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唐鳳」的這幾段話,覺得很有同感,推薦給大家👏👏👏
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個經驗,是發現語言隔閡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大,對大部分志同道合的人而言,他們願意聽你說兩、三次,慢慢讓你把想說的話說完。
令一方面是除了那些母語本來就是英語為主的國家以外,其他人的英語也不怎麼樣。台灣在說所謂的英文很好,其實有點高標。實際上只要可以做到基本的對話,丟到國際化的狀態裡,一個月就可以達到溝通無礙了,所以內心的那些對語言程度的恐懼或不確定性上,反而因為勇敢的到處跑,忽然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
英文這件事,如果你的目的只是交流,夠用就好了。考 GRE、考托福那些是你要在學術上有所貢獻需要的英文程度,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要做溝通,根本不需要到那種程度。
我認為很少有真的放置四海皆準的東西,不管長輩告訴我要怎麼做,我都會問他前提條件、定義域是什麼?
後來我學到,只有少數的東西定義域是普世的,所謂的社會常規,換到地球的另一面,有些就不適用了。
記得很小的時候,有次阿嬤跟我說水一定要煮沸才可以喝,我就喝了一個月的自來水,發現其實並不會怎樣。長輩的經驗跟知識有其時代背景,在阿嬤的那個年代,自來水是真的不能生飲,因為殺菌不足,或是沒有足夠的管線鋪設。
所以我質疑所謂的定義域,並不是長輩說錯了,而是說的事情可能到某一年就不適用了。「批判思考」只是提出支持性的質問:假設這是對的,它在甚麼條件下才是對的?
我希望跟現在的畢業生分享一段詩詞,“Ring the bells that still can ring. Forget your perfect offering.”,中文我翻成「鐘能敲響就敲響,十全樽俎莫指望。
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如果一直想要等到完美的機會到眼前,很可能會等不到。所謂的完美、適合,很多時候都是跟機會彼此相處得來的結果,在這之中也要調適自己。
如果有一個半熟的機會可以把握,也願意調整的話,學到的正是終身學習的能力,在不完美的機會中繼續學習,才是真正可以成為缺口的那道光。
跟大家推薦「音樂」,我壓力大的時候會躺著休息一下,聽音樂 25 分鐘,也就是一個蕃茄鐘,就可以恢復生產力。
滿足生產力之後,第二個要推薦「創客」,創客就是不等到大工廠、大公司,自己生產需要的東西,滿足生活的需求,並且分享出去。這就是開放式創新的精神。
講到開放式創新,第三個要推薦的是「旅遊」。旅遊不只是觀光而已,也是拓展經驗、進入新的文化,讓創新的成果能被不同文化的人分享。
原文如下
https://www.dcard.tw/f/job/p/233780707
同時也有4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始全集連結在這裡:https://youtu.be/CM4wYMnD6FA 這個高超音速 這個其實是那個美國這個Northrop Grumman的公司 他所發的一個概念圖 未來的這個戰場喔 其實已經從這個地面到空中 已經延伸往這個叫太空高地 什麼叫太空高地 你可以看到現在這兩顆飛彈那個衝過來衝...
定義域 英文 在 旅行鴨 Ange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唐鳳在 Dcard 上分享了一篇過去「寄email在二十多個國家沙發衝浪」的經驗。
裡面許多段落也是我時常被問到的問題:
1. 一個人住陌生人家是不是很危險?
2. 英文不好怎麼辦?
3. 家人不會擔心嗎?
