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後宮妃子們也許並不是你想的那麼美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在古代,當皇帝可說是一個男人最「幸福」的事,為了當皇帝可說是伴隨著「血雨腥風」。除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最高權力外,「三宮六院七十嬪妃」、「三千佳麗」也會帶給皇帝莫大的「性福」,那麼,皇帝是如何挑選妃子的?是否象《還珠格格》、《甄嬛傳》等電視劇中那樣的劇情?其實,很多事實被編劇和導演們誤導了。
各朝各代皇帝的審美標準不同
人們都把美女形容為「沈魚落雁、閉月羞花」。現代的美女標準,其實與古代是不相同的。電視裡面的妖豔的美女形象,並不見得適合所有朝代。因為歷史環境不同,會造就不同的審美標準。各朝各代的標準,有時會大相逕庭。雖然沒有太多的資料證實五千年中國帝王的審美標準,但一些成語或故事,可見預測當時的審美情況。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先秦時代的國君以自然之美為美,濃妝豔抹的不受待見;「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國君以細腰為美,現代的「小蠻腰」型身材,大概就是從那時候流傳下來的。膀大腰圓的女子,面容多麼嬌美,在楚王這也得淘汰,「杏臉桃腮,峨眉鳳眼,體若春柳,步出蓮花」是戰國時期七雄們的標準,和現代的審美差不太多;「環肥燕瘦」,說的是唐朝以豐腴為美,楊貴妃就是個典型,漢朝以瘦小苗條為美,趙飛燕和趙合德就是典範;五代十國時期,陳後主李煜最愛好的是「三寸金蓮」,所以女人們爭相裹小腳,那些大腳女人第一關就會慘遭淘汰;「漢瘦小嬌,唐百胖妖,元高達騷」,元朝的皇帝愛好身材高大者,那些玲瓏江南女子,就過不了元皇帝這一關。
在古代的典籍中,描述不同朝代的女子,會用不同的審美詞彙,這些詞彙其實就是那個時代的「潮流」、「時尚」。秦漢「端莊頎碩」、魏晉「逸雅絕倫」,明朝「德才兼備」,清朝「門第出身」,各有各的時代特點。值得注意的是,皇帝的選美標準,會大大的影響噹時的時尚潮流。
當皇妃的「過五關斬六將」
皇帝的眼光很挑剔,從一個民間的普通女子當選皇妃,用「過五關斬六將」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史籍記載了漢桓帝曾派女官吳姁到大將軍梁商家為其女兒梁瑩「裸檢」的情況,從身材、走路姿態、是否有痣、是否處女,是否有痔瘡乃至肚臍眼、陰部、肛門等隱秘之處都做了全面檢查,經證實沒有瑕疵後才被選為皇后。當然漢桓帝是個昏君,但從這一記載可推測當時皇宮選妃的嚴苛。
年齡對於秀女也是個硬性要求。各朝各代也不盡相同,東漢十三歲至二十歲,三國十五六歲,北齊十四歲至二十歲,明朝朱元璋要求十五歲至二十歲以下,其他皇帝又有更改,最小的可到十一歲。典籍對明朝和清朝選妃情況記載得比較詳細。
明朝天啟年間,皇后張嫣是一名普通的河南籍秀女,當時參加「選舉」的秀女有五千人,年齡在十三歲至十六歲之間,張嫣十五歲。第一關由太監甄選外表,一千人淘汰;第二關五官,太監甄選,刷去兩千;第三關身體比例,一千人淘汰;第四關裸檢,女官甄選,七百人淘汰;第五關性情,五十人當選嬪妃……從初選、複選、終選,張嫣竟然連過了「八關」,最後以「頎秀豐整,面如觀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櫻,鼻如懸膽,皓牙細潔」的美貌擊敗所有對手,
當選朱由校的皇后。
清朝的選妃更為嚴格。除了和明朝一樣執行最嚴格的選美標準外,清朝人注重血統,滿蒙血統優先,漢人女子不行。不但外貌、身材、聲音、膚色等有要求,還要」試以繡錦、執帚一切技藝,並觀其儀行當否」,加上了「德」的考察。既要長得美,性格好,還要兼備品德高尚,可謂「完人」。可見當個皇妃真不容易。不過,這麼嚴格的選拔制度也有走眼的時候,慈禧太后不就是千里挑一選出來的皇妃嗎?
皇帝一見鍾情,可破一切規矩
當然,制度歸制度,皇帝還是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的。皇帝看上的,一見鍾情,既便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也可一錘定音,將他相中的女子定為嬪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何況王土上的女人?
