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
近日立陶宛贈與台灣兩萬劑疫苗,深感感謝之餘。也同時想到1989 年時立陶宛、拉脫維亞的、愛沙尼亞三國串連兩百多萬人,手牽手和平的向蘇聯表現出人民獨立的強烈意志,也成功的得到國際支持,同樣的面對共產政權的台灣,別具意義!
立陶宛外交部長如此說「熱愛民主自由的人民要互相幫助」( Freedom-loving people should look out for each other)。
先不論藍綠政治,2004年台灣也曾效仿立陶宛一次「牽手護台灣」 ,當時也覺得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嗎?
但有幸拜訪到立陶宛並瞭解到這段歷史,得知波羅的海這三國,長期在強國政權間角力,說句誇張一點的比喻,19世紀人民可能要起床看一下外面國旗才知道自己是什麼國家(勢力)。
人民的所作所為反映出人民的意志,我們在想要追求事物的時候,意志以及動作就是最重要的!
近年這三國人口普查約六百萬人,卻有兩百萬多萬人站出來展現意志,1/3 強的人民意志強而有力的展現!
Anyway thanks 立陶宛
#鬼島康介 #立陶宛 #特拉凱 #十字架山
#lietuvos
#vilnius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
#好想去喔
#canonphotography
#東京カメラ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領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430人,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邦國家。自1929年起,根據《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確定為主權國家,實施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羅馬教廷的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巴羅克式風格,可容納...
尼 祿 的 十字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救主受難始末
福音前歡呼
領:基督,光榮的君王,我們讚美你。
眾:基督,光榮的君王,我們讚美你。
領:基督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他所有的名字。(斐 2:8-9)
眾:基督,光榮的君王,我們讚美你。
福音
若望所載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始末 18:1-19:42
(拘捕了耶穌,把他綑綁起來)
敘述:那時候,耶穌和門徒出去,到了克德龍溪的對岸。在那裡,有一個園子,耶穌和門徒便進去了。出賣他的猶達斯也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同門徒,曾多次在那裡聚集。
猶達斯便領了一隊兵,和由司祭長及法利塞人派來的差役,帶著火把、燈籠與武器,來到那裡。耶穌既知道要臨於他身上的一切,便上前去問他們說:
耶穌:「你們找誰?」
敘述:他們回答說:
群眾:「納匝肋人耶穌。」
敘述:耶穌向他們說:
耶穌:「我就是。」
敘述:出賣耶穌的猶達斯,也同他們站在一起。耶穌一對他們說:「我就是」,他們便倒退,跌在地上。於是,耶穌又問他們說:
耶穌:「你們找誰?」
敘述:他們說:
群眾:「納匝肋人耶穌。」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我已給你們說了『我就是』;你們既然找我,就讓這些人走吧!」
敘述:這是為應驗耶穌先前所說過的話:「你賜給我的人,我連一個也沒有喪失。」西滿伯多祿有一把劍,就拔出來,向大司祭的一個僕人砍去,削下了他的右耳;那僕人名叫瑪耳曷。耶穌就對伯多祿說:
耶穌:「把劍收入鞘內!父賜給我的杯,我怎能不喝呢?」
(先解送耶穌到亞納斯那裡)
敘述:於是,兵隊、千夫長和猶太人的差役,拘捕了耶穌,把他綑綁起來,先解送到亞納斯那裡;亞納斯是那一年當大司祭的蓋法的岳父。就是這個蓋法,曾給猶太人出過主意:叫一個人替百姓死,是有利的。那時,西滿伯多祿同另一個門徒,跟著耶穌。那門徒是大司祭所認識的,便同耶穌一起,進了大司祭的庭院;伯多祿卻站在門外。大司祭認識的那個門徒出來,對看門的侍女說了一聲,就領伯多祿進去。那看門的侍女對伯多祿說:
群眾:「你不也是這人的其中一個門徒嗎?」
敘述:伯多祿說:
群眾:「我不是。」
敘述:那時,僕人和差役,因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著烤火取暖;伯多祿也同他們站在一起,烤火取暖。
大司祭審問耶穌,關於他收徒和施教的事。耶穌回答他說:
