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0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月娥是淚眼煞星。
見到淚影,便是動了殺機。
每到關鍵時刻,好打得的林鄭,就會找到機會,流下兩行清淚。
是她發勁前的身影。
居則武曲,動則貪狼。
美帝步步進逼,竟敢制裁中聯辦七名副主任。
中聯辦是北京駐香港的聯絡辦事處。角色是協助北京和特區政府的聯繫。指揮的是中央,執行的是香港特區政府,今次美帝shoot the messenger,是否暗示中聯辦違反《基本法》,背後干政,在幕後指揮香港特區政府,這兩年的異行麼?
歐洲那邊,法國康城影展竟然施突襲,在完結的篇章,播出了香港導演周冠威兩小時的紀錄片的《時代革命》。
香港兩年來的苦難,黑衣、鮮血、火光、青春、激情……為今屆的康城影展留下了裊裊餘音。
特朗普之後,美歐又走在一起,就因為香港的苦難?
北京措手不及,不懂反應。這時林鄭提槍上馬,單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批評布林肯對香港《國安法》的聲明,以偏概全,毫無事實根據,公然干預中國內政,肆意踐踏法治,亦再次突顯美方的雙重標準等等。她強調,特區政府不能對此等錯誤言論坐視不理。
犀利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指責美國國務卿,干預中共內政。威風八面,震驚全球。經此一役,林鄭躍身成為世界級政治領袖,響哂朵。
咪住!
《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不是列明,外交和軍事,屬於中央權力,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原則下,行政長官負責香港特區的行政事務。
布林肯是現任美國政府的國務卿,等同於中共的外交部長王毅。
回應布林肯謬論,干預中國內政的,應該是外交部長王毅。其上還有專責外交事務的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箎。
這才是國際外交的規矩,儒家稱之為禮。
布林肯也批評過新疆和西藏的人權狀況,但未見新疆、西藏的省委書記駁斥美帝謬論。因為中共仍有外交部,和他們的戰狼群。
林鄭的勇猛,打亂了政治倫理。
家庭有家庭的倫理,社會有社會的倫理,國家有國家的倫理,一旦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社會大亂,人民便無法安居樂業了。
對於香港的《國安法》,美帝的布林肯固然以偏概全,雙重標準;其實,林鄭、鄭若驊,和因揼邪骨仍未復職的國安處處長蔡SIR,都言語不詳,市民大都對《國安法》的紅線不甚了了。但經過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的詮釋,市民終於掌握到國安法的精神和標準了。
何議員說:
ViuTV最近的同性喜劇《大叔的愛》,是鼓勵無孩家庭,與中央推動的三孩政策,背道而馳,違反了《國安法》,如糖衣大麻,要追究處理。
嗱,這便是專業了!
何議員是執業律師,肆業於英國,掌握了香港《國安法》的神髓。經他生活感的在地引伸,市民對會否觸犯這新成立的《國安法》,起碼有個概括的認知。出色的男人,真的好像黑夜的螢火蟲,躲也躲不了。
認識了《國安法》愈多,趕往機場離境的香港人就愈多。
車轔轔,馬蕭蕭,
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
哭聲直上干雲宵。
…………………
…………………
這個畫面我見過,我真的見過,在啟德機場。
我在八零踏足社會,在報界工作。
戴卓爾夫人八二年訪華,跟著中英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自然地,我的工作便和香港前途掛上勾,直到現在。
在北京,記得有記者問,當時的中共總理趙紫陽,香港人怕九七後的改變,趙反問:怕什麼?