以下節錄文章內容:
「對我來說,這件事徹底改變了我對和陌生人的觀點,過去我們都會被教育說不要上陌生人的車,但現在我們自助旅遊都在搭陌生人的車、住陌生人的民宿。過去人們強調面對面的關係,沒有橫向的興趣作為社群的串接,在網際網路時代,陌生人因為興趣、供需而彼此結合,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台灣在說所謂的英文很好,其實有點高標。實際上只要可以做到基本的對話,丟到國際化的狀態裡,一個月就可以達到溝通無礙了,所以內心的那些對語言程度的恐懼或不確定性上,反而因為勇敢的到處跑,忽然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
「我去沙發衝浪時我的父母其實也會擔心,因為這件事跟他們過去經歷過的非常不同,因此會有擔心也是很正常的....我每天也都會在部落格上寫日記,讓大家知道我每天做了什麼事情。
.....後來我學到,只有少數的東西定義域是普世的,所謂的社會常規,換到地球的另一面,有些就不適用了。」
=
兩週前沙發衝浪平台的政策更新引起許多反彈及支持的聲音,而前幾天官方再度說明政策更新背後的考量。看到這篇文章讓我重新反思許多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交流方式,近期再把這兩週關於「沙發衝浪」政策更新的看法分享在這個專頁:)
https://www.dcard.tw/f/job/p/233780707
定義域 英文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原始全集連結在這裡:https://youtu.be/CM4wYMnD6FA
這個高超音速
這個其實是那個美國這個Northrop Grumman的公司
他所發的一個概念圖
未來的這個戰場喔
其實已經從這個地面到空中
已經延伸往這個叫太空高地
什麼叫太空高地
你可以看到現在這兩顆飛彈那個衝過來衝過去
其實呢你會發現它這個形狀一個是高超音速乘波載體
然後另外一個呢
其實就是那個就是美國他現在在研發類似像這個X-51
那樣子的產生一個動能彈
為什麼未來大家都要搞這個高超音速咧
其實這個高超音速是怎麼來的
首先它的英文叫Hypersonic
如果說你到五倍音速以上到十倍音速呢
這個時候他們把這個區間定義叫Hypersonic就高超音速
但是你說這個高超音速其實如果各位觀眾朋友
如果你知道彈道飛彈飛多快的話
你可能會發現
彈道飛彈比這個高超音速這個Hypersonic要快多了
問題是這個為什麼你這個Hypersonic速度比較慢
反而還怕它咧
為什麼因為很簡單
Hypersonic就是說它本身
以大陸研發那個東西叫什麼咧叫高超音速乘波載體
就是當它一開始具有這個位能之後咧
它開始去用位能去換算成動能
在這個動能的時候又不能讓它直衝下去
為什麼因為它就飛不遠了
所以它就必須讓它在大氣層邊緣像打水漂一樣
這個當它這個衝下來的時候這個空氣密度大了
然後讓它彈上去
然後彈上去飄一飄速度慢了然後再衝下來
然後再衝上去再衝下來
所以這樣一個的過程喔
其實還有一點
它就可以在這個上上下下之間呢
去控制它的飛行路徑
然後也就是呢
因為我們知道以這個防空飛彈來講
其實就很像這個碗反過來
碗反過來扣在地面
因為你假設如果以這個薩德來說
它最高可以來到一百公里高
也就是它是大概如果你從地面畫上去
一個一百公里半徑的一個半球面在這邊
好那我今天要打你 我就鑽來鑽去
我就從你這些的這個你這個每個區的防護網
防護罩的邊緣我給你繞過去
所以你看我剛剛講到
它那個反區域拒止其實是有多重方式
就是又有彈道飛彈
譬如說我的這個神盾系統要忙著去
對付你的彈道飛彈的時候突然又有高超音速武器掉下來
它就是要藉由...
甚至於這個低高度的齁那個海平面高度的巡弋飛彈也衝進來
我跟你講這個情況之下就是要讓你備多力分
然後藉由那個不同來源
但是異時異地同時抵達目標的攻擊方式
然後讓你在被攻擊的時候
產生了一個被飽和的狀態讓你被打倒
所以你會發現現在
反而在高超音速的武器的使用跟佈署上面來講
俄羅斯跟中國大陸跑在美國前面
因為我們剛剛講了嘛
美國之前做研究沒錢 放棄了
但現在發現不得了這個兩個主要競爭對手跑在我前面太多
所以他現在要急起直追
有一派的說法是
電磁砲或者是雷射拿來做為近距離的反高超音速武器
請問這個做得到嗎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定義域 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新Z世代辦公室設計診斷書:留住90好人才」介紹
訪問作者:何大為
內容簡介:
扳倒三觀的超狂辦公間設計
風格OUT、固定OUT、環境情緒IN
玩樂式工作環境逆勢稱王
Z世代,你所不知道的他們,正在刷新未來的場域設計觀!
