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韓國瑜,再見蔣經國】
2020-01-06 | 江昺崙
#分享
🔗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20/01/06/010602
#韓國瑜的暴起暴落
韓國瑜人生最巔峰的時刻,是在2019年3月29日,他到中國公開會見澳門及香港中聯辦、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回台之後,被隨扈們高高抬起,在機場接受支持者熱烈歡迎,很像明日即將登上總統大位一般,意氣風發。
當時他應該無法預料,會見中聯辦主任及林鄭月娥帶來「一國兩制」的後續效應,是造成了他在2019年由盛轉衰的遠因,仿若被隨扈高舉之後,又重摔下來。
隨著香港在六月爆發反修例抗爭,台灣人對於一國兩制的恐懼加深;更因為2019年元旦新年,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40週年講話》,將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劃上等號,導致蘇起傳授給韓國瑜的「九二共識」盾牌也發揮不了作用。
從此,韓國瑜雖然不斷以激烈言行召喚支持者的向心力,但他的支持者圈子越縮越小,言行的偏激化也越來越與主流脫節,因而失去了中間選民的支持,固守剩下三成上下的基本盤。
#蔣經國的遺產
隨著韓國瑜的氣勢由盛轉衰,非泛綠的政治人物開始搶奪所謂「蔣經國的遺產」。
有個笑話是這樣的:
蔣經國在晚年臨終之前,重臣們為在他身邊,想問他屬意誰當接班人?結果蔣經國嘆了一口氣,說:「你等會兒…。」
不久就過世了。眾人以為蔣經國說的是「李登輝」,於是李就接班了。
當然真實歷史不是這樣,這只是在講獨裁者過世之後,因為沒有內定繼承人,所以造成一個各派系大老之間的真空,而李登輝就趁著這個矛盾,扶搖直上,在1990年的二月政爭之後,正式成為國民黨的領導人。
然而李登輝也是在蔣經國體制下,是以本省籍優秀技術官僚的身份脫穎而出,所以日後李登輝的憲政改革,都是非常小心翼翼的,確保與保守派能達到平衡的方式來進行。所以說李登輝雖然是有本土派的格局,但他始終無法真正進行「革命」,只能說他擾動且破壞了國民黨的獨裁專政的系統。
不過李也留下了後遺症,就是他養大了地方的本土派國民黨,例如王金平、張榮味及曾振農等人,這些本土派系在外省精英衰敗之後,成為了國民黨的真正骨幹,就連韓國瑜事實上也是寄居於雲林張榮味底下,因張家提拔他到北農任職,才有了舞台。不過這講遠了,地方派系並非本文重點。
重點是,李登輝並沒有完全接收蔣經國的遺產,但也沒有革命——完全改寫蔣經國的歷史,只進行了溫和的憲政改革。因此蔣經國的遺產,就像傳說中海賊王的秘寶一樣,大家都想要爭奪,搶到的人就可以成為總統一樣。
#後蔣經國時代
筆者曾經寫過一文,蔣經國的影響力之所以對後世如此強大,是因為1970年代他執政之後,台灣經濟因為美國因素而逐漸轉型,多數出生於戰後嬰兒潮、並成長於這個年代的台灣人,對於這一段突飛猛進的歲月都有著非常美好的記憶。
假使你小時候家裡連文具、鞋子都買不起,到了剛出社會的時候,月收入也只有幾千元左右,但過了一二十年,只要你聽從政府(國民黨)的話,不要有事沒事去參加黨外運動,你就能當上了中階主管,或者有了穩定生意,月收入就能翻幾倍,到五位數甚至六位數。你可能會出現「白手起家」的自信感,也會出現「有志者事竟成」的幻覺,認為國民黨的統治真的是好棒棒,只要安分守己就能「五子登科」,人生成就全部達成。
這就是戰後嬰兒潮世代偏向「懷念威權」的原因,而這個世代因為目前是社會的中堅份子,就大概是像柯文哲在台大醫院擔任中階主管的角色,主流社會的話語權都被他們掌握,出身於解嚴後的年輕人,雖然不怎麼認同他們的觀點,但也都要應付稱是。這也是蔣經國死後,他的思想仍深深影響、甚至控制著台灣社會的因素之一。
「後蔣經國時代」從1990年李登輝正式就任總統開始,至2020年剛好三十年,這段期間仿若大海賊時代,大家都想要搶海賊王留下來的秘寶。
原本第一個快要搶到秘寶的人是宋楚瑜。宋楚瑜當過蔣經國的英文秘書,成為了獨裁者的「桌頭」,後來在新聞局長任內,雷厲風行查禁各種書籍刊物,箝制言論自由,可以說是「國民黨戈培爾」(納粹宣傳部長)的角色。1994年宋楚瑜選上第一任民選省長,模仿蔣經國「走入基層」的風格,獲得本土派系一致好評,因此成為「接班人」的呼聲很大。
蔣經國的秘寶(遺產)魔力在於,擁有的人可以獲得60%左右的民意基礎,在1994年唯一一次的省長選戰,宋楚瑜拿到56%的選票(4%被朱高正拿走),陳定南只拿到38%。
不過宋沒想到,李登輝隨即「凍省」,架空宋楚瑜權力,並提拔同為本土官僚出身的連戰,讓連宋之間的矛盾加深。因此2000年在國民黨分裂之下,加上內部「興票案」的攻擊,宋楚瑜意外落馬,由陳水扁登上大位。
宋楚瑜拿到秘寶,魔力卻被李登輝及連戰橫刀截斷,他非常憾恨,於是組成親民黨,準備四年後奪回權力。沒想到,這一走就是二十年,選了四次總統外加一次台北市長,總統之夢卻越行越遠。
陳水扁八年執政,雖然試圖抵抗蔣經國的影響力,但他是少數執政,所以甫上任就拜訪前特務頭子王昇,取得政權穩定;再宣佈「四不一沒有」,保證自己的兩岸格局不會超過前朝李登輝。縱使到第二任,陳水扁開始走「一邊一國」路線,但他的政治危機同時也陸續引爆,讓他無力處理後蔣經國時代的問題。
第二個搶到遺產秘寶的人是馬英九,跟宋楚瑜一樣,馬也出身英文秘書,桌頭的工作,是蔣經國的好學生——話說蔣經國神話裡面有一招虛幻的「廉政親民」功夫,後來馬英九習得「廉政」,宋楚瑜習得「親民」,各得半部招式。
馬英九的運氣比宋楚瑜好很多,1998年他以溫和清新的形象,擊敗了陳水扁當上台北市長,從此選戰無往不利,成為國民黨的新興共主,取得秘寶成為蔣經國接班人,一路當上總統。
2008年之後,套句馬英九選總統時的口號,對國民黨支持者來說就是「正直跟善良都回來了」,意思就是「美好的蔣經國時代回來了」,而馬英九每年一定也會固定到慈湖謁陵,象徵傳承蔣經國的「遺志」。
不過馬英九沒有學到宋楚瑜的「親民」招式,晚期馬政府出現內憂外患,內政上社會分配無法處理妥當,外交上又因「服貿協議」而引發三一八事件,這些危機凸顯了馬英九的缺點:溫和有餘而魄力不足。國民黨支持者認為馬英九的形象太過軟弱,以至於被民進黨及反對者的氣勢壓過,終於導致2014年到2016年的選情崩盤。
#柯韓崛起
拿到蔣經國遺產(秘寶)的第三個人,是柯文哲。柯文哲一開始雖然是以「墨綠」的形象登場,但其實2014年9月,尚在競選台北市長的時候,就曾說出:「蔣經國時代對於政府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的嚴格規範,應該成為台灣政治的典範,值得所有執政者學習」。
當時的本土派非常驚訝,因為經歷過林宅滅門血案、陳文成事件的「墨綠」人士,根本不可能肯定蔣經國,所以大家都在猜測是否是柯文哲故意講給泛藍聽的,想爭取泛藍選票。但很多泛綠人士開始對柯文哲產生質疑,成為「第一代柯黑」。
