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手一機」的時代來臨之前,一名水管工人便示範了隨手錄影的舉動足以改變世界。
.
1991年3月3日,黑人羅德尼.金(Rodney King)涉嫌酒後駕車被逮,洛杉磯警長孔恩(Stacey C. Koon)率領四位白人刑警制服他,過程中他們使用高壓電警棍狠打他的頭部和身體,還以警靴踹傷他。原先仍堅持抵抗的金,在挨了56記警棍攻擊後才出聲求饒。
.
一名洛杉磯居民喬治.哈勒戴(George Holliday)(附圖)正好住在附近,他本職是一個水管工人,同時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當時被警笛聲喚醒的他,打開了窗戶,順手拿出一個月前購入的手持索尼攝影機,將這段過程拍攝下來。隨後他意識到了這段影片的價值,在次日將之寄給洛杉磯的KTLA電視台,電視台將之再剪接成68秒播出,也提供給美國全球主流新聞台如ABC、NBC、CBS和CNN。
.
美國黑人社群的怒火隨之點燃,指控白人警察長期執法過當。哈勒戴拍攝全長九分鐘的影片雖然有明顯失焦等技術問題,但在法院上依然成為了有利的證據,證明了警方確實在金本人不支倒地之後仍然繼續以電擊棒攻擊的行為。但即便如此,在隔年的審判,法院仍判決涉嫌的警察得以無罪開釋。族群衝突一觸即發。
.
1992年4月29日,黑人報復性攻擊白人居民,洛杉磯幾乎陷入無政府狀態,史稱「1992年洛杉磯暴動」(Los Angeles riots)。這場暴動持續達四日,超過60人因此身亡,一萬人遭到拘捕。(不過,羅德尼.金遇襲事件並非該衝突的單一肇因,黑人少女拉塔莎.哈林斯(Latasha Harlins)被韓裔老闆射殺事件也是造成暴亂的主因之一。)
.
普遍認為若非喬治.哈勒戴當時拍下的影片,事態便不會如此發展。在當時因為攝影機尚不普及,突發事件不見得會有影片紀錄,哈勒戴當時出面拍攝的行為後來也成為紀錄片、新聞、人權等領域的研究主題之一,也與2020年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引發的全美抗爭形成呼應。不過去年將佛洛伊德被警方殺害過程拍下的18歲少女弗雷澤(Darnella Frazier)獲得了普立茲獎殊榮,哈勒戴卻沒有被追封榮譽。
.
2020年,喬治.哈勒戴決定將當時捕捉下此一歷史畫面的攝影機售出。雖然這個片段後來被《黑潮麥爾坎 Malcolm X》(1992)、《私法行動 Dark Blue》(2002)等電影引用,但他在受訪時表示自己從未因為提供這段影片而獲取任何利益,生活也未受影響。
.
2021年9月19日,喬治.哈勒戴在洛杉磯醫院因COVID-19辭世,享壽61歲。
#GeorgeHolliday #RodneyKing #LosAngelesriots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引用 電影 畫面」的推薦目錄: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TEEPR 叭啦叭啦研究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瑩真律師的影片中經常講解新聞時事的法律問題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版權常見問題- YouTube說明 的評價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分享文章、Youtube影片需要原作同意嗎? 的評價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Youtuber使用版權音樂、影片,是否侵害著作權? 的評價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四大分析讓你影片不被下架!YouTube 創作者必看版權攻略 的評價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电影解说算侵权吗- YouTube版权系列1【Weitube】 - 知乎专栏 的評價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YouTube怎麼判斷影片內含侵權內容?解析Content ID ... - T客邦 的評價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Day 28】Youtube iframe 影片自動縮放大小- CSS 解決方法 的評價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從YouTube 或其他網站插入影片- Microsoft 支援服務 的評價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使用版權音樂,影片會侵權嗎?2大替代方案降低版權警告風險 的評價
