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紐約時報
*【Breonna Taylor抗議事件現場更新】
路易斯維爾又發生抗議事件,兩名警察被槍殺。警方發言人說,在大型陪審團決定不起訴任何一名殺害Breonna的警察後,週三晚上示威期間兩名路易斯維爾警察被槍殺。全國各地再掀抗議,在洛杉磯,民眾聚集在司法廳的前面。在達拉斯,警察局總部外也有大批民眾。在明尼蘇達州,國會大樓外被包圍。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23/us/breonna-taylor-decision-verdict.html
*【悼念金斯伯格】
在最高法院舉行的葬禮儀式上,金斯伯格大法官被譽為女性權利的先驅。來自兩黨的政界人士出席了儀式,包括提名金斯伯格成為大法官的前總統柯林頓和夫人希拉蕊。隨後,金斯伯格的靈柩被抬出門外。她將在這裡停留兩天,接受美國民眾的悼念。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09/23/us/ruth-bader-ginsburg-lie-in-repose-live-updates?_ga=2.88897307.1698517565.1600741563-450868151.1527222781#justice-ginsburg-lies-in-repose-at-the-supreme-court-as-she-is-honored-by-colleagues-family-and-the-public
*【川普拒絕承諾選舉後“和平轉移所有權力” 】
*記者問及是否會“今天在這裡承諾在大選後和平移交所有權力”,並指出某些城市已經發生了暴力事件,川普表示不認同。他說:“我們將不得不看看會發生什麼。” “你知道我一直在強烈抱怨選票,而選票是一場災難。” 這是川普對郵寄投票的最新攻擊,他提出了毫無根據的主張,即缺席選票的投票充斥著欺詐行為。
*拜登在全國民意調查和幾個戰場州領先川普,他迴避回答三月份,因緝毒而誤殺Breonna Taylor的三名員警是否應該受到嚴厲懲罰。
#川普表示,在選舉日發生爭議時,他希望在最高法院獲得保守的多數票。
#拜登警告說,如果川普的提名人獲得批准,最高法院將損害婦女的權利。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0/09/23/us/trump-vs-biden?action=click&module=Top%20Stories&pgtype=Homepage
*【共和黨的報告未發現拜登違法事宜】
共和黨人對拜登涉烏克蘭腐敗調查報告出爐,未發現任何不法行為的證據。參議院共和黨人在報告中指出,在拜登作為副總統處理對基輔事務時,其子亨特•拜登為烏克蘭能源公司工作的行為存在利益衝突,令一些國務院官員感到擔憂。但這份長達87頁的報告並未發現拜登操縱了美國對烏政策,也未發現其他不當行為。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23/us/politics/biden-inquiry-republicans-johnson.html
*【強生疫情取得樂觀進展】
單劑疫苗在美國進入最後測試階段。強生公司已經開始對這種只需一針的新冠疫苗進行三期臨床試驗,除此之外,該疫苗還不需要冷凍,這使其相對競爭對手來說更具優勢。強生表示,將在年底前確定疫苗是否安全有效。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23/health/covid-19-vaccine-johnson-and-johnson.html
*【TikTok向美國法院申請初步禁制令,要求暫停下架該軟體】
在週三提交的檔中,TikTok表示,該公司已經非常努力在回應“政府永遠在變的要求和所謂的國安擔憂”,並要求在周日的最後期限前快速舉行聽證會。川普於週一表示,他將不會批准字節跳動擁有控制權的交易提案。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23/technology/tiktok-injunction-ban-app.html
*【中國承諾在2060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什麼?】
儘管環境學家們對習近平的這一承諾表示歡迎,但他們也警告稱,習目前尚未提出任何細節,這一目標在未來是否真正可行仍有待考量。對中國而言,這個政策轉向要求經濟實現轉型,將對14億人口均產生影響。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23/world/asia/china-climate-change.html
*【冠毒疫情實時更新】
#川普重申了對FDA的批評,暗示其可能是由政治驅動的。川普總統表示,白宮“可能會或可能不會”批准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新指南,並要求外部專家在該機構批准冠狀病毒疫苗之前先行權衡,以免該計劃“聽起來像是政治舉動。
