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好耶,以後就不用另外安裝了
「專注番茄電腦版」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電腦王阿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潮汐app電腦版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潮汐app電腦版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效率!專注!人人都需要的番茄鐘工作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Youtube 廣告攔截音樂- 2023 - campaigndelivery.uk 的評價
- 關於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Youtube 廣告攔截音樂- 2023 的評價
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剛剛好醫師-兒童內分泌 Dr. 黃世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線上教學的技術 ‧ 參加心得】
上週六(2021/06/12)晚上參加了知名企業講師福哥 ─ 王永福 的線上教學講座。福哥除了是百大企業長期合作的講師外,跟醫療人員的淵源也深,常受邀到各醫學會分享教學的技術,讓醫療人員在衛教民眾與指導年輕醫師時,也能活絡教學的情境,讓學員充分吸收。
其著作《上台的技術》、《教學的技術》受到許多人推崇。去年,福哥更完成了「教學的技術」線上課程,讓無法參加實體課程的人也能在線上自學,同年,他也出版了 《工作與生活的技術》,讓許多讀者能一窺福哥的工作與生活的態度。
這次因為疫情,福哥用他最獨一無二的方式挺醫護:舉辦免費的線上演講,講題就是「線上教學的技術」。
網誌好讀版:https://bit.ly/3vzXnrD
以下節錄重點與我的觀察:
※
✅心法層面:回歸核心
🔹 教學為本質,線上是工具
顧及學員需求、設計良好的課程、掌握教學的技術才是成功的核心,這點並不會因為將教學改為線上模式而改變。
🔹 別被「線上」迷惑,遇到困境先釐清
教學遇到的困境時,需要釐清是教學本身的問題,還是線上環境的困境。可以回過頭想想看:類似的困境是不是也會在實體課堂發生?如果是實體課程也會發生的困境,就要回到本質來處理。
例如,預計 20:00 開始的演講,19:40就會請學員登入,看似好像線上教學必須先提前準備,但這並不是專屬於線上教學會有的情境,實體課程時,教師同樣得先抵達教室,打開教室檢查設備等待學員。
🔹 小規模測試,不求一步到位
正如實體授課一樣,講師可先從小班制進行教學,累積經驗與修正課程,再逐步嘗試人數較多的大堂課。線上教學也是如此,可以先嘗試連線人數較少的「小規模測試」,再視需求增加學員人數。福哥也是先從 10多人的小規模測試開始,逐步將學員擴展到 70-80人,進而嘗試超過百人參與的大型遠距講座。
※
✅技術層面:嘗試方知極限
🔹 前置時間,保守估計
大多數人在疫情之前沒有遠距學習的經驗,即使有經驗,也不見得使用過特定的會議室軟體。原訂於20:00開始的講座,即使19:40已開放入場,但許多初次接觸遠距講座的學員仍會選擇在最後一分鐘才登入,登入後,會遇到一些軟體操作的問題,加上主講者一開始的手勢律定、讓學員熟悉軟體功能(舉手功能等)、講解斷線處置方式等也會花上一些時間。
網路的便利性可能讓學員誤以為登入後便能馬上銜接課程,但在不熟悉軟體的狀況下,學員和講者都需要更多時間來解決連線、軟體使用等問題,這點主辦人福哥之所以會在課前公告一再強調 19:40就可登入會議室,為的就是要避免上述的問題。
隨著遠距教學的普及,待大多數使用者都熟悉軟體功能後,這個問題應該會漸漸改善。
🔹 看其所看,聽其所聽,掌握學員視角
講者可以準備另一台平板、筆電或手機,並且以學員的帳號登入線上會議室。此舉可以讓講者直接掌握學員的觀看視角與收音狀況,而不必在再問「聽不聽得到?」「看得清不清楚?」
某些情況,講者需要使用全螢幕播放簡報時,也能透過另一台設備掌握觀眾的視聽概況。最低要求就是一個主機與螢幕(主控)與一個監看的畫面(學員視角)。如果還能外接一台延伸螢幕,也會更加方便!
