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聖仙師文化祭首度全台遶境60天 4月14日起駕
台中東勢巧聖仙師廟為台灣主祀魯班的開基祖廟,除供奉主神巧聖仙師外,也陪祀泥水工程業祭拜的荷葉仙師與鋼鐵工匠業祭拜的爐公仙師,將舉辦建廟248年來首次全台徒步祈福遶境活動,預計4月14日起駕。市長盧秀燕今(7)日出席啟動儀式,盼藉活動推廣巧聖仙師職業達人精神,發揚客家文化,為全國民眾祈福。
台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今日在東勢巧聖仙師廟舉辦「2021巧聖仙師文化祭」遶境活動記者會,盧市長將活動錦旗交接給巧聖仙師廟管理委員會主委余在坤,並由17個縣市宮廟代表依遶境路線傳遞,一同為巧聖仙師廟祈福遶境活動揭幕。
盧市長表示,台中東勢巧聖仙師廟奠基已經248年,巧聖仙師文化祭已連續舉辦6年,今年為持續推廣巧聖仙師職業達人精神及發揚客家文化,邀請全台巧聖仙師友宮擴大舉辦,首度走出台中,舉行全台範圍最大、為期最久的遶境祈福活動,讓民眾對於東勢在地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盧市長提到,東勢是客家人最多的地區,感謝市府客委會、東勢巧聖仙師廟、及全國17個友宮用心籌備,除創造巧聖仙師遶境最久最遠的紀錄,讓更多鄉親參與,為台灣加油集氣,也發揚巧聖、荷葉、爐公三仙師職業達人的精神及推廣客家事務,歡迎民眾共襄盛舉,一同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早降甘霖,也祝福遶境活動平安順利。
市府客委會表示,東勢早期因林木業發達,是軍工匠首、伐木匠人的聚居地,當時人稱東勢為「匠寮」,由於匠人採料危險性較高,為安定民心,就在東勢匠寮巷旁興建供奉魯班公的仙師廟,因此東勢巧聖仙師廟與東勢的開發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也是全國巧聖仙師廟的開基祖廟。
巧聖仙師廟管理委員會主委余在坤說明,「2021巧聖仙師文化祭-百業職魂工藝祖師三仙師環台徒步遶境祈福」活動將於4月14日起駕,展開長達兩個月的遶境活動,並依中、南、東、北、中路線繞行全國各縣市,行經全台17縣市友宮,預計6月12日回鑾東勢舉行祝壽祭典,感謝市府、市議會及全國巧聖仙師友宮大力支持,傳承仙師文化、百業職魂的精神。
今日記者會由在地東勢山城兩廣醒獅團熱鬧開場,包括盧市長、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經發局長張峯源、地稅局長沈政安、勞工局副局長羅群穆、雲林縣民政處副處長陳良駿、市府文化局專門委員鍾正光、台中市民防大隊長吳尚鷹、東勢區長翁培真、台中市議員冉齡軒、巧聖仙師廟管理委員會主委余在坤及全國17個縣市宮廟代表與在地里長皆到場參與;立法委員江啟臣、市議員蔡成圭也派代表出席。
https://www.taichung.gov.tw/1759800/post?fbclid=IwAR1a5qhfmXB2CQ1MUNZAIEUBsBUDPf9ObV1pXn2TS9E0Ftaw9sZtFMF4iAc
客委會專門委員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4.23
【內政委員會質詢】
今日內政委員會邀請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率同所屬列席報告業務概況,我首先向李主委提出,現今客家話在台灣已產生世代斷層、城鄉斷層的跡象,在年輕族群(裹小、國中甚至是高中),會說客語的人已經越來越少,該用什麼方法來挽救、來改變這種狀況?
李主委表示,在去年底三讀通過的《客家基本法》中,客語正式列為國家語言。其中包含客委會將為臺灣客家族群營造更友善的生活客語使用環境,並提出「語言區」的概念,在傳統客家聚落,客語為第一使用的語言。另外在客委會一級主管簡報或相關會報,也可以考慮統一以客語為主。
其次,目前在交通大學、中央大學有專門研究客家歷史、文化及語言的科系,希望客委會能協助,增加一些就學誘因,如公費補助、就業媒合等,以利增加客家文化相關研究人才。比如客委會每年都有聯合安排全台客家單位,讓客家文化學院的碩博士生進行實習。而清大、交大、中央大學的客文博士生津貼,目前由客委會負責。
最後我向客委會沈處長表示,我們客家文化資產,應有機會登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遺產」,但礙於我國並非聯合國會員國而受阻,希望能有機會克服。另外,我們有許多客家文學經典,如鍾肇政老師、曾貴海醫師等,其文學作品目前已有翻譯成日文向國外推廣,請客委會研究,是否能翻譯成英文等西方主流語言向社界各地推廣的可能。
客委會專門委員 在 徐永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420【政府媒體轉型公共媒體,嚴防看不見的黑手介入】公聽會
(一)【修正不合時宜《廣電法》,避免政府經營媒體死灰復燃】
日前通傳會將中廣音樂網、寶島網兩頻道頻率收回,其中之一交給客委會成立之「講客廣播電台」,引發學者質疑是否透過政府控制媒體。另外,通傳會3月對外提出的「公設電視事業設立許可辦法」草案,其中明訂政府機關、行政法人得申請經營具「公共性或公益性」之電視事業,也被外界質疑恐讓「黨政軍」再次控制媒體。對此,徐永明國會辦公室今日召開「政府媒體轉型公共媒體,嚴防看不見的黑手介入」公聽會,廣邀學者專家討論。
