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也有台灣土狗>
今天來聊聊我們家的狗。他是台灣土狗的混種,是我們在美國這邊透過一個慈善機構領養來的。
話說大約六年前,我跟老公剛結婚定居矽谷。我是個台北長大的小孩,人生前十八年住在高架橋對面天天車水馬龍,出門走路就可以上學坐捷運吃飯看電影逛街,一應俱全。因此剛在矽谷定居時,覺得這邊實在是好山好水好無聊,窗外一點聲音都沒有,非常不習慣。
那時還不想生小孩,於是就想說從養狗開始先。我跟老公都覺得狗用領養就好了。但要養甚麼狗呢?
我想到小時候奶奶在山上的家,養著三隻超可怕的台灣土狗。就算被用鐵鍊綁在籠子裡,牠們看起來還是好像隨時都會破籠而出,每次看到我時都露著尖尖黃黃的牙吠到滿臉口水,更不用說是看到陌生人了。而我老公外公家以前也養好幾隻台灣土狗顧家,牠們也聽說超兇但忠心耿耿。於是我們決定,要養個又忠心又顧家的狗狗,似乎就是台灣土狗了。
碰巧我在一些臉書群組及yelp上看到了對這個 #專門把台灣流浪的台灣土狗飛來美國給人領養的網站▶️ https://adoptadoggie.org/ 評價滿好的,他們的網站與流程也做得淺顯易懂。我們於是就像在約會網站上般,憑著幾張照片及幾行字,選了我們現在的這隻狗。
決定後,狗兒坐在一個自己的狗籠,乘華航的飛機與其他同行的狗狗一起來到了舊金山機場。我就像在接機自己的家人般,在入境大廳等著狗兒們出來,由陪行的志工們一個個發放。
每隻狗坐了十幾小時的飛機,到機場時都滿身屎尿在發抖,看了真讓新手爸媽們於心不忍。初次當媽的我愛心爆表,馬上給些狗點心,帶牠上車,帶牠去公園蹓達,回家洗個熱水澡吃一些好料睡一個新買的軟床。
六年後的今天我仍記得,那時我將牠從車上帶下來,牠不太發抖後突然溫馴地盯著我,那一霎那好像就這樣認我做主人了。我老公當天晚上才見到牠。雖然日後其實嚴格說起來,老公照顧牠比我多些,但狗兒好像就這樣一直都把我當主人頭頭。
牠的名字在領養前就已經取好了,叫Odin – 這也是索爾Thor爸爸的名字,但他並不雄壯威武,是一隻長大後只有二十磅,而且到現在看到小朋友還是會發抖的狗狗 (可能童年被小朋友嚇過)。領養就像樂透,牠凶狠程度離純種台灣土狗還是有差,但論忠心倒也真沒話說。
如果在美國的朋友對台灣土狗有興趣,不妨看看這網站。我跟幾個領養台灣土狗的家長都覺得這機構做得挺不錯的❤️
小奶狗電影評價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1/21 星期四 絕對音樂】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人人都有難唱的曲。」
別去評論他人,也別在意他人的話,
因為有一種修養叫做「守口如瓶」,
SO~~就放下過去,讓心歸零~~一起來試試吧!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考上清華的資優孩子,給所有父母們的建議】
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品學兼優,乖巧可愛,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在羨慕的同時,作為家長,你是否想過,「別人家的父母」是怎麼做的?
分享一位考上清華的高材生的文章,
她從多個角度分析了父母對她的影響,
非常受啟發!
繼續看下去...