八九年,趙紫陽自己的遭遇,回答了他自己當年的問題。
八三年,我在北京採訪中英會談,外交界傳出會談進展不順利。香港惶恐,美元兌港元,跌到1:9.6, 市民趕到超市搶米搶廁紙,這是黑色星期六。
星期一,當時的財政司彭勵治上午九時宣佈,港幣和美元掛勾,一錘定音兌換7.8元。
這個聯繫匯率,便維持到今日。
八三年,是玄空風水下元六運最後一年,健行實幹的乾卦二十年走完了,八四年開始,便是靠嘴巴討人開心為主流的兌卦開始,兌為悅,為口,為羊,為少女,為巫,為妾,為毀折。
就這樣過了紙醉金迷二十年,至二零零三年沙士,完結七運,走入八運艮卦。艮為土,為尊。
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出籠,保證港人治港,一國兩制。
鄧小平亦再三公開承諾,九七後,除了換一支旗,什麼都不會變。
然後,開始草擬《基本法》。
香港人,有條件的,便開始收拾細軟,舉家上路,開始處處無家處處家了。
每日的啟德機場,哭聲震天,一家離港,三五十人送行,這畫面到八九六四後,攀上高峰。
人人都說,香港人功利、實際,醒目主義。但去到最後,也不外乎孝其老,慈其功,大家都只希望能夠供養父母,照顧兒女而已。
四十年過去,我見到的畫面又再出現,由啟德機場,轉到赤鱲角機場。當年是我們這一代離港,現在是我們下一代離港。
鄧小平out了,大陸不再提起他,他當年的承諾,也只是一時權宜;《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這些法律文件也不靠譜了,用到的部分說兩句,唔啱駛的,又唔提了。
講了幾十年的「港人治港」,今年靜靜的改了字,叫「愛國者治港」。香港人,為了家庭,又要上路了。一切一切,都因為政治倫理出了問題。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論語》二十篇,第二篇是《為政》,說的是為政之道。
是中華文化裡的政治智慧,也是作為政治領袖的責任和道德的標準,也可以說是儒家的領袖修養學。
《論語》第一篇是《學而篇》,說什麼是學問,如何做好一個人的內在修養;第二篇《為政》,則是說學問的外用。
為政的精神,政治領袖的本質,不是權力,是教化。
教,是教育;化,是感化。
政治,是眾人之事;為政,就是為政者,如何以身作則教化百姓。
孔子身處春秋亂世,似今日香港,官僚只重視權力鬥爭,社會秩序混亂,文化衰敗,人民無法安居樂業。
孔子認為,歷史沒有偶爾,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為政的成敗,不在權力,在領袖本人的德行。
三王之治在道德,五霸之業在事功。再低級那些,霸業也沒有,只是權謀竊國,或是陰謀亂政。
《為政篇》第一章: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由始至終,孔子認為,為政,管理眾人的工作,權力是沒有用的,只能用德。
政治領袖,為政以德,內心有道,表現出來外在的行為,才能無懈可擊。像北斗星,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有一套價值信念。在領袖,以身作則,下邊的人,天下人自然會圍繞你而旋轉。
所以,你自己清廉,不用費勁來打貪。你勤力,不用怕員工偷懶。你不假公濟私,社會上就不會鬼鬼怪怪了。
為政第一信念,就是以身作則。
第二章: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司馬遷總結孔子一生對中華文化的貢獻:刪詩書,定禮樂,繫易辭,著春秋。
孔子刪詩書,整理詩三百篇的標準在那裡?一言以蔽之,一句話,思無邪。
人不可能沒有思想,只要思想正,不能歪邪。
但為什麼將這個編輯《詩經》的標準,放在《為政篇》,這個領袖學問的範圍內呢?
孔子認為,一切政治問題,社會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就是思想問題。
只要思想正,什麼問題都自然解決了。
孔子告訴我們,為政的人,無論政治領袖或官僚,第一要務,就是思想要正,不能走邪路。
社會紛亂,人民舉家奔逃,就是因為官僚思想出了問題,人民生活不了,走了邪路。
第三章: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領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單靠政治體制,再加以刑法來管理,齊之以刑,想大家不犯法。結果,人的聰明機巧出現,各式專業人士因有需求而提供意見。民免而無恥,大家會爭相走法律罅,走後門,搵人事,鑽漏洞,逃避了法律責任,還會無恥的自鳴得意,「咁犯唔犯法先」,認為你奈不了他何!
