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展覽延長至11月10日,即日起更換部分展品。
此次展出新作有兩件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品:石門摩崖集字《南北.春秋》隸書對聯、康南海論書詩行草條幅;寫給林文月老師的詩箋《余方二十歲時夢中得句》作品中,臺老師先於二十歲時在夢中得到了兩句詩句,當初沒有完成,就一直擱著,等過了六十年後八十歲時才接上完成;寫給施淑老師的作品《九州生氣》豪氣灑脫以及許悔之收藏的臨蘇軾詩《寒食帖》,更是臺先生向天下第三行書的致敬之作。
幾件臺老師與一代文人:魏建功、喬大壯、許壽裳、陳獨秀、胡小石、葉麐、張大千…的書信。從書信中可以看到一個世代的歷史背景,也能從中看到每位文人各具特色的筆墨風格。攝影師張照堂先生於1979年拍攝的作品,更真實的體現臺老師晚年的生命輪廓。從這些作品更加完整了臺靜農先生的書法風格、性格風範及時代的軌跡。
展出作品:
[ 保 留 展 件 ]
丈二行書鮑明遠飛白書勢軸 / 國立故宮博物館館藏品
草書故國神游橫幅 / 國立故宮博物館館藏品
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臺靜農先生家屬收藏
梅花 /臺靜農先生家屬收藏
書連雅堂詩「西湖遊罷,以書報少雲,並繋以詩」/ 林文月收藏
詩箋《懷老舍 / 老去 / 傷逝》/ 林文月收藏
臺靜農先生手書詩稿 / 林文月捐贈 , 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品
五言聯《爛漫晉宋謔》/ 蔣勳收藏
奚淞繪《白描觀音》/ 林懷民收藏
七言聯《栗里奚童》/ 蔣勳收藏
三絕冊 / 施淑捐贈 , 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品
行書七言聯《英雄混跡》/ 施淑捐贈 , 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品
書陳獨秀詩句《酒旗風暖少年狂》/ 施淑收藏
書王維詩《積雨輞川莊作》/ 林懷民收藏
書李商隱《錦瑟》/ 國家兩廳院館藏品
悼弘一大師詩 / 許悔之收藏
書《鷓鴣天》/ 許悔之收藏
墨梅 / 許悔之收藏
[ 新 增 展 件 ]
石門摩崖集字《南北.春秋》隸書對聯 /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品
康南海論書詩行草條幅 /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品
詩箋《余方二十歲時夢中得句》/ 林文月收藏
書王維詩《竹里館》/ 林文月收藏
書龔定庵詩《九州生氣》 /施淑收藏 (展至10/6)
臨蘇軾詩《寒食帖》/ 許悔之收藏
臺靜農先生於「龍坡丈室」/ 張照堂攝影
[ 展 出 書 信 ]
傅斯年致臺靜農信函
臺肇基致臺靜農信函
魏建功致臺靜農信函
喬大壯致臺靜農信
許壽裳致臺靜農信函
陳獨秀致臺靜農信函
胡小石致臺靜農信函
葉麐致臺靜農信函
張大千致臺靜農賀卡
莊嚴致臺靜農信函
溥心畬致臺靜農信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上穀倉藝術館: 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 展覽
林文月 施淑 林懷民 蔣勳 許悔之 臺靜農家屬 以及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家兩廳院 國立台灣大學 收藏展
策展人|谷浩宇
展覽時間 | 即日起 - 11/10(二)
展覽地點 | 池上穀倉藝術館 ( 台東縣池上鄉中西三路6號 )
參觀時間 | 10:30-17:30 (三、四休館)
連絡電話 | 089-862089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潛紙#水墨畫家#山水畫 此水墨作品是畫在較大尺寸的金潛畫仙板上,其紙性與先前所用差異不大。不可否認的此作畫面構成與〈岩之成理〉相近,只是在紙張大小和紙色有所差異,但這樣的表現方式亦是先前較少從事的創作模式。 「一稿數畫」的作法在張大千或李可染的作品上皆可見到,而寫意花鳥畫家也多用此法調整自我...
張大千作品特色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張大千特展 展覽圖錄大獲好評 ‼️二刷網路預購中
#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至6月25日只剩最後5天
🍀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 完整呈現張大千先生精彩壯闊一生
#預購開放至展期最後一天6月25日
#預購請洽故宮網路商城客服信箱 service@npmeshop.com
預計七月初起預購者就能陸續收到熱騰騰的圖錄!
