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各校不同領域老師組成,懂得教學應用的救援小隊】
資訊融入課程要精彩、有趣,老師其實不需要硬是加入花俏的工具!#北市智慧教育輔導小組 至今邁入第3年,團隊不僅搜集現場的真實反饋,也擔任起中小學的資訊救援小隊。
他們分享,現場其實有不少老師已經做到資訊融入,只是少了份「自信」,曾有老師拿著精彩的教案設計問他們:只是用平板攝影帶學生做紀錄、探究夠嗎?其實,#科技工具能幫助老師教得更好 才是最大的目標↙
https://cplink.co/2MKY1qM1
-----
📝【翻轉會員小聚】台積電指定內訓講師陪你鍛鍊教學的技術↙
cplink.co/HwS2UgFR
📝停課是否影響學生學習情況?邀請老師填問卷>>
https://reurl.cc/em8GV7
同時也有5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學生學習態度問卷 在 Starry Starry Tearo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Let’s Relax and have a piece of Roll Cake✨✨
ただいま戻りました! 終於回來了~~
失蹤的這段期間,並不是躲懶去了,而是陪伴幾個這年一起升小的朋友,渡過難捱的一星期。
我這個一早決定自己end game的人,本來對大抽獎放榜的日子也不甚了了。但眼看日子越近,身邊的大家就越panic,不停討論著最壞的情況,除了準備profolio和叩門路線,又要tailor made叩門信,又要熟讀十幾間學校資料,我這個只負責幫手寫信答問卷的後勤人員,都不禁緊張起來。
幸好我野心很小,只想找間比較輕鬆和人性化的Happy School,也幸好小學校長看得出我這個沒甚大志的媽媽很有誠意吧,慷慨地給予學位,讓我們兩母子可以繼續快樂地自由漫遊。
雖然在考小學期間也受過各方壓力,覺得小朋友考學校的成就該不止於此,但我對神校真是興趣缺缺。自己小時候只是在地區名校出身,雖然自己都算可以應付,但真是要用上整副精神心力去對付課程。結果整個讀書生涯除了書本之外,甚麼都沒留下。正正應驗了那句:我的中小學生活,窮得只剩下分數。真不敢想像入讀神校,會是甚麼境況。
時代真的不一樣了,在資訊爆炸的互聯網絡年代,浪費時間不停死背答案取分還有甚麼用途?無論人腦如何盡力,都只會是杯水車薪,電腦按一個button,所有資料就應有盡有。連六歲的小小孩都知道電腦內甚麼都有,常常嚷著要媽媽教他中文打字,自己去尋找喜歡的資料呢。
儘管老師總是在說小小孩的學術很好,但我還是寧願他在中小學的時候,多學一種外語,多學一種樂器,多點接受藝術的薰陶,甚至多一點時間留在家中發白日夢也好,總比追求無止境的超前幾年學習更有益。回想起來,我當年讀的Pure Maths早已悉數歸還給老師,只有這些soft-skills,才會陪伴自己一輩子。
說了這麼多廢話,其實還是想說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看見讀書成績最好的小朋友,卻是唯一失落於大抽獎的一位。身邊的朋友都入了神級官津校,圍繞著他們一家卻是一股無邊無際落寞,大家所有的安慰都變得蒼白無力,真是很心痛。
我總是深信,如果小朋友真心愛讀書,態度夠堅持不放棄,不是在神校也總會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而且香港的教育制度如此守舊落後,何必如此上心?津校還未正式註冊,就寄信過來要買兩本暑期練習,9月開學要交給連面都未見過的班主任。未入學已密集操練,真是聽到都覺得頭痛。就算小學的考試贏了隔離位的小明,又能代表到甚麼?
我就是一位自動投降放棄去比試的家長,因為不想握殺小朋友那無窮無盡的可能。只有給予空間和自由,他才會聆聽到自己的心聲,找到自己喜歡的路向。
---------------------------------------------
🍰P.S. 如果真的很疲累,很想吃一點甜又實在沒時間自己烘焙的時候,跑去Mon Cher買幾件roll cake吧。這間蛋糕店是少數我肯掏腰包買的店子,味道很少令人失望。
有點鬱悶的我,將七彩的堂島卷都漂亮地擺出來,分了一件給小小孩,然後放肆地一口氣吃完了三件,再喝上一杯玄米茶,心情立即大佳。
我們雖不能控制環境,但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調整自己的想法。
Stay Positive!
