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得自己老」很重要,因為只要意識到自己的年紀,潛意識就會讓我們做出「適合那個年齡的」行為,生理上也會呈現符合那個年齡的表現。因此要記得,不只在言語中不要說自己老,連衣著裝扮以及接觸的環境,都不要讓自己意識到老,那麼不管多大年紀都能保持活力。
心理認知影響生理表現:別再喊「老了」
若你覺得怎麼可能,這未免太神奇了?!其實近年來已經有非常多研究與實驗證明,心理認知會影響生理表現。
心理學有個發現,稱為「意念動作效應」,認為人很容易被周遭環境或接觸的事物所影響,這些難以察覺的「暗示」會潛藏腦中,然後再從我們的行為表現出來。
紐約大學心理系教授做過一個很出名的實驗,他把學生分成兩組,學生並不知道老師要做什麼主題的研究,只是單純地被指示從一個實驗室到另一個實驗室完成不同的任務。
其中有個實驗室要求學生從五個字中隨便挑選出四個字來造句,其中一組給的字句是中性的名詞,比如火車、傘、魚、黃色、家……等等,另外一組則是給他們有關老的字,比如健忘、皺紋、失眠、重聽……等等。
做完造句之後,學生依指示到另一端的實驗室繼續作不同的測驗,教授則偷偷測量學生走過去所花的時間。
結果發現,造句詞彙跟老有關的那組學生,走路速度比另外一組慢得多,而且整個實驗過程沒有一個學生發現教授給的字交集到「老」這個概念。事後學生回憶實驗過程,也確認並沒有任何有關「老」的念頭進到他們心理。
實驗結果顯示,即便學生沒意識到,但他們潛意識接受了暗示,會促發「變老」的想法;想法連結到行為的改變,使學生走路也顯得「老態龍鍾」。
有另外一個經常被引述的實驗,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哈倫藍格所做,雖然當初她自己認為研究方法不是很正統,而且結果太出乎意料,所以當年並沒有投稿到正式的醫學期刊。
但這個實驗真的太經典了,後來啟發其他學者設計許多類似的實驗,結果都跟她的結論一樣:「我們如何看待變老這件事,會影響身心靈整體,並表現在行為與各種生理數據上。」
「時光屋」真的能讓人變年輕
1981年,哈倫藍格教授找了一處人車稀少的鄉下地區,租下一間修道院並進行改裝,整棟建築彷彿穿越時空回到1959年的世界,屋內擺上當年的雜誌與暢銷書,復古的黑白電視也. …全文請見連結
彷彿似的造句 在 微物旅人:幻遊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 〈當你/我已經〉
今日接到一封明信片,是一未曾謀面的法國網友來信。「當你收到這封明信片時,我已經不在里昂了。」是這樣的開頭。不知何故,自己閱讀或寫下類似的文句時,心底大多一陣翻湧,拍岸後殘下寂寞澀苦的泡沫。我彷彿可以聽見寫完擱筆時,原子筆從此端到彼端、一圈半的輕微轉動;靜止後卻像是留在原地,未曾有誰碰觸過。這是一道習題:「當你......我已經.......」生命中那些將說未說,終而靜默的話語,似乎都收存於,此照樣造句的刪節號之中。
2. 〈家書〉
Dear Family,
How are you recently? I miss you a lot.
我上星期返回德國。這周是開學前的準備周,又是一次重新介紹自己、建立人際關係的時候。如是場合以往總是新奇充滿期待。但多少回合下來,自己的過往像被翻爛的書本,指印咖啡漬糊了字墨,膠裝脫落,我快與他們離散了。每每重述一次自己的背景,它們好似就一個個背著我離去;像一張拍壞的相片,在前景的我因失焦而面目難辨,然身後卻一片清晰。我以為那比現實中什麼樣的時空距離,都要傷感。
但我想那不成大礙,頂多就是冰箱牛奶放到過期那樣程度的,酸楚與感嘆。自己在生活裡抓一把糖,隨意湊和著當Yoghurt喝吧!
十月第一周這裡天氣大好,算是對欲走還留的夏天作一次爽朗告別。而今轉陰冷,十來度吧;傍晚出門買一袋蘋果回來時淋了一身濕,充作是送別賈伯斯。我沒對他有過多的個人崇拜,我只想,嗯,季節更迭,一個世代離開,下一個輕敲兩聲門後進來;世皆如此,終究是不走也不來。僅有我iPod裏頭的歌,還暫且不換。
我會保重健康,當然你們也是,阿公姑姑姑丈大家都是。添淳的附中生活開心嗎?才小高一記得要好好地玩它一陣!隨信附上幾張先前全家義大利遊的合照。
Love, Max
3. 〈照樣造句〉
當你伸出了手,我已經不在同一個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