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現在記憶猶新,決定來紀錄一下Q姐第一次參加中學升學考的經驗。
在英國,基礎教育的學制和台灣是不太一樣的。這裡是滿4歲的9月進入小學學前班就讀(也就是QDD這個年紀)、5歲念小一,11歲則進入中學就讀然後一路念到18歲上大學。所以目前10歲的Q姐是國小六年級,明年就要升中學了。
關於中學的選擇,每個家庭的考量和選擇也都不相同。有些會直接選填當地學區內的公立中學、有些會為此孟母三遷搬到好學區、有些是從同一間小學直升上去(蠻多私立學校是從4歲一路念到18歲)。 BUT,如果打算讓孩子進入比較 #升學導向 或是所謂的 #頂尖中學 ,這裡通稱Selective Secondary School,那麼就得在孩子升上六年級的第一學期參加廣為英國家長熟知的11plus(11+)升學考試,考題圍繞在英文、數學、NVR(圖像推理邏輯)和VR(文字推理邏輯)四個科目。 也因為這個考試的存在,許多小朋友都是從五年級甚至四年級開始準備,刷題、補習、或請家教算是基本配備。就我所知,Q姐班上大概有一半的同學決定走考試這條路。
至於11+這個制度可說是非常複雜,光用一個篇幅是講不完的,因為英國光是中學就分成私立公學(public school,大家最熟知的就是伊頓啦)、私立中學、公立中學、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等。 有些地區是整個郡舉辦會考然後填志願、某些熱門搶手的文法學校是 #獨立招生 考1-2輪筆試,私立中學甚至是筆試加面試。 重點是,每個區域或是學校的考法都不太一樣,有些是GL題型、有些CEM題型、私校ISEB等…. 看了是否一個頭兩個大?
———
時間回到9月1號當天,是Q姐人生中第一場中學升學考,這天要考的是位於北倫敦傳說中非常難考、獨立招生且錄取率極低的頂尖文法學校(Grammar school),歷年來每年幾乎都是3000多人報考,第一輪取300人、第二輪再篩選至最後100人。 其實這間並非我們的主要志願,因為距離我們家1個多小時車程真的超遠,會報名考試單純是抱持著挑戰看看的心情而來。
當天因為QDD有線上家長會,所以我和隊友分頭行動。 我在家和老師開會、DDC帶著女兒舟車勞頓前往學校陪考。 根據DDC的現場回報,在場的排隊隊伍綿延至學校外牆超遠處(而且因為報考的人數太多,考期還分成兩天有上午場和下午場)。 現場的學生人口組成,10個裡頭大概有 👉 6-7成都是印度學生、剩下1-2成看起來是華人臉孔、剩下的1-2成才是白人。 對於這考生比例之懸殊,我們也覺得好奇妙(我和北邊的學校真的不熟啊)
反正當天Q姐看起來是老神在在,排隊等候時還拿著小說蹲著看(可能因為這間不是主要目標)。考試時間是一小時,共78題,等於每題思考+填答案時間不到50秒。考完之後Q姐是說她有寫完,有部分題目蠻難的但沒有想像中難,聽她描述完,我心裡還默默想說「該不會真的有機會考進第二輪吧?!」
然而,上週四我們接到這間學校的email 通知,今年和往年一樣共3000個學生參加考試,可以進第二輪(前300名)的錄取分數是346,Q姐差了3分結果沒進….. 。收到結果的當下,我還在擔心該用什麼方式和Q姐說,很怕女兒信心被擊潰或自暴自棄之類的(畢竟她還蠻常玻璃心 XD),但他爸直接直球對決和女兒講考試結果,並且坦然地說這也沒什麼,妳已經盡力了。幸好Q姐也沒有太在意。
雖然我們早就知道這間學校超級難考、也不在我們的主要志願裡,但Q才考第一間就敗「北」,說沒有一點點小失落是騙人的。 不過,考過之後真的是沒什麼遺憾,畢竟Q已經發揮她最大的實力,只能說這對我們來說算是開眼界了,知道原來在英國、在倫敦,還是有這麼一群更努力、更用功、更厲害的小朋友們!!
