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輕讀【孩子一直要討抱,怎麼辦?】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卻是糟糕的解讀者,他誤以為若大人忙碌時還能回應他,就代表他是一個值得被在乎、有價值的人。
當我們用指責、命令、處罰、威脅等方式來應對時,只會令孩子更覺得自己不被在乎、沒有價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增加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親子天下‧寶寶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大V生活- 【孩子是很敏銳的觀察者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泰山文化基金會2022照亮心靈 吳娟瑜:讓鯨魚跳舞~妙解親情 ... 的評價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妳有沒有要吃?」
👱🏻♀️「我跟妳說,我真的快爆炸了」
👱🏻♀️「妳不想吃就收起來阿」
👧🏻「我要阿!」
👱🏻♀️「可是妳沒有在吃阿」
👧🏻「有啊」
👶🏻「阿阿阿」
我正在廚房切水果
聽見飯廳傳來童童與太太爭吵的聲音
唉~我能說什麼呢🤦🏻
童童一直喊著要跟啾啾吃一樣的餅
結果拿了一大堆,然後都不吃
也難怪太太會不高興
在煮之前,太太不斷預告童童
這個餅不會調味,會不好吃
童童還誇下海口
「媽媽煮的都好吃!」
結果太太待在廚房熱個半死,弄了許久
本以為會看到童童大口吞嚥的幸福畫面
沒想到她一點都不捧場🤦🏻
我趕快將水果切一切,走了出去
一踏出廚房,看到太太跟童童大眼瞪小眼
👱🏻♀️「妳不吃,就把餅放回來沒關係」
太太指了一下盤子
👧🏻「我要嘛」
👱🏻♀️「妳沒有在吃。這個餅沒有調味,妳如果覺得不好吃,不想吃沒關係。」
👧🏻「很好吃啊」
👱🏻♀️「好吃?好吃妳會都不吃嗎?!」
👧🏻「我有阿」
🧑🏻「童童~怎麼啦?」
我趕快介入這對母女的鬼打牆
再輪迴下去,太太真的會大爆炸
🧑🏻「發生了什麼事?」
👧🏻「⋯」
🧑🏻「妳不想吃嗎?」
👧🏻「沒有」
🧑🏻「可是我看見妳的餅都沒吃」
👧🏻「⋯」
🧑🏻「不好吃嗎?」
👧🏻「很好吃」
🧑🏻「很好吃?那怎麼會都沒吃?」
👧🏻「⋯」
🧑🏻「⋯」
👧🏻「⋯」
🧑🏻「妳不想吃可以放過來哦」
👧🏻「我要嘛」
🧑🏻「⋯」
我看著童童,童童也看著我
我納悶了
奇怪,到底什麼原因讓童童如此堅持
她很明顯是不想吃這個餅的
我們也沒有強迫她一定要吃完
那為何這麼堅持呢🤔
🧑🏻「童童阿」
🧑🏻「妳是不是擔心,妳說不好吃,媽咪會傷心」
👧🏻「沒有…很好吃…」
童童眼眶泛淚
🧑🏻「妳很擔心,妳不吃,媽咪會傷心對不對?」
👧🏻「很好吃…」
童童的手快速的擦了一下眼淚
我感受到她的委屈
🧑🏻「謝謝妳,妳很貼心。」
🧑🏻「這個餅是給妹妹的,沒有味道,不好吃是正常的。」
🧑🏻「我有看到妳咬了一口,是不是覺得真的不好吃?」
👧🏻「嗯…不…好…吃…」
🧑🏻「沒有關係。媽咪不會因為這樣傷心」
🧑🏻「媽咪會因為妳拿很多,都沒吃而傷心」
👱🏻♀️「嗯嗯~」
🧑🏻「妳不喜歡吃,可以放過來」
👧🏻「我…我…我喜歡吃麵哦!這個麵真的很好吃」
童童說完,夾了一大口的麵
開始嗑起來
邊吃還一直跟媽媽說
👧🏻「這麵真的很好吃,我有一直吃」
👱🏻♀️「好~我有看到」
👧🏻「這個餅不好吃,但這麵真的很好吃」
👱🏻♀️「好~知道了啦」
👧🏻「爸爸,那我等等可以吃點心嗎?」
🧑🏻「我認為妳們兩個等等應該先去peace table(和平桌)一下」
👱🏻♀️「對呀~我們等等去peace table和好」
👧🏻「好吧」
最後在睡前,再次聽到太太感謝童童的體貼
童童也感謝太太幫她做晚餐
兩個人抱在一起
看著我心裡內在小孩滿滿的淚水阿😭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但極度糟糕的詮釋者
這是因為,他們的大腦運作速度
比我們還慢1/2(越小的孩子越慢)
如果我們是Mac Pro
那他們就是Window 98的概念
加上語言能力有限
因此常常孩子大腦接受到訊息,還沒處理完
我們就希望他們能給出立即的回應
IMPOSSIBLE 🙅🏻
因為這個緣故,造成親子間的誤會
也導致許多的爭吵、摩擦
適時的放慢速度、好奇孩子的想法與行為
你會發現
其實孩子呀
都是全心全意,用他們矇懂的方式
關心我們、愛著我們的❤️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親子天下‧寶寶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孩子為何總愛在爸媽很忙時吵鬧❓#文末優惠
家長該怎麼應對? ➤ https://cplink.co/1VUcMuxj
👉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顧名思義就是會做些事來引起大人注意。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卻是糟糕的解讀者。他誤以為若大人忙碌時還能回應他,就代表他是一個值得被在乎、有價值的人。
🔎那麼父母該怎麼應對?
