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前總裁與執行長、試金石影業創辦人羅恩.米勒(Ron Miller)辭世,享壽85歲。作為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的女婿,他一路高升。但他的任期卻也是迪士尼最低潮的時代。最後,他落得被逼宮離任的下場。但他當時一些不合時宜的決定,卻激發出了一些革新性的作品,如《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 ,1982)。
.
羅恩.米勒於1933年出生於加州洛杉磯。他的母親曾任職於糖果工廠,父親則是加拿大輪胎推銷員,是加拿大移民。他在就讀南加大期間活躍於美式足球隊,在一次球賽結束後,經介紹認識了黛安.迪士尼(Diane Disney),即迪士尼王國的創建者華特.迪士尼之長女。他們在交往後不久成婚。
.
米勒隨後成了職業球員,加盟了洛杉磯公羊隊。他大名鼎鼎的岳父看了他兩場球,並見證了他在其中一場比賽被撂倒且陷入昏迷的場面。迪士尼對他說:「我可不想成為你的孩子的父親。你會死在那裡。」隨後問他願不願意結束競技生涯,進入迪士尼為他工作。米勒同意了,他說這絕對是最明智的決定。
.
華特.迪士尼將他視如己出,在他1966年過世前,據羅恩.米勒回憶,迪士尼先生對當時照料他的護士說:「我要見我的兒子。」當被護士糾正為「女婿」時,迪士尼先生卻堅稱是「兒子」。
.
在岳父的庇蔭之下,他開始在片廠第一線工作,短短幾年就升到製片人的職位。狄克.范.戴克(Dick Van Dyke)主演的《糊裡糊塗立大功》(Never a Dull Moment ,1968)是他第一部獨立以製片人身分完成的作品。之後他還參與製作了《巫山大逃亡》(Escape to Witch Mountain ,1975)、《手忙腳亂》(Freaky Friday ,1976)、《妙妙龍》(Pete's Dragon ,1977)等經典之作。
.
經過多年的豐富歷練,米勒在1978獲受命接任迪士尼總裁,並在1983年兼任執行長。在任期間還創建了迪士尼子公司試金石影業。
.
他提到多年前與已故岳父迪士尼曾經一同觀賞了《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迪士尼在過程中感嘆:「該死!真想做出這樣的電影。」
.
會有這樣的感嘆,是因為迪士尼公司在當時只製作適合全年齡觀賞的G級電影。羅恩.米勒認為維持現狀只會讓視野遭到限制,便促成建立了試金石影業。其開山之作,便是朗.霍華(Ron Howard)執導、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主演的PG級(兒童觀賞須由家長陪同)電影《美人魚》(Splash ,1984)。
.
羅恩.米勒在接手迪士尼之後,富有野心的批准了一些現在看來相當具有前瞻性的項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電子世界爭霸戰》。這部片的概念當時被華納兄弟、米高梅及哥倫比亞影業接連拒絕,因為故事的設定是要讓男主角進入到遊戲世界之中,但當時的技術極難做到理想的效果。
.
《電子世界爭霸戰》最終獲得了米勒的批准,著手進行。它的視覺畫面在當時無疑寫下了時代新頁,這是影史上第一部廣泛運用電腦成像製作的電影長片。然而,票放卻未能出紅盤,1700萬美元的預算僅收穫不到兩倍的票房。雖然該片後來後世科幻迷的追捧而進入了Cult片殿堂。
.
羅恩.米勒還製作了迪士尼首部PG級電影《黑洞》 (The Black Hole ,1979)與混合劇情與紀錄片影像的《豺狼計畫》(Never Cry Wolf ,1983)等作。在他任期之內,動畫片唯有一部評價平平的《狐狸與獵狗》(The Fox and the Hound ,1981)問世。另一部由他監製的動畫長片《黑神鍋》(The Black Cauldron ,1985)在他離任後上映,作為迪士尼首部PG級動畫片,它被評為迪士尼史上最糟之作。
.
之所以迪士尼會陷入困境,一部分是因為迪士尼動畫部內部出現資深動畫師與新人的鬥爭。新人盼望改革,舊人不從,在青黃不接下,動畫部產量大幅削減。作品不再叫好叫座,羅恩.米勒的領導能力也備受質疑。
.
