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豬隊友環遊世界 第 128 天【亞塞拜然】
日記 120「計程車騙局」
Gobustan 距離首都 Baku 約 40 公里,屬於亞塞拜然國家歷史景觀,保留豐富的史前岩石壁雕與泥火山,更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Baku 市區有很多推銷包車遊週邊景點的行程,
昨天問了一圈,也殺價殺了一圈,一天的行程動輒臺幣一千元以上對我們來說都還是太貴。
Scott 研究了一番,規劃出最經濟實惠又划算的交通方式:
用亞塞拜然的叫車軟體 Bolt 搭車到 Gobustan,結束後再叫車經過泥火山回到公車站,最後搭公車回到 Baku 市區,如果四個人一起搭車一個人才臺幣五百有找。
這樣一來,節省掉包車整天,司機在景點空等我們多出來的費用。剩下只差找到另外兩個一起分擔車資的夥伴,一切就完美了。
於是我們在青旅逢人就問要不要去 Gobustan、要不要去看泥火山,終於在昨晚搭訕到一個日本男生和一個俄羅斯女生,背包客的小資省錢團就這麼愉快地決定出團了!
上午順利叫到第一輛車來青旅接上我們,
用 Bolt 優惠碼甚至還更便宜了一點。(得意的笑)
一小時車程後抵達 Gobustan 博物館門口,
我們通常是不太喜歡逛博物館的,但不得不說這個博物館設計得很完善精美,不僅展出 Gobustan 岩石壁雕,更陳設完整的英文解說,幫助我們瞭解 Gobustan 的歷史背景與石雕意義,甚至還有各種互動裝置,感覺親子一起來也可以玩得很開心。
我更喜歡 Gobustan 設計展覽動線的概念,
參觀完室內博物館,就來到巨石環繞的露天博物館,
剛剛在博物館裡看到的各種圖樣就展示在這些巨大岩石上,真正的史前石雕就在我們周圍、就在我們眼前。
如果是參加包車行程,計程車會從博物館把遊客載上山,
但我們是自己拼裝的背包小資團,當然沒有計程車司機在門口等我們,四個人一起走了兩公里上坡路,沿路聊天拍照,也很自得其樂。
園區內一個導覽員主動帶我們參觀,
我們在那些岩石上一一認出剛剛才在博物館裡看到的圖樣:男人、女人、牛、羊、馬等等動物,也看到狩獵、划船、舞蹈等幾萬年前的人類活動。
下山前導覽員請旁邊的計程車司機幫我們叫了一輛車。
上車前我們不忘再次確認價錢,一輛車 15 Manat,載我們去看泥火山,再把我們載回公車站,甚至也請導覽員幫我們用亞塞拜然語向司機確認了最後一次。
「有大火山和小火山,你們要去哪一個?」司機看來不會說英文,俄文也只會一點點,俄羅斯女生翻譯司機的原句問我們。
「我們可以兩個都去嗎?」忘了司機有回話還是沒回話,但我確信我們重複說了好幾次,司機也沒說什麼。
司機開著老舊的計程車行駛在高高低低的山丘之間,
像是在玩賽車一樣,我感覺我們的車隨時會解體。
裏海一帶有大大小小四百多個泥火山,
岩漿在山坡上形成一圈圈的漣漪,我們就拿著相機屏氣蹲在一旁,等待岩漿「啵」一聲冒出泡來,像打地鼠一樣,總在錯過的時候一起大嘆氣,但也捕捉到了幾張岩漿噴發、冒成一個飽滿泡泡的樣子。
抵達第二個火山前,司機用俄文和俄羅斯女生說,他以前曾經到了目的地客人卻沒付錢,要我們等一下就先付錢。
事後想想這時候就應該警覺的,我們還沒遇過司機開到一半就要求先付錢,但當時沒想太多,只覺得他可能真的很可憐、曾經被搭霸王車留下很深的陰影吧。
抵達第二個火山口,我們才剛下車要去看火山。
司機突然透過俄羅斯女生翻譯:「兩個火山,一人 15 Manat。」
“What?????!!!!!!!!!!”
我們瞬間傻在原地,為什麼剛才不說?!
「我們已經說好了,整臺車 15 Manat。」我們強調。
「我開了一百公里,油錢就要 50 Manat 了。」司機理直氣壯。
「一百公里?!」我們差點沒笑出聲。
一百公里少說要開個一小時吧,剛剛也不過開了 10 分鐘,當我們是白痴嗎?!
