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咖啡館 Relief Cafe 】
解放靈魂·咖啡流轉之雋永
https://instagram.com/p/CAXZSPTDJDJ/
-
🏛位於桃園大溪的「新南老街」又名「中山老街」,舊時為政商、文教匯集之處,門牌單號為富人宅邸、雙號則為工人房、倉庫與民宅,街道彷彿成為一條階級洪流…
-
🏛時光荏苒,老街繁盛餘溫猶存,一棟棟中西融合的巴洛克式建築林立,遠望紅磚石柱頗有異國風情,近看則是充滿中式細節,穹窿式屋頂上,灰石雕刻上祥獅、蝴蝶、小鳥、花草…..等石紋雕飾,拱門廊柱顯現獨特格調與氣勢磅礡…
-
🏛漫步老街,感受雋永歷史流轉過的痕跡,就在轉身之際,遇見了「解放咖啡館」…
-
🏚隱身在紅磚砌成的拱門後方,木製拉門前擺放了一張斑駁長椅,兩面小黑板手寫上了咖啡二字與咖啡廳歷史,陶甕中插著的不是時下流行的乾燥花而是芒草,小編心想,若是乾燥花反而壞了這古意盎然的畫面吧…
-
🏚推開拉門,不是意想中的咖啡廳景象,而是擺放了許多雜誌與藝文資訊的玄關,在黃暈燈光照耀下,增添秘境之感,小編私心將這塊獨立的區域,當作是整理心情與思緒之處,準備開展一場與咖啡相遇的時光盛宴…
-
🏚推開第二扇門,彷彿穿越時光長廊回到了從前,實木天花板與橫樑佇立高處,輕鬆撐起垂掛而下的圓形吊燈,木製桌椅與皮質沙發仰看著牆面上復古的海報,隨處可見許多陳列著的咖啡器具與小物,不但不顯雜亂,反而吸收了空間裡的養分,與老宅共同譜出一段精彩的故事….
-
☕️店內提供豐富的咖啡品項、無咖啡因飲品與甜點…
#拿鐵 #130NT
#每日招牌咖啡 #150NT
🍷這杯來自「老闆決定就好」的咖啡,小編已經不太記得品項名稱了,不過那同時被老屋與咖啡環抱的溫暖感受,至今仍深印腦海中…
-
✨在某一天的某個時間、走進某一間咖啡館,
選擇某一個位置,
用咖啡解放靈魂,同時也餵養心靈,
如此浪漫的事情,
不試試嗎?
-
📞電話:03-387-1801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中山路19號
⏰營業時間:週一週五 11:00-19:00;六、日11:00-21:00
📆公休日:週三、週四
💰低消:一杯飲品
🌐Facebook: 解放咖啡館 Relief Cafe
-
-
#解放咖啡館reliefcafe #解放咖啡館 #reliefcafe #大溪咖啡 #大溪老街 #新南老街 #大溪下午茶 #桃園咖啡 #桃園下午茶 #桃園美食 #桃園咖啡廳 #大溪美食 #cafe #cake #taoyuancoffee #77foodintaiwan #77玩美食本吃桃園 #cafeteria #coffee #台灣咖啡 #台灣珈琲 #老宅咖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文物探知館Hong Kong Heritage Discovery Centre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古物古蹟辦事處的一座展覽館,位於香港油尖旺區九龍公園園內。香港文物探知館展示香港的文物建築專題及最新的考古發現等;該館亦經常有舉辦專題講座、工作坊及導賞活動等,以促進大眾,尤其是學生對香港文...
後穹窿位置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文物探知館Hong Kong Heritage Discovery Centre是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古物古蹟辦事處的一座展覽館,位於香港油尖旺區九龍公園園內。香港文物探知館展示香港的文物建築專題及最新的考古發現等;該館亦經常有舉辦專題講座、工作坊及導賞活動等,以促進大眾,尤其是學生對香港文物的認識。館內有專題展覽廳、演講廳、教育活動室及參考圖書館等設施。其中專題展覽廳入口的銅門,是第三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1983年拆卸重建)的大門。該建築前身是威菲路軍營S61及S62座,於1910年落成。1970年軍營改建為九龍公園,這兩幢建築於1983年成為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臨時館址,至1998年香港歷史博物館遷出。其後這兩幢建築物一直空置,後經文物復修工程,成為今日古物古蹟辦事處的文物探知館,於2005年10月正式開放。
香港五間清真寺中以尖沙咀的九龍清真寺最大,樓高三層,一九八四年落成,可容納三千五百人禮拜,遇上特別節日,天臺也擠滿教徒。該寺按伊斯蘭傳統設計,平面呈四方形,中央有巨大的桃形穹窿(dome),四角分別豎立一支呼拜塔(minaret)。圍牆頂可見一列穹頂形狀裝飾,富有濃厚的阿拉伯風情。伊斯蘭教的教義認為,清真寺(mosque或masjid)並非奉祀神的殿宇,其字源解作「拜倒」,是穆斯林向真主叩拜的地方。寺中的禮拜殿寬敞開揚,教徒入內可在任何角落面向聖地麥加(壁龕位置)膜拜、默禱或沉思。星期五的聚禮和重要節日,到來的教徒特別多,他們在殿內排成長列坐下,按阿訇指示一起俯伏跪拜。伊斯蘭教是一神論(tawhid),清真寺不擺設雕像、畫像或供品,僅見的「裝飾」是阿拉伯文書寫的《古蘭經》經文。壁龕(mihrab)上方的阿拉伯文是:「除阿拉外,再無神靈;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註),旁邊有梯級狀的講道台(minbar),供阿訇站立誦讀《古蘭經》。九龍清真寺建於上一代清真寺(1896年)的舊址上,由印度孟買的建築師卡迪(I. M. Kadri)設計,香港的印度裔建築師林嘉廉(I. A. Curreem)義務負責重建項目。歷時三年多,耗資近三千萬元,部分捐款來自海外。牆壁鋪上大理石,開了一排落地尖頂窗,有剔透的花格圖案,陽光滲入殿內,幻化成美麗光影,裏面的人亦隱約可見外面的景物。清真寺的狀觀形貌、雪白外牆和罕見設計,在繁華的彌敦道鬧市顯得份外突出。