#對於貧困兒童,今年春季的疫苗接種和發育篩查急劇下降。
#大都會歌劇院取消2020-21年整個演出季,直到明年9月。大都會歌劇院是美國最大的表演藝術機構之一,這一決定某種程度上意味著,遭受疫情重擊的美國文化產業還遠未開始恢復。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截至週一的首日校園復課,在紐約市學校系統的100多個教學樓和幼兒中心報告了至少一例冠狀病毒病例。
#威斯康辛州Kenosha的100名老師打電話請病假抗議面對面上課。
#華爾街週三出現拋售情況,大型科技公司的股票下跌,使股票在過去六個交易日中跌至第五跌。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超過2%,而技術含量高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3%。
#密蘇里州州長Mike Parson和他的妻子Teresa 感染冠毒。
#法國在多個區域提高了Covid-19的警報級別。
#加拿大顯然已進入第二次感染浪潮,並警告說秋天的爆發可能比春季的更為嚴重。周二,加拿大報告了1000多例新病例。整個夏天,許多省份慢慢重新開放後,總理杜魯多說:“很可能不能有感恩節聚會,希望聖誕節有機會。”
#中國將允許三類持有有效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據中國外交部,自下週一起,持有效中國工作類、私人事務類和團聚類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將被允許進入中國,相關人員無需重新申辦簽證。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23/world/covid-19-coronavirus.html
*【四面楚歌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低調的宣誓就職】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宣誓就職,開始其第六個任期。此前,由於認為大選存在舞弊行為,該國民眾已持續數周舉行大規模集會,要求盧卡申科下臺。就職典禮於週三秘密舉行,該國反對派領袖譴責盧卡申科的就職是一場“鬧劇”。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23/world/europe/lukashenko-inauguration-belarus.html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出院】
在因中毒在德國住院32天後,醫生表示,納瓦爾尼有可能完全康復,但評估中毒對其帶來的長期影響還為時尚早。納瓦爾尼曾表示,他將在痊癒後返回俄羅斯。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23/world/europe/aleksei-navalny-hospital-release.html
*【沙烏地國王在首次聯合國講話中攻擊伊朗】
在事先錄製的影片中,現年85歲的老國王薩勒曼將伊朗描述為中東動亂之源,指責該國從國際社會要求其遏制核活動中牟利、在葉門支持胡塞叛軍,以及對沙沙烏地石油設施發起導彈攻擊。但他隻字不提沙烏地在葉門的軍事作用,也沒有談到該國的人權問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23/world/americas/UN-General-Assembly-Saudi.htm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際法的日內瓦公約裡明明就規定了「醫療隊無論何時均應受尊重和保護,並不應成為攻擊的對象。」為什麼這幾年來還是聽到越來越多醫療團隊受到攻擊的新聞出現。 但其實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這幾年來聽到越來越多在中東以及非洲地區的NGO團體,被他們正在幫助的當地人民厭惡。」不管你是醫療人員還是誰,基本上只...
對於貧困兒童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國際法的日內瓦公約裡明明就規定了「醫療隊無論何時均應受尊重和保護,並不應成為攻擊的對象。」為什麼這幾年來還是聽到越來越多醫療團隊受到攻擊的新聞出現。
但其實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這幾年來聽到越來越多在中東以及非洲地區的NGO團體,被他們正在幫助的當地人民厭惡。」不管你是醫療人員還是誰,基本上只要你是外來的白人,都很有可能會被當地民眾討厭;因為排外的風氣越是盛行,就會讓這些NGO團體所面臨的風險跟著升高。只不過醫療人員在國際間有明確的保障共識,所以被攻擊的新聞才特別顯眼。