🍀張大千特展圖錄採中、英文對照,精選故宮典藏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寄存作品,具體反映大千先生早、中、晚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與精神。
🍀展覽進入倒數計時,由於大獲好評,許多民眾反應希望展覽能延長至暑假。但紙絹類文物保存有特別規定,再加上後續有新展接檔,大千展仍將按原定期程,展覽至6月25日,各位朋友請把握最後機會到故宮看展。
新聞稿全文:https://www.npm.gov.tw/Article.aspx?sNo=04010782
*************************
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2019/04/01~2019/06/25)
網站:https://theme.npm.edu.tw/exh108/ChangDaichien/ch
Silhouette of a Great Master: A Retrospective of Chang Dai-chien's Art on 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His Birth ( 01 April 2019 ~ 25 June 2019)
Website: https://theme.npm.edu.tw/exh108/ChangDaichien/en
巨匠の面影─張大千生誕120年記念特別展(2019-04-01~2019-06-25)
日本語:https://theme.npm.edu.tw/exh108/ChangDaichien/jp
張大千作品特色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故宮× 講座× 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 】系列講座 (4/19~6/6)
👉第六場 就在明天5/24( ➡️13:40開放入場)
張大千(1899-1983)的一生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繪畫風格更是豐富多元,有時華麗富貴,有時清新雅逸,有時狂狷奔放、氣勢磅礡,又有時婉約細緻、耐人尋味,真是極盡變化之能事,可說是二十世紀以來最負盛名的中國畫家。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張大千的名氣地位不但絲毫未減,反有著更與日俱增的聲勢。然而多年來文化界對張大千又始終有著兩極化的爭議與評價,有人譽之為「五百年來一大千」,也有人詆之為「欺世盜名」的藝術家,令許多不知內情的世人困惑不已。
因此張大千究竟有什麼了不起的能耐,以及他在藝術方面又有什麼樣的重要成就?實有必要做一番釐清,若是浪得虛名,就不宜混淆良莠黑白;若是實至名歸,則應該有所導正,而給予其應有之公允評價。今年適逢張大千120週年誕辰,國立故宮博物院特結合了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典藏,籌備了一個大型紀念展覽;展覽期間邀請致力於張大千研究多年的巴東先生舉辦一場講座,針對張大千的藝術成就、創作特質、時代意義,以及此次展出之作品特色作一全面性解析說明,庶幾有助於國人對這位藝術大師有深一層的認知。
-----------------------
👉第六場
🖌時間:5月24日 (五) 下午14:00-16:00( ➡️13:40開放入場)
🖌講者:巴東先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兼任教授‧前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兼研究組主任
🖌主題:集中國古典畫學大成的藝術大師 —故宮和史博館的張大千畫作典藏
📌本講座免報名,免費入場,自由入座。(當日座位額滿為止)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 文會堂
配合展覽,故宮舉辦張大千先生系列講座,自4/19至6/6,一共八場,場場精彩,邀請您前來欣賞巨匠展覽,聆聽大師講座!!