結果後來證明,柯文哲的路線就是要往蔣經國靠攏,他強調的素人治理,就是呼應蔣經國的廉政親民。柯文哲不僅認為蔣經國是台灣政治的典範,更在2019年香港爆發抗爭之後,建議習近平也來學習蔣經國的治理方式。
柯文哲曾經在2014年說過:「什麼是你不願意拿出去做交換的?那個叫核心價值。」後來也證實了,「尊蔣」確實是柯文哲一路走來,唯一沒有交換出去的核心價值。
柯文哲在選上台北市長之後,原本盤算大致上是:國民黨自馬英九之後,再也找不到有力的蔣經國繼承者,他可以拿到淺綠的票源,又奪取蔣經國遺產這一塊秘寶,喚起中間選民的認同,就算國民黨推派參選人,但他左右互搏,讓藍綠兩黨支持度限縮到各三成的基本盤,他就有機會當上總統。
不過千算萬算,柯文哲沒預料到韓國瑜的登場。韓國瑜原本只是柯文哲為了與雲林張榮味結盟的「中間人」身份,沒想到他到市議會備詢,跟王世堅唇腔舌戰,打出名號。於是柯文哲對韓國瑜十分激賞,還一度考慮要讓他當台北市副市長。韓國瑜也在議會說:「十六年來只有柯文哲當我是個角色。」
但沒想到,韓國瑜異軍突起,選國民黨黨主席未果,被分到高雄去「開疆闢土」,原本眾人皆不看好韓國瑜在綠營票倉能有多大作為,卻沒想到2018年5月正式參選後,鬆動了綠營的盤勢——蔡英文與陳其邁冷靜的精英形象,完全不及韓國瑜「親民」的言行,就此扭轉了18年大選的局勢。
而國民黨的支持者,好像又看到了「天命」,蔣經國的秘寶,終究「後繼有人」。因此泛藍陣營甩開柯文哲,重新集結回到國民黨的旗幟底下,也拉回了一度被柯文哲吸走中間選票,到2019年4月之前,韓國瑜聲望如日中天,仿若即將接掌總統大位。
當然,韓流崛起,直接導致柯文哲與韓國瑜的對撞,雙方都想繼承蔣經國的遺產,於是柯文哲開始研發原子彈,希望透過尖酸刻薄的言語,找回主流社會對於他的「經國先生路線」的肯定。
#三十年民主之路
之所以「後蔣經國時代」會維持三十年之久,就是因為主流社會一直沒有機會、或者根本沒有意願去處理歷史遺緒及轉型正義的問題。掌握話語權的群體,就是前述戰後世代的中產階級,對自己太過自信,因此失去了從歷史、美學到甚至對「自由平等的理解」,這些概念全面反省的能力。
為什麼台灣社會在2018年之後,會出現瘋狂的「韓粉」?就是因為雖然社會思潮已經慢慢在轉變,委婉地說就是「典範轉移」。但是仍有上述那樣型態的人們,不願意直視這樣的轉變。
例如他們認為教育改革之後,學校給學生過多的自由,禁止體罰、禁止老師辱罵學生,才會「一代不如一代」,卻沒有正視到以前的威權教育,隱藏多少階級歧視與校園霸凌,造成多少台灣人的心靈受創,型塑了日後一些讓晚輩很難理解的思想與性格——比方說拿性別差異、性別氣質當玩笑話,在他們成長的年代或許無傷大雅,在今日的年輕人看起來,卻是非常傷人的話語。
一直到今天,整個社會還在承受威權時期遺留的無形創傷。最終這些創傷,成為集體 引爆的「業力」。就是這些轉型不過來的人們,對於21世紀的不安與恐懼。他們擔心民主轉型、教育改革、婚姻平權及各種改革會讓社會崩潰。但事實上台灣社會越來越穩定且進步,崩潰的只有他們的家父長權威。所以韓國瑜成為他們的理由,讓他們集結起來,想要找回1980年代強權統治下的安定感。
(當然有些韓國瑜的支持者,是因為1949年後一、二代外省移民的原鄉認同感,這樣的情感無可厚非,所以不在本文討論之內。)
經過2019年的政治震盪,2020年應該是個機會,蔡英文若能勝選,民進黨取得國會半數以上的席次,代表蔡英文與民進黨撐過了第一任的民意測試,未來成朝著本土化與民主化的方向繼續前進,台灣在下列兩大因素下,或許將能正式擺脫蔣經國的歷史遺緒:
1、柯韓潮流的消退
柯文哲保守性格自不待言,他經常嘲諷女性,卻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裡;而韓國瑜則代表國民黨尚未擺脫的殖民者性格,例如他到台東,對原住民說:「看到原住民這麼熱鬧就想唱歌,唱『娜伊路娃、娜伊亞娜亞嘿』,…太快樂了,像來到不同的世界…原住民很陽光很快樂,樂觀與希望,讓他心情都轉好了。」但是「母語仍然要在家學」。
這樣非常典型的殖民主義話語,韓國瑜卻能很自然流暢的脫口而出,代表韓的時空仍凍結在1980年的威權時代,以為國民黨自產自銷的「中華文化」還是如此光輝燦爛,還能獲得主流認同。
但從2019年柯文哲與韓國瑜的言行,在年輕人社群中屢屢被拿出來譏笑嘲諷就知道,他們的影響力正在退去,而且直接與新生代的價值觀正面碰撞。柯韓及其支持者們的主觀意識越強,越不願意反省,與其他社群之間的衝突就更加劇烈。
而在新生代看見香港「一國兩制」的悲劇之後,產生堅定的國家主權意識後,愈發質疑柯韓的「發大財」口號,於是世代之間終將一戰,假若1月11日大選結果出來,民眾黨政黨票不如預期,以及韓國瑜落選,就代表了這兩人的「蔣經國路線」是失敗的,蔣經國的遺產,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核廢料。
柯韓潮流如同正常民主社會偶爾出現的民粹主義水痘,當我們平安度過「我現在要出疹」的階段而痊癒之後,或許就能相對產生一些免疫力吧。
2、轉型正義工程啟動
2018年雖然在民進黨國會優勢之下,成立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但保守派的反彈很大,整個社會對於轉型正義也停留在「二二八」及「政治鬥爭」這樣粗淺的概念。所以當前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私下說出:「我們是東廠」這樣自我嘲諷的話的時候,就被國民黨拿出來大做文章。造成促轉會主委下台,而代理主委楊翠在立法院裡面,也遭受到了國民黨的羞辱。
不過至少轉型正義的工程開始了,促轉會開始進行白色恐怖的平反工作,大多數的政治受難者被撤銷罪名,而他們的故事也開始被改編成戲劇、舞台劇等藝文創作。年輕一輩的學生,因為少了諸多歷史包袱,對於白色恐怖歷史也容易產生素樸的正義感及同情感。
有幾個相關的現象作為指標,象徵台灣社會開始接納、反思自身的歷史:2018年全聯公司一則關於陳文成的廣告,意外收到大量迴響,雖然有正反兩極的評價,但是過去禁忌的,或者刻意被冷處理的敏感歷史,能重新回到台灣人的視野,本身就值得留意的現象。另外赤燭公司創作的恐怖遊戲《返校》在2019年改編成電影,竟然形成一股潮流,震撼並感動了許多台灣年輕人,一句「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成為2019年流行語之一。
另一項是對於史明的再理解,以及美麗島事件40週年的紀念與肯定。史明象徵著基進的台灣民族主義、甚至是武裝獨立革命路線,在戒嚴的年代幾乎是被當成「恐怖份子」一樣的角色。例如1990年代初期的清大獨台會事件,當事人廖偉程等,就是因為閱讀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而獲罪。
但近十年來,史明及台灣民族主義再也不是當年的毒蛇猛獸,隨著社會的民主開放,年輕人不但樂於接受史明的思想,甚至主動扛起台灣獨立大旗——2019年史明逝世之後,上千人遊行到凱達格蘭大道追悼,即是明證。而美麗島四十週年,《蘋果日報》推出封面復刻版的美麗島紀念專刊,也收到大量正面回應,甚至是搶購熱潮。
