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功,你得「尊重現實」又「昧於現實」》
我在過去的文章中曾經提過,因為小時候功課不好,父親給了我很大的心理壓力,讓我的童年一直到小學四年級結束前,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過得十分不開心。
好不容易從五年級開始,升到一個比較「差」的班(那時我們班導師常說,我們班前幾名的同學不要太開心,因為我們班的第1名,是隔壁班的第5名,其他同學就更不用說了),我第一次就考了全班第3名,從此信心大增,後來無論升上國中還是高中,都維持在班上第3名或第5名,升大學的模擬考甚至考過全校的第3名。
眼看著進台大唾手可得,結果我卻考了一個想像不到的低分,又因為家庭因素只能讀國立大學,便照著分數填,進了政大哲學系。大一一整年想著轉系和考轉學考,所有努力卻又全吿失敗,我心中的痛苦指數升到了人生最高點。
面對這樣子的挫折和打擊,我是怎麼走過來的呢?
我認為,走過來的方法和心理調適,在於我一方面「尊重現實」,一方面又「昧於現實」。
尊重現實方面,我「尊重」這個社會的主流思想,「同意」如果只是哲學系畢業,的確找工作會非常不容易,社會大眾的偏見就是容易認為我們「不具備專業的工作能力」。
於是,我開始參加社團、擔任幹部、成為社長、辦大型校際活動、承辦教育部的全國流行音樂大賽、參加中英文演講比賽、擔任海外華裔青年返國研習團輔導員、甄選青年友好訪問團代表國家出國表演訪問...。
大四畢業時,靠著這洋洋灑灑的履歷,以及在活動中培養的外語能力、運籌帷幄能力、溝通能力...,我非常有信心,只要我去面試投履歷,一定能進入類似像P&G、IBM這樣的國際級公司,當時與我一起參加那些活動的朋友,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路徑,也都走得一帆風順。大學3年的努力下,找工作已經不是我擔心的事情了。
在尊重現實的同時,我又「昧於現實」。
昧於現實的點在於,當時無論參加任何活動,在我內心的第一個聲音,都是「人家這種活動,都會只想找台大的,或者是要法律系、會計系、企管系、新聞系、外語系、資工系、機械系…的同學,誰會要哲學系的我呢?」
但我一咬牙,昧於現實,完全把這些負面思想拋在腦後,先去申請再說。
我那時「厚臉皮」地靠一個中心思想支撐著我:「用不用我是你的事,要不要申請是我的事」。結果我當時的負面思考全部是多慮,很多活動的主辦人都願意給我機會,也讓我的能力不斷提升,又進而獲得更多更好的機會。
這類似的「昧於現實」,還體現在我後來去申請韓國弘益大學的教職。用膝蓋想都知道,對方應該會比較想錄取過去履歷是中文系畢業的、或教育系畢業的、會講韓語的、或者本來就住在韓國的。
但我一樣昧於現實,先去面試再說,結果以非相關科系畢業、不會講韓語(那時韓語能力幾乎是零)之姿,打敗其他25名強大的對手、跌破一堆人的眼鏡,獲得在弘益大學教授中文的資格,並且一待就是7年,每個學期都獲得學生4.8分以上的評價(最高分是5分)。
之後我的人生,一直就是靠著尊重現實和昧於現實,為自己打下一個又一個的江山,做出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其實這個「昧於現實」,可以說就是NLP(神經語言學)裡頭的「換框思考」,跳脫既有的、別人所賦予的框架,自己打造自己的框架,並且在那個框架中稱王。
我認識的另一個人,也可以說是所謂的「換框高手」,那個人就是我的哥哥,現為成功大學教授的鄭匡佑。
鄭匡佑在台灣的求學時期,交女朋友非常不順利,總是遇到喜歡的女生有男朋友(這非常正常啊),或者女生不喜歡她。即使他一路建中台大,體育又非常好,應該是要受女生喜歡的啊!但事與願違,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打擊。
他曾經在無人時仰天長嘯,痛苦地問上天:「老天啊,到底是為什麼?我只是想要像一個普通人一樣,好好談一場戀愛,你為什麼就是不讓我實現這個夢想呢?」
其實,身為他弟弟的我,作為旁觀者,完全知道他喜歡的女生為什麼不喜歡他?!這主要是因為他沒有用對方法、在喜歡的女生面前比較放不開、沒有善用大數法則。還有一個社會現實的框架:他的身高太矮(我168公分,他比我更矮)!