求神問卜找人才, 不如設計好辦公空間創造高KPI
90、00後是未來生產主力,他們行動全看一顆奇檬子決定
加薪可以留人但留不住心,90後上班族更愛能實現自我的創作空間
老闆們/主管準備好GETCHA “90後”了嗎?
動不動就「裸辭」? 階級觀、大目標已經過時了
一天到晚旅行亂花錢?這才是真我的生活
被電子產品毀掉的一代? 傳統OA家具將瀕臨絕種
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包容他的「自我實現」,絕對帶來新氣象
又佛又喪、只知道及時享樂? 玩樂創造力、突破舊有商業模式
這才是Z世代深藏不露的真特質,足以顛覆過去100年固化不動的辦公室設計思潮。
設計師一定要懂的Z世代心理方程式
觀察90後的社會現象、分析心理行為,
全面反應出我們需要新的設計觀!
既要符合功能效率,又要掌握員工情感,企業主、公司主管、室內設計師都必須了解90後、拉攏他們,創造出能抓住他們感情、提升雙方創意與產值的工作環境設計:
【情感式】:快樂第一、成長第二,90後忌諱情緒勒索,工作環境卻愛「感情用事」,環境氣氛要有fu,不對會哭哭~
創造一個能抓得住他的歸屬環境!
【顏值式】:可以隨時玩樂,認真上班也能開外掛,浩呆辦公桌椅退流行,90後追求美感家具,把公司當夢幻遊樂園。
連咖啡茶水間都能往外移動,變成企業展示間!
【共享式】:年輕海豚型組織,大公司裡的小社區個體戶,游牧聚落般的移動式上班法。
創造各種空間中的空間,平面規劃要大解放!
【智能式】:新世代求快速,行動辦公室隨時隨地開張
桌面、隔屏尺寸變小,自由區開始擴大,強調創意、多變的設計方式!
【環保式】:90後愛自由更有社會道德感,願意為美好環境改變生活習慣,自己的工作場 所不環保,會心存芥蒂。
環境中要展現自然與質樸相關的設計,連氣味都要照顧到!
【模糊式】:是工作也希望是玩樂,不害怕權威、重視自我價值,一抬頭被主管看見最好。
使用的建材要具備「輕、短、快」,代表管理層與部屬關係直接、明快!
理解90後的心理需求,創造最潮的工作環境
‧90後+00後的天生網美性,在玩樂也樂在工作
‧無關風格只管特色,夠自由才有行動效率
‧大公司小聚落,走到哪office就在哪,衛生間也能開工
10個精心研究設計解方 X 10大亞洲公司實務設計
‧空間不靠「風格」定義,「環境情緒」才是未來。
‧「拍照、上傳、打卡」,才是90後認定「夠美」的標準。
‧「愈顛覆、愈自由」的格局設計才是王道,公司內要到處都可開工。
‧茶水間OUT!休閒感、購物才in!甚至搬到公司門面的咖啡茶水間,沒有甚麼不可能。
‧建築內要有「第二空間」,養成「公司內小聚落」,隨時可以跨部門合作。
‧桌子愈來愈小、隔屏愈來愈低,最重要的是椅子的設計。
‧「輕、短、快的材料」大量使用,能夠拆卸、重複組裝更好。
‧燈光不只是照明用途,變成造型的一環才高明。
‧有智慧機能、能對談的新創意都能抓住他們的眼球。
‧環保全面性,從材料、視覺到呼吸通通要顧到。
作者簡介:何大為
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
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K 建築設計碩士
現任 大為建築設計(台北/北京)有限公司負責人。
經歷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碩士班講座講師,央視CCTV2 «空間榜樣» 及北京電視台BTV 專題採訪,同時也是TEDx演講人。擁有二十年豐富的環保建築及室內規劃設計經驗,特別對當前Z世代90後辦公環境設計有獨到見解。
獲獎 英文版 INTERIOR DESIGN , 100 Big Ideas 年度世界百大創意
美國LEED Gold 綠建築金獎
Bloomberg 亞洲最佳辦公室獎
日本Good Design獎
台灣建築獎
金外灘獎、艾特獎、金堂獎、紅星獎、華鼎獎等等。
或者,你也可以這樣認識他--倒著來的斜槓設計師:
20歲學建築,
30歲做牧師;
40歲前往英國學設計,
45歲開始真正做室內設計師,
50歲公司結束,所以創業,
現在認真寫下這一本書………
出版社粉絲頁: 風和文創+美化家庭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定義域 英文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何在美國創立藝術實踐平台?