上述這些文化現象,慢慢累積堆疊,形成了新興的台灣想像共同體。新生代的台灣人共享民主自由的價值,對於族群、性別及階級的平權觀念也越來越清晰,台灣社會即將擺脫後蔣經國時代的威權幽靈,真正發展出成熟的民主社會。
#迎向明日的憲政改革
2020年元月二日,參謀總長沈一鳴不幸在搭乘黑鷹直昇機前往勞軍的途中,與侍從官黃聖航等八名將官墜機身亡。這樣不幸的事件卻緩和了因為選舉而激化的社會對立,藍綠各黨都約定休兵,共同哀悼國殤。在國家最傷痛的時刻,卻意外出現了台灣「軍隊與國家」的再理解與再認同,而參謀總長沈一鳴彷彿也成了新的「軍魂」典範。也實質證明解嚴後「軍隊國家化」的成功。
並且,今年選舉有十數個政黨參與不分區的選舉。特別是小黨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泛綠各黨都提名了不少優秀的候選人,但可惜台灣選制對於大黨比較有利,選民可能會在關鍵時刻自動進行棄保或配票等操作。未來我們的民主社會更加成熟、及泛藍政黨萎縮之後,或許有機會迎來新的「憲法時刻」,由社會各界充分討論選舉制度改革,例如增加國會不分區席次分配,或以內閣制的方式選出國家領導人等等新的形式。
若然,則基進黨、綠黨及時代力量等政黨,不必再為「大綠小綠」路線而困擾,可以在穩固主權的條件下,堅持自己的政治路線到底,甚至以「左翼台獨」路線與民進黨的中間保守路線抗衡。
2020年,應該是台灣擺脫蔣經國威權遺緒的一年、擺脫一國兩制威脅,重新找到台灣國家定位的一年,也是重新思考民主自由,公平正義價值的一年。
期待1月11日投票之後,台灣社會能向韓國瑜說再見,向蔣經國與他的威權年代說再見!
(作者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幽靈作者聲望作者」的推薦目錄:
- 關於幽靈作者聲望作者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幽靈作者聲望作者 在 方志恒 Brian F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幽靈作者聲望作者 在 [翻譯] 日本怪談:幽靈小鎮(3) - 看板marve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幽靈作者聲望作者 在 幽靈作者意思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 關於幽靈作者聲望作者 在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訊中心題庫答案 ... 的評價
- 關於幽靈作者聲望作者 在 學術倫理 的評價
- 關於幽靈作者聲望作者 在 學術倫理教育解答2021 - liaojack8/ethics-s.moe.edu ... 的評價
- 關於幽靈作者聲望作者 在 [翻譯] 日本怪談:幽靈小鎮(3)- 看板marvel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幽靈作者聲望作者 在 方志恒 Brian F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地抗爭@ 香港革新論
//以「在地抗爭」的行動綱領,作為重整民主運動的新方向:
• 「在地抗爭」是要在社會建立民主陣地:在地抗爭的首要任務,是全面深入社會各界,建立「在地群眾組織」,不論專業界別或社區組織、大專院校或中小學、公營部門或私人企業,都是香港民主運動的戰場。佔領運動後,各專業界別陸續出現例如法政匯思(法律界)、杏林覺醒(醫學界)、護士政改關注組(衛生服務界)、前線科技人員議政小組(資訊科技界)、精算思政(精算師)、良心理政(心理學家)、放射良心(放射診斷及治療界)、思政築覺(建築師)、區政改造(區議員及社區主任)等組織,絕對是可喜的現象。但要真正實踐「在地抗爭」,在地群眾工作必須做得更加廣、更加深,包括要在更多不同界別成立群眾組織(例如被忽略的公務員界),也要更加深入做好連結、教育及動員群眾的工夫。「在地抗爭」,就是要守好以至擴大社會各界的民主陣地,從而廣泛動員不同界別的巿民,在地反制國家機器的「政治操控」。
• 「在地抗爭」是要推動「公民社會聯線作戰」:在抵抗各種「政治操控」、捍衛核心價值的過程中,來自社會各界的「在地群眾組織」,可以互相串連攜手合作,合力調查、揭發、抵抗、反制及清除各種「政治操控」。這種行動模式,既可集結力量痛擊赤化魔爪,也有助各方累積共事經驗、建立更強互信。長遠而言,持續而全面的在地群眾動員過程,將產生正面的政治累積效果,未來或可發展出更強大的全港性跨界別公民社會聯盟。
• 「在地抗爭」本質上是防衛策略,但具備轉守為攻的潛力:「在地抗爭」的首要任務,是要守護香港固有的核心價值,在地痛擊侵入我城的赤化魔爪,因此本質上是一種防衛策略。但當社會各界都建立起「在地群眾組織」、並形成「公民社會聯線作戰」之勢頭後,就會大大擴闊整個民主運動的群眾基礎,發展出「社會包圍政權」的星火燎原局面,改變「執政當局與反對派的力量對比」,為下一波民主運動的全港性動員奠定基礎。//
【#香港革新論文章】
普選以外,更需在地抵抗政治操控 ── 選舉專制政體下的新本土民主運動
/ 周日東(《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 雷浩昌(《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編按:政治學者方志恒與二十多位年輕人合著新書《香港革新論》,探討後政改時代的香港前途。本文為該書其中一篇主題文章。】
「全民提名、全民普選!」「公民提名、必不可少!」「我要公民提名!」「公民提名、拒絕篩選」……
過去兩年的政改爭議中,公民提名成為民主運動的核心訴求,大抵反映著不少民主派的一個判斷:公民提名是最平等的普選制度,也是最有效破解提名委員會篩選的政治制度;而只要爭取到公民提名,香港人就能真正當家作主。
但爭取民主,是否就等同爭取最開放的普選制度嗎?如果香港人再抱著「民主等同普選」的簡單看法,恐怕只會賠上我們珍而重之的核心價值,以至我城僅餘的自治空間。
【沒有民主的普選:政治操控的魔爪】
我們只要把目光放遠到世界各地,就會明白到,即使落實了像公民提名這種最開放的普選制度,也不一定會帶來真正的民主—俄羅斯就是一個例子。
俄羅斯總統由一人一票選舉產生,普選階段採用兩輪投票制1。至於之前的提名階段,則是採用香港民主派夢寐以求的政黨提名及公民提名:任何合資格政黨,可直接提名一人參選總統;任何人取得二百萬個公民聯署(上限為二百一十萬),經「中央選舉委員會」(Central Electoral Commission)核實後,亦可取得資格參選總統2。雖有最開放的公民提名制度,但大家又會否視俄羅斯為真正的民主國家?
