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分別是 哪五代哪十國?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五代十國開始。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宋朝,五代結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宋朝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形成了與契丹( 遼)對峙的局面。
五代十國是哪五代
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即「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一、後梁
後梁(907年—923年),即梁朝,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國號大梁,史稱後梁,唐朝正式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實行兩京制,東都開封(今河南開封),西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梁王朝自梁太祖朱溫開國之前,就長期與後唐前身即河東的晉國爭霸直至亡國,共歷三帝,前後17年。因為皇帝姓朱,為與南北朝時的南梁相區別,故又稱朱梁。
二、後唐
後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傳二世四帝,歷時一十四年。
後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統治疆域最廣的朝代。「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時梁晉吳蜀四分天下,後唐以一滅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891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封晉王,建立前晉,從此割據河東。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後梁,晉國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期間晉國視梁朝為閏朝,仍奉唐朝正朔。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勗即晉王位。
923年李存勗在魏州(今河南安陽)稱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國號,升魏州為東京興唐府。同年底李存勗滅後梁,定都洛陽,史稱後唐;926年滅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從誨內附;930年南楚馬希聲內附;936年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借遼兵攻入洛陽,稱帝建立後晉,後唐滅亡。
三、後晉
後晉(公元936年—公元947年)是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朝代,從公元936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滅後唐開國,到契丹947年滅後晉,一共經歷了兩帝,十二年,另別稱為石晉,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後遷都開封(今河南開封)。
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並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於太原登基稱帝,國號為晉,史稱後晉。不久攻入洛陽,滅後唐,石敬瑭割地稱兒的做法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包括他自己過去的親信。
石敬瑭死時,立侄石重貴為繼承人。登基後,石重貴決定漸漸脫離對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稱對耶律德光稱孫,但不稱臣。公元944年契丹伐晉,雙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南)交戰,互有勝負。
公元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貴親征,再次戰敗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這樣後晉的主力就喪失了。石重貴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虜到契丹,後晉覆滅。
盛時疆域約為今河南、山東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河北、寧夏、湖北、江蘇、安徽的一部分。
四、後漢
後漢(947年—950年),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中原王朝,都城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
後唐覆滅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命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公元947年,契丹滅後晉後佔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後攻克並定都於汴州。