在許多女生,特別是年輕女生,都把身高不到170公分的男生視為「某種程度的殘障」這種氛圍底下,他的方法不對、心態又不強大,當然是一路挫敗。(他當時如果有看過我的書,必定能少走許多愛情上冤枉路。想看我的書?請自行在博客來上搜尋鄭匡宇)
結果,大家知道他是怎麼「換框」的嗎?
有一天,他忽然想通了:「原來我根本就不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怎麼可能像普通人一樣談平凡的戀愛呢?」
從那天開始,他自詡為「非普通人」,開始用完全不一樣的心態和策略來接近他想認識的女生,結果就是:交往的第一任女朋友身高172、後來還在密西根安納堡大學唸研究生時吸引到當時華人圈人稱最美高中生的小妹妹、讀博士班時交過日本籍的女朋友,現在也和我的台灣籍嫂子結婚生子。
各位看看,換框之後並採取正確方法的效果有多強大!
於是,如果你現在也覺得很抑鬱,覺得諸事不順,那麼「尊重現實」、「昧於現實」、「採取行動」,也許就是你該採取的策略!
「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Su Sho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Re: [問題] 建中資優班的問題- 看板SENIORHIG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的推薦與評價,PTT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建中數理資優班&建中/台大科學班的粉絲窩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數資班vs 科學班誰比較厲害?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網路上關於建中科學班錄取分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網路上關於建中科學班錄取分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網路上關於建中科學班錄取分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江翠國中歷年升學率(第4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討論] 附中數資班升學成績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問卦] 建中比其他頂尖高中屌很多嗎?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文長建中數理資優班(?)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星學校的產生,真的是辦學成功嗎?】
#此篇不是在談學區劃分
最近學區爭議在 #竹北市東區 鬧得沸沸揚揚,在此之前,就有耳聞竹北成功國中,是所謂「明星國中」,也就是升學率很好的學校,某日我經過此校門口,看到榜單貼著「賀!錄取第一志願達139人,平均每班錄取率約9人,五科均達基礎以上佔91%」的宣傳資訊,讓我想起自己的升學經驗,但因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好的未來與教育環境,故此篇不是要檢討學區劃分及父母用心,只是想聊聊以前的求學經驗。
#教育資源產生的視野差距
我小時候住新竹市東區,國小讀的是新竹市龍山國小,每到寒暑假就待在家裡寫作業、看電視、出去鬼混渡過,而開學時,老師會讓同學分享暑假做了些什麼,不少同學就會分享去了哪些國家?看到什麼不同於台灣的事物?學到什麼才藝?想當然,我不可能在課堂上,分享我看了哪些卡通,長大後才了解,當時班上同學,很多父母在竹科上班,除了有強大經濟實力做後盾,對教育關注也頗有餘力,而我媽因小兒麻痺關係,靠著賺取微薄收入不讓我餓死,就耗費相當大的精力與時間。
而自己第一次出國是在29歲,也是我選上民意代表,經濟較為寬裕後才實現。
#讀了明星國中
新竹市三民國中,在當時一個年級有25個班,一班有35~38人不等 (一個年級近900人),所以每次全校集合大約在2650人上下,小時候覺得很有趣,要是我們國中跟其他國中互毆,應該會大勝?不過我們國中並不是這樣的奇怪學校,而是注重「升學率」的明星國中,所以每次班排名、校排名總是我最不開心的時候,因為全班倒數前八,全校倒數前一百的穩定表現,在老師眼裡是非常頭痛的人物,班上總平均會被拉低,就是有我這種學生存在,而當老師發現教不會,你上課又打嗑睡時,就從「教不會」轉而「羞辱你」,同學看你這麼廢,連老師都帶頭PLAY你,自然就成為部分同學歧視的笑話。
舉個簡單發生過的事:
考試考完,老師開始發考卷唸分數:「王小明 92、陳大華 83、張小君 72 、陳冠宇 53」,老師看著我,用鄙視的眼神,把考卷扔在地上,當我撿起來的時候對全班說:朽木不可雕也!