但如果用道德來領導,官僚和領袖,以身作則,整個社會都有一套價值觀,不再發錢寒,人人都尊重自己。再齊之以禮,不是用法律,用規矩,大家接受的規矩來教化。人人自動自覺,不會破壞公物,不會偷雞摸狗攞著數,錯了,識得慚愧,有恥且格,只要人民有羞恥心,就達到為政的目的了。
第四章: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出身貧困,三歲喪父,孔母帶他移居山東曲阜闕里。他如何用七十三年時間,成為中國第一聖人呢?這一章記述他一生求學的歷程。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就立志一生做學問,因此,到了三十歲,就能確立自我,知道自己在時代的責任和使命。
進一步鑽研學問,到四十歲,就擁有堅定不移的自信,對人世間的遭遇,起伏高低,不會感到迷惑。
貫徹這個生活方式到五十歲,就清楚宇宙的運作規律,上天賦與我的使命。乘願而來,這個宿願,究竟是什麼?我這時明白了。
累積經驗到六十歲,就明白世間人事的錯綜複雜,不會有什麼違逆不快了。
這樣,到了七十,不是實數,是指生命的終極追求,即使權力大得可以隨心所欲,但我的行為,都不會超出作為一個人的社會規範。
孔子提示了,我們終身學習,最終即使任性而為,完全為所欲為,也不會令身邊的人,造成困擾。
問題來了,《論語》的編輯,為什麼將孔子一生求學的歷程,放在《為政》這章,政治領袖的責任和修養的篇幅內呢?
凡亂世人人都追求權力,以為權力就是為所欲為。
孔子透過他一生的學習經驗,告訴我們,人生的成就,即使可以隨心所欲,但仍不踰矩。
這是整篇《為政篇》的軸心,政治領袖的成敗,並非決定於權力,成敗全因個人的道德。
《為政篇》共二十四章,是領袖學,從政者必讀的中華心法。點出了治亂的原則,為政的修養和責任。無論從政,官僚,企業主管,或家庭生活的處理,都應細讀。
首四章,是為政四大原則,也是香港亂局的根本病灶所在。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風起了。特朗普為中美貿易戰,開了第一槍。 為了中期選舉也好,實踐競選承諾也好,美國對進口大陸鋼鐵徵收25%懲罰性關稅。 世界在等著大陸反擊。 大陸的專家,口沫橫飛,什麼大豆啦、飛機啦,也可以回敬懲罰性關稅。 這時,金正恩歷史性訪問北京。 在香港的江湖來說,這叫晒馬,我們有令...
孔子的生活智慧讀後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讀書筆記:梭羅提醒我,不要急】
疫情期間讀 Eric Weiner 的書,叫做《#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謝謝悅知出版社。
Eric Weiner 是《紐約時報》記者,私下熱衷研究哲學家們的思想,他在作品中運用蘇格拉底、伊比鳩魯、盧梭、梭羅到孔子等數十位思想家的觀點,把他們的論述逐一投射到日常生活中尋求啟發。
《蘇格拉底哲學特快車》這本書來的很是時候,這陣子陸續有出版社來洽談,雖曉得自己一直想寫哲學和文學散文,卻說不上該從哪裡起頭,目前我對文字仍在「探索」階段,什麼都可以寫,抓主題便顯得有些困難。
幸好 Eric Weiner 這本書給我靈感,我想寫的大概就是他這種類型吧?藉由哲學家們的生命故事與智慧結晶,從而自省對「關係」和「生命」的看法,或者進行某種反駁。
兩年來一路練筆,主題都是哲思結合人物, Eric Weiner 的書完全是我守備範圍內,差只差在我讀的必須要再更深入才行,或是挑一個我特別鍾愛的哲學家進行研究。
—
昨天閱讀「梭羅」的章節,梭羅是一個不喜歡為某個人事物「太快下定義」的人,最奇葩的是他某天在路中撇見一朵玫瑰,立刻停下來仔細端詳,還和玫瑰說話。
恩,聽起來超像瘋子,但當初會讓我從憂鬱中獲得樂觀向上的動力,不就是這麼一群有生命力的瘋子帶給我的嗎?
