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要看週數。
前置胎盤指的是胎盤位置偏向子宮下方、蓋住子宮頸的情況。若這種情況是在第一、二孕期,不用太擔心。但若是超過二十六週後情況仍未改變,就不適合繼續運動。
因為在第一、第二孕期時,即使胎盤位置較低,隨懷孕週數變大、子宮下段逐漸拉長,胎盤的相對位置也會越來越高。等到第三孕期,約95%的孕婦,胎盤位置都會逐漸移動至子宮上方的區域。
因此,26週前關注胎盤是否前置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更何況這時的子宮壁相對較厚,也較少因收縮造成出血,所以仍可安心從事各種運動。
但若是到了第三孕期,胎盤位置仍偏低,由於拉長的下段子宮肌肉層會變得較薄,胎盤附著相對不穩定,很容易因宮縮牽扯到血管,造成胎盤血管破裂而出血,甚至是胎盤剝離。因此,像是運動、內診或性行為等會刺激到子宮頸的動作,就要盡量避免,以降低產前大出血之風險。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不分週數,不管有無被診斷前置胎盤,只要有陰道出血的狀況皆需儘速釐清出血的原因,且暫停運動。
一般來說,醫師會在30-32週利用超音波再次確認胎盤位置,若仍蓋住子宮頸,為避免進入產程後子宮頸在打開過程中大出血,需選擇剖腹。但並不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
另外要提醒的是,會不會前置胎盤是由一開始胎盤附著的位置決定,無法用外力改變。比如,一開始胎盤若附著在子宮的最下方,日後向上移的機率相對就小。因此,第三孕期前,只要沒出血,就算胎盤位置偏下方,仍可維持正常生活。因為就算一直臥床、使用托腹帶、做膝胸臥式等其實也無助改變胎盤位置,若為此小心翼翼什麼都不做,未免太可惜了。
子宮頸太厚原因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結構治療婦產分部 接生筆記】
現在,我的間歇跑心跳介於120下/分至140下/分之間,回到120下的時間約20-30秒,視暖身的情況而定,暖身若夠,可以恢復得快一些。但我跟教練說,接受結構治療之後才發現,我還無法讓自己全身筋膜張力,平時處於應付日常生活的5、6分,有需要用到7、8分,需要10分時才出10分力。產科的訓練讓我常把自己撐在7、8分的狀態,一有狀況一下子就是10分力,其實很傷。這要好多好多的覺察、觀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與變化,時時提醒自己。夜診接著清晨的困難接生,還有另一個第一胎待產中,就是很好的鍛鍊機會,覺得自己還沒有修練得很好,睡到一半還是「痛醒」。
認識 林兩傳老師之後,才知道「臀位」這件事情非同小可。寶寶臀位,母體一定有結構上的問題。跟老師第一次見面,就讓老師踢到鐵板,因為老師說「沒有調不正的胎位」,但後來發現若介入時間太晚,隨著肚子變大,還是有可能在結構治療上受限。所以備孕時期就該接受評估,身體調好了才懷孕,才能避免懷孕與生產的諸多風險,這是我們現在一再強調的事情。過往西醫對於剖腹後嘗試陰道產這件事情,認為第一胎若是產程遲滯,要嘗試剖腹後陰道產是相對禁忌症。若是因為胎位不正,或許還可以試試。認識兩傳老師的結構治療之後,就發現其實是反過來的!因為醫療介入生產太多的關係,產程遲滯有多少是「真的」,這不可考。太多的提前催生、硬膜外注射(減痛分娩)的過度使用、不友善的環境與處置流程造成的「心因性難產」…其實產程遲滯的剖腹產,身體結構或許大部分是沒有問題的,反而胎位不正的母體結構問題比較大。也因此近年的研究發現,第一胎產程遲滯剖腹,第二陰道產的成功率其實高達七、八成,這要用更多個案的評估與收集來澄清。但我必須再強調一次,拜託大家「調好身體結構再懷孕」,不要懷孕了才來問怎麼辦。
清晨生產的困難點,在於產婦第一胎就因為胎位不正而剖腹,第二胎懷孕中期來上我的課想要嘗試陰道生產,那次的課我也邀請兩傳老師與潘醫師一起來聽,老師「評估認證」這位孕婦結構有嚴重的問題,要陰道產很困難!對比於西醫對於胎位不正只能「被動的」等寶寶轉下來,結構治療是調整母體的身體結構,當母體結構對了,子宮位置與張力正確,寶寶自然會轉向。這個孕婦經過潘醫師第一次結構調整之後胎位就轉正,剖腹的疤也鬆了許多,可以陰道生產的機率越來越高。
上午入院後,產程進展與一般初產婦沒有兩樣,屬於較慢但持續有進展的產程。到晚上八點破水,子宮頸口已開到7公分,胎頭也持續下降。但內診發現產道的狀況、胎頭下降的程度,與子宮頸口開的程度不成比例。潘醫師來了之後,我們就開始一邊調整,一邊找原因,我跟潘醫師說,「目前產道的狀況,在一般產婦來說,子宮頸已經全開了,她卻還沒。寶寶的頭被無法全開的子宮頸限制住,無法順利卡進產道。是剖腹疤痕的關係?還是結構的關係?」我們就這樣腦力激盪、討論、調整、不斷嘗試,終於在23:58子宮頸全開,不收縮時也不會有子宮頸掉下來,但胎頭還是下降得很慢,胎頭也開始有caput succedaneum。其實寶寶不大,產道也夠寬,胎頭卻開始擠壓,當時想實在不合理。後來統整所有過程變化,釐清前因後果,還是結構的問題。尾骶骨內勾,造成骨盆腔底筋膜的「厚實」與「不可動」,完全限制了胎頭的下降。在產婦崩潰失控之前,我決定進產房拉真空吸引,卻在寶寶將要著冠時,胎心音掉到回不來。原以為是臍帶太短或繞頸,結果出生看都沒有。現在回想應是臍帶在胎頭下降後被「厚實」與「不可動」的筋膜壓住,臍血過不去,雖然潘醫師已極力「從後」協助了。又是一個有驚有險,化險為夷的生產,這工作真不是人幹的!哈哈!但是這樣的中西醫合作,真的超級過癮的。我跟潘醫師說,要是沒有他的共同努力,這將是一個剖腹後嘗試陰道產失敗的案例,因產程遲滯得再度剖腹產了!萬分感激!