下課後,同學會比較分數,有個成績好的同學就說:哀 我才考88分,陳冠宇你剛剛考幾分啊?
「我喔,53分啊~」
我可以感到同學輕蔑的神情,然後回我:是喔… 要是我考這分數,應該會被我爸媽罵死 (言下之意,你的53分真的爛到不行)。
平時同學也會跟著老師嘲笑說:「練體育能當飯吃嗎?哈哈」
小時候可能比較無感,也可能被羞辱習慣了,但升學環境這樣真的健康嗎?而當時在練體育 (射箭) 的我,曾脫口說出:我好想拿弓箭射某老師的頭。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我的孩子,只因不愛讀書就要被這樣羞辱,我一定會氣到把老師跟校長拖出來教訓一頓,對我來說這不是教育,是在糟蹋毀掉一個人。
#懷疑自己智商
長大後,認識不少名校畢業的朋友,他們考前看一下書,就能衝到全班前幾名,有的平常上課還睡覺,這邊我不是要鼓勵不認真讀書,而是讓我認知到「原來讀書可能是一種天賦或技能」,他可能天資聰穎,亦或後天非常努力,但也有人就是怎麼讀書,都不會考試(愚鈍如我),尤其當時學測滿級分75級分,邊練體育邊讀書的我,結果只考了28級分,按台灣教育體制對學生的判斷,當時我嚴重懷疑自己智商有問題。
#當你是建中校長
升了大學後,老師就分享他求學經歷,他是一位在台大一路唸到博士的教授,跟我們抱怨:「以前不知道建中到底哪裡好?許多鄉音很重的外省籍教師來這裡教書,上課根本都聽不懂,大家都自己唸,甚至自己組讀書會,還不是照樣考上台大」
現在還是不是這樣我不清楚,但讓我瞭解到,如果單看升學率,那學測只考28級分的我去當建中校長,只要不影響同學們讀書,應該也會有不少學生能考上台大?(沒有歧視教育專業意思)
#那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這問題或許每個人定義都不同,但我目前覺得最好的答案,應該是回溯「教育」英文單字「education」的拉丁文「educo」,原文為「引導、誘出」之意思,故有「引導成人」,「誘出知識」的意涵在裡面,也間接了解西方對教育的看法,不是要賺大錢,或會讀書就有幸福美滿人生,而是著重在「啟發」,這個啟發可能包含對做人處事的道理,或是對知識產生興趣,當然,我知道這太過理論,但唯有先定義清楚,才能知道我們當下做的事情,是否在正確的道路上。
#回到成功國中來看
這份榜單,看得出是校方引以為傲的招牌,但如果把主事者調到相對學習資源較為貧乏的竹北西區,是否還能如此自信?而校方會有這樣態度,除了觀念傳統外,對於追求升學目標的家長,也在無形中推了一把。就像我在新竹市三民國中,不少老師會比較分數排名,就是部分家長施壓學校導致,這裡面沒有人是真的壞人,但無形中造就許多錯誤的事情,是值得我們思考及改進。
#這篇文的用意
如果瘋狂追求名校或分數,不是人生的保障,那請問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家長、師長、學童彼此承受的痛苦與辛勞是為了什麼?長大的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要能快樂或順利活在社會上有太多變因,唯有培養出對挫折的「韌性」,對事情努力的「堅持」等等軟實力,才是生存在社會上重要的條件。我不敢斷言學校就是個高壓鍋環境,但更希望大家擺脫「升學至上」的迷思,不是教育專家的我,自然不敢用「指導、命令」來苛責任何一位教育產業第一線人員,請把這當一個故事或經驗分享就好。
