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動漫企劃人員職業工會(動漫工會)將於今天晚上20:30在Clubhouse線上開講:疫情之下無法面對面的展覽-線上販售會的可行性與發展。
日期:2021年7月24日(六)
時間:20:30-21:30
Clubhouse線上講座:https://www.clubhouse.com/event/P9gBrkXY
Youtube直播:https://youtu.be/66S49TYYeNY
Slido提問系統
-
#主持人 大熊 @acgdjbigbear
#主講人
零式|同人社團404資料BeFound 社團負責人
#與談人
噗浪團隊 |噗浪線上場主辦單位
黃廷玉(老B)|Mangasick負責人、滿滿漫畫節發起人暨主辦
#講座內容
議題將先從展覽的定義與特性切入,讓大家對會展業有明確的了解。接著我們邀請到噗浪線上展、滿滿漫畫節等近期線上販售會的主辦單位,為我們分享他們籌辦活動的甘苦談,與對之線上販售會想像。
#主辦單位
臺北市動漫企劃人員職業工會(動漫工會)
404 資料 Be Found
塔客文創交流協會
#圖片出自 臺北市動漫企劃人員職業工會(動漫工會)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音樂新鮮人Jeff,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非典型潛力創作男聲-劉昊Ponzii ⭐️16歲跳級就讀伯克利音樂學院 ⭐️首張創作大碟《自定義 Anti-Label》 __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各平台,獲得最新資訊! https://li...
「展覽的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展覽的定義 在 臺灣漫畫基地 Taiwan Comic Bas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展覽的定義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展覽的定義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展覽的定義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展覽的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展覽的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展覽的定義 在 IEAGD 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 //參展作品// 羅意祈 - Facebook 的評價
展覽的定義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認同SD總編輯說的關於展覽的定義。不過最近倒是發現還有一種可能是第四種新的展覽種類變形。正在寫新文章,晚點分享。
對於策展這件事很多話想說,SD總編輯 李惠貞說的事情,看在某些所謂自詡為「策展人」眼裡可能會很刺,但自詡為一個策展者,你卻不能不思考的問題。
quoted-
展覽有三種:一種是市場潮流所趨,純然的商業展;另一種是未完成的展覽。怎麼說未完成呢?就是觀展後什麼也沒留下。策展人想辦一個展,但只想了一半,並沒有把做這件事的目的想通;對觀者來說,並沒有增進他對觀看事物新的理解,或許成就了一個風光的展,卻不是意義深刻的展。
第三種,我認為是「展」真正的意義,即開拓一種新的解讀事物的方式,讓人從不同角度去領略原以為認識的物件、時代、人。策展人有想說的話,對這件事有深度的思考,再找合適的方式去把他想傳達的觀點表現出來。
展覽的定義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hopping Design X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七月號的SD談的是關於策展的形式。解釋展覽的定義,其實會發現展覽是一種「將想要展示陳列的物品放在公開場域」的型式,而符合這種樣態的型式不僅只有展覽,在廣義的解釋下「商店」與「櫥窗」也是一種展覽的樣貌。近年來不管是以選物的型式或是自行開發商品進而成立品牌的趨勢仍是方興未艾,為了推廣品牌知名度,國外流行已久的「pop-up shop」的風潮終於也吹進台灣,一時之間在各地藝文園區或是商業設施當中,各個品牌成立的期間限定商店蔚為流行。而日本櫥窗設計中,眾所皆知新宿伊勢丹百貨的櫥窗一直是業界標竿。各次我找來三位在業界舉足輕重的日本創意工作者來分享。
首先先分享一下 bluespot.jp的創辦者加藤圭介 Keisuke Kato 的想法。
bluespot是一個有趣的品牌,以「East Asian Creators Label」為品牌中心主軸,希望將韓國、台灣等東亞國家設計創意品牌介紹到日本。創辦人加藤圭介,以採購的角度選物,並規劃推廣品牌的方式進行pop-up shop。
加藤圭介認為,pop-up shop像是一個全新品牌要進入市場時打頭戰一般的商業形式,因此如何展現品牌世界觀很重要,與其說是shop不如說是「show room」。因此嗅到最近日本燃起的台灣商機,他自己主動企劃台灣展覽「!New Taipei by bluespot」,向各百貨公司的採購提案,最後成功在大阪梅田阪急本店辦了一個pop-up shop,不僅獲得市場注目,商品業績也有不錯成績。主視覺海報也請台灣插畫家 Pic.Nic製作,甚至展出他畫的台灣郵局插畫,現場也真實擺放了台灣郵局的紙箱,讓日本顧客徹底感受到台灣文化力。
乍看之下台灣商品對日本顧客有著莫大吸引力,但加藤圭介卻表示,台灣目前的設計品牌如果要進入日本市場,其實有一個很大的難題必須得克服。究竟是什麼難題呢?...