---------------------------------------------
學生學習態度問卷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當「腐」成為一種主流文化 | #BL文本的系譜 |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與《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 // 李長潔 😍
.
這一集的標題被兩部BL日劇佔滿<3 雖然我完全不是腐世界的人,但也因為近年的幾部BL(boys’ love)電視、電影作品,被開發出一條新的道路。從前看過中國的網路劇《#上癮》才接觸到這種以女性為主要收視群眾的同志作品(到底可不可以叫同志作品呢?),而在BL原生地製作的《#大叔之愛》(2018)、《#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2019)、《#昨日的美食》(2019)、《#腐女不小心跟gay告白》(2019)、《#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2020)等。
.
從文化研究的觀點來看,圍繞著BL文本所構成的腐文化社群,有著某些特定的身分認同、文化實踐,像是「可見」與「不可見」的現身,而閱讀BL文本則是一種對傳統、固定的性別互動的逃逸和抵抗。更有趣的是,BL文本在台灣的發展是與言情小說、少女漫畫、漫畫王、租書店密切相關。今天就來聊聊這些。
.
📌 #本集的內容有:
.
▶ 我是30歲的魔法師(?)
▶ BL文本的起源
▶ 日本現代文學奇書 - 少年愛與A感覺
▶ 腐文化裡的身分認同與實踐
▶ BL文本的性別想像與抵抗
▶ 腐女的身分遊戲
▶ 從漫畫租書店開始的台灣BL羅曼史
▶ BL次文化的大眾化
▶ 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uu1qkokj0r0875i8aqkdyj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PZ8MHglWFr5CtmvuEg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2QoXWGTZkP3iZWmK6CZ6lM?si=qqdfvszSQLu4GGW3Gz99Tw&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V3KKvZ
|
///// 完整論述 /////
.
▓ #BL文本的興起
.
近年的動漫影視作品吹起一股BL風(boys’ love),無論是日劇《大叔之愛》、《如果30歲還是處男 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還是台劇《紅色氣球》、《越界》,或是有點久以前的中劇《上癮》,更有一堆泰劇。耽美男色的作品,成為某種大眾流行文化的類型,也擁有大量的女性觀眾(姨母們、腐女們…),甚至跨域到更廣大的閱聽眾。談到BL文本,就不免地還是要回到日本文化的脈絡中來理解其生產。
.
一般來說,日本女性小說家森茉莉的《戀人們的森林》(1961)、《枯葉的寢床》(1962)可以說是BL文本的濫觴。雖然在60年代的少女漫畫裡,就有性別越界的例子,例如池田代理子、手塚治虫。但竹宮惠子的《風與木之詩》(1976)才可以說是少年愛漫畫的骨灰鼻祖作品。該作品帶有古典、西歐風情,以尚未發育第二性徵的少年為主角,劇情相當煽情。也就是說,在70年代,日本少女漫畫的領域接納了少年愛文本,進而80年代時,少年愛類型漫畫正式成為少女漫畫的子類型。
.
直到90 年代日本《B-Boy》雜誌為與先前沉鬱耽美或具有情色元素的男性同性愛作品區隔差異,提出「ボーイズラブ」(Boys' Love)一詞企圖將出版品設定為明亮輕快喜劇收場的男性同性愛漫畫,雖最後未能收效,卻使得BL一詞成為後來所有男性同性愛作品的代稱(楊曉菁,2005)。若說耽美與BL有甚麼區分,可能有「名稱」、「風格」、「敘事」三種區分,甚至,BL指稱更加通俗的文本流行。
.
▓ #少年愛的文學起源
.
然後再來看一下少年愛概念的系譜,可從稻垣足穗《少年愛的美學》(少年愛の美学)裡見到軌跡,其指出作家森茉莉,是耽美小說的起源,她的小說《戀人們的森林》、《枯葉的寢床》,開啟了女性描寫男同性戀的文學類型。稻垣足穂,是一位新感覺派作家,提倡感受生活中的一切,躍入事物本身的直觀與觸發。1969年以《少年愛的美学》獲得由新潮社推動的「第一回文學大賞」。
.