✅離島人訪談花絮https://www.humansoffshore.com/2020/ep098/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在HATCH的創辦人:宋若彤&李于一。
宋若彤(Minna Son)和李于一(Nana Yu-I Lee)兩人在古根漢博物館實習期間,受日益改變的後殖民全球氛圍加上,對於「全球性都市」的脈絡下,離散記憶的藝術表現,深感興趣、發想出HATCH Series概念。試著以Hatch Series作為一個實踐平台,摸索一個都會創意人 Urban Creatives的製作網絡能夠提供那些回應與解方。近年創辦人通過各自的嘗試,期望定義出平台的可能,HATCH的活動形式流動,從快閃展覽、座談至出版,思索藝術文化與都市之間的關係。
Minna畢業於NYU、曾經在古根漢、MoMa策展、NationSwell等單位持續累積經驗;Nana則畢業於Columbia University,擅長對外關係、募款與事業開發,以及文化政策諮詢等。兩人持續在不同領域耕耘,探索自己在藝術與文化產業的角色。
歡迎大家來聽聽這週的離島人播客節目,這集節目會以英文進行
來聽聽宋若彤和李于一談談Hatch Series的創立及契機,以及各自探索的路上、看到的可能性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離島人官網 | https://www.humansoffshore.com
🎬 訂閱Youtube收聽節目 | https://bit.ly/ho_youtube
🌹 Paypal支援離島人生存計畫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paypal
-----
🎙Ep098- 都會創意網絡HATCH:宋若彤&李于一
#Guggenheim #CreativeDirector #FineArt
🔗 http://www.hatch-series.com/
李于一(Nana)
🏆經歷
- 英國倫敦 Tom Fleming Creative Consultancy - Senior Researcher
- 美國紐約 HATCH Series - Co-Founder and Co-Curator
- 香港 SUTTON - Senior Account Director
- 台灣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 Head of Public Relations
🎓學歷
- 英國 UCL - MPhil / PhD candidate, Museology/Museum Studies
- 美國 Columbia University - MA in Arts Administration
- 台灣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Bachelor's degree, English Literature
宋若彤(Minna)
🏆經歷
- 美國 NationSwell - Account Manager
- 美國紐約 HATCH Series - Co-Founder
- 美國 Lewis & Harris - Creative Director
- 美國 Guggenheim Museum - Interim Curatorial Research Assistant-Asian Art Initiative
🎓學歷
- 美國 New York University - Master of Arts - MA, Media,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 美國 Pratt Institute - Bachelor of Arts (B.A.), Critical and Visual Studies, History of Art
-----
0:00 Intro
3:41 Minna攻讀Pratt和NYU後,目前專注於什麼領域?
8:33 Nana到倫敦UCL攻讀PhD的理由
12:56 創立HATCH平台的契機
21:00 HATCH series是什麼?
22:59 兩位分別在HATCH裡扮演什麼角色
32:26 一個HATCH的實際範例
40:50 什麼樣的對象適合參加HATCH
42:31 HATCH如何適應2020年?
45:06 HATCH未來會在台灣有活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