所以我們在歷史上看到過許多特例,是不用這麼麻煩的甄選的。商紂王的寵妃妲己,就是帝辛征伐有蘇氏部落時帶回的戰利品,屬於一見鍾情搶回來的;而吳王夫差的寵妃西施,是越王勾踐送給吳王的禮物,也不用參加選拔;唐玄宗李隆基,看中了兒子壽王李瑁的媳婦,不顧人倫,強搶兒媳婦入宮,她就是楊貴妃;曹操與兒子曹丕,看中了一個女人,最後曹丕得手,氣得曹操夠傖。元朝時的蒙古民族,搶婚更是常態,皇帝看中的女子,搶來就是妃子,不須選拔。古代父子搶妻、兄弟為一個女人大打出手的比比皆是,可見權力的效力之大。情人眼裡出西施,只要一眼看中,所有的規矩便不是規矩。
妃子們或許並不那麼美
在我們心目中,經過這麼嚴格的篩選,妃子們一定都美得不得了。但事實上也並不如此。尤其是清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王朝,有一些畫像和像片留世,這些千挑萬選出來的妃子,按我們現代的眼光,一點也不漂亮,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或許真正的事實,會顛覆我們的觀念。清朝除了注重血統以外,還注重以「德」選妃,選妃時還必須著旗裝,嚴禁時裝。所以我們看到選出的一些妃子,容貌卻是一般。或許還有因為條相太過妖豔而慘遭淘汰者。要是像電視劇中打扮這麼妖豔的女子,在清朝不見得吃香,會被看做「紅顏禍水」型被淘汰下去,而長相普通卻知情達理、血統高貴的女子就會上位。
清朝皇帝同治帝,守著後宮三千,卻寧願通過暗道出去泡青樓女子,乃至最後喪命,到底是什麼原因?很有可能原因之一就是選中的妃子他一個也看不上眼,還不如外面的青樓女子長得甜美漂亮呢。
所謂的「德行」,是清朝的標準。守著一個規規矩矩的呆板女子,提不起同治帝的興趣,只能偷偷出去找樂子去了。另外一個例子是北宋的風流皇帝宋徽宗,守著三宮六院不去「泡」,偏偏去偷偷會李師師,乃至最後亡了國。宋朝時選的妃子什麼樣子,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不能吸引宋徽宗,因而反被李師師這樣的煙花女子奪了皇帝之愛。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宋朝曹皇后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前國務卿Henry Alfred Kissinger:「誰掌握石油就掌握所有國家,誰掌握貨幣就掌握全世界,誰掌握糧食就掌握全人類。」
大家可能會覺得「貨幣戰爭」是近十年來很酷很玄的新名詞,其實,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讀歷史,上帝曾說:太陽之下,沒有新事,人類犯過的錯必將再犯,我們就來說說宋朝發動的貨幣戰爭。
趙匡胤怎麼當上的皇帝,這個大家都清楚,叫「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說白了,就是總經理把董事長廢了,自己當了董事長。自大唐公司倒閉後,天下大亂,新公司層出不窮,新公司沒有品牌效應,世人實在記不清公司名,就把那個時代叫五代十國,各個新公司的總經理都很努力地做業務,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的公司能一家獨大,這樣一來,就能自己當董事長了。
競爭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這個便宜最後讓部門經理趙匡胤給佔了。趙匡胤弄了個黃袍往身上一披,廢了大周公司董事長,成立了大宋公司;其實,大周公司董事長也不冤,他爸當年也是這麼做掉大漢公司董事長的;大漢公司董事長也不冤,他爸……
毫無疑問,擺在大宋公司董事長面前的頭等大事,就是別讓自己的小弟們再把自己廢掉。但是,怎麼面對北方的山寨公司呢?以前的幾個公司都沒想出來法子,滅了北方山寨公司吧,內部難免不出亂子,說不定又來一個部門經理把現任董事長給滅了;不滅吧,北方山寨公司老是來搗亂怎麼辦?