-----------------------
更多
活動預告 https://www.npm.gov.tw/Article.aspx?sNo=03000078
最新消息 https://www.npm.gov.tw/Article.aspx?sNo=02000008
展覽資訊 https://www.npm.gov.tw/Article.aspx?sNo=04010543
張大千作品特色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金潛紙#水墨畫家#山水畫
此水墨作品是畫在較大尺寸的金潛畫仙板上,其紙性與先前所用差異不大。不可否認的此作畫面構成與〈岩之成理〉相近,只是在紙張大小和紙色有所差異,但這樣的表現方式亦是先前較少從事的創作模式。
「一稿數畫」的作法在張大千或李可染的作品上皆可見到,而寫意花鳥畫家也多用此法調整自我作品特色,在前作創作經驗下,重新分析與調整,好讓自我風格更加確立。
諸事總難十全十美,同樣的,造境雖能讓作品更具自我面貌,但容易缺乏新意或是淪為搬移式的造景,但是寫生也易讓人誤以為是對景作畫,寫景性過強,有如風景照般,如何在此兩者找到平衡點,正是考驗畫家的智慧與能力。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張大千作品特色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945年所作之巨幅〈大墨荷通屏〉,及1962年所之墨荷手卷〈水殿暗香〉。這其間相隔近廿年,剛好顯示出大師在兩個畫風發展階段中,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
張大千是一個十項全能的畫家,精通各種繪畫風格與題材內容。然而張大千在畫花卉畫方面有著非常獨到精采的成就,只因為他的人物畫及潑彩畫風的盛名太大,以致畫花卉的本領不太為世人特別注意。張大千的花卉畫能有特殊的成就與境地,主要因為他累積了深厚的創作資源。他畫過無數的工筆畫,走遍千山萬水,也畫出了氣勢磅礡大山大水。在這樣的條件背景下,張大千畫規模較小的花卉畫,則有遊刃有餘的筆勢與內涵。同時他對花卉有深刻的喜愛、觀察,以及細膩的情感,當他畫花卉時往往傾全力以凝聚其畫學修養,因此即使小小一幅花卉,所呈現的藝術品質也達到了常人難以比擬的高度。
這其中由於他特別鍾愛荷花,因此荷花也成為他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特色;尤其是他有能耐構築畫幅巨大的作品,畫大畫是對藝術家最艱難的挑戰,倘非胸有丘壑,有足夠的體能魄力以及畫學修養是不可能做到的。張大千畢生畫過的荷花巨作頗多,但畫幅皆超過三公尺高,寬達六公尺餘的超大尺幅則不多,據目前所知則只有兩件,台北史博館所收藏的這幅〈大墨荷通屏〉即為其中的一件。?
二、張大千尺幅超大的荷花畫作
大千開始畫這樣連屏巨幅的荷花作品,正是他赴敦煌考古,臨摹唐宋古代壁畫近三年所深受的影響與結果。他在見到古人畫幅壯碩宏偉的場面與嚴謹細膩的表現內涵後深為感動,同時也掌握了古人畫大壁畫分初稿、次稿、定稿等諸多層次與敷染布局的描繪技法,遂不能滿足以往文人較疏簡秀逸的畫風,於是激發他激昂澎湃,向古人看齊媲美的雄心,頻思構築大畫一抒畫家內在強盛之創作張力。於是當他返回四川後,乃借寓成都昭覺寺閉關創作,整理心得。遂於一九四五年完成了這四屏丈二墨荷,當時在成都、重慶盛大展出,轟動一時。
這件作品畫幅之大,氣派之闊,是古往今來的畫家未曾有過的紀錄,堪稱是美術史上所知畫荷花最大的尺幅。畫面上的墨色逐次敷染,濃重而不滯;構圖之疏密開合,層層緊扣,沒有一個地方是鬆懈鬱塞的。畫花卉若尺幅過大容易流於纖細瑣碎,極難掌握畫面重心,使氣韻相通。而畫家這幅畫作規模這麼龐大,卻仍是井然有序,在宏偉中兼有秀麗之情趣,這是他結合了早年文人畫風,講求筆墨秀潤的理念呈現。張大千一方面深刻地描繪出荷花生長之自然情態,有涼風拂動,濃蔭逭暑之韻緻,另一方面又賦予了擬人的恢宏氣度,真是古今之少有。