2012年俄羅斯總統大選,多名獨立反對派領袖,試圖循公民提名途徑參選,當中包括聲望極高、有力挑戰普京(Vladimir Putin)的著名經濟學家亞夫林斯基(Grigory Yavlinsky)。但當中央選舉委員會審核候選人資格時,就指亞夫林斯基等多名反對派所提交的公民聯署作假違規,令他們全部被除名無法參選3。亞夫林斯基未出閘先脫腳,普京在首輪投票只需面對久加諾夫(Gennady Zyuganov)及日里諾夫斯基(Vladimir Zhirinovsky)等老對手,結果輕鬆地在首輪投票就取得6成選票,順利再度入主克里姆林宮。
政治,從來不只是存在於政制。真正的民主,當然要有一個開放的普選制度,但更重要是市民意願和整個政治過程,不會受制於當權者的「政治操控」(Authoritarian control)。俄羅斯總統選舉雖然有公民提名制度,但當局透過操控中央選舉委員會,還是能夠將反對派邊緣化,令普選變成一場虛幻的競爭—這便是政治學者所指的「選舉專制政體」(Electoral authoritarian regime),一種「沒有民主的普選」(Elections without democracy) 4。除了俄羅斯外,新加坡、馬來西亞、委內瑞拉、埃及等國家,都是典型的「選舉專制政體」5。
事實上,除了「篩選競爭對手」(Exclusion of competitors),「選舉專制政體」要操控政治過程、確保在普選競爭下繼續壟斷權力,其「政治操控菜單」(Menu of manipulation)6可謂千變萬化,例如「資源超限戰」(Unequal resources competition)、「創造幽靈選民」(Phantom voters)、「打壓反對派」(Attack opposition)、「政治檢控」(Selective prosecution)、「媒體操控」(Media manipulation)、「統戰滲透」(Co-opting elites)等等7。
這些「選舉專制政體」下的「政治操控」,香港人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資源超限戰:建制派蛇齋餅糉?】
環顧海外的「選舉專制政體」,以資源優勢壓倒反對派,都是執政當局操控選舉的常用伎倆。例如在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國民陣線的候選人,便常常到農村大派T恤、玩具、電器等禮物;在新秩序時期的印尼(New Order Indonesia),蘇哈圖政府就經常在選舉前,舉辦「民主舞會」(Festivals of democracy)大宴選民。
這些「資源超限戰」,香港人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建制派政黨在地區,以數倍以至數十倍於泛民主派的資源,天天派餅派糉派米派飯盒派福袋,月月大搞各種蛇宴齋宴荔枝團旅行團。建制派的蛇齋餅糉,是否「資源超限戰」的翻版?
【創造幽靈選民:種人種票種選民?】
環顧海外的「選舉專制政體」,「創造幽靈選民」都是執政當局操控選舉常用手段。在馬來西亞,透過操控選民登記冊,創造大批「幽靈選民」,每每是國民陣線勝選的關鍵—以2013年大選為例,有一個地址註冊多名選民,又有已經去世的人士在選民登記冊上,更有投票紀錄8;亦有大批外勞閃電獲發身分證投票;亦有選民在登記冊中被消失、投票地點無故被更改等情況9。全靠這些「幽靈選民」助陣,國民陣線最終得以在劣勢中反敗為勝。
這些「創造幽靈選民」的伎倆,香港人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2011年的區議會選舉後,傳媒揭發廣東省茂名市政協梁平在美孚的一個單位,竟有「7姓13票」 10;堅尼地城三幢拆卸中或已拆卸舊樓,竟有101名選民報住11;華富邨一幢樓宇僅得21層,但有選民報稱居住於「32樓」及「24樓」的單位12;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前夕,在西環一間人去樓空的老人院,竟報住了20名選民13。這些疑似種人種票種選民的伎倆,是否「創造幽靈選民」的翻版?
【打壓反對派:建制派勇武組織?】
環顧海外的「選舉專制政體」,以各種疑似民間團體攻擊及辱罵反對派,都是執政當局打壓民主運動的常用手法。例如在俄羅斯,便有親普京組織Nashi(「納什」)打著「反法西斯」、「反顏色革命」、「反西方勢力入侵」的口號,大肆搗亂各類反普京、反建制的政治活動14,其中2007年12月初俄羅斯國會選舉時,為了防止反對派和維權組織上街,「納什」成員就包圍各反對黨總部,令其支持者無法遊行,同時又佔領市中心各大廣場和主要地鐵站,防止反對派舉行集會15。查維斯治下的委內瑞拉,亦成立了名為Bolivarian Circles(玻利瓦圈子)的組織,專門攻擊及羞辱查維斯的政敵。
這些「打壓反對派」的伎倆,香港人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2012年起,各種建制派的「勇武組織」成立,例如愛護香港力量、愛港之聲、沉默之聲、正義聯盟、保衛香港運動等等,針對泛民主派的行動,高調踩場刻意柴台,例如在2013年4月,愛港之聲成員干擾真普選聯盟的政改研討會,他們高舉示威標語,不停打斷講者發言,最後研討會被迫腰斬16;在同月的一個「佔中論壇」上,愛港力和愛港之聲成員亦到場搗亂,他們跳上枱大聲叫囂,並以粗言穢語指罵在場人士17。這些建制派勇武組織的所作所為,是否「打壓反對派」的翻版?
【政治檢控:慈母的政治打壓?】
環顧海外的「選舉專制政體」,以各種法律手段檢控及打壓,都是執政當局打壓民主運動的常用手法。例如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經24次控告媒體及反對黨誹謗,其中改革黨秘書長賈惹日南(J. B. Jeyaretnam),便多次因為被控誹謗,而被迫多次宣布破產,最終喪失參政及律師資格18;而在俄羅斯,2012年Pussy Riots五名成員反對普京再參選總統,在莫斯科的東正教救世主大教堂辦音樂會表達不滿,結果當中3名成員被判2年徒刑,罪名是在教堂做出「流氓行為」19。
這些「政治檢控」的伎倆,香港人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2013年5月,警方拘捕佔領中環秘書處義工陳玉峰,原因是她於2011年7月1日參與示威時,違反公安條例,這個事隔兩年遲來的拘捕,令外界質疑是要向「佔領中環運動」施壓20。佔領運動後,年僅14歲的「粉筆少女」在金鐘「連儂牆」塗鴉,警方竟出動14名警員,以刑事毀壞罪將她拘捕,還申請「兒童保護令」,把她送入兒童院。這些對民主運動支持者的打壓,是否「政治檢控」的翻版?
