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獨」背後:英國獨立運動的歷史淵源 - 何越
100年前,愛爾蘭與英國分家靠打仗;因為英國過去70多年政治力量急速向人民大眾方面傾斜,獨立運動已轉化成了和平的全民公投形式。
作為曾經的獨立國,蘇格蘭已與英格蘭合并逾300年。走到2021年,分家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上周英國地方選舉結束後,「蘇格蘭民族黨是否將會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成為英國媒體的高度關注點。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包括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國(nations)。其領土是過去幾百年中多次分合的結果,其中英格蘭一直是構建英國的主體部分,其語言英語亦是英國國家語言。
威爾士在 1535年成為英格蘭的一部分,至今保留威爾士口語以及文字。1603年,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兩國成為共主邦聯(當時的蘇格蘭詹姆士六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指定為駕崩後的英格蘭王),1707年正式合并為大不列顛王國。1801年,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合并,組成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不過100年後,愛爾蘭首先鬧獨立,和英國軍隊打了一場硬仗,最後分成兩家,北愛爾蘭繼續留在英國,愛爾蘭直接獨立了出去。英國國名也在1927年改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如今英國繼續朝分家方向演化,蘇格蘭是目前的領頭羊。威爾士獨立的聲音亦已開始,不過仍很微弱。100年前,愛爾蘭與英國分家靠打仗;因為英國過去70多年政治力量急速向人民大眾方面傾斜,獨立運動已轉化成了和平的全民公投形式。
愛爾蘭獨立運動(1870-1919)
隨著英國白人中產男子開始獲得選票,19世紀的英國政治越發開明。此時的英國兩大黨是保守黨和自由黨。與今天工黨的位置類似,當時的自由黨支持社會弱勢群體,願意團結一切支持本黨的選票。
早在1886年,自由黨就開始支持愛爾蘭自治。不過那時英國上議院(貴族院)的權力還在,要通過一項法案,第一關是要通過下議院,第二關是上議院,然後才送到王室手中(這一關往往就是走程序了)。威廉•格拉德斯通(William Gladstone)的自由黨政府在1886年提出愛爾蘭第一自治法案時,因為自由黨內部分裂,在下議院被挫敗。格拉德斯通於1893年提出了第二次地方自治法案,該法案通過下議院,但在上議院被挫敗。
到了1911年,上議院的否決權被撤消了,這等於為通過自治法案除掉了一大障礙。時任自由黨首相阿斯奎斯 (Asquith,1908-1916年在任)於1912年提出了第三次自治條例法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頒布了該法案。不過直到戰爭結束之前,該計劃的實施都一直暫停。
