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換妻如換衣」之謎:夜抱夫人玩玉人|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劉備(161~223年),字玄德,涿郡(今河北)人,東漢遠支皇族,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謂蜀漢昭烈帝。幼貧,後入軍旅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在諸葛亮的籌劃中,聯合孫權打敗曹操於赤壁,佔荊州、益州和漢中。221年稱帝,定都成都,次年在吳蜀之戰中敗北,不久病故。
劉備是涿郡涿縣人,自稱是漢景帝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他自己反覆這麼說,見人就說,於是史書上也這麼說了,至於真假沒有人知道。我們十分熟悉劉備的那句開場白:「在下劉備,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根本就沒人問他是誰的後代,仔細一想劉備的舉動實在可笑。同時也可以看出劉備一直為他低微的出身而苦惱不堪。
劉備少孤,與母親販履織席為生。他所住的草屋東南角籬笆邊有一顆高五丈的桑樹,遙望像個車蓋,往來的人都奇怪此樹非凡的姿態,有的就說此地當出貴人。劉備小時候與其他的小孩子在樹下遊戲時說:「我將來必定乘這樣的羽葆蓋車。」羽葆蓋車是皇帝才可以乘坐的,叔父劉子敬告誡劉備說:「你這樣胡說難道要滅我們全家麼?!」劉備不喜歡讀書,只愛好狗馬、音樂、華麗的衣服。他身高七尺五寸,垂手超過膝蓋,回頭可以看見自己的耳朵,不喜歡說話,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鄉里的少年都依附他。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雙可能被「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的話打動,覺得劉備不同尋常,便給了他許多金銀財寶,這樣劉備召買了一批人馬,開始實現他奪取天下的計畫。
三國時代是個英雄輩出的光輝年月,但劉備特殊之處就在於白手起家,不像曹操與孫權倚靠先輩打下的堅實的基礎,他所倚靠的只是一個虛無飄渺的「中山靖王劉勝」。劉備不是一個好色之徒,因此對他的情愛生活史書記載極少,但孟子還說「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慾和性慾都是人體的本能,劉備也不例外,只有在情色上才可以見到劉備的另一面。
劉備的夫人沛國人甘氏是三國時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劉備起兵後在豫州小沛納甘氏為妾。劉備好幾個嫡妻先後喪生,甘夫人便以嫡妻的身份攝掌內事。後來隨劉備到了荊州依附劉表,生下兒子阿斗(即後來的蜀後主劉禪)。
