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 Rae Chen 分享她於1979年和剛畢業的高中同學們一起在臺灣省立博物館(1999年更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襄陽街大門東側門柱旁與單眼皮紅銅牛合影留念的照片。
你也曾騎過臺博館前的銅牛嗎?
國立臺灣博物館北側廣場上的一對銅牛原為日治時期劍潭山「臺灣神社」之遺物,於1949年被移置至現地。這兩尊銅牛看似一樣,實則是不同時間因不同原因由不同材質所鑄造。
東側(近臺大醫院)由紅銅鑄造的銅牛(兩隻牛角間的距離較長,眼珠子上緣為單眼皮),係於1935年由日本北海道的佛教團體「弘安海」為紀念在「箱館戰爭」中犧牲的兵士,所鑄造並獻納給臺灣神社。
西側(近騰雲號火車頭)由青銅鑄造的銅牛(兩隻牛角間的距離較短,眼珠子上緣為雙眼皮),則是在1937年由日本在臺商人川本澤一為紀念其參加的南洋視察團順利完成,所鑄造並獻納給臺灣神社。
原本兩頭銅牛都面向博物館,後來館方發現銅牛的方向不妥,疑似沖煞館員,經過一番研究後,最後決定將銅牛轉換方位,變成了現在兩頭銅牛對看的模樣。
上圖遠方的第三代臺北車站也早在1986年3月,因應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啟動而拆除,當時有先在舊站西側建了臨時車站,並在舊站東側不遠處興建第四代臺北車站,並於1989年9月2日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通車而啟用。
1899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物產陳列館(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前身)成立。1908年10月24日,位於彩票局大樓(地點在今臺北市寶慶路與博愛路口,1908至1915年作為博物館,1915年11月1日因新公園內的新館啟用而成為博物館分館,1917年3月15日廢止博物館分館,改為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毀於二戰末期)裡的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簡稱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對外開館。
而目前位於臺北市襄陽路與館前路口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則是建於1913年,當年臺灣民政長官祝辰巳為紀念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向民間募得256,101日圓籌建「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於原臺北大天后宮舊址(1912年因颱風嚴重受損而拆除,位於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北側),臺灣總督府委由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與荒木榮一設計,風格為文藝復興時期後期的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外觀上綜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1913年4月1日動工,並於1915年完工。
1915年8月20日,搬遷至新公園內的「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開館。戰後,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改制為臺灣省博物館,隸屬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9年再更名為臺灣省立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政府。1999年,因臺灣省政府虛級化,改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管理,並更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8的網紅王山而-R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來到我國中麻吉的工作室 "築一設計" 特地挑他們上班的時候來拍😅 粉絲專頁: 官方網頁: 十年多以前,當時我這個好朋友已經結了婚也生了小孩(是我們這群手腳最快的👍) 工作是在幫工廠畫零件圖 後來因為有著當室內設計師的夢 毅然決然辭職之後邊領失業補助邊去上課而後踏入室內設計這一個領域 在有小...
工 一設計 東 騰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騎過臺博館前面的的銅牛嗎?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
台灣博物館前方的館前路 1969 vs 2015
上圖由 Clarence Spohn 拍攝於1969年,當時他站在台灣博物館北側入口階梯上,往北望向館前路另一端的台北車站。
下圖由張哲生於2015年12月22日在同地拍攝。對照之下,可以看到台灣博物館的襄陽街側大門兩旁的兩頭銅牛之方位,已經從1969年的一起望向博物館,轉變成了現在的對望姿態。
博物館北側廣場上的這對銅牛原為日治時期劍潭山「臺灣神社」之遺物,於1949年被移置至現地。這兩尊銅牛看似一樣,實則是不同時間因不同原因由不同材質所鑄造。
東側(近臺大醫院)由紅銅鑄造的銅牛(兩隻牛角間的距離較長,眼珠子上緣為單眼皮),係於1935年由日本北海道的佛教團體「弘安海」為紀念在「箱館戰爭」中犧牲的兵士,所鑄造並獻納給臺灣神社。
西側(近騰雲號火車頭)由青銅鑄造的銅牛(兩隻牛角間的距離較短,眼珠子上緣為雙眼皮),則是在1937年由日本在台商人川本澤一為紀念其參加的南洋視察團順利完成,所鑄造並獻納給臺灣神社。
原本兩頭銅牛都面向博物館,後來館方發現銅牛的方向不妥,疑似沖煞館員,經過一番研究後,最後決定將銅牛轉換方位,變成了現在兩頭銅牛對看的模樣。
上圖遠方的第三代台北車站也早在1986年3月,因應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啟動而拆除,當時有先在舊站西側建了臨時車站,並在舊站東側不遠處興建第四代台北車站,並於1989年9月2日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通車而啟用。
