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文!!!來介紹一下馬達加斯加和傳說中的猴麵包樹】
大家新年快樂~~~
這次的融融鈔票小教室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個相對比較少人會去的國家,遠在非洲大陸旁邊—馬達加斯加的舊版2000紙鈔。
.
為什麼是舊版?因為小弟我在2014年前往馬達加斯加,開始了為期15天的大冒險,說實在你現在問我,細節已經都忘得差不多了哈哈,但還是有些很奇耙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
.
這張面值為2000的Ari-Ary,Ari-Ary是馬達加斯加的貨幣名稱,就像我們稱之為新台幣一樣。如果大家對馬達加斯加有點認識的話就會知道,在馬達加斯加不管是都市名稱或是人名都是在比長的。
什麼意思?馬達加斯加的首都是安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光英文字母就有12個字母,6個英節;馬國的前任總統,Hery Martial Rajaonarimampianina Rakotoarimanana,是的沒錯就是那麼長,我已經懶得去算他有多少個字母,更別說要怎麼念,這位前總統Henry也保有全世界所有國家領袖中,名字最長的一位。
.
馬達加斯加是世界第四大的島國,土地面積大概是台灣的16倍有餘,雖說是非洲,但自從侏羅紀以後就和非洲大陸分離至今,所以馬達加斯加島上保有了許多神秘的動植物,超過90%的生物在地球上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像是大約有一半的變色龍種類能在馬達加斯加找到,很酷吧~
所以喜歡看動植物的人們有福了,包準你去馬達加斯加準沒錯!
.
讓我們回到鈔票本身,淡綠色為底,沒有過多花俏的設計,給人的感覺非常舒服,左上角那顆大大的樹,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Baobab Tree猴麵包樹。
相信很多人會認識猴麵包樹,是來自世界名著《小王子》,那個在B612星球上,一顆像是根部外露,把樹反過來插的巨木,在故事裡面猴麵包樹是一種如果不盡早剷除,就會把星球搞得支離破碎的恐怖植物,但是在馬達加斯加這種樹卻被稱作是生命之樹。
.
動輒十幾二十公尺高,樹齡可達千年,走近一看卻會發現樹的內部中空,其實這是因為天候的關係,馬達加斯加乾雨季分明,一下就下半年,下完半年一滴都不會給你,每當雨季來臨時,猴麵包樹就會死命的喝水,然後把水分儲藏在中空的樹幹里。
一顆成年猴麵包樹的樹幹可以儲藏15萬公升的水,相當於29萬瓶500ml的礦泉水。
難怪這些樹的內部在我去的時候空空如也。
.
在馬達加斯加西部的一個小城市Morondava,人口不多卻是每個遊客來到馬達加斯加必去的景點,因為這裡有條猴麵包樹大道(the Avenue of the Baobabs),短短260公尺的小徑,兩旁站滿了超過20顆碩大的猴麵包樹,走在大道上的感覺,彷彿來到了另一個星球。
但想看到這麼壯觀的景色,你必須要有個堅強的屁股。
蛤?堅強的屁股?
因為從首都Antananarivo到Morondava只能走唯一一條的L型公路, 600多公里的路程不長,但卻需要至少12個小時,不誇張。
還記得我們那天早上5點多吃完早餐就上路了,三個人在車上不知道完了幾次成語接龍,一直到下午6點出頭才抵達了猴麵包樹大道。
但看個太陽漸漸的隱沒在遠處的猴麵包樹之間,我的屁股值得了。
.
其實再多的文字都很難表現出走在猴麵包樹大道上的感覺,很震撼也很欣慰,搭了那麼久的車值得,但必須說Morondava其實沒什麼景點,只有一個猴麵包樹大道,所以在我們看完日落休息了一個晚上之後,隔天早起看著日出,我們再次踏上了那條L型公路,12個小時的路程回到了Antananarivo,繼續的一路向南。
.