最後,如果有孩子看到這篇,恰巧你也跟我一樣功課不好,也曾失落、懷疑自己活著的意義,但請你不要放棄自己,只要不斷思考與嘗試任何可能性,即便不是學校認定的優秀學生,請你相信我,在社會上「百工百業」裡,一定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一片天。
----------------
P.S:以上提及學校內容,可能是部分師長所為,不代表全校教育人員。
P.S 2:小時候學區本在三民國中,因母親在龍山國小當殘障約聘人員,校方看她如此辛勞,為求照護方便,故讓我就讀,在此很感謝當時的決策者。
P.S 3:圖片是想解釋自己觀察到的循環,勿有過多聯想,如有錯還請海涵。
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0. 不管,教育必須要有社會責任,讓窮苦家庭有翻身機會。
答:又來這種不管統計只管個案的,每一項指標都顯示,多元選入的學生「平均」表現比純考試的好,這結合了興趣跟性向,以及大學教授的眼光,不是只看成績。
再說,談社會責任跟階級翻身,這些人有幾個念通社會學跟階級理論?我猜一百個裡面不到一個。真的要階級翻身,就前面說的,公立學校優先錄取窮苦人家,醫科等畢業後平均薪資高的科系,必須要有低收入戶跟偏鄉的保障名額,然後只要住在台北市家戶收入高的,一律不准入學。
顯然沒人願意嘛,真正有意義的階級翻身做法都不要, #說穿了就只是自己小孩考不上很憂慮而已,扯那麼遠。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小孩可以在自己家階級複製成功,更可以翻到更上一階,其他人最好都不要複製,醫院院長不傳子而要傳徒(我兒子)。」
來跟風講點例行公事,每年學測結果出來後,照例的瘋狂迷顛聯考症候群。
因為每年都講,實在很煩,所以把幾個常見的用問答來回。
1. 教改三十年害死小孩。
A:沒有意義的廢言。十年前我聽到的是教改十年,後來馬上任後變成教改二十年,理由都很簡單,要牽拖特定人,扁時代要牽拖李遠哲,馬時代除了牽拖李遠哲,還要把李登輝拖下水。
12年國教的啟動時間,是九年國教實施後的隔年,只不過每年開會都做個樣子,根本沒在推。但不代表研究沒有做,直到大概是30年前,才開始有比較正式的會議,黃武雄老師他們推動教改,那已算是當時教育界有研究的人的共識,然後嫌改太慢對國家發展不利。
2. 教改急就章,根本沒有深入研究,貿然實施把學生當白老鼠。
A:一樣是廢言。當國家教育研究院的人是死人就對了,數十年來領乾薪混吃等死。研究一直有,配套一直做,而且任何影響大的政策,都會先在試驗學校去推,確定影響還好,才會推到全國。
大概是因為希望教改更快的團體聲音太大,才會讓人以為教育界沒有人在推教改。
3.教改的題目難度沒有鑑別度...
