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員工當球員管,華碩調薪背後靈感來自Netflix
打造爆紅影集的影視霸主Netflix管理哲學相當創新,被視為矽谷管理新聖經,而華碩的新薪酬制度也是來自Netflix管理靈感,截長補短,取出適合東方文化的精髓做改革,華碩能組合出最佳球隊打出全壘打嗎?
矽谷一向是新創園地,Netflix的人才管理術更獨創一絕,把企業經營類比為職業球隊,「公司不是家庭而是球隊」、「公司本來就應該不斷找進會幫球隊打勝仗的隊員,並且不斷淘汰現在不適合這支球隊的成員!」,這些經典語不僅凸顯Netflix對員工價值的看法,其「有薪假無上限」、「報銷無上限」的制度,更出奇制勝的在矽谷這個高度競爭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COO支持,找尋最適合球員
而5日華碩宣布啟動雙軌調薪方案,最初靈感,就是源自於這個矽谷創新企業,期望藉由提高員工福利,聚集精英,達逆轉勝的目標,同時據了解,最支持該政策的就是今年初新加入的營運長趙允明,他長期有英特爾歷練,對人才管理觀念新穎。
提高本薪,留才攬才主打新世代管理
華碩因應延續2017年改組後的第二波小規模組織調整,今年度調薪時間從9月5日延期2個月才宣布,11月5日宣布兩項調薪專案措施,包括員工薪水結構調整及年度特別調薪,白話的說,新制式華碩員工年薪比過去增5到6%,但內容成分上提高固定薪資,降低分紅比例,績效好的員工一整包薪水增幅甚至超過10%。
打破低本薪+高紅利政策,魔球策略能否奏效?
這次的薪酬究竟有何不同?舉例而言,華碩員工小明過去薪水100元,85元是每月發的本薪,15元則是變動分紅,若公司獲利好,15元的金額可能會上調至20元,那麼總薪水變成105元,而若公司獲利差也可能紅利打折至10元,那總薪會降至95元。
華碩指出,部分員工過去敘薪時,固定薪資比例較低,結構調整後固定月薪占比及實質總額都將增加,預期員工的薪資結構,將能符合或優於產業平均水準。而這次調薪方案主要是面對產業變化及同業競爭,所啟動的特別調薪方案,雖對營運短期帶來壓力,但考量長期發展,對重視人才及招募更多優秀人才有幫助,期望將組建合作致勝團隊一起共創價值。
#球隊管理 #華碩 #資策會 #服創所
年度調薪時間 在 大家公司每年會固定調薪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的公司會隨著年資每年會固定調薪嗎?調薪一次都調大概多少呢?然後可以調薪的標準是什麼~出勤率要好?業績要好?(嘴巴要夠甜...?)是同個職位加薪 ... ... <看更多>
年度調薪時間 在 #問調薪的幅度大概要多少才正常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身為社會新鮮人工作不到一年,今天聽即將離職的同事分享,待了五年調薪兩次加起來不到3000還包括試用期過後的那次,想問問大家待這個公司是不是該逃跑 ... ... <看更多>
年度調薪時間 在 Re: [請益] 外商調薪- 精華區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BangGod5566 (忠孝東路走九遍)》之銘言:
: 想請教大大們
: 外商調薪會不會很低啊?
: 或著升等是不是因為種族比較困難?
: 台商好像比較有固定規則判斷未來薪水
既然提到外商調薪,就來聊一聊外商薪水怎麼算
外商有很多,美商,法商,德商,日商,英屬維京群島商
我待過的三間公司算2.5間美商
就以美商作為例子
首先先定義一下前提
1. 以下討論的美商已經大到有制度/上市,那種超小美商派兩個代表的當然不準
2. 不是特殊的工作,全台灣只有幾個的那種
3. 不是啊撒布魯的公司,沒在亂搞
就我的觀察
通常美商公司一大,人一嘴雜,就會開始注重升遷是否透明
尤其那種全球等級的美商,更是需要一套制度來計算薪水
人資部門以及核薪部門(有的時候是同一部門)就會開始弄一套所謂的升遷系統+公式
而這些美商,經過美國那麼多人的檢驗,慢慢的都會變成一套類似的模式(算法)
就算自己搞一套,只要人員跳來跳去,慢慢的也會被同化
(因為會不停有待過大公司的人去建議該怎麼算才公平)
所以其實都有規則可循,至少比起台灣慣老闆閉著眼睛碩士35k好多了....
請注意,這裡是一個公式,並不是一個表格,
意思就是說你要先有你的資料,放進來才算得出來
最近常看到有人問"北部PM大概多少錢?"