父母總希望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卻時常忘了教育的本質,
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情形,我們應該來傾聽並了解,
孩子內心的聲音,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出了什麼問題。
1.關於分數
從小學開始,爸爸媽媽對我就是這樣要求的,
只要學習態度好,考試考多少分都不會怪我,
所以,我考試對分數沒什麼壓力,
所以很少有發揮失常的時候,成績也差不到哪去。
我的經驗就是:
像考試一樣認真做作業,
像做作業一樣地輕鬆考試。
初中了,媽媽重新告訴我:考試,只要考出你的真實水平,就可以。
比如,某次考試,你的真實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
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媽媽就會為你遺憾,
因為你的努力付出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
在我們家,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沒什麼太大的反響。
人生處處是考場,從容面對,考出自己真實水平就好。
在我們家,物質也不與分數、成績掛鉤。
物質上的東西,能給生活帶來便利,而爸爸媽媽的經濟能承受的,
就會給我買,與成績沒關係。
爸爸媽媽認為,那種掛鉤很容易培養孩子的功利思想,
而偏離了學習和生活的本質。
我身上不缺零用錢,錢包裡有一張銀行卡備用,
家裡的小盒子裡,爸爸媽媽也常放了幾百元零錢備用。
爸爸媽媽的理念是,在當今充滿誘惑的時代,
孩子不缺錢、不缺愛,到外面走彎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2.享受生活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我們覺得,享受生活,不要說等你長大以後,
而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
曾經有位奶奶對我說,你父母對你這麼好,
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答你的父母。
媽媽更正了這種說法,對我說:對父母的報答不是很高的分數,
而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每一天。
所以,學習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交朋友、看電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
適當上網玩遊戲、放鬆去鄉下陪伴疼愛我的奶奶、
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這些讓我的生活很豐富,
也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愛,生命之火激情燃燒。
3.閱讀經典
閱讀經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徑。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處。
從去年開始,我開始閱讀外國經典名著。
我強烈地感覺到,我的作文、考試做閱讀題目都上了一個台階。
在閱讀的時候,並不一定感覺到明顯效果,
但寫起作文來,筆下的文采仿佛不是自己的,
涓涓流出。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閱讀者的生命。
要讀經典的的世界名著。
可能剛開始讀,會找不著感覺,但讀上兩三本,就會找到節奏。
媽媽有次問我:你閱讀名著時,感受到愉悅了嗎?
我說,感受到了!那一刻,媽媽很欣慰。
因為,愉悅,是最高層次的享受。
4.潤物細無聲
現在的孩子叛逆心極重,我也不例外。
比如閱讀,聽音樂這些事情,我媽媽做得很隨意,不露痕跡,根據我的情緒來,
在我想休息或者做其他事的時候,她會尊重我的意見,不強行攤派。
5.關於粗心
經常聽見有家長這樣說自己的孩子,
我家孩子這次錯的題目好多都知道做,就是粗心啊。
在這裡,我想談一談我們家的觀點。
從五年級起,媽媽就告訴我:粗心,就是能力差,學得不紮實的表現!
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沒考好。
也請家長不要再為孩子找這個推脫責任的借口。
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必備的能力,
如果具備了這些能力,偶爾丟一兩分,
可以理解,超過兩分,就是能力還欠缺,學得不紮實。
這個觀點,媽媽五年級開始和我交流,我也漸漸認同。
所以,我正常情況下能考高分,成績穩定,
這個觀點應該起了很大的作用。
6.訓練獨立性
從小,爸爸媽媽就有意識地培養我的獨立性。
