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公益的 #齡予好心肝 持續上線,歡迎訂閱~
現在用手機自拍自剪有點進步
掌鏡還有滿多要靠路人的 真是不好意思
但是每次都是腦力激盪過程~
當然成果不比電腦剪細緻又快速(攝影記者真的是學問)
可是短時間還真的沒辦法學會~
剪新聞用的程式我只會初剪,
要加上特效有好多需要鑽研的技術,我看我還是...
另外跟大家報告,
很高興醫生認證這三天"聲帶急性出血"已經控制住,
不過持續有"聲帶微血管增生"症狀(表示容易破損)
要進入長達3-6個月的密切觀察期還有修復期
要小心不能鬆懈~
所以我想我應該可以在這段期間內
順利蛻變成一個溫良恭儉讓又端莊的大家閨秀~
如果有時你們發現我有異常沉默,食慾也大減...
請寄予我無限同情就可以了~
再次謝謝大家如雪片飛來的關心~
好感動 謝謝~
警告:萌犬來襲⚠️ 看影片同時要好好看下面的影片說明喔!
#惠光導盲幼犬 #寄養家庭 招募中!
❤️我家可以成為寄養家庭❤️
https://bit.ly/2MP0UOJ
❤️我想當導盲幼犬的乾爹乾媽❤️
https://bit.ly/3cP97Nq
❤️定期定額捐款奶粉錢❤️
https://guidedog.eoffering.org.tw/contents/project_ct?page=1&p_id=27&fbclid=IwAR13zKbaO8hxn4kZODdsewE-F7mI6PahXbtOeAJSyNWIh5ZbQbfCjo0H88k
導 盲 犬寄養家庭 辦法 在 Guidedog Nic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寄養家庭&收養家庭
這是我們家之前的狗,牠叫小朋友。
牠是fila媽結婚前在大雨的夜晚裏,
在水溝裏救出的小小狗。
當時後腿已被車子撞斷了,連哀叫的力氣都快沒了。醫生動完手術也覺得要再正常走路有點難,眼看只有三隻腳的狗很難找得到願意收養的家庭,所以就留下來養了。
雖然有一隻腳半廢了,但牠努力的用自己的方法跑跳,發展出屬於牠自己的獨特走路方式,甚至看不太出來牠是三腳狗。和家中另一隻哈士奇一起變成我們的家人。
經過陪fila媽的十七年,牠也在2012年去天堂當小天使了。剛離開的一週,fila媽一直聞到一股特別的香味,別人都聞不到,直到念了一份經文,好好送牠去更美好的地方。
也因為送走狗是如此困難的一件事,我們本來覺得沒辦法再養狗了。但後來因為綠書店的活動緣故,我們覺得也許當導盲犬寄養家庭,可以幫上點忙;而且也許不是一直在家裏自幼到老多年,或許最後不會有太傷心的一天。但和導盲犬協會的Ally聊過後,我們很快發現我們做不到對幼犬的嚴格規矩,所以才轉念收養八九歲以上退休老犬。我們覺得至少可以提供一個讓工作大半輩子的好狗享受一下幾年美好狗生。
沒想到最後來到家裏的是年輕力壯的fila,從初次見面那天開始,就開始住在我們家了。而這個小東西(雖然很巨大),在我們家的第二第三天,就完全把我們當家人了。
牠會算我們三個人是不是有誰不在,然後在門口一直等著,直到三個人到齊才放鬆。某種程度,感覺像做了很久的家人。說不定,它是小朋友經歷很長的旅程又跑回來囉。
導 盲 犬寄養家庭 辦法 在 阿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稍早看到PTT上的一篇文章(https://goo.gl/Suu2j8),寫著在台北信義商圈台灣導盲犬協會的街頭活動宣傳品中,上頭理事長的話寫著「是上帝規定,一男一女才能繁衍後代,沒有人能違反這個律;家庭是一個照顧後代的組成;如果沒有產生後代的可能,根本就不需要家庭這樣的組成。」(http://goo.gl/bOjMVm)
光是上面這一句話就足夠得罪所有不孕症、單親、年長結婚、同志甚至是不想生小孩或伴侶同居等等的家庭,這種對「家庭」想像的貧瘠與偏見我並不想再多費唇舌,看到朋友po的連結,這位謝韻明理事長多年來同時也是其他反同基督教團體的理監事(http://goo.gl/e9wBzR),個人會有這樣的偏見與歧視並不足以為奇。但讓我感到不解與憤怒的是,為何這樣的言論可以大剌剌地印在一份宣傳協會理念的文宣品上頭,以協會之名為這種歧視言論背書,還在街頭大肆散播?
