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會邀請出席並擔任《在黑夜點燈——香港這一年:不能忘卻的他和她》青年交流講座主講💖
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100歲生日,也是香港回歸祖國24週年紀念日,恰逢《香港國安法》實施一週年、香港新選制完善落實,香港進入撥亂反正的新時期,由四川青年總會主辦、並邀請廣東、福建、廣西、海南、浙江、江蘇、北京、滬港、湖北、湖南、江西、山東、天津、重慶青年總會,商務印書館,零傳媒國際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在黑夜點燈——香港這一年:不能忘卻的他和她》青年交流講座。
作為書中主要人物,親身經歷了那段特殊時期,為青年們傳達心路歷程,今天分享要點如下:
1)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挺身而出是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保家衛國人人有責,維護國家尊嚴也是重中之重。
2) 反「黑暴」經歷最深刻包括:在顏色革命中支持香港警察、青年守護國旗行動、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被塗污我們連夜清復、清潔被挑釁及受重傷、執磚頭開路,舉辦人間記者會被迫放棄生意事業,以及被起底惡搞等。
3) 危難時期感謝香港警察、祖國為香港訂立《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讓香港回復正軌。
4) 對比回顧,我更希望向青年人分享後黑暴時期:
- 不分藍黄,不分港人還是港漂,不應標籤化自己,記著我們是中國人,一家人。
- 打擊假新聞假信息,在黑暴時間上天給予我一個能力成為KOL,我便需要正當運用這個能力貢獻國家,建設香港,為人民服務,我亦成立網絡紅人工作者協會,集結同路人向社會傳遞正確正能量資訊,讓市民了解更多。
- 香港也是大灣區一部份(9+2),也許沒錯,但如果眼界只停在香港750萬人口,機遇有限,但如果是整個大灣區? 9+2人口超過8000萬,消費力強大,而且在協同效應及國家政策之下9+2不是=11,可能是(9+2)x(9+2)? 眼界決定境界,境界決定成就,亦只有跳出這個思維,香港才可以真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妳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國家的十四五規劃機遇千載難逢,明確香港重要功能定位,國務院日前公布橫琴及前海合作方案,港青應主動把握機會,行動起來。高Sir在深圳創業以來,中間遇到很多挫折和經驗,我正在不斷把這些經驗轉化建議予相關單位,以不斷優化政策或程序以便利港青,希望各青年菁英也抱持這份精神,為更多香港基層青年創造更多機會。
- 後黑暴時代,我們人人也可以做一件簡單事情,不必政治化,而是說實話,講好中國故事,把我們中國的好人好事好發明分享予身邊朋友,做好國際輿論,不讓外媒經常抹黑祖國。
- 最後亦最重要的,便是無私付出和犧牲精神,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時刻記著今天的繁榮是無數前人去創造的,我記得我2019年6月決心挻身而出時,寫下了遺書,簡單給了我一位友人一句話,如有不測,請把它交給我的親人。
在香港最危險市民最絕望的時刻,我選擇單刀赴會,對抗黑暴!可能沒命回來,但願我們的付出犧牲能為香港遠離苦難!為青年人的將來創造一個和平、安全和一個更好的中國香港💖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韓國瑜官方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韓先生來敲門EP9【百歲老英雄 憶愛台抗戰血淚】 卜功治先生,超過一世紀的百齡歷史見證者。 當我到桃園拜訪卜功治先生,見他雖已百齡、但體態精神健康如常,卜老先生自述養生之道,在於生活規律簡樸、起居作息正常,每天早晚都在住家附近散步。 我與卜先生家族促膝長談,他瞇起眼睛說起一世紀的故事,他出生於...
