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客知道,照片中像麥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嗎?
這叫「油芒」,布農族語為「Dill」
是台灣的原生種,營養價值非常高
是傳統布農族的主要飲食來源
不過日本人來了之後,要求族人改種水稻
油芒漸漸地消失在布農族的飲食文化中
一整個族群的文化就這樣消失
其實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不過還好,仍有一群人努力試著復育油芒
讓油芒能夠重新回到世人眼前
甚至成為可望解決台灣糧荒的「未來食物」
在台東延平鄉的武陵部落
有全世界種植面積最大的油芒田
背後的功臣是卡那歲工作坊的負責人Biung
Biung與妻子Ngavan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加認識自己
認同自己與找到自己
從台南市區搬回到部落
以「名字」開始,從小只叫小孩原住民拼音名
進而延伸到語言與飲食
致力將布農族最傳統的文化
用創新的方式傳承下去
而油茫則是在這傳承的過程中
意外發現的驚喜
我在台東的這十天,吃了許多小乘客推薦的美食
但唯一讓我真正驚艷的
就是在卡納歲的油芒料理
油炸過的油芒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
不過加在小米粥與紅藜糕上
口感卻異常豐富
更重要的是,這是無法在其他地方所吃到的
在卡那歲的半天,聽了許多布農族的故事
不是耳熟能詳的傳說
而是Biung、Ngavan與其他族人的生活點滴
真切且溫馨
#我東漂了那你呢 #東漂 #東漂潮 #day10
🚶 #阿勳
📍卡那歲工作坊, 武陵部落, 延平鄉, 台東縣
=======================
▍在路上,找到自己喜歡的模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7萬的網紅老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來魔神仔和我們想像的完全不同,這次是觀眾所投稿的真實事件! 上一則影片【學生投稿的兩則靈異故事】👉 https://youtu.be/8o4t9ayJtl8 - 老王說全系列靈異故事播放清單:https://lihi1.com/juEJe - 老王的粉絲專頁:https://lihi.cc/jvT...
「布農族小米的故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九十路公車-半背包小眾旅行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老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台東製造ZZTait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小米文化季-布農族神話故事-婦人與變成老鼠的孩子】... 的評價
- 關於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布農族傳說故事半粒米煮成一鍋飯~?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布農族服飾、小米播種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布農族服飾、小米播種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喜歡就追蹤分享起來吧☆
【Pasibutbut:沒有八部,也不是合音——請正名祈禱小米豐收歌】
(詳可見下方留言補述:明德村的說法是:pasibutbut是拔河的意思。它的字根是sibutbut,也就是拉拔之意,前面加上pa-,就成了拉拔(拔河)的動作。若放在祭儀裡,就是向上天拉拔祝福下來的行動)
國片《聽見歌 再唱》剛剛上映,小編也還沒有機會去目睹這齣以布農族文化背景為基礎、醞釀了十幾年的大螢幕故事,倒是在各家評論(從民視到誠品、遠見雜誌、鏡傳媒)都看到同樣的話:「本片以以布農族八部合音精神,仔細聆聽別人的歌聲再唱出相對應的聲音為靈感」……當下真的歪著頭想著:
蛤?什麼啊?
#八部合音的精神是什麼
#被超譯的專有名詞
音樂學上,或許真的如學者研究,有八部合音的現象存在,不過按研究並非以八個人八部為準,不同部落也有不同的唱法,顯然這個以崁頂部落為基準的「八部」,本來就不是所有布農族人的八部,何來「布農族八部合音的精神」?
這幾十年來,好像提到布農族都一定要提一下八部合音,才叫做很了解布農文化,可是我們明明就稱作Pasibutbut的祈禱小米豐收歌,為什麼要用學界的專有名詞來界定?而不是尊重我們的稱呼,或者至少尊重這些意譯的內涵?
一個從少數部落田調而來、從單一學門去界定的名詞,幾十年來竟然被超譯來代表全體布農族的文化,而那些沒有Pasibutbut的社群,或者不同唱法不同部落的族人,是不是就應該承受這種被代表的悲哀?
#Pasibutbut的精神
#不只是音樂上的聆聽
pasi-是祈求的意思,butbut是團結在一起(引用自史前館線上特展說法),祈禱小米豐收歌本來就是祭儀的一部分,不只是音樂上聆聽與對唱,而是整個布農人世界觀的體現;按照前人的紀錄,Pasibutbut的曲式甚至也套用到其他場合,不只是祈禱小米豐收而已。
身為布農族人的我們,向來也不敢說自己就了解了多少祭儀的內涵。祭儀核心的精神層面,不是你採集了多少素材、或者田野了多少族人部落,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宣稱,拿來統稱你創作的內容餒。Pasibutbut的精神,既然在不同情境跟部落族人的詮釋下,有相對不同的意義,電影用了一個簡單的,看似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來「發想」,甚至作為各媒體的新聞稿內容,是不是太武斷了?
