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今年初囊括奧斯卡多項大獎的《寄生上流》在電影台重播,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金氏一家媲美賈柏斯的「簡報」能力!
有看過電影的讀友都知道,片中金氏一家從無業遊民到忽然都有了工作:先是兒子代理英文家教、接著換女兒來當藝術老師(治療師?)、然後爸爸接手司機一職、再到全家用計讓媽媽也進門當管家。當然,很多人說整個安排就是個詐欺,可是,他們之所以可以說服朴家女主和男主,正是因為展現了做好簡報的最高境界:
1.你得讓別人很快知道 #你很懂,才會繼續聽你說
沒錯!成功的簡報是讓「別人」覺得你很厲害,而願意繼續聽你說,進而引起行為或想法上的改變。
試想,如果金家兒子(金基宇),在聽到朴家女主角說到小兒子之前的美術老師都做不久,只是傻傻回說「喔?你們在找美術老師啊,我妹妹也很會畫畫耶」,然後說「她的名字叫金基婷」,而不是假裝思索而唸出英文名字(Jessica),迎合朴家崇洋,然後緊接著提她剛從美國伊利諾大學唸書回國,是美術圈少見的人才喔。你覺得,女主會這麼「迫不及待」要接見她嗎?
2.簡報的每一句,都得 #事先設計過
很明顯地,這些(謊)台(言)詞都是設計過的,衝著朴家崇洋、說話隨時都要穿插英文句子的作風,是金基宇「故意」,而且是「耍心機」才脫口而出,並非想到什麼說什麼,或是單純地描述事實。
每次和企業主管開會,他們常會跟我說,最不喜歡看到下屬做簡報在「唸稿」,有趣的是,等到我去上課,同仁們也會跟我訴說他們的委曲「每次說了一堆專業的內容,老闆又不懂,然後才在那批評沒重點」。兩邊這種「你不懂我的明白」的問題,在職場上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而要解決這問題,關鍵還是簡報的講者,先要正視一個殘酷的事實:
「#先說出人家想聽的,然後人家才會聽你的」
3.搞清楚老闆/ 客戶想知道的 #最終答案
我時常會問學員:「簡報最終『目的』是什麼?」
很多人直覺就會回答:「通知」老闆最新庫存狀況、「解釋」一個新的方案、「說明」新的技術等答案;接著我就會問他們:
「然後呢?通知完就好了嗎?沒有要目標聽眾採取什麼行動或改變什麼想法嗎?」
學員們這時才會驚覺說出類似「啊!不是只有通知,而是要老闆看了庫存狀況,『重新調配』廠商的進貨量」這種更深一層的答案。
在這環節最後學員就會明白,花了大把時間準備的簡報卻常不如人意的關鍵原因:
「簡報『#背後的』目的並不單純。」
學員用直覺回答的簡報目的,常是講者本身的「動作」(例:通知、解釋、說明等),但這僅僅告訴聽眾「你在做什麼」,卻無法讓聽眾明白「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也就是許多人在做簡報後,常會被人問一句「所以呢?重點是什麼?」。
事實上,不是你沒說重點,而是沒說出這重點「究竟是為了什麼」,就像單純報告庫存,跟希望能夠重新安排廠商的進貨量,在簡報內容的舖陳上,要下的功夫就不同!
在《寄生上流》中,基宇的爸爸在開車,聽到朴社長說管家被解僱的消息後,轉頭伸手給社長一張特別設計過的名片(簡報的視覺輔助),先是引起社長的好奇說出名片上的英文字「the care」,再到後來補充說明,這種管家派遣服務「專門只給像您一樣的VIP客戶,採會員制」和「他們也有找我,但那時已答應和您的面試,就推掉了邀請」等所有奉承的台詞,全都繞著一個目的:把金家的媽媽(忠淑)送進朴社長家。
如果金基澤只是說「喔,我太太也很會打掃喔」,單純陳述事實,也沒秀出事先準備的充滿質感的名片,並強調有錢人才請得起,或是限量獨家的申請條件等手法,想必最後,也只會換來後座的社長看著窗外的無聲回應,畢竟:
「#簡報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溝通」
更多關於簡報的攻心技巧,可以參考:
【310上班族的日常簡報術】
>>https://bit.ly/2HhFR7X
英文簡報這邊請:
【大人學英文:商務簡報專用的英文表達】
>>https://bit.ly/2TdIAC8
photo by imdb
寄生上流社長女兒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電影人生】《寄生上流》:人為什麼無法翻身?