雖然許多NGO團體來到當地,都為當地帶來許多實質的貢獻,但是,卻也帶來很多本來沒有的社會或是文化的衝突。有些是因為NGO內部人員或是組織本身的腐敗,對當地人民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比如說在肯亞,因為當地政治穩定、氣候宜人,大部分的人都會說英文,是許多人參與NGO工作的首選。但是當地的NGO協調委員會就曾經說過,在肯亞活動的NGO人員大概有一萬兩千人,但是大部分做的都是一些其實沒什麼路用的工作,又可以領比當地人平均多四倍的薪水。有的NGO為了吸引外派人員,提供很好的福利措施,給房子、車子、保險,小孩子來有高級學校可以讀、家裡還可以請清潔人員和廚師等。這樣的規格對比當地還有3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自然會衍伸出不少問題。
之前衛報更曾經報導過,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內部人員寫email對媒體爆料,說資深長官挪用防治伊波拉病毒的錢,幫自己的女朋友買機票,還有用不合理的高價從杜拜空運車輛。email裡還有提到,很多WHO的人員對非洲當地人有嚴重的歧視。如果這個爆料是真的,那就是WHO的人員自己把事情變成種族問題。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例子喔。我看到最誇張的例子,有一個美國籍的Katie Meyler,跟賴比瑞亞籍的Macintosh Johnson,兩個人一起在賴比瑞亞幫助政府設立學校。本來賴比瑞亞大概有60%的失學兒童,政府一聽說有人要來幫忙當然超開心的啊,他們就一直合作總共開了19間學校,在2013年的時候盛大開幕。結果還不到一年,隔年年一月就有護士發現學生感染了性病,結果竟然是被這個共同創辦人Macintosh Johnson強暴。
後續的調查還發現受害者根本不只這一個人,是大概30個人左右,年紀最小的受害者當時還只有10歲。後來這個Macintosh Johnson很快就被逮捕了,在2016年死在監獄裡,死因是愛滋病的併發症。
這都只是一些NGO團體反而帶來很多麻煩的例子,總而言之,在這些國家就已經普遍對於西方來的白人越來越不信任,甚至已經強烈到不少人希望這些人通通滾回去。雖然NGO團體對當地還是有不少貢獻,但就是會有豬隊友抱著「哎呀你們好可憐喲」、「哎呀我來幫幫你們這些落後國家吧」的這種「白人救世主情結」。
而且有些NGO或是民間志願組織,雖然這些名字聽起來都很厲害,但沒有任何單位可以來保證他們擁有專業技能與水準。所以當這些團體做著跨國援助時,基本上都只能靠各個國家自己跟這些團體互相協調。啊出包了怎麼辦,負責人最多最多就破產或是被判刑,大部分都是跑回自己國家被罵一罵就沒事了。但是他們所帶來幾乎的都是一些社會規模的問題,都不是只要少少幾個創辦人或是內部人員負責就可以處理的。要是真的出事了怎麼辦,這些國家難道就倒霉嗎?
因此前一陣子在非洲出現了一個叫做”No White Saviors”的團體,有當地人也有美國人,雖然規模不大,但宗旨是要呼籲大家在投入自己的資源參與援助之前,先花點時間多了解你想要幫助的人、國家、社會以及文化。才不會到了當地反而帶來更多問題。
在現今的國際環境,任何只要掛上”國際”的名字以乎就變得更困難。不管是救援工作或是各種跨國的經濟、文化協助,都是非常需要當地人民與NGO團體長期的信任及合作,才能有效推展。也許我們以前在全球化的年代,對與外國的交往,太強調好的地方,太忽略了壞的地方,造成反對全球化的勢力全面反擊。
但看到這些想要幫助人的救援人員這樣被攻擊,我不禁要想,是不是又只看到壞的地方,但把好的地方全都抹去了呢?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對於貧困兒童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虐童事件頻傳,讓社會對於許多家庭不正常的孩子生活產生警覺,「高風險家庭」是指因父母或照顧者的狀態不佳,影響到18歲以下孩童的基本生活,包括飲食、穿著、居住、就學等,這些家庭若不及早挽救,則影響孩童生活不說,下一步很有可能墜入家暴列管行列,甚至發生人命。《風傳媒》整理新北市政府的統計大數據,由於自2011年起,新北就有系統的積累高風險家庭大數據,已有7萬多件重複通報案數、147萬筆通報資訊,經過多重大數據分析,高風險家庭通報的五大熱區,依序是板橋、三重、新莊、中和、新店,經社會局與專家的團隊討論,這些區域屬於都會區,人口密度高、外來人口數量也多,交通離北市近,且是隱藏度很高的地方,在都市中犯罪的隱匿性也較高,成為高風險家庭的熱點。
新北社會局繪出全台第一張「高風險家庭熱點地圖」,在新北市每年1萬多件、7年7萬案的高風險家庭通報案中,以「貧困單親隔代教養」為最大構成高風險家庭的原因,約佔每年的4成,此外,「家庭關係紊亂」及「家人有精神疾病或藥酒癮」分別佔約2成,「家人死亡出走重病入獄」及「自殺」、「失業」,為最後三名成為高風險家庭的原因。
高風險家庭長大的孩子,有人氣到想要殺掉爸媽,有人唸書放假最怕回家,這些因子都會造成孩子成長時間的影響,《風傳媒》希望透過高風險家庭大數據,呈現出社會現況,呼籲社會更關心週遭生活中孩子的近況。(鄭力瑋繪)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