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介正/新世紀「越戰啟示錄」
2015-05-06 01:44:34 聯合報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一九八六年初夏甫到美國華府留學的我,被一個重複播放的電視短片吸引。一位男孩騎在父親的肩膀,佇立在刻有幾萬個陣亡官兵姓名的越戰紀念碑前。兒子問爸爸:「我們打贏了嗎?」一段沉默後,又問「那我們為什麼要去打呢?」影片嘎然而止,餘音迴盪不已。
面對美國逐漸深陷越戰泥淖、國力大幅耗損、反戰情緒高漲的情勢,一九六七年十月,有意角逐總統寶座的尼克森在知名的《外交事務季刊》(Foreign Affairs)發表「越戰後的亞洲」(Asia After Viet Nam)一文,主張改變美國派軍到處作戰的傳統思維,雖仍維持對盟邦的安全承諾並提供核子傘保護,但要求亞洲各國應擔負起更多自身的防衛責任。此等思維遂成為擔任總統後,「尼克森主義」(The Nixon Doctrine)的濫觴。
今日的美國經歷十餘年伊拉克及阿富汗戰事,又遭逢全球金融危機後,國際影響力下滑。歐巴馬總統以多邊合作,取代小布希總統時期介入先制的單邊主義,對照尼克森總統以和解代替對抗的外交政策,時空迥異,卻有異曲同工之處。
美國白宮今年二月發表《二○一五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雖仍宣稱美國要以實力展現世界領導權威,也重申持續強化「亞太再平衡」政策,但同時主張「與有能力的夥伴共同領導」。近年來,「賦能盟邦」(empower allies)這口號用的真好,其實就是要友盟國家分擔更多風險與成本。
越戰期間,尼克森主張打破中國孤立,進行「關係正常化」,既可以緩解中國援助越共的壓力,又可以拉開聯合中國對抗蘇聯的戰略格局。如今中國經歷卅餘年的快速發展,實力已經遠勝於當年毛澤東、周恩來時代,足以與美國分庭抗禮。
習近平前年在印尼提出「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的構想,接著揭櫫「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工作方針,去年更在上海舉辦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亞信)會議」第四次高峰會上表示:「亞洲的事情,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辦。亞洲的問題,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來處理。亞洲的安全,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亞洲人民有能力、有智慧通過加強合作,來實現亞洲和平穩定。」
中國版的亞洲新安全觀,加上為支援「一帶一路」政策而成立的亞投行,都有將美國排除在外的隱喻。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奈伊(Joseph Nye),今年出版新書《美國世紀結束了?》(Is the American Century Over?),當然論及中國之崛起,也引發政學界的大辯論,尤其是書名中的「問號」本身就有不言可喻的意涵。雖然奈伊的大哉問,短期內不可能有共識性答案,美中兩強「新型大國關係」經略的重心,明顯聚焦亞洲。
台灣位於亞洲大陸的東方邊陲,太平洋的西方前沿,是海權與陸權勢力交會之地。然而,因為綜合實力相對弱勢,既不能不考慮美國「賦能盟邦」對我們的角色期待與成本代價,也不能輕忽中國大陸「亞洲事亞洲人管」所可能對我們的箝制力道與包容條件。在美中對局間,台灣奮勵圖治,可為兩方爭取之槓桿,台灣黨爭虛耗,則為雙邊嫌棄之彈丸。
西貢淪陷倏忽已四十載,忠奸恩怨,俱往矣,殷鑑冷酷,不由人。亞洲再度徘徊在強權爭鬥的戰略移轉進行式中,深思現代版的「越戰啟示錄」,我們台灣又怎能不戒慎。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00) 開場引言 (00:01:06) ▶ 1940-MAY. 25 敦克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00:18:17) ▶ 1986-MAY. 26 歐盟旗幟 / 《脫歐之戰》Brexit: The Uncivil War (00:39:49) ▶ 1943-...
尼克森主義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1:06) ▶ 1940-MAY. 25 敦克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00:18:17) ▶ 1986-MAY. 26 歐盟旗幟 / 《脫歐之戰》Brexit: The Uncivil War
(00:39:49) ▶ 1943-MAY. 27 法國反抗軍成立 / 《無聲救援》Resistance
(00:57:31) ▶ 1936-MAY. 28 圖靈機模型發表 /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01:13:53) ▶ 1382-MAY. 29 錦衣衛成立 / 《錦衣衛》14 Blades
(01:44:49) ▶ 1928-MAY. 30 安妮華達 / 《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
(01:57:04) ▶ 2005-MAY. 31 深喉嚨揭曉 / 《推倒白宮的男人》Mark Felt: The Man Who Brought Down the White House
(02:10:44) 結語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5/25 ~ 5/31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m0OgzbF7e8A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3t1atmptrc08738p81dwcl/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40-MAY. 25 敦克爾克大撤退 / 《#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勢如破竹在短短半年內橫掃了西歐大半土地,讓英法盟軍措手不及,被逼退至法國北部的臨海城市 敦克爾克,面臨到被殲滅的危機。英國再不救這大約40萬的官兵,這些人的下一步就只有跳海的份了。
.
▶ 1986-MAY. 26 歐盟旗幟 / 《#脫歐之戰》Brexit: The Uncivil War
歐盟的前身 歐洲共同體正式採用了深藍色底、12顆環狀排列的金色五芒星旗幟,為歐洲共同體的正式旗幟,並在1993年改為歐盟之後,繼續使用,成為今日我們熟知的歐洲象徵。
.
