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送飛!】⚔️《真‧三國無双》🌪️
電影狂人會送出20張換票證俾fans🎥 想要嘅話…
.
➡️ 跟住圖片指示留言就👌🏼喇!
記得{👍} + 成為{電影狂人}fans + {些呀}俾啲老友
.
盡快參加! 送飛活動4月27日 6pm 截止🤚
(名額:10位/各2張)
版主將會揀選心水留言通知得獎者
.
*如果想每次都收到送飛消息..記得將你嘅電郵地址pm俾我地
(俾過就千祈唔好再俾喇~)
.
同場加映:
★加入狂友fb群組【 #狂氏電影綜合症候群 】
★*// http://bit.ly/32xJWLp //
★直接交流 × 傾講電影有你帶頭!
// 自古中原大地流傳著一種神秘的力量——「無雙」,武將擁有它可以一人斬殺千軍萬馬,控制無雙力量的人被稱為無雙英雄,擁有改變世界之命。東漢末年,朝廷腐敗,以致民不聊生,公元184年黃巾首領張角聚眾爆發了黃巾之亂,朝廷束手無策,生活窘迫的草民劉備僅帶著看門護院關羽和屠夫張飛平定了黃巾亂賊,不料卻被貪官督郵陷害,反遭到朝廷士兵追殺。 此時董卓趁機領西涼軍入京霸佔朝野威脅天子,引起新一輪天下動盪,另一個黑暗時代正式開始。
小官騎都尉曹操看不慣朝野上下的懦弱,冒著生命危險,獨自前去刺殺董卓,雖然失敗卻一石激起千層浪,十八路諸侯們紛紛起兵,建立盟軍伐董,一腔熱血的曹操散盡家財徵募鄕勇,組建了自己的軍隊參與討伐董卓。劉關張雖沒一兵一卒,只有兄弟三人也希望參與會盟,隨即遭到眾諸侯的嘲笑,唯獨曹操欣賞劉備希望收買他們兄弟三人於旗下,兩人從不相識到惺惺相惜。關羽斬華雄後,眾諸侯因懼怕天下第一無雙神兵呂布而四散奔逃,只有劉關張曹決意一起面對挑戰呂布攻進虎牢關,一場英雄之間的對決後,屬於三國時代的故事就此拉開序幕……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盧彥中極其享受拍攝紀錄片期間、四處與人談話交際、融入當地的鬧熱節奏,以及進入後製時期關在工作室獨自挑選素材、剪片的美妙孤靜──如此兩極的、跳躍式的生活模式,為盧彥中所珍愛。 而他回頭去望自身童年,赫然發覺他是深受土台客爺爺與日式知識份子外公的影響。前者總是帶幼齡的他到處拜拜,講各種鄉野奇譚、幻麗故...
屠夫1984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對生命或是對這個人世間有疑問 ,然後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我就去追,紀錄片我覺得它是一個很正當的手段,我想要瞭解你 ,太想瞭解你,我只好跟你在一起,我覺得我是這個樣子開始拍紀錄片....
▏世界可以更好嗎?|導演 盧彥中
盧彥中極其享受拍攝紀錄片期間、四處與人談話交際、融入當地的鬧熱節奏,以及進入後製時期關在工作室獨自挑選素材、剪片的美妙孤靜──如此兩極的、跳躍式的生活模式,為盧彥中所珍愛。
而他回頭去望自身童年,赫然發覺他是深受土台客爺爺與日式知識份子外公的影響。前者總是帶幼齡的他到處拜拜,講各種鄉野奇譚、幻麗故事給他聽,也就養成了盧彥中理解世界的方法。外公的學養風範,則導致他對藝術家抱有興趣。
畢業後,盧彥中先後跟隨黃明川、劉建偉、陳芯宜等紀錄片名導,擔任助理工作,期間對諸多藝術、文學大師,包含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林麗珍、林惺嶽、陳芳明進行拍攝,但盧彥中總是無法被這些人深刻觸動,於是他開始轉而追尋自己心目中的藝術家,如其作品《瘋顛狂書道班》中的軻三、《南島盛艷之花》被攝對象柳依蘭。
在軻三的書道班裡,盧彥中看到他讓鄉里間,諸如角頭、屠夫、退休的人、一般家庭主婦,甚至是7歲的國小學生都能在那邊唸詩、寫書法,紮根於市井生活裡。盧彥中認為這才是他的理想藝術家。盧彥中企圖以自身的眼光、理解與追索,去更新藝術家的定義──藝術不必在廟堂,就在江湖中、日常裡可覓可得。
而出身於菜市場的柳依蘭,以自畫像聞名,等身大、高吊在展場中、以龐然的眼珠俯瞰、讓觀者無可遁逃的畫作,有的拿花,也有拿骷髏頭,或與先生綁在一起中間有鎖,乃至柳依蘭跟她先生同困魚池等等塑造。對盧彥中來說,那些巨大自畫像彷若佛殿中的唐卡。尤其橫跨五聯幅的〈一個藝術家的愛.慾〉,藝術家更是將自我擴展至最大,使得盧彥中對其好奇不止,同時想要探詢究竟自我為何物。