答:逼逼,別靠邀了啦。說這話的人有幾個把三十年來的題目看過一次?題目難度不是逐年下降,是平均起來逐年下降,會下降的理由是因為教材修訂,你總不能考教綱裡面沒出過的吧。
為何要變簡單?常態編班下一個班只有3隻貓聽的懂的課程,叫哪門子教育。你覺得你家小孩天賦異稟,麻煩自己請家教加強,不要叫國家出錢幫你兒子在學校補習。
4. 教改之後,弱勢家庭更難翻身,階級無法翻轉。
答:把報紙丟掉,講這話的專家打X。教育的目的從來就不是階級翻轉,更不是讓弱勢家庭翻身,那個叫做教育的副作用。
真要依靠教育達成階級翻轉,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以後義務教育根據職業與收入做差別性收費,公立學校依照過去的志願序反過來收學生,家境越窮處境越悲慘的,優先且免費還給補助金讓他進建中北一女,越有錢跟社經地位越高的,強制去念5C的職校。
大家說,好不好啊?
5. 多元入學=多錢入學
答:能不能去問問大學教授,他們看不看這些才藝跟科展成績?物理化學系教授,比較相信大安區菁英國中的科展第一名,還是山上不知名的學校某個用竹子做出科展佳作的人是真貨。少把教授當溫室花朵的智障好嗎。
個人跟統計不能混為一談,就像我個人接觸到的學生,絕大多數都跟報紙雜誌那些「磚家」說的不一樣,但我可不會拿個案去證明制度的錯誤。多錢入學的盲點在於,你根本沒有統計資料可以證明,多錢跟零元一定是多錢的優先。
6. 努力被證明是無用的。
答:我以前有同學家裡很窮低收入,弟妹念私立高職學費沉重,可以貸款但收入低,做哥哥的打工養家養弟妹,白天拖著沉重的眼皮念書,連個研究所都沒辦法考。
然後我們現在聽著一堆補習到大,不愁吃穿的人說他家小孩的努力被否定。我想,我教出去那些背景不夠硬,想辦法畢業就出來工作的學生,應該會幹字連連。(不過他們會連這些憂心的文字都看不到就是了)
7. 醫科有酋長效應,這是很明顯的。
答:是啦,所以台灣只有醫科需要注意就是了,為何我就沒聽過理學院有啥酋長效應,物理系主任堅持他家小孩要念物理系,化學系大老逼他孫子去讀化學?為何只有醫學系會被拿來說嘴,動腦想想不就知道了。
再說,真的這麼擔憂,那不如規定凡醫學系就獨立招生,不看學測指考,自己考自己的,如何?信不信酋長之子一樣考得比較好。真的擔心酋長世襲,希望考試解決。
你好安安,聽過波波回來接院長嗎。
8. 公平是唯一的...
答:那以後用磅秤來分流好了,越胖越有福氣越可以念醫科。
最公平的就是抽籤,給上帝決定,要不要?不然學我聽過的提議,把台大這些指標科系,開放大家競標,價高者得,我們來看看大家願意付出多少價錢,買到一個入學資格(不是畢業資格)。
公平必須要有依據,你依據什麼來判斷公平。答到最後如果就是依照分數決定,那不過就回到之前講的聯考病。大學挑人是教授在挑,還是分數在挑?為何教授不能依照自己的偏好挑人,憑什麼「我才是對的」。
9. 教改跟多元入學加重負擔...
答:你不要送小孩去學才藝不就得了,不要去先修啥作文班不就好了,不要送去科學班補就沒壓力了啊。然後又要罵不要才藝拚成績就好,直到20年前,南陽街那邊依然是抽籤繳大錢補習的,說的好像我那年代不需要補習人人上台大一樣。
10. 不管,教育必須要有社會責任,讓窮苦家庭有翻身機會。
答:又來這種不管統計只管個案的,每一項指標都顯示,多元選入的學生「平均」表現比純考試的好,這結合了興趣跟性向,以及大學教授的眼光,不是只看成績。
再說,談社會責任跟階級翻身,這些人有幾個念通社會學跟階級理論?我猜一百個裡面不到一個。真的要階級翻身,就前面說的,公立學校優先錄取窮苦人家,醫科等畢業後平均薪資高的科系,必須要有低收入戶跟偏鄉的保障名額,然後只要住在台北市家戶收入高的,一律不准入學。
顯然沒人願意嘛,真正有意義的階級翻身做法都不要,說穿了就只是自己小孩考不上,很憂慮而已,扯那麼遠。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小孩可以在自己家階級複製成功,更可以翻到更上一階,其他人最好都不要複製,醫院院長不傳子而要傳徒(我兒子)。
========
如一些教授所說學測成績已經大致把學校分流了,我可以補充一些。國中會考也把學生做了一次分流,5A跟1A的學校,可以把家長背景都拿出來統計看看,教育部為何不敢公布這種會讓人瞎眼的資料?
