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國際年度風景攝影師大賽專業評審 - Kelvin Yuen🌍🇭🇰 】
現在的身份已經不再一樣,有幸受到大會的邀請,以 #2020國際年度風景攝影師 的身份擔任本年度的評審。誰會想到在國際風景頂尖賽事的評審團出現一位來自香港的屁孩。
'
'
在初接觸攝影時,從沒想到這樣普通的自己竟然有機會接觸到這個水平層次,發夢也不會去想!
'
'
經過七年時間的努力,我發現,香港的景觀也不單純只有城市,香港也可以出產自然風景攝影師,在國際層面上可以佔有一席位。
'
'
兩年前,認真客觀地為自己的相片重新審視一次。因為很清楚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水平,所以決定把過去五年的相片全都刪除,重新學習。不容易,確實不容易,畢竟否定了自己過去五年的心血。
'
'
我拍作品從不為賺錢,因為把相片拍成這樣子,在商業社會上是沒任何用途。起初在走藝術路線時,整體風格對香港大眾來說可能比較怪異;#Kelvinism 不是典型高清藍天,不是銀河星空,更不是火紅的晚霞,但我知道自己是在做個人認為對的事,因為清楚知道這個方向會帶領我到達國際風景攝影頂尖的層面…
'
'
我亦清楚自己的定位不希望跟 KOL/Influencer 一詞混為一談,因為風景攝影是非常專門的一項專業,並不是門外漢所說的容易入門。
'
'
所以靜靜沉實地修煉了好一段時間,這是旁人無法想像的艱辛;每夜凌晨當別人在睡眠時,我就選擇走到山上累積經驗,不計較時間成本地付出,一步一步把自己帶到去那個層次。而這一份堅持單純源自於純粹的熱愛,這是我生命熱情的來源。
'
'
過去一年,漸漸開始受到不少一直欣賞的外國攝影師的關注,現在更成為他們圈子內的一份子;原來我也可以,未來日子將會走得更遠!
'
'
非常感激在我當初拍得那樣差勁的時候還選擇追蹤我到現在的每一位 🙌
「忠於自己,持之以恆地付出,保持精準及執著,把事情做到極致!」Kelvin Yuen (20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this 8th year of the competition, we are again very pleased to have the depth and judging experience of five of the world’s best photographers and industry professionals.
-David Burnett, co-founder Contact Press Images, USA
-Tim Parkin, ON LANDSCAPE Magazine Editor
-Kelvin Yuen, 2020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Kaye Davis, NZIPP Grand Master of Photography
-Jim M Goldstein, Fine Art Photographer and Author, USA
https://www.internationallandscapephotographer.com/index.php/awards/judges/alex-noriega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3歲放棄200萬年薪,回台灣種田。 一件襯衫這次採訪了「美膚娜娜」共同創作了一則關於守護家人的影片。年輕人對於未來總有許多憧憬,在大城市裡做著喜歡的工作、追逐自己理想中的人生,可能輕鬆愜意,可能歷盡困苦,倘若人生到了最後一天,你想見到的是誰?看到怎樣的風景?那就是你該去的地方。 離開孕育我長大...
帶一片風景走成本 在 梓希×芸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獨自登上台灣百岳山頂,吃自己做的蛋糕,吹蠟燭幫自己許願慶生』
覺得這個想法很酷,讓我很想執行(其實想很久了) ,所以今年的我,決定,行動!!
就這樣,帶著昨晚做的 #地瓜布朗尼 ,
從家裡出發共花了五個小時的交通,來到登山口😂
再走(喘) 了一個半小時抵達 #合歡東峰 山頂🤣
(雖然這條是#健走 路線,但三千多的海拔不是開玩笑的,花很久才適應😅)
"我很喜歡,這樣的自己❤️"
一直想做的事情,不去計較那些成本代價(交通和時間) ,堅持把它完成💪🏻
謝謝芸芸🙏,在2021/9/24生日這天,送自己登頂人生的第二座百岳 這個禮物🎁 !!