「不是一百公里,只有五公里。」我們秀出手機地圖。
「我開過來開過去要很多油。」司機倒也大言不慚。
Scott 已經和司機撕破臉開罵,而日本男生是比較溫和的類型,他在駕駛座旁蹲下,耐心地想說服司機:「我們講好一輛車就是 15 Manat,你要加錢你應該先說,如果你堅持要一人 15 Manat,我們不會搭車,你拿不到任何錢,但是你如果載我們到公車站,我們會付給你 15 Manat。」
日本男生蹲著說了很久,但司機搖頭,我聽不清他說了什麼,不過大概是在說他以前載過的日本人也很壞,都不是什麼好人。
談判破裂,日本男生正式被惹惱。
我們四個人用英文在討論對策,突然司機插嘴用英文回了一句,具體上我忘了是什麼,反正是一句流利的英文。
「你英文說很好啊!」Scott 猛然抬頭,大聲對他怒吼。
我們恍然大悟,司機從頭到尾都聽得懂我們在說什麼。
我們四個人確認好彼此都願意走五公里到最近的公車站,毅然決然下車自己走,雖然雙腳冷得發抖,但在天黑之前、一小時之內應該是走得到的。
“Bye bye.” 我們下車關門。
但司機又突然惱火,跟我們要 15 Manat。
「你沒有載我們到公車站,我們不會付錢。」Scott 堅持。
俄羅斯女生有點緊張,她是那種善良、卻也容易被欺負的類型,她害怕我們四個人會被警察抓走,希望我們先跟司機談好再走。我們和日本男生反而不怎麼擔心,警察來了也好,我們完全站得住腳。
司機威脅了我們幾句,最後又叫我們上車。
我們告訴司機他只要載我們到五公里遠的大馬路上就好,不用載我們到公車站,當作載我們到第二座火山的替代。我們把地圖遞給他,但他只是嘆一口氣,瞥都不瞥一眼。
我們想和他協商,他竟然兩手摀住耳朵拒絕對話。
他又開始要起 30 Manat,不接受任何妥協。
「我們說好了,就是 15 Manat。」
「不行,30。」
「我們沒有那麼多錢,最多只能付 20。」
談判依然破裂,司機停車叫我們下車,
我們幾乎就要轉身走人的時候,他又要我們付 15 Manat。
「你沒有載我們到公車站,我們一毛錢都不會付。」
僵持了好一陣子,司機說不收我們錢了,叫我們上車。
「我們會付給你 15,這是我們說好的。」我們說,該付的錢還是要付。
司機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聽到我們要給錢,又開始要起 30 Manat。談判再度破裂,看到我們要自己走去公車站,司機又一次把我們叫上車,我們反反覆覆上車又下車,計程車開了又停、停了又開,但我們必須把握時間了結這一切,如果真的要走到公車站,我們最好在天黑以前走到,這裡可沒有任何車和任何人,最終我們又上了計程車。
「我們先答應他,最後再只付 15。」日本男生打在手機的備忘錄上傳給我們看,既然發現司機懂英文,我們討論的話他其實也都聽在耳裡,我們必須用打字溝通以免讓司機知道我們的計畫。
我們四人達成共識,決定先跟司機說我們會付 25 Manat,但最後只會給他 15,於是跟司機開出條件:
「我給你兩個選擇,一、載我們到公車站,我付 25;二、直接載我們去警察局。」
「好,25。」司機答應。
「現在付錢。」
「不要。」
「現在付錢。」
「不要。」
司機很堅持要我們先付錢,但我們不知道付了以後他會不會又反悔,堅持到公車站才付。
「我覺得我們不能這樣,這樣是違法的。」俄羅斯女生仍然很慌張,希望和司機談好再走,但她和我們溝通是用英文,我們反而更慌張,擔心讓司機知道我們的計畫。
「沒關係就讓他開,先這樣。」
日本男生很冷靜,小聲示意我們。
我和 Scott 則在後座試圖讓俄羅斯女生冷靜下來,
Scott 用日文和日本男生討論對策,反正英文是不能說了。
好在司機一邊講氣話還是一邊在開車,
我們看著地圖,知道自己離大馬路愈來愈近,安心不少。
司機打了一通電話,
可能是在跟同夥抱怨遇上很難騙的客人吧。
「我聽到了,你說我是 bitch。」俄羅斯女生聽出他們的對話,直接開嗆。到這裡,一直傾向和平處理的俄羅斯女生也終於被惹火。
離公車站只剩一公里的時候,
司機把車停在路邊,因為車沒油了,要換一臺車。
這是我們下車的最好時機,
一公里,是我們輕輕鬆鬆可以走到的距離。
司機坐上另一臺車的時候,我們把 20 Manat 給他。
(本來想說他多載我們到第二個火山,就多給他 5 Manat 吧,但後來再想想我們真是太善良了)