據稱他在當時將經營重心放在不動產投資,對創意部門亦不重視,華特.迪士尼的姪子羅伊.迪士尼(Roy Disney)等人眼見全美的併購熱潮讓迪士尼王國也備受威脅,遂結黨將他逼退領導中心,使他在1984年完全失勢,卸下一切職位。
.
隨後,麥可.艾斯納(Michael Eisner)接下迪士尼執行長一職,開啟迪士尼的全新世代。
.
諷刺的是,在他離職之後,過去他在任內放行製作的作品《威探闖通關》(Who Framed Roger Rabbit ,1988)卻大獲成功,混合動畫與真人的銀幕效果令人著迷,更被評論家譽為「現代美國動畫復興的里程碑」。更有甚者,視之為「迪士尼文藝復興之作」。殊不知當初的功臣已被逐下舞台。也鮮有人知羅恩.米勒其實也是鬼才大導提姆.波頓(Tim Burton)的伯樂之一。
.
失勢後的米勒隨後與妻子來到葡萄酒產區納帕谷定居,倡導葡萄酒釀造的環保工作,關注水利環保與環保能源的技術發展。在2009年,他的妻子黛安.迪士尼創建了華特.迪士尼家庭博物館,並擔任博物館的董事會主席,對教育工作特別著力。
.
愛妻先一步在2013年離世,羅恩.米勒在2019年2月9日於加州納帕谷辭世。
.
.
(圖為羅恩.米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萬的網紅欸你這週要幹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IG日常:https://www.instagram.com/arielsvlog_816/ 上週跑去台中找啾比玩, 找了一家台北沒有的烤魚料理, 吃完之後覺得滿奇怪的, 為什麼沒有人在台北也開這樣的店? 好好吃啊!!!!!!!! 賣的東西很單純, 就是鱘龍魚跟台灣鯛兩種去料理, 除了魚好吃...
巫山盟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迪士尼前總裁與執行長、試金石影業創辦人羅恩.米勒(Ron Miller)辭世,享壽85歲。作為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的女婿,他一路高升。但他的任期卻也是迪士尼最低潮的時代。最後,他落得被逼宮離任的下場。但他當時一些不合時宜的決定,卻激發出了一些革新性的作品,如《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 ,1982)。
.
羅恩.米勒於1933年出生於加州洛杉磯。他的母親曾任職於糖果工廠,父親則是加拿大輪胎推銷員,是加拿大移民。他在就讀南加大期間活躍於美式足球隊,在一次球賽結束後,經介紹認識了黛安.迪士尼(Diane Disney),即迪士尼王國的創建者華特.迪士尼之長女。他們在交往後不久成婚。
.
米勒隨後成了職業球員,加盟了洛杉磯公羊隊。他大名鼎鼎的岳父看了他兩場球,並見證了他在其中一場比賽被撂倒且陷入昏迷的場面。迪士尼對他說:「我可不想成為你的孩子的父親。你會死在那裡。」隨後問他願不願意結束競技生涯,進入迪士尼為他工作。米勒同意了,他說這絕對是最明智的決定。
.
華特.迪士尼將他視如己出,在他1966年過世前,據羅恩.米勒回憶,迪士尼先生對當時照料他的護士說:「我要見我的兒子。」當被護士糾正為「女婿」時,迪士尼先生卻堅稱是「兒子」。
.
在岳父的庇蔭之下,他開始在片廠第一線工作,短短幾年就升到製片人的職位。狄克.范.戴克(Dick Van Dyke)主演的《糊裡糊塗立大功》(Never a Dull Moment ,1968)是他第一部獨立以製片人身分完成的作品。之後他還參與製作了《巫山大逃亡》(Escape to Witch Mountain ,1975)、《手忙腳亂》(Freaky Friday ,1976)、《妙妙龍》(Pete's Dragon ,1977)等經典之作。
.
經過多年的豐富歷練,米勒在1978獲受命接任迪士尼總裁,並在1983年兼任執行長。在任期間還創建了迪士尼子公司試金石影業。
.
他提到多年前與已故岳父迪士尼曾經一同觀賞了《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迪士尼在過程中感嘆:「該死!真想做出這樣的電影。」
.
會有這樣的感嘆,是因為迪士尼公司在當時只製作適合全年齡觀賞的G級電影。羅恩.米勒認為維持現狀只會讓視野遭到限制,便促成建立了試金石影業。其開山之作,便是朗.霍華(Ron Howard)執導、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主演的PG級(兒童觀賞須由家長陪同)電影《美人魚》(Splash ,1984)。
.