做了兩次分流,到了教授手上都是差不多的人,他們才不會管你備審資料作多細,決定的通常是個人特質跟適性,也不要以為你可以騙過教授,一個中學生透過演講訓練,就可以矇騙混了這行幾十年的教授,家長的想法真的很有趣。
要我來看,我會看的是成長幅度,以及他本質的優劣,而不是最終成績。很殘酷的現實,人是有聰明才智的差異,還有個性的適才適所,想要透過一套單純的分數來決定未來,這種想法絕對錯誤。
目前的制度不完善,可以修正,增加各科系的辛勞,但絕對不是走回頭路。走回頭路,對中產的上層最有利,他們最有資源透過反覆操作跟練習,操練到考試高手。
不相信?去把階級理論念通啦,真的會煩死
每個人都在我覺得、我認為、我三叔公的小孩花錢準備資料上大學制度好壞壞
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建中數理資優班&建中/台大科學班的粉絲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裡是官方粉絲團!歡迎喜歡建資、建科的粉絲常常來給我們加油與支持! 南海路56號, 100 台北市中正區. ... <看更多>
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數資班vs 科學班誰比較厲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3:49科學班 數資班 差異5:42 建中 阿基師事件6:47代採訪事件7:42 建中 與其他女 ... 粉絲專頁私訊或Email: [email protected] # 建中數資班 #科學班#物理系 ... ... <看更多>
建中數資班錄取分數 在 Re: [問題] 建中資優班的問題- 看板SENIORHIG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先說明一下,雖然我讀過建中資優班,但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請不要試著去精確計算或者是想要知道我的身份,謝謝。)
同時我也不太清楚現在建中的數理資優班的招收方式和近年的成績。
不過至少我還有一點殘餘價值去碎碎念一些以前曾經被教導的教育觀念。
先提一下當年的建中數理資優班的組成,只有一個來源,
也就是資優保送,沒有其它任何管道。當年的北一女則是一半保送,
一半是由其它新生當中透過特定的考試進入。
透過資優保送選到的學生,據說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一屆素質很齊,
然後一屆素質會比較不齊。據推測原因是導因於建中北一輪流出題。
建中出題會故意考難,結果鑑別度降低,導致一些優秀的學生失常。
而北一的題目比較符合國中的教學,所以鑑別度比較高。
不過即使如此,平均素質當然還是高得嚇人,只是裡面還是有肉腳(我)。
原文要問的問題是升學的狀況。就先回答升學的狀況。
建中資優班最值得一提的是升學的方式「相當」多元。
不過現在大家都很多元,所以講起來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
基本上時間點最早的就是競賽保送、科展保送,或者做些奇怪的事保送。
這種保送就是在高一高二就確定自己有大學可以念了。
時間點第二的就是,有競賽科展的成績,但不足以保送,
可以成績可以把推甄申請的事蹟填滿,靠著滿出來的點數推甄和保送。
時間點第三的就是決戰指考。
基本上如果是透過前兩種管道上大學,一定都是前幾志願的學校或系。
因為如果沒有前幾志願大概就會選擇決戰指考。(不過也不一定,容後討論)
所以回答很多台大,當然也沒錯。不過也可以說很多醫學院,應該也沒錯。
當年的資優班是二三類混合,所以二類大概都落在台清交,