【媒體操控:全面染紅的主流媒體?】
環顧海外的「選舉專制政體」,掌握媒體的擁有權及影響編輯工作,都是執政當局操控輿論的常用手法。例如在新加坡,當地只有兩大媒體集團報業控股及新傳媒,一家以報紙為主,一家以電視廣播為主21。新加坡政府通過淡馬錫控股持有這些媒體,直接地或間接地控制了全國所有主流媒體,媒體自我審查可謂家常便飯22。新加坡媒體尤如「政府公關」 23,有負面消息時,記者會第一時間聯絡政府部門,商量怎樣消毒,他們大都視宣傳政府政策為己任,不會去挖政府醜聞24,對反對黨的報導則流於偏頗,力求把反對黨塑造成偏激之士25。
這些「媒體操控」的伎倆,香港人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現時,各大報章及電視台的老闆早已被一一統戰,獲北京委任為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各種的自我審查及干預編輯自主的事件比比皆是(例如2012年香港數碼廣播電台DBC停播風波、無線新聞部總監袁志偉刪改曾健超被打報導等等)。這些對新聞自由的種種侵蝕,是否「媒體操控」的翻版?
【在地抗爭:後政改時代的行動綱領】
香港被推向「選舉專制政體」,恐怕已成定局—8.31人大決定下的政改方案被否決,不過令港式「選舉專制政體」,暫缺最後一塊拼圖。
事實上,近年北京走向「天朝主義」,日趨以強硬路線治港,而為了確保落實普選後,執政權力會繼續掌握在建制派手上,效法「選舉專制政體」操控政治過程,恐怕已是北京治港方針的重心。正因如此,駐港機構特別是中聯辦近年積極干預香港的自治事務,以無孔不入的國家機器為槓桿,發動上文所述的各種「政治操控」,令我城核心價值面臨崩塌。在後政改時代,這股「政治操控」浪潮,只會更加洶湧而來。
面對國家機器的壓制,不少巿民感到氣餒,認為香港前途暗淡。難道民主運動在國家機器前真的束手無策,香港人只能坐看我城崩塌?
看看有關「選舉專制政體」的跨國研究,也許我們能夠找到一點啟示。著名政治學者Steven Levitsky及Lucan Way曾經進行一個涵蓋全球35個「選舉專制政體」的比較研究26,他們認為執政當局能否長期掌權維持專政,還是被迫開放政權落實民主化,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執政當局與反對派的力量對比」(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autocrats and their opponents):這裡要看執政當局能否組成一個穩定及組織力強的「執政黨」(Governing party),以壓制民主運動及進行各種「政治操控」;也要看反對派的組織能力,以及是否善用政制上的有限空間例如選舉、議會及公民社會,抵抗執政當局的壓制27。畢竟,「選舉專制政體」這種「混合政制」(Hybrid regime)兼具開放和封閉的特色,執政當局雖有一定操控能力,但亦不可能像中國大陸及北韓之類的「完全專制政體」(Full authoritarianism)般,全面壓制民主運動和對反對派予取予攜,「選舉專制政體」的政局走向,因此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執政當局與反對派的角力互動。
回到香港,我們就要問:在香港走向「選舉專制政體」的大格局下,民主運動應該如何定位?民主運動能否善用各種政治空間,包括局部開放的議會選舉、相對自由的社會活動空間、崛起中的網絡媒體、以至建制派的明爭暗鬥等等,改變「執政當局與反對派的力量對比」?
面對國家機器鋪天蓋地的「政治操控」,香港人不應退縮沮喪,而是要思考在「選舉專制政體」的大趨勢下,民主運動應該如何轉型,打好「革新保港」之戰。要回應時代挑戰,香港人在爭取落實真普選的同時,更需要合力抵抗各種「政治操控」,並以此為方向重整民主運動—香港民主運動的戰場,不能再局限於爭取普選制度,而必須擴大至在社會各層面捍衛核心價值。政治,從來不只是存在於政制。如果我們只是狹隘地集中在爭取普選制度,卻疏於捍衛其他戰線,在「選舉專制政體」的格局下,即使有天我們爭取到較開放的民主政制,來自北方鋪天蓋地的「政治操控」,也會令我城無法自主命運。
因此,本文希望拋磚引玉,嘗試提出「在地抗爭」的行動綱領,作為重整民主運動的新方向:
• 「在地抗爭」是要在社會建立民主陣地:在地抗爭的首要任務,是全面深入社會各界,建立「在地群眾組織」,不論專業界別或社區組織、大專院校或中小學、公營部門或私人企業,都是香港民主運動的戰場。佔領運動後,各專業界別陸續出現例如法政匯思(法律界)、杏林覺醒(醫學界)、護士政改關注組(衛生服務界)、前線科技人員議政小組(資訊科技界)、精算思政(精算師)、良心理政(心理學家)、放射良心(放射診斷及治療界)、思政築覺(建築師)、區政改造(區議員及社區主任)等組織,絕對是可喜的現象。但要真正實踐「在地抗爭」,在地群眾工作必須做得更加廣、更加深,包括要在更多不同界別成立群眾組織(例如被忽略的公務員界),也要更加深入做好連結、教育及動員群眾的工夫。「在地抗爭」,就是要守好以至擴大社會各界的民主陣地,從而廣泛動員不同界別的巿民,在地反制國家機器的「政治操控」。
• 「在地抗爭」是要推動「公民社會聯線作戰」:在抵抗各種「政治操控」、捍衛核心價值的過程中,來自社會各界的「在地群眾組織」,可以互相串連攜手合作,合力調查、揭發、抵抗、反制及清除各種「政治操控」。這種行動模式,既可集結力量痛擊赤化魔爪,也有助各方累積共事經驗、建立更強互信。長遠而言,持續而全面的在地群眾動員過程,將產生正面的政治累積效果,未來或可發展出更強大的全港性跨界別公民社會聯盟。
• 「在地抗爭」本質上是防衛策略,但具備轉守為攻的潛力:「在地抗爭」的首要任務,是要守護香港固有的核心價值,在地痛擊侵入我城的赤化魔爪,因此本質上是一種防衛策略。但當社會各界都建立起「在地群眾組織」、並形成「公民社會聯線作戰」之勢頭後,就會大大擴闊整個民主運動的群眾基礎,發展出「社會包圍政權」的星火燎原局面,改變「執政當局與反對派的力量對比」,為下一波民主運動的全港性動員奠定基礎。
我們之所以提出「在地抗爭」的新行動綱領,是基於以下的三點考慮:
• 「在地抗爭」是要充分利用現有政治空間:現時我城雖然面臨赤化危機,但在「選舉專制政體」的格局下,基本上各種民間團體,仍然有相對自由的社會活動空間,赤化魔爪暫未能伸入所有社會領域。由於政府建制牢牢掌控在當權者手上,「在地抗爭」就是要尋找有利於香港人的戰場,並充分利用現有公民社會的活動空間,建立民主陣地積蓄實力,實現民主運動以「公民社會為中心」(Society-centered approach)的戰略性轉移。
• 「在地抗爭」是要重新動員群眾投入民主運動:隨著香港被推向「選舉專制政體」,普選議題已失去昔日的群眾動員作用;而所謂真假普選的意識形態之爭,對一般巿民來說,更加是過於抽象離地。「在地抗爭」以捍衛我城核心價值及抵抗赤化為訴求,較容易把各種零星的政治議題匯合為一,也較貼近一般巿民的日常認知及生活經驗,將是重新連結民主運動和社會各界的最佳中介,有助重新動員群眾投入民主運動。’
• 「在地抗爭」是要改變民主派政黨的生態:1991年首次實行地區直選以來,民主派政黨的重心側重議會,疏於與社會各界聯繫,不但令泛民議員日益脫離群眾,更加令赤化魔爪乘機深入我城。當香港被推向「選舉專制政體」之時,我們需要的不再是「選舉型政黨」、「選舉型議員」,而是「運動型政黨」、「運動型議員」—政黨和議員必須植根於廣大的公民社會,而不是虛幻的議會;政黨和議員的工作重心,是連結體制外的「在地群眾組織」,將體制內的合法資源,轉交予體制外的公民社會,以形成更強大的民主運動,而不是空坐在議事堂開會投票。
在香港被推向「選舉專制政體」的時代洪流下,「在地抗爭」以公民社會力量抵抗國家機器為理念,將是緊貼現實的「新本土民主運動」綱領。
1 國際民主和選舉協助研究所:《選舉制度設計手冊》(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13),頁224。
2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lectoral Systems. Elections in Russia: The March 4 Presidential Elect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lectoral Systems, 2012).