《少年愛的美學》裡蒐集大量東方與西方的少年愛(Knabenliebe)、同性戀資料,也對其進行詳實的解說、細微的敘述,尤其是描繪男性對少男的慾望,少年愛大抵也與日文中的「若眾道」相稱(劉靈均,2019)。《少年愛的美學》的核心論述是「A感覺」,他認為,人的快感包含肛門(A=anus)感覺、陰道(V=vagina)、陰莖感覺(P=Penis)、口腔感覺(O=Oral),廣援博引古今中外對於性快感的描寫比較,並且將其用以解釋對美少年的愛之美好(高橋孝次,2010)。
.
「A感覺」的論述,明顯運用精神分析師Sigmund Freud的「反覆說」,他將人做為一個由口到肛門的構器,A感覺是快感的原初,V感覺則是A感覺的派生,P感覺是V感覺的翻轉,那O感覺的進食行為也是性快感的一環。
.
所以,稻垣足穗論證到具有A感覺的少年是性的基礎。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到底在講什麼(@@)。總之稻垣足穗認為「A感覺」是「失去的」,其正是「對某種失去的東西的鄉愁」,無論是性的歷史性、現代人的快感、日本傳統中的若眾道。無論他的理論架構你能不能接受,或是感到貶抑女性不合乎性平,這本「奇書」的確理論化了日本現代的美少年文本,奠定男色審美的趣味,也提供了某種具有歷史地位的文學解讀。
.
▓ #BL文本與腐女社群
.
記得好幾年前上社會學課的時候,有一組同學彙整了100大重要的BL動漫作品,我只認識《純情羅曼史》、《世界一初戀》,並且對這些作品進行大規模的分析。口頭報告時,她們雙眼燃燒出灼熱的視線,說明為何某些作品是「必看」。那時我第一次見識到「腐女」的力量。
.
所謂「腐女」(應該不用解釋了吧),源自於日文中的「腐女子」(fujoshi),最早出現在2000年時的「2channel」網路論壇上,延伸著90年代愛好閱讀耽美小說的女性。
.
腐女,指稱喜歡將萬事萬物都解讀為男男同性關係的女性。2005年後,日本媒體開始注意到腐女群體,腐女的名詞正式出現在大眾媒體中。後來,在課堂上,可能是因為我對日本文化的愛好態度,讓很多腐女BL同好們紛紛跳出來討論BL作品,我才驚覺,原來有這麼多人在喜愛BL。
.
▓ #BL文本的性別想像與抵抗
.
為什麼某些女性讀者會熱愛閱讀 BL?臺灣地區已有若干研究為上述問題提出解答,例如鍾瑞蘋(1999)的問卷調查分析發現同性戀漫畫閱讀者的閱讀動機包含好奇心、流行感、偷窺感、感官刺激等,閱讀經驗愈多者也可能因社交動機持續閱讀;楊曉菁(2006)、張茵蕙(2007)、及葉原榮(2010)以小規模樣本進行深度訪談,發現女性讀者喜歡 BL 的理由包含對性別刻板印象及父權社會的厭倦與抵抗、對男男曖昧情愫衍生浪漫想像、得以窺視男性/體及性愛情節但可迴避女體成為男性情慾目標等。(轉引自林奇秀,2011)
.
周典芳(2010)的訪談研究也有類似發現,她指出 BL 故事中的四種關係性
以及三種性表現(性愛描述的特徵)是吸引女性讀者的主要理由:在關係性方面,「對等性」係指戀愛雙方常表現出權力關係的平等感;「多樣性」是故事情節設定與角色屬性相對複雜,充滿各種可能性;「禁忌性」是指悖德的同性之愛具有淒楚美感,讀之可獲得感動與勇氣;「現實性」則是指 BL 讀者對女性向讀物中條件優秀男性搭配條件低劣女性的不認同,相較之下,虛構的 BL 故事反而顯得真實(意謂「條件相當的兩個人在一起才是合理的」)。
.
在性表現方面,「逆轉性」是指讀者在 BL 閱讀中扭轉了一般女性「被觀看」的經驗,成為觀視性愛與男體的主動者;「人間性」是指 BL 故事中的性是有情感、人性化的,不僅是感官的刺激;「配慮性」則是性愛雙方會體察並關心對方感受(即使是虐待式性愛的描寫亦然)。(轉引自林奇秀,2011)
.