公元948年,劉知遠第二子劉承佑嗣位,即漢隱帝。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漢隱帝命郭威平之,但漢隱帝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後漢就此滅亡。
五、後周
後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後一個中原王朝,從951年正月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建國,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至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共計歷經三帝,享國10年。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是後漢的開國功臣,受後漢高祖劉知遠重任。郭威是劉知遠臨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之一,他奉後漢隱帝劉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鎮叛亂。郭威登基後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減輕和免除了許多徭役,同時整頓軍紀和管理機構內部的腐敗。
柴榮繼位後不久親自領兵抵抗北漢的進攻。在高平之戰中他親臨戰場,在出師不利、己方右翼潰退的情況下扭轉戰勢,擊敗北漢軍隊。隨後乘勝追擊,一直攻到太原。從955年到958年他三次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稱號、幾乎將所有長江以北地區割給後周。
959年柴榮再次北上攻遼,軍隊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幾乎攻到幽州。不久柴榮病逝,其幼子柴宗訓登基。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結鎮、定二州將謊報說遼國和北漢聯合進犯,領兵到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後周首都是開封,統治範圍包括今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
五代十國是哪十國
十國為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即「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最後於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
一、南吳
吳國(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政權之一。為楊行密所建,又稱「楊吳」,亦稱「南吳,弘農,淮南」。
919年(唐天祐十六年),獨立建國,改元建制,但統治者並未稱帝,僅稱吳王。927年(吳順義七年),楊溥稱帝。937年(吳天祚三年),吳帝楊溥禪位於徐知誥,吳國滅亡,歷4主,立國35年。
二、吳越
吳越(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在唐天祐四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吳越先後尊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為正朔,並且接受其冊封。
吳越強盛時擁有13州疆域,約為現今浙江省全境、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東北部(福州市)一帶。吳越國曆三代五王,至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立國七十二年。從唐景福二年(893年)錢鏐為鎮海軍節度使算起,至滅亡前後存八十六年。
三、前蜀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十國政權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於成都(今四川成都)。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歷二主,共十八年。
前蜀盛時疆域大致在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歷二帝,共十八年。前蜀建立後,少有大規模戰爭,社會生產基本上能正常進行,但王建統治時賦稅很繁重。王衍繼位後奢侈荒淫,營建宮殿,巡遊諸郡,耗費大量財力,加重人民的負擔。太后、太妃賣官鬻爵,臣僚也賄賂成風,政治十分腐敗。
公元925年,後唐莊宗李存勗發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覆滅。
四、後蜀
後蜀(934——966),又稱孟蜀,是五代十國之一,孟知祥所建,定都成都。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比前蜀要小,東線和北線最為顯著。東由襄陽退至重慶一帶,北也由甘陝退到廣元。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發兵攻伐後蜀,次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將當地所有反抗全部鎮壓下去。