我從小到大住公寓,
還記得大學時,
我們家後面,
突然蓋了一座豪宅。
為什麼說突然呢?
因為原本我房間望出去,
是看得到天空和陽光的。
等我猛然回神,
這座豪宅就矗立在眼前,
從此再也沒有天空和陽光,
我下意識拉上窗簾,
避免和豪宅裡的人對望。
不過,我也一直在想,
住在豪宅裡的,
都是怎麼樣的人呢?
所以每天,我最期待的,
就是幫家裡到巷口倒垃圾。
我和妹會趁著垃圾車還沒到的時候,
把垃圾擱在巷口,
先在豪宅外側廊道散步,
感受一下上流的氣息。
我會偷偷往豪宅望進去,
裡面有吧檯和紅酒,
還有好幾座撞球檯。
外頭還有座開放的花園
我和妹就晃進去乘涼,聞聞花香。
直到熟悉的給愛麗絲音樂傳來,
我們才慌慌張張跑回巷口,
摀著鼻子,把垃圾丟上車後回家。
這段經驗,
在我看電影《寄生上流》時,
不斷湧上心頭。
不過別誤會,
我們家境不錯。
只是在豪宅面前,
人很容易自覺渺小。
彷彿你們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寄生上流》是奉俊昊的神作,
劇本費時六年寫成,
就是根據導演的家教經驗出發,
刻劃出社會底層的金家一家人,
怎麼寄生到上流家庭朴社長一家。
電影大致切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偽裝上流」
所以你看到大兒子偽裝名校大學生,
為了當上流家庭的英文家教;
接著把小女兒偷渡進來,
偽裝成國外名校畢業的藝術老師;
金爸偽裝成有錢人的司機;
金媽偽裝成上流社會的高級管家。
他們太清楚有錢人最怕便宜,
「上流」才是這裡的通行證,
哪怕是假的,只要端的出頭銜,
頭銜就自帶上流的光芒。
這部分走的是喜劇節奏,輕快有趣。
第二部分「起底下流」
謊言總有被戳破的一天。
所以當朴社長的小兒子,
聞出司機和管家有相同的味道時,
就進入電影最刺激的部分,
金家開始懼怕下流的身分被揭穿。
這裡最有意思的一點,
就是通常揭穿身分,
多半是發現學經歷造假。
但電影卻是用「氣味」,
來營造被揭穿的緊張氛圍。
除了小兒子聞出金家人相同氣味外,
朴社長也聞出金爸身上的「氣味」,
是一股說不上來的「窮酸味」。
醃蘿蔔的酸味?消毒水味?地鐵的霉味?
這就畫下上流與下流的分界,
即便下流再怎麼西裝筆挺,
那股揮之不去的氣味,
會不斷提醒自己只是寄生蟲。
燈一亮,就要竄回陰暗的巢穴。
這部分走的是驚悚路線,讓人屏氣凝神。
原本一切都會天衣無縫的,
壞就壞在當金媽開門讓前管家進來,
這才發現寄生上流的不只有金家,
還有前管家與她的先生。
衝突出現了,
宿主只有一個,
但寄生蟲卻有兩家。
合作不可能,
因為誰都怕對方抖出秘密;
那麼只能封口了。
金家封了前管家的口,
卻沒想到釀成悲劇,
就當大兒子捧著石頭,
要一口氣除掉後患,
讓全家繼續做著上流美夢時,
前管家因為妻子死亡而瘋狂,
衝出地窖,持刀大開殺戒。
刺穿下流的偽裝,
也刺穿上流的浮華。
《寄生上流》在處理「貧富隱喻」非常巧妙。
比如「樓梯」是「階級」的隱喻。
金家住在狹小的半地下室,
而朴家是在山坡上,必須一階階往上爬。
還有「大雨」是「生活」的隱喻。
一場大雨下來,
金家淹水,得到避難處落角;
而朴家小兒子能在雨中搭帳篷,
體驗露營的趣味。
不過整部電影,
若你覺得談的是,
上流對下流的鄙棄,
或是下流對上流的反噬。
那我覺得就可惜了這部片。
因為從電影看來,
朴社長一家並沒犯什麼錯,
頂多就是對下流氣味敏感了點。
但為什麼最後朴社長卻被金爸刺死?
這裡是很多觀眾覺得最無法接受的情節。
讓金爸起殺機的到底是什麼?
