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又忙又美?
每次和家人在一起時,就全心全意地陪著他們。每天也擁有百分之百屬於自己的時刻,全身心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中,看電影、去旅行,讓生活更有儀式感,讓自己的身心保持美麗。
在我看來,「又忙又美」是一種獨立精神,是一種內外兼修,即使每天工作很累,也要美美地活著。這種美,不為別人,而是為自己。
~張萌
取自《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
************************************
各位朋友,晚安:
今天做的事不算特別多,但感覺有些疲累。有朋友還特別通知我要「補貨」,心懷感恩,知道自己還被關心著,感覺暖暖的,不過,依然提不太起勁。
身心的反應,有時候也不是我們能控制。或許是特別早起,但其實也沒早多少……,很多時候,其實也沒有追究原因的必要。
就像討論原生家庭,到底我們現在的狀態,是不是一定就是過去童年的經驗所造成?會不會是我們的錯怪?
想要討論原因,是人性。但跟「人」有關的議題,常常也沒有百分百,因果關係也不是絕對。
所以我們除了瞭解我們所成長的原生家庭,如何造就我們的現況之外,我們也可以過好當下的生活,靠我們自己。當下的生活能過得好,在詮釋過去的時候,也會正面許多。
「願你所有的悲歡都能澆灌自我成長。」
這陣子,推薦了不少談女性自我成長的書,其實也都合適男性參考。好好過生活這件事,不論男女老少,是活到老學到老。
別浪費了生活中的歡笑與眼淚,有空在自己心裡整理一遍。整理清楚,常會帶來一些成長。只不過也常有人選擇視而不見,用慣性過著一天又一天,這我們也可以理解。
祝願您,可以慵懶、可以勤快,可以茫然,也可以釋懷,自由自在!
************************************
原生家庭可能會影響你一陣子,但未必決定你一輩子!
【文/ 梁爽】
我見過一個漂亮卻自卑的女生,她是我大學同學。每次看她掛完電話黯然神傷或暗自啜泣,我就知道她是剛跟家人通完電話。
她爸媽重男輕女,偏愛弟弟。小時候姊弟倆一有矛盾,父母只會打罵她。後來她想考研究所,可家人希望她能早點工作,攢錢給弟弟買房娶妻。
在她姣好的容貌和身材裡,卻藏著一顆低到塵埃裡的心。
她對人習慣性地討好,遇事習慣性地無助,敏感多疑愛瞎想,不懂拒絕,是個愛和稀泥的老好人。追她的男生很多,但她覺得自己配不上那些男生。
男友提分手,她哭了很久。她覺得自己的性格有問題,不僅男友不喜歡,有時連自己都討厭。
我勸她看書「自救」,於是她從圖書館借來了心理學書籍和人物傳記,決定不被父母的封建思想影響,努力賺錢爭取經濟獨立,並鼓起勇氣告訴父母,愛弟弟和愛她根本不衝突。
從此,那個自卑的女生,開始看到自己的美好;那個唯唯諾諾的自卑者,慢慢蛻變成談吐從容的自信女青年。
她還曾對我說,羨慕我是獨生子女,羨慕我陽光的性格,羨慕我隔著電話和父母說笑撒嬌的樣子。
我對自己原生家庭的評分高,有我的兩點功勞。
■ 對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要有記好不記壞的鈍感力
我曾經愛記仇:我媽邊批評我邊表揚別的孩子,我爸曾經把我鼻血都打出來了。這些我都記得一清二楚。直到某天,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只記得父母對我的不好,卻忘記了我對父母的傷害。
我在心裡默默地做了個等價交換:我忘掉父母對我的傷害,父母也忘掉我對他們的傷害。這還不夠,我要記得他們的好,他們也記得我的好。
對父母,我不想記仇,只想感恩。
■ 透過學習,愈長大愈有能力改善原生家庭的狀況
小時候親朋好友來串門子,父母便誇做客的小朋友成績比我好。等客人離開,我就對他倆說:「喜歡別人家的小朋友,就去給他當爸媽好了!」爸媽說表揚別人家小孩是客套話。此後我爸媽雖然還是會稱讚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但不會再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小學時學校教珠算,爸媽得知我一句口訣都不會背,氣得發抖,罵我在學校不好好聽課。我拿出課本告訴他們,十進制不需要口訣,調查清楚後再罵也不遲。在那之後,我爸媽罵我前都會先調查清楚狀況,不會再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我。
高中選文理組,大學挑科系,畢業找工作,我都選擇爸媽所希望的反面。他們對我軟硬兼施,我說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對自己負責。他們放手讓我去嘗試,結果每次我都超出他們的預期,於是他們對我也愈來愈有信心。