這張鈔票的浮水印,仔細看會發現是一頭牛,為什麼是牛?因為這個全世界最窮的國家之一的馬達加斯加,經濟發展十分缺發,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以農為生,這時候牛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在馬達加斯加平均兩個人就會有一頭牛,如果在馬路上到了一頭牛怎麼辦,當然是讓路給他,千萬不能跟他發生爭執,因為我們真的就親眼目睹了一場災難。
在路上塞了3個多小時一動也不動,下車才發現全村的人把某戶人家裡的所有東西都拖到馬路中央,放了一把火直接開始了佈道大會,後來我們的導遊去群問才發現,原來被燒得那戶人家的男主人,偷了一頭牛卻死都不認錯,其他村民只好使出這樣的下下策,這樣大家就知道牛在馬達加斯加的地位有多高了吧!
.
翻過來背面是綿延不絕的梯田,這幅景象在對我來說超級陌生,因為我完全不記得在馬達加斯加有看到這麼大一片的梯田哈哈哈哈哈,所以這邊就不跟大家多說什麼了~
.
最後給大家看一下這兩張的不同,同樣是2000塊的Ari-Ary,但有沒有發現左上角多了兩行小字,Madagascar Action Plan 2007-2012,收到這張的時候其實還不以為意,直到我後來在做功課時才發現,原來這也是紀念鈔!
這個Madagascar Action Plan其實指的是「馬達加斯加5年行動計劃」,簡稱為(MAP),是一個國家的長期發展策略,計畫將從把政治、教育、衛生、基礎設施、農業、私人企業、環保和民族團結等8個領域作為之後5年重點發展領域。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央行總裁的簽名處,多了一個MAP的浮水印啦~
.
大過年的當然要來送禮給各位
這次的獎品就是【一張舊版的馬達加斯加2000Ariary】!!!
只要在下面留言 留什麼都可以
就有機會得到~~~
.
時間只到2021/02/20 中午12點!!!
#融融鈔票小教室
#融融歷險記
小王子 日落 英文 在 吳大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不是很會唸書,我真心覺得先選擇「就業」or「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但請不要在家當啃老族。
__
📌社會大學真的會讓人增加很多磨練,但也請用心體會。
___
📌如果想再回去唸書也可以半工半讀啦...(我的大學就醬完成的)
我也不覺得自己學歷很低,因為我知道等我準備好了,我也隨時可以去唸碩士...
📌想清自己要什麼,真的比盲目一直唸書好
一個即將畢業的女孩問我,如果她想多看世界、茁壯自己,畢業後她該立即唸碩士?還是旅遊、打工做些什麼?
我的答案是後者,並且為她開了一個旅行清單,共四站。
1.非洲 剛果
我是國際戰爭婦女救援組織「Women For Women」的志工。這個組織專為專門戰爭中的女性救援奔走,如果你還年輕,請跟著他們到非洲剛果,看看大屠殺後的人們怎麼活下來。這趟旅程可能將永遠改變你的人生觀。
當地內戰頻仍,女子在大屠殺中不是被強姦然後殺害,就是被強姦後,強暴者以刀,活生生割下其陰蒂,表示戰利品。施暴者們相信沒有陰蒂的女子,從此不再有性高潮。這些女人雖然疼痛尖叫之後活了下來,表面上傷口愈合,但子宮、陰道往往在割切過程中未經消毒而潰爛,導致終生不能生育。
當地的戰爭結束了,她們受到的傷痕卻會永遠留下來。
國際女性救援組織在當地教導她們編織、製作衣袋,而她們最常編織的圖案是:花。
我的朋友 Zainab Salbi 是「Women For Women」的創辦人,她第一次抵達時曾好奇地問,「為什麼如此鍾愛花?」
剛果的女子回答道:只有沈浸於美的事物,我們才能在無比的絕望中,仍然感到美好,找到力量。
從世間最苦最悲慘的地方出發,看到這些悲劇下存活的女人,仍然充滿生命力。
年輕旅人在敲開了殘酷的一扇門後,才能開始他的成長之路。
2.美國 紐約
紐約自 1895 年起就已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文化、媒體與經濟中心。
1931 年人類最高的摩天大樓——帝國大廈,建造完成。當時正值大蕭條時期,美國總統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為它剪彩,但直到 1945 年二戰結束之前,它還一直是空的。
因此本命名為Empire State Building,卻被謔稱為Empty State Building(Empire:帝國;Empty:空的)。
帝國大廈只用了 410 天就完工了,但仍是當年建築材料之最。它是人類以鋼骨結構建造的第二棟大樓,創造了「不可能中的可能」,至今仍是最美的建築之一。
而關於它的一切,皆是在大蕭條的絕望及嘲弄中開始的。
另外在紐約,每日盡量到中央公園散步或者跑步;累了,就和炒花生的小販聊天。
中央公園附近是世界富豪的置產之地,也是歷史輪轉的見證之地。小販往往英文不好,但他們總有許多故事可以娓娓道來。
中央公園內跑步的、遛狗的,不同口音、不同衣著,是個觀察大千世界的好地方。俄羅斯人、波蘭人、法國人、義大利人、南非人……我甚至碰過來自西伯利亞的富豪,和他們打招呼,說點家常。
帶一本當年林語堂以英文撰寫的《生活的藝術》,想像沒有飛機的年代,多麼貧窮的中國小伙子,搭船越過萬里,向這裡的洋人說著來自東方的文化生活。
相較林語堂的勇敢獨立,現在的年輕人怕什麼?猶豫什麼?
