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掘往往都能看到在地的歷史,但有時也能看到在地如何和遙遠的國度令人意外的聯繫。
這篇來自【巴士的報】的文章,帶我們透過考古證據看到在非洲發掘出來的宋代貨幣,也從中發現全球貿易比我們知道的都早了很多。
------------------------
從近代考古發現宋代貨幣能被世人廣泛接受,實力非凡。
在20世紀西方人繼續多處探險之旅,於中原一帶甚至海外發現與中國考古領域有關的發現,都震驚著世界。公元1898年,德國考古學家在非洲索馬里的摩加迪沙挖掘出一些古銅錢,從錢幣的文字看,顯然來自中國宋朝。
宋朝和非洲相距甚遠,為何大宋銅錢會流通到非洲,而且幾乎到處都有?因為這說明當時宋朝和非洲肯定有貿易往來,而宋朝貨幣在非洲很流行嗎?真實是否如此?
從文獻記載來看,宋朝人對非洲並不陌生。也可以肯定的是宋朝海外貿易發達。南宋有官員趙汝適,透過訪問來中國的商人後寫下《諸蕃志》,專門介紹外國風情。當中介紹幾個非洲國家地理位置、風土人情,還記錄一條從泉州到埃及航線。據載,宋人筆下的「弼琶羅」即今之索馬里,「層拔國」即今之桑吉巴,「木蘭皮」即今之摩洛哥。「層拔國」還數度派遣使團入貢宋朝。據了解,當時海商至少掌握4條中國到非洲航線。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白銀帝國:從唐帝國到明清盛世,貨幣如何影響中國的興衰」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明朝大航海時代,中國進入世界經濟體的洪流中, 繁盛的貿易使大量白銀流入,古老帝國成為貪婪的巨獸, 但白銀卻從經濟風火輪,轉為天朝斷魂碑? 《白銀帝國》不只是貨幣史,更是一部從...
宋朝貨幣 在 鄧明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m730專欄】鄧明儀-讓孩子近看歷史之美
洪蘭老師寫過:「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真正的興趣自己會出來,就像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一樣。」像讀書成績一向普通的我,卻愛上中國歷史科,中史科成績不但年年全級第一,而且在會考及高考均獲A,那是我非常願意「花時間」追求的興趣,當中完全沒有「嘥時間」的死記、死啃、惡補、逼迫之嫌。這多少奠定我後來走上傳媒、寫作及教學之路,而這些年來撰寫專欄,偶爾還也可用上古今故事、中外歷史作引子。
---------------
可惜現代父母都急著「嘥時間」去尋找孩子的興趣,然而真正的興趣,不用找、不用追,衷心喜歡的,阻也阻不了!像去年還是Tomica及Pokémon迷的犬兒,今年暑假改變興趣戀上中國成語故事,成為4歲半人仔對中國歷史的啟蒙老師,有時把成語用於日常生活,讓我們嘖嘖稱奇;有時自創成語講故事,笑得我們人仰馬翻,「我今日要講嘅成語叫『閂人泳池』。從前,有個細路仔,佢好想游水,但屋苑管理公司話要慳錢,十月明明仲熱辣辣,就閂咗個泳池,於是我惟有去第二個泳池游啦。多謝!」
---------------
最近,他又愛上《MINECRAFT學歷史1-中國八大場景》,於是我每晚都「花時間」給他講故事,配合孩子們喜愛的遊戲平台MINECRAFT,了解中國的物質文明、王權建立、秦漢統一、佛教東傳、唐朝絲綢、宋朝貨幣、明朝科舉、滿漢融和等;就連日前我參觀完歷史博物館的「萬壽載德-清宮帝后誕辰慶典」展覽,帶回家的教育小冊子,他也甘之如飴,甚麼是萬壽聖節、千秋節、三星、八仙、仙鶴、蟠桃、松柏,誰是康熙、雍正、乾隆,聽得津津樂道。
---------------
歷史,是記載,是觀照,拾龍應台的牙慧:「帶著溫情與敬意面對歷史,也帶著溫情與敬意理解現實。」父母講故事,孩子學歷史,並從歷史中學習優良的言行與品德。
#鄧明儀 #專欄 #am730 #歷史 #香港歷史博物館 #MINECRAFT #親子 #育兒
宋朝貨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白銀帝國:從唐帝國到明清盛世,貨幣如何影響中國的興衰」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明朝大航海時代,中國進入世界經濟體的洪流中,
繁盛的貿易使大量白銀流入,古老帝國成為貪婪的巨獸,
但白銀卻從經濟風火輪,轉為天朝斷魂碑?
《白銀帝國》不只是貨幣史,更是一部從幣制管窺國運興盛的政經史。
■ 紙鈔為何自宋朝始用後,總是悲劇性收場?
■ 不產銀的中國,為何被迫成為銀本位國家?
■ 甲午戰爭、中日抗戰的引線,白銀也是其中關鍵?
■ 鴉片戰爭的背後,其實是全球經濟之戰?
■ 一九三○年的大蕭條時代,何以是民初經濟的黃金十年?
中國是最早展開紙鈔試驗的國家,在貨幣史上常與錢幣、白銀三者並用。錢幣通常由銅、鐵、鋼等廉價金屬鑄成,不利遠行攜帶,進而發展出便於匯兌、攜帶的鈔票;但為何最便利的鈔票,卻難以通行於民間,反之是白銀成為朝廷屢屢禁不得的貨幣?甚至最終給予合法地位,使白銀流通天下?
明朝以後絲綢、茶葉、瓷器流通至全球貿易,使白銀大量流入,至此中國成為銀本位國家,締造繁榮盛世。然而「白銀帝國」之路,是光環,也是詛咒。當十八、十九世紀全球從金銀複本位轉向金本位,而後過渡到現代金融法定貨幣系統時,中國未跟隨世界潮流,導致對外戰爭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的失敗。一國財經政策,足以左右國運,日本藉經濟改革一躍成為亞洲強國;中國則因幣制的混亂、紙鈔的信用破產,讓列強有機可乘,千年根基於百年內傾圮。
自宋元以降到近代,白銀的使用與演變,從內需至接軌國際,一部中國千年貨幣史悄然成形。然而做為經濟學者,徐瑾的書寫野心不僅止於此,透過爬梳歷史變易,她發現王朝的傾滅都與疲弱的幣制有關;而中西金融史的比較,更顯現了中西大分流和中國銀本位對後世帶來的影響。因此,此書不僅是中國貨幣史,也是一部經濟如何影響國家命運的政治史,從歷史的迴音中,為現世敲響警鐘。
作者簡介:徐瑾
中國最受歡迎的青年經濟學者,作品曾連續入選「二○一五年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二○一六年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等。
現為英國《金融時報》旗下FT中文網財經版主編、首席財經評論員,東京大學客座研究員,上海公共政策研究會理事。早年辦過《讀品》雜誌,現則主持經濟人讀書群,每月推薦經濟、社會、文化相關出版品,成為財經讀者的引路人。
出版《有時》、《印鈔者》、《凱恩斯的中國聚會》等著作。Wechat名稱為「徐瑾經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