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赫胥黎的想像變成現實】
在經典小說「#美麗新世界」裡,人人各安本份,飾演被指派的階級、角色,按既定程序進行各樣「正確」之事。
可是,你有否想過,在現實世界強行將思想、行為、文化、習俗改造成相同模樣,會出現怎樣的後果?不如看看丹麥的慘痛教訓。
1951 年,格陵蘭的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地區疾病橫行,居民以捕獵海豹維生,當地殖民宗主國丹麥為求推動地區發展,企圖創造出現代化的新格陵蘭人。因此,要求當地教師、牧師尋找適合兒童,來進行一場社會實驗,希望參與者能成為新格陵蘭人的樣辦。
不少家庭因家境欠佳、被政府人員「更美好生活」的說辭說服,而將子女送往實驗。最終,當局挑選出 9 女 13 男,共 22 名不足 10 歲的因紐特(Inuit)孩童參與實驗。
孩童被送往丹麥強迫同化,被迫學習丹麥文化習俗,練習丹麥語。實驗期間,他們散居於丹麥各地的寄宿家庭之中,無法與自己的親人聯繫,而且不少人不擅丹麥語,難以與寄宿家庭成員溝通,出現語言障礙。
1952 年 10 月,他們習得丹麥語言及文化後,實驗結束。6 名孩童繼續留在當地寄宿家庭,16 名孩童被送回格陵蘭,只是結果不似預期。當局以孩童習慣丹麥的富裕生活為由,未必適應原來家庭環境,將孩童送到首府努克(Nuuk)的孤兒院生活,孩童回家的美夢落空。在院內,孩童繼續被要求以丹麥語溝通,被禁止以因紐特語交談。
有研究指出,參與實驗的孩童出現不少後遺症,包括身份認同混亂、缺乏歸屬感,甚至忘記原有的因紐特文化,最後成為失根、社會邊緣化的一群。因受心理問題困擾,部分孩童因酗酒而早逝,部分則因不解父母決定而與家庭不和,影響深遠。即使 2020 年,丹麥首相曾就實驗帶來的影響道歉,只是一切已來得太遲,22 名孩童的人生軌跡早已改寫。
#茶杯你不知道的古事
CUP 出版《美麗新世界》網上訂購:
https://pse.is/3l6cgm
寄宿家庭 要求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特約分享:
好多人都話去英國只能做二等公民,這問題太深,我唔識。
學才子陶傑講,林鄭都話最開心的日子在英國,佢老公家人也是英國人。在香港,你無啦啦會比人拉,做教師會無左個牌,做媒體會比人強制改合約......
所以,我支持林鄭!香港唔開心,英國最開心!
話說陳思銘(aka 葉朗程?)最近想發展業務,在英國請人,他有數個崗位想請。我就咁睇,工作內容都唔算好二級啊,也有尊嚴。誰說香港人不能養起香港人?
有以下Offer:
升學顧問-
要求較高,一般需要曾經讀過英國寄宿學校。就算你身在當地,亦都唔能夠保證一定合資格。
寄宿家庭-
適合有小朋友嘅家庭,情況有啲似Airbnb,但「服務時間」局限於英國學校嘅假期時間,例如 half term。你需要做嘅嘢,就係邀請其他喺英國讀書嘅小朋友去你屋企住大概三至十日,包三餐及照顧。
Area Host-
職責係「管理」當地嘅 host families,同佢哋 co-ordinate,或者直接聯繫有需要嘅學生。
如果有興趣,電郵: pa@britannia-study.com
佢請人,有咩搵佢,唔好搵我。
寄宿家庭 要求 在 台籍女子在德國的吱吱喳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語言色彩》
我剛到德國的時候,住在一個寄宿家庭,家裡面的姐姐主修漢語,所以特別跟語言學校合作,想要有講漢語的寄宿生可以做語言交換,而且還特別要求要台灣人,因為她想學台灣腔😂😂😂
這個姐姐當時已經上研究所,準備寫論文了,言下之意是學華語學了六年,再加上她有一年到上海交換,總計有七年的華語經驗,於是我就suppose她的華語會是流利而且沒有語言隔閡的。
但是後來沒多久我就搬走了,除了因為她吃全素的生活習慣差異外,我覺得她講話常常就是想找架吵,例1. 她要求我煮飯的時候要把全家門窗都打開,因為有肉的味道,她說:我不喜歡這個味道。例2. 我跟學校同學出去晚了一點回家,她說:我不喜歡這樣!
諸如此類的狀況,我覺得她講話很衝,讓人不舒服,所以盡量避免跟她接觸;她也覺得我一直在拒絕跟她交談,久而久之嫌隙就越來越深,最後我直接跟語言學校的住宿部門說我要搬家,請他們處理,我不願意再跟這個姐姐直接對談,到我真的要離開的那天,這個姐姐問我:妳在這裡住得不舒服嗎?我也只是淡淡地說:沒有啦~我比較習慣一個人住。就頭也沒回的上了語言學校準備的車走了。
多年後,有一天我在跟打版老師討論版型跟線條,我說:這裡好像可以有一條縫線。打版老師突然眼神射過來說:可以?!?!?所以是要還是不要?!?!?然後好像是什麼意思?!?!?妳的設計難道妳不確定嗎?!?!?!?!?!
我瞬間驚醒:哎呀!糟糕!!!我不小心用中文的說話邏輯講德文了。尤其是台灣人,我們不習慣用直接指令式的方式說話,尤其是跟老師或長輩說話的時候,所以那樣說只是為了讓語氣和善一點,不代表我不確定或是這個決策可有可無,當時剛好是我在德國的第五年,德語經驗五年。那個當下我只是突然意識到我把中文照翻成德文了,這樣會讓德國人誤解我的意思,畢竟德語是一個很精準的語言,突然我想起了那個姐姐和她當時的所有用詞,我把她的句子全用德文想了一遍: Der Geruch gefällt mir nicht./Ich mag das nicht./ Das geht nicht. 竟然完全沒有不舒服或是有想吵架的感覺!用德文講就瞬間中性不帶情緒了!!!我突然懂了,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色彩和特質,她當時就是直接把德文翻成中文,文法正確,但是遺漏了口語用法和語言色彩的部分,跟我現在一樣。而七年和五年的差別不大,這樣的時間確實是不夠讓人完全理解這樣的語言色彩問題,說不定是我誤會她了,想到這裡突然一陣愧疚上心頭,當時我們因為這樣的誤會沒有好好的道別,多年後等到我理解了這狀況,我也沒留她的聯絡方式,也沒機會把誤會說開了,再想到最後姐姐問我是不是住得不舒服的臉,充滿挫折和困惑,我也只是隨便講一個理由敷衍過去,沒給她一個明白,其實是當時的我也不明白這樣的語言色彩,實在是很遺憾。
這突然讓我想起電影Life of PI 裡的一句經典台詞:
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最讓人痛心的是,沒能來得及好好說再見。
(第一天到德國,寄宿家庭為我準備的房間)
寄宿家庭 要求 在 寄宿家庭要求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 ... 的推薦與評價
寄宿家庭要求 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內容懶人包,找寄宿家庭條件,寄宿家庭ptt,寄宿家庭心得在YouTube影片與社群(Facebook/IG)熱門討論內容就來房地產 ... ... <看更多>
寄宿家庭 要求 在 寄宿家庭要求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 ... 的推薦與評價
寄宿家庭要求 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內容懶人包,找寄宿家庭條件,寄宿家庭ptt,寄宿家庭心得在YouTube影片與社群(Facebook/IG)熱門討論內容就來房地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