廣西 抗日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716)
父親一生的輾轉掙扎
父親生前,我沒有聽他談他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一生,這是我追悔莫及的遺憾。現只能從他的零星留言、有關書籍記載,和我的片斷記憶,去寫他生平。這既對我有意義,也反映了父親那一代人的掙扎。
李化,1909年9月23日(農曆8月初10)出生,原名李存棠,廣東新會人。1927年18歲時離鄉往廣州進入韋碧雲創辦的廣東電影學院就讀。那是中國電影業的萌芽期,選擇學電影的人極少。父親是電影學院第一期學員,三個月完成課程,隨即留校協助主持校務。學院第二期,我堂兄李晨風和後來的電影人盧敦就入學了。其後父親與妹妹李麗蓮(我姑姐)、李晨風、盧敦組織一個業餘劇團。1929年南國劇社到廣州演出,父親與姑姐隨南國劇社到上海,1930年與作曲家張曙合作,在上海演出李麗蓮主演的新派歌劇《王昭君》。同年與李麗蓮加入天一公司,父親由場記升至副導演。時年21歲。在上海三年,據知這段時間,他也到濟南、青島、天津、北京等地流轉。有聲電影開始出現,1932年,影人鄺山笑在廣州成立的紫薇公司到上海租用天一公司的錄音設備拍攝《無敵情魔》的聲片部分,完成後與父親離開天一回廣州。父親在廣州助鄺山笑完成了《無》片,並留在廣州拍了幾部影片。其中較珍貴的是1933年的《炮轟五指山》,赴海南島取外景,拍攝了大量尚處原始社會的黎族片段。在廣州,他與當時紫薇的演員、我母親李幽慈相識,並於1934年結婚。母親原名李薇卿,生於1914年,2013年在香港逝世。
1936年,父親來香港加入大觀聲片公司任導演,並成為華南影業協會總幹事。
2014年香港出版的《粵語的政治》一書中記載1935年南京中央政府開始推廣國語運動,想要禁制粵語片,香港影界就發起「粵語片救亡運動」:「1936年11月,在粵片界名人李化……等號召下,三百餘位粵片影人聚集於香港一酒家……發表聲明」。又記載1937年7月,香港華南影業協會派我父親在內的代表五人到南京請願緩禁粵語片。但隨即中日戰爭爆發,南京遭日軍進襲,禁粵片之事不了了之。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空襲廣州,當時父親率領一個攝影隊,冒空襲危險到廣州拍攝空襲中人民的輾轉,以喚起觀眾的愛國救亡意識。
這段期間他導演的,還有《精忠報國》《民族之光》,是宣揚民族主義的影片。父親生平極少當演員,但在1939年的抗日經典電影《孤島天堂》中卻擔任演員,而且不顧毀譽地飾演漢奸的反派角色。《孤島天堂》是眾多影人不計報酬在香港共同參與的義舉。這部影片現時在youtube頻道還可以看到。
1937年,在上海當演員的姑姐李麗蓮,與後來當了毛澤東妻子的江青(藝名藍蘋)投奔中共根據地延安。父親1938 年隨歐陽予倩赴桂林的廣西藝術館工作。在桂林時,父親大約是在延安的姑姐勸說下,安排居住香港我們家中的五弟李剛(原名李存溢)和三妹李慧蓮送桂林聯絡中共組織,輾轉前赴延安。
1940年我們全家遷上海,1941年父親又去桂林參與抗戰文化工作,1942年再返上海。1944年去南京一年又返上海。這段期間他改名李炎林營商和從事話劇活動的情況,在前文「父親與淪陷區話劇」已談及。1945年從淪陷區逃難到屯溪,在前文「逃難」也談過。抗戰勝利後他在東北及天津經營電影院,很可能是那時候他仗著同國民黨政府的關係,在「接收敵產」中得到接管東北、天津一些電影院的機會,以此謀生。內戰烽火蔓延,1948年2月回香港。回港後再入影圈,首部執導影片為粵語片《有冤無路訴》(1949)。同年領導組織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華南影聯)。