3 Russia elections: Officials bar liberal Yavlinsky, BBC, 6 March 2012.
4 可參考2002年4月《民主季刊》(Journal of Democracy)的專刊:Journal of Democracy, Volume 13, Number 2, April 2002。
5 Schedler, Andreas. 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 the dynamics of unfree competition, (Boulder, Colo.: L. Rienner Publishers, 2006).
6 Schedler, Andreas. The menu of manipulation,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ume 13, Number 2, April 2002, p. 36 - 50.
7 Case, William. Southeast Asia’s hybrid regimes: when do voters change them?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Volume 5, Number 1 (2005), p. 215-237; Hale E. Henry, Hybrid regimes: when democracy and autocracy mix, in Nathan J. Brown (ed.) The dynamics of democratization: dictatorship, development, and diffusion (H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11), p. 23-45.
8 〈大馬大選:改朝換代與希望的政治〉,《明報》,2013年5月5日。
9 〈選舉制度問題多國陣靠鬼票過關〉,《蘋果日報》,2013年5月11日。
10 〈揭建制派區選大勝之謎 瘋狂種票 1屋7姓13票〉,《蘋果日報》,2011年11月21日。
11 〈樓拆了照種票 漏洞遍佈舊區 選舉事務處嚴重失職〉,《蘋果日報》,2011年11月26日。
12 〈樓高21層 登記住32樓〉,《明報》,2011年11月23日。
13 〈揭發種票情況未杜絕 幽靈選民遍佈空屋20票〉,《蘋果日報》2012年6月16日。
14 〈左翼21:梁美芬志願軍的鎮壓藍圖〉,網站:http://left21.hk/…/%E6%A2%81%E7%BE%8E%E8%8A%AC%E5%BF%97%E9%… 。
15 白嗣宏:〈狙擊顏色革命的殺手〉,《亞洲週刊》,2008年7月6日。
16 〈左派粗暴干擾政改研討會 大會無奈腰斬 愛港之聲:好嘢,收工!〉,《蘋果日報》,2013年4月8日。
17 〈跳上枱叫囂爆粗 屢打斷講者發言 愛港力闖佔中論壇大搗亂〉,《蘋果日報》,2013年4月14日。
18 〈CY誹謗指控惹火 還有甚麼說不得〉,《香港經濟日報》,2013年02月08日。
19 Pussy Riot prosecution: how perfectly European,《每日郵報》,2012年8月20日。
20 〈「和平佔中」:「和平佔中」運動就運動秘書處義工陳玉峰被補一事作出聲明〉,網站:http://oclp.hk/index.php…。
21 呂婷:〈民主,獨裁,開明專制?新加坡大選幕後〉,網站:http://www.intermargins.net/inte…/TCulturalWorkshop/…/48.htm。
22 吳淦濠:〈「第一世界國會」:新加坡反對黨的大選策略〉,《國際研究月刊》,2011年,第四卷。
23 〈鍾天祥難由公關變公器〉,《蘋果日報》,2014年1月24日。
24 〈我怕香港步新加坡後塵〉,《蘋果日報》,2014年1月24日。
25 同註15。
26 Steven Levitsky及Lucan Way將「選舉專制政體」的概念,分成「競爭性的選舉專制政體」(Competitive 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及「霸權性的選舉專制政體」(Hegemonic 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兩類。他們的研究個案主要集中在競爭性較強的「選舉專制政體」,例如俄羅斯、馬來西亞、格魯吉亞、阿爾巴尼亞、喀麥隆等等。見:Levitsky, Steven and Way, Lucan A., Competitive authoritarianism: hybrid regimes after the Cold War,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Chapter 1.
27 同上,頁54。
《香港革新論》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reformhk
=======================================
想睇更多香港政治新聞和評論,即LIKE《香港革新論》
https://www.facebook.com/reformhk
訂購《香港革新論》
內容簡介:https://goo.gl/qWqRmj
訂購表格:https://goo.gl/GRTWD0
電郵:reformhongkong@gmail.com
#香港革新論 #香港政治 #新書 #書展 #政改 #本土派 #本土 #香港人 #身份認同 #方志恒 #王慧麟 #田方澤 #何俊霆 #何偉倫 #吳凱宇 #李耀基 #周日東 #房吉祥 #易汶健 #林立志 #施家潤 #柯衍健 #袁彌昌 #區諾軒 #陳智傑 #黃冠能 #楊庭輝 #雷浩昌 #鄺健銘 #鄺英豪
幽靈作者聲望作者 在 幽靈作者意思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聲望作者意思,名譽作者意思,影子作者意思,受贈作者意思,幽靈作者聲望作者,互相掛名投稿作者,通訊作者意思,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不得為同一人. ... <看更多>
幽靈作者聲望作者 在 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訊中心題庫答案 ... 的推薦與評價
甲)負責實驗設計與初稿撰寫的第一作者(first author);(乙)考量私人因素而掛名的受贈作者(gift author);(丙)因個人名聲而被列名的聲望作者(prestige ... ... <看更多>
幽靈作者聲望作者 在 [翻譯] 日本怪談:幽靈小鎮(3) - 看板marve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網址: https://kakuyomu.jp/works/16816452220987806428
原文標題: 幽霊の町
是否經過原作者授權︰ 是
未經授權者,不得將文章用於各種商業用途
------------------------------------------------------------------------------
作者:彼方
※請勿擅自轉載文章。
===
我返回斜坡下方,繼續沿公路走了數分,一棟淡黃色的四角形建築映入眼簾。
建築外牆似乎重新粉刷過,但仍與我印象中的鎮立圖書館相去不遠。
穿過入口進到大廳,眼光掠過之處張貼著以「皆鹿目鎮歷史」為題的小學生成果展。
館內冷氣微涼,或許是平日的關係,民眾並不多,逛起來相當舒適。
深處設有幾張閱讀桌,我佔據了其中一角,打開筆電準備展開調查。
來此最重要的目的是確認「小千」是否為真實人物。
另一方面,假如瑞樹提到的「姐姐」也是真實人物,就有可能順藤摸瓜找到相關線索。
我打開搜尋引擎,胡亂輸入「小千」、「母親」、「失蹤」、「皆鹿目鎮」、「虐待致死
」等關鍵字。
雖然有搜尋到「母親」、「失蹤」、「虐待致死」的相關情報,但都是他處發生的案件,
查無符合所有關鍵字的結果。「小千」、「皆鹿目鎮」兩組關鍵字則查不到任何東西,即
使縣市內有些案件部分吻合,但從被害者姓名就能看出是無關的案子。若直接用「小千」
比對鎮上的死者與失蹤者姓名,又太費時間。到底該如何是好?