#中西醫整合孕產照護
#結構治療婦產分部
#蠢蛋天團無極限
我的第二胎紀錄:剖腹產後陰道產VBAC之順勢生產(文很長慎入)
陳鈺萍醫師一直提醒我們,因為我是VBAC,所以不能催生也不能無痛(陳醫師現在也沒有給無痛),會生多久是未知數。5/3上午跟嘉黛(助產師)討論完宮縮的情形,嘉黛建議等我們休息好之後可以往醫院出發,入院後等身心穩定後產程會再加快,於是我們在5/3中午又出發去醫院,小秦人自從昨天半夜到醫院之後整個精神很好,回家之後也只睡3-4小時,倒是比較令我們擔心…
入院後嘉黛也持續關心宮縮情形,下午3點的時候決定請嘉黛過來,然後秦漢克先去哄小秦人睡覺,因為開指才3公分,就是第一次自然產的步調呀…
嘉黛來了之後我們移到溫柔生產室,因為之前有接觸水中孕婦瑜珈,在水中的確對於不舒服緩解很多,加上小秦人很期待在水中迎接情人果,所以我們選擇在溫柔生產室待產,空間很大、光線柔和、有喇叭可以放自己喜歡的音樂,環境設置好後,終於可以專注在生產了!每一次的宮縮我都告訴自己跟情人果說:我知道妳努力的要出來嘍!我們一起加油!
陪產員2號Lucky Liao 快6點的時候也到了,陪產員3號小秦人也起床了(陪產員1號是林瑄慧),先請陪產員們去覓食。
隨著日落,宮縮也越來越頻繁了,這時候換老公接手陪我,抱抱、慢舞、親吻;嘉黛換手的時候就是按摩、搖屁股、改變姿勢、沖溫水緩解不適,一切的一切真的都好溫柔也好舒服!
快7點的時候陳醫師進來看一下,因為開指的慢,建議吃順產膏,後來開指的速度就加快了,近9點的時候突然覺得一股水流出,破水了!破水之後的痠痛感加劇,有幾次我忍不住對著老公喊:我真的好痛…沒有宮縮的時候還會瞬間睡著一下下
9點多,一直卡在6、7公分,後來陳醫師也請潘醫師過來,看到最熟悉我身體狀況的人都出現了,我覺得好放心,大家一起想辦法幫我調整、讓我嘗試各種姿勢,在大家的努力下,快12點的時候全開了,但還是卡住,怎麼樣都下不來(這時候已經凌晨1點了),我跟陳醫師說:我沒力了…陳醫師說:那我們用吸的幫她出來吧!聽到這句話,我哭了,很低沉的哭了,也許是力不從心,也許是我以為我做的準備已經很足夠,但寶寶出生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是最好的安排…..
到了產房後,等待宮縮的到來,配合真空吸引的方式幫出寶寶娩出,但情人果似乎又卡住了,心跳突然掉到80幾下/分,還好已經在產房,有更充足的人力可以幫助我,因為很急迫,壓肚子、氧氣管都上了,情人果終於出生!!哭了幾聲之後就安靜的躺在我身上,好享受這個時刻~延後斷臍(爸爸剪的),慢慢的把胎盤娩出,躺在我身上一個小時都好安靜也好安穩,哭聲也好秀氣。
好感謝陳鈺萍醫師&好孕工作室的團隊,願意這樣幫高風險的我接生、願意花這麼長時間跟我一起努力的,也只有他們了!
