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這次之所以變成「艱困選區」 其來有自】
毫無民意基礎的代理縣長
陳金德自作聰明的暴衝
終於開始踢到鐵板
[標題]
宜蘭縣政府農舍發照浮濫,又對農委會「農舍應『臨界、臨路』興建」之函示,另定作業要點擅自放寬,監察院要求檢討改進,並請農委會督導及對法制爭議檢討妥處
[摘]
>>>監察委員仉桂美、李月德表示,宜蘭縣自2000年至2018年3月間核發之農舍使用執照高達6,138件,無論件數或密度,均明顯數倍於其他地方政府而高居其冠(如後附圖、表所示),且該府於發照後亦未積極監督,致違規使用件數居高不下。有鑑於此,宜蘭縣政府前於2015年4月7日訂頒「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條件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現已廢止),率先規定農舍應「臨界、臨路」興建,試圖遏止農舍氾濫,嗣後農委會亦基於農業發展條例第18條及「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2條之規定,於2015年10月21日函頒「興建農舍經營計畫書」格式,明定農舍應「臨界、臨路」興建,但是宜蘭縣政府於2018年2月1日公告實施「宜蘭縣農業用地申請興建農舍審查作業要點」,卻反其道而行,於其第5點第2項規定:「(農舍)以矩形配置於農地之地界線側及臨接道路,『或』其他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及農村發展之適當位置」,擅自放寬農委會之函示規定,已違反上級機關法令規定。<<<
【監察委員新聞稿】
https://www.cy.gov.tw/sp.asp…
#農地農用 #廢除農發條例
#2018年台澎代管區宜蘭縣議員獨立參選人
#孫博萮 #宜蘭市
#終止代管_自決建國
#打造公民社會_守護蘭陽平原
#環境正義 #土地正義 #世代正義 #農安食安 #綠能節能
#勞工權益 #文資保存 #開放政府 #審議民主 #台灣意識
www.FishSun.tw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6的網紅陳麗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壹、大林蒲遷村,農地漁民誰來顧? 一、大林蒲遷村計畫書有如兒戲 市府9月編了「大林蒲遷村計畫書(草案)」薄薄幾頁,只有原則,根本沒細節,這也能稱計畫書?這是兒戲吧? 二、大林蒲遷村農地如何處理? 有關於農地部分,所謂的草案只講依「高雄市舉辦公共工程拆遷補償及救濟自治條例」辦理,卻完全...
廢除農發條例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剩下我右邊那位還沒來~
【宜蘭縣第九屆立法委員候選人辯論會】
https://youtu.be/mm8jvly09dQ
〔公民提問一〕
「在國家資本主義、都市化與商品化趨勢下,作為代表宜蘭選區的立委候選人,如何透過立法彰顯宜蘭的生態永續、農村文化與在地全球化的地方價值?」
〔答〕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學問,但也有些弔詭,首先,立法委員立法是全國性,不會是針對地方性,地方性的法規立法,是地方自治權責,不是立法委員權責。
第二,無論是生態永續,農村文化、在地全球化的地方價值,如果重點是要「彰顯價值」,其實,「價值」是很難透過「立法」來彰顯,而應該透過公共政策來推動。
立法委員所監督的公共政策,可以針對地方需求做出提案建議,但也不是透過「立法」程序。
立法的重點,除了要思考立法意旨,與如何執行、如何裁罰等,除非今天我們的目標是讓以上這些價值,變成所謂「專用區」或「示範區」。比方說「生態永續專用區」、「農村文化示範區」、「在地全球化示範區」,就會必須要透過立法,來推動「某某專用區或某某示範區管理辦法」,否則,透過「立法」,我認為反而會更加侷限這些價值的彰顯。
宜蘭未來要呈現什麼樣的農村樣貌?要靠大家來討論出共識。
由於農地興建農舍是屬於「特許權Permit」而非「自然生成的權利Right」,我在政見中提出土地發展權應全面檢討,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針對農地到底是否具有發展權來做檢討。
再者,我主張廢除農發條例,另推動農地法,專責管理農地問題,農民的居住需求,則應另以集村農舍來滿足。而政府亦有責任透過包含將公穀收購透明化、推動產業六級化等方式,提高農產品價值,徹底改善農民生計。
此外,透過立法,應該是要保障農業的生產權與生存權,並要求農業相關主管機關,依法落實提高糧食自主、保障農業灌溉權,政府不得以限水作為要求農地休耕的理由,檢討農藥的使用降低水質與土壤的污染,不得將農地上的違章工廠就地合法,避免農地細碎化等,政府對外協定談判也應優先考量對產業的衝擊,以保障農業生展環境與糧食安全。
〔公民提問二〕
請問候選人是否支持北宜直鐵現在交通部所通過的路線,另對雪隧塞車問題有何解決之道?若支持是支持什麼路線的北宜直鐵?還有若未來四年任期在立法院會如何面對宜蘭交通問題?
