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是一個階段。《就係香港》自2018年夏季創刊號至今,香港也經歷了一個時代的轉變。
三年來,伴隨大小動盪與人心變遷,《就係香港》這本與城市脈搏共生的季刊,意義不斷被時代更新。遙想那年夏天,又濕又熱的季節,卻讓夢想萌芽,盧冠廷將希望寄託予《盛夏日之夢》,彼時《就係香港》夏季號亦在紙媒逆流之中面世。「實現可以實現的」,在2018年的夏天,我們首次為口號留下註腳。
及後編輯團隊走遍香港的火山、城裡的綠洲,還有香港名勝的前世今生;緊隨香港人步履,在另一個汗流夾背的初夏,走訪盛載港人足跡的牆壁,聆聽箇中啟示。後來人潮從街上退去,熟悉的面孔只剩雙眸,2020年疫情帶來的疏離,成為另一個反思當下的契機。
很多既有價值不再,新的規範又接踵而來,我城面對的挑戰未止。在明日大嶼動土在即,以致教育界課程變天的當下,我們沒有追逐最快最前,卻依舊不徐不疾,以穩定的步伐、不一樣的眼光與方法述說我城,盼望引發更多對城市的思考與想像,積聚下來,希望能成為洪流之中的有力扶手。
時間令信念更堅定,雖然舉步維艱,我們對紙本與香港的熱愛不改,也望讀者們如是。新一期2021夏季號-《就係香港》三周年特別版,將會於七月中出版,還請各位繼續支持。
就係香港2020夏季號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就係香港2020秋季號 #現已出版 #精彩內容sneakpeek
經歷了2019的反修例運動,2020持續逾半年但仍未見盡頭的疫情,社交距離和社會撕裂以至連串徹底改變香港原有價值的變化,這個新學年以至往後的日子,學校生活將不再一樣。秋季號《就係香港》重新檢視百多年來香港學校如何由無變有,又如何變成當下多元的面貌,從而回顧辦學的初衷。同時走入土瓜灣這個近年正進行大規模重建的舊區,將之連結香港城市整體發展的脈絡,了解社區被邊緣化的原因。無論是學校教育或者社區規劃,「以人為本」的重要價值,可以如何落實?
#REvisitREthinkREcreate// 學校源本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來,香港學校種類之多元,辦學團體為數之眾,在世界上並沒有多少個城市有同樣的發展。然而在長年由自由經濟體系主導下,奉行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幾十年來,教育也漸得漸遠,甚至變成只有一條路-----一條由分數帶領的路。新一代在互聯網及全球化的環境長大,已令人更需思考學校與學習知識之間的必然關係。去到2019年中因反修例運動爆發的社會爭端,引致政治氣候逆轉,學校就像風暴的中心,面對重重挑戰,已不單是維持成績,還有更多無法預估的考驗。
#REmap// 土瓜灣生存手冊
在過去數十年間,土瓜灣一直被置於九龍半島以至整個香港城市規劃藍圖的邊緣位置。有人形容她是「城市百慕達」,沒有地鐵沒有商場,還有不少人仍在益豐這種高密度舊樓中過活。要理解這個社區,不但先要放下習慣和標籤,更需要將她放在全面的時間和空間脈絡去看。專題從多角度去解讀土瓜灣,且以多張不同形式的地圖及插畫,呈現社區的多元面貌。
#REborn// 走過時間的河
香港本地多條主要河流,歷年來先後被混凝土封得密不透風,由河道變明渠,將城市發展與大自然的二元對立,表露無遺。近年有倡議復育本地河道生態,但早已經歷整型並失去原生態的河流,究竟為什麼要重生?可以怎樣重生?甚至有沒有可能重生?