徐永明委員表示,希望透過此公聽會來釐清政府媒體和公共媒體的關係為何?公共性跟公益性如何界定?以及所有權與管理權等問題。徐永明委員也擔憂,《廣電法》第5條的不合時宜,也可能會讓政府介入媒體的狀況死灰復燃,未來法規如何修正,都是外界所關心的問題。
台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副教授江雅綺表示,公共媒體與政府媒體資金來源同樣來自政府,但公共媒體的定位為「公共利益」服務,而政府媒體可能擔負政府部門中的「特定政策」功能。江雅綺副教授認為,未來法律應該明確規範公共媒體應受到民眾的監督,但要免於受到市場或政府力量的干預。另外,財源是影響媒體方向的重要因素,如果財源不能免除政府的控制,很難達到公共媒體獨立性的目標,
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則表示,媒體是監督政府的第四權,我們需要的是「落實監督政府、不受政黨輪替影響」的媒體,而不是要誰執政就替誰說話的媒體。邱家宜執行長進一步表示,《廣電法》第5條是「歷史殘餘」,應該予以修正,現在許多政府廣播電台是外行領導內行,應該將其轉變為公共媒體,在制度上不受政府直接影響,把國家廣電媒體變成公共媒體是民主發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媒體應該全數回歸公共服務性質。
通傳會綜合規劃處副處長紀效正表示,大家對於「公設電視辦法」有許多誤解,當初設置《廣電法》的時候,許多關於籌設公共電視的相關規定沒有在母法裡面,都只是放在施行細則,而大法官在幾個釋憲文當中也表示,施行細則只是細節性、補充性的規定。紀副處長強調,通傳會只是將舊法規當中施行細則的部分,寫進「公設電視辦法」,通傳會絕對不會把手伸進媒體。
客委會傳播處處長游進忠表示,「講客廣播電台」是肩負語言傳承的公營電台,客委會沒有客家文化基金會,但客委會增設廣播電台至今沒有增設一個公務人員,目前的同仁完全沒有廣電經驗,卻責無旁貸,全力協助「講客廣播電台」的發展。游進忠處長也表示,講客廣播電台未來決定是走到公廣集團的經營方式,不會是一直由客委會經營,但客委會的堅持是客家的廣播和電視納入公廣集團後,客家的自主性不能被忽視。
(二)【政府媒體轉公共媒體,《公視法》修法是出路】
徐永明國會辦公室今日召開「政府媒體轉型公共媒體,嚴防看不見的黑手介入」公聽會,廣邀學者專家針對政府部會經營媒體、《廣電法》第5條之存廢和政府媒體如何轉型成公共媒體等議題,進行討論。
徐永明委員對此則提出未來的方向建議,本辦修法方向是希望能讓政府媒體轉型為公共媒體,當中包含兩個面向:第一,既有的公廣集團是否能涵蓋進去,同時又確保各個媒體的獨立性,這部分可能就會牽涉到《公共電視法》修法;第二,各部會可以設置基金會來處理,依據不同的議題和族群處理的方式會有所差異。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專任教授劉昌德認為,「電視不需要公設」,電視需要讓專業的來經營。劉昌德教授指出,現在的公共廣電就像政府在組體育競技的代表隊,好的電視台應該是要由專業人士來組成,而不是政府來組成。國家隊的組成應該是要政府授權專業團隊來做,政府要提供足夠的後勤和相關資源。而公共媒體應受到公眾監督,讓政府的公營媒體能轉型為公共媒體,讓其組成更為公開透明和保持專業。
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邵立中表示,官方媒體要「公共化」是台灣社會的共識,但是必須注意公共媒體要避免市場介入和防止市場失靈。另外,很多台灣文化是需要政府資源來保護,譬如客家文化、原住民文化,但是客家台、原民台很難有市場營利可言,因此需要政府資源的投入。邵立中總台長也表示,不過對於投入和介入之間的界線應如何拿捏,央廣也尊重各界看法。
公共電視台研究發展部經理侯惠芳表示,公共電視最大的問題是經費不足,但公共電視可以說是台灣目前唯一的公共媒體,完全獨立自主,領導階層不能介入節目運作,直接由製作人來負責。另外關於《公視法》修法的部分,侯惠芳經理表示,這是一個比較大型的修法,未來會有華視和客家台的專章,並把廣播納進來,未來可能變成《公共廣播電視法》。至於要如何納進來,公共電視是非常開放的態度,哪些電台可以納入公廣集團或是可以單獨存在,公共電視都可以接受各方面的安排。
文化部影視司專門委員黃秀表示,文化部成立至今也是按照《公視法》的規定來處理和公共電視之間的關係,文化部也有感於公共電視法預算的不足,尤其是現在進入新媒體的時代,公共電視的預算是明顯不足,因此也會透過科技預算向科技部爭取更多經費,再用計畫型的預算來和公視簽約。關於《公視法》的修法,黃秀專委表示,文化部是站在尊重公共電視的立場,並協助其完成行政程序。
原委會教育文化處專門委員羅美菁表示,公共價值和族群價值其實有所不同,原民台特別關注少數族群的發聲,原民台從公視獨立出來後,持續維持原住民觀點下的公共性,對於族人的人才培育上有很大的幫助。羅美菁專委進一步表示,希望未來能夠訂定《原住民族電視法》或《原住民族傳播法》,透過法令的修訂讓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能夠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