我伸展了下四肢,試圖疏通打結的思緒,突然靈光一閃,決定去大廳參觀小學生成果展。
大概是社會科教學的一環吧,我小學也曾將學習成果製作成報紙,張貼於海報用紙上。
現在跟當年一樣採分組形式,各組撰寫不同年代的報導。由於學生數與班級數皆有增長,
因此張貼的報導也變多了。
我瀏覽著明治到昭和時代的報導,沒有明確目標,只是順其自然跟著感覺走,希望能找到
一條明路。
我仔細端詳這個年代的記事,發現有篇報導提到地名變遷。
此鎮原名為「皆甕(MINAKAME)」,後改為「皆瓶(MINAGAME)」,直到平成初期才修訂
為「皆鹿目」。其中一種說法是龜群為了產卵爬上沙灘的現象,衍生出「見龜(MINAKAME
)」一詞,最終演變為鎮名,現在也仍有許多長輩會使用「MINAKAME」。
就是這個。直覺告訴我,這就是我在尋找的突破口。
我立刻回座,在搜尋欄打上「小千」與「皆瓶鎮」,馬上就有了收穫。
第一篇報導刊登於昭和四十三年發行的地方報:「……市皆瓶鎮,當地居民發現死亡的女
童山口千代(七歳)。千代與母親同住,父親已不在人世,居民表示近日沒有見到千代的
母親。千代因衰弱死亡,目前母親行蹤不明,警方已展開調查。」
警方於案發數週後尋獲千代母親,她親口承認拋棄女兒,最終入監服刑。
當時她年過四十五,若還活著,如今應七十多歲了。
我打算晚點著手調查母親這條線索,接著往下讀。
「……警方於千代母親山口真由子交往的男性住處尋獲嫌犯。嫌犯接受警方訊問時,表示
自己喪偶後即和該男子交往,因嫌當時七歲的千代礙事,才會拋下女兒,她對自己的行為
感到後悔。」
從報導中看不出這是真由子單方面的惡行,還是和她交往的男子也有參與其中。
無論如何,真由子似乎不打算將他介紹給女兒,所以千代肯定也不知道對方是誰吧。
當男人來接真由子出門時,在千代眼裡看來就像「媽媽和陌生大哥哥不知道跑去哪了」。
孤身一人的千代沒有足夠的飲食,身體日漸衰弱,沒等到母親回家就過世了。
案發後,千代母女居住的房子遭到拆除,由鎮方出錢將空地買下。
平成初期,政府開始推動災害對策,閒置了一陣子的空地再度受到重視。
之後興建在此的公園,正是瑞樹與「小千」相識之地。
從千代過世到公園誕生,今年八歲的瑞樹應該無從得知這段過去。
大樹或許還有可能,但我不認為他會主動向瑞樹提起此事。
女孩的名字以及她在現今公園用地經歷的悲慘遭遇,完全符合瑞樹提及的內容。
可以確定「小千」就是「山口千代」。
我以往見過的靈異現象中,可信度高的例子並不多,判斷能力也多少有提升。
像千代這樣貼近現實的案例可說屈指可數。
如同踏入了不可輕易進入的領域,感到緊張的同時,情緒也越發高昂。
我克制住內心的激動,打鐵趁熱,繼續調查下一個問題。
千代的身世得到了證實,「姐姐」的來歷仍是一團謎。
「姐姐」的線索比千代來得更少。
瑞樹說姐姐不太喜歡提自己的事情,只知道她「穿著水手服,看起來像國中生」。
由於只有瑞樹看得見對方,光憑外表的描述,很難鎖定或推斷年齡和年級。
皆鹿目鎮的國高中各有兩所,無論男女都著西式制服,而非立領制服。
私立學校位於鄰鎮,搭電車過去並不遠,但即使是最近的學校也採用西式制服。
因此這區應該不會出現水手服打扮的學生。
在詳細年齡、學校與姓名都不明的情況下,調查再度陷入死胡同。
我正起身打算再去大廳借用小學生的力量,突然念頭一轉,又將重心放回椅上。
說不定「姐姐」的背景與千代一樣。
──千代於昭和的皆瓶鎮過世,而非平成的皆鹿目鎮。
若「姐姐」也是遙遠過去的人物,就能解釋為什麼她會穿水手服了。
西式制服於一九八〇年代才普及到全日本,以前的學生穿著其他款式的制服也是應當。
我隨手取下鎮上歷史藏書區的書本,快速翻閱內容。
書中多處以立領制服描述一九八〇年代以前的學生打扮。
除此之外並沒有更加詳細的記載,上面刊登的幾張照片中,也僅有女性在戰時穿著燈籠褲
的身影。這與瑞樹提到的水手服相牴觸。
我想前往大樹就讀的國中打探,但一個與教育或服飾產業毫無關聯的男子,無緣無故要
求「請借我能看到古早制服款式的照片」,校方肯定不會同意。
我原本洶湧澎湃的情緒頓時低到谷底。
不過,光是證實過去有千代這號人物,瑞樹的奇怪舉止就解釋得通了,也能夠向佐佐木證
明瑞樹並無異常。
由於查不出更多「姐姐」的相關線索,繼續待在這裡也無事可做。
在思考陷入瓶頸、無計可施之下,我收起放在桌上的筆電,決定到附近散步轉換心情。
===
外頭的天空呈現均勻的暗紅色,夕陽炫目到彷彿要刺傷雙眼。
走了一小段路後,眼前出現寬廣的河流。是橫貫皆鹿目鎮東西的玉返川。
玉返川流域面積雖大,水流卻極為平穩。我聽著潺潺流水聲,欣賞茂盛的花草景致。
或許是平日下午的關係,漫遊步道上雖然偶爾有幾名行人擦肩而過,但人潮看來也就如此
了。即使人變多,大概也不會注意到這些人是突然冒出來的,還是原本就在此。
我看著流水,注意到岸邊的碎石上有幾處用塑膠繩圍了起來,不禁嘟囔道「那是什麼?」
「那個圍起來的地方是用來放燈籠的。」
循聲望去,手持拐杖的年邁男子正不停東張西望。
「放燈籠?燈籠不是應該放水流嗎?」
舊曆的盂蘭盆節到來時,將燈籠放水流是皆鹿目鎮的習俗。
我記得小時候會把喜歡的角色畫在燈籠上,節日當天再帶到岸邊,放入水中。
「有人說會影響環境又不方便管理,所以現在已經不放水流了。
等時候到了就把燈籠點亮,放在那裡給人觀賞。」
流水燈籠這種象徵夏天的活動,過去十年似乎有了很大的改變。
基本上我也認同這樣的活動應隨著時代變遷做調整,
但無法看到朦朧燈火緩緩流過水面的景色,還是讓人有些寂寞。
男人毫不在意我悲秋傷春的模樣,他不斷查看四周,好像在找什麼東西。
他的臉一片通紅,幾乎要冒出蒸氣,動作也愈來愈急躁。
見他如此激動,我忍不住出聲。
「不好意思,請問您在找東西嗎?」
「我妻子到處都不見人影!那傢伙到底跑去哪了。」
男人面紅耳赤,眉毛與眼睛高高揚起,看來似乎是氣壞了。
「您在找夫人嗎?請問您知道她穿什麼衣服出門嗎?」
「衣服?她平常都穿淡紫色的和服搭配青綠色腰帶,頭髮是黑……不對,應該是白的。
她話不多,總是笑笑的,只要我喊一聲就會馬上過來,不過最近常常沒看到她……」
男人的模樣與我記憶中的父親重疊在一起,我拼命按捺住胸口竄出的苦澀感。
父親也常對母親呼來喝去,彷彿母親隨侍在旁、呼之即來是天經地義。
每當我撞見這種場景,便會怒道你要抱著這套昭和的大男人主義思想、食古不化到什麼
時候?父子總少不了一頓爭執。
「原來是這樣。不好意思,因為我弄丟行事曆了,能請教您現在的年月日嗎?我只知道這
裡是五丁目。」
「你也太糊塗了,這裡明明是三丁目。現在是平成十八年……不對,是十五年。四月、五