愛爾蘭的獨立,最後是由發動戰爭實現的。愛爾蘭獨立戰爭從1919年1月21日始,到1921年7月11日簽訂休戰協議。這場獨立戰爭始於愛爾蘭共和軍在愛爾蘭發動的游擊戰,最終獲得成功。但其後爆發的愛爾蘭內戰,其傷亡遠大於之前的愛爾蘭獨立戰爭,並為愛爾蘭社會留下深刻裂痕,對今日愛爾蘭與北愛政治的影響仍顯而易見。
蘇格蘭獨立運動(1835-)
與愛爾蘭獨立幾乎同期起步的蘇格蘭,走的則一直是和平路線。
要想獨立,首先要有自治政府。1835年,蘇格蘭成立了「全國維護蘇格蘭權利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Vindication of Scottish Rights),儘管其活動影響不大,但奠定了蘇格蘭脫離英國的第一步。
19世紀,在當時的自由黨政府心裡,蘇格蘭自治問題並沒有愛爾蘭問題那樣的緊迫性。當格拉德斯通的自由政府在1886年提出愛爾蘭第一自治法案時,蘇格蘭人也想效仿,但被自由黨政府認為條件不成熟。
第一個蘇格蘭自治法案於1913年被呈送到了下議院,但1914年一戰爆發,法案被擱置。
1930年,蘇格蘭發起要求英國政府建立蘇格蘭自治政府的請願,稱為Scottish Covenant。請願獲得200萬蘇格蘭人(1951年人口普查顯示當時蘇格蘭人口超過500萬)簽名。但請願沒有達到多少政治效果。
成立於1934年的蘇格蘭民族黨一直默默無聞。1967年,其黨員尤因(Winnie Ewing)意外贏得「漢密爾頓補選」(Hamilton by-election),成為第一位進入英國國會的蘇格蘭議員。蘇格蘭民族黨第一次在全英國層面嶄露頭角。
蘇格蘭最終在1999年得以建立自治政府,此前經過了兩次權力下放的全民公投。第一次在1979年,但因為支持權力下放的票數沒能達到總投票人數的40%,故此失敗。
第二次是1997年,當時狂勝大選的布萊爾領導了蘇格蘭第二次權力下放的全民公投,並獲通過。次年,英國頒發了1998年蘇格蘭法令,賦予成立蘇格蘭自1707年以來首個議會的法律依據,並規定議會成員的選舉程序和法則。1999年5月6日,蘇格蘭舉行首次議會選舉,工黨奪魁,但因未能取得多數,故與自民黨組建聯合政府。蘇格蘭民族黨那時還未成大氣候,地位在工黨之後。
但工黨在蘇格蘭的地位很快受到了民族黨的挑戰。因為民族黨自建黨以來就是走「蘇格蘭獨立」路線。距離成為獨立國家,蘇格蘭只剩下獨立公投一個障礙。但工黨代表的是全英國利益,絕對不會支持蘇格蘭獨立。故此,當時民族黨的當務之急,是要取代工黨成為執政黨。
2007年,蘇格蘭民族黨在選舉中以一席之差擊敗執政多年的工黨,並組成少數派政府。
2011年蘇格蘭議會選舉,蘇格蘭民族黨取得大勝,首次取得蘇格蘭議會的控制權,工黨在蘇格蘭的得票大幅下降,成為最大反對黨。此後舉行獨立公投成為該黨重中之重。2012年1月,時任首相卡梅倫同意蘇格蘭議會舉行獨立公投。他為自己的決定辯解說:這是蘇格蘭人民選舉出來的政黨的決定,我不希望看到蘇格蘭議會和英國議會就此糾纏不休。讓蘇格蘭人舉行公投是公正的。但2014年公投失敗了。
在上周結束的地方選舉中,蘇格蘭民族黨在129個議席中取得64席,聯手同樣支持獨立的綠黨第四次執政。黨魁尼古拉•斯特金表示疫情過後將再次舉行獨立公投。在2016年脫歐中,大多數蘇格蘭人選擇留在歐盟,蘇格蘭獨立為那些希望留在歐盟的蘇格蘭人提供了希望。與前任卡梅倫不同,約翰遜已經明確表示反對第二次公投。但英國政府也已經表示,不會走高等法院路徑去阻止公投。鑒於約翰遜在脫歐的幾番衝殺中曾奇招百出,疫情之後,英國政府將如何與蘇格蘭鬥法,有待觀察。
