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疫情和暴亂下的美國還沒崩潰?》一一新妍智庫
本文分以下幾個部分:
一、美國為什麼不害怕失業率和死亡率,戰後的75年,美國經歷了什麼?
二、美國究竟是什麼?
三、為什麼美國可以去工業化?為什麼疫情可以幫助美國?
四、中美成為對手的根源是什麼?
五、讓美國崩潰的唯一機會是什麼?
1
美國為什麼不怕失業率與死亡率?
對於譬如中日韓這樣的製造型國家來說,就業人口是根本。但美國根本不是製造業的國家,經濟的維繫在事實上大約只需要6000萬到8000萬個工作崗位,就可以讓經濟進行順暢運轉,在這個崗位數量之外,死的人越多,對美國經濟越有利。甚至於幫美國減負,讓美國重新煥發生機。
因為美國根本不需要3.2億那麼多的人口!
如何正確的摧毀美國經濟,美國經濟的秘密是什麼,要搞清楚這個,我們就要了解美國究竟是靠什麼來賺錢的。
俄羅斯和中東的錢,是靠賣能源掙的;澳大利亞、紐西蘭、巴西是靠賣農產品或畜牧業產品掙的錢;德國,是靠精工和製造、汽車、化工製造掙的錢;中國,是靠做中國製造的製造業掙的錢;那美國的錢,怎麼掙來的?美國,曾經也是靠工業掙的錢。
19世紀末,美國就成為了全球第一大工業國,在二戰時期,美國開動了所有的工業機器,整個國家成為了一個大的軍工製造企業,在美國強大的工業基礎上,所有的民用工業企業瞬間可以改造成軍工廠,二戰期間短短幾年美國製造了30多萬架飛機,10萬輛坦克,150艘航母……
二戰結束後,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坦克飛機,理論上這些工廠的工人都要失業,可是上個世界的中心歐洲成為了戰爭廢墟,一片狼藉。而放眼全球,美國工業品和消費品沒有了競爭對手。美國發動馬歇爾計劃的同時,將美國產品銷往全球,而歐洲拿了美援,除了重振工業,就是買美國的各種商品……
那個時候的美國工人,是全球最幸福的階層之一,一個人上班,可以輕鬆養活一個5口之家,還有兩條狗,房子車子是工人的標配,一旦有閒情逸緻,還可以出國旅遊,工作稍微累一點,工會就會表示關心。
此時一直到80年代,美國都幾乎實現了100%充分就業,製造業在全球無人可挑戰。而在另外一個方面,1991年前的美國,蘇聯還沒有解體,美國還不是絕對的世界霸主地位,需要做個民主自由燈塔的樣子。90年代前的美國,連援助非洲,都有個像模像樣的樣子,結果在80年代,非洲的人均GDP都是大幅度超過中國。
美國需要告訴世界:蘇聯那一套根本不行,只有我才是自由的燈塔、人類的希望,跟著我走,才有未來。
從1945年到1991年,有幾件事情加速了美國經濟的轉身與蛻變:
第一、布雷頓森林解體,美元再不受任何約束,直接解綁了黃金,發行多少美元,完全由美聯儲說了算;
第二、從70年代洗劫南美,華爾街賺得盆滿缽滿,加上美元國債體系的成熟,美國終於發現,製造業的利潤根本就是雞肋,不要也罷;
第三、70年代開始美國全線向日本等國家轉移製造業,轉移之後,美國經濟絲毫未受到影響,美國發現10個人掙的錢比1000個人掙的錢還多;
第四、1991年蘇聯崩潰解體;
從此,美國的底層人民和工業階層的生活水平直線下滑……兩個原因,一是全新的政治格局美國已經不需要裝樣子了,美國不是為工人服務的;二是全新的美國經濟結構根本不需要產業工人,多他們一個不多,少他們一個不少。
從第一個方面看,蘇聯崩潰解體這個事情,對美國有一個根本性質的改變,即美國失去了競爭對手。這也是90年代美國有事無事就挑釁中國的重要原因,美國認為主權完全獨立的中國是美國未來潛在的最大競爭對手。雖然,90年代的中國實力與美國差距太過於遙遠,能打的軍艦飛機幾乎都沒有,中國威脅論沒有市場。
不過,蘇聯解體給美國帶來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美國不需要裝樣子了,美國不需要天天戴自由民主的面具,太累。反正我天下第一,我作秀給誰看?