而林奇秀(2011)則以「踰越的愉悅」來做為解釋。她以「逾越」概念為基礎,歸納六種「因逾越而愉悅」的閱讀快感。在悖德的愉悅中,讀者逾越以一男一女為主的異性戀體制與社會常規加諸在愛戀雙方身份的箝制;在反抗與逆轉的愉悅中,讀者逾越社會對女性的期待、規範、與桎梏;在控制與匡正的愉悅中,讀者逾越傳統作者相對於讀者、訊息傳送者相對於被傳送者的文本理解模式,奪得積極解讀文本、擺佈文本、改寫文本、或創造新文本的主動權,同時也在這些行動中積極地定義她們心中可愛可親的男性。
.
▓ #腐女的身分遊戲
.
透過作品與討論,腐女似乎擁有一個想像(也是真實)的文化社群,社群中的人們有種隱藏的規則:低調地喜歡BL,不要讓他人發現身分。在岡部大介(2008)的〈腐女的身分遊戲-可見與不可見的身分〉中,描述了腐女群體的次文化樣態與身分認同。他用Erving Goffman的劇場理論解釋,腐女的現身,不只是一種對自我的看法,同時是社會關係的反映。岡部認為,腐女身分認同在「可見」與「不可見」的戰略實踐中被構成。
.
他們一方面會偽裝(隠れ)成「普通女子」、「低調」,來躲避主流社會、親戚家長、同伴好友的觀察,像是《我家女兒交不到男朋友!!》(ウチの娘は、彼氏が出来ない!!)裡的水無瀨空。但另方面卻會運用「萌語」(萌え語り)、「妄想」(張瑋容,2013),來暗渡自己的喜愛與實踐,像是「攻」、「受」、「總攻」、「總受」的描述,或是描述劇情類型「下克上」、「攻攻」,很多時候也會藉由作品的「類型」(genre)與角色的「配對」(coupling)來表達自身與確認腐認同的存在。
.
學生很愛探詢一個問題,腐女群體究竟跟非腐女群體有何不同?沒想到,還真的有人做這個研究。宋佳的〈腐女的形象調查〉,以大學生358名(男性106 名、女性250名)為樣本,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發現,腐女們容易受到非腐女與一般男性忽視,但他們接受自己,不在意他人眼光,他們的生活因為BL作品的愛好而感到豐滿充實。我們可以見到岡部所言的「腐女的可見與不可見」的延伸,腐女的「可見」實踐,有時候是一種對「汙名化」(stigma)的抵抗,也展現腐文化對腐女所產生的意義豐沛世界。其他還有相關延伸出的腐類型還有「腐男」、「腐人」、「腐死鳥」,「腐教」、「BL腦」,也是蠻有趣的討論。
.
從前日本的腐文化社群常遭受批評,愛情至上論展現的,其實只是她們利用來逃避困擾女性的性別議題。不過,直至今日,在性別運動更加顯著的現在,透過對BL文本的接觸、對同性愛的BL式認識,讓許多腐女、腐男們願意更進一步地去認識同性戀群體的真實生活與權益。
.
▓ #90年代的租書店 #台灣的BL文本殖生
.
回到台灣的BL文本,其興起與日本的耽美文學有極大的直接連結。對於台灣的少女來說,言情小說是很重要的浪漫啟蒙、性愛啟蒙。這個文學領域,讀者、作者、編者都是女性,性別化產業的特色得以令其充分演繹台灣當代女性的愛慾想像(有別於瓊瑤)。自1990年代初期,這個產業成熟完備,然後以「租書店」、「網咖」、後來有「便利商店」作為重要的傳播場域。有著時代性的意義。(楊若慈,2012)
.
台灣本土言情小說與日本 BL 文化之所以產生聯繫,乃是因為二者共通的主要傳播與流通場域,也就是台灣獨有的漫畫租書店使然。女性讀者們在漫畫租書店,閱讀消費這些平價、淘汰率高、收藏價值低、故事公式化的文學商品,BL類型的漫畫文本也影響到言情小說的閱讀嗜好,開始有日本BL輕小說出現,也有台灣作者出版BL言情小說,例如知名的《烈火青春》系列。台灣的女性讀者亦逐漸發展出看BL漫畫的喜好。(楊若慈,2012)
.
而言情小說的BL文本,並非與同志文學相同,白先勇的《孽子》、朱天文的《荒人手記》、吳繼文的《天河撩亂》。同志文學某個程度上,還是比較真實地、寫實地表達著同性戀主體與群體的內心刻劃與社會處境。但BL文本則聚焦在男男之間的戀愛關係,較不牽涉到社會處境,各種阻礙困難都可以在愛情的力量中,被迎刃而解。
.