羅恩.米勒在接手迪士尼之後,富有野心的批准了一些現在看來相當具有前瞻性的項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電子世界爭霸戰》。這部片的概念當時被華納兄弟、米高梅及哥倫比亞影業接連拒絕,因為故事的設定是要讓男主角進入到遊戲世界之中,但當時的技術極難做到理想的效果。
.
《電子世界爭霸戰》最終獲得了米勒的批准,著手進行。它的視覺畫面在當時無疑寫下了時代新頁,這是影史上第一部廣泛運用電腦成像製作的電影長片。然而,票放卻未能出紅盤,1700萬美元的預算僅收穫不到兩倍的票房。雖然該片後來後世科幻迷的追捧而進入了Cult片殿堂。
.
羅恩.米勒還製作了迪士尼首部PG級電影《黑洞》 (The Black Hole ,1979)與混合劇情與紀錄片影像的《豺狼計畫》(Never Cry Wolf ,1983)等作。在他任期之內,動畫片唯有一部評價平平的《狐狸與獵狗》(The Fox and the Hound ,1981)問世。另一部由他監製的動畫長片《黑神鍋》(The Black Cauldron ,1985)在他離任後上映,作為迪士尼首部PG級動畫片,它被評為迪士尼史上最糟之作。
.
之所以迪士尼會陷入困境,一部分是因為迪士尼動畫部內部出現資深動畫師與新人的鬥爭。新人盼望改革,舊人不從,在青黃不接下,動畫部產量大幅削減。作品不再叫好叫座,羅恩.米勒的領導能力也備受質疑。
.
據稱他在當時將經營重心放在不動產投資,對創意部門亦不重視,華特.迪士尼的姪子羅伊.迪士尼(Roy Disney)等人眼見全美的併購熱潮讓迪士尼王國也備受威脅,遂結黨將他逼退領導中心,使他在1984年完全失勢,卸下一切職位。
.
隨後,麥可.艾斯納(Michael Eisner)接下迪士尼執行長一職,開啟迪士尼的全新世代。
.
諷刺的是,在他離職之後,過去他在任內放行製作的作品《威探闖通關》(Who Framed Roger Rabbit ,1988)卻大獲成功,混合動畫與真人的銀幕效果令人著迷,更被評論家譽為「現代美國動畫復興的里程碑」。更有甚者,視之為「迪士尼文藝復興之作」。殊不知當初的功臣已被逐下舞台。也鮮有人知羅恩.米勒其實也是鬼才大導提姆.波頓(Tim Burton)的伯樂之一。
.
失勢後的米勒隨後與妻子來到葡萄酒產區納帕谷定居,倡導葡萄酒釀造的環保工作,關注水利環保與環保能源的技術發展。在2009年,他的妻子黛安.迪士尼創建了華特.迪士尼家庭博物館,並擔任博物館的董事會主席,對教育工作特別著力。
.
愛妻先一步在2013年離世,羅恩.米勒在2019年2月9日於加州納帕谷辭世。
.
.
(圖為羅恩.米勒。)
巫山盟 在 Hew Kuan Yau 丘光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只有脑壳烧掉
才会相信哈迪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胡一刀《光华日报》专栏隆门客栈(25-1-2019见报)
“包头老兄从未想过当首相?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江湖曾经沧海,除却首相大位,包头老兄其他位子他都看不上眼?只是,想当首相又不敢明说,如此窝囊唯有继续发白日梦呗?”
———————————————————————
金马仑补选期间,火箭老大林吉祥抖出一件秘闻,伊党大佬哈迪便急急忙忙解释,他不曾在2013年大选争取为首相人选。
哦?好了,包头老兄是这样说的:“据我记忆所及,伊党不曾推荐我为首相,我也不曾自居是候任首相。或许,林吉祥的记性比较好,或者他有非凡的想像力。”
是吗是吗?港剧不是都说: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都说了,江湖是一场大戏,太认真你就输了。
你看,如果不是事实,以包头老兄性格,早就一口否认到底,或者高呼老林骗子,何以会说他不记得了,让人感觉老林所言非虚?
