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小說六部曲:你只能變成五千年沙漠裡的一粒砂】
妳去過沙漠嗎?可能很少人有過這種體驗:眼前是一片不可思議的金黃,延伸到無邊無際,甚至超出妳的想像力之外。那壯大的視覺奇觀,很容易令妳誤以為,整座星球早已經被這片沙漠覆蓋。
這種震撼甚至強大到令妳屏住呼吸……而當妳的自主神經開始發揮機制時,隨著空氣順勢鑽進鼻孔的細砂,將會刺痛妳的鼻腔。當妳發現,這刺痛其實意味著妳正呼吸著這奇觀的一部分時,也代表著妳正在接觸、接納、與不由自主地化為沙漠的一部分。
也許妳沒有去過沙漠,但妳仍然可以透過眼睛「吸一口」沙漠——閱讀《沙丘》六部曲,妳就能成為遙遠銀河裡那顆沙漠行星的一部分,享受壯麗、華美、殘酷、失落與茫然,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飄散在千年宇宙帝國的空氣中。
很難用文字或影像形容沙漠,而很難想像小說家法蘭克赫伯特,是如何用文字構築這片虛構的宇宙沙漠。50 年代,美國政府農業部研究如何透過植披來防治沙漠化現象,而赫伯特原本要以此為題,寫篇分析論文,但是他研究地越深,卻對這個「植物 vs 沙漠」的概念越發著迷。
最終這篇論文一直沒寫完,赫伯特倒是寫了一本新小說,描述遙遠星際裡的沙漠星球上,武裝勢力搶奪香料的浩瀚史詩。這個《沙丘》的誕生緣起有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趣味,但是這片柳蔭卻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還有野心、還要漆黑。
江湖傳聞,喬治盧卡斯借用了《沙丘》的元素,寫成了《星際大戰》的故事。史詩人人會寫,卻不是每篇史詩都能輕易抄襲,更何況是無法用一句話形容的《沙丘》——上段「浩瀚史詩」云云只不過是極為浮面的形容。
很難想像法蘭克赫伯特的經歷,因為單從《沙丘》看來,這位小說家應該有地理學家背景、歷史學家背景(應該特別了解英國玫瑰戰爭時期的宮鬥歷史)、生物學家背景(了解沙漠動植物生態與演化)、宗教學家背景(對於政教合一制度時代與宗教如何影響宮闈知之甚詳)等等,這讓《沙丘》描述的不止是一段冒險故事而已,而是一個栩栩如生、設定完備的宇宙。
那裡有前所未見的珍奇異獸、特殊的風土民情、政治經濟宗教三方角力的社會氛圍。你能說《沙丘》是科幻小說、是戰爭小說、是歷史小說、是超能力少年冒險小說、是王子復仇記、是宇宙版的《冰與火之歌》與《三國志》……用一句話形容《沙丘》,誰都辦不到。
法蘭克赫伯特曾說過:「有人說(《沙丘》)是一部宗教批判小說……很多人說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套哲學小說。以我的觀點,我能接受它被稱為科幻小說……但無論如何,我不關心他們怎麼稱呼《沙丘》、我不關心他們會不會把《沙丘》放在寫著『科幻類』的書架上。」
赫伯特沒說的是,《沙丘》系列要說得更多。
好吧,我們可以很不禮貌地說,《沙丘》就是一部塞滿各種奇想設定——而且不像維基百科那麼枯燥、仍然很好看的小說。但這樣仍然代表著我們小看了《沙丘》,因為《沙丘》還有續集:《沙丘:救世主》。
在前集法蘭克赫伯特已經鋪陳好一個完美的沙丘宇宙,搬演一套亡族王子復國的傳統戲碼,但到了《沙丘:救世主》,已經成為銀河裡最有力量的王子保羅,卻仍然要與其他勢力拉扯,甚至與自己拉扯——以他偉大的形象為名,一場聖戰已經爆發,而渴望平凡生活的保羅,必須著思如何找到自己的接班人,並讓自己的帝國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最終讓保羅不再是「保羅」。但是這個把沙丘星球扛到全銀河最高高度的偉人,怎麼能夠一走了之呢?而身邊他最親近最關心的人們,又怎麼能不受到波及呢?
這看來讓故事進入了開國君主的治國困境裡,但是《沙丘:救世主》不只如此。換個角度,它同時也在分析服從與領導的議題:
為什麼我們會死心塌地的服從一個被我們稱為「領導」、「皇上」的人?而為什麼我們願意為這個領導犧牲一切?而當領導做出了與我們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決策時,我們又該堅持這份忠誠到什麼時候?