「孩子在尋求過度關注時,需要的 #歸屬感而不是 #聽道理。」
🔎家長如何建立孩子歸屬感,自由與紀律又該如何拿捏?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課》用生活中會遇到的真實案例,帶你安頓自我,看見孩子「沒規矩」背後的原因➤ https://cplink.co/1VUcMuxj
#防疫在家學
6/30前課程輸入【UBG06】再享100元折扣!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對人產生了興趣,投身於紀錄片創作。
黃嘉俊想要再多凝視、傾聽不同人的故事,實際上參與被攝者生命裡頭的其中一段,也使得他如若多了另一截人生。黃嘉俊認為,每個人生命的寬度或深度都有限的,然則藉由紀錄片,它能夠真實地體驗到千百樣生命的模樣或生活的可能。且紀錄片的保存期限相當長,只要沒有另外一部片能夠凌駕已有作品的高度,它就會持續地觀看、討論,久遠地發酵,黃嘉俊深信這是紀錄片最大的價值。
他的第一部長片是《飛行少年》,主角們是安置機構裡面的孩子,由於身份比較敏感,過去幾乎罕有能夠進行拍攝的機會,大多必須馬賽克、變聲和化名處理。黃嘉俊沉痛地說明,在以菁英教育為主的現有體制下,有一些少年在不斷的分類與篩選下,落到最後方最下面,被人忽略,但這群人不會消失,他們終究存在,這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因此萬分需要更多人去正視其人生。是故,黃嘉俊決心長期深入花蓮,與青少年們相處,在《飛行少年》裡探討青少年的成長與犯罪議題,他們跟家庭還有學校之間的關係等等。
而以罕病孩童爸爸所組成的搖滾樂團為主角的《一首搖滾上月球》,則是黃嘉俊對家庭、親情的在場目擊。他直接走進別人的家居日常,眼見那些情感在生死與共的相處或激烈摩擦中,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醞釀、生長,察覺到父母的愛有多深、多濃。黃嘉俊也因此瞭解,人夫、人父這樣的角色是有意義的,他最後也選擇了結婚生子的道路,脫離原有熟悉與安逸的狀態,勇猛地踏進另一種的人生風景。
新作《男人與他的海》的被攝者,是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和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黃嘉俊跟著不同世代的兩人,深入海洋,包含2016年與廖鴻基執行黑潮漂流計畫,在台灣的東部,乘筏於太平洋上,隨著黑潮從南到北,漂流7天。黃嘉俊在海中見證了海洋的美麗,以及哀愁,如海底垃圾、海洋污染、魚與珊瑚的消滅。黃嘉俊以為海並不如一般台灣人認定的那般可怕、危險,只要海洋的能力與知識增進,其實海是安全的。他明白,海對台灣人而言是距離非常靠近,唯心理又是無比遙遠的領域,因此總是習慣性地恐懼海洋、背對海洋。但潛水等相關的海洋能力,都讓黃嘉俊對海有更多的感受,並思索著海洋與自身、台灣人的關係。《男人與他的海》對黃嘉俊而言,無疑是生命的壯遊。
小檔案
黃嘉俊,1974年出生,外號黑糖,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MFA。在紀錄片、廣告及戲劇拍攝工作之餘同時進行劇本、電影及純藝術創作,對人與社會的題材有敏銳的觀察。因為經歷921地震現場救災,讓他開始投入紀錄片拍攝創作,作品風格溫暖清新,卻有深刻沁人的厚度力量。黃嘉俊從事台灣影視幕後工作已有十年以上的資歷,擅於發掘無人接觸的新穎題材,以平易近人的創作風格,呈現自身對社會人文的細膩觀察。
2008年成立黑糖媒體創意公司,專事紀錄片、電視節目、廣告短片製作,同年推出個人首部紀錄長片《飛行少年》,獲頒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爾後作品也常受國內外影展好評。2013年,《一首搖滾上月球》也獲得了台北電影獎最佳觀眾票選獎及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作品另有《來得及說再見》,以及即將在2020年上映的新片《男人與他的海》。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小小猴私家偵探:Baby Monkey Private Eye」繪本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葉倩廷
內容簡介:
★美國凱迪克金牌獎得主、《雨果的秘密》作者最新力作
小小孩的第一本推理圖畫書,跟隨小小猴一起破案,訓練敏銳的觀察力,打開追根究柢的好奇心,原來當偵探如此趣味十足!