至於以著名廣播人吳樂天為主角的《就是這個聲音》,主要是盧彥中想要追憶童年時的味道。在他少年時,幾乎人人聽吳樂天、簡直是背景音樂。他一邊紀錄吳樂天傳奇事蹟,一邊也想要重現過往時光新鮮活辣、充滿動物性的感官世界。
近作《開水喇嘛》起因於與盧彥中形同家人的貓火化後有舍利子,唯在台灣佛教系統裡,畜生不可能成佛。於是他向著外境求解,一路到了圖博區域。起初他對幾萬喇嘛們成天在山上念經完全不解,並不認為只要誦念就能讓世界變得更好。但在上師只要多一個人出家、也許世上就少去一個壞人的言談裡,盧彥中領悟到自己祇是以有限的眼光在對待世界。面向堅信每個人生來都是佛的藏傳佛教,盧彥中也就深沉感應到自己的宇宙觀被打開。
▒小檔案
盧彥中,Adiong LU, 台灣嘉義人,1984年生。一生謹記阿嬤囑咐之「肯種不畏無田犁」。作品有《今天我明天誰》、《你家是個動物園》、《南島盛艷之花》、《在光中》、《就是這個聲音》、《塩埕區長》、《開水喇嘛》等。
善藉私民野史、藝術者、喧鬧者之日常描繪,挖掘漫漫人世之精神共業。鬧中取靜。2017年以二瘋僧之名,成立寒山拾得有限公司。
┄┄┄┄┄
・創辦人 馬立群・監製 王姿佩
・採訪 沈眠・剪接 徐珮珊
・作品提供 盧彥中
・場地提供 寒山拾得有限公司
┄┄┄┄┄
❶ʏᴏᴜᴛᴜʙᴇ:http://bit.ly/3aaYBiE (歡迎訂閱)
❶官網: 1imageart.com/
❶𝐈𝐆: www.instagram.com/1imageart01/
屠夫1984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北京和英國之間,最近接連為了各種因素而槓上,除了華為之外,由於香港國安 法的關係,英國當局最近也接連出面強硬喊話,一方面指控北京當局違反了1984 中英聯合聲明中,一國兩制的承諾,另一方面更提出了具體的辦法,給予港人入 境,甚至是入籍,有機會歸化成為英國公民的一個可能途徑。當然,此舉立刻引 來北京方面「干涉內政」的抨擊和反彈,但兩國之間的風風雨雨,也讓曾經沉寂 一段時間的BNO護照,再度躍上了熱門版面,成為港人之間討論的話題。所謂BNO 護照,就是英國海外國民護照,是一種專門發給殖民時期香港居民的英國旅行文 件,這種護照雖然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而且可以續辦、延長護照的時效,但他 的資格,僅限於1997年以前出生的香港人,才能夠申辦,換句話說,有很多在香 港街頭示威的年輕人都不具申請資格,然而,即便如此,BNO仍然被賦予了各種實 質以及象徵性意義:它是英國凸顯它站在人權、人道的高點,信守國際約定的一 種展現,同時,它也為香港人在國安法施行上路之後,提供了一條必要時可走的 最後退路。】
{內文}
(網路影片)
終於收到了,由於疫情的關係,我一月送出去,現在六月收到,這就是BNO啦
BNO BNO香港網路空間,幾個月來,最熱門關鍵字,毫無疑問就是BNO,這三個分開來,沒特殊意義,合起來,卻能激起香港數百萬居民無限想像空間,甚至被某些人視作人生第二起點的英文縮寫字
(網路影片)
哈囉 大家好 我是C,今天想做一個有關BNO續領的影片
(香港區議員/袁海文)
哈囉大家好,今天這隻影片想要簡單講解,申請BNO的程序所需要的準備,還有要注意些什麼
(節目主持人)
說到BNO 自從英國首相強生,宣布要擴大對於持有BNO香港人的權利之後,很多人就爭相跑去續領
(網路影片)
喂 是 準備回英國了嗎? 蛤? 這麼突然,你不是說要走嗎?你走不走? 你走不走
說穿了,B N O這三個字的魔力,源自於它和移民英國的連結,以及香港的殖民背景。1997年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前夕,英國當局為了安撫港人的情緒,避免港人在移交之前大舉出走,導致香港的人才外流,特別制定了《香港法案》,為當地人量身訂做「英國海外國民護照」,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Passport,簡稱BNO的特殊身分文件,嚴格來說,BNO雖是英國移民單位發給的英國護照,卻不代表持有人,就能擁有英國公民身分與福利,甚至也不保證他們在英國的居留權 工作權和留學讀書的機會,事實上,BNO原本的功能,只是讓1997年以前出生的香港居民,可以隨時進出英國,停留最多六個月時間,不須申請簽證,但即使是這麼一份稱不上照顧,更不足以保證港人未來的旅行文件,問世當初,依然興起了一陣搶辦風潮,從這段當年新聞資料畫面,可以看到成千上萬香港人,在當時仍由英國管理的香港移民局前面大排長龍 扶老攜幼等著申辦這本,不管用不用得到,都至少替家人和自己,留一條退路的BNO護照。