曹操大軍在當陽長阪追到劉備一行,劉備丟下老婆孩子一個人跑了。全靠趙雲的保護,甘夫人才倖免於難。當初桃園結義的時候張飛與關羽都殺了自己的妻子跟隨劉備,那句有名的「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話就是劉備說的。可見在他眼裡妻子不過是隨時脫隨時換的衣服鞋子一類的東西,所以此時拋下甘夫人一個人逃命符合劉備的性格。
甘夫人生於微賤的家庭,幼小的時候鄉里會看相的說:「這個女孩子此後貴不可限,當位極宮掖。」等她長大後體貌與一般女子不同。十八歲的她玉質柔肌、態媚容冶,劉備將她召致白綃帳中,在戶外觀望,甘氏就如同月下凝聚的白雪一樣。河南有獻媚劉備的人送給劉備一支高三尺的玉人,劉備把這個玉人放在甘夫人的身邊,常常在夜晚叫甘夫人脫光衣服,與旁邊的玉人作比較。他白天與謀臣談論軍國大事,夜裡就抱著甘夫人玩弄那個玉人,自己還常說:「玉之所貴,比德君子。況且雕鑿為人形,而難道可以不玩麼?」甘夫人與玉人潔白溫潤沒有二致,看見的人都分不清哪一個是甘夫人哪一個是玉人。嬖寵者不僅僅妒忌於甘後,也妒忌那個玉人。甘夫人常想將玉人毀去,她對劉備說:「以前子罕不以玉為寶,春秋上讚美他。現在吳魏未滅,怎麼能玩物喪志呢?凡是淫惑生疑的東西,不要再拿進來。」劉備聽從了甘夫人的話,撤下玉人再也不玩了,取嬖者見沒有機會可趁都退靠後了。當時的君子議論以為甘夫人是位神智清醒的夫人。
劉備從陶謙手裡接管了徐州之後,用糜竺、陳登為輔佐。袁術自接鄰的揚州起兵與劉備爭奪徐州。建安元年呂布襲取徐州的治所下邳,守將張飛嗜酒誤事,劉備的家眷都陷落在城裡。劉備潰退到廣陵收集敗兵散卒,以圖後舉。糜竺與陳登輾轉找到了劉備,糜竺原來是一個商人,家產十分豐厚。糜竺在廣陵遇到劉備,劉備問及自己的家眷,糜竺說還在下邳城裡。劉備丟了城池失去了甘夫人,弄得兩手空空,無奈只有嘆息一番。
糜竺有一個年已及笄的妹妹,長得很美豔。為了安慰劉備,他便將妹妹送給了劉備,並將家產傾囊而出充作軍資。劉備正是窮困潦倒的時候,好像天下掉下一個餡餅,不僅使危軍復振,而且還得到一個美女相伴。他寫信給呂布請他送還家眷,互釋嫌疑。呂布只是為了得到徐州的地盤,與劉備本來沒有什麼個人恩怨,便了得做個人情,將家眷送還了劉備,並且還格外開恩讓沒有地方安身的劉備駐紮在徐州的小沛。
甘夫人回來後,卻發現劉備戰場失意情場得意,又娶了一個小妾。不過她沒有表現出不快的神情,古代男子三妻四妾本來是很平常的。甘夫人與糜夫人相見後寒暄了一番,然後暗中彼此偷偷打量對方,再將自己與對方做了一番比較。不過這是妻妾心中的小波瀾,外人不得而知。
雖然呂布歸還了甘夫人,但是劉備與呂布已經互生嫌怨。建安三年春,呂布派人去河內買馬,半路上被劉備將馬匹都搶走了,呂布正好沒有藉口,便遣部將高順、張遼率兵攻打小沛。劉備知道自己的力量不支,飛書向許都的曹操求救。曹操立刻派遣夏侯惇領兵往援小沛。
夏侯惇來到小沛還沒來得及安營,被高順部下的銳騎沖得四散,急得他腳忙手亂。夏侯惇左目中了一箭,鮮血直流,多虧親兵救護才逃出險境。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前來接應夏侯惇,劉備正與高順相遇,不料被張遼襲擊背後,劉備全軍陷落。他前後都沒有了去路,不得已跑往梁地。小沛裡只有孫乾、糜竺等幾個文士,甘糜二位夫人被呂布劫去。看來當劉備的老婆真是不容易,三天兩頭被人家搶走。