▓ #BL文本的大眾化 #推一部日劇
.
近年有許多電視劇推出以BL為主題的作品,或是原著,或是改編漫畫,也造成了一股「賣腐」風潮,這個賣腐以異性戀男主角為CP,打造各種BL浪漫幻想,也更將BL文本從次文化推向主流。
.
BL劇不是同志劇,可以想想那些歐美的同志電視劇,如《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那是真真實實給同志族群欣賞的戲劇(不過,這個時候應該要問問腐人類們,看到同志劇的感覺是甚麼)。
.
談談最近看的一個奇妙的BL劇《絕對會變成BL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BL的男人》,這個設定實在是太神奇了。故事中的異性戀直男男主角,身處在以BL為架構的世界中,為了防止自己陷入戀愛,因此努力的在避開各種 BL 漫畫裡的套路,避開一切有可能會被「掰彎」的場景。有時候想避卻避不了,套路與反套路的攻防戰,就在男主角戰戰兢兢的防堵中出現趣味。
.
只要兩個男人對到眼,就會展開命運之戀的世界!小混混和乖乖男餐廳的邂逅,明明不怎麼美好卻會被腐腦和戀愛濾鏡看成浪漫的狀態。其他像是「路倒的陌生人」、「聚會裡跟你一樣無法進入狀況的男子」、「隔壁跟你借筆記的男子」,看著男主角不斷地解釋各種腐場景,也讓我好好地學習了一番。
.
可以更令人深思的是,如果我們把劇名改成「絕對會變成異性戀的世界VS絕不想變成異性戀的男人」,是不是可以讓我們同理心地思考身處於異性戀世界中的同志朋友呢?
|
#參考文獻
.
1. 高橋孝次. (2010). 『少年愛の美学』 とフロイトの反復説. 千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1), 1-14.
2. 劉靈均. (2019). 從東亞少年愛到台灣同志: 吳繼文《 世紀末少年愛讀本》 與須永朝彥. 台灣學誌, (18), 43-64.
3. 楊曉菁. (2005). 台灣 BL 衍生 「迷」 探索.
4. 岡部大介. (2008). 腐女子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ゲーム: 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可視⁄ 不可視をめぐって. 認知科学, 15(4), 671-681.
5. 宋佳. (2015, September). 腐女子のイメージ調査. In 日本心理学会大会発表論文集 日本心理学会第 79 回大会 (pp. 2AM-025). 公益社団法人 日本心理学会.
6. 楊若慈. (2012). 性別權力與情慾展演: 台灣本土言情小說研究 (1990~ 2011). 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1-150.
7. 張瑋容. (2013). 從 [BL 妄想] 看另類情慾建構-以台灣腐女在 [執事喫茶] 中的妄想實踐為例. 女學學誌: 婦女與性別研究, (32), 97-133.
8. 林奇秀. (2011). 腐女的閱讀逾越/愉悅感 BL (Boys’ Love) 女性讀者閱讀經驗分析.
9. 張茵蕙(2007)。薔薇纏繞十字架:BL 閱聽人文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10. 葉原榮(2010)。王子的國度:台灣 BL(Boy’s Love)漫畫迷的行為特質與愉悅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新北市。
11. 鍾瑞蘋(1999)。同性戀漫畫讀者之特性與使用動機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學生學習態度問卷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會不會對一個現象有一點好奇,就是每當選舉到的時候,各個機構都會端出他們民調的結果,這些民調的結果其實不難理解,無非就是去問選民們對於候選人,他的喜好度、他的看好度…等等的。
可是你也會發現哦,不同的機構做出來的民調結果,有時候落差還挺大的,這中間的原因到底在哪裡?可能很多研究都告訴我們,會有一些歸因,包含是取樣的選擇、包含機構效應。
而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是一個更根本的部分,就是如果撇除掉「取樣」的問題跟「機構效應」,有沒有可能在問題設計的本身,就會足以扭曲我們的認知態度,甚至去足以扭曲我們的記憶狀態?