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紐約大展身手,這裡凝聚了全球的人才。
無論移民的、致富的、逃難的……紐約不拒絕人才,它屹立不倒的秘密便是:吸納一切。
當這個城市最初興建時,它的高樓已保證了格局與視野。別著急日本人或是中國人買走了半個曼哈頓,那不過是一時,時間會證明他們只是在美國發生儲貸危機、房地產衰退時,為紐約注入了新血。
包容、創新與自信,是紐約永遠不會被取代的原因。
這是年輕人要去感受的第二站。
3。北京 圓明園
圓明園的修建始於清代康熙皇帝時期,前後共修建了 150 年,直至嘉慶年間。
康熙 40 年(1701年),紫禁城的炎熱讓康熙之子雍正在此修築江南之園。初始將蘇州園林之美複製於乾旱的北京城,後期一步步發展為中國歷史上中西園林工藝極致的「萬園之園」。
幾乎在同一個時代,西方正一步步全面超越中國。
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修建凡爾賽宮時,渴望義大利造的鏡子。路易十四派出無數商業間諜收買來自威尼斯的工匠,一個又一個禁不住誘惑的工匠在邊界被義大利政府發現,殺了:但路易十四始終未曾放棄。最終,法國成功取得了製造鏡子的秘密。
為了展現路易十四自己美麗的腿部線條,人類有了從頂至地的鏡子,也創造了法國的時尚文化。
凡爾賽宮的鏡廳,是人類對「鏡子」——這個當年的高科技產物最大的敬意。
而清朝的皇帝蓋圓明園時,他還只能透過銅板的反光或湖水端看自己的模樣。他想像的敵人只來自北方,於是修長城、派軍平回亂......卻從未意識到自鄭和下西洋之後,歐洲海上強權正一步步茁壯。
根據歷史學家的比對,西方和東方歷史上各有強盛時期。
西方崩潰了兩次,唐宋時期是東方真正與西方共同稱霸世界、打成平手的時代。明代之後,歐洲各國即投注精力發展軍火及海軍,東方則節節敗退。而西方也鮮少出現如乾隆皇帝這種孤立主義的君王。
就在康熙駕崩(1722年)後,西方的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速度。槍炮、發現美洲、咖啡、古典音樂、華麗衣衫、男女臉上撲粉、頭飾花俏......而中國人只綁著滿洲辮子,穿黑藍染布,女子纏足。
西方諸國林立,固然紛擾革命,但是軍武競賽、科技競賽,思想繽紛,從未停過。
康熙死後不過 54 年,工業革命徹底改寫了東方與西方的差距。
那一年在蘇格蘭的亞當·史密斯完成了《國富論》、在倫敦的愛德華·吉朋完成了《羅馬帝國衰亡史》,西方從經濟到歷史理論,重塑著自己的世界觀與發展論。
1776 年英國人詹姆斯·瓦特的蒸汽機成功了,接著紡織實現機械化,工業革命全面推動英國成長,每年經濟增長率幾乎接近 25%,是所謂「中國製造奇跡」的數倍。
而同一時期,乾隆皇帝還在品賞他的書畫愛好,甚至不屑來自英國女皇的特使。
乾隆之視野,孤立且傲氣。當時仍有傳教士來到中國並進入朝廷,但他的興趣只在借由傳教士給明式瓷器多添點西洋彩色。
哦,還有他自以為是的噴泉和音樂盒。
火燒圓明園時,英法聯軍粗魯掠奪,但同時也赫然發現當年英國特使送給乾隆的加農炮,被放在一間倉庫角落,和南洋來的貢品如象牙雕塑、波斯地毯、日式銀盤、玻璃器皿等,擠在一塊兒,乾隆老皇帝只把加農炮當成破銅爛鐵。
如今,每日太陽仍在這個曾經號稱「東方最美的園林」升起和落下。近 170 年過去了,誰使它成為廢墟?