在江湖上,当你选择性失忆,多半是内有玄机。究竟包头老兄是否想过拜相?我们不是他肚里的蛔虫,当然不敢说百分百肯定。然而,从已知的不少蛛丝马迹,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2008年308大选之后,公正党、行动党、伊党组成联盟(民联)。选民理所当然以为,所谓民联共主安华是民联首相人选。
好了,308后不久,当安华推动所谓916变天时,伊党认为包头老兄比安华更有资格拜相,而包头老兄也拒绝表态支持安华接任首相。幸与不幸都好,所谓916变天失败,民联谁做首相的问题并不存在。
2011年,包头老兄也曾否认欲抢做首相。话虽如此,伊党经常吹捧包头老兄拜相之说,一名伊党领袖便曾称,无论形象、个性、领导魅力,包头老兄都是最适合的首相人选!
然而,否认欲抢做首相不到一年,包头老兄看似又按捺不住。2012年7月,包头老兄直指安华不是民联首相唯一人选。接着8月伊党大会,不少代表踊跃建议,一旦民联执政中央,首相人选必须由哈迪出任。
哎呀,包头老兄口口声声,伊党不曾推荐他为首相,伊党大会都把话说清楚了还想掰?以当时情况而言,安华若非民联首相唯一人选,那么请问还有谁是?不就明示暗示包头老兄自己吗?
江湖传闻,2013年505大选前,包头老兄联同慕斯达法、末沙布等会见安华等公正党领袖闭门对话,并质疑安华成为民联首相人选的资格。还有还有,包头老兄等也传达伊党举荐东姑拉沙里的立场。
东姑拉沙里?没错,就是他,吉兰丹王子(现在是王叔),巫统话望生国会议员。真是笑话,伊党竟然举荐一位巫统领袖为民联首相人选?
难怪乎,老林翻旧账时,直指伊党领袖狡诈,不直接建议包头老兄为民联首相人选,反而转个弯假装举荐巫统的东姑拉沙里!但行动党不同意伊党建议,并坚持安华仍是民联首相人选,当然更不提考虑包头老兄在内。
根据老林,正因为行动党不支持包头老兄拜相,自此伊党和包头老兄便不断针对行动党,指责行动党“反马来人”、“反伊斯兰”。
由此看来,原来伊党在民联时一直怀有异心?究竟,伊党不信任民联,还是不信任安华?又或根本不想安华当首相,甚至宁可拱手让给东姑拉沙里也不愿给安华?
包头老兄一直都发着首相美梦。509大选前,伊党霹雳大佬宣称伊党可赢80席,加巫统40席再加东马45席,包头老兄将成为首相,成立泛马来穆斯林政府。结果?嘿嘿,伊党仅仅赢得18席。
一句话,即使伊党最强的年代,都不曾赢取超过30国席。308战绩是23席、505战绩是21席。走激进种族主义和神权主义,包头老兄痴心妄想当首相,不是吃多了大头菜是什么?
且借元稹唐诗绝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哎呀,江湖曾经沧海,除却首相大位,包头老兄其他位子都看不上眼?只是,想当首相又不敢明说,如此窝囊唯有继续发白日梦呗?
巫山盟 在 欸你這週要幹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IG日常:https://www.instagram.com/arielsvlog_816/
上週跑去台中找啾比玩,
找了一家台北沒有的烤魚料理,
吃完之後覺得滿奇怪的,
為什麼沒有人在台北也開這樣的店?
好好吃啊!!!!!!!!
賣的東西很單純,
就是鱘龍魚跟台灣鯛兩種去料理,
除了魚好吃之外,
搭配的涼麵我真的想拜託老闆來台北單賣涼麵
還是說讓我加盟賣涼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然後這集裡面烙了很多台語,
又長知識了!
後來爬文才知道,
那些烤魚的油是42種中藥草煮六小時的精華
是所有成本裡面最貴!對身體好的!
喜歡蹭魚的可以去!推推!