我認為是「廉價的尊嚴」。
當一個人失去的越多,
越會在乎僅存的尊嚴。
在電影裡,
朴社長不時提到,
金爸身上的味道。
請注意,
他並不知道金爸真實身分,
只是出於感官直覺表達罷了。
但聽在金爸耳裡,無異於是千刀萬剮。
本來他只需要
做一隻稱職的寄生蟲就好了。
但他開始妄想自己能成為宿主,
一切就變調了。
這也就是最後,
當他發現朴社長捏著鼻子,
從前管家丈夫的屍體拿走鑰匙時,
會憤而抓狂。
因為到頭來,
宿主仍是將寄生蟲踐踏在腳底的。
這種「廉價的尊嚴」,
我認為常常是很多人無法翻身關鍵。
但別會錯意,
我並不是說尊嚴不重要。
而是當你過度在乎尊嚴,
你會把很多事情放大解讀。
別人的無心之言,
在你耳裡都是惡言毒語;
別人的好意提醒,
在你耳裡全是瞧你不起;
就連別人對你的溫暖鼓勵,
聽在你耳裡也是虛情假意。
你把心思全放在,
別人如何踐踏你的尊嚴,
哪有餘力放在提升自己價值呢?
有錢人不該仗勢欺人,
但是我們也不該陷入
「我弱我有理」的思維模式。
千萬不要覺得這離我們很遠,
很多時候,我們不經意就會產生這種念頭。
比方剛出社會時,
聽聞朋友家裡買新房,
我心裡有個念頭就出來了:
「還不是家裡有錢!」
可是後來,
我發現這種想法很危險。
因為就算人家家裡有錢,
那關你什麼事啊!
若你以此
做為解讀現況的標準,
很容易美化自己的不作為:
「我的生活都是命運坎坷;
別人的財富都是不義之財。」
《寄生上流》與其說是
呈現上流與下流的天差地遠。
我覺得到不如說,
是在講述人如何被尊嚴拖垮。
上流靠著財富維繫尊嚴;
下流靠著覬覦維繫尊嚴。
但他們都為廉價的尊嚴,付出巨大的代價。
#歡迎分享
#寄生上流真的好看
#靠著努力贏得的尊嚴才是真的
寄生上流社長女兒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電影人生】《寄生上流》:人為什麼無法翻身?
我從小到大住公寓,
還記得大學時,
我們家後面,
突然蓋了一座豪宅。
為什麼說突然呢?
因為原本我房間望出去,
是看得到天空和陽光的。
等我猛然回神,
這座豪宅就矗立在眼前,
從此再也沒有天空和陽光,
我下意識拉上窗簾,
避免和豪宅裡的人對望。
不過,我也一直在想,
住在豪宅裡的,
都是怎麼樣的人呢?
所以每天,我最期待的,
就是幫家裡到巷口倒垃圾。
我和妹會趁著垃圾車還沒到的時候,
把垃圾擱在巷口,
先在豪宅外側廊道散步,
感受一下上流的氣息。
我會偷偷往豪宅望進去,
裡面有吧檯和紅酒,
還有好幾座撞球檯。
外頭還有座開放的花園
我和妹就晃進去乘涼,聞聞花香。
直到熟悉的給愛麗絲音樂傳來,
我們才慌慌張張跑回巷口,
摀著鼻子,把垃圾丟上車後回家。
這段經驗,
在我看電影《寄生上流》時,
不斷湧上心頭。
不過別誤會,
我們家境不錯。
只是在豪宅面前,
人很容易自覺渺小。
彷彿你們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寄生上流》是奉俊昊的神作,
劇本費時六年寫成,
就是根據導演的家教經驗出發,
刻劃出社會底層的金家一家人,
怎麼寄生到上流家庭朴社長一家。
電影大致切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偽裝上流」
所以你看到大兒子偽裝名校大學生,
為了當上流家庭的英文家教;
接著把小女兒偷渡進來,
偽裝成國外名校畢業的藝術老師;
金爸偽裝成有錢人的司機;
金媽偽裝成上流社會的高級管家。
他們太清楚有錢人最怕便宜,
「上流」才是這裡的通行證,
哪怕是假的,只要端的出頭銜,
頭銜就自帶上流的光芒。
這部分走的是喜劇節奏,輕快有趣。
第二部分「起底下流」
謊言總有被戳破的一天。
所以當朴社長的小兒子,
聞出司機和管家有相同的味道時,
就進入電影最刺激的部分,
金家開始懼怕下流的身分被揭穿。
這裡最有意思的一點,
就是通常揭穿身分,
多半是發現學經歷造假。
但電影卻是用「氣味」,
來營造被揭穿的緊張氛圍。
除了小兒子聞出金家人相同氣味外,
朴社長也聞出金爸身上的「氣味」,
是一股說不上來的「窮酸味」。
醃蘿蔔的酸味?消毒水味?地鐵的霉味?