(也感謝老天在我登頂時起霧,送我一片白牆啥都看不到😭好家在上山過程一路的風景還是很美很美✨)
山友們都好熱情的幫我唱生日快樂歌慶生🎉
(我的打火機太弱,叔叔馬上拿出他的幫我點蠟燭,熄掉又馬上過來幫我點火😂)
但看到我舉腳起來請他們拍照,也是嚇一大跳哈哈😅(沒辦法現在每一座都得這樣拉筋拍照了XD我要用成一個系列😜哈哈哈哈)
Ps, 至於美美風景照跟我怎麼搭大眾交通到的(需要做很多事前功課@@) ...先賣個關子XD
下一篇馬上來介紹😉
然後我這次也特別跟朋友借相機把過程紀錄下來,影片剪好再分享給大家^^
💡💡大家!!那個...我的虛榮心已經準備好了😆
雖然過了兩天但我不介意,快來留言祝福我:#生日快樂 吧❤️❤️
#百岳慶生 #一個人旅行 #vlog #芸遊旅記
帶一片風景走成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這次認真地聊我當初想聊的那些
《型男飛行日誌》在九月時從Netflix中被下架了。
這部在2009上映的片,以其劇情、角色、導演與剪輯手法的出色,得到了很多獎項的提名,雖然最終沒有囊括甚至橫掃獎座,但各方給予的好評其實沒有減損它的厚度。
而這部電影在電視台上播過很多次,我卻沒有去看,因為片商的片名實在取的很雷,看起來這部片只是主角耍帥的內容.......好吧,主角確實很帥。
這部片原來的名稱叫做"Up in the Air",中國直譯為《在雲端》,算是貼切;香港則翻譯《寡佬飛行日記》,"寡佬"指得是喪妻的鰥夫,孤獨的老人,後來引申為單身不娶的男人,所以這樣取名是很貼切的。
但台灣片商卻膚淺的緊,見到主角喬治克隆尼是帥哥,又在天上飛來飛去,所以很直觀的叫做《型男飛行日誌》;你說他錯嗎? 好像也沒錯,主角是型男也在空中飛來飛去,但在這種片名裡面我們無法藉以引起對這部片的興趣(除非只要是型男就可以的....)
相反的,原名《Shallow Hal》(庸俗或膚淺的霍爾)的那部電影我們翻譯為《情人眼裡出西施》還相對貼切一點。(中國直譯《庸人哈爾》、香港直譯《豬兜有情人》)
總之,我當時乍看《型男飛行日誌》這個名稱,還以為是在講一個帥哥(機長)飛來飛去找豔遇之類的電影........(但這部片有內涵多了)
之所以我能發現他的內涵,還是基於某些社團人推薦的,看了那個推薦跟幾張裡面的劇照對白,我抱著嘗試的態度,在下架前點開看了。
--------------
當下只覺得這部片確實很有內涵(女主角薇拉·法蜜嘉在片中背面全裸又大露測乳的那一幕更是美的驚心動魄,有線電視台絕對會剪掉的那種......),但在事後細細回想,這部片中"暗合"著很多哲理。
我為何說是"暗合",而非"暗藏"呢?
因為很多時候,編劇的人只是想呈現自己很有創意的想法,卻不知在無意之間將很多哲理一起融入劇情中,然後被不同思想背景的人看到後,基於各花入各眼的情況下,演者無意、觀者有心的發出了這些體會感想。
(例如,一部西方宗教片其中的一些道理,會讓東方宗教的思想者覺得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領會。)
#那在我眼裡它暗合了什麼哲理呢?