這個死結,是困擾五代十國時期漢族的最大難題,一直沒答案。於是,大宋公司新任董事長趙匡胤好好研究了一下當時的形勢:漢族人細皮嫩肉的惜命,即使做大業務,三五十年之內,也滅不了北方的山寨公司,最多打個平手,能不被滅就不錯了,此其一;其二,大宋公司之前的幾家漢族大企業(譬如大唐公司、大隋公司、大漢公司),其實都不是被北方山寨企業滅的,都是被自己人搞跨的,自己人一是外戚,一是宦官,一是武將。這三種人,可比北方的山寨公司危險得多。
於是,大宋公司董事長決定:反正短期內滅不了山寨公司,就乾脆不滅了。雙方假打真議和,最終目的是通過打邊境戰爭,簽署邊境和平協議,求同存異,共同發展。這就是宋遼打打停停的邊境戰爭和最終取得的豐碩成果《澶淵之盟》。
說起《澶淵之盟》,大家又想起不平等條約和楊家將了,「滿門忠烈七子去六子還」死的那個慘吶,最後還白打了,皇帝老兒貪生怕死簽了不平等條約,跟漢族人提《澶淵之盟》,那感覺就跟提《南京條約》差不多。
但實際上,《澶淵之盟》不但不是不平等條約,反而是開啟另一種戰爭的大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澶淵之盟》的中心思想大體上有這麼兩個:一、遼宋為兄弟之國,以後,誰家的皇帝年紀大,誰家皇帝就是哥哥。今天看,這不但不是不平等條約,甚至是超越時代、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宗旨的;二、宋每年向遼提供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開展跨國貿易。說白了,就是宋朝每年向遼朝進貢歲幣十萬兩,兩國開始做生意。
歷史書開罵不平等,主要是指第二條。但是,歷史老師不懂經濟。我們不妨考察一下,當時的十萬兩白銀是什麼概念。大宋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是每年一億兩白銀;打宋遼戰爭,每年軍費是五千萬兩。而十萬兩白銀,僅僅相當於一個大地主的家財,大宋公司一年能賺一千倍回來(今天的一古兩白銀,價值人民幣130元,如果《水滸傳》中的描述屬實,則宋代物價大概和今天差不多)。
關鍵在於第二條的第二款,兩國開始邊境自由貿易。這一條可太黑、太厲害了。
大遼山寨公司,沒有任何產品可以輸出,除了羊,就剩下馬,開始還賣一些馬,後來發現大宋公司的騎兵越來越多,就不敢再賣馬了,蕭皇后下令誰出口馬,殺誰全家,結果,邊境貿易開始變成一邊倒的逆差。大遼公司收的歲幣,全被大宋公司賺得乾乾淨淨,每年還倒賠。雖然大遼公司董事長不懂經濟,但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乾脆不發行貨幣了,反正也沒銅,發行不出來,就是發出來也沒人用。咱就湊合著用大宋公司的貨幣吧,省事。
這可是要大遼老命的貨幣戰爭——結盟100年,雙方無戰事,大遼公司的財富通過自由市場貨幣戰爭,源源不斷輸入大宋公司。大遼從此再無能力山寨,大宋的公司文化傳播滲透進了大遼公司的每一個毛孔,以至於後來大遼公司的職員們都分不清是大宋董事長更親切,還是大遼董事長更親切了。
後來,大遼公司不發憤圖強,被大金公司併購。大宋公司時任董事長一看,玩打戰,搞不定大金公司,於是跑到南方繼續與大金公司金玩貨幣戰爭。大金公司不知是計,也放棄了貨幣發行權力,全國使用大宋的貨幣,不到200年,大金公司也被廢了。
今天的古代錢幣收藏界,很難找到遼和金的銅錢,反倒是宋的銅錢比比皆是,比清代的還便宜。這就是這場持續三百年的貨幣戰爭的結果。
蒙古滅金以後,大宋出了個不太明白道理的董事長和執行總裁(宰相),他們以為自己強悍到可以滅了蒙古,放棄了祖先的貨幣戰爭,改行玩起了CS,結果被速滅了。漢族的歷史從此走入黑暗。
研究元史的人都知道,其實蒙古人最初是很想跟大宋公司繼續「歲幣+貿易」的遊戲的。可惜,大宋公司捨己之長用己之短。如果能再堅持一百年,蒙古董事長也得玩完,到時候大宋公司的工業革命也搞完了,有槍有炮,就更不用怕蒙古公司了。
可惜……
(又:宋遼的邊境戰爭,還有一個副產品,就是滅了楊家將的勢力,否則下一個董事長說不定就姓楊了。滅了武將家族的宋朝,等於排除了第一大危險,弱宋能夠堅持三百年,武將、外戚、宦官始終沒有成患,不能不說是貨幣戰爭和製度設計的奇蹟。)"
作者:王吉舟
按照Wiki上面的整理,優缺點如下
優點:
1.富弼以為歲幣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1~2%,「則知澶淵之盟,未為失策。」「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於戈」」;在宋真宗時,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約十萬人左右),即需3000萬兩白銀,就算沒有戰爭只是重兵防備一年的開支,也十分驚人。