劉備跑到了梁地,正倉皇窮蹙的時候,曹操親自督兵前來救他。救劉備是假,奪取地盤是真。曹軍首先攻下了彭城,並將彭城的守兵平民全部殺戮一空,然後再引軍進攻下邳。呂布作戰失利,聽信妻子嚴氏的話,又懷疑屬下的謀士將領,導致將士離心,被部下侯成、宋憲、魏續出賣給曹操。這樣劉備又找回了妻妾甘糜二位夫人。
建安五年曹操打敗了劉備,甘糜二位夫人再一次被搶走,關羽也被擒。後來關羽聽說了劉備流落到袁紹那裡,遂帶著二位夫人離開曹操回到劉備的身邊。不過幼子阿斗在亂兵中竄匿西入漢中,被人販子所賣。到了建安十六年,扶風人劉括避亂來到漢中,買到了阿斗。這時阿斗不知已經被賣了幾次,估計是太傻的緣故,誰也不願意養活他。劉括給他娶了媳婦,還生下一個兒子。起初阿斗與劉備失去聯繫時,還記得父親叫玄德。鄰居簡雍後來依附了劉備,並告訴他阿斗的下落。於是劉備遣簡雍到漢中尋找阿斗,張魯知道後給阿斗洗了個澡送還給了劉備。
這件事魚豢的《魏略》有記載,但不知是否可信,裴松之雖然對《魏略》作了辯駁,但魚豢搞錯的可能只是人的名字,並不能否認事情的存在,也就是說劉備還有一個史書上沒有記載的兒子。因為阿斗的生母甘夫人並不是第一個正室,在她之前劉備還死了幾個夫人。不過這已經是後話了。
甘糜二位夫人還算幸運的。據說劉備落難的時候,幾天沒吃到一粒米。一天他來到劉某的家裡,見面剛報完中山靖王劉勝的名號就餓暈了過去。醒來後劉某端來一盤肉,劉備飢不擇食囫圇吃了下去,見劉某的家裡也十分貧寒,就問肉從哪裡來的,劉某說剛才把自己老婆宰了給中山靖王下酒。原來這個劉某還以為劉備是中山靖王,不知道中山靖王是幾百年前的死人,他琢磨著殺了自己老婆給中山靖王吃肉,中山靖王感激不盡一定會重重報答他,到時候美妻嬌妾還少的了麼?劉備一聽也不敢說自己不是中山靖王,抽了個冷腳底抹油跑了。
曹操南取荊州以後,劉備從襄城跑到江陵。荊襄士民見劉備仁慈,害怕曹操的殺戮,便都攜兒帶女隨劉備同行。到了當陽的時候,士民多到十餘萬,輜重也有好幾千輛。走的速度很慢,每天只能走十餘里。劉備每次大敗的時候,妻子家眷都棄之不顧,此時庇護十萬百姓純屬沽名釣譽。明顯的是置百姓於死地,使對手得到惡名,可見其內心之忍,實為三國狡詐第一。曹操親率大軍長驅直追,劉備讓張飛斷後,趙雲保護家眷。
曹軍五千輕騎日夜追殺劉備,一日一夜行三百多里,在當陽長阪追到了張飛的斷後部隊。張飛兵少抵擋不住,甘糜二夫人被亂兵沖散不知去向。趙雲不見了二位夫人,急忙持槍又從亂軍中殺進一條血路,好容易才找到了甘夫人,將她帶到長阪(長阪是地名,不是山丘名,《三國演義》說成長阪坡不正確)。張飛見到趙雲便問及嬰兒阿斗,才知道阿斗被糜夫人抱著,卻不知道糜夫人在什麼地方。趙雲只好又一次衝進曹軍陣中救出了糜夫人。此時糜夫人身體已受重傷,她奄奄一息地抱住阿斗。見了趙雲後,為了讓阿斗脫身,不連累趙雲,她一躍跳入井中而死。趙雲悲傷之餘,推倒土牆掩蓋水井,以免糜夫人的屍體受辱。
劉備見到趙雲救回甘氏母子心裡大喜,聽到糜夫人已死又不禁大悲,一時間百感交集,又落下許多淚。甘夫人因為受驚成疾,一年後二十二歲的她也離開了人世。可憐甘糜二位夫人一生跟隨劉備東奔西走,被人搶來搶去,幾乎沒享過什麼福。