1899年,台灣總督府民政部物產陳列館(台灣總督府博物館的前身)成立。1908年10月24日,位於彩票局大樓(地點在今台北市寶慶路與博愛路口,1908至1915年作為博物館,1915年11月1日因新公園內的新館啟用而成為博物館分館,1917年3月15日廢止博物館分館,改為台灣總督府圖書館,毀於二戰末期)裡的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簡稱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對外開館。
而目前位於台北市襄陽路與館前路口的國立台灣博物館,則是建於1913年,當年台灣民政長官祝辰巳為紀念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向民間募得256,101日圓籌建「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於原台北大天后宮舊址(1912年因颱風嚴重受損而拆除,位於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北側),台灣總督府委由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與荒木榮一設計,風格為文藝復興時期後期的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外觀上綜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1913年4月1日動工,並於1915年完工。
1915年8月20日,搬遷至新公園內的「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的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開館。戰後,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改制為台灣省博物館,隸屬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9年再更名為台灣省立博物館,隸屬於台灣省政府。1999年,因臺灣省政府虛級化,改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管理,並更名為國立台灣博物館。
此外,畫面左側路口轉角處沒有改變的建築是「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位於襄陽路與館前路口西北隅,就在勸業銀行舊廈的隔壁,目前屬於台灣土地銀行所有;三井株式會社為日本在台殖民統治期間,所刻意培養的日本國內財團。
晚清時,在台灣的外商以歐美的五大洋行為主,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積極壟斷經濟利益,並引進日本財 團,以取代歐美洋行的在台利益。明治32年(1899年)實施樟腦專賣制度,採樟製腦的業務委由日商三井株式會社 經營,再由專賣局收購。當時台灣進口鴉片只限日商「三井物產」及英商「Samuel商會」,大正元年(1912年)起,也 改由三井物產獨佔,三井株式會社成為日據時期日人在臺灣的最大財團。
當時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總部就是設於館前路。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前的這條大道,金融及保險株式會社雲集,可說是 一條金融街。這棟舊廈約建於大正9年(1920年),樓高三層,轉角有尖塔,屬於文藝復興建築之樣式。後來曾在昭和年間的1940年代因樑柱腐蝕而改建成今日的面貌;造型較簡潔,立面有水平窗框,轉角及兩端的的山牆較高,有突起的直線小柱做為裝飾,這是當時世界流行的建築風格,當時大樓內已裝設電梯,是相當現代化的建築。
2000年7月,「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厦」經公告指定為為直轄市定古蹟。
工 一設計 東 騰 在 王山而Ra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Youtube完整版:
https://youtu.be/b1hDgJcGUVI
這次來到我國中麻吉的公司
"築一設計"
特地挑他們上班的時候來拍😅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g/zhue.design/about/?ref=page_internal
官方網頁:
https://www.zhue-design.com/?fbclid=IwAR20_ZskdtDW1I-pOeYcTnZUv4W5_BMQrhbguwj0VvdeuTR2-YCEo67RRh4
十年多以前,當時我這個好朋友已經結了婚也生了小孩(是我們這群手腳最快的👍)
當時的工作是在幫工廠畫零件圖
後來因為有著當室內設計師的夢
毅然決然辭職之後邊領失業補助邊去上課而後踏入室內設計這一個領域
在有小孩和家庭的時間點還可以勇敢的轉換跑道
當時真是令我們覺得勇氣可嘉👏👏👏
踏入這個行業磨練個幾年後在2015跟夥伴跳出來開了這家公司
期間也得了不少獎項
2018 CIDF 華騰獎
-年度亞太華人設計十大最具原創設計獎
2018 GBDO PRO 廣東之星創意設計獎
-空間設計獎 銅獎-Urban Café
2018中國設計品牌榜
-中青年影響力設計師-陳台勳
2018中國設計品牌榜
-青年榜樣設計師-陳玉婕
2018中國設計品牌榜
-年度優秀全案住宅/公寓作品-Smiley Manor
2018 年度空間設計獎-金點設計獎
-空間設計類決選入圍-Urban Café
2018 TINTA台灣空間美學設計大獎
-新秀設計師決選入圍-Urban Café
2017 年度空間設計獎-金點設計獎
-空間設計類決選入圍-Ys Salon
2017 中國國際裝飾設計博覽會華鼎獎
-住宅公寓空間類銀獎-Luscious
2017 中國智創
-年度十佳室內設計創業合夥人
2017 中國建築裝飾行業年度最佳設計團隊
網站裡面有很多他的作品
相信從他公司內裝就可以看出來Sense還不錯吧🤣
如果有需要的可以跟他們聯絡
報Ray的名字會比較便宜(真的😂)
----------------
這次唱的歌
"別讓我走遠"
是最近紅透半邊天的一齣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主題曲
第一次聽就非常喜歡這首歌
Hush 的歌詞加上林宥嘉空靈的唱法真的是完美
把在黑暗中的絕望跟孤獨,還有欲抓住一絲光線的希望的心情寫的很貼切
"有時候凝視黑暗的深淵太久
一旦有希望的光,也沒有勇氣抓住它了"
喜歡請幫我按讚(訂閱)及分享~
P.s.如果希望我到什麼地方去拍,
或者希望我唱什麼歌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訴我~
--------------------
別讓我走遠
整個世界在腐爛
腐爛的都與我無關
這黑暗 我多習慣
習慣到不再需要看
我曾在黑暗頂端
以為光的距離很短
想去攀 又跌下來
我還能不能再期待
don't you stay?