英國曾經是依靠科技與戰爭打遍天下的「日不落帝國」,在世界各地,其殖民活動的後遺症仍無處不在,英國本國對此反省不夠。但作為現代民主的發源地,英國內政仍然是世界的標兵和典範。從以暴力治國的王朝時代,在光榮革命後進入上流社會統治的和平時代,其中民主力量不斷進化,政治天平最終在二戰後向廣大人民傾斜,人民最終成為國家力量的源泉。這樣的國家權力源泉力量大反轉,扭轉了英國人對國家安全與利益的定義。例如,新聞自由和遊行示威曾被視為對國家利益和安全的損害,現在,它們成了維護英國利益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因為所有不滿都能得到儘快宣洩與表達,而不會被掩藏,以防日後成為火山爆發的隱患。
英國脫歐,是人民的決定,所以就是符合國家利益的決定;蘇格蘭如果日後投票要獨立,那也將是人民的決定,亦是符合國家利益的決定。英國的和平內政方式,改變了世人對何為國家利益的舊認識,不再以國土面積、經濟利益與國家實力作為第一判斷條件。21世紀的英國,處於世界民主先鋒試驗地的第一線。
原文:金融時報
#政治 #社會 #歷史
尤利布萊爾 在 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蘇格蘭威士忌的執杯傳奇-《財訊雙週刊》第631期
兩個星期前台灣「雙耳小酒杯持護者」的會員們舉辦聚會,最重要的決議,便是向蘇格蘭總部申請成立分會,並推舉尚格酒業的奚董擔任第一任分會會長。以常理言,總部不會有異議,因此台灣即將繼德國、巴西、澳洲、南非、荷蘭、北歐五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美國和土耳其之後,成為擁有分會的第十一個國家。
過去酒友們總認為「雙耳小酒杯持護者」協會十分神祕,我於一五年領取Keeper並寫下記錄後,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簡單說,這是一個類似「產業公會」的組織,成立的宗旨在於提高蘇格蘭威士忌的聲譽和銷售業績,並凝聚產業間的向心力。雖然極度商業導向,不過由於威士忌對蘇格蘭而言非同小可,高占出口貿易總額的第三名,因此產業勢力龐大,擁有眾多的貴族、爵士、名流,我一介布衣擠身其間,確實備感榮耀。
不過全球分會的分布情況有點奇特,土耳其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屬於回教國家,教義上不是禁止飲酒嗎?印度的烈酒稅超高,國內貧富差異極大,最暢銷的「威士忌」與我們的認知不同,貴桑桑的進口威士忌依舊源源不斷的輸入?北歐五國分布如此之廣,怎麼合而為一的同在一個分會?而傳統蘇威的進口大國如法國、日本、西班牙,居然都沒有設立分會?
說到進出口,根據蘇格蘭威士忌協會的出口統計,去年疫情影響非常嚴重,導致出口值大幅滑落,美國又因針對英國祭出懲罰性關稅,衰退幅度最大,但仍然是蘇格威士忌的最大市場。台灣的減少幅度不算太顯著,所以僅次於美國、法國和新加坡再度蟬聯第四,考慮新加坡只是個轉口貿易港,嚴格說來應排名第三。