我想先說說這部片的基本架構。(雖然這部片已經十幾年了,但我還是設個防雷線好了)
---------防------------雷------------線----------
這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基本架構不複雜。主要圍繞著三個人進行,男主角萊恩(喬治·克隆尼 飾)、艾莉克斯(薇拉·法蜜嘉 飾)、娜塔莉(安娜·坎卓克 飾)。
男主角萊恩是一個不婚的單身漢,它對熱愛工作,熱愛工作中的自由,還有這份自由帶給他不受拘束的感覺、四海為家的旅遊樂趣,還有處處留情的方便性。
是的。他在各地移動進行專業度很高的工作之餘,可以跟他看得上眼的美女進行人與人的連結(心靈與肉體都有),但他就如周星馳在《家有喜事》裡所說的一樣 : 「感情就像戰場,贏他是贏定了,但絕不能收容戰俘!」
所以他處處飛行卻也處處留情,大家都能接受這種關係的展開,自然符合台灣鄉民的最高道德標準--不偷不搶了。
這份工作他進行了很多年,一直樂此不疲,且相當專業,直到公司來了一個新進人員--娜塔莉。
娜塔莉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她如同一般大學高材生一般對自己相當有自信,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掌握了普天之下的知識與專業,但實際上卻是"燈下暗",全然不知道自己沒掌握的區塊與盲點何在。
娜塔莉認為自己看出了眼前這個行業別在運作上的缺點-沒有效率。
沒有效率來自於 : 這個公司養太多人在天上飛來飛去,龐大的旅行費運造成巨大成本,移動距離則成為浪費時間跟經費的硬傷;在她眼裡,要開除一間公司的冗員,根本不需要花時間飛到那裏去,跟他面對面講話,只要透過網路視訊,把該講的講完,就能省力省事的達到一樣的效果,從此幫公司省下成本,將"成本"轉換成損益表上的"股東權益"。
這是他的專業所及,但他眼界所不及的盲點則在於.......她忽略了她說話的對象是一個人,是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回憶、有家累有開銷的員工。制式的問答只能在制度上解決一個人的職缺,但心理面的想法卻是視訊無法顧及的。
(想想線上祭拜神明、線上祭祖、線上探病......是否能取代你心目中親臨現場的感受?)
而萊恩在工作旅途上遇到了聰明成熟的艾莉克斯,她是一個自主的女性,在工作自主、情感自主,身體上也自主;所以她雖然已經有了婚姻與家庭,還是想在工作上放飛自己,在旅途中跟一個自己看得上眼的男人發生關係,保持聯絡......然後繼續發生關係,或與她出遊(聯袂參加婚禮之類的活動)
這是三個人的架構,接下來是這個架構下擦出的火花
----------------------------
人的個性是會改變的,人跟人是會互相影響的,但一般都是價值觀相互影響下的小改(大改通常要遇到重大事故、疾病或災難);這些小改,足以引發蝴蝶效應,造成巨大的改變。
體現在戲中的兩個角色,也是如此。
萊恩在工作上遇到了娜塔莉,其實就是老派工作觀念遇到了摩登工作觀念的革命火花(revolution)。
萊恩堅持自己的工作方向才適合這個職務的運作,他也不斷解釋與親自示範;但挾帶著公司高層授意與無比自信心的娜塔莉,則認為自己的新倡議才能顛覆這個產業,帶來效率與利潤。
於是她大膽的嘗試了,也觸及到她的盲點並迎來了挫折,這改變了她原本看待這個產業的方式與看待萊恩這個老古板的眼光。
但影響是互相的。娜塔莉也回頭影響了萊恩的單身主義。
在娜塔莉的幾次衝撞下,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那種自由方式是否真的是自己要的;而此時劇本的合理性便在此處彰顯.............這個年紀的男人,如果只是因為一個小孩子的三言兩語就動搖了心態,反而顯得不合理了。
所以在主觀上,先前遇到的那個睿智、聰明、甜美可人、身材姣好(真的很好,那個全裸背影跟測乳.......實在經典)的艾莉克斯更讓他興起了想要"定下來"的念頭。
在客觀上,則是萊恩的妹妹結婚,他受邀參加婚禮竟動了想要帶艾莉克斯參加的念頭,而自由的艾莉克斯也真的去了,且相當稱職地當了一回完美旅伴。在良人美伴的相陪與婚禮現場的浸淫下,"定下來"的念頭更是在萊恩的心中下了實錘。
於是,萊恩的中心思想動搖了,他不只放棄了自己揚名於一時的"空背包理論",更在思切交集下直飛愛莉克斯的所在地,想給她來個驚喜與告白。
只是在他看見艾莉克斯的家庭、家人,聽見她對老公說自己只是個"迷路的問路人"後,忽然懂了,也心碎了。
原來自己只是在感情路上的一個"迷路人",而且問道於盲的找到了艾莉克斯............這個過去風流不羈,可能對不起並傷過許多女人心的花花公子,終究也嘗到了"只是玩玩而已"的苦頭。
過去他遵循著"逢場作戲"、"玩玩而已"的規則遊走在各州、各女人之間是多麼的快樂快意,但沒想到自己真心想定下來時,再回頭聽著女方對他說 : 我們只是逢場作戲,如果你還想繼續這樣下去,再來找我...........時,心中想必悵然若失、百感交集了。
該說是報應嗎?