在1991年之前,美國要告訴全世界:生活在美國是幸福的,投靠美國就是奔向自由。但是現在不用了,美國可以奔放的告訴全世界什麼才是自己的本來面目。
波羅的海三國,是最早從蘇聯解體的三國,都拿到了美國的支持和援助,現在經濟發展都還不錯,均加入了歐盟,對蘇聯的其它加盟國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讓大家早日脫離蘇聯的「魔爪」。但是蘇聯真的解體後,美國才懶得去管其它國家到底生活的好與不好,烏克蘭這些國家美國毫不猶豫的推他們下了地獄,擋在北約的前面成為最前線去做炮灰,人民是死是活和他美國再無關係。
因為這個時候的美國,已經不需要再給任何人表演了,世界除了美國,已經沒有了選擇。川普還可以和拜登去比較,現在爛蘋果都只給你一個,你吃也得吃,不吃你就去挨餓吧。
如同在二戰結束後,美國的原計劃是讓德國與日本去吃草,結果冷戰開始,日德成為抵抗蘇聯的前沿陣地,美國計劃是完全扶著日本,走上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日本顯然沒有意識到蘇聯的價值,在90年代依然再談:恢復日本的榮光,成為全球第一。結果被美國毫不猶豫的打回原形,得到了失去的30年。
如同現在的伊拉克和利比亞,人民流離失所,美國根本無所畏懼,就是我幹的,我只告訴你們給你們自由,你們沒飯吃關我什麼事?但凡有一個競爭對手,美國敢這樣?
和美國國內工人的待遇一樣,美國政府原來需要做個樣子,告訴世界:我是全球的文明燈塔。結果就是現在的自由美利堅,槍擊每一天、感染每一天、吸毒每一天……美國政府根本懶得理。底特律等工業城市荒廢,美國也由得它去了。
換言之,美國對蘇聯為什麼和平演變能成功,東歐各國一看,那美國人生活的是真舒服啊,美國工人天天吃香的喝辣的,美國幫助過的日本和西德都過了上了好日子。
而美國對中國的和平演變為什麼只能失敗,中國人一看,敢情你自己的國家,失業人口一堆,吸毒人口一堆,每天被槍打死的一堆,疫情來了死一大片管都不管,人權考試你自己才考個30分,我考了80分,你天天強迫來教育我怎麼考100分,你蒙誰啊!
從第二個方面來看,美國失去了工業,經濟結構的改變最終導致了美國的撕裂和大量的廢棄人口。多出了至少1-2億人口,這1-2億人口對美國是負擔,沒有這兩億人口,美國經濟會更輕鬆。
80年代前的美國,是個高科技世界工廠,需要2億人來幹活,掙全國的GDP;今天的美國,是靠專利技術和金融手段收割全球的公司,只需要5000萬人來幹活,掙更高的GDP。
理解這個很容易,很多的網際網路公司創造10億的產值,只需要1000人左右;而如果這是一家傳統的工廠,沒有1-2萬人是搞不定的,現在多出了90%的人。
但是這90%的人在美國,美國可以解決,也可以不解決,即使不解決就業率,對美國經濟,根本沒有影響。因為美國是一個外部循環的國家,美國只需要讓美元流通全球,通過利率工具操控美元的流向來進行掙錢。
再不濟如美國成為NIKE這樣的品牌管理公司,NIKE運動鞋暢銷全球,美國只需要一個品牌管理機構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工人。
這90%的人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要解決,否則必然經濟崩潰。如同印度,14億人口,至少還有11億人口不算人,如果將11億人口也開動起來,印度經濟不得了。但是對於美國來說,靠的是用金融手段來收割世界,全球創造的財富都是美國的,5000萬人已經夠了,再多的人,真的用不上,不僅用不上,還是負擔……
如同美國在收割亞洲後,韓國的大型企業如三星,56.7%是由國外投資者控制的,而這56.7%中,超過80%以上是在美國人手中,三星全球雇員48.9萬人,在韓國的雇員有超過25萬人。
看這個數據,25萬韓國人加班加點在幹活,收益的一半屬於美國,美國一個工人都不需要養活……
韓國需要25萬人幹活,美國只需要一個財務收錢就可以了,輕鬆達成1vs250000,既然這樣,美國需要3.2億人嗎?
那美國的工廠為什麼還要開在美國,為什麼不開在南美、亞洲?儘管川普一直希望去中國化,但是美國的資本家很誠實,離開中國,他們難度很大,競爭力將快速下滑。
美國的政府雇員數量,全球比例第一高,2800萬人的政府雇員(含對應的事業編制),不是真的需要2800萬人,而是美國需要製造這樣的就業率。否則,美國如此差的製造業運營環境,真的只提供1億的就業崗位,2.2億人口失業(這裡模糊統計,不計算老人小孩),內亂必然出現,美國就真的成了一個公司,國家的遊戲玩不下去了。
2
美國,究竟是什麼?