司機不收,要載我們到公車站後付給他 25 Manat,
我們當然不要,把 20 Manat 丟進車裡就走了。
我們跟著地圖,走 15 分鐘抵達公車站,這時天也快黑了。
在熱心路人的幫助下順利搭上回市區的公車,我們的零錢不夠,隔壁座的阿姨主動把錢換給我們,亞塞拜然還是有很多好人。
我們告訴她我們剛剛的這一段經歷,她則是跟我們說:
「這在亞塞拜然很常見啊,每天都有這樣的事情。」
後來仔細回想,從司機在半路上跟我們要錢開始就很奇怪了,就算我們沒有要求去第二個火山,大概也會被多收錢,或是先收了錢後來又不認帳吧。
回到青旅上網查資料,發現在亞塞拜然的確有很多計程車騙局,通常就是像這樣先說好一個價錢,中途又突然加價,威脅不先付錢就不繼續開,可能很多人害怕被丟在荒郊野外就只能乖乖掏錢了。
好在今天還有另外兩個朋友一起,
如果只有我和 Scott,不知道我會不會怕得想花錢消災呢?
看來以後談計程車價錢都要錄影存證了,
也絕對不能在半路就先付錢。
「學到寶貴的一課了!」我們四個人的結論一致。
平安就好。
2019.12.16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旅行紀錄在 YouTube 頻道:https://reurl.cc/EO5zg
訂閱我們,一起探險!
#亞塞拜然 #戈布斯坦 #azerbaijan #gobustan
#豬豬隊友 #PiggyTeammates #ScottandWendy
宜 內 斯 掏 耳 價錢 在 柚子甜剝心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甜在清邁:在這裡,我是個不殺價的觀光客
聽說在東南亞國家旅遊的時候,有一個必備的技能是:殺價。
但其實,我不是一個具備殺價功能的人。我臉皮薄,心中最憧憬的交易是「你開一個合理價格、賺你該賺的,我如果負擔得起就會掏錢」,不要在那邊上演喜歡又假裝不買,老闆也喊來來來你回來,我賠本賣你的戲碼,那對我來說不是樂趣,是消耗。
因此這次在清邁,我買東西幾乎沒有殺價。喜歡什麼,問價錢,如果在預算內,我會二話不說掏錢包,不會囉嗦第二句,只在兩種條件下「議價」:
一、我買超過一件,會問兩件有沒有打折(沒有也沒關係,照買)
二、我真的很喜歡,但開價超出預算,我就會提出一個讓對方也有賺的合理價格(如果我知道行情),絕對不會硬要砍到流血──但這種情況只出現一次,就是我買紅石榴墜子的時候。
在很多商家眼中,我或許是天使級的不囉唆客人。但其時我不是一開始就是這麼耐斯的。以前我去下龍灣或峇里島的時候,也因為當地習慣給觀光客開高價,現學了出手就要對半砍的狠勁。就算原本價格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也還硬要再往下殺個幾塊,之後越買越殺紅了眼,東西到手後再喜孜孜地跟人炫耀自己的戰績,買東西不像在購物,反倒像是在打獵了。
直到有一次,我在峇里島逛市集,那次經驗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
那次跟朋友走在街上,一群人饒富興味地東張西望,尋找要帶回台灣當伴手禮的小物。我忘記當時看上了什麼,在某個攤位前停下來,拿起東西端詳了一會兒,問店家多少錢,有沒有其他的款式,店家說沒有其他的,我就點點頭謝謝,放下商品往前走。
結果店家慌了,趕忙過來拉住我的手,用支離破碎的英文說可以算我便宜一點,我說不用啊,我想要的是其他款,揮了揮手又要往前走。他們又緊緊抓住我不放,要我等一下,他們去後面拿,但是又沒有真的誰去後面拿了什麼,眼看我就要脫隊了,商品我又不是真的很有興趣,再加上這樣緊緊扯著我真的讓我不舒服,我就跟他們說我真的不用,請你們放開我,一邊用力抽手就要離開。
結果當下至少兩三個阿姨和小孩拼命抓住我的手臂,一直把商品湊到我前面跟我拜託拜託,一塊錢就好,算我一塊錢就好,我要什麼他們都去拿給我,我當下也真的嚇到了,拼命說不要,一邊抽手想要走,但他們抓的力氣竟然大到我完全動不了,直到前方隊伍的朋友聽到我喊叫,才有幾個男生跑過來用力把店家拉開,我才脫得了身,嚇得頭也不回地往前走。
我受到了很大的驚嚇,可是心裡卻非常難過。
我當下覺得這個世界很殘忍,雖然拉扯客人確實讓人很害怕,可是如果不是需要錢,誰會想這樣扯住客人,只為了區區一塊錢美金?