我們家曾在2003年擔任台灣導盲犬協會幼犬寄養家庭志工,母親因此後來也曾進入協會工作擔任辦公室主任一職多年,在我的了解裡,整個導盲犬協會能夠運作,除了少數工作人員和訓練師的努力與專業外,更因著許許多多的志工投入時間與金錢、企業捐款贊助、其他各國導盲犬協會的經驗交流和實質支助、公部門補助以及政府立法保障才有辦法一步步走到今日逐漸健全的規模,一個法人機構,承接著來自各方的資源與善意,難道拿著別人支持你們的付出,印出這種無關協會主旨的內容時覺得毫無不妥嗎?
台灣導盲犬協會的網站上頭,寫著「協會本著增進社會祥和、愛護動物、增進視障者自信與獨立生活訓練為宗旨目的」(http://goo.gl/EfLJR5),在內政部登記設立的目的裡也寫到「...希望藉由輔助犬工作的推動,能夠增進社會互助、祥和、與愛護動物之風氣,並促進國人對弱勢族群的重視,瞭解身心障礙者的真正需求。」(http://goo.gl/Rq7TSk)我知道除了導盲犬的訓練外,讓大眾認識了解導盲犬的推廣一直都是協會努力推行的工作項目。以前台灣普遍對於工作犬的認識不足,使用者帶著導盲犬出入各個公共場合時常遇到各種不友善的拒絕與對待,雖然2004年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將使用導盲犬之權利列入法律,但即便到了今天,新聞報導有店家刁難或拒絕導盲犬及訓練中幼犬出入,或路人看到執勤中的導盲犬因為不理解而想上前逗弄、餵食等干擾行為還是時有所聞,因此如何消除這些因為不了解所帶來的拒絕與不友善對待,其實重要性並不亞於導盲犬的訓練。一個長期在做這樣弭平歧視與污名的機構,面對同樣在台灣社會中的其他弱勢族群,如果也無法帶著同理與支持,我不知道當協會面對廣大社會群眾時,要怎麼更有說服力地讓原本對於導盲犬帶有誤解的民眾接受你們的推廣與宣導,難道對方也可以就個人對於導盲犬的好惡就做出要不要好好對待使用者以及導盲犬的判斷嗎。
最後我要藉由此文呼籲台灣導盲犬協會 Taiwan Guide Dog Association對於內容不當的文宣鄭重向所有支持你們協會的志工以及活動參與者道歉,也應向文宣中冒犯的所有家庭道歉,並儘速修正台灣導盲犬協會寄養家庭申請辦法中申請資格裡第二條「至少一對夫妻」的限制。我看過美國、日本、澳洲各地超過5個以上的導盲犬協會對於寄養家庭的要求,所有的資格都是以家(home)或是家庭(family)為限,並無限制一定要為「一男一女的夫妻」,甚至台灣另外一個更為資深的訓練導盲犬的機構
惠光導盲犬學校,也沒有明文要求寄養家庭必須為一男一女夫妻的限制(http://goo.gl/uzzjas),這已經明顯抹滅各種多元家庭存在的可能性。希望身為弱勢權益推動與長期承受各界資源與善意的貴協會,能勇於面對已經造成的錯誤與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