赫伯特從多個面向深入一個已經很複雜的故事架構,試著在這些角度裡解釋他對於現實社會議題的論述:如同他曾批評劃地為王的美國邪教教主吉姆瓊斯,瓊斯讓自己的 900 多名信徒集體自殺,釀成震驚社會的「瓊斯鎮慘案」。
《沙丘:救世主》的故事發生在《沙丘》的 12 年後、而下一本小說《沙丘之子》故事發生在《沙丘:救世主》的 9 年之後 、再來的第四集《沙丘:神皇》發生在《沙丘之子》故事的 3,500 年後……乃至第六集《沙丘:聖殿》結束為止,這六本由法蘭克赫伯特撰寫的《沙丘》系列小說,講述了超過 5 千年的銀河歷史,赫伯特的創意從有形的社會文化與動植物設定,延伸到形而上的意識、概念、生死等等議題。
儘管我們早在第一集的《沙丘》裡,就見識到保羅因為香料而啟發的超能力有多麼驚人:他可以看到無數個尚未發生的未來、他甚至可以心念一動就改變自己身體的分子結構。但如果讀者因此感到驚訝,那他們驚訝地太早了:
《沙丘:救世主》出現了可以保存人類意識到永久的生化技術,甚至可以將已死之人的意識轉存到生化人身上,使他永遠地「活下去」;而《沙丘之子》裡,意識與肉體甚至可以穿越物種的隔閡,讓渺小的人類與巨大的沙蟲合為一體,成為能有自由意志又刀槍不入的宇宙最強存在。
《星際大戰》、《冰與火之歌》、《時間之輪》、或是《戰鎚 40,000》這些由《沙丘》啟發而成的後世作品,都像是《沙丘》系列這條宇宙長河裡的一瓢江水而已。沒有小說能像這個系列涵蓋了這麼多的題材與議題,而且這個系列的六本小說,每一本都在顛覆或超越上一本小說的格局,更大、更壯觀、更虛無飄渺,它絕對能挑戰讀者想像力的極限,但另一方面也向讀者展示了人性的極限:
《沙丘》系列展示人類的多樣情緒,而後分解與剖析這些情緒,將它們放進時間長流之中,看看這些能夠操控人類做出各種舉動的情緒,在時間無情地沖刷之下,如何變質、衰退、轉化成新的樣貌。
我們曾經相信的愛、信任、與忠誠等等信念,也會在錯綜複雜的情節裡,合情合理地轉變成我們認不得的模樣。有人說,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碰觸到佛家思想,而在《沙丘》系列裡,無論是多邪惡的詭計、多正直的信念、多麼難以割捨的愛情與親情,最終都如佛家說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照見五蘊皆空」。
就像我們開頭提到的,「彷彿最終身心都變成了一粒砂」,閱讀《沙丘》系列很難不感受到如墜五里霧中的漂流感。赫伯特一定清楚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陷入的無助感,他在《沙丘》裡留下了這句話,彷彿在安慰讀者們不用擔心,既來之則安之:
「你不能透過停下整個過程去了解這個過程,而必須隨著過程的推進繼續理解、必須繼續參與、並隨著過程進行下去。」
隨波逐流、隨波逐流。你會在電影《沙丘》裡持續聽到這句台詞。
赫伯特對自己設計的世界觀與文字功力的自信心可見一斑,而事實上也真的是這樣,第一次閱讀《沙丘》系列小說時,未必能夠很清楚每個橋段裡真正想要傳達的意義是什麼——你必須了解,要描述一個能看透未來、過去、與無數平行宇宙的角色的心智是多麼困難。
但是,後來的劇情幾乎都能穩穩地接住掉隊的讀者,至少讓妳清楚這些橋段之間的因果脈絡,並且依然讓妳得到該有的感動或心碎。
多年來,台灣讀者一直沒有辦法親近這套赫伯特的曠世巨作:從來沒有台灣出版社出齊全六本的《沙丘》系列——我還記得拿著《沙丘:神皇》原文小說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的痛苦回憶。
如今,這片宇宙沙漠終於蔓延到了寶島,這當然是讀者之幸:因為我們有了一個放飛自我的機會。這片沙漠正在招呼著你,吸引你進入一片浩瀚的未知,引誘你拋開所有成見(還有大把時間),陷入、沈迷、困在《沙丘》系列的上下 5 千年的歷史之中,然後樂不思蜀、然後想到赫伯特沒寫出第七本《沙丘》就離世,不禁哀痛莫名。
(原文刊於《沙丘》小說六部曲導讀附錄本)
◈◈◈◈◈◈◈◈◈◈◈◈◈◈◈◈◈◈◈◈◈◈◈