月十六號……抱歉啊,我早上忘記看日曆了,之後我再去確認。」
我表面笑著道謝,心中向一臉歉意的男人說了聲抱歉。
想當然我根本沒有弄丟行事曆,更別說我大可拿出手機確認。
現今年號早已換成令和,這裡也不是五丁目或三丁目,而是二丁目邊上。
男人無法清楚描述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妻子外表已經夠可疑了,當他分辨不清時空,想敷衍
過去時,我就察覺到了。
恐怕是認知功能障礙,說不定是失智症者在沒告知他人的情況下獨自離家。
男人的衣著與鞋子都和季節相符,可能是照護者準備的。我本想假借幫忙拍灰塵,趁機檢
查他身上是否有寫著聯絡方式的名牌或能辨識的物品。
「反正那傢伙應該就在這裡。」
男人的眉毛與眼角雙雙垂下,像被拋棄的孩子無依無靠,又掉頭回去繼續尋找妻子。
不能放任他獨自行動。話雖如此,硬將人留住搞不好反而危險。
我決定暫時陪著男人踏上短途的尋妻之旅,也許之後會遇到他的家人,若有萬一也可以通
報單位。
「我在這個鎮上出生,今年已經九十四歲了,人生一大半的時間都待在這裡。當年我收到
入伍通知單去南部服役時,本想著這條命獻給國家後怕是回不來了,幸好還能四肢健全地
回到家鄉,只有腿變得不太靈活。」
「還真看不出來呢!雖然您走路不太方便,但我還以為您才八十多歲呢。」
「客套話就免了。它已經陪了我很長的時間啦。」
男人看著手上的枴杖,語帶感慨。
「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腿卻變成這樣,根本沒辦法過日子。不過就算我自暴自棄,淨說
些傻話,那傢伙都會一一記在心裡,等我振作起來。她會跟我說『有我在,我們再努力一
下好不好?』」
「您是說夫人嗎?」
「沒錯。我們生了兩男一女,孩子現在也都獨立了,又只剩下我跟她。不知道什麼時候開
始,我們已經習慣在傍晚的這個時間出來散步。我和那傢伙都沒生過什麼病,所以沒有一
天缺席過。」
從男人剛才的怪異舉止來看,要說沒生過病似乎不太合理,但即使需依靠枴杖行走,九十
四歲還能有這般體力,應該真的是全年無休。
男人語氣溫柔地描述他和妻子的點滴,夫妻倆散步的畫面,栩栩如生地躍入腦海。
夕陽餘暉染紅了天空,青翠的草木傳來陣陣清香,一對老夫婦行經漫遊步道,底下河水潺
潺流過。我眼前浮現一抹淡紫色的身影,依偎在步伐緩慢的丈夫身旁。
「可能是因為年紀一大把了,最近我連回床上睡覺都有困難,有時還會發現自己出現在完
全不認識的地方,不管白天或黑夜。是因為喝了酒的關係嗎?但我連自己有沒有喝酒都忘
了。每次要回家時,那裡的屋主都會叫我留下來。真是傷腦筋。」
男人回溯記憶的同時,似乎也重返最近的時空了。活在過去想必很痛苦吧,他稱為屋主的
人,很有可能是妻子或孩子,他們必定也有不為人知的辛酸。
「那傢伙不知道跑去哪的時候最傷腦筋。很多陌生人來來去去,說是那傢伙和孩子們請來
照顧我的,最後連她的家事都想搶去做。如果別人隨便插手的話,那傢伙也會很困擾吧,
所以我才來叫她回去阻止那些人。最近我來這裡幾乎都不是來散步,而是為了找她。」
「這樣啊……您也真辛苦。夫人很常像今天這樣不見人影嗎?」
「沒有,每次我來找她的時候,她一定都在。明明東西買完就可以回家了,她卻總是要待
在『境橋』等我來接她。」
我停下腳步,反問:「您說夫人每次都不會直接回家,而是在橋邊等您嗎?」
「就是說啊,那傢伙知道我肯定會來找她。接著我們會到常去的咖啡店,喝一杯再離開。
可是最近新來的年輕店員都不準備擦手用的毛巾和水給她,提醒好幾次了也沒改進。我們
離開店後,就沿著河岸走回家,那傢伙到家又會立刻搞失蹤,但既然每天都會看到她,
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吧。」
男人嘴裡這麼說,不安的表情卻出賣了他。
下一秒男人倏地睜大眼,重新繃緊放鬆下來的表情,腳步變得輕快。
速度快到讓人忘了他還拿著拐杖。
我本想追上前,但男人的溫柔嗓音使我停下了動作。
「我沒事。你看,她果然在那等我吧?」
夫人似乎已默默地來到橋邊,男人急忙趕往那座簡樸的石造橋梁。
日頭落下大半,橋梁上的紅色餘暉顯得更加鮮豔。
男人到了橋邊,嘴上似乎在抱怨著什麼。
──對著空無一人,只有落日餘暉的地方。
我望著「兩人」交談的樣子,並未感到驚訝或害怕。
因為從男人方才的話中,我已預料到只有他自己看得見這位「妻子」。
不過即使我能見到對方,也無法分辨在他眼裡看到的究竟是「真正的亡妻」,還是「冒牌
妻子」。
男人向我介紹了妻子,我對著空蕩蕩的地方打了個招呼,此時,男人的長子出現了。
不記得兒子長相的男人一臉抗拒,我假借自己還有工作,便交由長子處理。
眼看兩人、不對,是「三人」的背影愈來愈遠,我也動身返回飯店。
據長子所言,男人的妻子果然在五年前就過世了。這個打擊使男人的失智症急速惡化。
長子也看不見自己的母親。但他卻如此說道,「雖然家父經常獨自在外徘徊,卻不曾走失
,我每次都能像這樣找到他,他也能自己回家。而且,有時我會覺得家父身旁似乎有紫色
的衣袖。如果把這一切當作父親的慣性行為,事情就簡單多了,但說不定真的是家母在
旁照顧他呢。」
說到底這也只是長子的主觀想法。無法排除「冒牌妻子」纏上男人的可能性。
但即使質疑此事,也沒有任何意義。
男人明天依舊會與妻子一起散步,並在妻子的陪伴下長眠於此。
莫非在我眼中觀念過時的父親,是因為深愛母親,才想主張自己的所有權?
或許母親深知這一點,所以即使被草率對待,仍願意隨侍在旁。
遙遠的記憶裡,父親要外出工作前只要站起來喊一聲「喂!」,母親便會迅速遞上便當及
飲品,事到如今我才對此感到疑惑。
我猛然想起母親準備的物品中,包含了酒和鹽。為什麼工作要帶酒?
我這才驚覺自己連父親在做什麼工作都不清楚。
或許正因為我什麼都看不見、什麼都不了解,才更想相信那對父子所說的話。
連我都訝異自己會有這樣的想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1.207.1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681271847.A.0B6.html
※ 編輯: sodaland (61.221.207.133 臺灣), 04/12/2023 12:00: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