說"報應"太沉重,我想到中國諺說 "獵犬終須山上喪,將軍難免陣前亡",台灣俚語說"菜蟲吃菜,菜腳死";又或是,我們通俗說一句 "夜路走多終遇鬼"吧~
在這個圈子混,本來就會碰到這種事;只是之前自己身在規則中玩的不亦樂乎,但今日想跳出圈子外,卻發現這個規則竟才殘忍至斯。
不是規則變了,而是萊恩的心態變了,變得不能接受這個規則是這個玩法。
-----------------
最後,原本的娜塔莉以為自己可以在工作上改變這個產業與眼前這個自負自滿的男人,甚至在感情上也好好給這個風流不羈的男人一個震撼教育,好起到撥亂反正之功。
但萊恩在工作上沒被影響,被影響的是反而是娜塔莉。一個個案當事人輕生,讓初出茅廬的娜塔莉徹底被擊垮,因而辭職。
而感情上,自己的男朋友也跟自己提了分手,自己以為的從一而終、自此白頭的想法,還在幾次衝撞中頂撞了萊恩的美好理想,卻在一夕之間變成了一個笑話。
萊恩似乎還是不被動搖的那個?
其實,他還是受到了娜塔莉這個小姑娘的影響,卻在心上人的門前狠狠地滑了一跤,帶著百味雜陳的情緒回到高層旅館看著窗外的風景回顧著自己的所有價值觀。
他也像娜塔莉一樣,曾經以為自己是對的。
但事實一樣不如他所想,甚至無法控制的遭受了挫折。
無可掌握、身不由己、事事沒有絕對的對錯,其實就是人生的寫照;這樣的主線交纏,所要揭示便是如此。
#那到底暗合了什麼道理?
佛教中有「四聖諦」(苦集滅道)之說,其中的「苦諦」中又有"八大苦",裡面有三項是 : 相愛別離、怨憎相會、求之不得。
(能看到這邊,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將佛理全部講完,你大概也瘋掉了)
《型男飛行日誌》裡面其實也暗合箇中道理。
萊恩與艾莉克斯、娜塔莉與男朋友,有愛但最後別離;很多員工對公司有愛、對職位有眷戀,最終也要別離;萊恩跟炮友鄰居曾經有愛,但對方成了家,也需別離------這體現了「相愛別離之苦」。
艾莉克斯對家庭有束縛感,卻必然要回家相聚;萊恩對家人有生疏感,且大妹妹對他有不滿,小妹妹對他有所求,最後還需相聚相憎;娜塔莉對萊恩有諸多不滿,見到對方在工作與感情上與自己格格不入,卻因為工作不得不在一起行動...........這體現了「怨憎相聚之苦」。
娜塔莉想要的是穩定的感情、工作的創新、成就與認同,最後皆盡鎩羽而歸;萊恩想要追求那份自己想定下來的女人與愛,最終也在一個巨大打擊下成為泡影;許許多多的公司革員,希望能夠在眼下的工作中養家活口、退休終老,最後仍然被公司革除,甚至還是請外人來開除自己..............這體現了「求之不得之苦」。
一個109分鐘的電影,揭穿了佛理、講遍了人生、演繹了眾生之迷惘、蒼生之苦,實在是結構精實、微言大義的作品。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每個人所經歷不同,所見自然也不同,各花入各眼,你可以看到喬治·克隆尼的帥氣性感、安娜坎卓克的朝氣自信可憐可愛,也能薇拉法蜜嘉的性感、冶豔、知性與美麗的桐體;也可以看看裡面的微言大義、眾生之苦。
是一個細思極恐,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
.
.