誰不想賺錢賺得有尊嚴,你要跟我買就買,不買拉倒,反正我房租付得起學費繳得出,沒缺你這一塊錢?
鐵定是因為有缺,才需要為了一塊錢這樣拉拉扯扯;也正因為需要生活,大部分的店家才會願意讓你殺到見骨──因為他不賣你,他的存貨就是一筆負債;但是他賣你,就算賺得少,至少晚上小孩還有飯吃。
***
我後來不是很認同別人跟我說:「殺價盡量殺,反正他一定有賺,沒賺不會賣你」這句話。
應該說,這句話本身沒有錯,畢竟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幹,但是「有賺」這個詞定義很廣──日子過得很滋潤叫有賺、付得出房租水電但每月透支叫有賺、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只養得起自己,也叫有賺。
在賣方迫於生計壓力的情況下,「議價」通常是極度權利不對等的遊戲──更別提那筆錢對我們來說,通常不痛不癢的開銷,對賣家來說卻是一筆「生活費」。
那就像一個扛著房租學貸去找工作的人,老闆開價22K,雖然很少但還是只能接受,因為你「不賣」就等於零,「賣」了至少可以勉強過活。可以的話,誰不想開50K過滋潤的日子?老闆那麼有錢,付50K和22K可能對他來說無關痛癢,但可惜求職者就像市集上任人挑揀的商品,只要不夠特別,就只能任由經濟強勢者定價。不選我們他沒損失,後面多著人排隊,所以可以盡量砍到「餬口」的價格;而經濟弱勢方需要生活,又沒有足夠的競爭優勢,唯一的自保就是先開出天價,再任由價格被砍回貧窮線。
這就是所謂的「有賺」。對啊,的確有賺,只是被砍得沒辦法過好日子。
***
可是仔細想想,憑什麼他們不能過好日子呢?只要價格是我心中合理的水準、又是在我預算內,為什麼我不能讓對方多賺一點,讓財富流動到他們口袋裡?尤其當彼此經濟水準落差這麼大的時候。
我後來告訴自己:對,當商品不具備競爭優勢時,本來就是所謂的「買方市場」,被殺到見骨只是「市場機制」,這很正常。
但我可以選擇不遵從這套機制。因為我來你們這塊土地旅行,我喜歡你們,也謝謝你們解除了我的壓力,因此希望你們生活也能過得跟我一樣好。只要你開的價格在我預算內,我就支付,如果你真的賺得多了,那就間接提升了你的生活水準,我會很高興;如果你開價真的超過我的預算,而我又不夠喜歡,我會微笑離開;反之如果我真的很喜歡,我會問你能不能接受一個更合理的價格,那個價格一定會讓你有賺,而也在我預算內,不會讓你太吃虧。
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傻,甚至可能被很多店家覺得傻,可對我來說是一種心安──我喜歡這塊土地,喜歡這裡的人民,我希望你們也能過得更好。我一個人改變不了什麼,讓你多賺幾十上百我還可以,這是我能力範圍的一點謝意,希望你們收下。
也許殺價的人還是佔百分之九十九,因為這就是市場機制,喜歡殺價的人還是可以盡量去殺,我想市場上的店家應該也戰力滿點了,不差少我一個。
只是如果有百分之一的人,跟我一樣不喜歡殺價,能不能就讓我們當個有點傻又有點溫柔觀光客?我自己是這樣下定義的:
一、喜歡這塊土地,就讓他們的人有錢過好日子
二、不主動殺價,不夠喜歡就走人,這反而會讓你把錢更精準地花在「真正喜歡」的東西上
三、真的要講價,就開出相對平等的價格,而不是見骨的價格
***
對了,你說如果時光倒流,我會不會在峇里島掏出一塊美金,買下那對拉住我的手不放的店家商品?