這種沒有個人資料的問題,當然不會有什麼有意義的答案
通常是以下幾個部分
1. 你的薪資結構 2. 你的表現 3. 當地薪資水準 4. 你的市場價值
大致上都是這樣,網路都查得到
1. 薪資結構
你是工程師?業務?保多少個月?多少分紅獎金?這個在offer職務的時候就會談定
多少職等,多少年資...
2. 你的表現
主管給你打的成績,業績,得不得主管疼
3. 當地薪資水準
在台灣就是哭哭,你要跟台灣其他公司的人平均
當然還有物價,稅法...
4. 市場價值
對於比較厲害的人(或者是比較會應徵的人)
要去美國,中國,日本,香港新加坡都不是問題
或者靠嘴砲外面就有人等著請
那麼當然要稍微加權一下
當然,這四部分不是等價的,權重就要看公司
有的公司只有(1),公務員到不行,只看年資,不看表現,吃大鍋飯養老最適合
有的公司只看(3),外皮台骨,只看薪資單還以為台灣企業,跟著台灣GDP調薪的
有的公司撿到錢,富爸爸投資,全球大徵才,歐美的高手都挖回來工作還給補助
只看(4),其他年資,能力根本不考慮
不過,除了你要先分辨你的公司在產業屬於哪一種之外
就小弟經驗以及所見所聞,還是有跡可循
既然談到加薪,就談談外商加薪的觀念
1. 你是否under pay
有時看到有人在外商開心的說我加了20%.....
但這通常是代表你當初談的offer實在是太低了...
許多外商都會有專門的team去平均各部門接近級職的薪水
有的時候是外部會有人audit (例如男女薪水要差不多,各人種薪水要差不多)
會有大幅度的加薪,除了你公司業務爆發性的成長,老闆太愛你之外
通常都是你薪水比外面實在是太低了,或者是比內部實在是太低了
怕你被挖走,或怕睪丸效應,一個部門內薪資差距過大造成困擾
不過至少公司還是願意在隔年補償啦
所以還是一件好事
但再一年能不能維持高檔就要看運氣
連續幾年1x%加薪就表示是你真的強
2. 主管打的分數其實不是很重要
待過幾間外商,發現他們都會把人治的部分降到最低
除非你很突出很紅,那你應該是走升遷(經過其他主管認同)
而非主管能給愛將比較高的薪水
不是說PLP不重要,但是常常可以發現P的再好,考績超高,薪水也增加不多
當然,不代表外商適合擺爛
P的很差的,考績很低的,會沒有升遷那條路
不升級薪水容易撞到天花板
然而只要能力維持一定,做個廖化王平,維持不被淘汰的領錢,也已經很厲害了
也是有人走不升級路線
3. 市場薪資決定九成
台灣科技業薪資偏低大概是全球都知道的事情,非常鼓勵各位外商收入稍高的人
能一起支持勞權以及維持薪資....不然薪資本土化必定是趨勢
外面薪水都很低甚至降低,你的薪水就會一直被review...最後實在太貴就砍了
所以,兩個方向,一個是讓台灣薪資都提升,這樣大家有錢賺會比較好
另一個就是隨時保持能在全球工作的能力,用國外的薪水來維持你不貴的形象
(例如我隨時可以去美國,但因為家庭因素願意在台北拿七成薪水)
不然一樣薪水停滯的機會很高,因為外面沒人請得起你啊
另外,既然薪資本土化是趨勢,但一旦應徵上了,薪資不會逐年降低
反推回去,如果聽到什麼外商在大舉擴張,絕對要趕快去應徵
因為等到擴張期完了,薪水絕對會相當的本土化,同樣條件起薪都是越開越低的
那你可能會說,我可不可以走規則一啊,同事都薪水高,隔年會調我吧?
可能會,也可能不會,但也可能把你薪水高的同事砍了然後你就一直低了.....
或者是設計新公式,幾年後到職的不納入計算...反正人家招很多
4. 加很少可能你已經到了公式的上限
就是經驗值撞到天花板了,要尋求加薪就要先求升級
不過這上限是按照當地市場設計的
像是同等級台灣的上限很可能就是比上海的上限要低
有人一換環境,除了一開始補的之外,也可能又開始狂加薪
如果有短暫外派機會不如試試看
有一些認識的人就這樣搭當地的順風車加了不少
同樣的,回台灣之後,就可能被天花板擋住而硬是被砍下來
所以記得要爭取較高的級職再回來
平調回來就可惜了
以上全部都是夢到的,純屬觀察
如果真的跟人資有雷同,皆為巧合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47.40.17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50765515.A.AD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