多看我一眼
無視我的臉 任何疲倦
看穿我最脆弱的防備
沈默以對 都無所謂
任何角落都沒差別
don't you stay?
陪在我身邊
無視這世界 任何崩裂
看進我所深陷的深淵
讓我感覺 黑暗裡面
光線是抓得到的線
讓我感覺 黑暗裡面
光線越熾熱越強烈
if you stay
陪在我身邊
凝視我的臉 所有狼狽
照亮我陰暗的每一面
不顧一切 包圍一切
光線裡別讓我走遠
工 一設計 東 騰 在 王山而-R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次來到我國中麻吉的工作室
"築一設計"
特地挑他們上班的時候來拍😅
粉絲專頁:
官方網頁:
十年多以前,當時我這個好朋友已經結了婚也生了小孩(是我們這群手腳最快的👍)
工作是在幫工廠畫零件圖
後來因為有著當室內設計師的夢
毅然決然辭職之後邊領失業補助邊去上課而後踏入室內設計這一個領域
在有小孩和家庭的時間點還可以勇敢的轉換跑道
當時真是令我們覺得勇氣可嘉👏👏👏
踏入這個行業磨練個幾年後在2015跟夥伴跳出來開了這個工作室
期間也得了不少獎項
2018 CIDF 華騰獎
-年度亞太華人設計十大最具原創設計獎
2018 GBDO PRO 廣東之星創意設計獎
-空間設計獎 銅獎-Urban Café
2018中國設計品牌榜
-中青年影響力設計師-陳台勳
2018中國設計品牌榜
-青年榜樣設計師-陳玉婕
2018中國設計品牌榜
-年度優秀全案住宅/公寓作品-Smiley Manor
2018 年度空間設計獎-金點設計獎
-空間設計類決選入圍-Urban Café
2018 TINTA台灣空間美學設計大獎
-新秀設計師決選入圍-Urban Café
2017 年度空間設計獎-金點設計獎
-空間設計類決選入圍-Ys Salon
2017 中國國際裝飾設計博覽會華鼎獎
-住宅公寓空間類銀獎-Luscious
2017 中國智創
-年度十佳室內設計創業合夥人
2017 中國建築裝飾行業年度最佳設計團隊
網站裡面有很多他的作品
相信從他工作室就可以看出來Sense還不錯吧🤣
如果有需要的可以跟他們聯絡
報Ray的名字會比較便宜(真的😂)
----------------
這次唱的歌
"別讓我走遠"
是最近紅透半邊天的一齣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主題曲
第一次聽就非常喜歡這首歌
Hush 的歌詞加上林宥嘉空靈的唱法真的是絕配
把在黑暗中的絕望跟孤獨,還有欲抓住一絲光線的希望的心情寫的很貼切
"有時候凝視黑暗的深淵太久
一旦有希望的光,也沒有勇氣抓住它了"
喜歡請幫我按讚及分享~
P.s.如果希望我到什麼地方去拍,
或者希望我唱什麼歌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訴我~
--------------------
別讓我走遠
整個世界在腐爛
腐爛的都與我無關
這黑暗 我多習慣
習慣到不再需要看
我曾在黑暗頂端
以為光的距離很短
想去攀 又跌下來
我還能不能再期待
don't you stay?
多看我一眼
無視我的臉 任何疲倦
看穿我最脆弱的防備
沈默以對 都無所謂
任何角落都沒差別
don't you stay?
陪在我身邊
無視這世界 任何崩裂
看進我所深陷的深淵
讓我感覺 黑暗裡面
光線是抓得到的線
讓我感覺 黑暗裡面
光線越熾熱越強烈
if you stay
陪在我身邊
凝視我的臉 所有狼狽
照亮我陰暗的每一面
不顧一切 包圍一切
光線裡別讓我走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1hDgJcGUV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