耶穌:「我向來公開對世人講話,我常常在會堂和聖殿內,即眾猶太人所聚集的地方施教;在暗地裡,我並沒有講過什麼。你為什麼問我?你問那些聽過我的人:我給他們講了什麼;他們知道我所說的。」
敘述:耶穌剛說完這話,侍立在旁的一個差役,就打了耶穌一個耳光,說:
群眾:「你就這樣答覆大司祭嗎?」
敘述:耶穌回答他說:
耶穌:「我如果說得不對,你指證那裡不對;如果我說得對,你為什麼打我?」
敘述:亞納斯於是把耶穌綑綁,解送到大司祭蓋法那裡。
(你不也是他門徒中的一個嗎?我不是。)
敘述:西滿伯多祿仍站著烤火取暖。於是,有人向他說:
群眾:「你不也是他門徒中的一個嗎?」
敘述:伯多祿否認說:
群眾:「我不是。」
敘述:有大司祭的一個僕役,是伯多祿削下耳朵的那人的親戚,對伯多祿說:
群眾:「我不是在山園中,看見你同他在一起嗎?」
敘述:伯多祿又否認了,立刻雞就叫了。
(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
敘述:然後,他們從蓋法那裡,把耶穌解往總督府。那時是清晨;他們自己卻沒有進入總督府,怕受了沾污,而不能吃逾越節羔羊。因此,比拉多出來,到外面,向他們說:
群眾:「你們對這人提出什麼控告?」
敘述:他們回答說:
群眾:「如果這人不是作惡的,我們便不會把他交給你。」
敘述:比拉多便對他們說:
群眾:「你們自己把他帶去,按照你們的法律審判他吧!」
敘述:猶太人回答說:
群眾:「我們沒有權力處死任何人!」
敘述:這是為應驗耶穌論及自己將怎樣死去,而說過的話。於是,比拉多又進了總督府,叫耶穌過來,對他說:
群眾:「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這話是你自己說的,或是別人論及我,而對你說的?」
敘述:比拉多回答說:
群眾:「莫非我是猶太人?你的民族和司祭長,把你交給我,你做了什麼?」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如果我的國屬於這世界,我的臣民早已反抗了,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但是,我的國不是這世界的。」
敘述:於是,比拉多對耶穌說:
群眾:「那麼,你就是君王了?」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你說的是,我是君王。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凡屬於真理的,必聽從我的聲音。」
敘述:比拉多於是說:
群眾:「什麼是真理?」
敘述:說了這話,比拉多再出去,到猶太人那裡,向他們說:
群眾:「我在這人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你們有個慣例:在逾越節,我該給你們釋放一人;那麼,你們願意我給你們釋放猶太人的君王嗎?」
敘述:他們就大聲喊說:
群眾:「不要這人,而要巴辣巴!」
敘述:巴辣巴原是個強盜。
(猶太人的君王,萬歲!)
敘述:那時,比拉多命人把耶穌帶去鞭打。然後,兵士們用荊棘,編了個茨冠,放在耶穌頭上,給他披上一件紫紅袍,來到他面前,說:
群眾:「猶太人的君王,萬歲!」
敘述:兵士並打了耶穌耳光。比拉多又出去,到外面,向他們說:
群眾:「看,我帶他出來,為叫你們知道: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
敘述:於是,耶穌戴著茨冠,披著紫紅袍出來。比拉多就對他們說:
群眾:「看,這個人!」
敘述:司祭長和差役,一看見耶穌,就喊說:
群眾:「釘在十字架上!釘他在十字架上!」
敘述:比拉多對他們說:
群眾:「你們把他帶去,釘在十字架上吧!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
敘述:猶太人回答他說:
群眾:「我們有法律;按法律,他應該死,因為他自命為天主子。」
敘述:比拉多聽了這話,越發害怕,於是又進了總督府,對耶穌說:
群眾:「你到底是那裡的?」
敘述:耶穌卻沒有回答比拉多。於是,比拉多對他說:
群眾:「你對我也不說話嗎?你不知道我有權釋放你,也有權釘你在十字架上嗎?」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如果不是上天賜給你,你對我什麼權柄也沒有;為此,把我交給你的人,罪過更大。」
(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
敘述:從此,比拉多設法要釋放耶穌;猶太人卻喊說:
群眾:「你如果釋放這人,你就不是凱撒的朋友,因為凡自命為王的,就是背叛凱撒。」
敘述:比拉多一聽這話,就把耶穌領出來,到了一個名叫「石舖地」──希伯來話叫「加巴達」的地方,坐在審判座上。時值逾越節的預備日,約莫第六時辰,比拉多對猶太人說:
群眾:「看,你們的君王!」
敘述:他們喊叫說:
群眾:「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
敘述:比拉多對他們說:
群眾:「要我把你們的君王,釘在十字架上嗎?」
敘述:司祭長回答說:
群眾:「除了凱撒,我們沒有君王。」