#上次9月6號那篇歪樓歪的利害
#這次認認真真的把內容補正
#你們應該習慣了啦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MEenw
帶一片風景走成本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3歲放棄200萬年薪,回台灣種田。
一件襯衫這次採訪了「美膚娜娜」共同創作了一則關於守護家人的影片。年輕人對於未來總有許多憧憬,在大城市裡做著喜歡的工作、追逐自己理想中的人生,可能輕鬆愜意,可能歷盡困苦,倘若人生到了最後一天,你想見到的是誰?看到怎樣的風景?那就是你該去的地方。
離開孕育我長大的地方,在異鄉試圖拼湊夢想的模樣
台灣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不停的在「離家」。小時候想要逃離偏遠的家鄉,長大後想逃離這個國家,「外面的世界比較精彩、比較漂亮」我們這樣對自己說,嚐盡外面五光十色的生活,對於未來的想像都不是發生在自己的家鄉。
家鄉,是很多人羽翼豐滿後,急著想逃離的地方。這裡沒什麼機會,卻有很多抱怨;家鄉雖然安穩,但沒什麼活力,每個人都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安逸的過每一天;家鄉好像不跟你談夢想,只要你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平安回家就好。
但是如果最支持我的人都不在了,成功又有什麼意義?
1991年出生的Jordan,一直都嚮往著歐美國家的一切,成績優異的他帶著英國碩士畢業的光環,離開台灣,在倫敦的金融圈,做著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然而他的母親罹患癌症,讓他毅然放棄國外夢想的工作,他才發現千山萬水,都不及一條回家的路,沒花太多的時間做選擇,而是選擇回到這塊孕育了他二十以年的土地。
就算花上很多成本和力氣,也要照顧好媽媽的健康和環境
23歲的Jordan,放棄了超高年薪回到台灣,在屏東的果園裡每天忙進忙出,從父母手中接手,因為體認到台灣低薪的困境,Jordan也自身從基層做起,領著最低工資,並與對這塊土地有著深厚認同的團隊夥伴一同打拼,只為研究最適合媽媽的飲食方式。他意外發現,蓮霧中的萃取複合物對媽媽的身體有很好的效果。
出走是為了堅定回家這條路。
因為曾經離開台灣,反而讓他更確定、更了解,這片土地才是最好的地方。他創立了一個最天然的保養品牌,背負著夥伴的期待,堅持初衷,傳遞這塊土地的美好與溫暖。現在的他依然在追逐自己的夢,只是夢裡多了一群人,一個家,一塊最美的土地。
影片授權: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710472746183262&extid=3HsTAIyJa7qIxJLO)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帶一片風景走成本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BBC有一部非常棒的紀錄片,片名叫做《BBC跟拍49年:窮人跟富人的人生七年》。
這部片的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分別從他們的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2012年,他們56歲的生活。
導演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令人有點難過的事實喔,那就是「富人的孩子,還將會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多半還將會是窮人」。
這部片子150分鐘,基本上證明了這個觀點,那就是「社會階層」的鴻溝,是很難跨越的。然而,是因為這些窮人不夠努力嗎?是他們沒有機會?還是他們的基因不夠好?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最近我讀到了一個專欄作家,叫「胡偉良」先生他的分析。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喔,在這邊特別要跟你做分享。
其實在這些窮人的孩子裡,不乏天賦絕佳、工作拚命、機會多多的人;但他們依然過得很不如意。
歸根結底喔,真正的關鍵在於,沒有人幫他們正確的規劃人生;以至於在人生的分叉路口上,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跟判斷。
這裡呢,可以從四個層面來跟你做解析~第一個層面就是:「關於人生路徑的規畫」。
這部紀錄片,呈現了非常讓人難過、但卻又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些孩子在7歲的時候,當富人的家長,已經告訴這些孩子要常常看《金融報》和《觀察家》,這一類的專業財經期刊了!