🔹 連線切換,也得耗時
可以使用軟體提供的分組功能將學員分組,在線上也能實現「小組討論法」。但要注意,結束分組後,所有學員再次與主講者連線時,由於會受限於網路連線與軟體處理速率,會需要幾十秒到幾分鐘的時間。
🔹 分鏡簡報,取代動畫
簡報動畫透過網路傳輸時會延遲,文字與圖形「淡入、淡出、移動」等流暢度將大打折扣,造成學員體驗不佳。
可將簡報改以分鏡的方式呈現,透過多張相似的簡報頁面,讓文字「講到才出現」,產生類似動畫引導目光的效果。
🔹 軟體轉換後,注意力也不見了
互動教學軟體如「Kahoot」等提供的功能固然新穎,也確實增加了互動性,但講者必須引導學員使用,在軟體與軟體之間的切換不僅耗時,學員在軟體之間的轉換也必然導致專注力流失,使用時需謹慎考量。
🔹 務必建立備援群組,處理突發狀況
使用會議軟體進行演講前,可以讓學員加入另一個平台上的臨時群組,以免學員斷線或是講者電腦出問題後無法及時處理。
福哥使用的是 Zoom,而另一個備用平台則選擇一般人最熟悉的 Line。在演講當下,的確有學員斷線後在 Line 上求助,也因為有備用群組,所以仍能參與到後續的講座。
🔹 了解軟體,摸透連線限制
在福哥的測試下,Zoom 參加者超過300人時若使用分組功能,會整個爆掉。在 200個人以下才能完整的執行分組功能。
※
✅內容精華:時間規劃
🔹 聚焦目標、規劃時間
福哥工作區的便條紙上,寫出了年度目的、週目標與當天目標,「寫下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放在「看得到」的地方,讓目標可視化,更重要!加上番茄鐘工作法,福哥的時間被切分為年、週、日、再到每次25分鐘的番茄鐘。每一段時間都有目的。
🔹 小孩也用番茄鐘工作法
福哥秀了一張照片,福哥的小孩正在寫功課,旁邊放著倒數計時器。
有人問「福哥教自己的孩子用番茄鐘,寫作業25分鐘才能休息,會不會很殘忍?」
「時間在倒數,小孩看得到休息的時間,總比時間被別人掌握來得好!爸爸媽媽說能休息才能休息?跟番茄鐘很公平的跟你說努力25分鐘後就可以休息,哪個好?」
🔹 福哥金句
✓ 我說給你聽,我做給你看,換你做做看
✓ 真正的核心是,怎麼樣讓你的教學從實體教學轉化成線上教學。實體的教學好,線上教學才會好
✓ 線上教學的策略:最小化資訊需求,最大化教學技術
✓ 所謂策略,就是一種選擇
✓ 真正的勇氣並不是不害怕,而是在感到害怕的時候,繼續前進
※
✅心得:教學的技術,百聞不如一見!
讀過福哥兩本著作之後,因為好奇福哥的教學魅力與功力,在「教學的技術」線上課程募資階段,就購買了線上課程,內容相當精采。儘管我從來沒有上過福哥的實體課程,線上課已經讓我眼界大開。
拜遠距教學興盛之賜,這次居然也能夠「親臨」福哥的教學現場,更加具體的感受如何實地操作、演練教學的技術。
對我而言,線上講座是難得的體驗,在這場專門開設給醫護人員的講座中,有人在家中一派輕鬆參與課程,也有人穿著乙級防護與N95口罩在醫院利用空檔學習,無論在台灣的哪一個角落,這些參與者和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
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用更加進化的自己,透過教學,幫助他人。
我一直追蹤著福哥的臉書,也從其著作《工作與生活的技術》了解到他的人生態度。這次在線上,彷彿也在現場般,福哥充滿活力的語調,讓我深深感受到,在教學的技術之外,他努力傳達的價值:
對專業,奮力投入,捨我其誰
對生活,聚焦目標,揮灑熱情
謝謝福哥!