應當注意的是關於趙雲單槍在曹軍中七進七出純是《三國演義》的敷衍虛構,其實趙雲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粉面朱唇,白緞盔甲,背上插著許多繡花三角旗的英俊小青年,他的年紀比劉備還大而且在蜀國的地位很低,死後一年多才得到追諡,完全不能與張飛、關羽、黃忠相提並論。所有趙雲的英雄事蹟來自《趙雲別傳》,但是《別傳》內容可疑之處太多。
荊州地處西川與東吳之間,是歷來的兵家必爭之地。當初劉備沒有立足的地方,向東吳借荊州暫時棲身,約定以後歸還。赤壁之戰後孫權想討回荊州,劉備以各種理由再三推拖。而且魯肅一提起歸還荊州的事,劉備就放聲大哭。周瑜勸孫權將妹妹嫁給劉備,以婚姻關係羈絆住他。孫權實在沒有辦法,就想趁劉備喪妻之機會,以其妹孫尚香送給劉備作繼室為誘餌,藉口吳國太夫人特別疼愛這個最小的女兒,不願意遠嫁,所以請劉備去東吳完成婚禮。名為東吳與劉備連親,實則趁劉備過江之機加以拘禁,好逼諸葛亮拿荊州換回劉備。劉備有意聯吳,便遵從了東吳的婚議,建安十四年冬天由趙雲、孫乾陪同進入吳境。
不想孫權反弄巧成拙,在甘露寺吳國太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就真的招他為婿。結婚時劉備已年過半百,孫尚香也就二十來歲。結婚的那一天,一百多個侍婢簇擁著一位珠圍翠繞的裊娜佳人與劉備參拜天地。待到入了洞房劉備不禁吃了一驚,洞房裡面刀槍劍戟殺氣騰騰,侍婢都佩劍侍立在一旁,好像要出兵打仗的樣子。劉備忙哆嗦著問:「這是做什麼?」侍婢說:「我們郡主從小喜歡練武,一向是隨身不離兵器。」劉備說:「今夜是洞房花燭的好日子,還是將這些暫時拿開的好。」孫夫人撇嘴說:「你打打殺殺了大半生,難道還怕兵器麼?」
不滿歸於不滿,孫夫人還是脫下戎裝,丟下兵器。這時劉備仔細端詳,這個孫夫人神采奕奕,長得也很端正,於是緊張害怕的心情也消失了一大半。孫夫人橫眉立目的時候確實嚇人,但溫柔起來也是驚天動地的銷魂。於是二人攜手進入幃帳。
劉備一連住一個多月,這才從溫柔鄉中醒過來想起了荊州的部下。他對孫權說曹操眈視荊州不能不回去,孫權不好說不放的話,況且劉備早將吳國太哄得團團轉,另外他也想讓劉備在荊州作為曹魏和東吳之間的緩衝。等到劉備攜孫夫人回到了荊州以後,周瑜從江陵來見孫權,問起孫權為何放劉備回去,孫權說是防備曹操。周瑜只好無奈嘆息。他給孫權分析了形勢,孫權也很後悔,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劉備取得益州後根本不想歸還荊州,孫權便趁劉備西徵入川的時候,悄悄給妹妹寫信謊稱吳國太病重,想將孫夫人和阿斗騙到東吳,然後用阿斗換回荊州。好像來來回回就這麼一條計策。孫夫人不辨真偽,匆匆攜阿斗登船回吳國,諸葛亮派趙雲勒兵斷江留住了阿斗,只放孫夫人一人回東吳。孫夫人到了東吳後才知吳國太根本沒有病。從此以後,孫夫人留在了東吳,被迫還是自願不得而知,只是與劉備再也沒有見面,他們的夫妻生活大約就持續了三年。