總之,由於Q姐一直以來都是讀公立小學,五年級以前完全是在「沒作業、沒考試、沒壓力、甚至不知道 #參考書為何物 」的快樂環境中成長,所以當初決定走上考11+這條路,我和DDC也是從碰撞中學習,公立學校沒教的我們只能靠自己教(但英文我倆程度都比女兒差,只好請家教),更希望這段備考期間她能在適度的壓力和放鬆玩樂中取得平衡。 然後這一切只是剛開始,因為我們大部分報考的都是私校,考試是從11月才開始啊啊啊,要一路考到明年1月才結束。 等考完之後,我一定要報復性玩樂,日子實在是太悶了嗚嗚嗚。
#才10歲就要面對大考其實挺殘酷的
#唯有歷經過這一切
#才能戳破歐美升學完全沒壓力的粉紅泡泡
#輕鬆是可以超輕鬆但一旦要競爭就是和各國的人一起競爭
#一不小心寫好長看完是真愛
補充:蠻多人好奇Grammar school是什麼?字面上直接翻譯是文法學校,但更確切的稱呼可以稱為『重點學校』。簡單來說,就是比較升學導向的頂尖中學,絕大部分的Grammar School都是公立的,完全免學費,但就是要透過這樣學術競爭的方式考進去。如果換成台灣的學校來想,可以想成台灣的北一女、建中、雄中雄女等學校,只是英國這類的學校選擇又更多。
「建中會考錄取分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因此表中預估建中分數為34.8分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國中會考成績公布想進建中錄取門檻34分-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網路上關於建國中學分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網路上關於建國中學分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網路上關於建國中學分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進了台大後非常謙虛,我是班上錄取分數最低的人,我在高中除了體育沒有拿獎外,其他通通都是校長獎,到台大後發現建中畢業的學生真的很厲害。」施昇輝高中念私立光仁,學校僅有四個班,有三十個人考上台大。
吳淡如高中念北一女,班上的同學幾乎都會在台大校園繼續見面,「我們班45個人,21個考上台大。」
兩個台大人的世界,黃大米不太懂,因為她高中念的是排名倒數的學校「你們都在算有多少人考上台大,我高中時,班上同學都覺得,高中畢業後就是要報名重考補習班。」
一路念書優秀的人,是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考這麼差?總是考試墊底的人,也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可以總是答對,一個教室兩個世界,猶如白天不懂夜的黑。
頂著台大學歷的吳淡如與施昇輝在升學的路上一路過關斬將,他們倆人的孩子對於念書,似乎很有自己的態度與節奏,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考驗,讓他們窺見考卷滿分之外的世界。
「我那天問小熊說,什麼肉都吃,就是不吃豬肉的宗教是什麼?」吳淡如是女兒的家教,耐心卻快被磨光,循循善誘希望女兒回答出「回教」,女兒歪頭想了一下說,「不吃豬肉的宗教是佛教。」讓她又好氣又好笑。
施昇輝在四十幾歲時失業,從體面的證券公司高階主管離開,突然成為社會上的浮萍找不到定位點,拜託好友朱成志借個頭銜,讓他印了張名片,才有勇氣去開孩子學校家長會,當時施昇輝的人際圈縮減到只剩下操盤的電腦,「我不想要我的孩子覺得,光靠操盤買賣股票就可以賺錢,我希望他們日後還是去工作。」
黃大米、施昇輝、吳淡如三個人對於教育的想法大不同,完整訪談,請收聽黃大米的Podcast :https://reurl.cc/Y6xjWx
攝影: 李宛珊老師
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星學校的產生,真的是辦學成功嗎?】
#此篇不是在談學區劃分
最近學區爭議在 #竹北市東區 鬧得沸沸揚揚,在此之前,就有耳聞竹北成功國中,是所謂「明星國中」,也就是升學率很好的學校,某日我經過此校門口,看到榜單貼著「賀!錄取第一志願達139人,平均每班錄取率約9人,五科均達基礎以上佔91%」的宣傳資訊,讓我想起自己的升學經驗,但因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好的未來與教育環境,故此篇不是要檢討學區劃分及父母用心,只是想聊聊以前的求學經驗。
#教育資源產生的視野差距
我小時候住新竹市東區,國小讀的是新竹市龍山國小,每到寒暑假就待在家裡寫作業、看電視、出去鬼混渡過,而開學時,老師會讓同學分享暑假做了些什麼,不少同學就會分享去了哪些國家?看到什麼不同於台灣的事物?學到什麼才藝?想當然,我不可能在課堂上,分享我看了哪些卡通,長大後才了解,當時班上同學,很多父母在竹科上班,除了有強大經濟實力做後盾,對教育關注也頗有餘力,而我媽因小兒麻痺關係,靠著賺取微薄收入不讓我餓死,就耗費相當大的精力與時間。
而自己第一次出國是在29歲,也是我選上民意代表,經濟較為寬裕後才實現。
#讀了明星國中
新竹市三民國中,在當時一個年級有25個班,一班有35~38人不等 (一個年級近900人),所以每次全校集合大約在2650人上下,小時候覺得很有趣,要是我們國中跟其他國中互毆,應該會大勝?不過我們國中並不是這樣的奇怪學校,而是注重「升學率」的明星國中,所以每次班排名、校排名總是我最不開心的時候,因為全班倒數前八,全校倒數前一百的穩定表現,在老師眼裡是非常頭痛的人物,班上總平均會被拉低,就是有我這種學生存在,而當老師發現教不會,你上課又打嗑睡時,就從「教不會」轉而「羞辱你」,同學看你這麼廢,連老師都帶頭PLAY你,自然就成為部分同學歧視的笑話。
舉個簡單發生過的事:
考試考完,老師開始發考卷唸分數:「王小明 92、陳大華 83、張小君 72 、陳冠宇 53」,老師看著我,用鄙視的眼神,把考卷扔在地上,當我撿起來的時候對全班說:朽木不可雕也!
下課後,同學會比較分數,有個成績好的同學就說:哀 我才考88分,陳冠宇你剛剛考幾分啊?
