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哇伊
#kawaii
#一歲八個月回診紀錄
昨天是卡哇伊回診的日子,把外出籠封住大部分的通風,灌滿了氧氣,隨身攜帶3個高山氧氣瓶以防他路上有不適的症狀!醫生看到卡哇伊當然很開心,直說他真的很厲害,從一歲心臟X光發現心室肥大吃藥至今已經快八個月了!
這四週的他當然狀況沒有比較好⋯⋯體重由40至昨天已經只剩36g,原本還願意吃蒸蛋、鮮食的他最近也興趣缺缺的,什麼都試還是不被賞臉!加上他呼吸一直喘,關節退化嚴重,醫生也不建議在現在做大動作的灌食(過度壓迫可能會休克(他在看診時還當著醫生的面,吐了打包的食物吃著,我們笑說一定是要吃給醫生看:我很好,別打我針、灌我藥啊⋯⋯ 🤣)
檢查牙齒時,發現他的上門牙已經全部脫落(上個月磨牙時還有一點點牙根),導致下門牙長度已經到上門牙處,需要做再次磨牙,不過現在的他和一個月前的狀態比已經更不好,討論之後還是必須麻醉做磨牙處理(不做的話下門牙可能會插到上顎甚至嚴重影響鼻腔),麻醉過程或許也可能不會醒來,但我相信醫生和覺得處理是對他比較好的,醫生會在麻醉前讓他多吸足夠的氧氣,然後用最低量和最快速的方式磨牙,結束後也會再讓他在氧氣室多待久一點,確保呼吸恢復⋯!
每一次簽署麻醉同意書都是考驗,這次更是⋯幸好他體力不錯磨牙進行的很順利!
不過醫生給了我一個壞消息:在麻醉時,醫生習慣都會順便檢查身體,發現他左下腹長了一顆1.5-2cm的腫瘤,摸起來滿明顯一顆,外觀其實我看不出來,12/6日醫生也還沒有摸到異常⋯!知道這新狀況-我和醫生也都有共識:此時的卡哇伊也無法對這腫瘤做任何積極的處理,醫生說這可能也是他病情直轉急下的原因,真的很心疼這孩子到底要承受多少的病痛~心臟、眼睛、關節、皮膚,泌尿系統、腫瘤⋯⋯
這次醫生增加氣管擴張藥,利尿劑量加強、維持消炎、止痛、止癢藥,我還請醫生把藥弄甜一點希望他會愛吃點⋯!
看到原本愛吃藥到現在看到藥總是逃跑的他,我有時也會想放棄,誰願意吃大半輩子的藥這麼辛苦⋯⋯。但為了你舒服一點我們還是繼續努力好嗎?
那一天你身體累了,心臟跳不動了
真的就是我們要說再見的時候~
#雖然這樣說媽媽還是預約好三週後的回診了😬
#昨天看診花絮影片還是很有精神
#週一有點blue了很抱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風 專題 - 鍾鎮邦腦神經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zh-hk 背景:林先生現年58歲,有高血壓,半年前曾中風。當時突然暈倒,半身無力維持了數小時,經治療後出院。 (一) 除用藥物控制林先生的病情外,還有沒有其他治療方法?0:...
左心室肥大是什麼 在 康健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隨氣溫下降,中風、心臟病、主動脈剝離等病例跟著提高
其實,這些都和 #高血壓 有關!
高血壓常沒有明顯症狀
是典型的沉默殺手
你知道正常血壓值應是多少嗎?
高血壓會有什麼併發症?
👉https://bit.ly/34WaRUs
【血壓多少才算正常?】
趕快筆記👉https://bit.ly/34WaRUs
【高血壓的6大併發症】
① 動脈:血管硬化,管壁變厚且狹窄;並會破壞動脈管壁,形成斑塊或動脈瘤、主動脈剝離
② 心臟:左心室變肥大,導致心臟衰竭;冠狀動脈硬化,造成心絞痛、心肌梗塞
③ 腦部: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塊阻塞血流引起中風
④ 腎臟:腎臟血液循環惡化,引起腎衰竭
⑤ 眼睛:視網膜病變,嚴重會失明
⑥ 代謝症候群:高血糖和高血脂,易發展成糖尿病、心臟病、中風
#口袋熊醫師 #高血壓
--------------------------------------------
🐻免費追蹤《口袋熊醫師》,更多生活健康新知在等你>>https://bit.ly/3jwfVDy
左心室肥大是什麼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深夜發洩文】
最近實在是被review搞的一個頭兩個大。夜已深,難得不是睡到一半醒過來,突然想來個小小的深夜閒聊,想來聊一下關於運動這檔事。大家應該常常聽到要多多運動,身體才會健康。其實這個範圍是非常廣的,對於一個像我這樣的物理治療師,會想得很多。第一個會想到的,是身體到底哪裡不健康?