美國,只需要掌控全球金融的紐約、掌控高科技的加利福尼亞、掌控全球輿論話語權和製造歷史的好萊塢、和政治中心的華盛頓,這4個地區;加上美國的核彈體系、航母、130萬美軍、和海外星羅棋布的美軍基地,就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美國。
其它地區的美國和美國人,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老人、少數族裔、失業人口新冠來襲,死多少人根本不重要。
工業回流美國,本來就是川普競選時的騙局,川普非常清楚,以美國的生活水平和美國人好逸惡勞的特點,做什麼工業只會成本更高,根本賣不出去,還不如讓1億多人休息,當然,消失了更好……
什麼是美國?
美國不是一個國家,不是50個州的美利堅合眾國,美國管理的疆域早已經超過了北美,而是一個奴役與管理地球的系統。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開動機械化和所有農田可以養活全球,但美國保留著大量的農田作為戰備,整個美洲都是美國的後院,非洲、美洲、澳洲、東南亞全是美國的原料基地;
以大量的軍事黑科技與軍事力量,擁有12個小時將軍力投射到全球的能力,輔以游弋全球的13個航母編隊和核系統,與近600個海外軍事基地,可以以任何藉口去摧毀不想見到的國家或地區;
以SWIFT美元結算體系掌控全球貿易,發行全球貨幣美元,以軍事體系牢固保障美元霸權的安全;
強大到全球都知道美元國債是皇帝的新衣,是個10個鍋9個鍋蓋的龐氏騙局,但全球70億人都還能玩得下去;
以美元霸權吸引全球人才去美國高校學習與科研機構工作,持續提升美國科技的強大動力;
以美國強大的人才壁壘,加上美國的管理體系,制定全球的法律條款和商業準則,控制全球超過一半的專利技術,對任何有威脅的企業進行打壓或毀滅,將一切有可能趕超美國科技的企業扼殺在萌芽狀態;
以好萊塢作為歷史創作中心和美國的文化輸出中心,一邊掙錢,一邊給全球70億人洗腦……
這個才是美國。
3
美國為什麼可以去工業化?
美國所有的密碼在於:工業給國家帶來的收入還不如金融業的零頭。美國不做工業還好點,做了工業只會虧損。留下幾千萬金融業和服務業的就業機會,足夠支撐美國。
至於剩下的1億底層人民,金融資本家高興了,給他們吃點殘根冷炙,剩點湯給他們,餓不死就可以啦。
這個風向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危險的,但唯獨在發行全球貨幣的美國,這樣執行不會有問題,因為美國是地球有限公司的財務部、技術部、安保部,美國是一個完全外部循環的國家,所以美國敢於去工業化,全球的錢和利潤都會回到美國。(但某些國家這樣做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美國幾乎消滅了工業化人口,而與之對應的,為了不讓失業率過高,美國開始大力發展服務業,而這些服務業帶來的就業問題,事實上對美國經濟的幫助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新冠讓他們全部掛掉,對美國也不僅不會傷筋動骨,還能夠減負。
從1948年到2010年,美國的就業發生了什麼?(註:以下數據只查到截至2010年的,2010年-2020年數據繼續飆升,大家自行腦補)
在高科技的發展下,農林牧副漁就業人口下降了4%;在金融服務業的絞殺下,製造業就業人口整整下降了20%;交通運輸人口下降了3%。
這27%的就業率跑哪裡去了呢?
文化服務等增長了8.88%;醫療保健等增長了整整11.34%;體育文化娛樂等增長了4.66%;政府服務等增長了3%。
這個就業轉移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災難,但是美國根本沒有受到影響,美國只需要通過美元從全世界吸血就可以了。
換言之,疫情絞殺了15萬的老人為主的「無用人口」,即使新冠再掛掉1億人,只要紐約、加州、好萊塢、華盛頓還在,美國也不會帶來根本性的衝擊。
事實上,大量的證據表明,美國似乎是將疫情有意識的向養老院進行轉移,目前的數據表明,40歲以下的死亡率甚至不足1%,這樣的死亡率,對美國不僅不會有衝擊,反而會幫助美國「減負」。
同時,美國的媒體報導的,美國現在還存在美國有3970萬貧困人口。每晚至少有50萬美國人無家可歸。有6500萬人因醫療費用過高而放棄治療。
換言之,僅2019年,美國約4萬人死於槍擊案,在2017年,死於吸毒的人口高達7萬人,而且每年以9%的速度在遞增,美國政府從來不管……
顯然,新冠疫情對負擔人口的淘汰速度的效率遠遠高於毒品與槍枝……
美國,還可以淘汰掉至少1億人口,這1億人如果因為疫情而掛掉,美國會高興得做夢都笑出聲音來,給世界交出一份就業率100%的答卷,而且什麼救濟金啊啥的都不用管了。
至於這些虛擬經濟的人口因為斷供導致債務問題,美國進行印鈔和發行國債就可以解決,繼續玩龐氏騙局的遊戲。
4
中國為什麼成為美國的對手?