歷史的過渡,驀然回首,已越重山。圓明園中遊坐,是歷史但也不僅僅是歷史,廢墟中能悟得一件事:驕傲自滿及眼光短淺,足以滅國,遑論個人。
4.澳洲 &紐西蘭
「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相匹配的煩惱,無一例外。每個年齡的煩惱,都會在那個年齡的地方,安靜地等著你,從不缺席。」
我建議的第四站:澳洲或紐西蘭。
如果要克服「少年維特」必然的煩惱,就要學會更踏實的生活態度。現在到澳洲、紐西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但多數擠在雪梨或者奧克蘭,在咖啡館或餐廳,非常可惜。
如果今年我才二十出頭,擁有強壯的身體,我會找一個農場住宿打工。
紐西蘭是一塊從南極分離出來的土地,它的自然風貌與動植物生態,充分顯示極地的風景。它的地景及文化都像一個從戰爭苦難中逃出來的孩子。當地的子民沒有過度的慾望,生活簡樸、崇尚自然、寧靜且感恩,這種心情很像頓悟修煉後的老禪師。
一個年輕人來到此地,從事農場工作,鍛鍊的將不只是體魄、英語,還有心志。
在工業社會革命之前,農業社會如果一年 GDP 增長 1%,就是不得了的盛世。即使 GDP 為 0,至少表示那一年沒有天災與人禍,舉國歡騰。
紐西蘭的許多農莊主人,至今還保持著這種態度。
種植奇異果的農場,以科技身份證追蹤每一顆奇異果的成長、收成及品質管控。誠實,使得紐西蘭的奇異果透過自由貿易銷售到世界。即使使用了高科技認證,農民仍然每日小心翼翼,日出而作、日落而憩。對他們而言,高科技只是加強了一名農夫對出產農作物的品質與生產總量的管制,那種敬天的古老文明從未離開。
年輕人,最糾結的莫過於少了毅力,卻擁抱太多煩惱。但事實上不論未來你做什麼,使你不會後悔的、不斷累積實力的,唯有學習腳踏實地做事、不分大小事皆全力以赴的敬業態度。
在農場的日子,一片麥田從一粒種子慢慢長大,直到終於發芽。此時農夫沒有猶豫,在麥田最完美、迎風搖曳的時刻砍掉麥稈,收成麥穗。於是麥田又回到光禿禿的一片,然後一切從零開始。
農場的生活,讓你沾污了身體,卻洗滌了心靈。
你漸漸明白,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不能猶豫也不必感傷。
你無法真正擁有什麼,只是不斷周而復始地經歷。
用一顆瀏覽的心,看待人生,得與失、隱與顯,都不過是生活札記中的一頁。
在和大自然作物的相處中,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樣的人生:不訴苦、不煽情、不靠苦難博取同情。
世間萬難中,每個人都還在按部就班地生活。早起的麥片、月下的馬鈴薯加魚排,農夫們日夜生息、世代繁衍。
或許平凡漫長的一生充滿辛苦,但卻被農人們當成遊樂場,一點點豐收,即是上天莫大的賜予。這大概才是人生應習得的意義:無論如何只要還能生活,就值得歡喜。
我們都喜歡《小王子》,其中有段名言:「用心才能看見真實。真正重要的事,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十年前,我在紐西蘭的一個農莊和在當地工作的女孩聊天,她說:經營一個牧場兼農場,你只能向大地臣服。你對所有努力的結果沒有把握,只能相信上天不會辜負有心人。
她在農場工作 20 年,養殖山羊,也整理莊園。同一品種,同一時間種下的樹,有的茂盛,有的枯萎,你看不清土地為何如此分類了它們的不同命運。但是當你用心感受葉片的變化、日照的差異,你會漸漸明白,在什麼狀況下,植物會活得更好。她常常在月光下唱歌給植物聽,她相信它們感受了她的心跳。
有一天,當你年老,有人問你,人生的哪一段時光最快樂?