長大後,父母對我的作用力愈來愈弱,而我對他們的作用力則愈來愈強。
他們第一次當爸媽,我也第一次做孩子,大家都沒經驗,得多擔待,和父母多溝通,使他們成為更好的爸媽,使自己成為更好的孩子。
聽過一個說法:每個人都有三次誕生的時刻。第一次誕生,是爸媽的精卵結合,在媽媽子宮裡著床的時刻;第二次誕生,是從媽媽肚子裡出生,進入原生家庭的時刻;第三次誕生,是透過學習,長大後,在自己的世界裡宣誓就職的時刻,亦即把從原生家庭裡被動接受的錯誤觀念、不當言行、不良習慣糾正,明辨是非、三觀端正的時刻。
世上確實有不配為人父母的人,但對大多數人而言,父母都是愛我們的,但他們受限於觀念、知識、技能和背景的差異,不大會表達對子女的愛。無論父母如何悉心照顧,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也難免會與父母磕磕碰碰,留下或小或大的心理陰影,可我們要記著家人對自己的傷害到什麼時候呢?年輕時埋怨兩句還無傷大雅,步入中年和老年後,還整天拿童年陰影和原生家庭的問題說事,就沒意義了。
我媽患病後,我非常害怕。這讓我想起一個高中同學,她看不起她工作卑微、愛嘮叨的媽媽,常對她媽惡語相向。讀大一時,她媽媽因車禍去世,十多年過去了,她還悔恨自己當時的態度太差。
作家畢淑敏說:「從我們明白人生的韻律,到與父母還能明晰地談論以往,並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數。」
留給我們與原生家庭和解的時間不多了,父母日漸老去,你還要計較到什麼時候?
原生家庭可能會影響你一陣子,但未必決定你一輩子。
心理學家說:「人會花一生的時間來整理童年,但此生,你是要不停向父母追責、整理童年,還是懂得內心缺憾,自行補上,然後彈個響指,朝著星辰大海繼續前行?」
.
以上文字取自
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3716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媽媽的高敏感情緒自救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能只因為孩子無法邏輯思考,就一味縱容或輕易讓孩子突破底線。不能因為孩子的左腦還無法運作,就把尊重和規矩丟掉。例如,任何在家中的不恰當行為──舉止不敬、傷害他人、亂摔東西──在孩子情緒高漲時仍然應該制止。你應該要制止孩子的破壞行為,把他拉到一邊,再進行聆聽和關注。
最好在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再討論其不當行為及後果,因為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並不是吸取教訓的最佳時機。孩子的左腦運作時更容易接受資訊,這時候立規矩也會更有效。這就好像你是下水去救孩子的救生員,在告訴孩子下次不要游這麼遠之前,你得先游向他、抱住他並幫助他上岸。
在做這一切之前,最關鍵的是孩子淹沒在右腦情緒的洪流中時,如果你在引導他之前先與他連結,就是幫了你自己和孩子一個大忙。連結就像救生圈,能夠讓孩子的頭露出水面,並避免你被他在驚慌之下拉下水。
取自《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
*********************************
這本書很能在我們遇到教養僵局的時候,幫助我們穩定心神,並且找到適合的方式重新與孩子連結。上文讓我們知道,不恰當行為需要被制止,即使孩子的情緒正在高漲,然而,我們也同時要展開聆聽與關注。
孩子的情緒高漲,通常家長的情緒也會跟著高昂。只有相對少數的家長,平常經過練習與準備,可以在那時冷靜地對待孩子,並且清晰地表達。
等於說是救人之前,要先學著自救。所以我才會花那麼多時間,談家長自我建設的技巧與態度。
下文是談玩耍的重要性,尤其華人的父母有時太嚴肅了,原因之一是我們的文化目前還是在升學主義的籠罩之下,玩耍很可能被視為會「影響」學業。平常能跟孩子保持連結,等關鍵的時刻,這平時維繫的良好關係,才能幫我們爭取孩子的信任,帶著孩子度過難關。
這又牽涉到幽默,有幽默感的父母,常能轉化過於緊繃的家庭氣氛。情緒這關能過,很多事都好說。
我認識很會跟孩子玩的爸爸,只要他在家,孩子根本就黏著他,會自然而然心甘情願地「聽話」。那這樣的爸爸在教養上就容易很多,爸爸本身也有成就感,雖然會比較累一點。
玩耍能提升人際能力,也許這種說法,能讓家長比較願意相信玩耍的重要性。不管如何,祝福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能在玩耍中學習,這跟有沒有孩子不一定有關係!