美國奴役地球,所有人都知道,除非是被好萊塢深度洗腦……英國停止和華為合作,不是英國拿中國當敵人,英國是個生意人,從來沒把中國當敵人,是在美國的脅迫下做出的趨利避害的正常反應。
英國已經膽子很大了,表示在12月後停止和華為合作,擺明告訴美國:等你新總統上台了我看看風向要不要轉舵。
為什麼美國可以奴役全球,小國和非主權國家根本無力反抗,加上美國的金融霸權除了非洲、南美等地區的國家徹底不讓他們站起來,淪為原料產地,多數地方收的是金融手段下的類似什一稅。
如瑞士這樣的小國,總人口才850萬人,依靠高附加值產品掙錢,被美國收個什一稅也無所謂,這樣的生意是划算的,否則一場戰爭,交100年的什一稅都換不回來。
而中國,為什麼最終成為了美國眼中最大的敵人?
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建國,此時的中國,還在全球的頂峰。建國初期的美國,被英國深度封鎖,猶如今天美國封鎖伊朗一樣。1784年,載滿美國貨物的「中國皇后號」從紐約啟航,經過半年的旅程到達廣州,開啟了中美通商,在美國建國的初期,中美通商最大限度的支持了孤立中的美國。
1820年開始,英國開始從印度向中國輸入鴉片,腦筋靈活的美國人也開始從土耳其向中國輸入鴉片,占到了鴉片貿易的10%,這10%終於幫助美國完成了原始積累,開始了瘋狂的修鐵路,搞基建。
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一步步衰落,美國一步步強大(當然,不是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衰落的主因)。100年後,美國通過二次世界戰爭英國的衰落,終於問鼎全球,以布雷頓森林、世貿組織、聯合國三大體系為中心,開始構建全球統治組織。在美國對地球的理想治理中,全球都像一個公司一樣有序運行。當然,其中,美國也給中國安排了位置。
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學者提出了雁行理論,即在西太平洋地區,各國的經濟發展像雁陣一樣有序:美、日作為領頭雁,亞洲四小龍為第二梯隊,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為第三梯隊。
其中中國該做什麼呢?日本也安排好了,承接低端製造業;同時,為亞洲經濟貢獻10億以上的消費市場,這就是日本的規劃。
一直以來,美國都是放大版的印度。印度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構建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這樣的管理體系。而美國也是一樣,構建了以美國為金字塔頂尖、五眼聯盟為第一陣營、西方世界(歐洲+以色列+日本)為第二陣營、中韓等為第三陣營、非洲等地區為底層,這樣的金字塔。
這個體系中,美國掌控專利技術和提供金融工具,西方世界進行創意加工升級,中國和日韓出勞動力,非洲和南美提供原材料,中東提供能源......
以美國這樣的設計,全球70億人口,別說美國3.2億人,養個5億人口問題不大,而真正發揮作用的1億人口外的2.2億人或更多,可以當個擺設。
美國的這個全球管理體系設計還是比較完美的,如對於如波蘭這樣的國家,不再自己支出軍費,而換取美國的軍事保護。但是問題出在對中國的設計上。美國對中國也設計好了,做低端製造業和裁縫。
首先,中國是全球為數不多的主權國家。美國可以在韓國大鬧釜山街頭,在日本強姦未成年少女而不受任何處罰;而對日韓這樣的國家來說,不過就如同古代的旱災,為了保大家平安,向河神獻祭童男童女,大家都可以默默忍受。但是這個事情只能發生在1946年的中國,在今天,沒有任何一個國人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國;此點加上中國日益增長的軍力,對美國來說已是懷璧之罪。
其次,中國人口14億人,且地大物博,這點很關鍵,如果中國如瑞士850萬人口,或如法國六千萬人口,美國大可不必大動干戈。此點歐巴馬已經做了深刻的解讀,如果中國人過上美國人那樣的生活,那我們美國人只能去吃草。因為14億人口的規模超過歐洲的兩倍,美國的3倍,這個數據會完全脫離美國的設計。
而中國人的勤奮聰明在全球無出其左,封鎖什麼中國依然做出什麼來,全球最完備的工業體系也被中國搞了出來,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如果不玩陰的,這個世界理所應當屬於最勤奮的人。
最後是最重要的一點,中國強大的生命力幾千年文明生生不息,中國文化從來沒有被打斷,且在人類的歷史發展中,長期處於全球金字塔的最頂端,那個時候的歐洲,還在吃草。對比美國現在不到300年的歷史來說,美國只感覺脊背發涼。