這讓他們開始對於社會的財富的運行,還有其中的規律,有了一個重要的啟蒙。
他們也會告訴孩子,未來他們會上私立的中學,考上牛津、劍橋這樣的名校,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一切是這麼的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然而我們反觀那些貧民窟的孩子,這時候的他們,基本上都還為自己很基本的溫飽、家庭暴力、校園暴力…這些問題所困擾著。
這時候的他們和他們的家長,都完全沒有「規劃人生」這樣的想法跟意識。
在這些孩子56歲的時候,富人家的7個孩子,基本上都已經上了私立學校,可能是讀牛津、劍橋;接著成為律師、教授,自然的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
然而這些底層社會的孩子呢?他們後來很不意外的,也都做著很普通的服務性的工作,像是修理工啊、保安這一類的。
並且他們也常常陷入失業、貧窮、酒精、毒品、肥胖…這些問題的影響。甚至於如果沒有社會福利,他們的生存處境真的是很令人憂慮的。
然而,這些情況也不乏「寒門出貴子」這些故事,這些寒門的子弟,之所以能夠翻轉他們的命運;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選擇」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他們願意主動的去規劃人生,盡力跳脱原本的圈子,有意識的去跟那些更加優秀的人交往、並且學習。
其實啊,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不是技能,而是認知。
這些能夠超越階級的人,他們首先對於「成功」都有所渴望,在確定目標的前提底下,去制定他們自己的人生規劃。
他們對於財富的積累、創造被動收入、和有效的自我管理,都有一定的認識;所以當機會來的時候,他們就能一把抓住。即使沒有辦法一次翻身,他們也會積極的去創造,跟等待更好的機會。
能夠主動規劃自己人生的窮人,他們只是現在沒有錢,但不代表未來會一直窮下去啊!
可是缺乏規劃、沒有目標意識的這些窮人,即使一個機會掉在他眼前,他也不會意識到這是個機會,自然日後留下來的,就只有憤恨跟嘆息而已。
而第二個層面我們來看,就是「關於身體和欲望的規畫」。
一個人成功與否,「知道該做什麼事情」其實還是其次;知道「不該做什麼」,有時候是更加的重要。
這些不該做的事情,有好多是你以為喔,只會出現在戲劇裡面,但是卻很真實的發生在這個社會上啊!
說到底,很多年輕人都是抵抗不住欲望的誘惑,然後又不尊重自己的身體;最後可能染上了像是愛滋啊!
或者是毒癮;或者是陷入了比如說賭博的心態、一心想就只想要賺快錢,於是走上了這一條「不歸路」。
很容易看出差異的,就是關於「健康」跟「身體」的自我管理,說白了就是能不能藉著運動,去控制自己的體重、控制自己的飲食?
還記得嚴凱泰曾經說過:「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夠控制什麼呢?」這個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喔!
在這部紀錄片裡面的精英階層「Andrew」跟「Jone」。他們在56歲的時候,還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體態。
屬於中產階級的公務員「Peter他們夫婦」,他們的身材也是相對比較好的。然而,在那些底層的那些個案,他和他們的妻子,就顯得肥胖、臃腫。
然而他們有好幾個在年輕的時候,都是非常帥氣、非常英俊的啊!
其實呢,優秀的家庭背景不只代表著更豐富的資源,更重要的事情,是會傳遞給孩子優良的生活管理。這些孩子在自我管理、抵抗誘惑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有毅力,也會更能夠自律跟自強。
從年輕開始,就一定要好好的規劃自己的健康,和管理自己的欲望。「規劃健康」是為了讓你能夠有更好的工作,跟享受生活的條件,讓你能夠有更強的毅力和活力。
而「管理欲望」是為了讓你不會因為一時的衝動,去做那些毀掉了你要用一輩子的身體。
而第三個層面,叫做「刻意的學習跟練習」。
大家都知道學習和練習的重要性,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遇上什麼就學什麼,並沒有系統性與重點的規劃。
你可能聽過葛拉威爾,曾經提出的「1萬小時定律」。這裡指的是如果你想要從一個普通人,變成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
如果每天八個小時,一個禮拜五天,大概你要花五年的時間。
可是問題來了?資歷超過五年,甚至於十年的工程師到處都是啊!然而有幾個人成為比爾蓋茨?還是祖克柏呢?