當初孫夫人雖然也有溫存的一面,但日常倚仗兄長的勢力不把劉備放在眼裡,一向說一不二,不僅左右大將都怕她三分,劉備也不敢違怫。而且孫夫人從東吳帶來一批吏卒,在蜀地縱橫不法,誰都無法約束,好像是閨中的敵國,時刻還必須加以防備孫夫人手中的刀劍。等孫夫人回到了東吳,劉備回想起的只有那些提心吊膽的感覺,所以也不派使者去東吳迎接孫夫人。
劉備最後一位夫人吳氏是陳留人,少年時失去雙親,她的父親一向與益州牧劉焉有舊交,因此舉家隨劉焉進入蜀地。劉焉心有異志,他聽看相者說吳氏以後會大貴,便想納吳氏為妾,但是苦於自己與吳氏的父親是莫逆之交,與吳氏的輩分不相當,就只好讓自己的兒子劉瑁娶了吳氏。劉瑁死後吳氏寡居。公元214年夏天劉備取得益州城,群臣勸劉備聘娶吳氏。劉備心疑自己與劉瑁同族在禮法上不妥。法正說:「若論起親疏,您與劉瑁比得上晉文公與子圉的關係麼?」於是劉備決定納吳氏為夫人。吳氏雖然寡居再嫁,但豔麗不減當年,劉備重新領略了空曠已久的溫柔滋味。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立吳夫人為漢中王后。章武元年夏五月,劉備稱帝立吳後為皇后。
孫權難以收回荊州,又想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但關羽不僅拒絕了孫權,還以「虎女焉配犬子」的話來鄙夷孫權。孫權出離憤怒,派呂蒙攻打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以至於身首異處。
劉備一心要為二弟報仇,不顧諸葛亮等大臣的勸阻,傾全蜀的二十萬兵力連營七百里進攻東吳。孫權提出「歸還荊州,送還夫人」的講和條件,孫夫人也附密札,敘述夫妻之情與相思之苦,都被報仇心切的劉備一口回絕了。東吳大將陸遜用計火燒劉備的連營,劉備與剩下的不到一萬士兵敗潰逃回白帝城。在彝陵之戰劉備被東吳一把火燒了連營之後,孫尚香聽到傳言以為劉備已經死了,她在長江邊祭奠完劉備後投江殉情而死。今天繡林鎮北郊長江南岸還有一座望夫台,據說是孫夫人曾在此遙望夫歸,望夫台上的腳印至今仍然依稀可辨。
劉備聽到噩耗不禁又想起了孫夫人的好處,加上這一仗使勤苦半生建立起來的蜀國元氣大傷,於是他懨懨成病。六十三歲的劉備自知不起,將阿斗託付給諸葛亮等五個大臣後離開了人世。劉禪即位,謚劉備為漢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於惠陵。
延熙八年吳後去世。起初甘夫人去世後葬在南郡。章武二年追諡為皇思夫人,遷葬於蜀國,靈柩還沒有到,劉備已經在白帝城去世。丞相諸葛亮上表後主劉禪追諡甘夫人為昭烈皇后,與劉備合葬在一起。
原文載於《中國帝王后宮私生活之謎全紀錄》,作者:華濁水,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孟子義 身高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阿尹師」不是只會做菜的廚師而已】
#週六心靈沙龍
孟子是一位懂得繼往開來、尊聖崇賢的聖者,他曾經說過:「孔子是聖之時者,伯夷是聖之清者,伊尹是聖之任者,柳下惠是聖之和者。」這其中大部分的聖人都能理解,唯獨曾經登上王位的商朝宰相伊尹,卻又如何能夠也能稱聖呢?