2.給遼國的歲幣,其實最後大都由宋遼的邊界貿易(榷場)重歸宋朝之手,根本來說等於是沒有損失。
缺點:
(以下是王安石派說法)王安石和富弼認為澶淵之盟之後,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政府「忘戰去兵」,河北軍和京師軍「武備皆廢」,只剩下陝西軍可用,馬知節、曹瑋、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擠,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權,王欽若和陳堯叟深獲寵幸,以至於導致慶曆增幣(宋仁宗時貨幣供給量大増)。
「誰掌握石油就掌握所有國家,誰掌握貨幣就掌握全世界,誰掌握糧食就掌握全人類」 - 季辛吉
"跟漢族人提《澶淵之盟》,那感覺就跟提《南京條約》差不多。但實際上,《澶淵之盟》不但不是不平等條約,反而是開啟另一種戰爭的大門。
提起“貨幣戰爭”,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是個很酷很玄很00後的新名詞。其實,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讀歷史。上帝曾說:太陽之下,沒有新事,人類犯過的錯必將再犯,除非信我。僅從這一點來看,上帝太牛了。不信?好,我們就來說說宋朝發動的貨幣戰爭。
趙匡胤怎麼當上的皇帝,這個大家都清楚,叫“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說白了,就是總經理把董事長廢了,自己當了董事長。自大唐公司倒閉後,天下大亂,新公司層出不窮,新公司沒有品牌效應,世人實在記不清公司名,就把那個時代叫五代十國,各個新公司的總經理都很努力地做業務,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的公司能一家獨大,這樣一來,就能自己當董事長了。
競爭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這個便宜最後讓部門經理趙匡胤給佔了。趙匡胤弄了個黃袍往身上一披,廢了大周公司董事長,成立了大宋公司;其實,大周公司董事長也不冤,他爸當年也是這麼做掉大漢公司董事長的;大漢公司董事長也不冤,他爸……
毫無疑問,擺在大宋公司董事長面前的頭等大事,就是別讓自己的小弟們再把自己廢掉。但是,怎麼面對北方的山寨公司呢?以前的幾個公司都沒想出來法子,滅了北方山寨公司吧,內部難免不出亂子,說不定又來一個部門經理把現任董事長給滅了;不滅吧,北方山寨公司老是來搗亂怎麼辦?
這個死結,是困擾五代十國時期漢族的最大難題,一直沒答案。於是,大宋公司新任董事長趙匡胤好好研究了一下當時的形勢:漢族人細皮嫩肉的惜命,即使做大業務,三五十年之內,也滅不了北方的山寨公司,最多打個平手,能不被滅就不錯了,此其一;其二,大宋公司之前的幾家漢族大企業(譬如大唐公司、大隋公司、大漢公司),其實都不是被北方山寨企業滅的,都是被自己人搞跨的,自己人一是外戚,一是宦官,一是武將。這三種人,可比北方的山寨公司危險得多。
於是,大宋公司董事長決定:反正短期內滅不了山寨公司,就乾脆不滅了。雙方假打真議和,最終目的是通過打邊境戰爭,簽署邊境和平協議,求同存異,共同發展。這就是宋遼打打停停的邊境戰爭和最終取得的豐碩成果《澶淵之盟》。
說起《澶淵之盟》,大家又想起不平等條約和楊家將了,“滿門忠烈七子去六子還”死的那個慘吶,最後還白打了,皇帝老兒貪生怕死簽了不平等條約,跟漢族人提《澶淵之盟》,那感覺就跟提《南京條約》差不多。
但實際上,《澶淵之盟》不但不是不平等條約,反而是開啟另一種戰爭的大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澶淵之盟》的中心思想大體上有這麼兩個:一、遼宋為兄弟之國,以後,誰家的皇帝年紀大,誰家皇帝就是哥哥。今天看,這不但不是不平等條約,甚至是超越時代、完全符合《聯合國憲章》宗旨的;二、宋每年向遼提供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開展跨國貿易。說白了,就是宋朝每年向遼朝進貢歲幣十萬兩,兩國開始做生意。
歷史書開罵不平等,主要是指第二條。但是,歷史老師不懂經濟。我們不妨考察一下,當時的十萬兩白銀是什麼概念。大宋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是每年一億兩白銀;打宋遼戰爭,每年軍費是五千萬兩。而十萬兩白銀,僅僅相當於一個大地主的家財,大宋公司一年能賺一千倍回來(今天的一古兩白銀,價值人民幣130元,如果《水滸傳》中的描述屬實,則宋代物價大概和今天差不多)。