▶ 1943-MAY. 27 法國反抗軍成立 / 《#無聲救援》Resistance
由法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戴高樂將軍所領導的法國流亡政府,在二戰期間為了集結被納粹佔領的法國境內反抗勢力,在1942年初將此重責大任交給了反抗軍領袖尚穆蘭,並於1943年5月成立了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是為具有系統組織化的法國反抗組織。
.
▶ 1936-MAY. 28 圖靈機模型發表 /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有「電腦之父」之稱的英國科學家 艾倫圖靈,於1936年5月28日發表了《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論文,是首次提出「圖靈機」的概念,被視為電腦的前身。
.
▶ 1382-MAY. 29 錦衣衛成立 / 《#錦衣衛》14 Blades
錦衣衛的正式名稱為「錦衣衛指揮使司」,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明太祖所設,直屬皇帝,主要負責審訊、巡查、緝捕、護衛等軍政特務,相當於現代的總統府特勤局侍衛。到了明朝後期因錦衣衛的權力擴張,被視為鞏固皇帝權力,以及政治鬥爭的工具。
.
▶ 1928-MAY. 30 安妮華達 / 《#最酷的旅伴》Faces Places
有法國新浪潮祖母之稱的安妮華達,在1928年5月30日出生於比利時,在1950年代開始創作的電影,被視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先驅。她在日後的許多作品中,專注於現實主義與女性主義的議題,對全世界的電影圈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
.
▶ 2005-MAY. 31 深喉嚨揭曉 / 《#推倒白宮的男人》Mark Felt: The Man Who Brought Down the White House
1972年6月揭發美國著名的「水門案」線人「深喉嚨」,在經過超過33年後,終於在當年報導水門案事件的《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兩人協同行政編輯證實,當時的「深喉嚨」就是時任FBI副局長的馬克費爾特。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尼克森主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中兩國關係急轉直下,達到40多年以來最低點,也從部份領域的爭端和挑戰變成體系和價值的衝突。這兩個加起來經濟產出總和佔全球40%的超級大國分裂,讓世界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許多外國媒體已經用「新冷戰」來形容美中發展。我們這就來看看歷史的教訓還有新冷戰對科技造成的的結果。
既然提到新冷戰,不得不稍微介紹一些冷戰的背景。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國家因為意識型態不同,相互對抗長達半個世紀。最後西方資本主義壓過社會主義陣營,蘇聯在1991年解體,美國也成為世界超級強國,可以說我們今天世界的樣貌也是冷戰過後的結果。
中共領導的中國去年70年週年,比我們正統的中華民國還少38年。重點是現在的中國就是靠冷戰的時候,在蘇聯和美國之間遊走,最後在美國聯中抗蘇的策略下,因為西方自由資本主義的挹注還有自身的經濟發展成為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其實蘇聯垮台後中國就成為共產主義的代表,但是西方當時就有,到底是要跟中國交往還是圍堵,要和緩還是強硬的討論,後來很明顯西方是採取以經濟發展帶動中國民主和自由的做法,結果如何?大家可以看看現在的狀況。
中國現在變成全面控制的超極權社會,還用科技向外輸出治理模式,其實什麼天網監控、人臉辨識、大數據分析整合、機器學習還不是都跟歐美學的。所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7月25號的演說才會這麼受到大家關注,在經濟改革無法帶來政治改革的同時,就像過去冷戰時期,他再次點名中國共產黨,不是中國人喔,說他過去在冷戰期間的軍隊記錄告訴他,共產黨人總是在撒謊。還把雷根20世紀80年代對蘇聯「信任但要驗證」的口號改了一下,說對付今日極權的北京得要「不信任且要驗證」才行。
這幾乎就是顛覆了70年代尼克森跟中國接觸還有中國會改變的理論,可是現在如果美中要走上新冷戰這條路有難度,特別在經濟發展上已經水乳交融。以華為當作例子,這家公司可以說是在美中科技冷戰的最前線。要知道在19年前,華為剛開始到德國法蘭克福郊區和英國小鎮設立歐洲銷售辦事處的時候,還只是眾多來競標建設電信網絡,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到了今天華為就是中國崛起的代表。
雖然美國從2018年開始以各種法律強力防堵華為,它在2019年銷售額還是有1230億美元。因為華為過去利用價格優勢搶攻市佔率,在市場已經幾乎是無法取代的存在,全球190幾國有170國都用華為的產品跟設備。但是在美國遊說各國封殺華為後,本來許多國家還在觀望,現在都慢慢選擇站在美國這邊。像是英國7月14日宣佈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現有華為產品2027年前全面拆除。這代表由英美澳紐加組成的「五眼聯盟」中,僅剩加拿大未宣佈禁用華為。不屬「五眼聯盟」的法國也在22日宣佈不續購華為設備,間接在2028年前讓華為退出該國5G市場。
而華為也把自己比喻為70年代的日本企業東芝。當時東芝專攻半導體和晶片領域,後來就開始面對美國強勢的攻擊。某一方面這種說法沒錯,但是仔細想想其實差很多。東芝當初是因為對美國禁運對象蘇聯出口技術先進的設備,華為也有孟晚舟違反伊朗禁令的事件。但是跟華為不一樣的是,沒有人指責東芝剽竊技術,違反智慧財產權,而且當時日本的經濟體制與今天的中國不一樣,日本的企業是建構在自由經濟的基礎之上,國家的介入不是很深,但中國則是國家資本主義。
華為風暴不是單純的貿易戰、科技戰,背後有美中兩大陣營政治體制之爭。從華為的崛起也看得出西方對於如何看待中國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態度,而國際政治不是數人頭的,面對極權專制的中國,開放的社會要有連貫的戰略,但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還是有很多人受不了中國市場的誘惑。這個世界會因為新冷戰就發展出一個新的貿易架構或體系嗎?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歡迎跟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