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除了控管之外,還有更重要的是……】
對岸日前釋出了一個規範內容,以保護未成年者的身心健康,嚴格規定: 『防未成年者沉迷網路遊戲,平日禁打,週五、六、日三天僅能從晚上八點到九點間,各玩1小時』。
此消息一出,網路上正反兩面的評價都有,對於平時常與孩子因為網路遊戲而起爭執的家長們,有了強制力的介入,相信更是一大福音。
未成年的孩子都需要透過『他律』(他人的管教),才能逐步的形成『自律』。而自律的成熟度,可能要到18-25歲才會趨於穩定,所以,孩子在網路上的使用,是肯定是需要被控管的。
只是,如果網路遊戲在一個孩子的心中,順位是如此的重要,只有控管就有用了嗎?
--
有次,我跟正於網路公司做研究的朋友聊天,他說,已經脫離爸媽管教的大學生之中,有顯示出沈迷於網路遊戲行為的人,其中有部分的比例是,高中成績優異,而且家裡對於3C的控管非常嚴格,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能碰網路遊戲的。
所以,如果孩子對於網路遊戲是好奇的,或是同儕之間是有需求的,在網路遊戲的控管上,可以說是過猶不及,“適度”比較重要。
而這個“適度”,比起強硬又強制的規定,透過溝通與對話來討論共識,是更為恰當的。
--
在控管3C、規定網路遊戲的使用時間之外,爸媽更需要引導孩子的事情,是…..
1. 從陪伴之中,培養親子對話與溝通的模式與習慣。
2. 使用3C以外的空檔時間,請放手讓孩子無聊。
3. 孩子無聊時,引導孩子找尋自己的興趣與熱愛。
(Ex,澤澤喜歡的是籃球與鋼琴、花寶喜歡手作與閱讀)
4. 當孩子擁有自己的熱愛事物時,支持孩子高度投入。
5. 鼓勵孩子在熱愛事物裡,自我挑戰,創造成就感、擁有價值感。
6. 從熱愛的事物中,牽引孩子與他人的連結,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7. 最後一個是最為重要的,就是爸媽要嘗試『做個有趣的大人』。
所謂有趣的大人,是親子相處的時候,不是總是說教或講道理、不是總愛問功課與成績、不是總愛拿3C與孩子談條件、更不是自己滑得很開心卻要求孩子不能滑。而是,一起放下手機,多跟孩子聊天與相處。
放學後、餐桌上、睡覺前,與孩子述說今天發生的好玩事情、分享彼此都有興趣的事情、傾吐內心總總的好事壞事。
能夠把網路遊戲在孩子心中的順位往後移動,靠的是『高度投入的熱愛事物』以及『與人深度的情感連結』。
--
網路遊戲的功能設計,本來就是為了增加玩家對遊戲的黏著度(特別是「每日登入」,當日不能玩遊戲的孩子,都會記得提醒爸媽「我可不可以登入領獎品」)。
孩子心中的重要順位,網路遊戲是排在『熱愛事物』與『重要他人』的後面,而此時的他,又接近了自律成熟的年齡,相信會沉迷於網路遊戲的機率是很低的。
======
更多對於3C教養的對話,都在《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博客來👉 http://bit.ly/S0500085-B
(親子教養類新書榜/30日暢銷榜第一位)
momo 👉 https://bit.ly/3j49HOh (熱銷排名第一位)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評價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不認識你,但想要謝謝你】
透過《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的出版,陸陸續續收到許多讀者的回饋。回饋中寫道:親子關係改善了、孩子願意對話了、大人的情緒比較穩定了,甚至連夫妻關係都變得不太一樣了。
真的是好感謝,願意讓我知道你們閱讀完的想法與收穫。
幾天前,不經意地在博客來網路書店,於此書的連結頁面,看到了有讀者特地在底下,留下評價並寫下心得。
留言寫道:
------
讀者評價: 五顆星(滿分五顆),A+
澤爸的這本書寫得相當的精彩,也運用了相當多平凡不過且相當熟悉的對話場景,一個好的溝通技巧,真的讓整個的氛圍,都溫暖了起來,也讓彼此的心如此貼近。
很喜歡書中用的一個北風與太陽的例子,在北風底下的旅人,拉緊外套,甚至找地方來避風。而溫暖陽光底下的旅人,緩緩的將外套脫掉,並主動迎向陽光。
旅人就是孩子,外套就是不讓自己受傷的保護層,爸媽不同的對待方式代表著北風與陽光。被北風狂吹的感受是痛苦、難受、氣憤,保護層不斷加厚,對父母呈現出反抗。被太陽照射的感受是溫暖、安心、自在,保護層自動退去,對父母展現出最真實的自己。
溫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也不是為了教導,而是為了連結對方,為對方帶來溫暖。
一個好的溝通方式,就是要設法取得跟對方取得『連結』,先情感的連結,讓對方安心,才能有效的進行行為的糾正。
書中運用了阿德勒及薩提爾的觀點,主要的目標皆是:連結對話當下的雙方,先向內與自我連結,才有可能向外對孩子連結。知道對方的需求,說出好的溝通,再做出討論。
很大的一個重點其實在於探索冰山底下的感受,因為每個行為源自於想法,想法來自於感受。透過觀察行為並探索最原始的感受,可以有效的進行雙方的連結,也才能開啟溝通的那扇門。
觀察外在行為→關心感受→詢問核對想法,專注聆聽,讓孩子有一種被關愛的感覺。
什麼是心的連結呢?就是我跟你互動時,我們心『靠近的程度』,也就是我們跟一個人互動時,感覺自己被在乎、被尊重的程度。
Action: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關心感受、核對想法,連結彼此
-----
從留言的文字裡感受到,有著邊閱讀、邊認真作筆記的用心。對於作者而言,實在是非常的感動。
我想要跟這位留言的讀者說:「謝謝你,謝謝你的喜歡、謝謝你的留言,也謝謝你的用心筆記。你的購買與回饋,皆帶給我莫大的鼓舞。讓我們一起成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爸媽吧。在育兒的路上,很開心有我與你們一同前進,願天下家庭的親子關係能夠更好。by 澤爸。」