我覺得沒有人能把《沙丘》說得清楚,事實上也不應該說得清楚,那片沙漠的全貌,需要你自己感受……所以本來我很抗拒寫的XD
我昨天說過了,我覺得電影拍得很好。但是,電影畢竟是導演丹尼維勒納夫的一種「個人解讀」,這片沙丘該長成什麼樣子,在你的腦海裡可以是完全不同,而這是你翻開書頁就能在內心開始構建的工程。
這套六部曲終於出齊,第一集書皮是電影海版,堤摩西柴勒梅德無論過去有多帥,這部電影裡他又帥出新海拔。不過,小說原本設計的封面也很美,而這層電影海報書皮是可以自由取下的,一書雙封面的設計真是感恩感謝。
不過我自己私心覺得,儘管六本大書擺在書架上真是氣派氣質,但是、但是、《沙丘》超過七百頁的厚度真的是折煞手腕,我還是推薦看電子書比較環保……不是環保、是「體保」、保護您的玉體。而且誰能帶著七百頁上山下海呢?我用一隻手機,就能把沙丘星帶著走、帶到馬桶之上(每次都用馬桶舉例實在是……
《沙丘》是大王最喜愛的長篇(實在太長了)科幻小說系列,6年前大王第一次寫,陸陸續續地寫到現在,內容乏善可陳,實在沒把握能把諸君推落深坑,可能還讓各位誤會一直洗版。現在終於有機會,大家可以親自品味這個系列,看看大王說的是不是又過譽了🤣。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購書訊息:
📙 沙丘六部曲【限量書盒珍藏版+導讀手冊】
🔔 網路通路目前預購熱銷一空,可改訂購 #無書盒一般版套書。若仍想珍藏書盒版套書,9/8正式上市時,可前往全台實體書店購買。
小王子地理學家 在 Mr. Rabbit 歐洲行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歐洲新聞
"台灣"登上瑞典國家電視台,以完整節目"專題報導"對抗疫情
歡迎多多分享給各國朋友,也可以到SVT官網觀看完整影片~
.
👇
Utrikesbyrån
Virusfritt Taiwan
📍瑞典電視台SVT 製播節目Utrikesbyrån 以 "Virusfritt Taiwan 無病毒的台灣"為標題,製播介紹台灣對抗疫情電視節目
.
✍️
這一年以來,台灣 TAIWAN 這個名字已經出現在世界各國媒體,不管是電視新聞、報章雜誌或是各種評論,都會看到各國都在討論台灣如何對抗這次疫情。
有別於只是單篇的報導,或是簡短的新聞片段,這次,2021年2月23日22:00,瑞典電視台則是以完整節目在SVT2頻道播出介紹台灣。
除了在電視台頻道播出之外,還在 SVT Play 的網站提供給全球線上觀看。
.
瑞典電視台SVT 的全名是Sveriges Television,是瑞典國家公共電視台,類似於英國BBC的運作,可以說是瑞典當地最大廣播媒體。
原本是藉由電視機收取電視許可費,從2019年開始,改成由個人所得稅稅額來支付。
.
👇
Utrikesbyrån 是一個探討外國事務的節目,由 Johan Ripås 擔任主持人,固定於每周二播出。
本周主題是探討"無病無的台灣",除了主持人 Johan Ripås 之外,還有瑞典廣播電台中國評論員漢娜·薩爾伯格(Hanna Sahlberg),經濟學家兼中國專家克里斯蒂娜·桑克萊夫(Kristina Sandklef),以及台灣瑞典裔的Ru Chang Roos,三位女性來賓與主持人面對面來共同討論。
.
在節目中,還有連線與台灣科技部長唐鳳 Audrey Tang 做對談
.
✍️
本周Utrikesbyrån節目由主持人開場,先介紹台灣與中國的地理位置,在兩國只有相距120公里,台灣卻只有9例死亡病例。
特別來有提到,來自瑞典世界百大DJ「瑞典電音王子」Alesso 艾利索在台灣舉辦派對 Ultra Taiwan,現場擠滿台灣群眾參與的畫面,對比歐洲各國都在封城,形成宛如平行世界般的神奇景象。
.
接著,節目還有製作對比圖,比較台灣 VS 瑞典在這次疫情的差異,瑞典人口 10,000,000 人,確診 630,000,死亡13,000,台灣人口 23,000,000 人,確診 942,死亡9人。 台灣人口是瑞典的2.3倍,台灣確診數"942人"卻遠遠低於瑞典"63萬"確診數
.