〔答〕
目前鐵工局通過所謂的北宜新線鐵路B方案,為通過雙溪、大溪的L鐵,號稱要解決雪隧塞車的問題,與東部鐵路一票難求的問題,但路廊規劃完全沒有經過任何公民討論,甚至徵詢沒有宜蘭縣政府與宜蘭籍的立委的意見,鐵工局跟一群不知哪請來的委員,兩個月內開了三次會就決定了。此外,此路廊到2031年時預計運量約增加每日4萬人次,對國5假日塞車的紓解根本是杯水車薪,且載到宜蘭來的旅客在縣內轉乘仍是大問題。
根據2014年8月臺鐵的報告,宜蘭、羅東平均每日旅運人次不滿千人。臺鐵除了週末與連續假期期間容易買不到票,平時根本沒什麼人搭,導致買不到票絕大部份因素根本是台鐵自己的訂票系統與內控待改善。
昨天陳歐珀委員在政見發表會中指出北宜直鐵的預算是491億,不知是針對哪一條路廊規劃?與西元幾年的預算金額?因為北宜新線鐵路不含蘇澳新站路線改善工程,目前所知預算已超過600億,尚未送二階環評,預計要今年五月後才會送,到時金額要不知要增加多少倍。
此外,本案在鐵工局第10次工作小組暨期中報告審查會的資料上明確指出本案「無法自償」亦「無法回收」,本人堅決反對任何不符合必要性、永續性、自償性新闢路廊之北宜直鐵或新鐵方案,應優先朝積極研擬原線升級方案進行。
國5塞車問題難有一個做法就能全面性的解套方案,必須要幾個措施同時啟動較有可能收效:
1. 提高過路費差別費率,應視易塞車時段機動性調整,最高價差應高於$200元。
2. 高乘載法制化,對於違規者依法裁罰;車籍與戶籍均同設籍在宜花東之用路人應排除高乘載管制。
3. 設定通過雪隧每小時車流總量管制;車籍與戶籍均同設籍在宜花東之用路人應排除總量管制限制。
4. 重點塞車時段,雪隧內設置大型車專用道,同時應加強建制縣內的公共運輸系統。
5. 國5全線速限統一化,避免出隧道後的降速導致回堵與行車危險。
廢除農發條例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壹、大林蒲遷村,農地漁民誰來顧?
一、大林蒲遷村計畫書有如兒戲
市府9月編了「大林蒲遷村計畫書(草案)」薄薄幾頁,只有原則,根本沒細節,這也能稱計畫書?這是兒戲吧?
二、大林蒲遷村農地如何處理?
有關於農地部分,所謂的草案只講依「高雄市舉辦公共工程拆遷補償及救濟自治條例」辦理,卻完全沒具體內容,大家還是霧煞煞。事實上,拆遷補償救濟自治條例裡只講到了地上物補償,這就是第十八條講的「農作改良物及畜產遷移之補償標準,由本府農業局另定之。」卻沒講到農地本身的處理機制。請問農業局長:
(一) 你對大林蒲的農作改良物地訂了補償標準沒?
(二) 更重要的是,農地部分不在補償自治條例裡面,這該怎麼辦?農地也要一坪換一坪,你們會為農民請命嗎?
三、漁民部分又該如何處理?
拆遷補償救濟自治條例第十九條也講到:「水產養殖物遷移之補償標準,由本府海洋局另定之。」那麼請問海洋局長:
(一)鳳鼻頭漁港現還有多少漁民、漁船、漁具,你們是否都知道?