梭羅說:「我們必須留意很長一段時間後,我們才會真正看見。」他認為當我們對一個事物太快下定義時,就很容易忽略它的「獨特性」。
我完全理解梭羅在說什麼。
—
有陣子,我都會帶著土豆(我家的狗)去隔壁西本願寺散步,常常停下來看牠提腿撒尿的花叢,駐足觀看許久,便發現就算是一大片野薑花,顏色和花瓣數相同,但細看「每一朵」野薑花,你會驚覺他們都長的不一樣。
無論從土壤中蠻力生長,又或是被風親吻留下痕跡,每一朵花都有破損,而且分別破損在不同的地方,你必須得靠近看、用心看,才能見到他們的獨一無二。
人類是,套到關係亦然,如果輕易因某人的一句話而下定義,那你會錯失掉很多更認識對方的機會。
任何關係和機會都不需要急,這個人今天回不回你簡訊,或是和你說的哪一句話,你都無法從一時半刻得到答案。
當然,有些拒絕很明確、沒有對你展開追求的人,就請你別繼續傻下去了,放大你的觀察、聆聽你的直覺,他們都是對的。
我建議可以用文字梳理想法,你會越來越清楚答案,沒有結構的寫作常常被我視為一種找出直覺的冥想。
—
回到梭羅的概念,任何事物都必須在「假說」和「結論」中間徘徊,在「看著」與「看見」之間逗留,放慢腳步,交給時間,方有機會見到多重角度,最後做出合適你的選擇。
不用害怕因放慢腳步而錯過,在於「錯過」有時也是一個答案,證明這段緣份或機會現階段不在命運安排之內。
以及,真正適合你的美好人事物,多半需要時間去觀察和感受,一如《紅樓夢》我最愛的那 8 個字,人生就是「美中不足」與「好事多磨」。
好事多磨的前提,磨的是我們看待事物的視角是否夠廣,以及認識自己是否夠深。之後,你自會用更成熟與宏觀的智慧去辨識「上門機會」的好與壞,也通常能做出試錯率較低的選擇。
謝謝梭羅給我的提醒。
孔子的生活智慧讀後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4 黃偉民易經講堂
搞完啲外傭姐姐,搞埋啲食肆員工,重有乜嘢計呢?
警隊碰不得,入境處碰不得,食環、海關,這些各有權力的紀律部隊碰不得,他們都不大由政府指揮了。這由警隊員佐級協會說:「政務司長張建忠不代表我」開始。所以,才有入境處長公開聲明,不滿政府審計署審計他們吧!
北京不關心香港的文官系統崩潰,他更在意香港人對接重疫苗的冷淡。迄今為止,接種疫苗人數都未過一百萬人,距離七成人口,五百萬人接種,才發揮群體免疫效應的目標遙遙無期。
林鄭手上還有什麼籌碼?
六萬多中小學老師?
巴士、的士、公共車輛司機?
醫管局轄下的醫生、護士?
十八萬公務員,能不能碰?
北京似乎不耐煩了,中港澳不能互通,大陸人損失好大。
林鄭趁博鰲論壇,放聲說,和澳門研究「港澳旅遊氣泡」,誰知澳門特首賀一誠斬釘截鐵的公開說,香港起碼要連續十四天確診個案清零,才有條件探討旅遊氣泡。
應酬兩句都費事,清清楚楚的告訴林鄭,諗都唔好諗!
澳門也嫌棄香港,這是百年首次見到的,過去澳門不是一直倚賴香港生存?