而同樣的,美國通過美元洗劫全球,通過美債玩擊鼓傳花的遊戲,如果沒有競爭對手,可以繼續再玩一百年不會有任何問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軍力或規模挑戰美國的地位。
5
美國崩潰的唯一機會
能夠威脅到美國管理體系的有中國、俄羅斯、伊朗打造的新月之弧,加上一個不可控的牆頭草土耳其,而真正能夠讓美國崩潰或出現危機的最大可能就是中國。
中國能夠威脅到美國,不是美國自己把自己玩死,一國的軍費幾乎超過全球軍費的總和,沒有中國,美債可以發行到1000萬億美元,只要核彈和航母在手,日本這些附庸國家都會心甘情願的做美國的狗。
全球的機會,關鍵點是中國的出現,多了一種選擇。
川普一點都不怕民主黨,因為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但是美國發現了一個真的能打的。
如同70年前,蔣介石政權腐敗透頂,四大家族在美國銀行的存款富可敵國,依然還要發行金圓券洗劫全國。但若不是神奇的出了一個毛澤東,國民黨的遊戲在美軍的護航下必然還至少可以玩到現在,並讓中國成為美國的附庸。
現在的情況,就是中國30年的神奇崛起,讓地球多了一個選項,奇蹟般的打亂了美國的計劃。
如果沒有獨立的中國,美國的美債可以繼續玩,還是有人接盤,因為只有一個爛蘋果,沒有任何選擇的可能;有了獨立的中國,美國的美債玩到50萬億美元就再也玩不下去了,因為還有的選。
是選擇繼續玩龐氏的騙局,還是踏踏實實的和中國做生意?是選擇被美國的航母和軍事基地凌辱,還是選擇中國宣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各國畢竟不是傻子。
而一個兩百多年歷史的美國,是何德何能,僅僅在這100年的短暫時間領先,就妄圖來規劃全球的等級制度。
中國,在14億人的努力下,正在逐步回到歷史上本來的位置,中華民族的復興的過程,就是美帝衰退的新歷史。
學習的速度 不重要 深度 和 創意 才 是 關鍵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遊戲營運是什麼?】
前天解釋了營運的內涵,
今天聊聊遊戲營運,
遊戲營運基本上包含以下四個重點:
🎯透過使用者回饋與數據分析不斷優化遊戲產品
🎯透過線上與線下的活動操作,提高玩家對產品的黏著度
🎯完善整個消費者歷程地圖(User Journey Map)
🎯最重要的一點:以營利為目的,為整個公司的經營績效負責
具體說明如下:
🎯透過使用者回饋與數據分析不斷優化遊戲本身
遊戲好不好玩不是遊戲公司說了算,
而是玩家,
因此不管遊戲在開發過程中遭遇了多少艱辛苦楚,
或是遊戲的代理花了天價金額等,
都不能作為遊戲是否能夠受玩家青睞的依據。
最關鍵在於上市後經不經得起玩家的檢視,
玩家覺得不好,
會忠實反映在遊戲人數與營收上。
因此遊戲營運的工作重點就是不斷收集玩家的回饋與透過數據上的分析,
不斷優化遊戲內容,
確保遊戲上市時其品質能滿足玩家需求,
並持續給予更好的遊戲內容與體驗。
🎯透過線上與線下的活動操作,提高玩家對產品的黏著度
遊戲本身屬於「娛樂項目」,
是個在放學後、下班後、放假時、覺得無聊時,
用來消磨時間、獲得樂趣的方式「之一」。
在現今物質充沛下,
能夠獲得娛樂的方式五花八門,
看電視、看漫畫小說、出遊踏青、聊天,
甚至什麼都不做呆在床上睡覺耍廢都是消磨時間的手段。
時間既寶貴且公平,
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端看怎麼使用。
因此,遊戲除了要和其他遊戲競爭外,
還要與各種娛樂項目一起搶奪玩家時間與注意力。
而營運主要工作即在於「增強與放大遊戲誘因」,
透過各式線上與線下活動讓玩家黏在遊戲內,
而沒有時間與注意力再去獲取其他娛樂,
如果還能作到當玩家想要娛樂時,
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是玩遊戲時,
那其營運操作就可謂成功了。
🎯完善整個消費者歷程地圖(Customer Journey Map)
從玩家開始接觸、下載、安裝到進行遊戲的過程中,
這流程稱為「消費者歷程地圖(Customer Journey Map)」,
而遊戲營運就是要一一檢視地圖中的每個接觸點(touch point)要用哪一種內容影響玩家,
以及是否能在讓玩家在過程中有愉快的體驗,
持續不斷優化每個接觸點,
將潛在客戶轉化為玩家,
並讓玩家變成忠誠玩家,
具體有五個接觸點:
1⃣引起注意
如何讓潛在玩家知道有這款遊戲上市?
如果要透過網路廣告,
要用那些網路媒介才能溝通到主要客群?
電視廣告是要以創意吸睛為主還是忠誠呈現遊戲內容?
撥出時段為何?
戶外媒體記者會、發布會、參展是否要進行?