- 關於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破解!「刺客聯盟」の子彈轉彎傳說!(科氏力)【LIS英雄挑戰】 的評價
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像一下下面的情境:
「有一架飛機緊急降落,並且斷成三截。當機場濃煙密布,裡面每個人都了解到:我們得逃出去。這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A星球:乘客們轉頭就跟旁邊的人有沒有事。那些需要援助的人第一批獲救脫困。人們就算面對完全陌生的人,也願意奉獻自己的生命。
B星球:乘客們每一個人都只顧著自己的性命。恐慌整個爆發開來。出現大量的推擠,孩童、老人和行動不便的人,被人們踩在腳底下踐踏。
現在問題來了,你覺得我們活在哪一顆星球上?」
準備好了嗎,我要講答案囉。研究顯示,有97%的人都認為我們活在星球B上面,但事實的真相是,幾乎在所有的情況下,我們都是活在星球A上面。
—鐵達尼號沉沒的時候,電影的畫面非常慌亂,但事實上當時的目擊者回憶,沒有慌張恐懼的喊叫,也沒有人來回亂跑。
— 911恐怖攻擊事件,很多的案例是在大樓倒塌的時候,有人會讓比較重傷的人先離開說:「你先走」,就算到這種時候,也會有人釋出善意。
作者指出,人類好像都有一種「自私基因的迷思」,覺得人性本惡,只顧自己不顧別人。荷蘭生物學家Frans de Waal 提出了「飾面理論」(veneer theory),意思是說,文明是人類的假面具,當面臨利益衝突或者是有威脅的時候,這個面具就會破裂,然後展現出人類最醜陋的一面。
——以上整理引用自這本書的第p.24~p.25——
然而,這個理論忽略了幾件事情:
1.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想法和觀點,受到大量媒體曝光的影響(例如,這個世界是險惡的)
2.而我們被媒體塑造的想法,也會影響我們的行為(例如,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
3.最後就會形成自我驗證的預言(例如,當你和所有的人都維持距離,以避免受到傷害的時候,你會赫然驚覺,大家都對你不是很友善——廢話,因為你根本不讓大家靠近啊!)
奇怪的是,既然媒體的這些觀點跟想法是錯的,那為什麼會被保留下來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都喜歡腥羶色、有爆點的東西,所以那些殺人擄掠、人性險惡的畫面和劇情,就會被選出來報導;甚至是很多心理學實驗說明「人類壞壞」(例如著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米拉格萊姆的電擊實驗等等),都會讓人印象深刻,而忽略了背後還有許多研究的限制(例如,電擊實驗當中的研究參與者臉上其實漏出非常痛苦的表情)。換句話說,人性的黑暗面不只被重複的報導和強調,正面的部分也被經常的忽略,因為這樣子新聞才有版面、也才有賣點。
這並不是要我們輕易的去相信別人,恰好相反的是,而是要非常留意觀察自己的認知和環境因素是如何影響你的行為,以及你對世界的相信。
那麼,我們要如何對人類保持「正向、中性」的看法呢?作者在這本書當中,提出了幾個我覺得很不錯的觀點,可以給大家參考(整理引用自這本書的492頁到514頁)。作者談到的項目總共有10個,我只列舉了其中的3個(這本書真的很棒大家可以去買來收藏):
1.有疑慮的時候,假設最好的情況。就像前面所說,如果你先假設最壞的狀況,就會進入自我驗證的預言,讓最壞的狀況「真的」發生——然而,這應該不會是你想要的結果。
2.思考雙贏的局面:這個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項目。前面講起來好像世界非黑即白,但有一種可能是,人類既不是黑暗也不是光明的,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光明黑暗同時都存在,自我感覺良好和自我感覺不好也同時存在。有些時候看似對立的兩方,好像只有一邊能夠獲得全部的利益,另外一邊一定會全盤皆輸,但如果退一步想,有可能會有雙贏的狀況。作者談到,像「原諒」就是一個例子:「其實原諒,就是釋放一個囚犯,而這個囚犯就是你。」你不一定要原諒讓你受傷的人,但如果你能夠真的放下跟原諒,那又會是另外一種層次的光景。