#學術論述不代表部落族人
#八部合音反映出的權威偏誤心態
八部合音反映出的權威偏誤心態,特別是「以學術成果代表族人詮釋」的這種詭異現象,是另一種以西方學術為基礎,對布農族人展現的文化霸權;主流學術文化的研究成果讓世界看見布農族音樂,但同時卻也讓世界看不見布農族真實活著的文化與族人本身,這難道不荒謬嗎?
當這個世代諸多人文科學如博物館學,漸漸學會回歸在地原住民族文化體系,從靜態展示跨越到動態共存的有機互動,我們卻要忍受一個甚至也不夠精確的名詞,持續在各種文化層面上限制與影響當代布農族人的多元生態,那我們到底是藉由電影看見布農人,或者仍舊無法避免刻板印象的逆襲,讓原住民孩子扭曲為主流文化想要的樣子?
這是這部電影與台灣社會,都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沒有八部
#也不是合音
#請正名祈禱小米豐收歌
原住民數位博物館〈與祖先對唱〉特展:
https://www.dmtip.gov.tw/web/page/detail?l1=5&l2=104&l3=71
原獨火塘|學術場域的原住民族文化實踐:https://vocus.cc/plus2perspectives/60522e5efd89780001cf3c21
-----
厭倦都市雜音,
來聽月亮說話。
#Buan #Buanistalking
#月亮說話 #月亮曆
#來追月亮囉
#語錄 #藝術 #文字
#文化 #文學 #原住民
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聽見歌 再唱。
不知道大家在沒有防備之下,忽然看到一部好電影是什麼感覺?
昨天是我今年第一次走進電影院,本來以為會看到一部青春勵志片,完全沒有意料到竟然如此令人動容。從中場第一次被感動泛淚後,一直到最後,眼框都沒有乾過。我平常不是個會看電影感動到落淚的人,上一次有這種忍不住的悸動,應該是十年前的「玩具總動員三」吧。
我想久違的來跟大家聊聊電影。
1.
先講一下這部電影
有一所即將要被廢校的山上小學,想找個能被大眾肯定的事,爭取延續的機會。其中,有老師直接提出來,原住民那麼會唱歌,那麼就用歌唱比賽來試試看吧。一個剛來到學校的代課老師( 陳嘉樺 Ella 所飾演的黃韻芬),以及一位連五線譜都看不懂的體育老師( #馬志翔 所飾演的方雅各),接下了這個挑戰,要在三個月內拿下名次。
這群在鄉下的小朋友,沒有參加過城市裡面所辦的合唱團比賽。老師們所採取的策略,就是把他們所認識的比賽方法和訓練,教給了這群孩子。
不過,沒有任何奇蹟發生,合唱比賽就這樣落敗了。
落敗之後,這部戲的主題,才真正的被點開。導演用「為什麼不一樣是錯的?」來打開這個發問。
裡面的男主角,在這時候出現了兩個選擇。下次比賽,我們「要用布農族的歌唱方式來參加比賽」,還是用「已經被系統化的方式來教學生呢?」。主角的成長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對,故事就是這麼簡單又熟悉。一個「找自己」的電影。
但這麼簡單的故事,卻說得如此的感人且透徹。
2.
精煉的劇本,明快的節奏,感情的堆疊。
不同的電影製作,有不同的風格和節奏。有的導演喜歡把重要的事情重複說,說到讓你背下來。有的喜歡用慢節奏醞釀情緒,讓觀眾可以緩緩聆聽戲中的聲音。這種喜好是很主觀的,也帶有點文化性。
像是我住在日本的那幾年,常看日本電影,很習慣鋪成跟那種「慢的韻味」。後來我住在美國的那幾年,開始大量看好萊塢的電影後,就有點難回頭習慣日式的電影節奏。
這部戲的節奏,不是那種趕進度的快。但說故事的手法明快不囉唆,幾乎不岔題,沒有那種「欸,剛剛那段戲的意思是......」的錯愕感。不過我可以默默感受到導演的兩難和不捨,應該刪了不少戲吧。畢竟除了主角的主線外,原住民的生活面貌,美麗的山上風景等等,對於我這個城市小孩來說,有太多可以分心的事情了。但在電影中,每一個有趣的生活故事,都恰到好處地讓你感同身受後,馬上回到故事主線。
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從中段開始,默默地眼角就泛淚了。不是那種大哭的情緒,甚至還會想說,奇怪了,剛剛那場戲有那麼感動嗎?但就是那麼的動人。最感動的其實不是那些充滿衝突的對話,而是鏡頭中捕捉的角色反應,城鄉差距的對比,親人的支持。很多事情,導演都沒有讓主角把話說出來,而是運用畫面的力量,把觀眾的情感層層堆上去。
讓我最震撼的一幕,是第一場比賽的場景。一群從鄉下,第一次到城市參加比賽的孩子,導演用他們的眼睛,說出了一段城鄉差距的對比。對我這個都市小孩來說,實在是再自然不過的畫面。導演透過那些鄉下孩子的眼睛,凸顯出來這個落差。我一邊看著這場戲,一邊默默地眼框就紅了。
整部電影,我不自覺的跟著拍了三次手。但其實不只我,電影院也很多人跟著拍起手來。讓我曾一度懷疑是不是在首映會看電影。最後一次拍手,是在電影的最後。
結尾,停在一個很棒的地方。導演把故事說完了,留了一個小小的事情沒說。但這個「不說」,說了一切。他把我留在座位上,跟著戲中的人一起拍手。然後把那份感動放在心中咀嚼,看著工作人員名單,把最後兩首歌聽完。
3.