遇到生活裡的各種疑難雜症該怎麼辦呢?
找小小猴就對了!
咦?小小猴是誰?
他是小小猴,也是私家偵探。
每次接到案子,
他就拿起放大鏡找線索、作筆記、吃塊點心、穿上褲子出門破案去。
有一天,一位婦人前來報案,
原來,她的孩子不見了。
這次的案子十萬火急,
沒有時間找線索、吃點心,連褲子都來不及穿上啦!
到底是什麼案子這個緊迫呢?最終,小小猴破案了嗎?
作、繪者簡介:布萊恩‧賽茲尼克(Brian Selznick)
凱迪克獎得主與《紐約時報》暢銷圖文書的作者。著有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雨果的祕密》、《奇光下的祕密》(這兩部都被改編為電影),還有《奇蹟之屋》等。他繪製插畫的圖畫書曾拿下許多大獎,如芭芭拉‧克莉寫作的《霍金斯的恐龍世界》贏得凱迪克銀牌獎;由潘‧瑪諾茲‧萊恩撰寫的《當瑪麗安歌唱》(暫譯)則贏得賽伯特榮譽獎。他同時也是書商、操偶師與劇作家。
作者簡介:大衛‧塞林(David Serlin)
作家、編輯,也是歷史學家,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他為成人讀者們撰寫與編輯了許多文章與書籍。《小小猴私家偵探》是他為兒童所寫的第一部作品。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油畫創作展 曾卉馨專訪
▲以黑色線條建構出的城市街景與魅力
曾卉馨跟其他孩子一樣,被許多才藝學習課程填滿小時候,而在眾多才藝中,只有一項是一直持續下來的,那就是畫畫。只要有繪畫工具,她到哪都能畫,彷彿這是註定的事──這輩子離不開畫筆。國小一年級得到全縣第一名,爸媽覺得她有天份,所以就繼續走在繪畫這條路上。「對於畫畫,是我最拿手的事,因為喜歡,所以會主動去做。」看她說著,繪畫的專情在她眼裡流轉。為了持續自己的喜好,她下定決心去台南科技大學念書,在念書的七年間是她最歡喜的日子,因為時時刻刻沉浸在繪畫當中。
▲寫生,拉近與城市的距離
假日,是她徜徉的時候。她總是約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到大台中的景點寫生,寫生對她來說,是種練習,是觀看,更是忙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和劑,能舒展身心,外面畫畫的氛圍更是一大享受。寫生地點不同,磨利了她對城市街景觀察的敏銳,街景的元素:路燈、橋梁、電線桿……等,在她作品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穿梭大大小小的城市
工作讓曾卉馨在城市與城市間移動,除了中部的工作,有時也會因公司人力調度而到北部支援,游走在各城市的機會,種下了觀察城市的種子。建築是以線條與幾何方塊構成,在曾卉馨作品當中,可以看見許多的黑色線條,黑線條是她很喜歡的一種繪畫方式,不同於傳統繪畫步驟,她最喜歡直接以黑色線條描繪那內心中所建構出的城市。黑線條儼然已經變成她的標誌,能自然的運用在畫面當中,觀看曾卉馨的作品時,觀者好似也游走在她所建構的城市。
▲不起眼的街角景色
城市街景是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而它對曾卉馨來說,卻是創作的主題。城市街景平凡,但是經由畫家之筆會產生多樣的面貌。她將城市街景元素結合,而呈現出來的不只是一幅畫,而是一種心情,以自己每天的心情敷彩城市街道的顏色,對於畫者和觀者而言,是別具意義的。畫者透過街景的顏色來讓觀者感受,宛如自己也曾以如此的心情,從其中的某一街道走過。
此次的展覽,以城市街景作為創作主軸。城市街景是我們每天所觀所見,彷彿呼吸一般,總是匆匆一瞥忘記它的存在感。你曾駐足觀察撫摸一石一瓦否?「大忠街」是曾卉馨落腳的地方,工作忙碌使她的情緒低盪,覺得眼中的街景如心情般灰暗無彩,便畫下眼中那些不同的街景,來轉換心情。畫圖創作就是如此,作品無非是創作者的心情跟生活世界的結合,而這是她作品產生的契機。半年後,第二張街景作品<閃閃發光我的心>產生,那時的心境反而跟「大忠街」那幅畫完全相反,是一愉悅心情的寫照,即便是灰色水泥建築,在她眼中,仍閃閃發光。