3.多問問題,並且嘗試了解和你意見不同的人為什麼會那種想法:倘若你遇到一些意見和你不同的人,試著想像那個人是你的「自己人」(和自己同一陣線),去感受他們為什麼這麼說或這麼做,說穿了就是同理。雖然這種方法不一定會讓你完全認同他的想法,但可以提供你另外一種多元的觀點去感覺,對方為什麼會那樣想。
看了這本書我發現,世界並沒有像烏托邦一樣那麼好,但也沒有我們想像那麼糟糕,那些關於人性黑暗的描繪有可能是真的,但也有可能只是人性的其中一個部分。選擇去看見人性當中比較慈悲的地方,就算黑暗不會消失,你也不會對人性太過失望。
#喜歡這本書的朋友可以在這裡買 #人慈
P.s.這本書真的很引人入勝,故事與研究兼具,而且嘻皮值🥸很高,超級厚一本,引用了非常多的實驗和故事,也挑戰了很多過往你以為是對的想法。閱讀的小建議是,鼓勵大家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也思考一下書裡面說的是不是真的?用更高的層次,退後一步來看,或許會有更平衡的觀點。
https://pse.is/3mjvl2
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波妞評電影 《人聲》(The Human Voice)- 痛苦與重生
(全文刊載於 電影神搜 ,網頁好讀版請點 https://bit.ly/3AW4JbY )
《人聲》為阿莫多瓦的第一部英語電影,也是第三次改編自尚・考克多劇本的電影,前兩次則是《慾望法則》與《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兩部作品。不同於前兩次只引用部分劇情,《人聲》幾乎還原大部分的劇情。故事描述一名女子透過電話挽留舊情人,以將近 30 分鐘的獨角戲演出一段高潮迭起的失戀情事。
|《人聲》的各自詮釋:羅塞里尼與阿莫多瓦
尚・考克多《人聲》的劇本並非首次被改編,早在 1948 年就由《不設防城市》、《老鄉》及《德國零年》導演羅塞里尼改編成電影《愛》。看過羅塞里尼版本,再看過阿莫多瓦版本,整體相比之下阿莫多瓦的版本略勝一籌,可就演員表演而言,安娜麥蘭妮的演出較為印象深刻。《人聲》作為一齣獨角戲,演員的表演自然而然是很重要的。長達 30 分鐘的獨白戲,羅塞里尼並未使用過多場景,幾乎鏡頭都定在安娜麥蘭妮的臉部表情上,固然整齣戲就得仰賴安娜麥蘭妮的演技撐起,所幸她精彩絕倫地詮釋出歇斯底里、瀕臨崩潰的女人。而阿莫多瓦的版本卻用了更聰明的方式呈現此劇本,利用獨特的形式呈現出宛如電影又如舞台劇的表演,打破畫面框架。比起羅塞里尼,阿莫多瓦更加強化了導演在獨角戲上的發揮價值,但阿莫多瓦極具強烈個人風格的意象,反而有些微弱化了蒂妲絲雲頓的演出,但整體而言依然為一部十分行雲流水的電影,阿莫多瓦再次證明自己依然處在尖端。
|阿莫多瓦的創作痕跡
接觸過阿莫多瓦作品的影迷,或多或少會知道其電影風格無非是強烈的影像色彩。《人聲》這部片並非如以往阿莫多瓦的電影充滿自傳色彩,但也能從本片的諸多細節中依循找到一些線索,尤其是房間的布置,展現出阿莫多瓦本身的個人喜好,是他刻意留給影迷的線索,也像是一份送給影迷的禮物。讓《人聲》作為非一般阿莫多瓦電影,卻也能在畫面中找到創作者的痕跡。假如場景佈置太過於細節,難以察覺,阿莫多瓦更是直接在女子吞下十三顆藥丸的那場戲中,再次重新演繹《痛苦與榮耀》中男子因病纏身吞了諸多藥丸那場戲,如同他直接對影迷揮揮手,大聲告知各位:「我就是阿莫多瓦。」片中出現的 AirPods、膠囊咖啡機及藍光 DVD,情感上生硬的科技產品,搭配蒂妲史雲頓細膩的表演,兩者反而成為一個對比,卻更能加深共鳴。雖說《人聲》為改編作品,實際上仍然有許多阿莫多瓦的專屬痕跡。
|從痛苦重生
《人聲》是一部打破場景框架的實驗性作品,在電影中呈現舞台劇,似電影又似舞台劇的手法,阿莫多瓦帶領觀眾體驗不同以往的影院享受。片中好幾次故意拍出佈景的破綻,除體現打破電影及舞台劇框架的概念,更可視為導演自身的創作框架,如同失戀的人總是不斷地重蹈覆轍,受困於痛苦之中。《人聲》雖然幾乎保持原作大部分的劇情,但阿莫多瓦替結局做了一個巧思,使情感達到一個高峰點,結局那場熊熊烈火,如同女子所說:「那是我的心在燒啊。」大火的崩壞,火滅的重生,看到最後才懂了阿莫多瓦。或許片中的女子不只代表著失戀的人,也許也代表著創作者,打破框架,突破限制,得以重生。
#人聲 #阿莫多瓦 #thehumanvoice #蒂妲絲雲頓 #tildaswinton #almodovar
ifilm/傳影互動
