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影響力為何因張騫而遠播萬里
「一帶一路」現在很火,不管是陸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留下中國人奮力開拓的影子。沒有哪個時代,能像現代一樣將世界變成一個村子一樣進行交流。中國並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國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一個叫張騫的人,就將目光瞄向了遙遠的西域。要知道,那個時候交通不便,全靠兩條腿丈量道路,最多騎上一匹馬。因為有了張騫,中國人才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以外,西方還有諸多大國,萬里之遙的歐洲「大秦」是與中國並肩的西方大國。司馬遷用「鑿空」二字表達對張騫的敬意,由此張騫成為比西方馬可•波羅、哥倫布還早1000多年的旅行家,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
絲綢之路最初的目的並不是和平,而是戰爭。
我們都知道,絲綢之路是一條和平之路,貿易之路。但當初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卻不是為了和平,而是戰爭。而且,這場戰爭是漢武大帝欲發動的戰爭。
漢朝剛建立時,並不太平,北方受到匈奴的嚴重威脅。漢高祖劉邦乘戰勝項羽之威,欲一舉消除匈奴之患,令他沒想到的是,堂堂的漢朝竟不是匈奴的對手,漢高祖劉邦差點被活捉,要不是使美人計令匈奴退了兵,漢朝的國運落到什麼樣還挺難說。「白登之圍」嚇壞了劉邦,於是漢朝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和親」政策,漢朝的公主嫁給匈奴單于,實際上是屈辱的產物。
經歷了文景之治,漢朝的國力逐漸強盛起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再也忍不下去了。他決心用武力抗擊匈奴,不再忍受「和親」之辱。當漢武帝打聽到西域有一個大月氏國和匈奴也是仇敵時,一個計劃在漢武帝的頭腦中誕生了。他決定聯合大月氏,南北夾擊,一舉解決匈奴之患。
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沒有電報,聯絡只能靠兩條腿,漢武帝決定派人去聯絡大月氏國王,這是一條前途未卜之路,西行不知幾千里,而且中間隔着以殘暴著稱的匈奴國,敢於執行這項任務的人,不管完得成完不成任務,都是英雄。
也就在這個時候張騫主動報名執行這項計劃,成為那個時代漢朝的英雄。
張騫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人,他以一個親漢的匈奴人堂邑父做嚮導,一百餘人的隨從,浩浩蕩蕩地向西進發。結果,剛進匈奴境內,就被匈奴兵俘虜了。幸運的是,張騫並沒有被匈奴人殺掉,也不知匈奴人動了哪門子善心,還給張騫娶了妻,生了子,試圖將這位漢朝英雄同化為匈奴人。張騫這一呆就是十年,但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漢朝,時時刻刻牢記着他的使命,終於有一天,趁匈奴人放鬆戒備時,他和堂邑父逃出匈奴,向更遠方的大月氏進發。
但十年後的大月氏,已與十年前的大月氏國情不同,國王換了,國力弱了,再也不想打仗,不想報仇。他們被匈奴人打怕了,哪怕跟強大的漢朝合作都不敢嘗試。張騫無奈只好返回漢朝,但倒楣的是,路過匈奴的時候,他再次被俘虜,這一呆又是一年。一年之後張騫逃出匈奴時,離他當初離開長安已過了十三年。
完勝匈奴,立首功的不是衛青、霍去病,而是張騫。
張騫雖然沒有完成聯合大月氏的任務,但卻給漢武帝帶來了西域諸國的風土人情,地理特徵,那個時候,只有勢力範圍,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國與國之間明確的國境。而且漢朝自詡為天子之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張騫的介紹令漢武帝開擴了眼界,原來除了漢朝以外,西方還有那麼多國家。萬里之遙的「大秦」國,也就是歐洲歷史上的古羅馬帝國,是與漢朝並駕齊驅的大國。漢武帝開疆拓土的雄心,被張騫激發出來。
可以說,漢武帝下定決定主動進攻匈奴,除了一雪前恥、不再執行和親政策以外,開疆拓土之心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激發漢武帝這一雄心的,就是張騫。天下之大,沒有哪個皇帝嫌領土少的,後來的成吉思汗,派四個兒子打下了半個多世界,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漢武帝雄才大略,自然也不例外。而匈奴人是漢武帝解決的第一個目標而已。