香港人不打疫苗,是對林鄭投下不信任票。因為知道北京在乎,心急香港和大陸通關。
尤其是在這個連任與否的敏感時刻。
老子說: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朝多利器,國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政府的禁令太多,市民動輒得咎,無法安心工作生活,社會大多數人只會愈來愈貧窮。
為政者權謀太多,聰明用計,政府內部山頭互相勾心鬥角,社會只會愈來愈混亂。
在上位的人,有權力的,所謂贏家的上風人,愛用手法財技,群眾就自然起而效尤,智偽叢生,社會上邪僻騙局就層出不窮。
法令嚴苛,束縛市民太過,大眾無法安居樂業,挺而走險的人只會愈來愈多。
林鄭政府,沒有老子的政治智慧,但香港市民,仍有傳統知識分子的價值追求。
《論語》子張篇第十九:
子張曰:
士見危致命,
見得思義,
祭思敬,
喪思哀,
其可已矣。
孔子死後,門下弟子子張、子貢、子游、子夏、曾子,繼續宏揚孔門心法,承擔教學的責任。其中,子張對上課的同學說,我們為什麼要追求學問呢?做一個知識分子,是有時代責任的。
這是孔門子弟,對“士”,一個知識分子,立身處事的幾個要求。
士見危致命,看到社會艱難的時候,要走出來,挑起這個責任。
文天祥在南宋無路可走的時候,才被委任為宰相。
他可以不做,也做不了什麼。但他沒有逃避,一走了之。他是見危致命,準備將命交給社會的。
這類例子歷史上很多,今日在香港,也見到不少。
見得思義,一個讀書人,無論得到什麼利益好處,第一個反應,是思義。
義者,宜也。
應該考慮自己本份是否應得的?
祭思敬,祭,是對形而上神靈的溝通,對天人之間,對另一空間的主宰,要思敬,尊重。尊重天理,宇宙的運行法則。
人對現實的處境,因形勢、權勢的考量,往往因應現實,便宜行事。這種因應,是具體實際,但總原則是不能違背天理。這個標準就是敬。
坤卦最一支爻,因為因應現實,而妄顧天理,導致天譴,天地大戰,無人倖免。
坤卦上六爻解說:
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龍,是乾卦的象徵,代表天。
野,是坤卦的象徵,代表地。
龍戰于野,天地交戰了,陰疑於陽必戰。因為人間的權勢,以為可以不顧天理,天回來找你晦氣。乾坤大戰,沒有任何地方倖免,沒有贏家。
其血玄黃,天的顏色是玄;地的顏色是黃。大戰必然兩敗俱傷。血,代表戰況激烈。
祭思敬,要尊重天理。歷史上無數人,當權勢走到極點,就以為可以超越天理,就是因為缺乏敬,但沒有一個不遭天譴。
喪思哀,人死是喪。但《禮記》說的喪,廣義上還包括時代的失敗。
一個知識分子,對時代的失敗,應該有責任的悲憤,有責任的痛思。
這四大原則,是一個時代知識分子應具備的條件。
最後子張總結說:
其可已矣!也算是可以了。
跟著子張說:
執德不弘,
信道不篤,
焉能為有?
焉能為亡?
人總有順逆,得意失意。
有天降橫財,就有飛來橫禍。
一般人都以為,一朝富貴,人就可以從此快樂;大禍臨頭,人就一生哀傷。但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找出例子,中了七億元大獎的人,開心了半年,便回復返他本來的標準;因交通意外斷了雙腿的人,只是悲傷了半年,也回到之前一樣了。
奧運銀牌得主的心結,他只是和金牌得主比較,他從來不覺得已贏了銅牌選手。
一個人的內涵修養,是日積月累的培養,得失際遇,改變不了什麼。
子張認為,人的天性,德,都是美好的。我們天生就有美德,見到好人好事,都會欣賞;讀書讀到精妙處,都很開心。但執德,我們對自己的天性,有沒有抓實,付諸實行呢?