三類的話基本上是落在醫科、牙醫跟藥學。不過,當然也有重考的。
但「總括」來看的確是這樣,只是看每個「個人」可就大不相同了。
因為建中資優班的學習風氣也是取決於班級的組成份子,
我這屆由於特別散漫,導致學科上班上前段和後段有不小的差距,
不過當然也有全班都非常拼的資優班,不過那完全都是同儕影響,
我的導師不只一次罵全班不夠認真,不過說實話,沒什麼用。
所以到底會中時鐘,還是會中龍眼,很難講,畢竟同學自己可沒辦法挑,
讀書升學還是要看自己,自己不認真點鐵定是不行的。
不過建中資優班升學會強,多少還是受到資源豐富的抑注,
舉例而言,以我參加地球科學的能力競賽來看,
我認為台灣沒有其它任何一所高中給予和建中一樣多的資源,
當年地科老師的夢想是囊括全國競賽的前四名(那時台灣沒有參加國際賽)。
除了安排我們到台大地質系摸石頭以外,還允許使用地科教室所有的資源,
包括任何標本以及望遠鏡。另外北市賽和全國賽也都各給一個星期的公假,
還有任何時間都可以對老師提問的權力。
當資源多的時候,就算一樣的基礎,也會有更好的表現,
等到比賽得名以後,自然就成為升學的助力。不過在建中這並沒有獨厚資優班學生,
普通班學生只要願意參與,會得到相當的資源。但畢竟教學時老師就會特別加強,
資優班學生也會被較積極地鼓勵參與,所以普遍的表現是比較好的。
先前有人推文,研究上突出,但考試靠個人,我是很同意,
只不過研究上突出就已經是升學的利多,所以考試雖然看個人,但升學則更複雜一些。
接著有人提到讀書風氣這部份,當然是有風氣,只不過是正面還是負面很難講。
以我個人而言,由於班上強的人實在是「太超過了」,所以高中變得有點半放棄。
曾經我拿一題數學題問同學怎麼做,他就寫了一行式子給我,
說「接下去你應該就會做了吧」(意思是應該很 trivial 了),
我看了五分鐘以後看不懂,再問一次,結果他又寫一行,又說一次一樣的話。
再看五分鐘,還是看不懂。到了第三次,我就說,你直接全部寫完吧,
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做,你寫完我再好好研究。
對他而言很 trivial 的東西,對我而言則是毫無頭緒。
所以基本上我已經放棄提升我自己的名次了,因為不管怎麼努力都是沒有用的。
所以高中考試都隨便亂考,只要最後有及格就好了,二十幾分第一次考會很痛,
畢竟在國中的時候也都是全校前幾名,但多幾次以後就麻木了。
然後就變得什麼都無所謂,回家也都在玩,沒花什麼時間在念書。
如果風氣和同儕壓力超過本身可以負荷,其實就會造成很多問題。
輕一點的,就是像我這種打混的。重一點的,也不是沒人去自殺。
進建中,或說進建中資優班時,老師學長都有講,在這邊對成績要看開一點。
千萬不要被壓在下面就覺得自己沒救了,畢竟這邊都是佼佼者,
就算現在看起來在金字塔底端,離開建中以後,就會發現自己還是在社會的頂端。
這樣講也許有些自大,但事實上確實有這樣的感受。
我認為進建中資優班第一個要擔心的不是未來的升學,
而是這三年能不能讓學生健康地發展,畢竟建中資優班算是一種「極端環境」,
某些心理上的調適是有必要的,不然如果學科上受挫,對自我形象會有一些影響。
推文當中也有人說資優班會從事很多其它的事,對升學不見得有利。
這點我是一半同意的,如果所謂的升學是只指考(或聯考),多餘的工作,
的確會分掉時間。但相對地,如果多餘的工作有實質的成果,
那麼 c/p 值會比讀書準備考試高非常多。我高中花在讀書的時間不多,
大多數的時間都在玩,還有準備資訊科和地科的能力競賽,
運氣不錯在全國有拿到名次,就靠著這個上大學了。
不過缺點就是大一共同科目分數就很明顯偏低,跟不上其它同學。
接著還有人提到教學進度,基本上這是看該班的程度而定。
當年我們高一的時候,數學老師就想要超進度,不教課本的內容,