關鍵在於第二條的第二款,兩國開始邊境自由貿易。這一條可太黑、太厲害了。
大遼山寨公司,沒有任何產品可以輸出,除了羊,就剩下馬,開始還賣一些馬,後來發現大宋公司的騎兵越來越多,就不敢再賣馬了,蕭皇后下令誰出口馬,殺誰全家,結果,邊境貿易開始變成一邊倒的逆差。大遼公司收的歲幣,全被大宋公司賺得乾乾淨淨,每年還倒賠。雖然大遼公司董事長不懂經濟,但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乾脆不發行貨幣了,反正也沒銅,發行不出來,就是發出來也沒人用。咱就湊合著用大宋公司的貨幣吧,省事。
這可是要大遼老命的貨幣戰爭——結盟100年,雙方無戰事,大遼公司的財富通過自由市場貨幣戰爭,源源不斷輸入大宋公司。大遼從此再無能力山寨,大宋的公司文化傳播滲透進了大遼公司的每一個毛孔,以至於後來大遼公司的職員們都分不清是大宋董事長更親切,還是大遼董事長更親切了。
後來,大遼公司不發憤圖強,被大金公司併購。大宋公司時任董事長一看,玩打戰,搞不定大金公司,於是跑到南方繼續與大金公司金玩貨幣戰爭。大金公司不知是計,也放棄了貨幣發行權力,全國使用大宋的貨幣,不到200年,大金公司也被廢了。
今天的古代錢幣收藏界,很難找到遼和金的銅錢,反倒是宋的銅錢比比皆是,比清代的還便宜。這就是這場持續三百年的貨幣戰爭的結果。
蒙古滅金以後,大宋出了個不太明白道理的董事長和執行總裁(宰相),他們以為自己強悍到可以滅了蒙古,放棄了祖先的貨幣戰爭,改行玩起了CS,結果被速滅了。漢族的歷史從此走入黑暗。
研究元史的人都知道,其實蒙古人最初是很想跟大宋公司繼續“歲幣+貿易”的遊戲的。可惜,大宋公司捨己之長用己之短。如果能再堅持一百年,蒙古董事長也得玩完,到時候大宋公司的工業革命也搞完了,有槍有炮,就更不用怕蒙古公司了。
可惜……
(又:宋遼的邊境戰爭,還有一個副產品,就是滅了楊家將的勢力,否則下一個董事長說不定就姓楊了。滅了武將家族的宋朝,等於排除了第一大危險,弱宋能夠堅持三百年,武將、外戚、宦官始終沒有成患,不能不說是貨幣戰爭和製度設計的奇蹟。)"
作者:王吉舟
按照Wiki上面的整理,優缺點如下
優點:
1.富弼以為歲幣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費用百分之一、二,「則知澶淵之盟,未為失策。」「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於戈」」; 在宋真宗時,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約十萬人左右),即需3000萬兩白銀,就算沒有戰爭只是重兵防備一年的開支,也十分驚人。
2.給遼國的歲幣,其實最後大都由宋遼的邊界貿易(榷場)重歸宋朝之手,根本來說等於是沒有損失。
缺點:
(以下是王安石派說法)王安石和富弼認為澶淵之盟之後,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政府「忘戰去兵」,河北軍和京師軍「武備皆廢」,只剩下陝西軍可用,馬知節、曹瑋、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擠,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權,王欽若和陳堯叟深獲寵幸,以至於導致慶曆增幣(宋仁宗時貨幣供給量大増)。
宋朝曹皇后 在 “帝后CP”太難追歷史上宋仁宗和曹皇后感情如何? 的相關結果
《清平樂》播出到18集,宋仁宗和曹皇后已經結婚5年。然而5年過去,兩人始終客客氣氣、別別扭扭。 這讓許多追“帝后CP”的網友大呼“憋屈”、“玻璃渣裡找 ... ... <看更多>
宋朝曹皇后 在 慈聖光獻皇后_百度百科 的相關結果
慈聖光獻皇后曹氏(1018年—1079年11月16日),真定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人,樞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孫女,尚書虞部員外郎吳安僖王曹玘的女兒,民間神話傳説“八仙過海” ... ... <看更多>
宋朝曹皇后 在 慈圣光献皇后 - 维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慈聖光獻皇后(1016年-1079年11月16日),曹氏,真定靈壽(今河北靈壽)人,北宋宋仁宗趙禎第二任皇后,北宋名將曹彬的孙女。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