張騫雖然沒有完成聯合大月氏的使命,但他帶回來的資訊成為漢朝了解匈奴的最好情報。兵馬未動,情報先行,沒有好的情報,不知彼知己,是很難打勝仗的。
可以說,沒有張騫帶回來的匈奴及西域諸國情報資訊,衛青、霍去病要想打勝仗,也是困難的。衛青、霍去病能大敗匈奴,立首功的不是別人,正是張騫。
無心插柳柳成蔭,張騫因絲綢之路成為和平大使。
張騫曾經三次出使西域。第一次13年,當了匈奴的10年俘虜,但了解了西域諸國的風土人情。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教訓,漢武帝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有兩個,其一是使與匈奴國有矛盾的烏孫國重歸故地,以斷匈奴國右臂;其二是宣揚大漢國威,使西域諸國臣服漢朝。這一次張騫的團隊更加龐大,有300多人,金幣絲帛無數以及牛羊萬頭之多。這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仍然沒有完成烏孫國回歸故地的任務,但其副使訪問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宣揚了大漢國威。
第三次出使西域,漢武帝是聽從了張騫的建議,開拓西南諸國。漢武帝派張騫從四川出發,試圖走青海、西藏、雲南線到達「身毒」,也就是古印度。這次張騫也沒有完成任務,派出的隊伍並沒有到達印度就無功而返。
張騫三次出使西域,都沒有完成漢武帝交給他的任務,給衛青、霍去病當嚮導掃平匈奴,有一次還誤了時間,結果被廢為庶民。但他出使西域的意義遠遠大於漢武帝交給他的任務。
張騫的一生,都在鑿空西域的路上,三次出使遊歷的國家達到30多個。因為有了張騫,中國才知道了除中國外的西方諸國。因為有了張騫,中國的絲綢、陶瓷等源源不斷地銷往西方,因此中國又被西方諸國稱為「賽里斯」國,中國人又被稱為賽里斯人,賽里斯就是絲綢的意思。而西方的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也流向了中國,張騫無心插柳柳成蔭,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婆」,雖然他出使是戰爭的目的,因為西方諸國的臣服,他反而成為「和平大使」。許多國家因為張騫向漢朝示好,漢朝的影響因張騫而遠播萬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知史 #中國歷史 #張騫 #西域 #漢朝
張騫出使西域幾次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抗疫旅遊11-《眼見為實 耳聽為虛》
從前的日子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新冠疫情肆虐至今,不少人感覺現在的日子更慢!不但親朋不便相聚,而且哪裡都不能去!知史特推出「抗疫旅遊」專題,帶您在線遊覽世界名勝,更飽覽歷史新知!
「在這短短的幾日,我有幸能欣賞與別不同的城市面貌。烏茲別克和哈薩克地大廣闊,那裡縱然沒有高樓大廈,但勝在景色優美。哈薩克被山群圍繞,向遠處眺望就能看到巍然屹立的天山,故哈薩克冬暖夏涼,在炎熱熾盛的夏天也有陣陣清風吹來。但遺憾的是我們待在哈薩克的時間非常少,為了趕行程也沒有仔細看到這裡的風景。烏茲別克的天氣雖然比哈薩克酷熱,烈日當空,臨近沙漠地帶的布哈拉悶熱得很。但是蔚藍的天空卻略勝一籌,沒有雲朵的天就如碧海般廣闊,早晨空氣清新,更是鳥語花香。真羨慕這裡的人民,在這裡生活,每天都有如此美麗景色的相伴。不過論景,當然莫及於烏茲別克的眾多古蹟。伊斯蘭教獨特的建築讓我大開眼界,當中精緻的花紋、配色、設計更使我嘆為觀止。我也終於見識到清真寺的「洋蔥頭」,裡面運用了各種原理才能保持圓頂的豎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帖木兒的陵墓,裡面金碧輝煌,聽說金光閃閃的天花版是用真金做成,入面還有當地人在虔誠的禱告,使人油然而生莊重之感。
烏茲別克的幾個城市都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所以在不少商店我們可以見到有各式各樣的絲綢售賣。其實我對於絲綢之路的認識並不深,即使在課本也只能看到絲綢之路被一兩句帶過,只知道西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中外交流之路。但原來絲綢之路再更早之前已形成,中西一直有商貿交易,並且在絲綢之路上大多都是粟特人,甚少中國人。本來以為絲綢之路只是由河西走廊向西的一條大型經濟之路,卻不知原來絲綢之路範圍廣大、四通八達,打破我一直對絲綢之路認知……」
閱讀精彩全文,請移步知史官網「知史學園」-「遊歷學習」,謝謝!