也許,你會毫不猶豫地說:在農場的時光。那時,虛榮不存在,日子只知道太陽、溫度、雨水、月亮。
那時覺得身體承受很大旳壓力,精神上卻清楚感受到:自己活得多麼清醒而飽滿。
小王子 日落 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個即將畢業的女孩問我,如果她想多看世界、茁壯自己,畢業後她該立即唸碩士?還是旅遊、打工做些什麼?
我的答案是後者,並且為她開了一個旅行清單,共四站。
1.非洲 剛果
我是國際戰爭婦女救援組織「Women For Women」的志工。這個組織專為專門戰爭中的女性救援奔走,如果你還年輕,請跟著他們到非洲剛果,看看大屠殺後的人們怎麼活下來。這趟旅程可能將永遠改變你的人生觀。
當地內戰頻仍,女子在大屠殺中不是被強姦然後殺害,就是被強姦後,強暴者以刀,活生生割下其陰蒂,表示戰利品。施暴者們相信沒有陰蒂的女子,從此不再有性高潮。這些女人雖然疼痛尖叫之後活了下來,表面上傷口愈合,但子宮、陰道往往在割切過程中未經消毒而潰爛,導致終生不能生育。
當地的戰爭結束了,她們受到的傷痕卻會永遠留下來。
國際女性救援組織在當地教導她們編織、製作衣袋,而她們最常編織的圖案是:花。
我的朋友 Zainab Salbi 是「Women For Women」的創辦人,她第一次抵達時曾好奇地問,「為什麼如此鍾愛花?」
剛果的女子回答道:只有沈浸於美的事物,我們才能在無比的絕望中,仍然感到美好,找到力量。
從世間最苦最悲慘的地方出發,看到這些悲劇下存活的女人,仍然充滿生命力。
年輕旅人在敲開了殘酷的一扇門後,才能開始他的成長之路。
2.美國 紐約
紐約自 1895 年起就已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文化、媒體與經濟中心。
1931 年人類最高的摩天大樓——帝國大廈,建造完成。當時正值大蕭條時期,美國總統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為它剪彩,但直到 1945 年二戰結束之前,它還一直是空的。
因此本命名為Empire State Building,卻被謔稱為Empty State Building(Empire:帝國;Empty:空的)。
帝國大廈只用了 410 天就完工了,但仍是當年建築材料之最。它是人類以鋼骨結構建造的第二棟大樓,創造了「不可能中的可能」,至今仍是最美的建築之一。
而關於它的一切,皆是在大蕭條的絕望及嘲弄中開始的。
另外在紐約,每日盡量到中央公園散步或者跑步;累了,就和炒花生的小販聊天。
中央公園附近是世界富豪的置產之地,也是歷史輪轉的見證之地。小販往往英文不好,但他們總有許多故事可以娓娓道來。
中央公園內跑步的、遛狗的,不同口音、不同衣著,是個觀察大千世界的好地方。俄羅斯人、波蘭人、法國人、義大利人、南非人……我甚至碰過來自西伯利亞的富豪,和他們打招呼,說點家常。
帶一本當年林語堂以英文撰寫的《生活的藝術》,想像沒有飛機的年代,多麼貧窮的中國小伙子,搭船越過萬里,向這裡的洋人說著來自東方的文化生活。
相較林語堂的勇敢獨立,現在的年輕人怕什麼?猶豫什麼?