父親回港後,一開始就以親共的左派影人的面目出現。籌組華南影聯他是主要角色,會務聯絡也在我家,1949年7月開幕他致開幕詞。但隨後的領導權都在中共工委的操控中。接著父親擔任大觀片廠廠長,1953年創辦藝文公司拍國語片。金庸和梁羽生的新派武俠小說這時興起,1959年父親創辦峨嵋公司拍粵語武俠片,大多由他或李晨風執導,並以「林炎」之名任製片。他以大陸的少林寺、武當山、峨嵋山等地取景的幾部武俠片都賣座不差。1966年文革爆發,香港左派影業凋零,他的影片也無以為繼。1968年他為撙節開支,搬去澳門居住。1975年8月22日在澳門病逝。
在社會動盪中輾轉,在各種政治的干預和影響下掙扎求存,這就是父親的一生。(37)
圖·1,父親在1970年的一張日曆寫下他早年的漂泊生涯。
圖2,父親在香港片場。
圖3,1938年在廣州,左一是父親,左三是母親,左四及五是戲劇家歐陽予倩和夫人劉問秋;母親前面是姐姐和兩歲的我。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廣西 抗日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抗戰前德式師實戰經歷─鎮壓內亂(2):插曲─閩變
前情提要:
為了消滅宿敵─共產黨,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圍剿作戰,並於該場戰役中投入德式中央軍,未料圍剿戰爭剛開打,鎮守福建的第十九路軍宣告獨立,並建立「中華共和國」,為圍剿戰爭增添巨大的變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到十九路軍,大家應該不陌生,因為他們曾經在一二八事變的章節中登場。他們的最前身是粵軍第一師,在北伐時期則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四軍。
第N次跟大家強調,國民黨的北伐是各方的勢力結合。在最初北伐的八個軍中,蔣介石真正能掌握的,只有由黃埔軍校師生組成的第一軍,且若純論戰鬥經驗,由廣東部隊作為骨幹的第四軍,還有經歷過廣西省內戰的第七軍,都比只念半年軍校就畢業的黃埔軍強上不少。
然後這些北伐初期部隊,除了較晚加入國民黨因此顯得獨立的廣西第七軍,通通都有共產黨勢力存在其中,像是第四軍中擔任北伐先鋒的葉挺獨立團,其成員幾乎都是共產黨。
從發展歷史來看,十九路軍的前身不但跟蔣介石不對付,反而跟共產黨交往頗深,例如十九路軍的指揮官─蔡廷鍇,他還參與過共產黨的南昌起義。
所以當蔣介石在一二八事變後,將十九路軍調往福建剿共,這本身就有驅虎吞狼的利用,但同時也讓十九路軍的軍官相當反感。而且蔣介石當時「先安內,後攘外」的對日避戰主張,對抗日情緒高漲的十九路軍來說真是不能反感的更多。
以上背景,都成為十九路軍反抗南京國民政府的原因,而他們的第一個行動,則是想聯合共產黨一起擊敗正在圍剿的國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閩變的爆發對整場圍剿行動具有爆炸性的震撼,先說共產黨這邊,毛澤東對此變局異常興奮,他認為如果能與十九路軍聯合並借道福建,共軍就能直襲屬於蔣介石統治中心的江浙地區,這可是殺傷力極強的一記窩心拳;對於蔣介石來說……福建叛變讓包圍圈破了個大洞!正在附近圍剿東路軍更有可能被前後夾擊呀!