https://mychistory.com/index.php/e001/e0011/s0055
張騫出使西域幾次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漢朝的影響因他而遠播萬里:大宛國發現的情報讓漢武帝驚喜不已|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一帶一路」現在很火,不管是陸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留下中國人奮力開拓的影子。沒有哪個時代,能像現代一樣將世界變成一個村子一樣進行交流。中國並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國家,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一個叫張騫的人,就將目光瞄向了遙遠的西域。要知道,那個時候交通不便,全靠兩條腿丈量道路,最多騎上一匹馬。因為有了張騫,中國人才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以外,西方還有諸多大國,萬里之遙的歐洲「大秦」是與中國並肩的西方大國。司馬遷用「鑿空」二字表達對張騫的敬意,由此張騫成為比西方馬可·波羅、哥倫布還早一千多年的旅行家,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
絲綢之路最初的目的並不是和平,而是戰爭
我們都知道,絲綢之路是一條和平之路,貿易之路。但當初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卻不是為了和平,而是戰爭。而且,這場戰爭是漢武大帝欲發動的戰爭。
漢朝剛建立時,並不太平,北方受到匈奴的嚴重威脅。漢高祖劉邦乘戰勝項羽之威,欲一舉消除匈奴之患,令他沒想到的是,堂堂的漢朝竟不是匈奴的對手,漢高祖劉邦差點被活捉,要不是使美人計令匈奴退了兵,漢朝的國運落到什麼樣還挺難說。「白登之圍」嚇壞了劉邦,於是漢朝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和親」政策,漢朝的公主嫁給匈奴單於,實際上是屈辱的產物。
經歷了文景之治,漢朝的國力逐漸強盛起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再也忍不下去了。他決心用武力抗擊匈奴,不再忍受「和親」之辱。當漢武帝打聽到西域有一個大月氏國和匈奴也是仇敵時,一個計畫在漢武帝的頭腦中誕生了。他決定聯合大月氏,南北夾擊,一舉解決匈奴之患。
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話,沒有電報,聯絡只能靠兩條腿,漢武帝決定派人去聯絡大月氏國王,這是一條前途未卜之路,西行不知幾千里,而且中間隔著以殘暴著稱的匈奴國,敢於執行這項任務的人,不管完得成完不成任務,都是英雄。
也就在這個時候張騫主動報名執行這項計畫,成為那個時代漢朝的英雄。
張騫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人,他以一個親漢的匈奴人堂邑父做嚮導,一百餘人的隨從,浩浩蕩蕩地向西進發。結果,剛進匈奴境內,就被匈奴兵俘虜了。幸運的是,張騫並沒有被匈奴人殺掉,也不知匈奴人動了哪門子善心,還給張騫娶了妻,生了子,試圖將這位漢朝英雄同化為匈奴人。張騫這一呆就是十年,但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唸著漢朝,時時刻刻牢記著他的使命,終於有一天,趁匈奴人放鬆戒備時,他和堂邑父逃出匈奴,向更遠方的大月氏進發。
但十年後的大月氏,已與十年前的大月氏國情不同,國王換了,國力弱了,再也不想打仗,不想報仇。他們被匈奴人打怕了,哪怕跟強大的漢朝合作都不敢嘗試。張騫無奈只好返回漢朝,但倒霉的是,路過匈奴的時候,他再次被俘虜,這一呆又是一年。一年之後張騫逃出匈奴時,離他當初離開長安已過了十三年。
完勝匈奴,立首功的不是衛青、霍去病,而是張騫