(二)目前停泊在鳳鼻頭漁港內舢舨共計78艘,漁船3艘,有拖網、刺網,你們要全部收購嗎?用多少價格?補償標準訂出來了沒有?
貳、君毅正勤污水管舖設問題
君毅正勤國宅社區由多棟12樓住宅大樓組成,其污水下水道於民國83年國宅開發時已配合埋設完成,污水經由地下室化糞池採壓力排往區內側溝,因區內巷道底下接鄰地下室頂板,早期以淺埋連接管及側溝截流方式辦理用戶接管,因此,必須以廢除地下室化糞池改管方式,藉以辦理實質用戶接管,達到改善環境衛生,削減河川污染源。
原計畫花1.3億,應該在2年前就完成,請問水利局目前狀況如何?
參、工業缺水問題
一、高雄每日155萬CMD,用水緊繃
高雄每日約需 155 萬噸水,高屏堰地面水每日 110 萬噸,鳳山水庫每日供應 30 萬噸,另外地下水(含伏流水)每日15萬噸,這樣的供水量已經達到極限。
二、工業區加入搶水行列,十年後缺水23萬噸
目前用水緊張,然而高雄現在還有開發中的工業園區將要加入搶水行列:
(1) 橋頭科學園區最高用水量是4萬CMD(公噸/每日)
(2) 仁武產業園區1.2萬CMD
(3) 和發產業0.55萬CMD
此外,現有的臨海工業區等也會增加用水需求,再加上民生用
水也可能成長,高雄市預估民國120年每日用水缺口達23萬噸。
三、再生水補得過來嗎?
經濟部預計公告之「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高雄將被列為首波名單。為解決困境,經濟部打算加強再生水的利用,在再生水發展條例規範下,未來境内新設廠或舊廠擴增產線,用水量超過3000噸工業用水須強制使用50%以上再生水,新法勢將影響高雄未來之產業發展。
但單靠再生水廠,能補足23萬噸用水缺口嗎?高雄第一座已完工的鳳山再生水產可供應4.5萬噸。第二座設計建設中的臨海污水處理曁再生水廠,第一期供應臨海工業區內中鋼、中油、李長榮化工、李長榮科技、中石化等5家工廠每日3.3萬噸再生水,總經費約新台幣39億元,計畫向内政部營建署申請補助(中央補助92%,市府自籌8%),未來最高可擴充到日產 6 萬噸。
鳳山加臨海兩座再生水廠,最多只有10.5萬噸,這個離23萬噸還有很大差距,要怎麼補?
四、新設每日用水3000噸以上公司要用50%再生水,辦的到?
另一個問題是強制新設每日用水3000噸以上公司要用50%再生水,這如何強制法?做得到嗎?
五、高雄水自己用都不夠,未來竟還要支援南科20萬CMD?
南科目前用水量約21.5萬CMD,在台積電設廠後,預計在115年將會到達32.5萬CMD。我們從水利署的穩定供水方案看到,中央為了讓南科不缺水,竟然打算在「臺南高雄水源調度108年完成」後,要把高雄送水到南科由現在的5萬CMD增加到20萬CMD!
高雄水已經不夠用了,中央竟然一口氣還要抽20萬CMD的水給南科用,這會不會太誇張了?原來水利署花了幾十億做「南化高屏聯通管工程」把原水送到高屏溪攔河堰並不是支援高雄用水,而是為了南科,請問水利局長,這樣可以嗎?
廢除農發條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埔事件是台灣土地運動史上一次重大事件。2010年,苗栗縣府封鎖大埔里聯外道路,隔日午夜,怪手開進居民的農田,大肆破壞即將收成的稻米。消息經公民記者大暴龍批露後,社會注意到大埔一案。2013年7月18日,苗栗縣長劉政鴻趁著大埔自救會成員北上陳情之際的「天賜良機」,以遊覽車動員六百名警力和營建商怪手,將張藥房等拒絕拆遷戶的房子剷平,引發社會嘩然。次月18日,農陣等民間團體發動「把國家還給人民 818拆政府」行動夜宿凱道,更有隊伍成功占領內政部廣場,靜坐抗議。
大埔事件並非單一強徵的案件,背後反映的是區段徵收制度問題。本集將回顧大埔事件發生什麼事、為什麼引發2013年的「拆政府」運動。區段徵收以公共利益之名施行,實務運作上卻常發生畫大餅、私人化、炒地皮甚而侵害人權的事件,許多先進國家已摒棄不用。在818運動的隔年,亦有22名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法土地徵收條例,打算廢除區段徵收制度,但如今數年過去,法條仍未修訂,民進黨完全執政後,態度也似乎趨於保守。日前有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統計現今五大徵收案的衝擊,訴求重啟土徵條例修法。
🔧勘誤:34'46"新任高雄市副市長為林欽榮,主持人口誤為林榮欽。
➡ 燦爛時光會客室 https://www.facebook.com/628203450612701/
➡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 https://pnn.pts.org.tw/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https://www.civilmedia.tw/
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線上隨時聽!