#剛好上課去
#教學的技術
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贈書直播_成就你的,不是別人的話語,而是自己的選擇和作為
.
▍居家學習/工作時,如何保證效率?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需要好的環境,好的環境能創造一種莊重的儀式感。
所以,你去教室、圖書館、自習室看書時,你所處的環境能讓你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上課前,老師說:「同學們好,現在開始上課。」這是一種形式上的儀式感。
有儀式感的學習或工作,往往伴隨著沉浸、高效和專注。
※
家和宿舍,有時不太適合學習或工作,因為很多人發現在家或宿舍根本學習/工作不進去,即使學習/工作了一會兒也是效率低下。
在家或宿舍裡,都有個東西叫「床」。只要有床存在,結果就是「要嘛你想睡床,要嘛床想睡你」。
有時候,你遠離了床,沙發替代了床,你還是擺脫不了「要嘛想睡,要嘛被睡,真正該睡時,又睡不著」的尷尬。
在家或宿舍時,還有個東西叫「手機」。只要有手機存在,結果就是「要嘛你拿起了手機,要嘛手機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跳到了你手裡」。
有時,你放下了手機,但電腦或電視替代了手機,你還是擺脫不了「看書十分鐘,休息一小時」的尷尬。
世界多姿多彩,充斥著誘惑的同時,也讓注意力成為最稀缺的資源。很多時候,你缺的不是資訊,也不是時間,而是注意力。
※
但有時候,我們必須選擇居家或在宿舍學習(比如在新冠疫情隔離期或假期),這時又該如何確保專注和高效呢?
這幾乎是每個成年人都會面臨的挑戰。今天,我用文字來分享一下自己學到的一些方法(親身測試確實有效哦)。
#建議1:學習和工作要有儀式感
居家或在宿舍學習時,濃妝豔抹,打扮得性感妖嬈,是大可不必的。
但如果你整天都是一副邋遢的樣子,甚至好幾天也不洗頭,好不容易有個看書的心情,思考問題時,摸了一下頭,全是「髮油」……
請問,你還有心情學習或工作嗎?
你的一天怎麼過,大概一年就怎麼過。
居家學習時,首先建議你準時起床,洗臉、刷牙後,穿戴整齊。至於是否略施粉黛,那就看是否需要視頻露臉了吧。
不要穿著睡衣學習或工作。穿著睡衣確實舒服,但因為沒有「外界信號」或「參考物」的提醒,你可能很難區分自己到底是居家生活狀態,還是學習或工作狀態。
居家學習/工作時,也要像去教室上課或去公司上班一樣,換上能見外人的衣裝。
這種儀式感,會帶你進入一個學習/工作的狀態。
#建議2:創造學習或工作專屬區域
避免在休息區學習/工作,同理,也避免在學習或辦公區休息。
如果你家房間多(比如家中有書房),就把書房當作你的學習或工作場所。早上起床後,離開臥室,穿戴整齊,進入書房,就相當於你進入教室或公司開始辦正事了。
當然,如果經濟條件有限,沒有書房,那就想辦法開闢出一塊學習或辦公區域,比如在陽臺上、廚房裡或牆角邊擺上桌椅。
如果家裡還有其他人讓你無法專心,除了直接打一架這種解決方式,還有個東西叫「降噪耳機」,你可以參考一下。
在遠離溫暖柔軟的床或沙發之類的地方學習,營造學習或辦公的專屬環境,這是儀式感的延續。
#建議3:給時間打標籤—休息、吃飯、學習或工作
好的人生狀態,應該是該學時不辜負書本,該玩時不辜負青春,該吃時不辜負美食,該睡覺時不辜負床。
因此,你需要給自己的時間做規劃、排行程,在正確的時間做該做的事。
前一陣子,我在這方面就失手過。事情是這樣的,我在家時,看著看著書,突然就想在沙發上躺一小會兒,躺下來就想打開電視或手機看一小會兒,休息一下……
然後,一個上午就過去了。
無法保持專注,這是居家學習或工作最大的挑戰,但愈是有挑戰,也就愈考驗一個人。
像我這樣的笨人,唯一的聰明之處就是知道自己不僅笨,而且自制力差。但日子總要繼續,很多事無法拖延時,只能硬著頭皮去找方法。於是,我去網上搜索,並篩選了自己親測有效的方式,分享給大家。
簡單來說,就是用一些類似「番茄工作法」的時間管理方法,來區分學習/工作和休息時間。