畫面上題了一首詩「一花一葉西來意,大滌當年識得無?我欲移家花裡住,袛愁秋思動江湖。」意境清新動人,頗有禪意,又極富浪漫之感。其時正值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夕,而畫上又分兩次題記說明了畫家當時創作此畫的心境感受:其一先感嘆曰「兩京未復,昆明玄武舟渚之樂,徒托夢魂。炎炎朱夏便有天末涼風之感。乙酉六月,避暑昭覺寺,漫以大滌子寫此並題。大千居士爰。」其二則得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欣喜地又題詩記一首曰「忽報收京杜老狂,笑嗤強寇漫披猖。眼前不忍池頭水(不忍池在東京,荷花最盛。昔居是邦,數賞花泛舟。),看洗紅妝解珮裳。七月即望,日本納降。收京在即,喜題其上。爰。」明顯地記錄了畫家前後不同的心境,前者感懷,後則轉為欣喜,十分真實動人。
畫上所提到的「大滌子」是指清初的畫家石濤(1642–1707),是影響張大千一生藝術創作最大,也是他最尊崇的畫家。石濤畫荷花有一特色,即以淡墨畫完花瓣後,再用重墨鉤染瓣尖,使荷花看來更為生動且富精神;另外鉤寫花蕊水草的手法,也極清雅俊秀。大千畫荷花上承繼石濤這些表現特色,後來更將之進一步發展在設色鮮麗的荷花上。
品名:張大千 墨荷四聯屏
館藏編號:75-03647
作者:張大千
級別:重要古物(公告日期:中華民國 102年8月16日)
尺寸:縱:358cm 橫:596cm
張大千作品特色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水殿暗香〉,則是畫家於1962年旅居巴西時所作;當時他已開創了其潑墨畫風的時代新風格,是其畢生創作階段的另一個高峰。大千畫荷當代獨步,精作無數;唯手卷形式之表現極少見,因為手卷畫花卉氣勢難連貫,加以構圖狹長亦難施展。故古人所作花卉卷多見分段落之處理,如一段水仙、一段菊花、一段夏荷、一段冬梅等,即所謂「四季花卉」,往往秀逸有餘,而氣勢張力則不足。而大千此卷高45.5,長684公分,畫幅雖較前述之丈二墨荷小得多,然氣勢雄匹,筆墨老辣,其內涵精采之程度,
較之前述之大墨荷實有過之而無不及,可稱之為當世之書畫神品,是畫家生平墨荷畫作之絕精者。
手卷,是中國書畫表現之特殊形式,能將連貫之時間、空間,上下左右不同的視點納入同一視覺領域,凸顯中國體察萬物自然與西方不同之宇宙觀,也是一種時間的延續性。畫家這卷作品尤見此一特質之發揮,將荷花枝葉生機蓬勃、姿態各具的景象,由各個角度出落得淋漓盡致。章法布局上,有如風捲雲起,力拔山兮的一氣呵成。用筆出枝都能見到一股彈性的力道,在荷幹枝葉之間相互造成一種緊張的拉力,使畫面平衡卻極富動勢。花葉由右方起勢昇起下墜,再連續延伸上下起落,緊密後隨之疏放,節奏緊湊且富韻律感,筆法結構絕無單調重覆之處。
張大千畫花卉特別著重物理物性之深刻觀察,此承自宋人格物致知之理念。因此是卷雖以大寫意之筆法完成,卻有極強之寫實感,絕對符合荷花生長的科學觀察,加以墨氣清潤,焦濕濃淡,色分五彩,是以光影明暗的感覺很強。畫上題句「菡萏香遠十頃陂,無瀾無浪好漣漪;夜來定有鴛鴦宿,分付西風莫漫吹。」詩意清新工麗,用字典雅,通卷呈現一片暗香月影,氣氛浪漫的盛夏夜景。這幅畫作還有個重要特色就是:畫面中非常具有現代藝術中抽象性、單純性之表現特質。假如我們局部地放大這件作品的各個部分,會發現現代西方抽象繪畫所具有的造型元素,在這幅畫面中全都具有;這顯示出畫家強而有力的造型張力,是超脫時代與地域所限制的。
就這幅荷花手卷與前幅大墨荷的比較而言,〈水殿暗香〉一作功力精深,遊刃有餘之力勢,已非前述之墨荷大通屏可比,不過這是就氣韻而言。因為畫家經過了近20年創作經歷之成長,其功力表現之高下精深當然有很大的進步。前者嚴謹龐大之格局有餘,但奇逸奔放的韻味力道,則比不上〈水殿暗香〉卷這一作。不過由於前者畫幅過大,先天上表現易受限制,需採層層節制之法逐次完成,終不如畫幅較小者容易施展揮灑。
品名:張大千 水殿暗香卷
館藏編號:75-03641
級別:重要古物(公告日期:中華民國 102年8月16日)
尺寸:縱:45cm 橫:676cm
張大千(1899-1983),近代書畫名家。此畫為張大千1962年旅居巴西時所作,其時已開創潑墨畫風。本件作品以橫卷形式由不同角度將荷的百般樣態佈滿畫面,甚至於延伸畫幅之外,畫面生動緊湊,而無單調重複之筆,通幅由右端開始可分三個段落,卷首兩片重墨繪成的荷葉半掩著一朵清麗荷花,中段是傾斜的幾根荷莖引導出畫卷進行的方向,卷末則以層層濃墨交代出荷葉疊覆密生的荷塘之景。全畫以不同深淺的墨色渲染荷葉的不同遠近,傳達出精妙的空間感,荷葉與荷花的構圖展現出巧妙的虛實關係,將荷花枝葉生機蓬勃姿態各具的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