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紐約大展身手,這裡凝聚了全球的人才。
無論移民的、致富的、逃難的……紐約不拒絕人才,它屹立不倒的秘密便是:吸納一切。
當這個城市最初興建時,它的高樓已保證了格局與視野。別著急日本人或是中國人買走了半個曼哈頓,那不過是一時,時間會證明他們只是在美國發生儲貸危機、房地產衰退時,為紐約注入了新血。
包容、創新與自信,是紐約永遠不會被取代的原因。
這是年輕人要去感受的第二站。
3。北京 圓明園
圓明園的修建始於清代康熙皇帝時期,前後共修建了 150 年,直至嘉慶年間。
康熙 40 年(1701年),紫禁城的炎熱讓康熙之子雍正在此修築江南之園。初始將蘇州園林之美複製於乾旱的北京城,後期一步步發展為中國歷史上中西園林工藝極致的「萬園之園」。
幾乎在同一個時代,西方正一步步全面超越中國。
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修建凡爾賽宮時,渴望義大利造的鏡子。路易十四派出無數商業間諜收買來自威尼斯的工匠,一個又一個禁不住誘惑的工匠在邊界被義大利政府發現,殺了:但路易十四始終未曾放棄。最終,法國成功取得了製造鏡子的秘密。
為了展現路易十四自己美麗的腿部線條,人類有了從頂至地的鏡子,也創造了法國的時尚文化。
凡爾賽宮的鏡廳,是人類對「鏡子」——這個當年的高科技產物最大的敬意。
而清朝的皇帝蓋圓明園時,他還只能透過銅板的反光或湖水端看自己的模樣。他想像的敵人只來自北方,於是修長城、派軍平回亂......卻從未意識到自鄭和下西洋之後,歐洲海上強權正一步步茁壯。
根據歷史學家的比對,西方和東方歷史上各有強盛時期。
西方崩潰了兩次,唐宋時期是東方真正與西方共同稱霸世界、打成平手的時代。明代之後,歐洲各國即投注精力發展軍火及海軍,東方則節節敗退。而西方也鮮少出現如乾隆皇帝這種孤立主義的君王。
就在康熙駕崩(1722年)後,西方的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速度。槍炮、發現美洲、咖啡、古典音樂、華麗衣衫、男女臉上撲粉、頭飾花俏......而中國人只綁著滿洲辮子,穿黑藍染布,女子纏足。
西方諸國林立,固然紛擾革命,但是軍武競賽、科技競賽,思想繽紛,從未停過。
康熙死後不過 54 年,工業革命徹底改寫了東方與西方的差距。
那一年在蘇格蘭的亞當·史密斯完成了《國富論》、在倫敦的愛德華·吉朋完成了《羅馬帝國衰亡史》,西方從經濟到歷史理論,重塑著自己的世界觀與發展論。
1776 年英國人詹姆斯·瓦特的蒸汽機成功了,接著紡織實現機械化,工業革命全面推動英國成長,每年經濟增長率幾乎接近 25%,是所謂「中國製造奇跡」的數倍。
而同一時期,乾隆皇帝還在品賞他的書畫愛好,甚至不屑來自英國女皇的特使。
乾隆之視野,孤立且傲氣。當時仍有傳教士來到中國並進入朝廷,但他的興趣只在借由傳教士給明式瓷器多添點西洋彩色。
哦,還有他自以為是的噴泉和音樂盒。
火燒圓明園時,英法聯軍粗魯掠奪,但同時也赫然發現當年英國特使送給乾隆的加農炮,被放在一間倉庫角落,和南洋來的貢品如象牙雕塑、波斯地毯、日式銀盤、玻璃器皿等,擠在一塊兒,乾隆老皇帝只把加農炮當成破銅爛鐵。
如今,每日太陽仍在這個曾經號稱「東方最美的園林」升起和落下。近 170 年過去了,誰使它成為廢墟?