原住民生活
對於我這個城市長大的小孩來說,原住民生活相當陌生且遙遠。即便是旅遊到了深山觀光,也很難真的感受到當地生活的面貌。這部電影裡面,每一個原住民生活的互動,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場景。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聚會的形式,讓我完全沈浸在這個世界中。
這些不是太平洋另一頭的故事,而是個就在我們身邊的山上,但卻不熟悉的生活型態。
我曾經聽原住民朋友聊過他們的生活,大多就是那些小米酒,打山豬的故事。但這部戲中,淡化了那些我們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而是透過鏡頭拍出那些真實的生活面貌,領我進入這陌生的國度。
4.
最後我想聊聊做自己
故事的一個主軸,「為什麼不一樣是錯的?」,「如何找到自己的聲音?」
其實在我們的社會中,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我們想要成功,所以看著別人成功的方法,模仿他,看看能不能順利地往上爬。但一直在學別人的過程當中,我們會忽略了自己的天賦,獨特的長項。因為不知道用自己的聲音唱出歌來,能不能在比賽中獲得肯定,所以選擇了退縮。
成長的過程,大部分的我們,可能都是這樣被教出來的。不敢做自己,因為害怕失敗。但是學別人的做法,不見得學的來,也會有很大的挫折。
所以我們順應著自己的聲音做下去,真的能夠成功嗎?這部電影沒有給我們答案。因為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如果你已經很清楚的知道,如果不做會怎麼樣」那還不做嗎?
—
這是一個在我們土地上的故事,有笑有淚,有挫折有成長。
然後最後,我想套一句劇中 陳嘉樺 所說的一句台詞「你們都騙人!」。真的,不要被這部戲的宣傳給騙了,這才不是什麼「剛剛好的好聽,剛剛好的感動」的一部戲。這是非常好聽,非常感動的一部電影。看的時候不要鐵齒,帶個一兩張面紙進去吧。
這部電影不是雞湯,也不是青春勵志片。他講勇敢,談成長。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講得非常非常的好。
#聽見歌再唱
聽見歌再唱Listen before you sing
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老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原來魔神仔和我們想像的完全不同,這次是觀眾所投稿的真實事件!
上一則影片【學生投稿的兩則靈異故事】👉 https://youtu.be/8o4t9ayJtl8
-
老王說全系列靈異故事播放清單:https://lihi1.com/juEJe
-
老王的粉絲專頁:https://lihi.cc/jvTHs
老王Instagram:https://lihi.cc/1EJia
-
投稿位置請發至信箱:oldwangsing@gmail.com
-
#老王說
-
注意:影片中的圖片、影片都僅供示意,並非真實情況或場地,若為真實場所會特別告知。
-
【老王說】最陰的醫院?竟然有人做邪術...杏林醫院的兩則靈異故事
https://youtu.be/O7kObBV5ms8
-
【老王說】猛鬼故事團!幽靈巴士是真的嗎?
https://youtu.be/0s5u_J8JmUk
-
【老王說】古玉,真的很邪門嗎?
https://youtu.be/eEviPf6cyGc
-
【老王說】為何不能半夜看電影?
https://youtu.be/CIaOfenhxnk
-
【老王說】最陰邪術!養小鬼真的會出事嗎?