敘述:於是,比拉多把耶穌交給他們去釘死。
(同耶穌一起被釘的,還有兩個人。)
敘述:他們就把耶穌帶走。耶穌自己背著十字架出來,到了一個名叫「髑髏」的地方,希伯來話叫「哥耳哥達」。他們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同耶穌一起被釘的,還有兩個人: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耶穌在中間。比拉多寫了一個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寫的是:「納匝肋人耶穌,猶太人的君王。」這牌子有許多猶太人念了,因為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地方,離城很近;字是用希伯來、拉丁和希臘文寫的。於是,猶太人的司祭長,就對比拉多說:
群眾:「不要寫『猶太人的君王』,該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君王。」
敘述:比拉多回答說:
群眾:「我寫了,就寫了。」
(他們瓜分了我的衣服)
敘述:兵士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後,拿了他的衣服,分成四分,每人一分;又拿了長衣;因那長衣是無縫的,由上到下渾然織成,所以他們彼此說:
群眾:「我們不要把它撕開;我們擲骰,看是誰的。」
敘述:這就應驗了經上的話:『他們瓜分了我的衣服;為我的長衣,他們拈鬮。』士兵果然這樣做了。
(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
敘述: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
耶穌:「女人,看,你的兒子!」
敘述:然後,又對那門徒說:
耶穌:「看,你的母親!」
敘述: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裡。
(完成了)
敘述:此後,耶穌因知道一切都完成了,為應驗經上的話,於是說:
耶穌:「我渴。」
敘述:有一個盛滿了醋的器皿,放在那裡;有人便將海綿浸滿了醋,綁在長槍上,送到耶穌口邊。耶穌一嘗了那醋,便說:
耶穌:「完成了。」
敘述:耶穌就低下頭,交付了靈魂。
跪下默禱片刻
(立刻就流出血和水)
敘述:猶太人因那日子是預備日,免得安息日內──那安息日原是個大節日──屍首留在十字架上,就來請求比拉多,打斷他們的腿,把他們拿去。兵士於是前來,把第一個人的,並與耶穌同釘在十字架上的,第二個人的腿,打斷了。可是,及至來到耶穌面前,看見耶穌已經死了,就沒有打斷他的腿;但是,有一個士兵,用槍刺透了他的肋膀,立刻就流出了血和水。那看見的,就作證,而他的見證,是真實的;並且「那位」知道他所說的,是真實的,為叫你們也相信。這些事發生,正應驗了經上的話:「不可將他的骨頭打斷。」經上另一處,又說:「他們要瞻望他們所刺透的。」
(他們取下了耶穌的遺體,用殮布和香料,把他裹好。)
敘述:這些事以後,阿黎瑪特雅人若瑟──他因怕猶太人,暗中作了耶穌的門徒──來求比拉多,為領取耶穌的遺體;比拉多允許了。於是,他來把耶穌的遺體領去了。那以前夜間來見耶穌的尼苛德摩,也來了,帶著沒藥及沉香調和的香料,約有一百斤。他們取下了耶穌的遺體,照猶太人埋葬的習俗,用殮布和香料把他裹好。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在那園子裡,有一座新墳墓,裡面還沒有安葬過人。只因是猶太人的預備日,墳墓又近,就在那裡安葬了耶穌。──上主的話。
尼 祿 的 十字架 在 陶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的文明國家,與歷史書的「四大文明古國」不同。「文明」是要當下看得見、感受得到、好處享受得到。埃及是古代的文明國家,以古代的標準,譬如六千年前法老王,有金字塔的幾何知識,今天的埃及,穆巴拉克貪污,伊斯蘭激進勢力仇殺,不入文明之列。「文明古國」(Old Civilization),與現代的文明國家不同:法老王用奴隸蓋金字塔,奴隸的生命賤如畜生,連羅馬帝國的暴君尼祿、卡利古拉,權力一手遮天,血腥屠殺,任意姦掠亂倫,把異見者活釘十字架,古羅馬雖然文明,與野蠻相融,與今天的文明國家不一樣。
所以人類學家有一派意見:即使西方文明,也由茹毛飲血穴居取火的「盲蠻」(Savage)階段,經歷十字軍東征,宗教裁判的火刑專權的「野蠻」(Barbarian)時期,然後才有今天三權分立、自由人權的文明(Civilized)狀態。西方白人很幸運,由野蠻過渡文明,靠哥白尼的天文科學、達芬奇的文藝復興、盧梭的人權思想,令歐洲具備了文明的能力(Ability of Civilization),其他民族,因種種理由,或先天基因缺陷,或知識份子的懦弱和懶惰,雖然他們也有手機,有錢人穿歐洲名牌、開靚車,像津巴布韋的第一家庭,但總統是帝皇,人民不是公民,如豬狗螻蟻,津巴布韋不是文明國家。
世上多愚民,不懂何謂語言騙局,譬如什麼「打造文明城巿」之類。文明又豈是野蠻人「打造」得了?