公車、捷運背板等戶外媒體是否要執行?
文案怎麼下等等。
這部分需要仰賴行銷部門協助作整體的策略規劃與執行,
而營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協助提供相關所需的遊戲數據分析與對遊戲內容的理解,
協助行銷部門做出判斷,
讓每筆行銷預算拉入的客群都是最精準的。
2⃣考慮
潛在客群從上一個接觸點得知了遊戲訊息並且產生興趣後,
進而會開始搜尋並考慮要不要下載遊戲,
這時候營運需要考慮的重點是:
自然搜尋(SEO)做得好不好?
能不能讓玩家快速搜尋到遊戲?
遊戲官網或粉絲團提供的產品訊息充不充足?
能不能讓潛在玩家充分理解遊戲賣點?
商店平台的評價及巴哈姆特的討論狀況如何?
其他玩家對遊戲的評價是否正面並推薦?
在此階段中,
潛在客群除了會確認遊戲本身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外,
亦會參考其他玩家與第三方媒體的評論。
因此營運部門須不斷注意玩家回饋來優化遊戲內容,
讓產品本身可透過口碑的力量傳遞出正面資訊而吸引其加入。
3⃣下載遊戲
官方網站及各第三方遊戲介紹是否有確實提供載點?
下載按鈕明不明顯?
如果是手遊,主要的遊戲平台iOS與Google play兩大遊戲平台是否均能夠下載?
實際下載時,下載速度快不快?
下載過程中,是否可透過遊戲介紹或小遊戲來減少玩家下載時等待的不耐感等。
4⃣體驗與消費
初期新手教學引導完不完整?
會不會過長讓玩家感到不耐?
遊戲主視覺、整體畫面是否吸引人?
UI和UX體驗是否便利直覺?
角色養成、遊戲內容是否有足夠深度讓玩家持續挖掘?
遊戲內付費管道齊不齊全、付費流程快不快速、價格是否有因應各消費級距玩家推出相對應產品等等。
此部分是產品最核心的一塊,
一方面需要仰賴營運團隊對遊戲的理解與掌握度
,另一方面需要透過玩家回饋、數據觀察與分析確實掌握玩家遭遇的困難點進行優化,
才能將透過前面接觸點導入的玩家持續留在遊戲內並提高其付費機會,
如果這塊做的不好,
前面導入再多的玩家,
都會在此階段流失,相當可惜。
5⃣客戶服務
保持客訴管道的暢通,
讓玩家有問題需要反映時,
能夠快速找到溝通管道是對玩家的一份貼心
〈當有問題想詢問官方人員,卻苦無管道反映時真的令人十分阿雜〉。
再者,回覆玩家的速度頻率與正確性,
均會影響到玩家對遊戲的滿意度與遊戲公司是否有認真營運的觀感。
每件客訴都代表著一位玩家的潛在流失風險,
處理的不好,
玩家不但會流失還可能在社群上給予負評;
反之,處理的好,
玩家也會對遊戲更為忠誠並透過口碑拉入更多玩家,
是危機還是轉機,
全視遊戲公司在客戶服務上投入多少心力。
6⃣顧客忠誠管理
能否持續讓玩家留在遊戲中,
除了遊戲內提供的人數與營收活動外,
遊戲公司本身是否能夠再提供給玩家更多有價值的資訊與服務,
也是提高忠誠度的一種方式。
例如提供遊戲攻略幫助玩家通關上有更多參考資訊;
針對老玩家提供獨有的玩家見面會、折扣優惠、回流專屬活動等,
都能提高玩家對於遊戲的忠誠度。
🎯為整個公司的經營績效負責
馬雲說過一句話:「不要羞於談賺錢」,
我們要以能夠為公司獲利為榮。
營運最核心的重點就是幫助公司達到設定的營收目標,
讓公司有更充裕的資金宣傳遊戲、優化遊戲,
甚至是發行新的遊戲,
讓更多人進來玩、喜歡玩並願意消費。
讓玩家除了在遊戲上獲得最佳體驗外,
還可享有更多公司提供的服務與福利,
這樣良性且正向的循環是營運人員從基層到高層都需要貫徹並努力的目標。
從上述可以看到,
遊戲營運囊括的工作內容非常多且複雜,
除了遊戲本身的專業工作外,
還需要跟行銷、客服、技術部門密切的配合與溝通,
這過程雖然辛苦,
但從中能汲取到的養分也是非常多,
希望有志從事遊戲營運的你,
務必抱持著開放的心態迎接各項挑戰與學習。
學習的速度 不重要 深度 和 創意 才 是 關鍵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次很榮幸可以邀請到銀色快手來擔任知識分享者,與銀快第一次見到面,是在生鮮時書的「知識人航空俱樂部」活動上,很佩服他在知識傳遞上的行動與態度。
要改變世界,先從改變自己開始,我認為閱讀,其實能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態度與認知,更能超速翻轉自我人生,運用這股能量,翻轉世界,幫助他人。
活躍於社群媒體跟文化出版業的銀快。他深信閱讀可以改變世界,並且靠著社群人脈來展開豐富的旅程。
讓我們掌聲歡迎「選書師」銀色快手。
(以上是主持人引言)
《風險致富》跨界讀書會 2020/0105
選書師/銀色快手 今天在城邦書房分享的內容
大家好,今天真是冒了很大的風險來到現場,雖然有人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台下聽眾笑),如果不是Karen的大力邀請,要我無論如何排除萬難參與這次的活動,我不會站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主要有三個風險,首先是我睡眠不足,已經一天二十四小時沒睡。其次,因為太緊張,二十個小時沒有進食。第三是隨時都可以塞在路上。從桃園過來高速公路很容易塞車,這些風險,有些無法預測,有些可以預防。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我就不多說了。