https://youtu.be/K2swvfUgH5E
-
【老王說】KTV女服務生,見鬼事件完整實錄
https://youtu.be/ebmndDunvr4
-
【老王說】三個真實靈異事件,其中兩個竟然發生在台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b0U8BoW30&t
-
【老王說】八仙樂園靈異故事層出不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eVLsu-y7g
-
【老王說】進旅館房門一定要敲門的原因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EpiSOraCXU
-
【老王說】情侶看劇時原來不能做這些事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6g2s1hJ_gg
-
【老王說】畢業旅行原來不能做這些事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daVn8FecKU&t
-
【老王說】我在當兵遇到的三個靈異事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0bjSUMVEIU
-
【老王說】醫院夜班警衛的靈異故事(有醫院靈異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AJunKsnDY&t
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介紹
訪問作者:沙力浪
內容簡介:
看著祖先走過的路,他們用背簍、背架,在這個空間活出自己的生活。
用頭帶背著歷史,傳承,也背著夢想……,回到自己的家,說出自己的故事。
二○○○年,作者第一次被帶到山林祖居地時,祖居地對他來說還是一個模糊的名詞,既不認得山的名字,也不知道有哪些部落,更是第一次聽到巡山員、高山嚮導等名稱。斷斷續續進入山林二十幾年的協作生活中,慢慢發現有一群在山上的族人們,用腳走出自己的路,用頭帶背出自己的生命經驗,說出祖先的歷史與故事。而他的參與其中,讓他的生命有了不一樣的體現。開始了解到山對自身的意義,不單是一個空間,還有族群的歷史。
在山林工作的高山嚮導、背工、巡山員等族人,雖然職位名稱不同,相同的是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在祖居地工作。族人們的實際工作情況又是如何呢?人們對這份工作的想像又是什麼呢?這些問題在二○一三年前往祖居地馬西桑的行程與一群旅人的對話中,產生了小小的疑問。與山林為伍的工作,真的如此浪漫嗎?讓他興起撰寫有關於族人在傳統領域的山林中,真實的工作環境。
這群唱著歌、穿著獵裝的族人,在山林中長期累積的經驗,是生態保育與研究幕後的大功臣,也是很多登山朋友們登山築夢、完夢的推手。
作者期許自己能像布農族作家田雅各一樣「以筆代替獵槍」,來為自己的族群發聲,將族群獨特文化記載下來。藉由寫出臺灣這一塊土地,不一樣的人、事、物,讓更多人看見高山協作、高山嚮導、巡山員等高山相關職業故事,了解到有一群人在山林中,努力的工作著、努力的生活著。
作者介紹:沙力浪
花蓮縣卓溪鄉中平Nakahila部落布農族詩人與文學家,書寫部落的情感與哀愁。曾經因為念書的關係,離開部落。到桃園念元智中文系,再回到花蓮念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這樣的經歷,開始以書寫來記錄自己的部落、土地乃至於族群的關懷。目前部落成立「一串小米族語獨立出版工作室」,企圖出版以族語為主要語言之書籍,並記錄部落中耆老的智慧,一點一滴地存繫正在消逝中的布農族文化。除了在部落成立工作室,也在傳統領域做山屋管理員、高山嚮導、高山協作的工作,努力的在部落、在山林中生活,並書寫。
文學創作曾獲得原住民文學獎、花蓮縣文學獎、後山文學獎、教育部族語文學獎、臺灣文學獎,著有《笛娜的話》、《部落的燈火》《祖居地‧部落‧人》。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台東製造ZZTait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無論是白胖的稻米、嫩黃小米,或是一場與山林鬥智的獵人故事,走進諾大的米國學校園區,參加一場大米小米打獵趣,旅行關山,原來是一趟如此深度且豐沛的食農洗禮。
吃一大碗公,拉近消費者與農民之間的距離;體驗關山米現碾現買的新鮮;透過小米,找回部落傳統精神;獵人的山林教育,等候初入山林的遊客們大駕光臨。
「其實,來到米國學校體驗的都是很傳統的生活觀,希望拉近消費者與農民之間的距離,#大碗公飯、#關山米文化、#部落體驗、甚至帶走的伴手禮,講求的都是務實誠懇的心意。當大眾開始慢慢接受『長得不完美的農產品』,一切才能真正改變。」來吧!直接從產地買!
#讓農夫依然是農夫
#農地依然是農地
這
樣
多
好
。
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布農族傳說故事半粒米煮成一鍋飯~?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在洪荒古時代的 布農族 時代那時 小米 半粒就能煮成一鍋飯~。那為何現今要煮那時6800倍(亂估算的啦) 才能煮一鍋 小米 飯缺睡前 故事 嗎? 可以來聽聽唷! ... <看更多>
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布農族服飾、小米播種祭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布農族小米的故事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ony577也提到2021/06/10 工商譚淑珍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結合稻米以及豆類開發出新興米食產品「米—豆 ... ... <看更多>
布農族小米的故事 在 【小米文化季-布農族神話故事-婦人與變成老鼠的孩子】... 的推薦與評價
小米文化季-布農族神話故事-婦人與變成老鼠的孩子】 在遠古的傳說時代,煮小米只需半顆就夠了,播種時也只需要幾粒小米就可以了。 有一天,一位布農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