城里城外-巫山烤魚
https://www.facebook.com/CLCWCY/?ref=br_rs
巫山盟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又是補充被消失的八十年,我再講講,希望大家明白華中到底發生甚麼事。在1938年,抗戰開始一兩年之後,直至1941年,我們見到三次長沙會戰,那三次長沙會戰進攻的主要是日本的第十一軍。另外,還有三場比三次沙會戰更慘烈的戰爭,那都是和第十一軍打的,我會再解釋一下要怎麼看這些歷史。
首先,如果打長沙,在洞庭湖的東面,向下打就是長沙。洞庭湖的西面,去打的是湘西。十一軍也曾經去那裏打湘西,那次打的是常德會戰。常德會戰,會看到國民黨軍隊何時會比較好打,他們是守城的時候是比較好打。那好像是史太林格勒那樣,逐間屋的巷戰對守方是很有利的,而對方的重武器發揮不到威力。結果第七十四軍,即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第七十四軍師長,其實只是一師人死守常德,其他人也去不到營救,那師長叫做余程萬,令到日軍死了萬多人。日軍主力只有十多萬,死了萬多人真的很厲害了。余程萬那方八千多人,也只剩下三百人。後來張恨水寫了一本小說,紀念這件事。那小說叫做《虎賁萬歲》。七十四軍被稱為虎賁軍,就是因為這一場戰役。但這件事,因為只剩下那麼少人,於是撤退,給蔣介石拉了他坐監,因為蔣介石下令他一定要與城共存亡。他也發電報話會與城共存亡,但後來他失望,只剩下幾百人便突圍而出,結果坐了兩年監。而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便救了他,令他可以出來,後來也經過很多事,結果余程萬死於香港。他對蔣介石不滿,我懷疑蔣介石找人在他在大埔的家殺死他,而他的女兒便是艷星余莎莉。他有兩個太太,第二個太太是因為看了小說《虎奔萬歲》,覺得他很英雄所以嫁給他
到了1943年,第十一軍又再進攻。這是棗宜戰役的後果,打了宜昌之後,又試探向重慶方向進發,這次是石牌會戰,打到去巫山三峽的西寧峽的關鍵地方,那叫做石牌陣,去到這裏長江縮到很窄,非常險要,兩邊全是山路,國民黨在那裏佈了炮台,所以日軍陸路走很很辛苦,而海路就會給炮台打。所以打得很辛苦。這次到十八軍打,所以十八軍也成了五大主力之一,苦守石牌鎮,是非常慘烈,結果也沒法攻進石牌,死了幾千日軍。
第三次重大傷亡是第四次長沙會戰。在1944年,日本海軍也輸得八八九九,但他有很多軍隊在越南、緬甸及馬來西亞等地,是需要運送物資去支持他們。但海軍給盟軍攻擊,已經輸光了。於是他們想到「第一號作戰」,即是打通大陸的運輸通道。北京的平漢路,北京到武漢已有鐵路運輸,但平漢路南部通不到廣州,因為給長沙截斷了,同時也通不到湘貴鐵路,即是由湖南去廣西,再由廣西到越南,那便打通大陸的陸路運輸,不用再靠水路,所以這叫做「第一號作戰」證明這是多麼重要。若不這樣做,沒有運輸,在南洋的軍隊便麻煩了,即是緬甸、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地的軍隊會很麻煩。我想講的是他們把一部分的關東軍偷偷運了過來,這次連薜岳都不知道,他以為又是第十一軍而已,但日本增兵增到三十萬人,結果長沙不堪一擊,迅速失守。這次是日本真的想佔領長沙,因為這個計劃,要打通鐵路,所以一定要佔領。其實抽空了關東軍,令關東軍變了老弱兵,所以後來蘇聯一打,關東軍便全軍覆沒。因為精銳已調走了。結尾是因為打了長沙還要打衡陽,那是最有名的防衛戰之一。衡陽是第十軍的,師長叫做方先覺,由他守住,足足打了四十多日。日軍在衡陽死了二萬多近三萬人。如果講慘重,這次也算是厲害。方先覺一萬多人又剩下幾百人。最後方先覺是投降,因為他很恨蔣介石,因為沒有人來救援,答應來救援的,全都沒有來。他想自殺但又自殺不到。他為了要日軍不要屠城,所以他投降。但這是最有名的戰役。
我想指出的是話日軍佔領不到長沙是謊話。日軍只是不想佔領長沙,因為日軍沒有兵力佔領長沙。他的「拳頭」就是第十一軍,他們向著三方向攻打,不能駐軍在長沙。若沒有新的兵力,是不能擴展他的佔領地,因為其他領地都需要駐軍。直至1944年才有決心,帶多些兵來,於是就可以佔領長沙。所以他攻打只是消滅兵力,減少威脅。這才是中途戰爭的真相。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