#REspect//《繼園台七號》情書裡的…楊凡拼圖
如果以近年流行的說法,「這是個有故事的人」來形容人的內涵價值,身兼導演/攝影家/作家及藝術收藏家多重身份的楊凡,身上的故事可稱得上「恆河沙數」。他為何以賣畫方式來拍電影?他何以能深交如許多美麗傳奇人物?是什麼驅使他對香港電影長期如此付出?花了七年時間完成的動畫《繼園台七號》,又如何寄託他對香港的愛?
#ReadingHK// 周冠威/ 黃綺琳/ 楊曜愷 對讀香港
三部在本年再次帶起本土電影熱潮的作品,《金都》的黃綺琳、《叔•叔》的楊曜愷和《幻愛》的周冠威,三位導演看待香港各有不同的視角,在閱讀上又有什麼不同的興趣?如何從書籍中讀懂香港?如果要推薦一本有關香港的書籍,他們又會推薦哪一本?一個難得的對談,讓三位導演交流他們觀照香港和創作的方式。
其他精彩內容包括:
本地四位城市畫家以速寫方式,描畫八家香港經典校園的獨特面貌;從建築設計出發,回顧香港四家大學如何藉著校園空間,讓學生在其中自由成長及舒展理想;歷史百年的鄉村小學如何克服殺校危機,蛻變為包容多元文化,並走上正向教育的道路; #REcreate 昔日的上環三角碼頭,今日卻成為本地藝術創作人的靈感泉源;#REfract 兩位本地新世代作家,分別以土瓜灣益豐大廈和大嶼山東涌河為背景,創作短篇小說等等。
凡網上訂購季刊,可以8折優惠購買「Remember HK 掛住香港」#編輯精選 Wall Art系列,用兩種不同方式感受香港;另外過往缺貨的 #2020春季號 及其他精選往期亦有限量回書 ,歡迎讀者一併訂購。
立即訂閱 #linkinbio
就係香港2020夏季號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關移民,如何在一個新國度找到落腳的方法,只是開始。生活如何融入,生命如何找到歸屬,都是每個移民需要面對的議題。
香港攝影工作者李泳麒在倫敦深造期間,在當地一家老人院遇上了老一輩香港移民曾先生。曾老在1967移居到英國利物浦打工,雖然有兒有女,晚年時只能入住當地老人院,在疾病中孤獨度過。即使身體未能活動自如,卻無損意志和想像的空間:
「曾老所打動我的,是他所設計的飛船,在一張一張的廢紙背後把心中最期望的一天一天一筆一筆的畫下來。」在入選2017年WMA 大師攝影獎的圖片故事《曾老漂流記》中,李泳麒記錄了曾老在廢紙上所設計的多部登月飛船,憑著幻想和信念釋放疾病的囚籠,也讓李泳麒重新思考移民的價值。
「香港是一個移民社會,移居外地並不是一件『前所未有』的新事,對於移民的嚮往都是希望尋找更『好』的生活,為一下代準備之類。所謂更『好』的生活,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國度都有不同的定義。縱觀這些『要離開』的故事,令我最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是一個『要回來要留下』的經歷——上一年夏天,我在街上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義工,當中有一位比我年長的男士,自小就在加拿大長大的生活,貿貿然回來香港當義工,真的人生路不熟,但他決定回來香港,定居不定居還不清楚,但他說:香港是家,香港是根。這是我在不同的故事中較有共鳴的一個。」
家就是歸屬,夏季號《就係香港》以數十年來港人因為不同理由而移民為主題,了解詳情:https://shop.beinghongkong.com/
* 圖片由李泳麒提供
#2020就係香港夏季號 #移民 # WMA
就係香港2020夏季號 在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在YouTube 上盡情享受自己喜愛的影片和音樂、上傳原創內容,並與親朋好友和全世界觀眾分享你的影片。 ... <看更多>
就係香港2020夏季號 在 就係香港2020夏季號#現已出版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就係香港2020 秋季號 #現已出版 #精彩內容sneakpeek 經歷了2019的反修例運動,2020持續逾半年但仍未見 盡頭的疫情,社交距離和社會撕裂以至連串徹底改變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