答案是不會。因為我不夠喜歡,不會因為有人拖住我苦苦哀求就掏錢──我不是在「施捨金錢」,而是在「給予喜歡的東西合理的報酬」。
但不同的是,這次我不會在當地殺價了。記得當時兩副耳環一塊美金已經很便宜,我還硬殺到三副一塊,真的非常對不起Orz。
愛他就要合理的付錢,而不是佔他便宜,這是我的旅遊新哲學。
#圖為清邁周六市集
#我買紅石榴項鍊的攤位
#也是我一個月以來唯一講價的攤位
宜 內 斯 掏 耳 價錢 在 柚子甜剝心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甜在清邁:在這裡,我是個不殺價的觀光客
聽說在東南亞國家旅遊的時候,有一個必備的技能是:殺價。
但其實,我不是一個具備殺價功能的人。我臉皮薄,心中最憧憬的交易是「你開一個合理價格、賺你該賺的,我如果負擔得起就會掏錢」,不要在那邊上演喜歡又假裝不買,老闆也喊來來來你回來,我賠本賣你的戲碼,那對我來說不是樂趣,是消耗。
因此這次在清邁,我買東西幾乎沒有殺價。喜歡什麼,問價錢,如果在預算內,我會二話不說掏錢包,不會囉嗦第二句,只在兩種條件下「議價」:
一、我買超過一件,會問兩件有沒有打折(沒有也沒關係,照買)
二、我真的很喜歡,但開價超出預算,我就會提出一個讓對方也有賺的合理價格(如果我知道行情),絕對不會硬要砍到流血──但這種情況只出現一次,就是我買紅石榴墜子的時候。
在很多商家眼中,我或許是天使級的不囉唆客人。但其時我不是一開始就是這麼耐斯的。以前我去下龍灣或峇里島的時候,也因為當地習慣給觀光客開高價,現學了出手就要對半砍的狠勁。就算原本價格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也還硬要再往下殺個幾塊,之後越買越殺紅了眼,東西到手後再喜孜孜地跟人炫耀自己的戰績,買東西不像在購物,反倒像是在打獵了。
直到有一次,我在峇里島逛市集,那次經驗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
那次跟朋友走在街上,一群人饒富興味地東張西望,尋找要帶回台灣當伴手禮的小物。我忘記當時看上了什麼,在某個攤位前停下來,拿起東西端詳了一會兒,問店家多少錢,有沒有其他的款式,店家說沒有其他的,我就點點頭謝謝,放下商品往前走。
結果店家慌了,趕忙過來拉住我的手,用支離破碎的英文說可以算我便宜一點,我說不用啊,我想要的是其他款,揮了揮手又要往前走。他們又緊緊抓住我不放,要我等一下,他們去後面拿,但是又沒有真的誰去後面拿了什麼,眼看我就要脫隊了,商品我又不是真的很有興趣,再加上這樣緊緊扯著我真的讓我不舒服,我就跟他們說我真的不用,請你們放開我,一邊用力抽手就要離開。
結果當下至少兩三個阿姨和小孩拼命抓住我的手臂,一直把商品湊到我前面跟我拜託拜託,一塊錢就好,算我一塊錢就好,我要什麼他們都去拿給我,我當下也真的嚇到了,拼命說不要,一邊抽手想要走,但他們抓的力氣竟然大到我完全動不了,直到前方隊伍的朋友聽到我喊叫,才有幾個男生跑過來用力把店家拉開,我才脫得了身,嚇得頭也不回地往前走。
我受到了很大的驚嚇,可是心裡卻非常難過。
我當下覺得這個世界很殘忍,雖然拉扯客人確實讓人很害怕,可是如果不是需要錢,誰會想這樣扯住客人,只為了區區一塊錢美金?