✍️
除了探討台灣對抗疫情的方式之外,也對於台灣的相關新聞都有做了解,連台灣的PTT 都有登上這次節目內容。
講到台灣的超前部屬,當全世界的人們都在歡慶跨年2019年12月31日,台灣官員卻從平台PPT發現來自中國不知名危險病毒,特別多加關注。另外,來自台灣的唐鳳也指出,台灣比WHO更早警覺此次病毒,多了至少10天的時間做準備。
加上台灣之前遭遇SARS的事件,節目也把當年台灣SARS的感染人數、死亡人數以及死亡率提出做討論,找出當年台灣和平醫院新聞畫面剪接放到節目當中。
對於台灣30歲以上的人們,都對SARS有深刻印象,深知這是不可重蹈覆轍的。
.
✍️
特別的是,看似嚴肅討論疫情的節目。
在節目的中間,人在台灣的唐鳳有分享台灣疫情小故事
2020年曾經有一位台灣男學童不想戴粉紅色口罩事件,台灣政府官員全部都戴起粉紅色口罩,也讓粉紅色口罩造成搶購潮。另外,也介紹衛福部以 "柴犬" 作為宣傳,增加親和力。😅
.
除了討論台灣非常嚴格的入境防疫規定之外,節目的後半段開始探討 "台灣" 與 "中國" 的政治關係,從台灣政府是從中國遷移過來,還有中國後來的共產黨政權。
另外,還有討論到台灣並沒有在 世界衛生組織WHO 會員名單當中,也有來賓講到WHO在2020年1月,最初的時候,釋放出訊息這波疫情是不會人傳人的錯誤資訊。
.
我個人是覺得,分享這樣的小故事,可以增加台灣的好感度,也讓大家對於台灣的"性別平權"有更好的宣傳。
對於台灣整個對抗疫情也不是就單純只是在講"戴口罩"這樣一件事情而已,從主持人與三位現場來賓,還有其他連線訪談員,透過不同面向議題,包含台灣與瑞典的比較、台灣面對SARS的經驗、台灣與中國的地理政治關係,台灣在世界組織上的困境,以及,台灣在面對疫情中的生活故事
.
✍️
https://bit.ly/3dNfsNu
.
最後
SVT NYHETER 網站還有針對台灣這次面對疫情處理,製作一個時間歷程表
以下,是翻譯自 SVT NYHETER網站
.
台灣由中國大陸東部的太平洋中的一個主要島嶼和幾個較小的島嶼組成。那裡有超過2300萬居民,實際上,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只有世界上少數幾個國家批准過。台灣也不是聯合國會員國。
台灣因處理疫情危機而受到廣泛讚譽-以下是一些關鍵點:
12月31日:傳染病管理局副局長在網站論壇上找到貼文,對中國神秘的新感染發出警報。同一天,有關當局開始對從中國武漢出發的航班進行健康檢查。
1月21日:在台灣發現了第一例,一名在武漢當老師的50歲女性。
1月28日:發現了第一個家庭感染,從一個50多歲的男子開始。
2月16日:首例死亡,是一名多病的病人。
3月19日:除某些例外情況,外國人禁止進入。
4月6日:台灣的感染高峰達到307例。
6月7日: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國內感染的記錄,台灣開始放寬限制。
11月16日:台灣在冬季之前收緊規則,要求持有陰性檢驗報告。
12月22日:來自紐西蘭長榮航空的一名飛行員違反了規定而感染,導致自4個月以來首次出現家庭感染,相關規定更加嚴格。
1月11日:在醫院發現了一個家庭感染群,並且持續增加擴散。
2月4日:據報導是最近新的第九例死亡案例。
小王子地理學家 在 兔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忘記朋友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曾有過朋友。我可能會變得跟其他大人一樣,除了數字與利益之外,其他都漠不關心。」
小王子離開 B612 星球後,分別遇見了國王、愛慕虛榮的人、酒鬼、商人、點燈人還有地理學家,在地球上遇到扳道工還有商販。國王在再小不過的星球上覺得自己統治了萬物;愛慕虛榮的人只願被貼上正面形容詞的標籤;酒鬼喝酒是為了忘記愛喝的恥辱;商人將星星視為他的擁有物卻從未替星星做過什麼;地理學家在紙上認識了全世界卻不曾出發...
小王子筆下的大人總是怪得可笑,但又多麼像我們的日常生活。
日子很長,曾經信誓旦旦絕對不要成為大人的小孩,哭哭鬧鬧之間忽然都變成大人了。然後心上的重要次序重新洗牌,然後某些堅持被淡忘了,社會化的過程並不愉快,時常伴隨著小時候自己的消失,忘了自己曾經多麼討厭那樣的大人。
但是,明白自己有能力選擇變成什麼樣的大人,也是與自己的關係練習。你永遠不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變成你不喜歡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