(第二張簡報:「這是個最好的時代 也是個最壞的時代。」狄更斯在名作《雙城記》的開場白。」
我想講的是,在這樣的時代,如何變成跨界/斜槓/收入多元,願意承擔風險而致富的人。哪天你收到錢了,告訴我你真的做到了,我會替未來的你感到高興。
像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就開始做很多冒險的事,不只是《白日夢冒險王》而已。
《走鋼索的人》這個故事出現在一九七三年我出生的那個月,當時紐約世貿中心雙子星大樓南塔剛蓋好,他從南塔走到北塔又從北塔走到南塔,做了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沒有人想過可以在那麼高的地方走鋼索(北塔樓高417公尺而南塔樓高415公尺)為什麼呢?因為如今雙子星大樓已經不見了,它被消失了。
(大家還記得紐約的九一一事件嗎)
這個故事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示:
不要害怕追逐夢想,因為信念可以成就一切。
我的2020年有三支穿雲箭(年度關鍵詞)
它們分別是「快速學習」和「時間貨幣」以及「人際串流」。這三支穿雲箭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待會有深度交流的時間,會跟各位更進一步的分享。
作為一個選書師,我到底在做什麼呢?
我剛剛講到,我是一個專門幫人家選書的職人,也是串連人與書、書與書、書與人之間的一個媒介,端傳媒採訪我的時候,在文章中介紹我是書界的靈媒,因為我可以透過你的書架來算命(也算是一種心靈占卜師的派別吧)
在2019年我的代表作是,與大玩創意共同發想設計的選書師桌遊熱賣,誠品30週年慶的時候,也選中這款桌遊作為形象商品,接著台灣文學館邀請我去開設選書師培訓的課程,然後我在生鮮時書和其它六所大學都有開工作坊,
去年也協助生鮮時書進行「2020讀曆書店桌曆」的募資計畫,我負責通路的介紹聯繫以及社群媒體的部分宣傳工作,接下來的分享者鮪魚,他是我老闆,也是合作伙伴和心靈導師,我們很成功的募集到三百多萬(總印量超過七千份,銷售成績亮眼,誠品、博客來、讀冊都可以買到)我很幸運的分到了一點點。
在座的各位都是選書師,我相信未來的你們都有可能跟我產生連結,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至少在閱讀上有著共通的語言,即使沒有在讀書,也會刷臉書(笑)。能內化成血肉的才是知識,不然其餘都是資訊的洪流,怎麼樣內化知識就是選書師必須學習的基本功課。
選書師原本就存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做性質相似的工作,只是沒有人把它的核心精神說出來,我因為發現了這件事,既然沒有人做,那不如就由我起個頭,選書師想要傳遞給大家的是知識價值,知識是有價的,從事知識傳播和知識轉譯的工作者是值得敬重,值得學習的。
我剛剛說,我出生在一九七三年。
(簡報上顯示的書封:村上春樹《一九七三年的彈珠玩具》和《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這個作家,他影響我非常大,我記得當初進時報出版,面試的時候,我的履歷表跟大家都不一樣,我寫了一篇關於村上春樹作品的評論,而不是自傳。就這樣被錄取了,進入出版業工作(當時是1999年)
村上春樹的文學預言都寫在《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之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買來看)他很早就知道現在這個時代會發展的狀態(從某個層面來說,比風險致富的作者更早就洞察了未來世界的樣貌),我從村上春樹學會寫作、評論、翻譯、出版以及如何傳播。
我認為危機就是轉機,風險就等於藍海。
其實我原本是一個上班族魯蛇,大學畢業後我工作七年,每年換一個工作,那時候我工作能力很差,又不好意思請教別人該怎麼辦,老闆都很想把我 fire 掉。
當我看到這樣的創業家,他是麥當勞的創始人雷·克洛克Ray Kroc,買下麥當勞兄弟這塊招牌的傳奇人物。他真正做到的事情是把麥當勞做成一個商業化的宗教(連鎖事業)推廣到全世界。維基百科說,全盛時期在全球有三萬多間的麥當勞分店,是全球最大的快餐連鎖企業,他怎麼辦到的,電影裡面有透露一些秘密。
去年的話,極端氣候跟灰犀牛效應是很值得注意的。(從日本的洪水,亞馬遜雨林,加州和澳洲大火,近日又有印尼的洪水,其他地方的暴雨、風災、炎熱乾旱,2019年英國《牛津詞典》從數十個候選詞中,選出的年度代表詞彙為climate emergency(氣候緊急狀態)它的使用量比過去高出一百倍之多,不容忽視)
