說,房子在她名下,但地點、房型、居住環境都是為了其他人打造的,她估計自己不會去住,弟弟、弟妹住在裡面,即使未來父母過世,她也不敢把房子收回去(顯得不近人情)。S說,這種「家庭責任」,不答應顯得「無情」,背上了又氣喘吁吁,很有壓力。
就在去年,S懷孕了,先生卻被裁員,一時失了業。
S是個負責任的女兒,但是她看著先生愁眉苦臉,心底感到愧疚,於是開口請爸媽暫時接管房貸,讓弟弟、妹妹一起還錢。
她一提出來,家裡就炸開了鍋。爸爸在飯桌上第一個跳出來,憤怒地咆哮:「我養妳這麼大,妳就這麼回報我們的嗎?」、「還不起?還不起什麼意思?妳不是上個月還去日本玩了嗎?沒錢能去玩什麼啊?」、「妳怎麼可以不負責任呢?房子是妳的名字耶!以後也是妳的耶!妳要存錢,這房子不是幫妳存了嗎?」
吃完飯,S落荒而逃。她抽抽噎噎、極度委屈地告訴我,她搞不清楚自己自食其力,花錢去日本犒賞自己到底有什麼錯?S哭著問我,是不是收入比較高,就要背負其他人的生活?她懷疑,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我聽了,只能拍拍她的手,安慰她,不是她的錯。
責任是什麼?責任像河流兩邊的堤岸,引導著水流,灌溉田地,生養果實;它是行為和慾望的界線,領著我們做「應當做的事」,扛「應承擔的任務」、達成「應完成的使命」;責任,就是指示。
很多年來,是父母告誡我們責任的內容──好好工作、自食其力、奉養父母、維持穩定的婚姻、生養一兩個小孩──父母以喝斥、命令、威脅的姿態,像在河邊築起兩道堤岸一般,引導我們的能量,去往他們指向的田地,灌溉成林。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感到好奇。「責任」像塊匾額一樣,掛在每個人的頭上,為什麼卻從沒有人提出這些問題:
背負責任的目的是什麼?
背負責任的對象包括了誰?
背負責任的順序是什麼?
想到這三個問題,讓我陷入沉吟……
責任的目的是什麼?責任的目的是讓自己過得更好、過得更快樂、更有目標──比如說,我想學會理財,於是我決定記帳。當我決定記帳的時候,我對每天記錄開支、蒐集發票這件事,就有了「責任」。責任,讓我「受力」,讓我「承擔」;我必須耐著性子,花時間、花力氣,不斷給自己打氣,忍耐枯燥,維持紀律,達成目標。最終,我因負起了「記帳」的責任,存住錢,過得更好──這是責任的目的,責任,是為了讓自己幸福。
那麼,責任的對象包括了誰呢?首先,我們第一個該擔負的責任就是自己──自己想買的房子、想做的職業、想擁有的生活節奏、休閒方式、自己的成長、自己家庭的開支、自己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要為自己,負重、承擔、受力、前行。我們活著,首先必須為自己的生活負責,背負自己的背包,為自己的慾望、理想,奮鬥推進。
其次,我們該擔負的責任,包括家人、親戚、朋友,以及地球上,與我有連結的「其他人」,都是我們的責任。
但是,首先背負自己、其次背負別人;別人首先背負自己、其次背負別人;我們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別人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每個人背著自己的背包,手拉手,向上攀登,直到登頂……這是愛,這是連結。
人跟人之間,第一個責任,也是唯一的責任,是愛,不是錢。愛是一種絕對的自我中心,是一種被滿足、被保護、被包圍的狀態下,沉穩、安定地行動著。你一定要先承擔自己的責任,讓自己滿足,充滿了愛,才能去滿足別人,這時你才是給予者,不是乞求者(乞求別人關注我、重視我)。
人與人之間、家人之間,要愛對方,不是成為對方──我們不能代替家人思考,替家人實現願望(你有自己的願望,不是嗎?),代替家人還房貸(你有自己想買的房子,想過的生活,不是嗎?),代替家人承擔他們人生的失意和失望(那是他們的經歷,不是嗎?)…… 愛你,不是成為你。
如果我是S,那年我會拒絕背上房貸,那是別人的背包、別人的責任,S不是耶穌,S不該背著十字架、手鐐腳銬、負重前行;那不是愛,那是順從、也是扭曲。
我能想像,S如果說出「我不還了!」的時候,她的心底一定會很有壓力。那是一種「愧疚感」,一種「內心的定罪」,像懲罰自己似的,說自己「很無情」、「很壞」;承受那種壓力,一定非常痛苦。如果爸媽再跳出來罵「妳不孝!」、「妳自私!」,S的內心一定承受更大壓力。
愧疚感,大概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情緒。
愧疚感來自內在,來自我們小時候,學過的規則、教條,要抵抗它,得很有決心。因為它根深蒂固,來自內心。
我自己生長在「沒有界線感」的家庭,對S的處境,感到同情。我能理解S的難處,理解她承受的壓力,但我始終覺得,我們能堅持住,為自己做點努力。
我們應察覺自己的愧疚感,察覺自己腦子裡「你很差!」、「你很自私」、「你不孝!」的聲音,然後退一步,像旁觀者一樣,看待自己的處境,檢查自己的「聲音」;辨認出爸媽、親人的「操縱語言」,試著在內心底,為自己打氣。
我相信,如果我們不能控制愧疚感、察覺愧疚感,安頓自己內心,我們面對這種情境,就會陷入掙扎、憤怒、糾結裡,最終破壞愛與信任感,得不償失。
我們該讓別人知道,你是你,他是他;由你控制自己。即使一切並不容易也值得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