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馬達廠IPO計畫🚗】
電動車最重要的零組件莫過於馬達,32年前張金鋒和兄姊們集資500萬元成立富田,當時只是一家位在台中神岡豐州工商區旁、占地1200坪的一般馬達廠。但張金鋒其實一直很熱中研發,富田在1993年,就是國內第一家投入變頻馬達開發的廠商,1997年開發出國內第一台交流感應伺服馬達。
因為這個產品,富田得到工業局主導性新產品研發的補助,甚至還拿到台灣精品標誌,對一家當時資本額還沒破億元的小企業來說,是不得了的紀錄。不過,真正讓富田轉骨的關鍵,是2006年在經濟部的牽線下,參與了美國電動車大廠的全電式電動跑車專用馬達開發計畫,隔年還拿下了量產訂單,成為該廠的電動馬達全球唯一供應商。
這話題未演先轟動喔🤔
富田馬達股票 在 老車事務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下是摘自“MBA 智庫百科”《苦難是金:從一貧如洗到億萬富豪》 (本田宗一郎)
☆本田企業的誕生
本田宗一郎在家呆了一年,他看到剛剛脫離戰爭後日本的衣料十分缺乏,於1946年成立了"本田技術研究所",最初以製造紡織機械為目標,但因資金不足,就放棄了開發大型紡織機械。
本田宗一郎轉而致力於研製機動自行車,即設法在自行車上安裝小型引擎。他想到了戰時散落在各地的軍用通訊機,若把那上面的引擎裝到自行車上會是什麼樣子?
他低價收購這些小引擎,將它們裝到自行車上,沒想到推出後,這個俗稱"叭嗒叭嗒"的自行車銷售量很大,成為當時的熱門商品。
在這種"叭嗒叭嗒"自行車發售之初,許多人都懷疑:"汽油不足的時代,會有人騎這種機動自行車嗎?"本田宗一郎的考慮卻相反:汽油不足,正需要這種用汽油少的機動自行車,因為即使藥房裡賣的揮髮油,也能讓它發動。
這種"叭嗒叭嗒"自行車發售的第一個月銷售量只有二三百輛,不久即上升到1000輛。 "本田技研"正是靠"叭嗒叭嗒"自行車的成功,為日後跨進世界行列奠定了基礎。很快那些舊引擎都用完了,本田宗一郎就獨立開發小型引擎,不久他成功開發並生產了小型引擎--本田50CCA型馬達。
1948年9月,本田宗一郎以100萬日元的資金,成立了"本田技研工業公司"(股份公司)。他以這種A型馬達為基礎,經過不斷改良,1949年8月成功開發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D型馬達。D型馬達雖然屬於二行程98CC的小型馬達,卻相當於三匹馬力。
裝上這種新型馬達,1949年8月,集本田公司全體員工智慧的第一輛輕型摩托車的試製工作終於完成了。該車被命名為"夢想號",寓意是"以速度寄托自己的理夢想"。這是從機動自行車到摩托車的一次質的飛躍,也是本田公司發展史上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田宗一郎著手開發D型馬達之際,因需要製圖人才,公司聘用了當時剛從濱松高等工業學校畢業的河島喜好。1949年, "夢想號"摩托車開發成功後,本田宗一郎又遇到了終生搭檔藤澤武夫。
本田宗一郎在藤澤武夫和河島喜好兩員大將的協助下,潛心研究摩托車,並一舉獲得了成功,先後研製了"理想"、"佳普"、"奔利"及小型"天使"等多種型號的摩托車。
1950年,本田宗一郎設立東京營業所,作為打入東京市場的基地,併在東京地區的上十條建造了裝配廠。1952年,本田宗一郎將資本額增加到1500 萬日元,並將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總部遷移到東京,本田宗一郎重新回到了闊別24年的東京,他把全家都搬來了。
同年,本田宗一郎的150件專利權受到社會的好評,以最年輕的46歲榮獲"藍綬褒章",併列席皇宮的招待會,親王問他: "發明是很辛苦的事吧?'他回答說:"一見鐘情。千里之遙僅只一里。"
1954年1月,本田宗一郎創辦的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的股票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旋即成為熱門股。本田技研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日本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公司,"本田現象"一時轟動了全日本,被產業界視為奇跡。
有"經營之神"之稱的松下電器的松下幸之助,屈尊就教,來到本田的東京工廠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