(香港民眾/1996)
是啊 我很擔心 擔心中國政府,你知道的啊,他們一開始都說沒問題,可是後來卻又反悔了,我不喜歡這樣
(港府宣傳影片/1995)
1977年至1981年,出生的香港英國屬土公民,如果想在97年之後,繼續使用英國護照做為旅行證件,就一定要在1996年3月30日前申請BNO護照,如果您未在期限前提出申請,97年後就無法再使用英國護照了
97年後,香港正式回歸中國主權之下,施行一國兩制,20年來物換星移,香港的經濟.香港的自由.香港的地位今昔對比,是改善了?下降了?提升了?還是沉淪了?北京和倫敦,無疑各自拿著一把不同標準的尺,給予不同評價和解讀,但隨著雨傘革命以來,香港反政府抗爭的不斷擴大,以及北京政府相應大動作箝制港人自治,BNO護照裡,當初心照不宣的隱晦內涵,英國給港人的一條最後退路,也像是即將失傳的古老咒語,突然間被大聲召喚 集體誦念。
(英國首相/強森/2020.7.1.)
這份法案威脅到聯合聲明中,明文保護的自由與人權,議長先生,我們早已向中國表明,如果他們執意立法,我們將給予那些擁有BNO護照港人一個新的入籍管道,准許他們入境居留 工作和生活,並且申請英國公民,而如今,我們正在實現承諾
(新聞影片旁白/1972)
在史丹斯頓機場一架烏干達班機結束了旅程,但對機上193位旅客的多數人來說,抵達一個新國家努力融入的過程才剛開始
這些亞裔人士都是被烏干達強人阿敏將軍給驅逐出境,成了國際人球。英國政府決定暫時收留他們,將他們安置在英國各地的廢棄軍營裡。作為「日不落帝國」,英國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的歷史,不只衍生出香港的BNO,這種特殊身分和護照,過去也發生過和港人移民潮類似的英國海外子民,因政治因素大舉尋求庇護事件,18和19世紀末,南亞 和東非的烏干達,先後淪為英國聯合王國的屬地,為了方便治理 和修建鐵路,大英帝國從1890年代開始大量有系統地從印度 巴基斯坦等地 引進血汗勞力和白領到烏干達從事商賈 貿易 公務員等工作,一段時間後,亞裔逐漸在東非社會,取得優越的社會地位,引發東非人覬覦 怨懟和不滿,等到二戰結束後,東非國家風起雲湧走上獨立之路,被視為「殖民遺毒」的南亞裔族群,也陷入了極度尷尬的處境,為了化解當地族群緊張氣氛,當時的英國政府就如同97大限前的倫敦當局,公開出面宣布讓南亞裔人士,可以保留手中英國護照的安撫措施,只是沒想到這本護照幾乎立刻就派上用場。
(英國南亞裔移民)
我認為當時在烏干達,沒有任何南亞人事先想過要去英國,他們完全是為了逃命,不管是哪 先逃再說
(烏干達總統/阿敏/1972)
亞裔從來沒有融入非洲,只和自己人往來,他們一直都在壓榨我國經濟
1972年,人稱「烏干達屠夫」的阿敏將軍奪權上台,立即針對這群南亞外來移民,發起所謂「非洲化」運動,要求境內為數八萬的印度人 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人即刻出境,而且不准帶走名下任何資產,唯一能攜帶的,只有上限50英鎊的隨身現金,當時由首相希斯領導的英國保守黨政府,在國際輿論和信守承諾的壓力之下,半推半就迎接了這批亞裔「歸國」難民的到來,巧合的是,就如同今日脫歐的英國,1970年代的大不列顛,也正逢戰後重建熱潮後繼無力的衰退期,經濟成長開始放緩,失業率不斷攀升,當時英國中部的萊斯特市府當局,為了怕大量外來移民,奪走已經吃緊的工作機會和福利資源,甚至不惜花錢在烏干達當地報紙刊登廣告,呼籲南亞人士上飛機之前想清楚,最好是「別來」,來了也不會有好日子過,但另一方面,倫敦當局依舊是在移民抵達之後,迅速成立「安置委員會」,再加上英國各大慈善機構,與大批民間志工的長期間投入與協助,終於讓這群來自遠方,過去未曾踏上英國本土一步的女王子民,在數十年朝野共同努力之下,化身為英國歷史上,最受人稱道的移民成功故事之一。
(萊斯特市長/蘇世比/2012)