執德不弘,就是只做理論派,道理很清楚,很同意,但不弘,沒有實踐執行起來,心中明白,但實行有諸多現實制肘,反正力不從心啦。
信道不篤,道是真理,我們都信奉真理,很多事情都明知,理所當然。但實行上很無力。現實人生很多挑戰,生活、金錢、家人、社會上的群體壓力,還有苛政、惡法,無法實踐自己信奉的真理,因為艱難啊!
子張說,焉能為有?即使得意,也會忘形;焉能為亡?如果失意,也會忘形。
當一個人,沒有建立一套人生觀,自己沒有價值追求,受著外在環境的改變,便會很痛苦。因為隨波逐流,際遇都不會是你所預期的。
人用今日的資訊環境和價值觀,安排未來幾十年的人生,基於以為客觀環境是停頓不改的。
但你在變,環境在變,你置身世界也在變。一切如你所安排,你也不會快樂;心想事成,你仍是不開心。因為標準已變,你自己的要求也變。六十歲的你,和三十年前的你,追求已經不同。
所以,子張認為,人執德要弘,信道能篤,才能在人生路上,順境逆境,得得失失,處有處無,都可以坦然自在。
孔子的生活智慧讀後感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Wong Wai Man
風起了。特朗普為中美貿易戰,開了第一槍。
為了中期選舉也好,實踐競選承諾也好,美國對進口大陸鋼鐵徵收25%懲罰性關稅。
世界在等著大陸反擊。
大陸的專家,口沫橫飛,什麼大豆啦、飛機啦,也可以回敬懲罰性關稅。
這時,金正恩歷史性訪問北京。
在香港的江湖來說,這叫晒馬,我們有令你痛苦的皇牌。
你懲罰大陸貨入美國,朝鮮的核彈,會在日本的上空亂飛。
跟著:美國在貿易戰上加碼。
不只加上長長的貨品類別名單,還有各式大陸人員,包括:某些商人、選讀敏感科目的學生,都不歡迎入境。
大陸的回覆,是習近平高調出席南海閱兵,參觀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解放軍海軍匯演。
美國突然空襲敘利亞,說打就打,理由是敘軍使用化學武器。105枝戰斧導戰射落化武工廠,再公布世界。
空襲並無解決複雜的敘利亞處境,軍方強調只是一次過的軍事行動,目的只是摧毀化學廠。
北京看在眼裡,知道戰斧導彈是送給她看的煙花。
敘利亞的複雜性,不下於朝鮮半島,背後亦有俄羅斯主控一切。開戰打的表面是敘政府軍,實質面對的是俄國防空網。稍一不慎便是兩大軍事強國開戰。
敢打敘利亞,就敢打朝鮮。話打就打,也不會在聯合國安理會跟你磨菇。打得敘的化工廠,就打得金正恩的核設施,不惜開罪俄,就不怕開罪北京。
這是美國回應習近平身邊智囊,從各方渠道不斷打聽,特朗普的貿易戰,是來真的還只是想拿點著數?
至於香港,港幣遇到了麻煩。
1983年起,港幣與美元掛鉤。
好處是港幣從此穩定了,代價是失去了自由。
美元與港幣出現了龐大的息差,美息已經去到2.2厘,港幣還是0.5厘至1厘。理論上,美元加息,港幣便要加息,但香港加息,會影響樓市泡沫。
所以,最近金管局動作頻頻,大手買入港元,沽美元,維持安全的匯率下限。但息差距離大,港元仍會不斷流向美元或美債。
似乎有最高指示,死守樓市,不能下跌。金管局唯有耗盡儲備一分一毫,死守樓價。
陳德霖說:港匯轉弱,何懼之有?
是的,照指示做事,做官的何懼之有?香港有一萬億儲備。
民主黨的「天下為公」眾籌二百萬,狙擊梁振英UGL案件,幾日間就達標。同一時間,上海仔仿效郭文貴,在網上爆料。表面對象是傳媒大亨,但揭露的內容,當年梁振英如何使用江湖勢力,對付唐英年,成功奪權上位,也清楚交待了坊間的疑團和細節。
一陰一陽,矛頭都指向梁振英。
這些行動應該早在狼英任內便出現,到今日才做,似乎過去的阻力,現在不見了。梁振英仍可全身而退麼?