伊尹貌不出眾,且又五短身材,乍看之下並不是一個討喜的人,可是他並不會因為出身於庖廚的廚師而感到自卑,他懂得掌握機先和時局,眼看當時的夏王殘暴不仁,他便用他高超的手藝先從當商湯的廚師親近,先掌握商湯的胃口,再牽繫商湯的心,令商湯有焦孟不離之情愫後,勸其起義後,取得天下。商湯拜他為宰相。伊尹如老子般從烹煮技巧,巧妙地講到治國之道,因此輔佐商代走向鼎盛不衰的國運,直到商湯逝世。商湯的孫子是扶不起的阿斗,伊尹最後把他放逐,不顧臣民的誤解,自任為王,數年後太甲誠心悔過,伊尹便把他接回來還位於他,自己告老返鄉,令舉國之人對其德行大感佩服。
當一個領導者要有自信,不論出身高低與學歷,重要是要有正面的企圖心和高度的眼光,和洞燭機先的睿智,只論對錯,不避諱輿論和他人眼光,處處以大局著想,不為私人名利打算,當今社會若有具足如此條件的人,一定可以為自己打造一片叮鏗響亮的金字招牌。— 王薀老師
★王薀老師最新力作《觀音:最具丈夫相的女性》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4378
★快來加入line@,天天與您分享好文
>>https://line.me/R/ti/p/%40ndh5194n
孟子義 身高 在 冉齡軒服務團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902易經學習日記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史記》裡頭,唯一提及學習過程的,獨有項羽一人。在<項羽本紀>中記載:「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簡單幾句話,便鮮明勾勒出項羽失敗的性格。
項羽家世顯赫,自幼跟隨叔父項梁,受貴族教育的精心栽培,族人都對他寄予厚望。然而,他那半途而廢的個性,導致他無法定下心來好好讀書,也不肯積極地學習劍術,這讓叔父項梁感到十分惱怒。
項羽找理由為自己辯解:讀書有什麼用,只是認字而已!學劍有什麼用,只能敵過一人而已!我想要學的,是能夠敵過萬人的本事。之後,叔父就開始教導項羽學習兵法。想不到,才剛懂得一點兵法大意,又不肯認真學到底了。
就這樣,一碰到瓶頸就放棄,所以項羽什麼事情都是學一半,都沒有學好。就像他的霸業,也只能撐半場,最後不幸以失敗自刎而告終。
從零開始的學習,起初都會有所進步,讓人覺得興致盎然。可是到了一個階段,進步速度趨緩,似乎再怎麼努力,都難以收到成效,這就進入到所謂的「停滯期」。很多人就是跨不過這道關卡,於是便舉白旗放棄了!
其實「停滯期」也是「醞釀期」──雖然沒有績效,但只要不間斷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持續認真努力,等到「醞釀期」一過,就必然有所收穫。「時間在哪裡,成就就在那裡!」這就是《易經》漸卦給我們的啟示。
漸卦的<彖傳>解釋得很好:「漸」叫做「之進」。水要長流,一定是迂迴前進。任何的「進」,都是循序的、不可間斷的。裡頭有努力的積累,也要有時間的醞釀。舉凡感情的培養、歷練的成長,如果進展得太快,最後往往結束得也很快。
中國人講「日起有功」,馬克吐溫曾說:「戒菸還不容易,我已經戒過一百次了。我可以天天立志,但是三天就做不到。」乾卦的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說穿了,要「自強」不難,難就難在「不息」。
漸卦取象「山上有木」,這個象很有意思。<大象傳>告訴我們:木的高,是隨著山勢而高。同理,人的高,不是本身高,而是立足點夠高。我們凡事要看得深、看得遠,而且還要看得正確、看得精準,才會有所掌握。
《易經》一卦有六爻,你能處在第五爻君位,那是因為下面有四個爻,做你的根基,把你給撐高的。如果隨便抽掉一個爻,你就會立刻跌下來,就不在君位了。
所以你必須知道,你為什麼高?那是因為有底下的人,做你的基礎,你才高。如果沒有底下的人,做為你的基礎,你怎麼可能高?
孟子說:「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得到天子關愛的眼神,你就可以裂地封侯;得到諸侯關愛的眼神,你就可以裂地在諸侯國裡做官。但是怎樣可以做天子?你必須得到百姓的擁戴,才可以做天子。
孟子講的是封建制度,擺在我們今天民主社會看來,依然通用──得乎總統而為院長,得乎院長而為部長。想一想,那麼你要怎樣才可以做總統呢?