這個研究其實是在上個世紀,一位叫做伊麗莎白洛夫托斯,這一位學者所進行的一個經典測試。他找一群學生,去看一段連環車禍的短片,在看完影片之後,由學生來填寫問卷,其中包含六個關鍵的問題,其中三個是關於影片當中,出現過的物品,而另外三個是在影片當中其實沒有出現的物品。
比如說問卷裡面,可能有這樣的問題,其中一半的人看到的問題是:「你有看見一個破碎的車頭燈嗎?」;而另外一半所接受的問題,可能是這樣子呈現的,叫做「你有看見那個破碎的車頭燈嗎?」。
如果你有留意的話,你會發現前面的問題是問「一個」破碎的車頭燈,而第二個是問「那個」破碎的車頭燈;「一個」跟「那個」。我們在語言裡面的區別,當我們說「一個」的時候,其實他並沒有確定它是否存在。
但是當我們說「那個」的時候,其實已經在暗示,破碎的車頭燈是存在的。所以實驗的結果告訴我們,不管影片當中,是否真的出現過破碎的車頭燈,當問題以「那個」做為呈現,而不是「一個」來做表達的時候,這些看影片的學生,更容易認為自己看見了影片當中, 其實並沒有出現的東西。
其中被問「那個破碎的車頭燈」的學生裡面,有15%的人說他自己看見了;然而被問「一個破碎的車頭燈」那一群學生裡面,只有7%的人說自己看見了。
也就是說,不管這個破碎的車頭燈存不存在,只光是把「一個」破碎的車頭燈,改成「那個」破碎的車頭燈,它就改變了8%的學生,他們的記憶跟認知。
洛夫托斯甚至還進一步,他去操弄這些題目上面,其它微小的變化,是否會影響受試者對於數字的判斷。比如說他讓45個受試者,去看七段交通事故的影片。
看完其中一段影片之後,他讓某些受試者回答問卷,他的問題是這樣喔,句型都一樣,它的句型都是「當車輛彼此相撞時,車速大約有多快?」。
他操弄的詞彙就是,當車輛彼此「相撞」時,跟當車輛彼此「猛烈撞擊」時、當車輛彼此「衝撞」時、當車輛彼此「撞到」時,或者是當車輛彼此「碰到」時。
就是他把那個事故的關鍵詞彙,去做一些改變。「相撞、猛烈撞擊、衝撞、撞、碰到」。他用這些問句的操作,讓受試者去回答這個車速大概有多快。
當受試者被暗示的是「猛烈撞擊」這個詞彙的時候,他們會認為這個撞擊的平均車速,會到達每小時65.3公里;然如果用「衝撞」這個詞彙的時候,每小時是62.9公里;如果是用「碰撞」這個詞彙,每小時是61公里。
如果單純的只是用「撞」這個詞彙,每小時就會降到54.4公里,如果只是用一個比較輕微的詞彙,叫做「碰到」每小時的衝撞的時速,就會變成50.9公里。
所以從「猛烈撞擊」到「碰到」,從65.3公里的每小時時速,到50.9公里的每小時時速。你回想一下,這些受試者是不是都看同樣一部影片?
是的,可是當問題的詞彙使用,有所調整跟改變的時候,每個人的主觀認知,包含對於自己記憶的呈現與陳述方式,是不是都會有很大、很大的改變?
所以回到我們的現況,如果你最近接到一些民調機構的電話的時候,你不妨仔細的聽一下,他到底是怎麼問你問題的?他的問題當中,有沒有一些強烈的引導性,或者是他只是調換一些詞彙,但是卻會讓你的答案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如果再進一步的話,我們是否需要常常的問自己,當你認知到「一定是如此」的事情的時候,它有沒有可以被懷疑的空間?有沒有可能我們自以為勞勞記住的那些事情,透過別人的引導,加上我們的陳述,而造成程度不一的扭曲呢?