iTunes 版: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id1489272644
Spotify版:https://open.spotify.com/show/2m8zl28uCEPB2XDIzzrvrg
Firstory版: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2fw0kkocn850833khjgupua
MyMusic版:https://www.mymusic.net.tw/ux/w/singer/show/649705
Cloudflare版:https://player.soundon.fm/p/e031b220-7ad3-44f7-9191-a251e8ef8ed1
Google版:https://podcasts.google.com/?feed=aHR0cHM6Ly9vcGVuLmZpcnN0b3J5Lm1lL3Jzcy91c2VyL2NrMmZ3MGtrb2NuODUwODMza2hqZ3VwdWE
廢除農發條例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高中時就寫詩的廖建華,對創作原就抱有高度熱情,大學時期他就讀工程科系,畢業之際對此生就要成為工程師感到迷惘與不安,而後開始接觸台灣新浪潮電影,對影像十分感興趣,研究所也展開相關的創作,包含拍系上工友的紀錄短片《移動的日晷》,以及與同學合作的《千甲》,探討社區支持型農業和都市原住民的生存處境。
廖建華坦言拍片的動機,其實是意圖擺脫成為工程師的生涯,想要以創作為生,而《末代叛亂犯》才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完全出於他的意識與掌控下的創作。之前的兩部比較是習作,但也讓他在實作中與各式錯誤裡獲得良多。
《末代叛亂犯》的主題是1991年5月發生的「獨台會案」,逮捕四名青年,並處以唯一死刑,而後引發社會各界的聲援,並在台北車站進行抗議,最終迫使立法院在九日內廢除了施行長達42年的懲治叛亂條例。廖建華經由影像重現該案的過程,以及後續的發展,進行多位相關人物的深入訪談,其中也有許多後來成為立委與部長的人物。
廖建華表示,以知識份子為主、進行公共領域回溯的《末代叛亂犯》,如同他的啟蒙,讓他看見且能深入更多自己所不知道的台灣,並從而察覺自己的關懷══在歷史、社會與政治的浪潮下,其實廖建華更在乎那些平凡者、失敗者的身影與故事,也就有了日後針對抱持理想參與政治、想要改變世界而犧牲家庭、生活的庶民所拍攝的《狂飆一夢》。
當那些民主老兵失去舞台、意識到自己的時代過去了,而傷病、經濟等現實問題無可閃避,被打下來的人們如何面對失敗的事實,如何迎向人生的後半場,讓廖建華特別著迷。廖建華直言,他們的身上附著台獨的鬼魂、台灣的鬼魂、未盡之志的鬼魂。而人生始終無可逃躲,政治社會參與的激情並不會消解所有的問題,最後他們還是得回過頭與自身相處。
這也是廖建華拍完《狂飆一夢》的最大體悟:真實人生還是得要自己去真實面對。
小檔案
廖建華,獨立影像工作者,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化工所。研究所時期開始嘗試影像拍攝,2015年完成紀錄片《末代叛亂犯》,入圍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競賽、台北電影獎紀錄片競賽、韓國DMZ紀錄片影展。創辦影像工作室,持續投入影像拍攝領域之中。《狂飆一夢》為最新紀錄長片作品,於2020年上映,並出版同名實體書。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馬立群 剪接:李信德
作品提供:廖建華
廢除農發條例 在 台灣農村陣線- 「農業發展條例」於2000年修正後,放寬了農地 ... 的推薦與評價
「農業發展條例」於2000年修正後,放寬了農地分割限制與農宅興建資格,從此造成全國可耕地大幅流失,十年來,台灣已有相當177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耕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