這就畫下上流與下流的分界,
即便下流再怎麼西裝筆挺,
那股揮之不去的氣味,
會不斷提醒自己只是寄生蟲。
燈一亮,就要竄回陰暗的巢穴。
這部分走的是驚悚路線,讓人屏氣凝神。
原本一切都會天衣無縫的,
壞就壞在當金媽開門讓前管家進來,
這才發現寄生上流的不只有金家,
還有前管家與她的先生。
衝突出現了,
宿主只有一個,
但寄生蟲卻有兩家。
合作不可能,
因為誰都怕對方抖出秘密;
那麼只能封口了。
金家封了前管家的口,
卻沒想到釀成悲劇,
就當大兒子捧著石頭,
要一口氣除掉後患,
讓全家繼續做著上流美夢時,
前管家因為妻子死亡而瘋狂,
衝出地窖,持刀大開殺戒。
刺穿下流的偽裝,
也刺穿上流的浮華。
《寄生上流》在處理「貧富隱喻」非常巧妙。
比如「樓梯」是「階級」的隱喻。
金家住在狹小的半地下室,
而朴家是在山坡上,必須一階階往上爬。
還有「大雨」是「生活」的隱喻。
一場大雨下來,
金家淹水,得到避難處落角;
而朴家小兒子能在雨中搭帳篷,
體驗露營的趣味。
不過整部電影,
若你覺得談的是,
上流對下流的鄙棄,
或是下流對上流的反噬。
那我覺得就可惜了這部片。
因為從電影看來,
朴社長一家並沒犯什麼錯,
頂多就是對下流氣味敏感了點。
但為什麼最後朴社長卻被金爸刺死?
這裡是很多觀眾覺得最無法接受的情節。
讓金爸起殺機的到底是什麼?
我認為是「廉價的尊嚴」。
當一個人失去的越多,
越會在乎僅存的尊嚴。
在電影裡,
朴社長不時提到,
金爸身上的味道。
請注意,
他並不知道金爸真實身分,
只是出於感官直覺表達罷了。
但聽在金爸耳裡,無異於是千刀萬剮。
本來他只需要
做一隻稱職的寄生蟲就好了。
但他開始妄想自己能成為宿主,
一切就變調了。
這也就是最後,
當他發現朴社長捏著鼻子,
從前管家丈夫的屍體拿走鑰匙時,
會憤而抓狂。
因為到頭來,
宿主仍是將寄生蟲踐踏在腳底的。
這種「廉價的尊嚴」,
我認為常常是很多人無法翻身關鍵。
但別會錯意,
我並不是說尊嚴不重要。
而是當你過度在乎尊嚴,
你會把很多事情放大解讀。
別人的無心之言,
在你耳裡都是惡言毒語;
別人的好意提醒,
在你耳裡全是瞧你不起;
就連別人對你的溫暖鼓勵,
聽在你耳裡也是虛情假意。
你把心思全放在,
別人如何踐踏你的尊嚴,
哪有餘力放在提升自己價值呢?
有錢人不該仗勢欺人,
但是我們也不該陷入
「我弱我有理」的思維模式。
千萬不要覺得這離我們很遠,
很多時候,我們不經意就會產生這種念頭。
比方剛出社會時,
聽聞朋友家裡買新房,
我心裡有個念頭就出來了:
「還不是家裡有錢!」
可是後來,
我發現這種想法很危險。
因為就算人家家裡有錢,
那關你什麼事啊!
若你以此
做為解讀現況的標準,
很容易美化自己的不作為:
「我的生活都是命運坎坷;
別人的財富都是不義之財。」
《寄生上流》與其說是
呈現上流與下流的天差地遠。
我覺得到不如說,
是在講述人如何被尊嚴拖垮。
上流靠著財富維繫尊嚴;
下流靠著覬覦維繫尊嚴。
但他們都為廉價的尊嚴,付出巨大的代價。
#歡迎分享
#寄生上流真的好看
#靠著努力贏得的尊嚴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