灰犀牛效應簡單來講,就是對中國而言,他們沒有想到香港會變成這樣,變成他們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而且發展的速度非常快,不到半年就變成全世界話題,有些現象你已察覺到它有風險,卻選擇視而不見,最後釀成災禍的大數據概率,就是灰犀牛效應。
延伸閱讀:《灰犀牛:危機就在眼前,為何我們選擇視而不見?》作者 Michele Wucker 天下文化出版
與其去關注黑天鵝效應,不如看看灰犀牛效應。
在我的生命經驗裡面,很多的成長都是無法預期的。
去年跟一位兩性作家見面,她最近出了新書,書名叫做《專注,是一種資產》(她的粉絲頁「柚子甜剝心事」)
我們吃飯的時候,我聊到說,我經常做一些預知夢,我會為未來寫個日記。她說她從不為未來設定任何計畫,未來無法預測,如果設定了太明確的目標,反而有可能無法達成,或是限制自己的可能性,所以她不做這種目標的設定,她只做一個模糊的方向規劃,有時候因緣俱足,該發生的事自然會發生,到時候再順其自然去回應就好,這句話對我滿有幫助的,隨時保留彈性很重要。
看到這個《雲端情人》我們聯想到 AI (智慧型個人助理(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stant)),最近又有一部搞笑的版本,片名叫做《神機有毛病》我兩部都看(搞笑背後其實有很多網路成癮的深度省思和諷刺在裡面)
我覺得「自戀是一種原罪」,因為自戀人格,促使網路世代自媒體的蓬勃發展。要知道如果你在網路上選擇看什麼樣的媒體跟內容,就代表你為你未來的世界投票。網路就是自我的鏡射,你選擇閱讀的內容,決定了你的未來世界。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
還有六天就會發生台灣的大事。
(在這裡呼籲每個人都應該去投票)
重看了這個〈抽象的藝術〉它是網飛 Netflix 的系列影集。(主要是以設計的角度從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解讀設計的思考以及對當代生活的影響,非常值得一看)
以色列的環保建築師奈莉奧克斯曼(Neri Oxman)是我覺得是裡面我最喜歡的,因為她做到了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她本身擁有四項專長,她同時是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也是領有執照的建築師(父親也是以色列的建築師),加上她從事設計,也對歷史人文藝術有著高度的興趣,她是這個時代的達文西。她完美的詮釋,什麼叫做逆向思考、典範轉移。
2020年,我會花上一整年的時間,每個月寫一些文章,跟大家分享,如何認識並理解「時間貨幣」的概念,還有我的「時間投資術」,我如何在一天之中創造出更多的時間,讓我有餘裕充分享享受生活,有能汲取書中的知識。
我認為大家應該要建立自己的「興趣螺旋」就是《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作者 Mentalist DaiGo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出版 )
現在我的主業是選書師,並推廣知識變現,今年春天的選書師培訓初階課程定於2月23日(星期天)進階課程定於3月21日(星期六)在台北舉行,請密切留意銀快臉書以及生鮮時書發布的訊息,課程場地屆時也會公布。
光是知識變現和選書師的培訓課程,去年我至少賺了五十萬,就是「選書師」這三個字,我想要讓它成為我的金字招牌,所以我會針對這個主題持續深入探討挖掘下去。
我另外一個副業,就是「銀快大叔出租」談話服務,讓我成為你的尤達大師。跟我一對一的談話,解答你所有在職涯工作方面的問題,情緒以及思考方面的問題,你需要一個人協助你,陪伴你整理思緒,這方面的是我擅長的,所以可以來私訊我,申請這項鐘點付費的服務。
「風險是朋友,不是敵人。」
我今天來這裡感受到生命靈數,原來神祕學和閱讀之間也可以拉關係,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七章十三節(正好我的生日是七月十三日)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風險致富》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
(馬太福音原文如下: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我希望2020年,我們一起致富,一起賺錢,一起有錢花。
以上是我分享的全文內容(網路版本有經過刪修增補)
演說整理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一天擁有25小時的人 20200106 AM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