「我喔,53分啊~」
我可以感到同學輕蔑的神情,然後回我:是喔… 要是我考這分數,應該會被我爸媽罵死 (言下之意,你的53分真的爛到不行)。
平時同學也會跟著老師嘲笑說:「練體育能當飯吃嗎?哈哈」
小時候可能比較無感,也可能被羞辱習慣了,但升學環境這樣真的健康嗎?而當時在練體育 (射箭) 的我,曾脫口說出:我好想拿弓箭射某老師的頭。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我的孩子,只因不愛讀書就要被這樣羞辱,我一定會氣到把老師跟校長拖出來教訓一頓,對我來說這不是教育,是在糟蹋毀掉一個人。
#懷疑自己智商
長大後,認識不少名校畢業的朋友,他們考前看一下書,就能衝到全班前幾名,有的平常上課還睡覺,這邊我不是要鼓勵不認真讀書,而是讓我認知到「原來讀書可能是一種天賦或技能」,他可能天資聰穎,亦或後天非常努力,但也有人就是怎麼讀書,都不會考試(愚鈍如我),尤其當時學測滿級分75級分,邊練體育邊讀書的我,結果只考了28級分,按台灣教育體制對學生的判斷,當時我嚴重懷疑自己智商有問題。
#當你是建中校長
升了大學後,老師就分享他求學經歷,他是一位在台大一路唸到博士的教授,跟我們抱怨:「以前不知道建中到底哪裡好?許多鄉音很重的外省籍教師來這裡教書,上課根本都聽不懂,大家都自己唸,甚至自己組讀書會,還不是照樣考上台大」
現在還是不是這樣我不清楚,但讓我瞭解到,如果單看升學率,那學測只考28級分的我去當建中校長,只要不影響同學們讀書,應該也會有不少學生能考上台大?(沒有歧視教育專業意思)
#那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這問題或許每個人定義都不同,但我目前覺得最好的答案,應該是回溯「教育」英文單字「education」的拉丁文「educo」,原文為「引導、誘出」之意思,故有「引導成人」,「誘出知識」的意涵在裡面,也間接了解西方對教育的看法,不是要賺大錢,或會讀書就有幸福美滿人生,而是著重在「啟發」,這個啟發可能包含對做人處事的道理,或是對知識產生興趣,當然,我知道這太過理論,但唯有先定義清楚,才能知道我們當下做的事情,是否在正確的道路上。
#回到成功國中來看
這份榜單,看得出是校方引以為傲的招牌,但如果把主事者調到相對學習資源較為貧乏的竹北西區,是否還能如此自信?而校方會有這樣態度,除了觀念傳統外,對於追求升學目標的家長,也在無形中推了一把。就像我在新竹市三民國中,不少老師會比較分數排名,就是部分家長施壓學校導致,這裡面沒有人是真的壞人,但無形中造就許多錯誤的事情,是值得我們思考及改進。
#這篇文的用意
如果瘋狂追求名校或分數,不是人生的保障,那請問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家長、師長、學童彼此承受的痛苦與辛勞是為了什麼?長大的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要能快樂或順利活在社會上有太多變因,唯有培養出對挫折的「韌性」,對事情努力的「堅持」等等軟實力,才是生存在社會上重要的條件。我不敢斷言學校就是個高壓鍋環境,但更希望大家擺脫「升學至上」的迷思,不是教育專家的我,自然不敢用「指導、命令」來苛責任何一位教育產業第一線人員,請把這當一個故事或經驗分享就好。
最後,如果有孩子看到這篇,恰巧你也跟我一樣功課不好,也曾失落、懷疑自己活著的意義,但請你不要放棄自己,只要不斷思考與嘗試任何可能性,即便不是學校認定的優秀學生,請你相信我,在社會上「百工百業」裡,一定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一片天。
----------------
P.S:以上提及學校內容,可能是部分師長所為,不代表全校教育人員。
P.S 2:小時候學區本在三民國中,因母親在龍山國小當殘障約聘人員,校方看她如此辛勞,為求照護方便,故讓我就讀,在此很感謝當時的決策者。
P.S 3:圖片是想解釋自己觀察到的循環,勿有過多聯想,如有錯還請海涵。
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國中會考成績公布想進建中錄取門檻34分-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國中 會考 今天寄發成績單,幾家歡樂幾家愁,補教業者分析,今年想穩上 建中 或是北一女, 錄取 門檻要有34分,拿到33.8分的同學,國文則要拿下A++才有機會 ... ... <看更多>
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網路上關於建國中學分數-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推薦與評價
那一年,男生各校錄取人數及最低分如下: (1) 台北市立建國中學:最低錄取分數610分;錄取1744人。 (2) 國立師大附中:最低錄取分數593.5分;錄取1429 ... 【108會考】建中 ... ... <看更多>
建中會考錄取分數 在 因此表中預估建中分數為34.8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因34.8分國文A+的男排為809~978人,已超過建中錄取人數954人,因此表中預估建中分數為34.8分,但依照過去經驗來看,每年都會有數十位可以錄取建中的學生選填附中做為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