歷史的過渡,驀然回首,已越重山。圓明園中遊坐,是歷史但也不僅僅是歷史,廢墟中能悟得一件事:驕傲自滿及眼光短淺,足以滅國,遑論個人。
4.澳洲 &紐西蘭
「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相匹配的煩惱,無一例外。每個年齡的煩惱,都會在那個年齡的地方,安靜地等著你,從不缺席。」
我建議的第四站:澳洲或紐西蘭。
如果要克服「少年維特」必然的煩惱,就要學會更踏實的生活態度。現在到澳洲、紐西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但多數擠在雪梨或者奧克蘭,在咖啡館或餐廳,非常可惜。
如果今年我才二十出頭,擁有強壯的身體,我會找一個農場住宿打工。
紐西蘭是一塊從南極分離出來的土地,它的自然風貌與動植物生態,充分顯示極地的風景。它的地景及文化都像一個從戰爭苦難中逃出來的孩子。當地的子民沒有過度的慾望,生活簡樸、崇尚自然、寧靜且感恩,這種心情很像頓悟修煉後的老禪師。
一個年輕人來到此地,從事農場工作,鍛鍊的將不只是體魄、英語,還有心志。
在工業社會革命之前,農業社會如果一年 GDP 增長 1%,就是不得了的盛世。即使 GDP 為 0,至少表示那一年沒有天災與人禍,舉國歡騰。
紐西蘭的許多農莊主人,至今還保持著這種態度。
種植奇異果的農場,以科技身份證追蹤每一顆奇異果的成長、收成及品質管控。誠實,使得紐西蘭的奇異果透過自由貿易銷售到世界。即使使用了高科技認證,農民仍然每日小心翼翼,日出而作、日落而憩。對他們而言,高科技只是加強了一名農夫對出產農作物的品質與生產總量的管制,那種敬天的古老文明從未離開。
年輕人,最糾結的莫過於少了毅力,卻擁抱太多煩惱。但事實上不論未來你做什麼,使你不會後悔的、不斷累積實力的,唯有學習腳踏實地做事、不分大小事皆全力以赴的敬業態度。
在農場的日子,一片麥田從一粒種子慢慢長大,直到終於發芽。此時農夫沒有猶豫,在麥田最完美、迎風搖曳的時刻砍掉麥稈,收成麥穗。於是麥田又回到光禿禿的一片,然後一切從零開始。
農場的生活,讓你沾污了身體,卻洗滌了心靈。
你漸漸明白,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不能猶豫也不必感傷。
你無法真正擁有什麼,只是不斷周而復始地經歷。
用一顆瀏覽的心,看待人生,得與失、隱與顯,都不過是生活札記中的一頁。
在和大自然作物的相處中,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樣的人生:不訴苦、不煽情、不靠苦難博取同情。
世間萬難中,每個人都還在按部就班地生活。早起的麥片、月下的馬鈴薯加魚排,農夫們日夜生息、世代繁衍。
或許平凡漫長的一生充滿辛苦,但卻被農人們當成遊樂場,一點點豐收,即是上天莫大的賜予。這大概才是人生應習得的意義:無論如何只要還能生活,就值得歡喜。
我們都喜歡《小王子》,其中有段名言:「用心才能看見真實。真正重要的事,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十年前,我在紐西蘭的一個農莊和在當地工作的女孩聊天,她說:經營一個牧場兼農場,你只能向大地臣服。你對所有努力的結果沒有把握,只能相信上天不會辜負有心人。
她在農場工作 20 年,養殖山羊,也整理莊園。同一品種,同一時間種下的樹,有的茂盛,有的枯萎,你看不清土地為何如此分類了它們的不同命運。但是當你用心感受葉片的變化、日照的差異,你會漸漸明白,在什麼狀況下,植物會活得更好。她常常在月光下唱歌給植物聽,她相信它們感受了她的心跳。
有一天,當你年老,有人問你,人生的哪一段時光最快樂?
也許,你會毫不猶豫地說:在農場的時光。那時,虛榮不存在,日子只知道太陽、溫度、雨水、月亮。
那時覺得身體承受很大旳壓力,精神上卻清楚感受到:自己活得多麼清醒而飽滿。
小王子 日落 英文 在 「小王子究竟看了43 次還是44 次的日落?」 (Chapter 6)... 的推薦與評價
其中有人聲稱擁有1943 年英文版《The Little Prince》的翻譯本及1971年《Le Petit Prince》的法文版,是「小王子看了44 次日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