張騫雖然沒有完成聯合大月氏的任務,但卻給漢武帝帶來了西域諸國的風土人情,地理特徵,那個時候,只有勢力範圍,沒有像現在這樣的國與國之間明確的國境。而且漢朝自詡為天子之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張騫的介紹令漢武帝開擴了眼界,原來除了漢朝以外,西方還有那麼多國家。萬里之遙的「大秦」國,也就是歐洲歷史上的古羅馬帝國,是與漢朝並駕齊驅的大國。漢武帝開疆拓土的雄心,被張騫激發出來。
可以說,漢武帝下定決定主動進攻匈奴,除了一雪前恥、不再執行和親政策以外,開疆拓土之心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激發漢武帝這一雄心的,就是張騫。天下之大,沒有哪個皇帝嫌領土少的,後來的成吉思汗,派四個兒子打下了半個多世界,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漢武帝雄才大略,自然也不例外。而匈奴人是漢武帝解決的第一個目標而已。
張騫雖然沒有完成聯合大月氏的使命,但他帶回來的信息成為漢朝瞭解匈奴的最好情報。兵馬未動,情報先行,沒有好的情報,不知彼知己,是很難打勝仗的。
可以說,沒有張騫帶回來的匈奴及西域諸國情報信息,衛青、霍去病要想打勝仗,也是困難的。衛青、霍去病能大敗匈奴,立首功的不是別人,正是張騫。
無心插柳柳成蔭,張騫因絲綢之路成為和平大使
張騫曾經三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十三年,當了匈奴的十年俘虜,但瞭解了西域諸國的風土人情。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教訓,漢武帝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有兩個,其一是使與匈奴國有矛盾的烏孫國重歸故地,以斷匈奴國右臂;其二是宣揚大漢國威,使西域諸國臣服漢朝。這一次張騫的團隊更加龐大,有三百多人,金幣絲帛無數以及牛羊萬頭之多。這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仍然沒有完成烏孫國回歸故地的任務,但其副使訪問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宣揚了大漢國威。
第三次出使西域,漢武帝是聽從了張騫的建議,開拓西南諸國。漢武帝派張騫從四川出發,試圖走青海、西藏、雲南線到達「身毒」,也就是古印度。這次張騫也沒有完成任務,派出的隊伍並沒有到達印度就無功而返。
張騫三次出使西域,都沒有完成漢武帝交給他的任務,給衛青、霍去病當嚮導掃平匈奴,有一次還誤了時間,結果被廢為庶民。但他出使西域的意義遠遠大於漢武帝交給他的任務。
張騫的一生,都在鑿空西域的路上,三次出使遊歷的國家達到三十多個。因為有了張騫,中國才知道了除中國外的西方諸國。因為有了張騫,中國的絲綢、陶瓷等源源不斷地銷往西方,因此中國又被西方諸國稱為「賽裡斯」國,中國人又被稱為賽裡斯人,賽裡斯就是絲綢的意思。而西方的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也流向了中國,張騫無心插柳柳成蔭,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婆」,雖然他出使是戰爭的目的,因為西方諸國的臣服,他反而成為「和平大使」。許多國家因為張騫向漢朝示好,漢朝的影響因張騫而遠播萬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張騫出使西域幾次 在 張騫馮翊綱說人解字20180412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讀書時,就知道 張騫 是漢朝通 西域 的大功臣,他不僅將中原絲織品傳入 西域 ,也讓 西域 的音樂、良馬、水果,傳入中原。歷史記載, 張騫 前後 出使西域 兩次, ... ... <看更多>
張騫出使西域幾次 在 知史- 張騫出使西域原意並非促進文化交流?| 歷史驚奇... 的推薦與評價
他一生出使西域兩次,為西域諸國準備的財物和西漢特產,向西域傳播了漢朝的中原文化;同時,亦打通了西漢通往西域的道路,為日後的絲綢之路以及中西文化交流打下重要的基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