我專職於心肺物理治療大約有將近六年的時間,接觸過許多瓣膜手術、心臟繞道手術、心臟移植、心肌梗塞、動脈瘤、動脈剝離…總之跟心臟、肺臟或是腎臟等等器官受損,系統性的身體疾病造成病人全面活動能力下降的情況。人活著就要動,不只是肢體的動作,器官的運作也是一種動。一個部分動得不好,其他部分會進來幫忙,當忙不過來,身體就會出狀況,久了就會產生結構性的問題,當影響太嚴重,可能就需要手術處理。
舉例心臟為例子來說好了,心臟裡面有四個隔間,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四個房間,分別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會在“心室”的上方,有點像一樓與B1的概念。正常來說,左右的房間互不相通,但是一樓與B1是相通的,中間有門可以開闔(叫做瓣膜),而每個“心房”與“心室”除了中間互通之外,分別還有對外連通道(大條血管,可以是靜脈或動脈),組合成血液流經的路線,這條路線是單行道,如果在單行道上逆行可是會出事的(想像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逆向就是找___。)講詳細一點呢,把聯通道、房間、以及門合起來,就如以下的順序:上下腔大靜脈>>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動脈瓣>>肺動脈>>(肺循環)>>肺靜脈>>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主動脈瓣>>主動脈>>接下來就送血到全身,最後再匯集到上下腔大靜脈重新再一次循環。大家應該有注意到心室前後有兩個門,為什麼呢?因為驅動血液最主要的力量是來自於心室,心室心肌很厚也很有力量,當心肌收縮,用白話來形容,就像血從連通道一路灌到B1,然後B1有個馬力很強的幫浦(就心室)把血再往樓上(大條動脈)打上去的概念,為了要控制這個血噴出去的方向只能單向,心室必須有兩個門,在打血的時候把其中一個門關緊,創造出單一出口,也就是單行道的概念。心室的門只能開一個,不能同時前後門都開,而且門要不僅開對個,開的時間也要有一點時間差的微操(總之很精細就對了,再寫下去又要爆字數)。所以,假如長在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的門(二尖瓣)關不起來,理論上應該要在心臟收縮時輸送進入主動脈的血流,有可能會逆流回去心房裡面,造成心輸出量不足的情況。心輸出量不足,如果是靜態生活習慣的人可能沒有太明顯感覺,但是如果需要爬樓梯、趕公車、或是去KTV飆歌,可能就會心有餘力而不足的感覺了,此時,如果你的身體可以代償,例如心臟肌肉收縮大力一些,例如原本爬樓梯只需三成力就可以把血打好打滿,現在用六成力,雖然一部份逆流掉了,可是跟打出去的兩兩抵銷,還是夠用的話,基本上樓梯還是爬得上去的。那如果狀況糟糕一點,心臟打得大力還是不夠用,心臟還可以跳快一點,例如原本爬個樓梯,心跳從一分鐘七十幾下上升到八十幾下,輸出的總體血量就夠用,現在要從一分鐘七十幾下跳到一分鐘破百才夠用。但如果狀況再糟一點,心臟已經收縮的大力了、心跳已經很快了,但二尖瓣破太大逆流的很嚴重,會發生當心室一收縮,血液不僅往前進入主動脈,更會往後門回堵心房的情形,心房的結構慢慢被擠到擴大,再來就是一連串惡性循環,包含門框變形門更漏、心室一直代償也變得異常肥大等等,真正結構上的異常,久而久之代償不過來,就會進入心臟衰竭。這部份呢,如果要具體測出一個數據,我會推薦運動肺功能測試,實際上去看目前殘存的最大攝氧量(簡單理解攝氧量越高代表心臟功能越好,這個詳細講很複雜我已經爆字數了),然後按照這個報告裡面的分析去設定運動處方,做有氧運動訓練,而且絕對不是越喘越好。
那另外一個例子,比較沒有那麼恐怖的,例如大腿後肌太緊的人,往前彎的動作中,髖曲的角度受到限制,此時腰椎區域就會需要前彎得更多來代償(因為脊椎小面關節方向的關係,通常前彎出來代償的是腰椎而非胸椎)。當腰彎得比他原本負責的角度更多,一次兩次倒還好,但是如果你的生活或工作常常需要彎腰,甚至需要搬重物,那你的腰就可能會有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傷的機率,而且受傷後又更不容易好,因為工作或生活中還是避免不了前彎的動作,除非你學會如何在前彎中盡可能地減少彎腰的角度、盡量增加其他部位(例如把髖曲角度練回來)。絕對不是覺得腰痛就是練核心,就這個例子來說,如果沒有把問題來源之一的大腿後肌處理掉,腰痛還是會一直復發的。
其實以上只是要表達的是我想的真的很多(誤)。運動有很多層面,看你想要達到的效果而定,運動訓練可以止痛、可以增加心肺耐力、可以增加肌力肌耐力、可以提升技巧增加運動表現。你想要達到的效果越特定或問題越複雜,就越需要找更專業的人士。特殊的運動訓練,可以達到目標的時間花費也不同,也通常無法一蹴可及。在覺得很沮喪、沒有效果之前,可以先想想到底有沒有針對目標練對項目,以及有沒有堅持下去(或是堅持太久該回頭審視了...),不然效果當然會大打折扣喔。
左心室肥大是什麼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風 專題 - 鍾鎮邦腦神經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zh-hk
背景:林先生現年58歲,有高血壓,半年前曾中風。當時突然暈倒,半身無力維持了數小時,經治療後出院。
(一) 除用藥物控制林先生的病情外,還有沒有其他治療方法?0:22
(二) 曾中風的林先生,會否有復發的危險?有沒有預防方法?1:09
(三) 中風會否遺傳給子女?家人有需要做一些檢查嗎?2:16
(四) 林先生這情況,是否稱急性中風?有何原因會導致中風?(FindDoc 健康資訊) 3:03
(五) 中風有沒有先兆?還有什麼其他病徵?(FindDoc 健康資訊) 3:45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