對於一個能夠有效的跟別人達成共識的人而言,你要能夠看懂、聽懂這樣的扭曲,並且試著去還原它,我們才能夠有效的跟人達成共識。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1月6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如同我們前面所分享的,這一門課會幫助你,還原那些可能被扭曲的部分,不管是我們釋放出來的訊息,還是別人釋放給我們的訊息。
透過這一層還原的能力,你才有辦法跟值得的人、重要的事物,達成必要的共識,我很期待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學生學習態度問卷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德明資科系TQC+ANDROID研習心得(學生)
今天很高興又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學校,真的不同學校有不同校風,
之前因為TQC考場業務認識很多德明科大的學生,一直沒有機會親臨,
這次應資訊科學系之邀,來講講 Android證照解題,
感覺這學校的校風比較保守,學生也比較遵守秩序,很自動自發的各就各位,
雖有些人上課交談,但還不至於影響他人,這樣的感覺很好,
和其他學校比起來真的很棒,甚至在上課秩序上比淡江與元智的學生好,
和東吳學生差不多,其實華夏和其他的學生也不差就是。
和接待的林教授閒聊,知道學校管的很嚴,嚴自然有嚴的好處,
自由的結果可能讓學生變成無頭蒼蠅,不知道該往那裡去,反而更浪費時間,
林教授自己也是證照滿身的達人級老師,不斷充實自己就是要位學生著想,
這樣的正向循環即使嚴一點也沒什麼不好,甚至處處位學生的未來規劃,
和主任也聊了一下,覺得這個系還蠻位學生的,自然可以感覺學生的積極態度。
聽主任講到研習一天早上就爆滿,並且會繼續辦下去,讓人感覺這也許就是智慧與雲端的魅力吧!
看的出來剛開始大家對於自己要不要考証照這件事非常沒有信心,可能是對考試的的陌生吧!
考試只是一個過程,從我的角度看,若是學習結果可以銜接上證照考試,有可學到ANDROID,
是一舉兩得的事,至於學完要不要考試,那就看自己了!
所以這次上課也不刻意提到考試,只是鼓勵大家多多參予,
畢竟就像畢業證書一樣,一張薄薄的祇,上面多蓋了幾個章,證明你在學校四年,
證照也是一張紙,一樣是一種證明,找工作看的就是證明,你的證明越多,自然越有競爭力,
除了證件證明,作品、經歷一樣重要,看你能拿出多少了!
這次研習把三類題目的考試方式與評分方式做了很透徹的說明,自己也曾擔任過評分人員,
順便分享評分重點,讓大家不要輕易放棄每個得分的機會,之後再分別挑出幾題作為範例,
讓同學漸進式的學習,加上我的逐課錄影,並用YOTUBE分享給老師們學習,
這樣幾乎讓想學習的學生很快的就學會。
上課過程中的問題一定都有,但經過了淡江資工、佛光資應、東南科大、華夏、崇右、銘傳等校的研習經驗,
已經漸漸可以駕馭 ANDROID這樣疊床架屋的怪獸。
由於 ANDROID的開發環境是在JAVA的JDK之上,放置自己的ANDROID SDK,
加上開發環境用的是 ECPLISE IDE,兩者都不是GOOGLE自己的產品,
因此在開發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莫名奇妙的問題,所幸經過幾次磨難後,
已經可以歸納出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於是在課程中也分享給學生,
如何快速建置開發環境的技巧,這些經驗分享對老師們很有幫助,也看的出大家在兩天研習中的收穫。
最近剛好也在元智與東吳大學教這方面的課程,並有許多輔導學生考證照通過的經驗,
順便和老師們分享,此外,身為湜憶電腦執行長,
順便分享公司最近得獎的心得,
除了獲得金峰獎創業青年楷模外,教育部辦的證照達人比賽,前六名有五名是來自湜憶電腦,
今年的技職之光振傑,也是湜憶的學生,他也是這次ANDROID五零高手大賽的第二名得主。
而振傑的國中基測成績只考54分,在程式設計與證照上,找到人生方向,積極努力必然成功。
吳老師 101/08/14
01_問卷結果與環境建置
02_SDK設置與開啟專案
03_110題介面設計解答
04_110題程式設計解答
05_110題模擬器設置與執行結果
06_產生102題並備份110題
07_102題介面設計解答
08_102題程式設計解答
09_202題介面設計解答
10_202題程式設計解答
11_202題程式設計解答_MENU部分
12_210題程式設計解答(1-2)
13_210題程式設計解答(3)
14_302題程式設計解答
15_308題試題解說
16_308題程式設計解說
Android 教學研習心得分享懶人包: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p/android.html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Android論壇: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android_bisic?hl=zh-TW
e化創新, Google Andriod, TQC PLUS, 吳清輝老師, 吳老師提供, 德明財金科大, 湜憶, 程式開發, 線上教學, 資訊科學系, 雲端計算
學生學習態度問卷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德明資科系TQC+ANDROID研習心得(學生)
今天很高興又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學校,真的不同學校有不同校風,
之前因為TQC考場業務認識很多德明科大的學生,一直沒有機會親臨,
這次應資訊科學系之邀,來講講 Android證照解題,
感覺這學校的校風比較保守,學生也比較遵守秩序,很自動自發的各就各位,
雖有些人上課交談,但還不至於影響他人,這樣的感覺很好,
和其他學校比起來真的很棒,甚至在上課秩序上比淡江與元智的學生好,
和東吳學生差不多,其實華夏和其他的學生也不差就是。
和接待的林教授閒聊,知道學校管的很嚴,嚴自然有嚴的好處,
自由的結果可能讓學生變成無頭蒼蠅,不知道該往那裡去,反而更浪費時間,
林教授自己也是證照滿身的達人級老師,不斷充實自己就是要位學生著想,
這樣的正向循環即使嚴一點也沒什麼不好,甚至處處位學生的未來規劃,
和主任也聊了一下,覺得這個系還蠻位學生的,自然可以感覺學生的積極態度。
聽主任講到研習一天早上就爆滿,並且會繼續辦下去,讓人感覺這也許就是智慧與雲端的魅力吧!