*********************************
為家注入趣味:讓親子互動更愉快
【丹尼爾.席格, 蒂娜.布萊森】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你花了所有的時間,要嘛在管束孩子,要嘛帶著他們在各種活動中「趕場」,卻沒有足夠的時間享受親子時光?大多數人偶爾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很容易忘記要享受簡單的天倫之樂。
人的天性除了彼此融入,還有玩樂和探索。事實上,「玩耍教育」是讓孩子提升人際能力、鼓勵他們與他人連結的好辦法。因為玩耍會帶給他們與人相處的積極經驗,而這個他人就是他們相處得最多的人:父母。
當然,應該要為孩子設立規則和界線,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在你保持父母威信的同時,不要忘記跟他們愉快地玩耍。玩遊戲、講笑話、搞怪、關注他們關心的事情……他們越是享受和你們在一起的時光,就越是看重人際關係,也越會對未來的人際關係抱有積極健康的期待。
原因很簡單。當你們一家人在一起時,孩子享受到的每一次快樂、愉悅的親子時光,對他們與他人相親相愛都是一種正面強化,其中一個原因與大腦中分泌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有關。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能夠加強腦細胞間的溝通。當愉快的事情發生時,腦細胞會接收到所謂的「多巴胺噴出現象」(dopamine squirt),促使你想要再次體驗這種快感。
這意味著當你的兒子用「彼得潘之劍」將你「刺死」並高興地尖叫時,當你和女兒一起在音樂會或客廳中跳舞時,當你和孩子在家庭的園藝或活動中一起勞動時,這些經驗都在加強你與孩子之間的聯繫,並且讓他們知道:人際關係是積極、有回饋而充實的。所以,大膽嘗試吧,比如就在今天吃完晚餐後大聲宣布:「所有人一起把盤子送回廚房,然後帶一條毯子到客廳集合。今晚我們要在碉堡裡吃冰棒!」
另一個可以培養孩子接納性的家庭活動,是與孩子一起玩即興遊戲。這種遊戲的基本概念跟即興喜劇差不多,表演者必須採納現場觀眾提出的建議,把這些隨機的點子用有趣的方式融入表演之中,還得言之成理。如果你和孩子喜歡表演,就可以一起實地演練。這項活動還有一些簡單的版本,比如故事接龍或詞語接龍。諸如此類的遊戲和活動不僅能讓家庭歡笑不斷,還能讓孩子練習接納生活中各種出乎意料的轉變。不要把這個遊戲搞成嚴肅的教學活動,不過你可以留心找機會,清楚明白地在遊戲中傳達接納的概念。自發性和創造性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新奇也能激發多巴胺的產生。
玩樂原則也同樣適用於手足之間。最近的研究發現,預測成年時期手足情誼的最佳手段,是看孩子們在幼年時一起玩耍的程度。雖然產生衝突的機率也很高,但同時產生的大量歡樂能夠平衡這些衝突。真正的危險是手足之間忽視彼此—這樣也許少了在他們之間斡旋的壓力,但同時也會造成他們在成年後關係疏遠。
所以,如果你想在你的孩子們之間發展親密長久的關係,請參考以下的公式:他們一起享受的歡樂應該多於他們經歷的衝突。你永遠也不可能讓衝突化為零,手足之間總會爭吵,這很正常;但如果你能增強公式的另一邊,為他們創造大量製造積極情緒和回憶的機會,你就能在他們之間創造強大的聯繫,這種牢不可破的關係很可能會持續一生。
有些手足之樂自然而然就會發生,但是你仍然能助他們一臂之力。打開一盒新的粉筆,讓他們一起創作一個瘋狂的新怪物;讓他們用攝影機拍一部片;讓他們一起為祖父母製造驚喜……只要想方設法讓你的孩子們在一起玩得開心,加強他們之間連結的紐帶,無論你做什麼都行–全家騎車出遊、玩桌遊、一起做餅乾、一起用水槍對付媽媽……
當孩子之間鬥氣或相互挑釁時,你還可以用玩樂,甚至是裝傻的方式來幫助他們轉換這些不好的狀態。不過,有時候他們沒有心情看你出醜或嬉鬧,尤其是大一點的孩子,這時你就要知趣。如果你能夠敏感地觀測到他們對你的童心的反應,將讓你輕鬆而有效地幫助孩子轉換感受。
你的心理狀態能夠影響孩子的狀態,大驚小怪、神經過敏也能轉換為逗趣、歡笑和連結。
.