我無法想像當時的市府官員,竟把移民視為是一種威脅,因為那其實是難得的大好機會,有些人問我,市府刊登那種廣告,是不是該對南亞移民說一聲抱歉,但我認為,那是個愚蠢的政策,與其向他們道歉,不如現在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近半世紀來,當年那些持著英國護照來到陌生土地的南亞人,在這裡落地生根闖出一片天,無論在商界 學界甚至政界,都可以看到南亞裔後代,在英國社會活躍的身影,光是當今英國內閣就有財政大臣蘇納克和內政大臣巴特爾兩位高官,出身來自東非的南亞裔家族,這段曲折的歷史,對於今日彌漫民粹排外氣氛的英國,和手中緊握BNO護照的港人來說,能帶來什麼樣啟示或警惕,仍有待時局的演變,驗證今昔高下是非。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7.18《文茜世界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y5-yNhbAQ
屠夫1984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盧彥中極其享受拍攝紀錄片期間、四處與人談話交際、融入當地的鬧熱節奏,以及進入後製時期關在工作室獨自挑選素材、剪片的美妙孤靜──如此兩極的、跳躍式的生活模式,為盧彥中所珍愛。
而他回頭去望自身童年,赫然發覺他是深受土台客爺爺與日式知識份子外公的影響。前者總是帶幼齡的他到處拜拜,講各種鄉野奇譚、幻麗故事給他聽,也就養成了盧彥中理解世界的方法。外公的學養風範,則導致他對藝術家抱有興趣。
畢業後,盧彥中先後跟隨黃明川、劉建偉、陳芯宜等紀錄片名導,擔任助理工作,期間對諸多藝術、文學大師,包含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林麗珍、林惺嶽、陳芳明進行拍攝,但盧彥中總是無法被這些人深刻觸動,於是他開始轉而追尋自己心目中的藝術家,如其作品《瘋顛狂書道班》中的軻三、《南島盛艷之花》被攝對象柳依蘭。
在軻三的書道班裡,盧彥中看到他讓鄉里間,諸如角頭、屠夫、退休的人、一般家庭主婦,甚至是7歲的國小學生都能在那邊唸詩、寫書法,紮根於市井生活裡。盧彥中認為這才是他的理想藝術家。盧彥中企圖以自身的眼光、理解與追索,去更新藝術家的定義──藝術不必在廟堂,就在江湖中、日常裡可覓可得。
而出身於菜市場的柳依蘭,以自畫像聞名,等身大、高吊在展場中、以龐然的眼珠俯瞰、讓觀者無可遁逃的畫作,有的拿花,也有拿骷髏頭,或與先生綁在一起中間有鎖,乃至柳依蘭跟她先生同困魚池等等塑造。對盧彥中來說,那些巨大自畫像彷若佛殿中的唐卡。尤其橫跨五聯幅的〈一個藝術家的愛.慾〉,藝術家更是將自我擴展至最大,使得盧彥中對其好奇不止,同時想要探詢究竟自我為何物。
至於以著名廣播人吳樂天為主角的《就是這個聲音》,主要是盧彥中想要追憶童年時的味道。在他少年時,幾乎人人聽吳樂天、簡直是背景音樂。他一邊紀錄吳樂天傳奇事蹟,一邊也想要重現過往時光新鮮活辣、充滿動物性的感官世界。
近作《開水喇嘛》起因於與盧彥中形同家人的貓火化後有舍利子,唯在台灣佛教系統裡,畜生不可能成佛。於是他向著外境求解,一路到了圖博區域。起初他對幾萬喇嘛們成天在山上念經完全不解,並不認為只要誦念就能讓世界變得更好。但在上師只要多一個人出家、也許世上就少去一個壞人的言談裡,盧彥中領悟到自己祇是以有限的眼光在對待世界。面向堅信每個人生來都是佛的藏傳佛教,盧彥中也就深沉感應到自己的宇宙觀被打開。
小檔案
盧彥中,Adiong LU, 台灣嘉義人,1984年生。一生謹記阿嬤囑咐之「肯種不畏無田犁」。作品有《今天我明天誰》、《你家是個動物園》、《南島盛艷之花》、《在光中》、《就是這個聲音》、《塩埕區長》、《開水喇嘛》等。善藉私民野史、藝術者、喧鬧者之日常描繪,挖掘漫漫人世之精神共業。鬧中取靜。2017年以二瘋僧之名,成立寒山拾得有限公司。現為盧鉢之父。
創辦人/導演: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馬立群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盧彥中 場地提供:寒山拾得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