仔細觀察這份資料,唯二成長的市場僅有拉脫維亞和大陸,尤其是拉脫維亞,一舉從前年的排名第九衝上第五而緊追在台灣之後。我的地理知識貧乏,完全不知拉脫維亞在哪,只得趕緊在谷歌地圖上搜尋,原來這是西鄰波羅的海、東倚蘇俄的歐盟國家,與新加坡的轉口貿易功能相同,主要的需求還是來自東方腹地。至於來勢洶洶的大陸,挾其龐大的酒類消費人口,只要稍稍改變中式白酒的飲用習慣,未來對全球威士忌的市場將造成重大衝擊。
不過台灣的購買力還是叫人嘖嘖稱奇,人口不多的蕞爾小島居然蟬聯多年第四,堪稱是另類的台灣奇蹟。有趣的是,若從蘇格蘭威士忌的出口「量」來看,台灣排不進前十名,顯然我們出手豪闊,買的都是高單價威士忌,如單一麥芽威士忌或單桶威士忌,對於全球市場主流的調和式普飲款興趣缺缺。難怪各國威士忌產業莫不對台灣虎視眈眈,或視作練兵場,只要在台灣賣得動,同樣的操作模式可在其他國家/地區複製貼上
疫情橫阻導致的暫時性衰退,並無法削減蘇格蘭威士忌在愛酒人士心中的高大上象徵,依舊是消費者最喜愛的棕色烈酒,這一點,是長年來從生產、經銷到媒體、教育等各環節工作者努力不懈的成果,這些人自然也都是「雙耳小酒杯持護者」協會獎勵的對象。從一九八八年創立至今,協會總共頒發了二千七百多個終身會員資格,台灣是消費大國,除了擁有五十幾位Keeper,更有四位獲得Master Keeper榮譽。可惜每年在布萊爾城堡舉辦兩次的頒贈儀式和晚宴,去年和今年春季都因疫情影響而暫停,秋季是否能如期舉行尚未可知。
遙想一五年的晚宴,我與世人尊崇的大師大衛史都華比鄰而坐,右手端則是蘇格蘭首富格蘭高登,闖蕩威界多年,從未感受如此的尊榮,不禁燃起強大的責任感和雄心壯志。只不過五年前的我即便持續撰寫威士忌專欄文章,其實並無多少建樹,若與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業界人士比較,如百富門酒業的首席調酒師瑞秋貝里,遲到一九年才領取終身會員資格,這些喊水會結凍的大師們,讓我感覺渺小而汗顏。
有反省,就有成就,除了勤寫著書不輟,也利用網路平台進行知識推廣和紮根工作,這一切,或許便源自五年前的榮譽震撼。依此而言,「雙耳小酒杯持護者」最重要的特點,便是盡管市場競爭激烈,對內依舊是一家人,可說是最具包容性也最獨特的威士忌團體。因此分會若能順利成立,除了能與蘇格蘭更緊密的連接,更能融合並分享酒業甘苦,最終,如同瑞秋貝里所言「解開蘇格蘭威士忌製作的秘密,發展、培育出擁有豐富個性的威士忌與世界共享」。
尤利布萊爾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曹長青:保守黨大勝影響英國及世界
對西方,人們常簡稱「英美文明」,不僅因為英美是大國,是長期聯盟,而且在理念上,這兩個國家更體現西方的主要價值。所以,英美兩國政治,尤其大選結果(何種理念的政黨勝選,哪種氣質的領袖執政),格外令人矚目,因它對全球都產生相當影響。
英國昨天(12日)的大選,執政的保守黨獲橫掃般勝利,國會650席贏了365席(原298席)。BBC說,這是自1987年撒切爾夫人贏得第三次執政後,32年來保守黨最大一次勝選!
在野的左派工黨則成為最大輸家,席位降至203席(選前262席),這是自1935年,過去84年來工黨的最大挫敗。
這次選舉結果,對英國政治、英美聯盟,甚至全球戰略格局都具重要意義:
第一,脫歐是選戰主題,選舉結果預示英國脫歐勢在必行。
2016年那次英國公投,51.89%支持脫歐。其後不斷有媒體渲染說很多英國人後悔了,呼籲再次公投(認為會翻盤)。但這次大選結果證明,英國人沒有後悔,反而更多人贊成脫歐:保守黨的國會席位增至佔56.15%,比上次公投的贊成率又增4個多百分點。強力主張脫歐的約翰遜首相(Boris Johnson,約翰遜,詹森)等於被「授權」,預示脫歐在明年1月31日會按期進行。