曾卉馨的繪畫作品主要是關於內心的連結,她純粹想營造出一種城市的氛圍,不需構圖、不需要照片當素材,創作方式是以黑色的線條直接下筆,再堆疊顏色。然後視畫面的需要再加入不同城市元素,在畫面中黑線條,有些如廟宇、纜車,或是橋,不一樣的樣貌也帶出了畫面中的故事性。
▲以畫筆繪出一輩子
再度拾起筆,繪畫將會是她一輩子的事情。進入社會後,忙碌的工作讓曾卉馨沒有更多的時間來畫畫,但仍舊沒忘了,畫圖一直是她的最愛。直到重拾畫筆開始畫油畫,從當中慢慢找回當初繪畫的手感,經過一段時間後,對於繪畫,開始有更多想法與創造力的出現。她從人生經歷中體會到「未來」是沒有辦法計劃的,捉摸不定的生活對她來說格外珍貴,這些體悟,都轉「畫」成了內心的秘密,藏在作品裡。沉浸在畫圖裡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曾卉馨,繪畫是她的精神支柱,更是自我內心世界的告白。
▲曾卉馨-以黑色線條勾勒出心中的城市街景,帶給觀者無限的想像。
(文:金車文藝中心)
曾卉馨學歷: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班
個展:
2016 蘭蘭陽美術學會邀請展
2016 帝圖藝術線上創作個展
獲獎 :
2000 第55屆全省美展油畫入選
2014 第15屆南投玉山美術獎油畫類入選
2014 第七屆金車青年油畫獎優選
2015 第20屆大墩美展油畫類入選
2016 台灣國展油畫入選
創作⾃述:城市街景系列列
《我的城市,妳的街景。》此系列的創作,是以城市街景為創作主軸,城市街景是我們每天所見,對於時常所見景物,總是匆匆一瞥的忽略,或也曾想悠悠的停下腳步,好好的觀察,留心的將感受刻畫在心裡。
使用第二人稱,作為一種和創作者之間的對談模式,「妳」也是創作者自身的一種鏡射,藉由自己的情感經驗為媒介,不是單純的描繪城市街道的景色,表現出的是心情體驗的共鳴,試問自己與觀者,對於周遭景物,妳是忽略或是熟悉?引導觀者在欣賞作品時,提起曾經的感受與體驗,是否有過這樣的記憶經驗,熟悉的街道,會因妳的心情不同而景象也有所改變,心情愉悅時,灰暗水泥建築也看起閃閃發光,心情低落時,美麗街道也黯淡無采,讓觀者自省,以這樣的概念為出發點,作品雖是街景與城市的形象,但卻可從畫面中讀出另一種氛圍,有愉悅、有沈重、有平靜、有絢爛、有色彩、⋯⋯用創作者自己的體驗,呼應觀者的記憶感受,喚起曾經存在的情緒經驗,看見彼此間的魅力!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達爾文的這段話清楚地告訴我們,敏銳的觀察能力對取得重要成就顯得何等重要。 觀察能力,不僅是科學家取得重要成就的重要條件,而且是人們認識一切客觀事物和現象的基本 ... ... <看更多>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泰山文化基金會2022照亮心靈 吳娟瑜:讓鯨魚跳舞~妙解親情 ... 的推薦與評價
著作: 吳老師是知名的演說家,也是知名的作家,她的專欄作品遍及各大報, ... 上的演說家,一個眼神、一個轉身、一個笑容,都逃不過觀眾 敏銳的觀察 , ... ... <看更多>
孩子是敏銳的觀察者 在 大V生活- 【孩子是很敏銳的觀察者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孩子是 很敏銳的觀察者,卻是很糟糕的詮釋者】 面對孩子的情緒話要怎麼做呢?其實不光是孩子,就連大人在情緒上時也可能說出表裡不一的言語。 都幾點了還不回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