全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對不起,因為我沒弄懂過),然後段考考自己的。
因為考得很難,所以就直接調分,分數除以二加五十,也就是二十分及格。
然後考十題,一題十分。然後班上就變成兩種人,第一種人考超高分,
教再難也會都弄會。第二種人,目標就是二十分,只要會兩題就好了。
結果這樣搞下去,變成一群人在投機取巧,然後就被罵說,
要是真只能考二十分,說不定跟普通班考一樣題目還會考輸。
(當時老師常會拿成績跟普通班比較來激(勵)我們)
不過我後來考數學真的也就和普通班差不多,可見我數學其實不太好。
所以後來我們就沒有超進度這回事了,雖然前段的同學很 ok ,
不過後段的同學跟不上,也不能就讓我們自生自滅吧。
當然,如果全班素質夠齊,超進度其實是節省大家的時間,
反正大家都會了幹麻要上那麼多有的沒的。
不過超進度是不是為了準備競賽呢? 我個人是沒這種感覺。
因為就算我沒有超進度,要準備競賽一樣公假照請,
那沒上到怎麼辦? 講好聽一點是自己想辦法補,難聽一點就是算了,管它的。
所以高中有些東西,我到現在還是不會,但我到底什麼不會,我也不知道,
因為我根本就沒有認真去想過我請公假的時候學校到底教了什麼。
至於學測分數,我的分數太久遠,應該不太準,當年考 70 ,
不過印象中班上有去考的同學,數學滿分(不是滿級分),應該約有一半,
當然這只是口頭統計,而滿級分的大概是四分之三。
但當時班上有一群學科很強的人沒有去考,因為已經決定決戰聯考了。
但應該還沒有一屆可以強到全班都有辦法進到前三志願,
至少沒有聽說過,素質曾經那麼整齊過就是了。
但就算曾經有過,原 po 的表弟還是有可能是那個例外,
所以,還是先把自己實力顧好,畢竟是「強者的同學」是不會加分的。
不過就算高中三年學科沒有照顧得很好,大學的表現通常也不錯,
基本上建中資優班對於主動學習的養成滿有幫助的,
畢竟除了表定的課程以外,競賽科展或其它的活動,都是要自己爭取,
無形中也是訓練自己學習的過程,在大學的環境下,會有一些優勢。
整體而言,我認為建中資優班除了收的學生素質好以外,
訓練的方式本身,也的確有正面增強學生各方面實力的作用,
雖然不見得短期可以在考試分數上反映出來,但實際上都是有好處的。
真的要拼指考,最有用的應該還是補習班。只是要升學的話,
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能力競賽應該是背水一戰的好選擇。
但資優班的訓練不應該只著眼在績優,它有更重要的目標,
畢竟國家提供這些資源不是希望多培養出幾個榜首(因為還是只有一個),
而是希望科學教育可以往下紮根,讓這些人在未來給國家更多貢獻。
如果進入建中資優班三年,出來得到的只是一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我個人認為相當可惜。因為在資源極度豐富的環境底下,
只得到和在其它班級一樣的成果,對於人生而言絕對是一種損失。
如果在一進去就只著眼大學升學,實在是太浪費了。
我認為既然有實力可以進資優班,就先不用擔心那麼多,
真要煩惱考大學,高二下再開始煩惱就可以了。(那就是我開始煩惱的時間)
本身素質好,真要往哪一個方向拼,難度都不會太高,
但不要一開始就只定規好某一條路,而讓自己的學習失去了彈性。
--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
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翰福音 12:2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8.178.7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