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於多數人的學習,都沒有真正的聚焦,更缺乏了對於需要解決問題的處境,進而進入深入思考的一個理解。
而「刻意練習」就是在做足功課的前提底下,通過實踐不斷的去強化自己和所處領域的認知,同時又能夠不間斷的接收他人的回饋,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計畫。
而更具體來說,你可以用「改善率」這個概念出發。過去啊!你可能很習慣去想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
而「改善率」的概念,就是要你聚焦在你到底改正了多少錯誤?你彌補了多少短處跟缺失?根據你需要解決的問題,去評估你學了多少新東西。
億萬富翁馬克.安德森,曾經在談到祖克柏的時候,他就說道:「如果你有機會跟祖克柏這樣子偉大的CEO相處,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是百科全書式的專家啊!」
「他們對本行業,或者是其他領域都有很深入的瞭解,這些都是透過刻意的學習、焦點式的訓練才能夠得到的。」
你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改善率」的思維,這樣子才能夠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有重點的瞭解相應的知識;而非自我安慰式的,停留在「有學習的感覺」裡。
而第四個層面呢,「對於家庭的規畫」。
其實除了身體以外,能夠陪伴我們最久、給予我們最大支持的,就是我們的家庭了!
有人說過喔:「一生中跟我們有密切聯繫的人,應該不會超過100個人;甚至於30到60人這個數字,都是很正常的;而親人就是其中最親密的人之一。」
有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在這部紀錄片裡,有一個叫「Sue」他的女孩,她離婚之後自己帶著孩子獨自的生活,經歷了一段人生的低谷,後來再婚的夫妻生活是很和諧的,事業跟生活也都有了起色。
而另外一個女孩,是嫁了兩次、又離了兩次,生下的幾個孩子,也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上大學;自己的身體不好也就算了,還遭遇了一系列感情上的打擊,到後來只能靠救濟金過她的生活。
其實不只是女性,男人找到一個好老婆之後,對人生的改變也是非常顯著的。
一段糟糕的婚姻,會影響你的心情、事業、父母、生活。而且即使是你遇到了下一段感情,你也要費心費力的,去處理上一段婚姻所遺留下來的問題。
另外如果你已經有了孩子,還要應付婚姻問題帶給孩子的傷害。所以呢,在面對親密關係的經營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的考量,什麼是對你最好的;而什麼是對你另外一半最好的?
在處理情感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溝通的能力,避免因為自己一時的情緒,或者是過去經驗的投射,卻傷害了自己珍惜的感情。
胡偉良先生在經過以上的解析之後,下了這樣的結論:「有些人生規畫還是愈早做愈好,很多時候當你醒悟過來,到底是什麼把你跟別人區分開來的時候,你往往已經沒有去追趕,跟彌補的餘地了!」
他說的其實沒有錯,然而我想要延伸去做一些補充,因為我總覺得這樣的結論,有一點停在「無能為力」的挫折感裡,好像當自己發現了什麼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這個時代給我們最大的資產,就是「資訊落差幾乎已經消失」了,只要你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你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取得學習的資源跟機會。
雖然要改變思維的慣性是很難的,因為你的思維慣性,是結合了你的先天性格啊、家庭環境啊、重大事件啊、主觀詮釋啊、社會文化啊…這些的總和,形成一個堅實的系統,幾乎會不存在那種「畢其功於一役」這樣的短期特效藥。
但是呢,在學習資源很容易取得的前提底下,「時間」的累積效應,就很容易放大,就像是「滴水穿石」這個道理一樣。
過去的人們活在一個幾乎沒有「水」,也就是沒有學習資源的世界裡,但你並沒有活在這樣的世界中。
我多年以來,也是用這樣的思維跟這樣的實踐,從2005年的「有聲書評」,一直到2016年的「一天聽一點」。
在堅持分享的背後,其實是持續的學習跟自我修煉,這樣子讓我看見了超越原生環境的風景跟世界。
一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也被稱作一聲「老師」,我提供了很多朋友翻轉命運的學習機會,無論是從人際到溝通、從時間管理到人生規劃;透過實體的課程,或者是線上課程的形式,讓我見證到很多朋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我一回頭啊,我發現這些朋友的改變,卻引發了我自己更深刻的學習和前進。到頭來喔真正被改變的,其實是我自己。
在這裡,無論你有沒有參與我的課程,只要你願意接收我所製作的內容,我都想要跟你說一聲「謝謝」~因為,是你圓滿了我的生命。
最後呢,「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果你願意改變自己,跳脫宿命的安排,那麼歡迎你「現在」就加入學習,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
你不是生來是什麼就得是什麼,而是你想成為什麼,就創造出了什麼。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關於我們的原生的環境、關於我們的天賦、關於階級翻轉的部分。
我想你一定很關心,怎麼樣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更好?如果你對這方面有渴望,如同我說的,其實現代的時代,已經是一個沒有資訊落差的時代。
只要你有心學習,到處都有資源;當然也包含「啟點線上學苑」為你推出的【過好人生學】。
在過好人生學裡,不只是會讓你打破一些面對生涯、面對生命的迷思,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會給你具體的作法。
翻轉命運,從學習開始!歡迎你的加入。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帶一片風景走成本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海的聖地] #与那原的聖克拉拉教會:地域文化與B級建築風景 / 李長潔
.