五、閩
閩(909年—945年),五代十國之一,先後定都於長樂(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甌)。
909年,王審知被後梁封為閩王。後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其長子王延翰繼位。
後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審知次子王延鈞殺死王延翰奪位,並於長興四年(933年)稱帝,建都長樂,年號龍啟,之後閩政變內亂不斷。閩天德三年(945年),閩正在打內戰時南唐出兵將其攻滅。
六、南漢
南漢(917——971),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政權之一。位於現今天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面積約40多萬平方公里。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今廣東封開)刺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
劉謙死後,劉隱繼承父職,逐步統一嶺南,進位清海節度使。公元907年,劉隱受後梁封為大彭郡王,公元909年改封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為南海王。
劉隱死後,其弟劉陟襲封南海王。劉陟憑藉父兄在嶺南的基業,於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東省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號「大越」。
次年十一月,劉陟改國號漢,史稱南漢,並更名劉岩,後又更名劉龔,終名劉龑(音岩)。史稱南漢高祖。971年為北宋所滅,歷四帝,五十四年。
七、南平
南平(924年-963年),又稱荊南、北楚,高季興所建,為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南平都城為荊州,轄荊、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三州。
其子高從誨繼立,後經高保融、高保勗,直到第五主高繼衝,於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納地歸降。
八、馬楚
楚國,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湖南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稱馬楚,又稱南楚、馬楚國、馬楚政權,長沙為王都。楚國創始人馬殷,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
楚全盛時,轄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連、昭、宜、全、桂、梧、賀、蒙、富、嚴、柳、象、容共24州,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5個節鎮,即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
楚自896年馬殷任命節度使到951年楚國滅亡,共存世56年,在湖南歷史上產生重要影響。
九、南唐
南唐(937——976),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權,定都江寧(今江蘇南京),後遷都南昌。傳三世一帝二主,享國三十九年,是十國中版圖最大的。
南唐雖偏安於淮河以南,卻是五代十國時期經濟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對後世宋朝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南唐最盛時幅員三十五個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約500萬,為中國南方的經濟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十、北漢
北漢(951——979)是五代十國之一,也是十國中最後一個政權,史稱北漢。都城晉陽(今山西太原)。領土為十二州,大致位於今天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北漢依附於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後被北宋所滅。歷四帝,共28年。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彭城王宋朝 在 杰朗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東坡提梁壺介紹:
在宜興窯場丁蜀地區,在民間流傳最廣、最深、最普遍的故事,莫過於「東坡提梁壺」。相傳為宋代蘇東坡所創制,以其圓純端重的造型,簡巧虛空的提梁設計,恰到好處的佈局安排,以致它引取大文豪「蘇東坡」之名為壺,歷來為壺界所珍。
東坡提梁壺
地區宜興窯場丁蜀地區
時間宋代
製作蘇東坡
來歷傳說
傳說宋朝大學士蘇東坡晚年不得志,棄官來到蜀山,閑居在蜀山腳下的鳳凰村上,他喜歡吃茶,對吃茶也很講究。此地既產素負盛名的「唐貢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還有「海內爭求」的紫砂壺。有了這三樣東西,蘇東坡吃吃茶、吟吟詩,倒也覺得比在京城做官愜意,但這三者之中蘇東坡還感到有一樣東西美中不足。什麼呢?就是紫砂茶壺都太小,怎麼辦呢?蘇東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壺?對,自己做茶壺自己用!他叫書僮買來上好的天青泥和幾樣必要的工具,開始動手了。誰知看似容易做卻難,蘇東坡一做做了幾個月,還是一籌莫展。