於是蔣介石決定出動12個師的部隊鎮壓閩變,這其中包含3、9、36、87、88等德式師。想當初德式師與十九路軍在上海戰場並肩作戰,雙方打出了共同情誼,如今卻成為兵戎相見的對手,只能說:天意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閩變,國軍的戰略是先攻占福建省會─福州的外圍要點,之後再進行南北夾擊,威嚇叛軍自行瓦解。同一時間,十九路軍的高層認為自身軍力不足,於是決定以福州為中心主動收縮兵力防禦。
87、88師當時受命進攻古田,領軍的張治中勘察敵情後認為:「古田守軍人數雖少但防守嚴密,若逕行強攻恐怕損兵折將,不如先屯兵於城外,一方面勸降守將,另一方面則吸引十九路軍其他部隊增援,這樣就可以進行圍點打援。」結果局勢發展真如張治中所料,十九路軍果然派軍救援,結果被人多勢眾的國軍痛揍一番。
36師則和友軍負責進攻延平,本來36師只是擔任輔助去掩護友軍側翼,但在進行迂迴時,卻無意間發現敵方陣地缺口,於是立刻展開搶攻並迅速拿下延平城外的制高點,由於這個制高點能俯瞰延平城內軍隊的全部舉動,還能對城內進行炮擊,明白大勢已去,駐守延平的十九路軍守軍只能投降,整場戰鬥僅花一天就宣告結束,這使36師比預期更快的趕到古田,與87、88兩師會合。而古田守將眼看敗局已定,只能沮喪地開城投降,國軍順利完成搶占福州城周遭的初期目標。
眼看福州即將被包圍,十九路軍殘部自福州向閩南的泉州退卻,福州就在未經戰鬥下被國軍收復。此後,87師受命駐守福州、88師回防福建西北部繼續剿共、36師則在福州過完農曆新年後負責追擊任務。
十九路軍雖是一路敗退,但還是非常有章法的在莆田留下殿後部隊。結果36師的先頭部隊:216團,就在搜索行動中遭到敵軍機槍射擊,帶隊的團長甚至直接陣亡。
雖然初戰失利,但36師集結主力後立刻發動更猛烈的攻擊,順利從敵軍沿河佈防的防線中奪得一座橋,並俘虜對方1個連的守橋部隊。按說1個連差不多100多人,這個戰果只能算還好,沒想到從俘虜的審問中,宋希濂發現十九路軍殿後部隊的指揮官是一二八事變中曾併肩作戰的老相識。於是趕緊修書一封,勸對方快點投降。
十九路軍的指揮官見到勸降信,心裡還在猶豫不決時,手下慌忙呈報:「對方好像派兵要包圍我們!」
原來宋希濂除了溫情攻勢的蘿蔔,同時也準備要人命的棍棒,因此他派遣分遣隊迂迴,依但對方拒絕投降,就立刻準備包圍殲滅。
發現自己實在是無力抵抗但又不肯投降,十九路軍的殿後指揮官決定放棄防線後撤,於是36師攻克莆田,並和其他友軍包圍十九路軍的最後據點─泉州。隨後,十九路軍投降,作為曾經一起抗日的戰友,36師擔任解除武裝的任務,震驚一時的閩變至此完全落幕。
而蔣介石的目光,終於可以再次集中在他的死敵,也就是江西的共產黨身上。
圖片為:中華共和國的大致勢力圖
廣西 抗日 在 韓國瑜官方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韓先生來敲門EP9【百歲老英雄 憶愛台抗戰血淚】
卜功治先生,超過一世紀的百齡歷史見證者。
當我到桃園拜訪卜功治先生,見他雖已百齡、但體態精神健康如常,卜老先生自述養生之道,在於生活規律簡樸、起居作息正常,每天早晚都在住家附近散步。
我與卜先生家族促膝長談,他瞇起眼睛說起一世紀的故事,他出生於1915年廣西博白縣,民初廣西治安惡劣、土匪猖獗,四處掠殺百姓,卜功治的父親因而不幸喪生,劫後他與兄弟四散,當時才七歲的卜功治只能寄人籬下,直到他青年後投身空軍士校、奮鬥不懈,終於受到重視擔任連長。
卜功治先生參與過抗日石牌保衛戰、湖南常德會戰、湘西會戰等多場近代歷史著名戰役,更在徐蚌會戰與死神交手,他軍戎烽火一生,現在晚年平安圓滿、子孫滿堂,實是近代史的百齡傳奇人物!
請大家按下訂閱集氣,分享良善的微光,開起關注的門鈴,跟著韓先生一起來敲門!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C2sK9RE4qncomjLlEkEqQ
特別注意!