有個朋友說想要出家,出家沒有那麼容易,他說為什麼?一般人是「一方進財」,做生意是「四方進財」,出家人則是要「十方供養」。
你要了解十方人在想什麼,如果不了解,憑什麼接受十方供養?所以一個出家人能成為大德高僧,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蘇東坡的<賈誼論>寫得非常好:「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有才華不難,但是如何應用你的才華,這才是最難的。
漢文帝很器重賈誼,一再破格擢升,結果變成躁進。賈誼提出很多改革策略,可是他沒有搞清楚漢文帝乃是出自民間,在朝廷裡並沒有班底,想要改革談何容易?搞不好就會墜落深淵、萬劫不復!可見賈誼並沒有替他的皇帝主子著想。
看賈誼寫的文章,若如他所言,那些規劃、目標真能實現,可以預見成就必然和夏商周三代相去不遠。而且賈誼的機遇很好,能遇到像漢文帝那樣器重他的君主。
一個人目標遠大是很好,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是會有醞釀的過程,還必須修練忍耐的功夫。圯上老人在授予張良兵書之前,故意表現出百般刁難、倨傲無理的態度,為的就是要磨練他的性情,考驗他的忍耐度。
「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很多時候,你要知道如何忍。一個人若是不能忍,動不動就這個我忍不住、那個我忍不住,這就叫做「器量小」,是不足以成大器的。
「一不見用,則憂傷病」,當下謀略不被採用,怎麼知道日後就永遠不會被採用了呢?「自傷哭泣,至於夭絕」──蘇東坡批判賈誼的個性「不善處窮」,不懂得默默等待形勢的變化,真是志向遠大而器量狹小,才華有餘而識見不足。
講到蘇東坡,其實他是一位非常有趣的文人,曾經被貶到貧困的黃州做一名小官,俸祿十分微薄。每次薪水一發,他就分裝成三十個布袋,懸吊在屋樑上。每天早上,就取一布袋錢花用,有剩就喝酒,沒剩就不喝酒。
當時黃州民生疾苦,但是豬隻卻是滿地跑,因為老百姓覺得腥臭,所以大家都不愛吃。於是蘇東坡就地取材,用當地的竹筍燒煮豬肉,去掉油腥味,把豬肉變好吃了,這就是鼎鼎大名的「東坡肉」。
後來蘇東坡還把自己的烹飪心得,寫成了一首傳神的<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竈煙燄不起。待他自然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錢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
同樣是被貶官,很多人會覺得痛苦,但是蘇東坡卻懂得苦中作樂。因為喜愛品嘗美食,所以在他的作品當中,留下了許多與「吃」有關的描述,也讓後人能透過文字,窺見這一代文豪的真性情。
我們讀歷史,除了看故事之外,更可以從中得到有用的啟發。《三國志》是正史,以曹魏為正統,根據史料說話,有所本;而《三國演義》則是歷史小說,以蜀漢為正統,把曹操罵得很難聽。
但是哪裡看得到真相呢?在《三國演義》裡,有一段<隆中對>,又稱為<隆中三策>,是諸葛亮與劉備初次會面的談話內容,那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規劃,這個部分,在正史裡也有記載。
本來劉備是沾不上邊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就是把劉備擺進去,確立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中國自古喜歡三分,因為兩分容易對立,而三分則是一個平衡的狀態,能夠久立而不傾。
這就是規劃的重要性。格局宏大的規劃,一旦成立,就不容易被推翻。如果只是一個小規劃,根本就不可能長久,因為禁不起衝撞。因此杜甫說:「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就是推崇諸葛亮的運籌帷幄、深謀遠慮。
有時候,人要懂得如何造勢。文質彬彬,有了本質,還要文飾,正確包裝,調配得宜,才能被世人所欣賞、所看見。諸葛亮是有才華的,但如果從底下慢慢的往上升,那要升到何年何月?所以他一出來,就要先佔住一個合適的位置。
深諳造勢之道的諸葛亮,絕不會輕易登上舞臺,而是先等劉備「三顧茅廬」,做足了場面、營造了氣勢之後,才邀請到他出仕的。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只要有了位置,一切都能搞定。別忘了,諸葛亮在剛開始時,也是經歷過被關羽、張飛不滿和猜忌的日子,也是在一次次克服難關和挑戰之後,才讓大家心服口服,對他推心置腹的。
諸葛亮的一生,的確很值得後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