誰不想賺錢賺得有尊嚴,你要跟我買就買,不買拉倒,反正我房租付得起學費繳得出,沒缺你這一塊錢?
鐵定是因為有缺,才需要為了一塊錢這樣拉拉扯扯;也正因為需要生活,大部分的店家才會願意讓你殺到見骨──因為他不賣你,他的存貨就是一筆負債;但是他賣你,就算賺得少,至少晚上小孩還有飯吃。
***
我後來不是很認同別人跟我說:「殺價盡量殺,反正他一定有賺,沒賺不會賣你」這句話。
應該說,這句話本身沒有錯,畢竟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幹,但是「有賺」這個詞定義很廣──日子過得很滋潤叫有賺、付得出房租水電但每月透支叫有賺、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只養得起自己,也叫有賺。
在賣方迫於生計壓力的情況下,「議價」通常是極度權利不對等的遊戲──更別提那筆錢對我們來說,通常不痛不癢的開銷,對賣家來說卻是一筆「生活費」。
那就像一個扛著房租學貸去找工作的人,老闆開價22K,雖然很少但還是只能接受,因為你「不賣」就等於零,「賣」了至少可以勉強過活。可以的話,誰不想開50K過滋潤的日子?老闆那麼有錢,付50K和22K可能對他來說無關痛癢,但可惜求職者就像市集上任人挑揀的商品,只要不夠特別,就只能任由經濟強勢者定價。不選我們他沒損失,後面多著人排隊,所以可以盡量砍到「餬口」的價格;而經濟弱勢方需要生活,又沒有足夠的競爭優勢,唯一的自保就是先開出天價,再任由價格被砍回貧窮線。
這就是所謂的「有賺」。對啊,的確有賺,只是被砍得沒辦法過好日子。
***
可是仔細想想,憑什麼他們不能過好日子呢?只要價格是我心中合理的水準、又是在我預算內,為什麼我不能讓對方多賺一點,讓財富流動到他們口袋裡?尤其當彼此經濟水準落差這麼大的時候。
我後來告訴自己:對,當商品不具備競爭優勢時,本來就是所謂的「買方市場」,被殺到見骨只是「市場機制」,這很正常。
但我可以選擇不遵從這套機制。因為我來你們這塊土地旅行,我喜歡你們,也謝謝你們解除了我的壓力,因此希望你們生活也能過得跟我一樣好。只要你開的價格在我預算內,我就支付,如果你真的賺得多了,那就間接提升了你的生活水準,我會很高興;如果你開價真的超過我的預算,而我又不夠喜歡,我會微笑離開;反之如果我真的很喜歡,我會問你能不能接受一個更合理的價格,那個價格一定會讓你有賺,而也在我預算內,不會讓你太吃虧。
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傻,甚至可能被很多店家覺得傻,可對我來說是一種心安──我喜歡這塊土地,喜歡這裡的人民,我希望你們也能過得更好。我一個人改變不了什麼,讓你多賺幾十上百我還可以,這是我能力範圍的一點謝意,希望你們收下。
也許殺價的人還是佔百分之九十九,因為這就是市場機制,喜歡殺價的人還是可以盡量去殺,我想市場上的店家應該也戰力滿點了,不差少我一個。
只是如果有百分之一的人,跟我一樣不喜歡殺價,能不能就讓我們當個有點傻又有點溫柔觀光客?我自己是這樣下定義的:
一、喜歡這塊土地,就讓他們的人有錢過好日子
二、不主動殺價,不夠喜歡就走人,這反而會讓你把錢更精準地花在「真正喜歡」的東西上
三、真的要講價,就開出相對平等的價格,而不是見骨的價格
***
對了,你說如果時光倒流,我會不會在峇里島掏出一塊美金,買下那對拉住我的手不放的店家商品?
答案是不會。因為我不夠喜歡,不會因為有人拖住我苦苦哀求就掏錢──我不是在「施捨金錢」,而是在「給予喜歡的東西合理的報酬」。
但不同的是,這次我不會在當地殺價了。記得當時兩副耳環一塊美金已經很便宜,我還硬殺到三副一塊,真的非常對不起Orz。
愛他就要合理的付錢,而不是佔他便宜,這是我的旅遊新哲學。
#圖為清邁周六市集
#我買紅石榴項鍊的攤位
#也是我一個月以來唯一講價的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