未經著作權人事先書面同意,請勿將內容擅自再製,也請勿用於商業性質之分享、連結。
#韓先生來敲門
#莫忘世上苦人多
#抗戰英雄卜功治

廣西 抗日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古東景區這裡還有“一絕、二奇、三神、四怪”;一絕那就是古東特有的天然觀音了,這可是[天然有觀音,世上獨一尊];二奇就是古東的千頃紅楓和湧泉疊瀑,古東秋天的江楓可謂桂林小香山了。古東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也是大自然天然氧吧,如果說亞馬遜是地球之肺,那麼灕江古東景區就是灕江之肺了;三神即古東神眼,鈣華神龜,三生神石;四怪:石片當瓦蓋(奇特的地質構造)、瀑布腳下踩(走瀑戲浪,全國獨創);鳥窩裡面長青菜(植物附生現象);後娘養的有人愛(樹木的寄生現象)。
大圩古鎮曾名長安市、蘆田市,通稱大圩。漢代已形成小居民點,北宋時已是商業繁華集鎮,明為廣西四大古鎮之一。其商業初興于宋,曾設稅官;中興於明,清光緒三十一年《臨桂縣誌》稱“水陸碼頭”,抗日時期有“小桂林”之稱,趕圩人數高達1萬餘人,泊船多達二、三百艘,地方商業文化積澱深厚,特色鮮明。明清時,大圩已是南北商賈雲集之地,各種商行應有盡有,明初解縉詩曰“大圩江上蘆田寺,百尺深潭萬竹圍。柳店積薪晨爨後,僮人荷葉裹鹽歸”。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會館,有名的廣東、湖南、江西會館及清真寺等。到民國初期,大圩已形成八條大街,即:老圩街、地靈街、隆安街、興隆街、塘坊街、鼓樓街、泗瀛街、建設街。沿江亦形成十多個靠碼,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順流下廣州”之說。鋪面商號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之稱。體現出當時大圩的繁榮狀況。鎮內還有許多名人的活動遺跡,當年孫中山北伐時,到桂林設立大本營就是在大圩塘坊碼頭(1921年12月4日)起岸,並在江邊紮台發表演說。靈川最早的中共組織--中共桂林東鄉區委員會和中共毛村支部就是1928年8月在大圩建立的。毛洲磨盤山下還有清末抗法、抗日名將臺灣巡撫唐景崧的墓地。古樸的大圩鎮,使電影"劉三姐"在此取了很多外景,十幾部電影,電視劇均在這裡進行外景拍攝。

廣西 抗日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泰緬孤軍(嘉賓:王Sir)(主持:Gary)
泰緬孤軍,泛指自1949年到1954年間(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自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簡稱「孤軍」。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規軍、滇桂黔省府軍、滇桂黔省防衛軍、滇桂黔省關隘邊防軍、滇桂黔省警察、滇桂黔省消防部隊等。因為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领导投共,各省、縣、市、鄉、鎮等逃難軍官家屬被迫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轉進,由李彌在曼谷指揮孤軍作戰,籌措軍備。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臺,並擬定天、地兩案,明為撤軍,卻仍在當地發展武力,與中共抗爭,與緬軍作戰。3月8日,李彌在外交部長葉公超邀宴時中風,急送臺北中心診所診治,後轉送陽明山招待所療養。依據李彌計劃,臺北改派柳元麟將軍接任總指揮,繼續留在當地發展游擊武力;但隨即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而二度撤軍,剩餘孤軍殘部由李文煥、段希文二位軍長改編成第三軍、第五軍。兩位將軍曾應泰國需要訓練泰軍出征協助掃蕩苗共、泰共,維護泰北安寧。更積功獲泰王普密蓬頒授徽章、御賜泰國居留權,鞏固孤軍在泰北清萊的美斯樂等地駐足的必要性[1]。
由於早期一部份的將領如李彌後來率領部隊撤往台灣,麾下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居於桃園縣中壢市(今桃園市中壢區)龍岡的忠貞新村[2];後期歸台的泰緬僑民則多定居於台北的雙和地區一帶。有些軍民被分配置在南投縣清境農場附近農業養殖。另有少數滯於緬北金三角山區從事各式各樣產業。
據孤軍遺老指出,當地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仍有七、八萬之譜,並且收容了仍陸陸續續逃離中國大陸之民眾;至於中泰緬老邊界的華裔人口有多少,有人稱約20萬,實難以估算。目前泰緬僑民相關事宜以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3]、中華救助總會、中華民國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民間自力成立的「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為交流最密切的窗口。

廣西 抗日 在 廣西狼兵有多猛?2萬對15萬日軍,打出令日軍膽顫的桂林保衛戰 的推薦與評價

热血动作电影Action《狼兵吼》/ A Roar of Wolf Troops群雄逐鹿!壮族儿女 抗日 传奇(刘德凯/ 谢苗/ 徐冬梅/ 何云龙). 电影大剧院1905 Movie Theater. ... <看更多>
廣西 抗日 在 第三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與抗戰精神傳承研討會南寧舉行 的推薦與評價
20日上午,第三屆中華民族 抗日 戰爭史與抗戰精神傳承研討會在 廣西 南寧市開幕。來自兩岸的退役將領、專家學者和教師學生代表共約500人參加會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