英國脫歐,對歐盟是重大打擊,也是對歐洲社會主義傾向的一個刹車信號。主要由法國德國推動的歐盟烏托邦(試圖建立大歐洲,與美國分庭抗禮),在英國退出後,或許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同樣保守派執政的波蘭、匈牙利、捷克等,都可能跟進。
第二,不同氣質領袖,就有不同選舉結果。
特蕾莎.梅當首相時,曾有「提前大選」(2017年),脫歐也是主要議題,但為什麼那次保守黨席位沒增反降?這就涉及到領袖能力和氣質問題。
特蕾莎缺乏魄力和領導能力。作為首相,她卻把很多時間用於穿著打扮,對成為時尚明星很得意。她不是模特,而是政治領袖,應致力國家的內政外交,而不是高跟鞋款式。她提出的幾個脫歐方案,都在國會受阻,她本人也對脫歐缺乏堅定立場和決策。她的無能,導致被黨內淘汰,被迫辭職。
接任首相的約翰遜,氣質和能力都不同。他當過兩屆倫敦市長(在左派眾多的首都,一個保守派兩次當選並獲高民調,說明他的能力),又在黨內多人競爭下高票當選保守黨領袖(從而出任首相)。
約翰遜對脫歐態度明確、立場堅定,誓言如與歐盟談不攏就「無協議脫歐」,即英國單方面硬性退出。約翰遜義無反顧的堅定態度,鼓舞了保守派選民,也影響了工黨中的贊成脫歐者。據BBC公佈的數字,保守黨中支持脫歐者佔66%,工黨中佔33%。約翰遜的態度堅定明確,對這次以脫歐為主題的大選結果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工黨領袖嚴重左傾,其社會主義方向被選民否決。
當年工黨領袖布萊爾走「第三條道路」(新中間路線),即不再走國營化、高稅收、高福利的社會主義道路,而是偏向保守主義,也減稅、重視商業、減少限制企業的規定等;對外則與美國更加聯手,結果布萊爾的工黨大贏保守黨,連續執政了三屆。
而現在的英國工黨領袖Jeremy Corbyn是個社會主義分子,他完全背離了布萊爾的中間道路,把工黨帶向更加左傾。例如其政見是:
在軍事上,反對英國增加軍費,要西方單方面放棄核武。在威權俄國、專制中國都不放棄核子武器的國際格局下,單方面要求英國美國等自由世界放棄核子武器,不是等於向邪惡勢力投降嗎?一旦真有戰爭,就讓自由世界束手待斃。這種愚蠢可能導致的邪惡勝利是人類不可承受之重。
在經濟上,工黨領袖要把企業國營化,把能源公司,水公司,交通領域,全部變成國營的。同時更多增稅,更多國家財政和金融控制,明顯要走向委內瑞拉的社會主義災難方向。
在反恐上,Jeremy Corbyn竟然發表同情恐怖分子的談話,把伊斯蘭國(ISIS)的暴行與美國剷除恐怖分子的正義之舉相提並論,都批為「殘忍」。這不僅是道德相對主義,更是不顧是非、不懂對錯、不明黑白。這樣的人成為英國最大在野黨(工黨)領袖,可見這個黨已整體上左傾到什麼地步(他是靠黨員投票當上的黨魁)。
福克斯電視網的Adam Shaw在英國大選日發表的評論說,英國工黨領袖比美國最左的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還要左!
所以,這次英國大選淘汰工黨,就是拒絕他們的極左路線和政策。
而約翰遜的保守黨強調的脫歐(恢復英國主權完整和國家安全——不再按歐盟協議而開放邊境)、強力打擊恐怖分子和犯罪、阻止大量移民湧入、增加公共服務、強調道德信仰價值等政策,得到了英國人民的共鳴和支持!