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最重要的。
因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個選擇,
可以有很多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一定的道理。
不要用家長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比如小學時,放學下雨了,媽媽並不會送傘給我。
她知道我總會想辦法,也許是和同學共用,也可能是去超市裡避雨。
因為,我曾對媽媽說過,你女兒沒你想像的那麼蠢,總會想到辦法。
又比如長大後,面臨大學科系的選擇,他們支持我的想法,不干預,但會給予建議。
尊重我的選擇,不作負面評價。
我漸漸長大,遇事不逃避,學會思考並且有主見。
7.培養孩子的能力
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盡量放手。
比如,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
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
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
如果,你讓他做,用他不反感的方式指點一下,
這一次可能只是30分,下一次就有可能是60分,
再下一次,可能就是95分,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所以,家長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並及時鼓勵肯定孩子。
爸爸媽媽終將老去,要學會把舞台適時地讓給孩子,讓他們發揮。
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
然後超越父母。長江後浪拍前浪,我爸爸媽媽常常很幸福地被我拍死在沙灘上。
8.賞識孩子,扶持自信,呵護自尊
東方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容易走入一個誤區。
不賞識孩子的優點,卻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
當我做得對的時候,父母會及時肯定我,表揚我。
媽媽平時在同朋友談話時,談到孩子的時候,
她會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優點。
我們偶爾聽到,表面會裝得不在意,
實際上,我們很在意,得到肯定的這些優點,
我們會繼續堅持,越來越好。
會按照父母描述的那樣優秀的樣子去校準自己的言行。
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就事論事地分析。
不哆嗦,不翻舊賬。正確面對事情並改正。
事情過了,繼續過美好的生活,不要把負面情緒過分強調和延伸。
在台灣,孩子從小受教育是天經地義,
但教育他們的「方式」,值得用心做得更好。
(文章來源: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42311)
***************************
小奶狗電影評價 在 蒙特梭利媽媽在北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家如何蒙特梭利 Part 2 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是關於身體感覺器官(眼、耳、鼻、口和皮膚)的教育,分為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五個方面,蒙特梭利感官教具是把每一感覺獨立細分出來,為每一個感覺設計一個或多個教具來引導孩子學習,為的是不讓孩子因為其他的因素而分心(例如教形狀的教具,會把所有形狀都做成同一個顏色),只聚焦在一個感覺上。
五種感覺可以再細分為:
視覺:顏色、形狀、尺寸(包含大小、長短、寬窄、高低)
觸覺:溫度、質地
聽覺:音色、音量、音調
嗅覺:沒有特別細分
味覺:酸、甜、苦、鹹、甜
在蒙式教室裡,每一個感覺都會對應一個或多個教具,老師會由淺到深按照難度來介紹,然而,在家裡我們不可能有這樣的條件,不過我們依然可以在家裡、社區、戶外、或其他場所進行感官教育的培養。其實有很多感官教育,爸爸媽媽們平時已經在做了,比方說媽媽每天幫孩子換衣服的時候,都會順口說一句:我們今天穿白色的上衣和藍色的褲子,這就是很日常的感官教育。
以下每個感覺我都會舉一項例子:
《視覺》
顏色:在平常和孩子的互動中,很自然地提到各種物品的顏色,或者反問孩子物品的顏色是什麼。給孩子一張白紙、顏料或蠟筆,讓他們自由地在上面畫,能讓他們體驗到不同顏色混在一起時的變化。如果你想要特別教孩子認識顏色名稱,可以每一次聚焦在三個顏色上,記得選顏色落差大一點的,一次教太多顏色小孩負荷量過多,大人也失去耐心。