一天夜裡,小書僮提著燈籠送來夜點心,蘇東坡手捧點心,眼睛卻朝燈籠直轉,心想:哎!我何不照燈籠的樣子做一把茶壺?吃過點心,說做就做,一做就做到雞叫天亮。等到粗殼子做好,毛病就出來了:因為泥坯是爛的,茶壺肩部老往下塌。蘇東坡想了個土辦法,劈了幾根竹丬丬,撐在燈籠壺肚裡頭,等泥坯變硬一些,再把竹丬拿掉。
燈籠壺做好,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個壺把。蘇東坡思量:我這把茶壺是要用來煮茶的,如果像別的茶壺那樣把壺把裝在側面肚皮上,火一燒,壺把就燒的烏漆墨黑,而且燙手。怎麼辦?他想了又想,抬頭見屋頂的大梁從這一頭搭到那一頭,兩頭都有木柱撐牢,靈機一動說:「有了!」趕緊動手照屋梁的樣子來做茶壺。經過幾個月的細作精修,茶壺作成了,蘇東坡非常滿意,就起了個名字叫「提梁壺」。
因為這種茶壺別具一格,後來就有一些藝人仿造,並把這種式樣的茶壺叫做「東坡提梁壺」,或簡稱「提蘇」。
創制年代
傳說中「東坡提梁壺」的傳統定型款式創制是北宋蘇東坡,這顯然不是歷史事實。民間傳說只是反映了陶都宜興人民的一種心願或民俗民風,那麼,事實是怎樣呢?蘇東坡事實上嗜好的煮茶用器應該是「銚子」,是由水壺或藥壺改型並移作煮茶之用的銅器銚子,被稱作「銅石銚」的,而紫砂石銚的創制應該是清代書畫名家尤蔭根據周鐘贈的蘇東坡銅提石銚仿制的「白泥大砂壺」,這就是清嘉道年間制壺名家楊彭年改制、加工、定型,並經不斷改進、演變,終趨成熟的紫砂傳統經典之作「彭年石銚」早期之作──「提梁石銚」。這和「蘇東坡提梁壺」的造型完全不同,完全不是一回事。
當今定型定名款識「東坡提梁壺」的創制,是在1932年春天。當時為準備參加百年一度的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展品展示問題,宜興職校校長(陶校前身,紫砂職業教育創始人)王世傑,多次邀集丁蜀山陶業粗、溪、黑、黃、砂、紫砂六大行業工會代表、窯業主代表、藝人代表、地方名士、校董出謀策劃,群策群力。座談會期間,再討論展品的題材時,有人講起了「東坡提梁壺」的故事傳說。王世傑很感興趣,認為這是絕好題材,就組織紫砂藝人專門討論故事傳說中的「東坡提梁壺」。
紫砂藝人、各紫砂營業公司、各陶器廠亦提供了清末傳統單把提梁壺款式的壺樣。特別是一把清光緒年間的任伯年刻花卉提梁壺,壺身為燈籠圓壺,厚圓蓋,鈕扁圓,一彎式流,前提梁用一段橫把呈彎弓形狀,後竪搭一段把架在彎弓上,直至壺後身傳統的接壺把處將提梁把嵌接。此件藝技、格調、形制均較別緻。王世傑根據清末傳統單把提梁的款式,結合清末雙梁橫竪架接提梁的架勢,設計出初步圖稿,正式定名為「東坡提梁壺」,並將圖稿分發於紫砂業界,由各陶器公司、各陶器廠、各陶器作坊聘請藝人製作。其中「東坡提梁壺」制得成功的,為民初制壺名藝人汪寶根。
汪寶根,號旭齋,民初制壺好手,擅花貨,善傳統壺式,從師汪升義,為著名藝人吳雲根、朱可心的大師兄。民國之初,宜興利永陶瓷公司創辦之始,即被聘為該公司技師,為民國初期紫砂花貨器好手之一。汪寶根製作的「東坡提梁壺」,制工嚴謹,圓純精緻,氣度神韻,特別是流把處理巧妙,渾成一體,與民間故事傳說中的「東坡提梁壺」相得益彰,情趣意合。作品製作成功,全窯場引起轟動。
另一藝人束金壽,照圖製作亦獲成功。束金壽在「東坡提梁壺」壺身表面採用紅泥漿「粉紅」處理,效果比較明顯,較好地表現達了「東坡提梁壺」的主題立意。
「東坡提梁壺」造型形制,是根據傳統的單把提梁、雙把提梁壺型轉化演變而來,在王世傑手中定型定名。將傳統提梁定名為「東坡提梁壺」比原先壺名更貼切,更接近主題,這就是「東坡提梁壺」創制的原因、過程。
彭城王宋朝 在 我在路上碰到藍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我一定要在粉絲團分享一下,金庸宇宙啊
感謝金老為我們帶來這麼多的好故事。
西元前483年 西施送入吳國;范蠡遇到阿青,阿青傳越國劍士劍法。
西元前476年 越國滅掉吳國;范蠡與西施隱居,阿青離去。
527年 南北朝時期,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中國,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創立中國禪宗。
536年 達摩逝世。
554年 西魏宇文泰攻破江陵城(今荊州),梁元帝蕭繹留下寶藏在天寧寺,連城訣寶藏來源於此。
隋朝末年,李靖將《易筋經》中的武學奧秘,盡數領悟。
640年 侯君集攻破高昌國。
694年 明教傳至中土。
唐朝末葉,嘉興劍術名家改良越女劍法。
877年 丐幫建立。
907年 唐朝滅亡。
907年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
937年 段思平建立大理。
936年—946年 少林寺法慧禪師練成了一指禪。
960年 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1030年 慕容博出生。
1038年 西夏建立。
1047年 慕容博傷黃眉僧。
1051年 掃地僧到少林寺。
1060年 蕭峰出生。
1061年 雁門關外亂石谷大戰。
1062年 蕭遠山到少林偷研武功。
1063年 丁春秋暗算師門。
1064年 慕容復出生。
1065年 波斯“山中老人”霍山,制聖火令,將平生武功精要,鐫刻於聖火令之上。
1069年 虛竹出生。
1071年 段譽出生。
1072年 慕容博傷崔百泉。
1074年 阿朱出生。
1077年 慕容博詐死。
1083年 蕭峰接任丐幫幫主。
1090年 鳩摩智單挑天龍寺六僧。
1091年 蕭峰離開丐幫。
1092年 聚賢莊大戰。
1093年 蕭峰助耶律洪基平定皇太叔之亂(歷史上為1063年);無崖子去世;虛竹接任逍遙派掌門,同年被西夏招為駙馬;少林寺門外混戰;掃地僧講經說法。