尼 祿 的 十字架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領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430人,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邦國家。自1929年起,根據《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確定為主權國家,實施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羅馬教廷的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巴羅克式風格,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教廷用來從事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坐落在台泊河西岸。廣場前面有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以廣場正面的聖彼得教堂得名。廣場略呈橢圓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塊鋪砌而成。兩側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抱,形成三個走廊恢宏雄偉。這兩組柱廊為梵蒂岡的裝飾性建築,共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合成四排,形成三個走廊。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隊伍排列在廣場兩邊。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朝廣場一側的每根石柱的柱頂,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們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聖男聖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柱廊由著名建築師和雕刻家貝爾尼尼在1656年設計,用了11年時間建成。石柱柱頂的大理石像則為貝爾尼尼和他的學生所雕刻。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方尖石碑;銅獅之間鑲嵌著雄鷹,作展翅欲飛狀。這座石碑原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為裝飾皇宮旁邊的圓形廣場,遠從埃及運來。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聖彼得廣場。廣場兩側有兩座造型講究的噴泉,相傳也是名家作品。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射,下分兩層,上層呈蘑菇狀,水柱落下,從四周形成水簾;下層呈缽狀,承接泉水成細流外溢,潺潺有聲。聖彼得大教堂現在的位置在公元前1世紀是古羅馬賽馬場,後被作為迫害基督徒的刑場,首任羅馬主教聖彼得就在此遇難。公元312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國民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公元326至333年,他為聖彼得重修墓穴,並在墓穴之上修建了一座教堂。光陰荏苒,進入十六世紀後,經過1200多年的風吹雨打教堂已經破損。1506年,教堂重建,1626年完工。建造之初,文藝複興時期建築名師布拉曼特被聘 為主設計師,他設計的大教堂主殿是一個希臘十字形(四臂等長)建築群。1513年,年輕畫家拉斐爾接替了他,他修改了原有設計,改為拉丁十字形(豎長橫短的十字)建築群,並在正殿兩邊加了5個小禮拜堂。1547年,70歲的米開朗基羅在拉斐爾死後繼續教堂的設計建造工作。聖彼得大教堂主體工程前後歷時120年,完工後,又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進行內外裝飾。聖彼得教堂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經歷了上百年建造過程,融合了多位大師的心血,它還是一座建築藝術瑰寶。同時,它擁有數以百計的雕刻、繪畫和裝飾藝術珍品,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殿堂。教堂正面建築1607年設計,歷時7年建成。正面寬137米,高45.5米,有5扇大門和3個陽台,中間的一個叫祝福陽台,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皇會在祝福陽台上露面,為前來的教徒祝福。廊簷上站立著13座5.5米高的雕像,中間是耶穌,兩邊是他的12個門徒。廊簷兩端各有一座大鐘,左面是羅馬時間,右面是格林威治時間。聖彼得大教堂共有13個穹頂,其中正殿穹頂是唯一的大穹頂,兩個中型穹頂。正殿穹頂由米開朗基羅1547年重新設計。在意大利的教堂建築設計上,穹頂造型的寓意是通向天堂。每當仰望高高在上的明亮穹頂,看到穹頂上教徒升天圖案,就會產生對天堂的向往。當陽光從穹頂照進殿堂,也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聖彼得大教堂北邊第一個禮拜堂裡陳列著米開朗基羅1499年創作的著名作品《聖殤》,它描述的是耶穌剛從十字架上被放下來那一刻的情景。聖母瑪利亞坐著,雙膝支撐著耶穌 基督柔軟無力的遺體。聖母瑪利亞被米開朗基羅有意地塑造成年輕、平靜和神聖的樣子,而不是傷心、哀愁、老態的婦人形象。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署名作品。青銅華蓋下面的禮拜堂里有聖彼得的陵墓,按照天主教的喪葬傳統,神職人員去世後,大多安葬在所任職教堂附近墓地或者教堂地下。這樣,形成了一個特殊景觀—地下墓穴群。遊人可以通過石棺浮雕、墓穴壁畫等了解天主教喪葬文化傳統,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聖彼得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