「#与那原」是本島南部的一個小地方,遊客不多,一般人對這裡也不太認識。与那原雖然說是小地方,但卻有豐富的地域文化與人文歷史。如果來到沖繩有個半天的空閒時間,只消15分鐘搭乘公車即可到達。這個小區域有幾處知名的地點可以拜訪,像是羽衣天女傳說地點「#親川」,或是拔河祭典「#大綱引き」,都是非常有意思地方風俗。
.
■ #山丘上的教堂
.
不過,今天來到与那原,是想要探尋一處B級風景:#聖克拉拉教會(聖クララ教会,St.Clara Catholic Church Yonabaru)。聖克拉拉教會位在小城的山丘上,是一座格局正方的簡約建築,是這次旅行的重點之一。与那原修道院為第一修道院、第二修道院整合而成,踏入院內,精心照顧的小花園相當令人驚艷,花圃裡有一座白色的聖母像靜靜地禱告著。
.
■ #現代主義建築
.
聖克拉拉教堂昭和33年(1958)創立,建築師為在日美陸軍技術部隊建設部的 #片岡献,由專門建造美國辦公室建築的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SOM)事務所參與建造,為50年代沖繩現代建築的發端之一。這股現代主義建築的風潮,是冷戰時期隨著美軍力量來到沖繩本土,而教會組織則透過「友善」的策略扎根沖繩鄉土,与那原的聖克拉拉教堂就是當年佈教慈善與現代主義建築變革的展現(向井洋子,2016)。
.
現代建築的變革展現在建築類型、建築形式與建築材質上,更多樣的用途,更強調機能的形式,更加便利的鋼筋水泥工法,讓聖克拉拉教堂在「#戰後依賴型現代性」的特殊情境下誕生。
.
■ #強調簡約幾何的聖克拉拉教會
.
從修道院的部分進入,可以看到教堂是一個中空的口字空間,經過有著水泥磚塊構組成牆面的走廊,冬季的陽光灑在中央的庭院中,沒有人的院區更加地寧靜。
.
脫了鞋,走進空無一人的禮拜堂,面對与那原市區的一側,是整面長方形組合而成的玻璃窗花,引進大量的自然光,微開的鐵製窗戶,更帶來了徐徐的海風,自然的元素被理性且機能性地安排介入到禮拜堂內部空間中。這是一個低成本的建築物,卻始終保持著閃閃發光的清爽。修道院的內部是禁止對外參觀的,從資料上看來,目前依然保存著50年代的格局、裝飾與部分家具,可反映當初教會在沖繩的組織理念與行動。
.
■ #往山下望去的聖心
.
方才在外頭見到的老修女,進來聊了幾句。
.
「從哪裡來啊?」
「台灣」
「第一次有台灣人來,是來看建築吧?」
「對啊,建築」
.
日文不夠好,不能表達太多。老修女指了一下大片的幾何窗花,我轉頭望去。穿透窗格與玻璃,海風吹動大片的棕梠樹葉,遠方山下,与那原市區的人們在黃昏斜陽裡日常地活動著。在那一陣風裡,在那一道光裡,在城市的運作裡,我好像感受到了 #屬於某種現代主義的聖心。
.
#聖クララ教会位置:沖縄県島尻郡与那原町字与那原3090-4
.
■ #參考文獻
.
1. 向井洋子. (2016). 占領期沖縄における慈善レベルの琉米関係: アメリカ人神父がつくりだしたカトリック教会の政治的独立性. 国際琉球沖縄論集=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yukyuan and Okinawan studies, (5), 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