以二十五分鐘為一個時間單位,在這二十五分鐘內,要嘛只把手機作為學習/工作的工具,要嘛就把手機調成靜音。在番茄鬧鐘響起之前,專心學習或工作。
二十五分鐘後,休息五分鐘。可以伸展一下你的老腰,活動一下你的老胳膊老腿,或者響應一下「大自然的呼喚」,上個廁所。
然後進入下一個二十五分鐘的學習/工作時間單元。
中午十二點到一點可以自己做飯、吃飯、飯後休息。如果要午休,個人建議睡二十多分鐘即可。不建議午睡太久,因為一般情況下,午休時間太久就可能進入深度睡眠。睡得太香了,一個下午腦子都不靈光—就是那種你明明醒著,但還是睡著的狀態。
下午可以看書、聽課、學習或工作一直到六點或七點。下午的學習或工作結束後,如果想透氣,就戴上口罩,到外面走走,感受一下遠方春的氣息。
晚飯後,可以繼續學習或工作,也可以換上性感或「卡哇伊」的睡衣,結束學習或工作,進入居家休閒狀態。
其實,給時間排行程,依然是儀式感的延續。
#建議 4:省思總結和獎勵機制
每天睡前,可以省思一下當天的學習或工作任務完成得如何,規劃一下第二天的目標。
在省思中及時調整,切斷干擾源。在不斷調整中,總能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沒有誰一開始就能在居家學習或工作方面做到盡善盡美。
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收穫成長的快樂也是一件樂事。而且,你也可以在完成了當天的學習或工作任務後,獎勵自己去做點喜歡的事。
※
你認真對待生活,生活也不會怠慢你。
兩個孩子同時聽相同的網路課程,一個穿戴整齊,背著書包去圖書館或自習室聽課學習,另一個悠哉悠哉趴在宿舍的床上聽課;一個端坐在電腦前聽直播參與互動,一個睡眼惺忪地開著幾倍速聽重播;一個認真記筆記再反覆重播,直到搞懂直播中未能聽懂的知識,一個只是聽了一遍就以為自己什麼都會了。
時間長了,你會發現,注重儀式感的前者要比隨隨便便的後者優秀太多。
你不認真對待生活,就等著生活來糊弄你吧。
有儀式感的人,懂得認真對待自己的每一天。因為你的每個今天,都是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
有儀式感的人,懂得努力把平淡的每一天都過得精緻無比。因為你的每個今天,都是生命中獨有的一天。
有儀式感的人,懂得「work hard, play hard」(努力工作,盡情玩樂)的道理。即便偶有失落,但你在回首往事時,還是能看到儀式感在生活中留下的軌跡。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儀式感的重要性
■ 自律能帶著我們走向心靈的自由
.
討論書籍:
《#我的努力_只為自己的海闊天空》
作者:石雷鵬
直播時間:
6/13(日)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潮汐app電腦版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潮汐电脑版,潮汐app电脑版是一款最受欢迎的生活健康应用App,潮汐app专注工作、学习、减压、冥想与白噪音的番茄钟计时器,使用潮汐app保持专注,静下心来。 ... <看更多>
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效率!專注!人人都需要的番茄鐘工作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一天24小時不夠用!如何從容優雅掌控時程,活出高效人生?試試最火紅的#蕃茄鐘工作法吧! 番茄 工作法是義大利人弗朗西斯科. ... <看更多>
專注番茄電腦版 在 潮汐app電腦版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潮汐电脑版,潮汐app电脑版是一款最受欢迎的生活健康应用App,潮汐app专注工作、学习、减压、冥想与白噪音的番茄钟计时器,使用潮汐app保持专注,静下心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