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尚氣 #劉思慕
【 製作團隊 】
|企劃:力寧、虎斑
|腳本:力寧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憨吉
|剪輯助理:憨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TVBS - FOCUS全球新聞|《尚氣》發威!上映三日 登北美票房冠軍:https://bit.ly/39084uo
→ 中央社|華人英雄電影尚氣橫掃全球 中國仍是靜悄悄:https://bit.ly/2Xg7YN0
→ 紐約時報中文網|漫威首位亞裔超級英雄:「尚氣」如何打破刻板印象:https://nyti.ms/3E80psG
→ 噓!星聞|漫威華人主角好大膽!反嗆迪士尼CEO「我們不是實驗」:https://bit.ly/3lbmIVt
→ 自由娛樂|《尚氣》登北美票房冠軍 劉思慕搬舊圖嗆鍵盤酸民:https://bit.ly/3yZks8E
→ HuffPost|Simu Liu Was A Stock Photo Staple Before He Was A Star:https://bit.ly/3latxXx
→ Twitter 推特|Simu Liu 劉思慕 :https://bit.ly/3A1B5SC
→ ETtoday新聞雲|《尚氣》劉思慕47秒「超神體操畫面」曝光!網:對他改觀 :https://bit.ly/3hjug7y
→ TVBS新聞網|「生存於第三世界很多人餓死」 《尚氣》劉思慕遭控辱華:https://bit.ly/3ngIcmF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TEEPR 叭啦叭啦研究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購買NordVPN輸入折扣碼【TEEPR】
👇或點下面連結購買2年方案,直接再送你一個月免費👇
https://nordvpn.com/TEEPR
#動畫 #皮克斯 #迪士尼
🎥《尋龍使者:拉雅》引用超多東南亞文化
🎥 西蘇龍特別設計手的原因是什麼
🎥 《哥吉拉大戰金剛》開頭演員畫面直接爆雷?
----------------
FB @TEEPRVideo
IG @balabala_lab
Sherry Youtube頻道【 @HOLY Sherry 】https://reurl.cc/RdmkzG
個人ig : @holy_sherry
各大Podcast平台搜尋【就Jon蘿】
👇或點開傳送門👇
Sound On:https://reurl.cc/A8V58e
Apple:https://reurl.cc/GrOMKd
Spotify:https://reurl.cc/Q3x8Zb
Castbox:https://reurl.cc/VXly4N
KKBOX:https://reurl.cc/avA64X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0ORYZM
每週二和週四晚上7點上線,記得收聽囉🎙
官方哔哩哔哩(bilibili)帳號:
BF-TEEPR叭啦叭啦研究室
https://reurl.cc/Dvb4EE
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版權常見問題- YouTube說明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下方的影片中,我們回答了一些常見的版權問題: Copyright Permissions - Copyright on YouTube 一般版. ... <看更多>
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分享文章、Youtube影片需要原作同意嗎? 的推薦與評價
看到一段Youtube影片,覺得非常精彩,於是將影片中的精華片段剪輯下來,製作成新的影片,上傳到網路上分享給朋友,這樣的行為是否會觸犯著作權法? ... <看更多>
引用 電影 畫面 在 瑩真律師的影片中經常講解新聞時事的法律問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所以瑩真律師的影片中雖然有引用新聞畫面或他人的影片,例如在這一集裡,瑩真律師為了講解博恩TAIWAN 和劉樂研CHINA影片有沒有構成侵權,勢必要擷取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