第四,約翰遜再執政五年,與川普聯手,影響全球戰略。
英國國會是五年一次改選(兩大黨同意可提前大選)。獲得勝利的保守黨(及首相約翰遜)一般不會再「提前選舉」,所以不出意外,約翰遜首相將執政到五年後的下次大選(2024年)。如果明年美國大選川普連任(再四年),也將執政到2024年。英美兩國領袖同時都是保守派、且是有私人情誼的理念戰友的情形,只有八十年代的英國首相撒切爾與美國總統里根的聯手可比。
英美發生的這種重大變化,對世界格局的戰略影響,可能世人還沒給予充分重視。在英國,基本已形成丘吉爾、撒切爾、約翰遜這樣三位一體的保守主義理念的傳承格局。
丘吉爾和撒切爾,都曾在英國被評為最偉大的首相,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傑出領袖。約翰遜明顯成為他們的理念傳人,他對丘吉爾推崇到親自寫了一本《丘吉爾傳》。在人類歷史上,最多的名人傳記是拿破崙,然後就是丘吉爾,至2010年統計,已有1663種《丘傳》。已有這麼多,約翰遜還要再寫一本,可見他對丘吉爾的推崇。
而且約翰遜對全球議題相當清晰,因他當首相之前做過近二十年的報紙專欄作家。我曾瀏覽過他在《英國電訊報》從2004到2019年7月(當首相前幾天截至)的15年專欄目錄和主要文章,發現他像大多數大報的專欄作家一樣,什麼都寫,什麼都評,從歐盟到美國,從中國到日本,文字之多,可能只有獲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丘吉爾首相(有一千萬字著述)超過他。這種廣泛議題寫作(背後是研究和閱讀),會使約翰遜視野廣闊,知識淵博,理念也更清晰堅定。
與大西洋對岸的英國出現的政治景觀(丘吉爾、撒切爾、約翰遜的三位一體保守黨信念延續)相輝映的是,在美國,川普執政之後,大刀闊斧改革,強力推行保守主義政策,被譽為已形成共和黨的林肯、里根、川普的三位一體的理念傳承。
當年英國的撒切爾首相與美國的里根總統聯手,對外打贏了冷戰,促使蘇聯帝國解體,隨之東歐的全部共產政權垮台,全球走向民主;對內則各自擊敗了左派的社會主義浪潮,實行減稅、市場經濟政策,促使了英美的經濟繁榮。
今天,保守黨選舉大勝,約翰遜得到人民授權,一個強勢的英國保守派首相,與美國強勢的共和黨籍總統川普聯手,其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不會低於當年撒切爾與里根聯手。
可以預測的是:
1,英國將按期脫歐,社會主義傾向的歐盟群體主義勢力(collectivism)被減弱,英美的個體主義(Individualism)聲勢看漲。
2,保守黨在國會佔絕對多數席位,英國將增加軍費,強大國防,擴大北約實力(英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威爾斯號》前兩天正式服役,全球擁有兩艘或以上航母的只有美國和英國)。在法、德的軍費都低於要求的佔GDP 2%情況下,英國與美國都超過2%,形成英美為核心的強大北約。這對全球打擊恐怖主義,制約紅色中國的軍事擴張等,都有當年撒切爾與里根聯手對付共產蘇聯的同等重要意義。
3,英美兩國保守派領袖聯手,可遏制歐洲的左翼社會主義勢力,有利於波蘭、匈牙利、捷克等保守派政府,從而推動歐洲的自由化、市場經濟、集體防衛,以遏阻俄國的潛在威脅和能源敲詐。
4,不僅在北約,也在七大工業國家(G7)中,形成英美更緊密聯盟,抗衡法國馬克龍、加拿大白左小生特魯多,以及德國形右實左的默克爾等。
5,英美兩國反共的保守派領袖聯手,有利於香港人民爭自由的鬥爭,有利於民主台灣的安全,並可在全球範圍制約中共的一帶一路擴張。
6,最後可能影響美國民主黨的總統初選。在英國大選剛出來「出口民調」時,CNN網就發表「Americans should watch the next few hours in the UK closely」的評論指出:英國工黨如慘敗,美國民主黨應小心2020。意思是,如民主黨也走英國工黨領袖的Far-left(極左)道路,那明年選舉也會重蹈其慘敗覆轍,因極左政治是選票殺手(vote killer)。但CNN的評論,英國工黨的慘敗,可能都無法引起美國民主黨的重視,更別提改弦更張,改走當年克林頓、布萊爾都取得成功的第三條道路(新中間路線)。所以,2020美國大選,面對民主黨的繼續其極左路線,川普總統連任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很可能是大贏!
2019年12月13日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