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brother在看這類事情的時候,首先要避免進入朱學恆或者館長的邏輯.
這位女童似乎成為了「罪惡歸因」,即四名大人將生活上的不順都歸因於女童身上,並以深深的迷信加以覆蓋.
而其中的李男的解釋非常奧妙,
「李男認為,女童女嬰是被靈體附身,晚上睡著時會『作怪』,因此晚上不能讓她睡,必須讓女童睡白天,所以才叫醒女童毒打,尤其李男下手特別重,其他人未制止,甚至『出於好意』代打.」
奧妙的地方在於,這種解釋居然能被相信,這個李男的角色,既非親屬,也非家人,卻能掌握這個家庭議題的主導權,而使其他人陷入「擱置懷疑」的情境,這是值得探討的點.
「擱置懷疑」的情境有多慘,那就是會讓一個母親失去保護嬰兒的能力,甚至成為施暴者,而值得一提的是,「四名大人都相信,女童『卡到陰』,夜間不能睡覺,避免靈體附身作怪」,嬰孩夜間不能睡覺,白天才能睡覺,如此可能造成作息上的不正常,而理由是「防止靈體作怪」,並以毆打來驅魔,如此女兒哭鬧加劇,又以打來阻止哭鬧,成為惡性的循環.
女兒被毆致死後,一家人跑去唱K,這看起來匪夷所思,不過在心理學上可能是正常現象,就像有人開車撞人以後,還會回到現場跟警察寒暄,屬於避罪的現象,如果他們在一個闖禍的情境,極有可能進行一場快樂活動來轉移自己的焦點,或覆蓋事實,當作沒這回事,直到最後母親醒覺,才真正發現了自己孩子的不對勁.
「母親供稱,當時一行人從住處電梯下樓,發現女兒眼睛吊吊的,翻白眼,所以用力拍打女兒的頭部,希望把女兒叫醒,女兒未有反應;歡唱歌的過程中,女兒很安靜沒有吵鬧,直到歡唱快結束,她發現女兒呼吸微弱,大夥乾脆結束,打算帶女兒返家沖熱水澡,改善一下狀況,返家途中經過郭綜合醫院,她乾脆直接帶女兒進入急診.」
而母親的表姊也有很大的問題,除了參予歐童,亦可能是懷孕者,如果此事為真,她一邊希望自己的兩寶能平安出生,一邊卻說表妹的孩子卡到陰,會導致「家人」不好,而施予暴力,這是非常顯著的公正世界觀偏誤,作為一個收留者,她怎麼看待女童和女童的母親,值得商榷.
根據外婆的說法,她似乎有限制母親和女兒的行動.
這涉案四人,女童母親(17歲)、母親的表姊(20歲)和表姊夫(25歲),以及李姓男友人(27歲),別忘了,這個媽媽的年齡是最低的,生女兒的時候搞不好未滿16歲,她沒念高中,教育水準有限,年輕產子,前途茫茫,周遭的人灌輸她什麼觀念?她對自己有什麼看法?她的語言是如此的不成熟,原生家庭沒辦法提供有效照護和支持,而她進入的家庭的是一個待產的表姊和表姊夫.
基本上,應該把他們看做兩個孩子.
許多人常問說為何不能和未成年的女子性交,答案就在這,未成年少女,身體成熟,心靈尚未成熟,在沒準備的情況下就懷了孕,就是在一個不能自主,或還在尋求自主的情況下,負擔一個必須強烈自主的工作,如此的情感,在愛恨糾結的結果下,勢必會發生許多走不出的門,無法處理的關係,甚至無法正常而且自然的面對自己的孩子,年齡足夠的婦女,尚有產後的憂鬱,如果是一個尚在成熟的孩子,生了孩子,會不會錯把那孩子當作使自己人生失敗挫折的對象?甚至歸咎她?如果她出自於本能必須將孩子視為自己的一部分,又必須保護那個孩子,而這樣的意識必和青少年保持自我完美的意識或正在建構的自我之意識的階段,發生若干衝突.