以上文字取自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的左右腦處於分裂狀態!(0~12歲的全腦情緒教養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1961
媽媽的高敏感情緒自救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能只因為孩子無法邏輯思考,就一味縱容或輕易讓孩子突破底線。不能因為孩子的左腦還無法運作,就把尊重和規矩丟掉。例如,任何在家中的不恰當行為──舉止不敬、傷害他人、亂摔東西──在孩子情緒高漲時仍然應該制止。你應該要制止孩子的破壞行為,把他拉到一邊,再進行聆聽和關注。
最好在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再討論其不當行為及後果,因為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並不是吸取教訓的最佳時機。孩子的左腦運作時更容易接受資訊,這時候立規矩也會更有效。這就好像你是下水去救孩子的救生員,在告訴孩子下次不要游這麼遠之前,你得先游向他、抱住他並幫助他上岸。
在做這一切之前,最關鍵的是孩子淹沒在右腦情緒的洪流中時,如果你在引導他之前先與他連結,就是幫了你自己和孩子一個大忙。連結就像救生圈,能夠讓孩子的頭露出水面,並避免你被他在驚慌之下拉下水。
取自《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
*********************************
這本書很能在我們遇到教養僵局的時候,幫助我們穩定心神,並且找到適合的方式重新與孩子連結。上文讓我們知道,不恰當行為需要被制止,即使孩子的情緒正在高漲,然而,我們也同時要展開聆聽與關注。
孩子的情緒高漲,通常家長的情緒也會跟著高昂。只有相對少數的家長,平常經過練習與準備,可以在那時冷靜地對待孩子,並且清晰地表達。
等於說是救人之前,要先學著自救。所以我才會花那麼多時間,談家長自我建設的技巧與態度。
下文是談玩耍的重要性,尤其華人的父母有時太嚴肅了,原因之一是我們的文化目前還是在升學主義的籠罩之下,玩耍很可能被視為會「影響」學業。平常能跟孩子保持連結,等關鍵的時刻,這平時維繫的良好關係,才能幫我們爭取孩子的信任,帶著孩子度過難關。
這又牽涉到幽默,有幽默感的父母,常能轉化過於緊繃的家庭氣氛。情緒這關能過,很多事都好說。
我認識很會跟孩子玩的爸爸,只要他在家,孩子根本就黏著他,會自然而然心甘情願地「聽話」。那這樣的爸爸在教養上就容易很多,爸爸本身也有成就感,雖然會比較累一點。
玩耍能提升人際能力,也許這種說法,能讓家長比較願意相信玩耍的重要性。不管如何,祝福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能在玩耍中學習,這跟有沒有孩子不一定有關係!
