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在商業掛帥的市場施行不易
#甚至根本就是垃圾
總統大選剩不到一個月時間,媒體對政治新聞的狂熱油然而生,但這禮拜想跟大家討論的不是新聞熱點,而是你從新聞看到的世界,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世界?
這兩週有幸到華岡廣播電台,擔綱《大學聲了沒》主播大賽的決賽評審,在閒暇期間,我跟幾個廣播界的前輩閒聊;其中有位前輩已經身兼學校老師,他認為現在學生如果要培養中立觀點,必須要看「中國時報加自由時報」或「三立新聞加中天新聞」,如此才能平衡觀點,然後慢慢爬梳真實的世界。
但對新聞系的學生來說,學校告訴我們:「在新聞的烏托邦中,中立是標配」,新聞撰寫即使角度再多元,都必須謹守分際;而中華傳播管理學會,老早在2014年就發現電視新聞有政黨偏差的狀況,造就了PTT、民眾口碑會把媒體分為「藍媒」、「綠媒」、「橘媒」甚至「紅媒」的狀況;這個狀況說明了,媒體的教學養成並沒有什麼問題,但「中立」在商業掛帥的市場施行不易,甚至根本就是垃圾。
台灣學者管中祥曾經在《獨立評論》寫到,主要的原因是「人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更有自己的價值判斷,任何事件要成為新聞,需經過新聞產製處理程序與把關,同時必須通過媒體工作者的集體意志或者是媒體記者與老闆的個人喜好」。
我讀過之後濃縮,然後改良的解答是:「老闆不爽的你不能寫」;譬如香港鳳凰衛視的新聞當中,大概不下八百次把香港的逆權運動,定調為暴動,然後一天大概會寫至少15到20次的「止暴治亂」,但鮮少會告訴你林鄭月娥政府,死不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五大訴求處於「政府認為回應了,但民眾認為是在哈囉?」的狀況,所以人民才會繼續上街。
所以對於一個閱聽人來說,自己發掘真相,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為媒體「宣傳」的功能已經大於「傳遞真相」的功能,那到底要怎麼樣找出真相呢?秘密!我禮拜五再公布答案😝😝😝。
#ipromise #striveforgreatness🚀 #happyfirst #anchor #life #17now新聞 #我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中立 #公正 #客觀 #hongkongprotest #hongkong🇭🇰 #tm時間男人
==以下班表文==
12/23 iNews 17:00
12/24 iNews 17:00
12/25 iNews 17:00
12/26 iNews 17:00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