而現代社會女性的人生經歷,將會是十分漫長的,養育幼兒,產子,都會是人生中後段,才要思考、接受、加以規劃的歷程,如果最初就承受不可承受之重,讓往往會使得悲劇容易發生.
許多人將之視為一個真正的完全母親角色來看待,那無非是一種不公正,對她來說,周遭和自己同年齡的人,甚或,其他和自己孩子同齡的嬰兒,他們的家庭、待遇,都會是她比較的對象,這產生的相對剝奪感,無法計量,衍生出的自我中心式的惡,也是外人難於感知的.
以至於讓各種「出於好意」,加重她的負擔或扭曲她的想法,諸多的脆弱將會使她成為一個施暴者,產生奇怪的想法來修正自我的世界,而忘卻思考未來,如何建構友善的育兒環境,失學兒童的重新回歸主流教育,甚或未成年母親的支持和輔導,這都是預防之外的三級主要預防.
至於什麼私刑正義,一群人包圍警局,開直播、鼓譟、喧鬧,喊要開香腸攤和小蜜蜂,與其說是正義,不如說是在痛苦上尋歡作樂,神父印象中的正義,應該不是那麼快樂的事情,像是開派對一樣,烤香腸式的正義,不算是正義.
以簡單之思維,來處理簡單之思維,只會造成更多頭腦簡單的人,頭腦簡單的現象,問題會越處理越多,事情會更糟糕,甚至影響其他受暴者,他們也會受到額外的恐懼,甚至延宕了警察的辦案,還得費心思處理另外造成的問題,這是這些人沒有多想的.
這是不值得鼓勵的,所以,凡要面對這類案件,第一步,就是要隔絕簡單思維和直觀情緒,以避免視野上校標的汙染.
嬰兒用頭撞人 在 蘇菲漫旅 跟著蘇菲旅行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歐洲常見騙術大公開 #歡迎分享收藏
#經驗分享
最近在網路上看見太多遊客 #在歐洲被騙的事件,#整理了以下的各種狀況讓大家參考,但也不用因此而太過緊張,我們熟悉歹徒手法,保持高度的警戒心就好,希望大家都能快快樂樂的出門,一樣快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的回家喔~
🔦1、#問卷黨及簽名募款黨:這類型的歹族多半是年輕學生、漂亮女生(甚至小朋友都有),會請你協助填寫問卷,或是幫助兒童難民及其他社會狀況活動,協助簽名募款,在簽名或填資料的同時,趁你分散注意力,你的錢包或手機就可能會遺失。
🔦2、#綁繩黨玫瑰黨及貼紙黨:這類的歹族會趁你毫無防備之下,然後突然硬塞東西給你,或是直接就迅速綁在你手上,讓你拿不下來,接著跟你收費,遇到這些手上拿著東西的人,要趕緊把手收好,最好插在口袋內。
🔦3、#飼料黨:在公園或是大廣場中,會有看起來和善的在地人甚至老人,手上拿著一袋小米、玉米或飼料,然後分送一把給你,或是直接就倒在你手上,讓你餵鴿子,不要以為他是好心讓你玩,等你真的餵了鴿子,就會跟你要錢了。
🔦4、#問路黨:不要以為來跟你問路的,就是無助的遊客,不會有西方人在歐洲選擇去跟東方臉孔問路的,這一定有鬼居多,通常就在你聆聽或是協助看地圖的同時,你的錢包就會不翼而飛。
🔦5、#奇裝異服黨;廣場總會有一些穿著特殊或是裝成大玩偶的人,他如果熱情的招呼你過去拍照,通常拍完照就一定得給他小費,而且金額太少他不滿意,還會跟你糾纏不清,不讓你離開,所以除非你真的很想拍,否則不要隨便過去合照。
🔦6、#獻殷勤黨:舉凡在車站「主動」要幫你買票、幫忙提行李,或是幫忙拍照的,全部都不要答應,因為99%都是歹徒,不是錢遺失,就是行李或相機遺失,不會買票請洽服務台,行李自己來就好,至於拍照,自己找看起來OK的人來協助,絕對不要相信主動靠近的人。寧可錯判百人,也不要誤信一人啊!