*********************************
為家注入趣味:讓親子互動更愉快
【丹尼爾.席格, 蒂娜.布萊森】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你花了所有的時間,要嘛在管束孩子,要嘛帶著他們在各種活動中「趕場」,卻沒有足夠的時間享受親子時光?大多數人偶爾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很容易忘記要享受簡單的天倫之樂。
人的天性除了彼此融入,還有玩樂和探索。事實上,「玩耍教育」是讓孩子提升人際能力、鼓勵他們與他人連結的好辦法。因為玩耍會帶給他們與人相處的積極經驗,而這個他人就是他們相處得最多的人:父母。
當然,應該要為孩子設立規則和界線,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在你保持父母威信的同時,不要忘記跟他們愉快地玩耍。玩遊戲、講笑話、搞怪、關注他們關心的事情……他們越是享受和你們在一起的時光,就越是看重人際關係,也越會對未來的人際關係抱有積極健康的期待。
原因很簡單。當你們一家人在一起時,孩子享受到的每一次快樂、愉悅的親子時光,對他們與他人相親相愛都是一種正面強化,其中一個原因與大腦中分泌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有關。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能夠加強腦細胞間的溝通。當愉快的事情發生時,腦細胞會接收到所謂的「多巴胺噴出現象」(dopamine squirt),促使你想要再次體驗這種快感。
這意味著當你的兒子用「彼得潘之劍」將你「刺死」並高興地尖叫時,當你和女兒一起在音樂會或客廳中跳舞時,當你和孩子在家庭的園藝或活動中一起勞動時,這些經驗都在加強你與孩子之間的聯繫,並且讓他們知道:人際關係是積極、有回饋而充實的。所以,大膽嘗試吧,比如就在今天吃完晚餐後大聲宣布:「所有人一起把盤子送回廚房,然後帶一條毯子到客廳集合。今晚我們要在碉堡裡吃冰棒!」
另一個可以培養孩子接納性的家庭活動,是與孩子一起玩即興遊戲。這種遊戲的基本概念跟即興喜劇差不多,表演者必須採納現場觀眾提出的建議,把這些隨機的點子用有趣的方式融入表演之中,還得言之成理。如果你和孩子喜歡表演,就可以一起實地演練。這項活動還有一些簡單的版本,比如故事接龍或詞語接龍。諸如此類的遊戲和活動不僅能讓家庭歡笑不斷,還能讓孩子練習接納生活中各種出乎意料的轉變。不要把這個遊戲搞成嚴肅的教學活動,不過你可以留心找機會,清楚明白地在遊戲中傳達接納的概念。自發性和創造性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新奇也能激發多巴胺的產生。
玩樂原則也同樣適用於手足之間。最近的研究發現,預測成年時期手足情誼的最佳手段,是看孩子們在幼年時一起玩耍的程度。雖然產生衝突的機率也很高,但同時產生的大量歡樂能夠平衡這些衝突。真正的危險是手足之間忽視彼此—這樣也許少了在他們之間斡旋的壓力,但同時也會造成他們在成年後關係疏遠。
所以,如果你想在你的孩子們之間發展親密長久的關係,請參考以下的公式:他們一起享受的歡樂應該多於他們經歷的衝突。你永遠也不可能讓衝突化為零,手足之間總會爭吵,這很正常;但如果你能增強公式的另一邊,為他們創造大量製造積極情緒和回憶的機會,你就能在他們之間創造強大的聯繫,這種牢不可破的關係很可能會持續一生。
有些手足之樂自然而然就會發生,但是你仍然能助他們一臂之力。打開一盒新的粉筆,讓他們一起創作一個瘋狂的新怪物;讓他們用攝影機拍一部片;讓他們一起為祖父母製造驚喜……只要想方設法讓你的孩子們在一起玩得開心,加強他們之間連結的紐帶,無論你做什麼都行–全家騎車出遊、玩桌遊、一起做餅乾、一起用水槍對付媽媽……
當孩子之間鬥氣或相互挑釁時,你還可以用玩樂,甚至是裝傻的方式來幫助他們轉換這些不好的狀態。不過,有時候他們沒有心情看你出醜或嬉鬧,尤其是大一點的孩子,這時你就要知趣。如果你能夠敏感地觀測到他們對你的童心的反應,將讓你輕鬆而有效地幫助孩子轉換感受。
你的心理狀態能夠影響孩子的狀態,大驚小怪、神經過敏也能轉換為逗趣、歡笑和連結。
.
以上文字取自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的左右腦處於分裂狀態!(0~12歲的全腦情緒教養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