1094年 大理段正明禪位侄子段譽;蕭峰自盡。
1103年 岳飛出生。
1112年 王重陽出生。
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黃裳雕版印行萬壽道藏。
1120年 黃裳向明教的高手挑戰。
1125年 金國滅遼。
1127年 金國滅北宋。
1127年—1130年 少林寺靈興禪師花了三十九年練成了一指禪。
1140年 獨孤求敗創獨孤九劍第九式破氣式。
1141年 岳飛於獄中撰寫《武穆遺書》。
1158年 段智興出生。
1162年 柯鎮惡(江南七怪之首)出生。
1163年 周伯通出生。
1164年 黃裳完成九陰真經。洪七公出生。
1168年 歐陽鋒出生。
1170年 獨孤求敗鬱寂而終。
1171年 黃藥師出生。
1173年 曲靈風出生。
1178年 裘千仞出生。
1183年 金輪法王出生。
1184年 朱子柳出生。
1186年 陳玄風、歐陽克出生。
1190年 火工頭陀于少林寺中大開殺戒。
1196年 王重陽再入古墓,於棺上刻下部分九陰真經,並留“玉女心經,欲勝全真;重陽一生,不弱於人” 的文字,後某日無名僧與王重陽鬥酒參閱九陰創九陽;南宋宦官在宮中創葵花寶典。
1200年 第一次華山論劍。
1203年 重陽真人拜訪段皇爺,廢了歐陽峰20年蛤蟆功;王重陽仙逝。
1205年 郭靖出生。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
1206年 裘千仞傷瑛姑幼子。
1208年 黃蓉出生。
1220年 小龍女出生。
1223年 穆念慈比武招親。
1224年 楊過出生。
1227年 第二次華山論劍;蒙古滅西夏;成吉思汗去世。
1234年 金國滅於蒙古與南宋聯合進攻。
1235年 明教高手參考五代十國時期武林高手慕容龍城的“斗轉星移”,創出威力更大的“乾坤大挪移”神功,遂為鎮教之寶。
1243年 洪七公、歐陽峰去世。
1243年 楊過小龍女雙劍合壁初試鋒芒挫敗金輪法王;楊過學彈指神通。
1243年 郭襄出生;楊過斷臂,初入獨孤求敗劍塚。
1247年 張三丰出生。
1253年 蒙古滅大理國。
1257年 明教石教主聖火令為丐幫所奪。
1259年 楊過飛石擊斃蒙哥大汗;第三次華山論劍。
1262年 郭襄遊少林。
1271年 忽必烈改蒙古國號為“大元”。
1273年 一代大俠郭靖和黃蓉戰死襄陽。
1276年 蒙古攻進南宋都城臨安。
1296年 金毛獅王謝遜出生。
1317年 謝遜離開師父成昆,加入明教。
1318年 武當六弟子殷梨亭出生。
1323年 成昆殺謝遜一家。
1336年 謝遜及張翠山夫婦至冰火島。
1337年 張三丰九十大壽;張無忌出生。
1338年 元兵剿滅袁州明教義軍,常遇春、彭瑩玉僥倖逃脫。
1339年 周芷若出生。
1340年 汝陽王女兒敏敏特穆爾出生,元帝封其“紹敏郡主”。
1341年 小昭出生。
1346年 張三丰百歲大壽;張翠山殷素素夫婦自盡。
1351年 張無忌得九陽神功。
1357年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張無忌任明教教主;張三丰首創太極神功。
1358年 小昭遠走波斯。
1359年 少林屠獅英雄會;白眉鷹王殷天正去世。
1360年 張無忌隱退,光明左使楊逍繼任為明教第三十五代教主。
1365年 明教光明右使范遙參考北宋年間的兩大神功“北冥神功”及“化功大法”,創出威力極大更為歹毒的“吸星大法”。
1368年 明朝滅元朝。
1372年 楊逍去世,明教內部爭權奪力,陷入內亂,加上外部朱元璋打壓,明教日漸式微。教中高手改組明教,遂為“日月神教”。
1400年 莆田少林寺得葵花寶典。
1401年 岳肅、蔡子峰偷錄葵花寶典;渡元禪師習辟邪劍法。
1402年 華山派分氣宗劍宗。
1406年 日月神教十長老破五嶽劍派劍法。
1420年 日月教襲武當山,張三丰手抄一部《太極拳經》和青年時佩帶的真武劍被搶。
1458年 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丰仙逝,享年212歲。(據《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李師融先生的考證)
1469年 令狐沖出生。
1479年 華山派氣宗劍宗之爭。
1486年 任盈盈出生。
1493年 東方不敗篡日月神教教主之位;任我行被囚地牢。
1503年 余滄海滅福威鏢局。
1504年 令狐沖學得獨孤九劍。
1505年 任我行重奪日月神教教主。
1506年 任我行去世。
1509年 令狐沖任盈盈喜結良緣。
1610年 金蛇郎君夏雪宜慘遭滅門之禍。
1612年 金蛇郎君夏雪宜得到雲南五仙教的鎮教“三寶”。
1623年 袁承志出生。
1643年 袁承志被推舉為七省江湖首領,同年率眾人挫毀西洋紅夷大炮。
1644年 袁承志助阿九挫敗成王與曹化淳篡位陰謀;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吳三桂降清;李岩夫婦自殺身亡。同年,袁承志、夏青青率親友、部屬避居海外,即今南洋新加坡之地。
1645年 仲夏,在清兵追擊下,李自成率主力部隊,敗退至湖北通城縣。一日,李自成帶少數親兵,在縣南查勘地形,在九宮山玄帝廟中,因打盹疏忽,被姜姓農民誤殺,終年三十九歲。
1655年 韋小寶出生在揚州妓院。
1669年 康熙韋小寶擒鰲拜。
1670年 韋小寶出任天地會青木堂香主。
1698年 武當派掌門陸菲青出生。
1711年 雍正帝與海寧陳家掉包剛出生的兒女,愛新覺羅弘曆原來是海寧陳家之子。
1733年 陳家洛出生。
1735年 愛新覺羅•弘曆登基,年號乾隆。
1753年臘月,苗人鳳和胡一刀決戰;胡斐出生。
1758年 紅花會在六和塔囚禁乾隆,回部霍青桐力排眾議,大敗清軍主力。
1759年 香香公主在北京自殺。
1780年三月十五日,苗人鳳和胡斐決戰。
1924年三月十日,金庸出生。
2018年十月三十日下午,金庸於香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