P.S.從37週到39週還有一件很神奇的事,就是情人果每週長大的很少(<50g),我問陳醫師她的胎盤情況ok嗎?(一般來說這樣的情況應該就被醫生要求要生出來養了)陳醫師總是用她令人放心的笑容回答我:都ok呀!就讓她繼續待吧!嘉黛也告訴我:寶寶長的大小,有她的原因,順其自然就好~結果生出來果然很小,還好很小,因為才2500g不到,媽媽就卡住了XD
P.P.S.看影片的時候才發現,嘉黛一刻不得閒一直很仔細的照顧我,讓我維持最舒服的姿勢,用她最令人安心的聲音安撫我,在我需要支持的時候握住我的手,在我需要靠著的時候用她纖細的身體撐著我,真的好敬佩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情❤️
P.P.P.S.這次生產,發現又愛先生更多一些了🥰,不僅在下午的時候帶小秦人去睡了2個多小時(讓他後來情緒穩定的陪產到半夜三點多),回來溫柔生產室也繼續陪我,不是在旁邊滑手機,而是全心的跟我一起投入在這個生產過程中;小秦人除了睡覺跟吃東西外也是全程參與,從入院到他看見情人果一共等了15個小時(全場大人都很佩服這個活力小子),也要感謝陪產員1號2號幫我隨時跟他解釋狀況,整個過程我不用擔心跟大寶分開,看得到他就在身邊,幫我加油打氣、親親我,感覺真的很幸福,這就是溫柔生產的意義吧!小秦人從情人果一到房間就看著她說:情人果是我的寶貝,我要看著她不睡覺!也不知道他到底看了多久才睡著,現在整個是妹妹控🤣🤣🤣
#順勢生產
#溫柔生產
#好孕工作室
#陳鈺萍醫師
#協和婦幼醫院
#VBAC
全文請看:https://reurl.cc/KDQ2e
子宮頸太厚原因 在 思思漫走 Milki's Wonderlan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經歷了64小時 我終於生完了
回憶這個過程完全只有痛苦可言
以後有機會再寫一篇回憶錄
-簡單交代一下過程-
我在待產室已經待產超過48小時
塞了6顆催生藥都只有當下有效
睡個覺陣痛頻率又開始不穩
因為我的子宮頸對藥物的反應不好
直到第三天的早上七點醫生看我已經體力耗盡決定觀察到中午改成剖腹產
- - - - -
也許是肚子裡的寶寶聽到要剖腹嚇到
從10點後開始超展開 先是落紅
開三指後護士內診時 剛好我的羊水破了
我的羊水噴的整個待產室整個都是
此時我因為突然爆破羊水嚴重失溫
手腳發抖牙齒發顫呼吸困難
唯一讓我像繼續撐下去的原因是肚中的孩子
因為護士說我要努力的吸氧氣寶寶心跳才會穩
- - - - -
從破水到生產將近6小時的時間
我因為太冷 蓋了厚被子 加上禁食 漸漸脫水
腹中的寶寶因為沒了羊水 跟著我開始發燒
4指時要求打了減痛分娩我顫抖的狀況才好很多
這時不管腰痛副作用 真的只想從地獄到天堂
從三指到全開不到4.5個小時
但因為接近生產護士不準我再按麻藥
突然覺得我減痛分娩的錢花的好不划算😭
也因為產道太狹小寶寶太大隻真的生好久生不出來
最後被推到產房開始用力壓肚子
- - - - -
壓肚子讓我經歷了好幾次的呼吸困難
我覺得那一剎那我真的會死在產檯上
只靠著所有護理人員醫生一起努力
為我加油一次又一次 我嘗試用力把寶寶生了出來
我在產檯上流下眼淚來 彷彿這一切只是一場夢
謝謝北醫團隊更謝謝我的先生陪伴我渡過這個危險的時光
我想這輩子不會再有任何一件事情超越的了生小孩了 真的好痛🤮
- - - - -
生產完非常虛弱
過幾天再分享傷口疼痛問題
我希望這小伙子以後可以多愛媽媽一點😭
子宮頸太厚原因 在 子宮頸太厚的生產過程- 親子板|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這篇原po,這是第一胎,我兒子已經超過預產期,且產檢頭圍都大於1週以上、腿長2週以上,因為我想自然產所以醫生評估早點催生才不會讓我生不出來, ... ... <看更多>
子宮頸太厚原因 在 韓健明醫師公正診療室- 子宮內膜增厚與增生是什麼?異常出血 ...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太深奧了,聽不懂,換個比方説,知道子宮頸抹片是六分鐘護一生吧,子宮頸抹片怎麼操作的呢,要用鴨嘴(窺陰器)把陰道撐開,找到子宮頸口,等一下還沒完;如果只有看 ... ... <看更多>
子宮頸太厚原因 在 子宮內膜過厚,最後只能這樣處理?!【#醫師好辣】20210210 part1 ... 的推薦與評價
子宮 內膜過厚,最後只能這樣處理?!【#醫師好辣】20210210 part1 ... 反覆流產找不到 原因 ,全都是「紅斑性狼瘡」惹的禍?!想知道更多精彩內容,都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