======
能拉近家人關係的對話,都在《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博客來 http://bit.ly/S0500085-B
親子教養類新書榜第一位
親子教養類七日/30日暢銷榜第一位
#博客來與金石堂目前缺貨中
#已通知出版社盡快補貨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一本,我邊看邊流淚的教養書。
對我最大的震撼是:其實我們從小都忽略要重視「情緒」這件事。
我家有四個兄弟姐妹,我排行老大,從小就被教育要當弟弟妹妹的榜樣,要幫忙爸爸媽媽照顧弟弟妹妹……。
小時候常常心理不平衡,覺得爸爸媽媽都對弟弟妹妹比較好,為了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力,我做了一些壞事。例如:說謊、偷東西、逃家等。
因為年紀小、心智不成熟,無法覺察自己的行為是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愛,而爸媽因為工作忙碌,為了養活我們四個孩子已經很辛苦了,根本無暇顧及我內心的感受,長期的惡性循還,造成親子關係出現裂痕。
老實說,我一直到現在,我都無法擁抱我的母親。最大的原因是:我的童年記憶中從來沒有被母親擁抱的回憶、也沒有擁抱的習慣,和母親從來沒有心的連結,「擁抱」這個行為對我來說很陌生。
因為童年的經歷,所以我在成為媽媽的過程中,也不斷提醒自已:除了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人格發展、學習之外,更要重視孩子的情緒,與孩子有心與心的連結、讓孩子願意把內心話與我分享
《不再焦慮的深層教養》的作者是一個領有執照的心理師,長期研究神經科學,這一本書從神經科學角度出發,告訴我們左右腦如何影響我們與孩子的連結能力,並強調父母與孩子「愛的連結」會促進孩子腦部發育。
左右腦如何影響我們與孩子的連結與關係呢?
如果是以左腦為出發點的教養模式,我們只會把注意力限縮在「孩子是否有符合我們的期待」。
而以右腦思考的教養模式,會比較覺察當下事情的原貌、接受事情原本的樣子,而不帶成見或任何評價。
舉例來說:前幾天我有在粉專分享,有一天出門前我對弟弟大發脾氣,原因是弟弟穿個衣服挑三揀四、然後穿個鞋子也拖拖拉拉,上課就快遲到了,我忍不住大發雷霆、罵了他幾句,他後來含著眼淚出門。
後來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決定來試試看書中教的方法:先放下自已成見、去掉左腦思維,改用「好奇心」來溝通,用「引導」的方式,丟給孩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
我問弟弟:「為什麼那一天早上,你不要穿笑笑臉的褲子?然後鞋子穿了又脫、脫了又穿呢?」
弟弟說:「媽媽你知道嗎?我覺得我長大了、鞋子變緊緊的、不舒服」、「笑笑臉褲子會讓同學看到我的小內褲。」
弟弟的話讓我有點嚇到!並且在心中思考:「為什麼當下他不直接跟我說原因就好?」
後來想想,當初那個情況:出門前有時間壓力、兵慌馬亂,在高壓的情況之下,我無法放鬆、用溫柔的語氣去跟詢問他原因。
想想今天如果換位思考,我看到我媽臉那麼臭、語調那麼高昂,我哪裡敢說出自己的真心話啊。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狀況層出不窮,如果父母不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久了會變成孩子不敢說出真心話、也沒那個習慣和你說出真心話!
這是一種日漸累積的惡性循環,不是嗎?
難道你不希望孩子能對我們說出真心話嗎?
書中教我們學會讓孩子用自己的觀點去闡述事情的來龍去脈,而不是用父母的威權去批評、評價孩子的行為。
為了鼓勵孩子說出真心話,父母千萬不能兇!記得拿出你的「好奇心」,以好奇取代評價的教養模式,孩子會更願意敞開心房,說出真心話。
但是,這絕對不是一蹴可幾,也不是看完書馬上就能學會達成左右腦平衡、馬上就能改變親子關係。
另外,我覺得書中還有一個很大重點就是:教會我先接納自己、善待自己!
書中有好幾個正念呼吸練習,我目前練習了第一個「學習覺察和感受、放下思考和評斷」,我練習了幾次,每次呼吸完之後,都會覺得身心好輕盈。然後我也填了資料、寄出回函,到時候他們也會再回傳引導我們和孩子深層連結的十個正念練習」影片給我,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體驗過正念練習後的感想哦!
老實說,這本書每一個章節我都能寫出一大篇感想,礙於臉書篇幅有限,也希望大家能親自去翻翻這本書,我就簡單分享到這邊……。
最後,和大家分享書中的一段文字:「別忘了,你也是平凡人,有你自己的情緒起伏、不可能永遠充滿愛,一直對孩子敞開心胸。」
我覺得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提醒我要接納自己、並且善待自己。唯有自我豐盈滿足了,才有足夠的愛去滋養我們的孩子,和大家共勉之!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評價 在 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適合學齡前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在書中,『情緒教育』(P.79)的部分,引導孩子認識情緒、辨識情緒,來對於內心的感受有著基礎的能力,再透過我們的詢問,讓他練習表達情緒,試著說出感受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