看的出來剛開始大家對於自己要不要考証照這件事非常沒有信心,可能是對考試的的陌生吧!
考試只是一個過程,從我的角度看,若是學習結果可以銜接上證照考試,有可學到ANDROID,
是一舉兩得的事,至於學完要不要考試,那就看自己了!
所以這次上課也不刻意提到考試,只是鼓勵大家多多參予,
畢竟就像畢業證書一樣,一張薄薄的祇,上面多蓋了幾個章,證明你在學校四年,
證照也是一張紙,一樣是一種證明,找工作看的就是證明,你的證明越多,自然越有競爭力,
除了證件證明,作品、經歷一樣重要,看你能拿出多少了!
這次研習把三類題目的考試方式與評分方式做了很透徹的說明,自己也曾擔任過評分人員,
順便分享評分重點,讓大家不要輕易放棄每個得分的機會,之後再分別挑出幾題作為範例,
讓同學漸進式的學習,加上我的逐課錄影,並用YOTUBE分享給老師們學習,
這樣幾乎讓想學習的學生很快的就學會。
上課過程中的問題一定都有,但經過了淡江資工、佛光資應、東南科大、華夏、崇右、銘傳等校的研習經驗,
已經漸漸可以駕馭 ANDROID這樣疊床架屋的怪獸。
由於 ANDROID的開發環境是在JAVA的JDK之上,放置自己的ANDROID SDK,
加上開發環境用的是 ECPLISE IDE,兩者都不是GOOGLE自己的產品,
因此在開發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莫名奇妙的問題,所幸經過幾次磨難後,
已經可以歸納出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於是在課程中也分享給學生,
如何快速建置開發環境的技巧,這些經驗分享對老師們很有幫助,也看的出大家在兩天研習中的收穫。
最近剛好也在元智與東吳大學教這方面的課程,並有許多輔導學生考證照通過的經驗,
順便和老師們分享,此外,身為湜憶電腦執行長,
順便分享公司最近得獎的心得,
除了獲得金峰獎創業青年楷模外,教育部辦的證照達人比賽,前六名有五名是來自湜憶電腦,
今年的技職之光振傑,也是湜憶的學生,他也是這次ANDROID五零高手大賽的第二名得主。
而振傑的國中基測成績只考54分,在程式設計與證照上,找到人生方向,積極努力必然成功。
吳老師 101/08/14
01_問卷結果與環境建置
02_SDK設置與開啟專案
03_110題介面設計解答
04_110題程式設計解答
05_110題模擬器設置與執行結果
06_產生102題並備份110題
07_102題介面設計解答
08_102題程式設計解答
09_202題介面設計解答
10_202題程式設計解答
11_202題程式設計解答_MENU部分
12_210題程式設計解答(1-2)
13_210題程式設計解答(3)
14_302題程式設計解答
15_308題試題解說
16_308題程式設計解說
Android 教學研習心得分享懶人包: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p/android.html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Android論壇: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android_bisic?hl=zh-TW
e化創新, Google Andriod, TQC PLUS, 吳清輝老師, 吳老師提供, 德明財金科大, 湜憶, 程式開發, 線上教學, 資訊科學系, 雲端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