你不喜歡政治,但從國際到本港,軍事到經濟,日常生活,都活在聰明人的計算之中,但對這些,香港人都不熱衷。
反而星期日「金像獎電影頒獎典禮」,楚原的一番話,在網上熱爆:
「當你回首往事,
不因碌碌無能而悔恨,
不為虛度年華而羞恥,
咁你都可以好驕傲咁同自己講,
你,無負此生!」
為什麼大家聽完咁有feel?
因為在香港,大家都清楚自己是碌碌無能,而又正在虛度年華,所以,說中心裡話:
負了此生啊!
香港人的無力感,是基於亂世?還是抱負無處發揮呢?
論語先進篇結尾第廿五章,記述孔子句幾位高才弟子,說起抱負,各舒己懷。
子路說: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求說: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公西華說:
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三大弟子,都是有大抱負的人。
子路說的,是富國強民,大政治家的工作;冉求說的,地方做起,豐衣足食;公西華說的,外交祭祀,知禮守道。
三人抱負大,但都是追求事功,要出人頭地,英雄主義。跟著,到曾點,這章進入了高潮: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曾點說,我追求的,春天來了,穿上舒適的衣服,和五六個成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水暢泳,唱唱歌,跳跳舞,盡興之後,然後回家。
這個抱負好似好渺小,但孔子聽了之後,感嘆道,和我的抱負一樣。
孔子生於春秋,天下大亂,他的抱負,他的追求,是社會安定,天下太平,才能有個人的真正精神享受。
表面上,曾點的追求,只是個人的生活情趣,無關國計民生,與子路三人的宏志不同。但政治家所謂的富國強兵,豐衣足食,知禮守道,最終的目的,還不是老百姓安居樂業!
這也是孔子的一生職志,所以他喟然而歎。
生於亂世,可以有大抱負的!
#貿易戰 #金像獎楚原 #博鰲論壇 #空襲敘利亞 #樓市泡沫 #上海仔
2018年4月17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孔子的生活智慧讀後感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Wong Wai Man
香港的學生有福了!
京官訓話,直入校園。
校方有安排的責任,學生有聆聽的責任。
香港特區政府的教育局長說,不要讓政治走入校園。他的標準,京官李飛的訓話,不算政治;反對李飛的訓話,便是政治了。
溫馨提示,局長的兒女,是讀國際學校的,他們不用聽大陸官僚的胡說。
其實,李飛對學生說了些什麼?
一句話便說完:香港為廿三條立法責無旁貸。
廿三條又是什麼東東?保障國家安全的法律。
2003年,特首董建華和當時的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就是因為想推廿三條立法,導致五十萬人上街怒吼,他們雙雙落台。董落曾上,爵士變特首,示範了一幕中國傳統智慧 —— 福禍互倚的現代版。
一條保障國家安全的法律,香港人怕什麼?
凡獨裁政權說的保障國家安全,意思就是白色恐怖的開始。所以,當年,2003年香港人人恐懼。之後的特區政府亦不敢再提廿三條。
十九大之後,習近平取代關帝成為習帝,人人膜拜,大陸已沒有任何制衡勢力,他可以放手大幹一場。京官對港政策和態度,已不耐再轉彎抹角了。
國旗法、國歌法、一地兩檢、廿三條這些法例,排著隊出籠,香港人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諮詢民意,他們覺得是浪費時間。
廿三條立法,看情況是勢在必行了。立法後,你我的言行都可能犯法,標準在政府一念之間。我們應如何自處?