形狀:運用家裡的各種物品來教孩子認識形狀,例如:球是圓的、書本是長方形、飯糰是三角形。我喜歡烘培,所以做餅乾時,我會讓姊姊參與壓餅乾的步驟,讓她選擇想要的壓模形狀,烤出來之後,吃著自己做的餅乾比外面買的更高興。有時候早餐吃Cheerios,姊姊會把Cheerios在桌上排成一朵花,一個心型,或者其他形狀,然後再吃掉,我會肯定她的創造力,而不會責備她將Cheerios放在桌上玩,其實學習就在玩樂中,然而不是完全沒有界限,相信每個媽媽都有心中的一把尺。
尺寸:跟前兩者一樣,長褲長短褲短、爸爸高弟弟矮、籃球大桌球小、有寬麵有細麵,語言可以有原級、比較級和最高級(大、比較大、最大),例如:
籃球vs排球(兩個相比):籃球是大的
籃球vs排球vs桌球(兩兩相比):籃球比排球大、排球比桌球大、籃球比桌球大。
籃球vs排球vs桌球(三個相比):籃球是最大的
《觸覺》
溫度:平常我們都會叮嚀孩子不要接近熱水和爐灶避免燙傷,爸爸媽媽喝咖啡的時候,不仿給孩子一個體驗的機會,如果杯子摸起來不至於燙傷,但能感受到是燙的,可以請孩子摸摸看,請孩子感受一下什麼是燙燙的,其實孩子會很高興得到機會嘗試,當手真的摸到燙時,身體的反射會很自然的快速縮回手,透過這個“被燙“的真實經驗,孩子反而印象深刻。
質地:讓孩子有機會用手去觸摸感受各種衣物布料、食材、石頭、地面、貝殼、泥沙、樹葉等等不同質地的東西,並且可以帶上語言,例如:粗糙的、光滑的、柔軟的、堅硬的。觸覺的感受其實可以平靜內心,我們家的弟弟是個比較活潑好動的寶寶,專注力不像姊姊小時候這麼長,專注在一個玩具或一本書上的長度大概只有三十秒到一分鐘,但是他可以坐在海灘獨自玩沙三個小時,我只給他一個小盆跟一個小鏟子,剩下的所有時間我都是在陪姊姊堆沙堡。
《聽覺》
音色:爸爸和媽媽的聲音音色是不同的,鋼琴和吉他的音色也是不同的,木筷和不銹鋼湯匙掉到地上的音色也是不同的。我偶然有次在手機放了電影歡樂好聲音裡的幾首歌,女兒突然精準的說出,哪首歌是哪個動物在唱歌(大猩猩、豬媽媽、刺蝟),從此之後,我偶爾就會跟她玩放音樂/影片聲音,猜猜是誰的遊戲,當然她記住每個聲音是誰的方法,還可能包含了音樂旋律本身。在家裡聽到外面的煙火聲、垃圾車聲、狗叫聲、門鈴聲、鳥叫聲、鄰居講話聲等,我都會問孩子“你聽到什麼聲音?”,如果她真的說不出來,才告訴她。
音量:聲音的大小(強弱)日常生活中也每天都在經歷,媽媽還很平靜時說話的音量,跟媽媽已經氣炸了的說話音量相比,一定是不同的。透過唱歌來玩音量遊戲,是我最喜歡跟孩子玩的遊戲,選一首歌例如火車快飛,第一遍用平常的音量唱,第二遍用小聲的音量唱,第三遍用講悄悄話的音量唱,第四遍用大聲的音量唱,每次開始之前我都會跟孩子說:我們現在要用OO的音量唱,注意一定要跟著孩子一起唱喔,你就是示範聲音強弱的人,你就是教具。通常孩子在唱完大聲那一遍都會笑得東倒西歪。
音調:跟孩子唱歌、聽音樂、彈奏樂器就是很好的聲音高低體驗,一首兒歌裡通常已經包含了七個基本音,Do(C)Re(D)Mi(E)Fa(F)So(G)La(A)Ti(B),也可能存在這七個音的升降變化,但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對音樂的感受重於學習較深入的樂理,除非媽媽有意特別讓孩子學樂器或音樂課程,否則平時讓孩子有接觸音樂的機會已經足夠了。
《嗅覺》
嗅覺並沒有明確的分類,可以直接以該物本身的名字來描述,比如聞到檸檬,我們就說這是檸檬的味道。再比如,聞到一瓶洗髮精,會用它是偏花香、果香或者草香等的語言來表達。香和臭也因個人主觀感受而不同,有的人覺得cheese是香的,有的人覺得cheese是臭的。
在準備食物時、用餐時、戶外散步時、甚至是如廁時,只要可以聞到任何味道,都可以是嗅覺教學的機會。例如:我帶女兒在社區散步的時候,會跟她一起聞聞鄰居家花的味道,經過鄰居正在發動汽車時,也會問她有沒有聞到什麼味道,並且跟她解釋那是從汽車排出廢氣的味道,經過正在吃草的羊群,也會一起聞羊大便的味道。其實我的女兒從小對氣味就特別敏感,很多時候我們根本沒察覺的味道,她都能聞出來,最近弟弟在尿布裡大便了,都是她來告訴我弟弟大便了,真是我的小幫手呢。
《味覺》
平常在吃飯、吃點心、吃水果、喝果汁、喝牛奶的時候,把酸甜苦鹹甜的語言帶進對話中,就是很好的味覺感官教學了。有時候我們的味覺感受跟孩子可能會有點差異,例如有一次在餐廳點了一碗湯麵,我吃了幾口覺得一點都不辣,於是給姊姊盛了一些,她吃了一口就說辣,爸爸也吃了一口說一點都不辣,但她堅持就是辣,於是我選擇尊重她的感受,沒有強迫她繼續吃,當我把那碗麵吃到快見底的時候,我竟開始覺得有點辣,非常淡的胡椒堆疊到最後,我的味覺才感受到辣,但是姊姊吃第一口就感受到了,我很高興我沒有當下否認孩子的感受,因為這件事沒有對錯,只有當下的感受不同。
----------------------------------------------------
* 童言童語*
女兒:媽媽你怎麼變這樣?
我:我變怎樣?
女兒:你變不黑了
我:(無言。。。心想我今天難得擦一次BB霜,竟是這樣的評價)
女兒:你應該是跟我一樣啊,看我的臉黑黑的,爸爸跟弟弟是白的,你跟我是黑的才對。
我:對~妳說的沒錯~我們皮膚顏色比較深(然後心中默默感嘆自己天生黑肉底)~
這就是孩子的感官體驗,雖然我從來沒有教過她,但是她自己透過對顏色的感受,很真實的表達了出來。
#感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