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檔案:荷蘭】#國家檔案55
本周國家檔案,點圖帶你了解:
👉 概況:你知道荷蘭的「國家元首」是哪位嗎?《安妮的日記》和荷蘭有什麼關係?
👉 飲食:「荷蘭煎餅」(Stroopwafel)的魅力在哪裡──竟能在荷蘭每年平均生產 2,200 萬片、每人每年平均吃上 30 塊!
👉 新聞:什麼是具備荷蘭特色的「智慧封城」?
▍在《換日線》閱讀荷蘭,你可以參考作者:「台客 J/台客 J 的橘色筆記」(https://bit.ly/30cUy3L)、「谷卓/世界一隅寫信給你」(https://bit.ly/2XWlHoE)、「任恩儀/N1 的田野筆記」(https://bit.ly/2Y5Gl62)、「李采薇 Weiwei/歐洲職涯顧問」(https://bit.ly/2XyvuT4)、「布爾 ‧ 丁夫人/瘋荷日曆 My Dutch LifeStyle」(https://bit.ly/3eLJqib)
荷蘭「動物黨」:在人類的政壇,專為無法抗議、沒投票權的動物發聲→ https://bit.ly/2U4Obvi
阿姆斯特丹 2030 年全面禁止燃油汽機車?漂亮理想的背後,其實沒那麼簡單→ https://bit.ly/309oqxI
「教荷語發音,關細眼睛什麼事!」──種族歧視色彩教科書在荷蘭通用多年,教育圈渾然不知→https://bit.ly/2Y2dn6G
拆除打卡點、標「中文警語」、禁團客入紅燈區⋯⋯為何想發觀光財,反而讓荷蘭人得不償失?→https://bit.ly/2XwzDH6
武漢肺炎和流感當前,為什麼荷蘭人就是不愛戴口罩?→https://bit.ly/2XTCEA8
✈ 如果你人在 #荷蘭 且有話想說,歡迎來稿《換日線》讓我們知道!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聯合國、CIA、外交部、Spoon Univeristy、Huffpost、CNBC、Reuters、Johns Hopkins Coronavirus Resource Center、Bloomberg Businessweek、Holland.com、荷蘭在台辦事處)
安妮的日記 荷蘭 在 一舊飯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安妮:書櫃以後】
1942 年,納粹德軍要脅荷蘭人,若他們不交出單車,就會入屋搜查。而事實上,他們是逐間逐間入屋搜索。 (因為在戰時,單車是十分貴重的物品)
這樣的隨意查屋,讓安妮一家十分容易被發現。於是,他們需要一個更隱蔽的地方躲藏。在 Johan Voskuijl 的幫忙下,他們建了一個可以當作門的書櫃。 書櫃上面貼了一張世界地圖,假裝是辦公室的一部分。
打開書櫃以後,便是他們的「安身之所」。
‘Our hiding place has now become a true hiding place.’ 21 August, 1942
安妮曾有許多次在這道「出口」後偷聽,偷聽著外面的世界。 有人來了,他們會萬分緊張。腳步聲、隱隱約約的談話聲、槍聲、轟炸機聲⋯⋯成了他們接觸外界的「第一手資訊」。
但在 1944年8月4 日,這個書櫃也失去保護作用- 安妮一家最終被捕、被送往集中營。
2019年的今天,別說是密室,我們連本身的安身之所也十分有限,我們還能躲在那裡?
—
📝《她們的安妮日記》📝
經典文學作品《安妮日記》講述作者安妮·法蘭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與家人逃避納粹德軍,躲進地下密室長達兩年的生活片段。當時十三歲小安妮的日記,以小女孩的眼睛,記錄大世界的荒誕,最終被收輯成書,成為關於二戰最著名的寫實作品之一。
《她們的安妮日記》由五位80/90後香港女生集體創作,以香港女生的眼睛,看大世界的荒誕,透過形體、音樂、獨白、劇場互動方式,呈現一部屬於香港女生的「安妮日記」。
告士打道的安妮說:「我希望,我能完全信任你,我還從來沒有能這樣信任過誰。」
沙田正街的安妮說:「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彌敦道的安妮說:「我現在心亂如麻,一片迷惘。」
大馬路的安妮說:「 Cheer up! Cheer up! 事情總會變好。」
鴨寮街的安妮說:「這是世間的天堂,或絕望的深淵?」
今天的大世界,究竟是「天堂」,還是「深淵」?
-\-\-\-\
導演/ 文本: 林珍真
創作/表演:林珍真、黎尚明、謝潔瑩、王凱彤、梁海頤
📍 Dec 28(Sat) 3pm
📍 Dec 28 (Sat) 8pm
📍 Dec 29 (Sun) 3pm
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180* (學生優惠:$100)
*早鳥優惠每票減$10
✨ 優先訂票: https://forms.gle/trmTTpjUa3nnqiDS6
如有疑問,歡迎whatsapp 5615 0432 或 Facebook inbox 我們查詢☺
安妮的日記 荷蘭 在 一舊飯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安妮:書櫃以後】
1942 年,納粹德軍要脅荷蘭人,若他們不交出單車,就會入屋搜查。而事實上,他們是逐間逐間入屋搜索。 (因為在戰時,單車是十分貴重的物品)
這樣的隨意查屋,讓安妮一家十分容易被發現。於是,他們需要一個更隱蔽的地方躲藏。在 Johan Voskuijl 的幫忙下,他們建了一個可以當作門的書櫃。 書櫃上面貼了一張世界地圖,假裝是辦公室的一部分。
打開書櫃以後,便是他們的「安身之所」。
‘Our hiding place has now become a true hiding place.’ 21 August, 1942
安妮曾有許多次在這道「出口」後偷聽,偷聽著外面的世界。 有人來了,他們會萬分緊張。腳步聲、隱隱約約的談話聲、槍聲、轟炸機聲⋯⋯成了他們接觸外界的「第一手資訊」。
但在 1944年8月4 日,這個書櫃也失去保護作用- 安妮一家最終被捕、被送往集中營。
2019年的今天,別說是密室,我們連本身的安身之所也十分有限,我們還能躲在那裡?
—
📝《她們的安妮日記》📝
經典文學作品《安妮日記》講述作者安妮·法蘭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與家人逃避納粹德軍,躲進地下密室長達兩年的生活片段。當時十三歲小安妮的日記,以小女孩的眼睛,記錄大世界的荒誕,最終被收輯成書,成為關於二戰最著名的寫實作品之一。
《她們的安妮日記》由五位80/90後香港女生集體創作,以香港女生的眼睛,看大世界的荒誕,透過形體、音樂、獨白、劇場互動方式,呈現一部屬於香港女生的「安妮日記」。
告士打道的安妮說:「我希望,我能完全信任你,我還從來沒有能這樣信任過誰。」
沙田正街的安妮說:「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彌敦道的安妮說:「我現在心亂如麻,一片迷惘。」
大馬路的安妮說:「 Cheer up! Cheer up! 事情總會變好。」
鴨寮街的安妮說:「這是世間的天堂,或絕望的深淵?」
今天的大世界,究竟是「天堂」,還是「深淵」?
----
導演/ 文本: 林珍真
創作/表演:林珍真、黎尚明、謝潔瑩、王凱彤、梁海頤
📍 Dec 28(Sat) 3pm
📍 Dec 28 (Sat) 8pm
📍 Dec 29 (Sun) 3pm
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180* (學生優惠:$100)
*早鳥優惠每票減$10
✨ 優先訂票: https://forms.gle/trmTTpjUa3nnqiDS6
如有疑問,歡迎whatsapp 5615 0432 或 Facebook inbox 我們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