春秋亂世,生死一念之間。孔子舉出衛國兩位大夫,行事和追求相反,但都是一流人物。
史魚直,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環境,都寧願直道而行,不轉彎,不趨避,如箭一樣,說話尖銳亦如箭一樣,但會給人不識時務的感覺。
蘧伯玉淡泊,輕名利,際遇好時服務社會;際遇不對的時候,也沒所謂,像一幅字畫一樣,卷起來收藏好,沒有半句怨言。
這兩人的行事,又代表了中國文化的兩大主流思想。
儒家追求的是中流砥柱,道家則是因應自然。
《大學》教導我們要自明明德,一個大丈夫,要自我提升,然後關心老百姓,大家一齊追求止於至善。
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道家思想的基本態度在因應,順其自然。
深則厲,淺則揭。
涉水過河,在淺水的地方,拉起衣服走過去是合理;但在水深的地方,怎麼拉衣服都會弄濕,還拉什麼?這樣走過去便算了。
所以,在亂世,衰世,道家人物都隱世去了。小隱隱山林,大隱隱於世。
中國文化,由儒、釋、道三家揉合而成。我們生活上,都揉合了這三家的思想,不自覺的影響著我們的行事追求。
廿三條陰霾之下,我們苦中作樂,說說儒道兩家。
#何志平案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下午5pm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孔子的生活智慧讀後感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Wong Wai Man
香港的學生有福了!京官訓話,直入校園。校方有安排的責任,學生有聆聽的責。
香港特區政府的教育局長說,不要讓政治走入校園。他的標準,京官李飛的訓話,不算政治;反對李飛的訓話,便是政治了。
溫馨提示,局長的兒女,是讀國際學校的,他們不用聽大陸官僚的胡說。
其實,李飛對學生說了些什麼?
一句話便說完:香港為廿三條立法責無旁貸。
廿三條又是什麼東東?保障國家安全的法律。
2003年,特首董建華和當時的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就是因為想推廿三條立法,導致五十萬人上街怒吼,他們雙雙落台。董落曾上,爵士變特首,示範了一幕中國傳統智慧 —— 福禍互倚的現代版。
一條保障國家安全的法律,香港人怕什麼?
凡獨裁政權說的保障國家安全,意思就是白色恐怖的開始。所以,當年,2003年香港人人恐懼。之後的特區政府亦不敢再提廿三條。
十九大之後,習近平取代關帝成為習帝,人人膜拜,大陸已沒有任何制衡勢力,他可以放手大幹一場。京官對港政策和態度,已不耐再轉彎抹角了。
國旗法、國歌法、一地兩檢、廿三條這些法例,排著隊出籠,香港人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諮詢民意,他們覺得是浪費時間。
廿三條立法,看情況是勢在必行了。立法後,你我的言行都可能犯法,標準在政府一念之間。我們應如何自處?
春秋亂世,生死一念之間。孔子舉出衛國兩位大夫,行事和追求相反,但都是一流人物。
史魚直,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環境,都寧願直道而行,不轉彎,不趨避,如箭一樣,說話尖銳亦如箭一樣,但會給人不識時務的感覺。
蘧伯玉淡泊,輕名利,際遇好時服務社會;際遇不對的時候,也沒所謂,像一幅字畫一樣,卷起來收藏好,沒有半句怨言。
這兩人的行事,又代表了中國文化的兩大主流思想。
儒家追求的是中流砥柱,道家則是因應自然。
《大學》教導我們要自明明德,一個大丈夫,要自我提升,然後關心老百姓,大家一齊追求止於至善。
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道家思想的基本態度在因應,順其自然。
深則厲,淺則揭。
涉水過河,在淺水的地方,拉起衣服走過去是合理;但在水深的地方,怎麼拉衣服都會弄濕,還拉什麼?這樣走過去便算了。
所以,在亂世,衰世,道家人物都隱世去了。小隱隱山林,大隱隱於世。
中國文化,由儒、釋、道三家揉合而成。我們生活上,都揉合了這三家的思想,不自覺的影響著我們的行事追求。
廿三條陰霾之下,我們苦中作樂,說說儒道兩家。
#何志平案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下午5pm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