🔦7、#假警察黨:歐洲常會看見便衣警察(或是有穿制服)的盤查,他們專找無助的觀光客下手,所以記得出門要裝酷,不要一臉和善樣,不幸被盤查時,一定要給影印證件,絕對不可以拿出錢包,一旦錢包拿出來,錢就會像變魔術般不見了~如果擺脫不掉,記得說要報警,說要請駐外單位協助去警局處理,這樣他們就會找個藉口離開了。
🔦8、#街頭賭博黨;歐洲街頭常會看見有人在玩賭博遊戲,有些是猜牌遊戲,有些是杯子移球遊戲,他們遊戲的當下,旁邊一定會圍一圈的假遊客,會下注示範給你看,然後會有人贏,讓你覺得很容易贏錢,當你下注時,會一步步掉進他的陷阱,千萬別圍觀。
🔦9、#地鐵撞人黨:搭地鐵時,盡量不要站在離門太近的地方,離車門越近反而越危險,因為通常會在車門快關上的時候,擠進一堆人,然後就會有人擠到你或是或是撞到,接著瞬間某幾位就會下車了,當車子一開,你就會發現錢包不見了~他們通常是一群人犯案,所以你無法鎖定到底是要防範誰,因此除非真的很趕時間,否則不要急忙上車站門邊。
🔦10、#搭訕黨:在歐洲被搭訕,是十分稀鬆平常的事,千萬千萬別暈船,別以為邂逅了美女或帥哥,豔遇真的不是在路邊這樣來的,帥哥美女靠近搭訕你,為的就是偷你的錢,當你被他絆住,跟他搭訕閒聊時,背包就可能被其他同黨劃開,他們的刀子超利,完全神不知鬼不覺。
~網友熱心補充~
🔦#臭水黨:
在路上無預警被人當街潑撒臭水(或是不明液體)時,此時會習慣性的想立即擦拭,或是找廁所清理,但是當你脫去外衣擦拭時,東西就有可能被偷走,而走進廁所放下包包時,東西就有可能被搶走,完全無法招架,因為你正在忙著清理自己。不管身邊的人有多麼和善及慈祥,千萬不要被假好心所蒙蔽,一定要讓自己處於大庭廣眾之下(車站內或是商店內),確定看好所有物品再清理。
🔦#聲東擊西黨:
舉凡路上有人掉錢、掉手機、嬰兒掉奶嘴、女孩掉圍巾等,通通不可以幫忙撿!那都可能是演戲,一瞬間你的東西就不見了,或者你一彎腰,口袋裡的東西就被摸走了。
以上看完,還想去歐洲嗎?有被嚇壞了嗎?當然你並不一定會遇上,但是多一分準備,才能多一分的安心,玩起來才能更盡興啊!總之,#小心身邊主動靠近你的人,歐洲真的很美很好玩啊~不要因此卻步。
...........................................................................................
🚂#歐鐵優惠 #台灣購買取票
有興趣去歐洲搭火車的朋友,推薦可以跟飛達旅遊諮詢行程,以及購買火車票喔~我一直都是愛用的老主顧啊!不論是電話/網路/email訂購,只要 #提及在蘇菲這裡得知的訊息,或是 #網路下單直接填寫code:" #sophie ",即可 #折抵6歐元的開票手續費。
❤飛達旅遊
網路下單promo code:" sophie "
(折抵6歐開票手續費)
歐洲28國火車通行證👉:https://goo.gl/jocHGq
飛達旅遊go by train 👉:https://goo.gl/SoKV5C
❤ Wi-Go行動上網
歐洲WIFI優惠碼:" sophieewigo "
(有9折優惠)
官網連結👉:http://wi-g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