詳細內容請見Shopping Design七月號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60114
展覽的定義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非典型潛力創作男聲-劉昊Ponzii
⭐️16歲跳級就讀伯克利音樂學院
⭐️首張創作大碟《自定義 Anti-Label》
__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各平台,獲得最新資訊!
https://linktr.ee/fresher_music_official
__
21 歲的少年,在古典與流行的領域中自在遊走;非典型男孩,比你想像中的更加神秘有趣。
Ponzii 劉昊,一位遊走在各種標籤與定義之間的新銳唱作人,自小修習古典大提琴,足跡踏遍各種表演藝術空間,看似將成為古典樂界之長期工作者,竟於高二跳級遠赴音樂殿堂伯克利進修流行音樂編製,毅然決然踏入流行音樂圈;即便身處海外高校,竟以推廣華語音樂作為志向,堅持創作華語音樂作為課堂作業;從古典音樂走到華語流行抒情與爵士,從 Hip Hop、Rap 走到 EDM 曲風,故步自封從不是 Ponzii 的態度,恪守本職更不是他的人生,21歲的非典型男孩想用自己的力量定義自己的人生,用第一張音樂創作大碟《自定義 Anti-Label》勇敢寫下Ponzii 的獨家標籤。
Ponzii 強大的 DIY 自我開發態度,加上多年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專業培養,詞曲創作、音樂製作、編曲、混音與 Mastering 等各個音樂環節皆有所涉獵,幾年的音樂製作經驗讓Ponzii 的編曲有著鮮明的獨家印記,善用多種元素架構旋律線的空間感,加上略帶失真的音色運用,讓他的音樂總能有個強烈的帶入感。
中低音富有磁性與顆粒感的顫音,以及非常人能夠觸碰到的低音域,是 Ponzii 劉昊聲音上的特色之處,得天獨厚的天賦更讓教唱老師直言那是他未來的武器,加上帶點慵懶的演繹氣質,善用頓拍與延遲的唱腔,讓他的歌曲擁有更多神秘韻味,就像瓶珍藏多年的醇酒般引人入勝,在富含層次感的音樂編曲中更顯無比魅力,即便絲毫不了解他的人,也能自在沈溺於他用音符和旋律構建的沈浸式劇場裡,幾個小節就能隨音樂搖擺。
Ponzii 劉昊FB 粉絲團:https://reurl.cc/3LVeWX
Ponzii 劉昊Youtube 官方頻道:https://reurl.cc/N6eygn
Ponzii 劉昊 IG:https://www.instagram.com/ponziiofficial/
《本集節目由錄播客錄音室贊助播出》
錄播客工作室,是位於南港展覽館附近的錄音空間,位於高鐵台鐵捷運旁,旁邊還有停車場、Ubike,交通十分方便。同時更友善創作者,提供共享空間,讓創作者錄音前,前往討論休憩。不用擔心像其他錄音室,只能在預定時間抵達。錄音後還要匆匆忙忙離開。會擔心對來賓造成困擾或不夠尊重。
工作室更提供現煮咖啡、無限取用的飲料零食。室內更是採用專業吸音、對於抗噪有很好的效果。
同樣的價錢、為什麼不選擇最好的錄播客 PT Recording。
IG: https://instagram.com/ptrecording?utm_medium=copy_link
FB: https://m.facebook.com/PTRecording/
#電台專訪 #專輯介紹 #名人 #音樂新鮮人 #潛力創作新聲 #自定義 #劉昊 #最佳新人 #愛上了一個女孩 #入迷 #ponzii #專訪 #世新電台 #電台 #再見不再見
展覽的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展覽的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展覽的定義 在 IEAGD 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 //參展作品// 羅意祈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要保留原有的色彩;為香港有增無減的保育活化計劃提供一個另類的設計方案,重新給予「新」和「舊」一個新定義。 ... IEAGD 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